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今天,2018-19季NBA常規賽頒獎了。

大多數獎項概無意外。

路威還是年度第六人。戈貝爾年度防守球員。東契奇毫無意外的年度新秀。

揚尼斯拿到MVP,那也沒啥懸念,大家都猜到了。

兩個月前寫的:

按照歷來MVP規則邏輯推斷:本季MVP基本是揚尼斯。


1980年MVP歸記者投票選以來,標準其實一向很簡單:

戰績、數據、期待值(戲劇性)。

以及另一條隱性的喜新厭舊規則:

條件差不多的情況,優先給沒得過的;對已得過的要嚴格挑剔,除非特別有戲劇性。

所以,哈登本季衝MVP,最大的對手不是揚尼斯,是去年已經得獎的自己。

因為:哈登去年已經得過了,而揚尼斯還沒得過;火箭上季的表現眾所周知,而看看去年賽季開始前的預測,誰會猜雄鹿是聯盟戰績第一的?

期待值(新鮮感)與戰績,揚尼斯都勝出。數據也絲毫不差。

哈登唯一的優勢,就剩“個人進攻數據連創歷史”的話題性了。


張佳瑋,公眾號:張佳瑋寫字的地方揚尼斯與哈登:誰即將獲得本季MVP?

實際上,哈登今天直接都沒到現場,那就更沒懸念了。

看來看去,今年的獎項爭議,也就是猛龍經理馬薩伊·烏傑裡在年度最佳經理選票上,只得了第四位——他沒得年度經理還能理解,但一年時間,換掉球隊四個首發(除了洛瑞),組出總冠軍隊,怎麼看不止第四位嘛。

嗯,跑題了。

我要吐槽的,是這個典禮本身。

2016-17季至今,年年搞“賽季後頒發常規賽獎項”的么蛾子了,一如既往的不成功。

肖華的初衷,大概是覺得常規賽MVP不該在5月份季後賽期間匆匆忙忙頒發,得在賽季後,搞一出大秀,搞成奧斯卡頒獎。

可是,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遲來的獎項也不是獎項。

丹麥人有句諺語:“來客和魚一樣,擱三天就發臭。”

獎也一樣。

以往的流程:常規賽結束,季後賽開始;隨著季後賽遞進,獎項漸次頒佈。

到5月東西部半決賽時,MVP也揭曉了:這是為常規賽做個小結。

(當然也有早晚。1986年伯德拿MVP時已經總決賽第二場了,1995年上將得到MVP時是西部決賽)

打個足球的比方:

好比五大聯賽結束了,各色小獎也頒了;最後等個歐冠(總決賽)。

到6月總決賽結束,總決賽MVP一揭曉,賽季的最大贏家,也就一目瞭然。

於是大家開始關注選秀,等休賽期簽約,著眼下個賽季,順便看夏季聯賽了。

常規賽→季後賽→下個賽季。

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多好。

現在卻是:

常規賽結束了,該頒獎不頒;等總決賽結束了,選秀完了,大家都在琢磨下賽季了,肖華嚷嚷了:

“哎大家注意啊!請回頭看常規賽獎項!!我們還有獎要頒!”

這好比高考完了,請你回去再拿高三成績冊;已經分手各自找新歡了,“哎以前在一起時我答應請你吃頓飯,我們去吃吧”;吃完一頓飯了,服務生上桌:“抱歉我們忘了上前菜小吃,這就補給你!”

殘羹冷炙,興味索然了。

《食神》開頭,有位廚師搞個豆腐雕的金縷佛衣。周星馳問他,“雕了多久啊?”

“雕了一天。”

“那你還真是屌啊,都臭了,你聞沒聞到啊?”

“聞到了,但這個菜主要是展示我快刀手的刀工嘛……”

肖華大概就是想把頒獎典禮搞得很精細——但這樣多沒勁啊。

2018-19季NBA常規賽頒獎禮,真讓人按捺不住想吐槽

而且,肖華大概從沒意識到頒獎者的情緒。

賽季結束後,相當多數常規賽MVP都不是賽季最終贏家。1999-2000季以來20位常規賽MVP,只有5位最後奪冠了(2000年鯊魚,2003年鄧肯,2012和2013年勒布朗,2015年庫裡)。

賽季後給沒奪冠的誰,發個常規賽MVP,感覺就像個安慰獎。

如果您記得2007年德克被黑八後,尷尬領獎時的表情,就能明白過去三年,威少、哈登和揚尼斯拿獎時,那也是類似的心情。

而提早領獎,心情都不一樣。2008年5月7日,科比拿到常規賽MVP時,說了一番意氣風發的話:

“這就像在好萊塢一樣,就像電影裡的情節一樣。僅憑自己的力量我是無法獲得這個獎項的。我都不知道怎麼感謝我的隊友了。他們是我的夥計,是我的兄弟。讓我們一起為明天做好準備吧……我不知道這個獎項最後會頒發給我,我很驚訝,我過去幾個賽季打得也不錯,但我們的球隊卻沒這樣好過。事情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六個星期後,他將在總決賽輸給凱爾特人,最後一場還是慘敗。

以科比的好勝脾氣,如果讓他2008年6月底,作為輸家,再跑去現場,補發個常規賽MVP,他還會說得這麼從容自在麼?大概不會吧。

實際上,在季後賽中途頒獎,感覺並不差,甚至很美妙。尤其是頒完獎打比賽,特別有戲劇性。

像科比拿完MVP後,在斯臺普斯球館球迷掌聲裡,對爵士18投11中34分8籃板6助攻——很酷。

2001年常規賽MVP頒獎,是在東部半決賽天王山:也就是AI和卡特對轟的那個傳奇七戰。當晚AI拿到MVP後,三分球14投8中轟下52分,帶費城76人取下天王山之戰——多酷。

當然,也會有1995年那樣的案例:西部決賽第二場,聖安東尼奧。上將被頒了MVP,然後他的對手、前一年的常規賽MVP+總決賽MVP大夢,面對他轟下了41分16籃板。

類似的故事,還有2011年東部決賽時,常規賽MVP羅斯被勒布朗壓倒。之前1993年和1997年,巴克利與郵差分別拿走常規賽MVP,但喬丹都在總決賽復仇——無論MVP表現是好是壞,這些都可以是傳奇。

我們都知道了,本季常規賽大贏家是揚尼斯,季後賽大贏家是萊納德。

現在假設一下:如果5月份已經頒了常規賽MVP,然後東部決賽,萊納德擊敗揚尼斯,就會多一點刺激:他掀翻了MVP,自己又去拿到了總決賽MVP,一如當年的大夢和喬丹所做的。多酷。

當然,現在,給揚尼斯補發個常規賽MVP,他自己未必多高興,密爾沃基球迷未必多高興,大家也都不太關心了。

當時本可以做出來的傳奇話題,也消失了。

哈登都懶得去現場。

多沒勁。

所以咯:

常規賽MVP在常規賽結束後頒,得益的是球迷,是MVP自己,是當時大家澎湃的情緒。

擱到這會兒頒獎,球迷忘了,MVP心淡了,情緒冷了,大家都在忙下賽季,唯一得益的,也就是肖華:多了個屬於自己、然而並沒什麼人關心的專屬典禮。

一點都不酷。

所以,肖華還是老老實實,把常規賽獎項還給4月和5月吧,有趣得多了——對比一下這四個頒獎場面,換您是MVP球員,或者他的球迷,您樂意在哪個場合領獎?

2018-19季NBA常規賽頒獎禮,真讓人按捺不住想吐槽2018-19季NBA常規賽頒獎禮,真讓人按捺不住想吐槽2018-19季NBA常規賽頒獎禮,真讓人按捺不住想吐槽2018-19季NBA常規賽頒獎禮,真讓人按捺不住想吐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