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葵生:用大數據準確瞭解客戶,解決投資者適配性問題

P2P理財 陸金所 投資 大數據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7-06-13

如何利用大數據解決投資者配適性問題?

6月10日,陸金所聯席董事長兼CEO計葵生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017科技金融發展論壇上表示,要把Fintech做好,基礎是要做好KYC(瞭解你的客戶)。一方面是對客戶風險承擔和投資能力的識別,用投資門檻做好區分;此外,互聯網線上平臺的角色,應給客戶提供更多投資的機會,而KYC之後,通過分散投資,有望在合規前提下,更好地滿足投資人的投資需求。

計葵生表示,傳統的客戶風險承擔能力識別,是讓客戶籤一些文件,回顧一些問題,包括“你的教育背景是什麼,你的投資是什麼,你的資產是多少,你的年收入是多少”,陸金所在過去四、五年,從一開始就做了。

但陸金所逐漸發現一種有意思的現象:有的客戶填寫資料平均月收入5000元,但半年間在陸金所投資了50萬元;另外有人填寫年收入100萬元,但同期在陸金所平臺只投資了1萬元。

“其實我們發現完全看客戶填的資料,不是很準確。所以過去兩年,我們做了兩個緯度的KYC制度。”計葵生表示。

除了上述傳統的客戶自己提供資料的維度,另外一個維度是客觀看客戶的資產和投資實力,包括各種其他數據和客戶在陸金所平臺的投資行為。基於此,對每個客戶製作評分卡,分成五類(C1-C5,分別為保守、文件、平衡、成長和進去型)。同時,資產端也把所有產品,按風險從低到高分為4類(R1-R4)。

據計葵生分享,根據陸金所的歷史數據,評級為C1的客戶,投資金額較少,且投資產品中90%都是最低風險等級。同時可以看到C5的客戶,低風險產品大概只佔他投資的10%,投資佔比最高的是R3類具有一定風險的產品。

在計葵生看來,金融科技的重要任務是通過建立線上平臺,為客戶提供更多投資機會。在這中間,關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一方面是門檻問題,另一方面,是否可以通過分散投資,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拓寬投資人的投資範圍?

計葵生分享了陸金所的一個觀察:

投資者投資金額在陸金所平臺上超過5萬元的分有三類。其中一類是投資百萬元以上的;一類是投資金額在50萬到100萬的;一類是投資50萬元以下的。

根據陸金所及結合第三方數據的分析結果,在陸金所平臺還沒有投資到百萬元的客戶,但符合新合格投資人條件的,大概佔比為80%。該比例在陸金所平臺投資50萬元以下的客戶總的佔比約為65%。

這也就意味著,在今天已經有很多數據衡量方式的前提下,可以有更好的服務模式,在滿足合規的前提下,更好地滿足投資人的投資需求。

(編輯:閆沁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