宋清輝:廣發銀行以後分行的決策權或被要求上繳

P2P理財 廣發銀行 私募 IPO 宋清輝 宋清輝 2017-09-20

著名的經濟學家宋清輝曾表示,廣發銀行的僑興債事件加上分行行長相繼被免職,而暴露的內控管理問題和負面影響,可能會導致以後分行的決策權被要求上繳。

宋清輝:廣發銀行以後分行的決策權或被要求上繳

環球老虎財經韓理

"廣發銀行風控管理問題由來已久,但是廣發並沒有“吸取教訓”,今年至今已經吃了10張罰單。 "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廣發銀行接連收到銀監部門和人民銀行開出的10張罰單,金額總計294萬元。上述罰單涉及廣發銀行溫州分行、西安分行、營口分行、丹東分行、台州分行、福州分行、泉州分行,其中2張罰單開給個人。

罰單直指廣發的風控管理問題

這十張罰單中,金額最大的一筆罰單來自廣發銀行的溫州分行,罰款金額為160萬。該銀行因存在貸款資金轉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未嚴格審查借款人借款實際用途;辦理貿易背景不真實的票據業務;通過循環辦理貿易背景不真實的銀行承兌匯票及貼現業務虛增存款;支行負責人代為履行行長職責超規定期限;內控管理存在漏洞導致員工發生嚴重違規行為。

除此以外,筆者統計了這十張罰單的內容,其他的罰單多數是跟貸款資金有關,如:丹東分行因未對貸款資金進行嚴格的支付管理與控制,被罰20萬元。

這些罰單無疑都指向了廣發銀行的內部風控管理的問題。

廣發銀行因風控管理問題早就引發過很多風波。早在2014年,“僑興私募債”事件,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因為僑興集團提供反擔保,就曾出現過風控問題。當時的情況是,如果“僑興私募債”出現違約的情況,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需要承擔賠付責任,結果僑興集團違約了。當然,該事件後來又引發了“蘿蔔章”事件,不僅指向了廣發的風控管理,還引發了信任危機。

而在今年三月,廣發在年初單一股東易主後,對四家一級分行和一家二級分行的一把手進行了免職。涉及的分行有南京分行、蘇州分行、天津分行、惠州分行,以及南京分行下面的南通分行。雖然廣發銀行對此次人事變動表示,只是正常的變動。但是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變動可能與分行的內控或授信業務疑現較大的漏洞有關,其中就有涉及“蘿蔔章”事件的惠州分行一把手。

這些事件說明廣發銀行的風控管理問題由來已久。

此前,著名的經濟學家宋清輝曾表示,廣發銀行的僑興債事件加上分行行長相繼被免職,而暴露的內控管理問題和負面影響,可能會導致以後分行的決策權被要求上繳。那麼,根據統計的今年內發生的證監會的罰單全部來自於分行,這些罰單是否可能會導致分行的決策權越來越弱。

不良率攀升

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銀行的風控能力。通過查閱廣發銀行2016年年報發現,2016年廣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達到了1.59%,較年初上升了0.16個百分點,高於銀行平均水平的1.51%。不良貸款餘額為155.88億元,較年初增長25.98%,這也是自2013年起,廣發銀行的不良貸款連續四年“雙升”。

不良貸款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為製造業與批發、零售業的不良率居高不下。截至去年末,製造業的貸款餘額是1514.4億元,佔比34.05%,不良率為1.99%。批發和零售業的貸款餘額為883.66億元,不良率高達4.13%,較上一年提升1.65個百分點。

除了不良率攀升,廣發銀行在今年四月暫時中止了IPO之路。根據廣發銀行前董事長在告別信中所說,因為客觀條件限制、中外方文化差異以及他的個人能力有限,導致IPO達不到預期效果,使出了洪荒之力,也未能達成這個目標。業績不達標,就這樣“暫停中止”了IPO。縱觀廣發銀行的IPO之路,可見廣發銀行的壓力之大,同批IPO的銀行,無論是股份制銀行還是城商行,都已上市,獨留廣發銀行還在苦苦掙扎。

根據廣發銀行的2016年年報發現,雖然2016年營收和淨利潤較2015年有小幅上漲,但是淨利潤較2014年仍然下降厲害。如果廣發想繼續IPO,對廣發整體來說,業績壓力也較大,那麼這樣看來,頻頻因風控管理問題吃罰單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國經濟網對11家銀行的存管系統進行測試,廣發銀行這一系統被認證為“三無”。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涉足P2P網貸資金存管業務的平臺共有35家,網貸天眼對其中11家進行了測試,以“跳轉至銀行頁面”、“開立子賬戶”和“短信認證”為標準進行存管體驗。銀行的存管系統是作為第三方平臺和銀行用戶的中間人,系統設計得越完善,從某種程度上,越能保護到銀行的用戶。而根據測試,廣發銀行所接的兩個P2P平臺均沒有這三項,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三無”。看來,廣發不僅自身風控管理一般,對用戶的風控也很漠視。原標題:廣發銀行頻頻吃罰單,風險管理問題再暴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