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

作者:霄羽

我們把歷史的座標定格在1944年5月這個扣人心絃的時間段——百萬盟軍正陳兵大不列顛島,準備隨時給海峽對面的大西洋壁壘給予雷霆一擊。在遙遠的東方,日軍的「1號作戰」攻勢如潮,中國軍隊在河南發生坍塌式潰敗;與此同時,20萬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猛攻高黎貢山,兵鋒直指騰衝、龍陵,拉開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同一時間段,在陰雨綿綿的緬北戰場上,中國駐印軍和美軍聯手,不惜代價地爭奪一座名叫密支那的小城。這是迄今為止中美軍隊唯一一次聯合作戰,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罕見的大規模特種作戰,以其特殊的意義而彪炳史冊。

初戰告捷,佔領機場

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密支那是貫穿緬甸南北鐵路幹線的終點,公路四通八達,城西和城北各有一個小型機場,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作為整個緬北的戰略支撐點,密支那對交戰雙方都是生死之地。對於盟軍來說,攻佔密支那不但可以打通中印陸路交通,而且可以拓寬「駝峰航線」,美軍的運輸機可降低飛行高度,大大提升安全性;對於日軍來說,密支那一旦失守,主要交通線將被截斷,侵入雲南境內的第56師團將陷於孤立,日軍在整個緬北和滇西將失去立足支點。

"

作者:霄羽

我們把歷史的座標定格在1944年5月這個扣人心絃的時間段——百萬盟軍正陳兵大不列顛島,準備隨時給海峽對面的大西洋壁壘給予雷霆一擊。在遙遠的東方,日軍的「1號作戰」攻勢如潮,中國軍隊在河南發生坍塌式潰敗;與此同時,20萬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猛攻高黎貢山,兵鋒直指騰衝、龍陵,拉開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同一時間段,在陰雨綿綿的緬北戰場上,中國駐印軍和美軍聯手,不惜代價地爭奪一座名叫密支那的小城。這是迄今為止中美軍隊唯一一次聯合作戰,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罕見的大規模特種作戰,以其特殊的意義而彪炳史冊。

初戰告捷,佔領機場

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密支那是貫穿緬甸南北鐵路幹線的終點,公路四通八達,城西和城北各有一個小型機場,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作為整個緬北的戰略支撐點,密支那對交戰雙方都是生死之地。對於盟軍來說,攻佔密支那不但可以打通中印陸路交通,而且可以拓寬「駝峰航線」,美軍的運輸機可降低飛行高度,大大提升安全性;對於日軍來說,密支那一旦失守,主要交通線將被截斷,侵入雲南境內的第56師團將陷於孤立,日軍在整個緬北和滇西將失去立足支點。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駝峰航線上作為主力的C-47運輸機

中國駐印軍在胡康河谷的慘烈戰鬥令司令官史迪威意識到,讓部隊在地形極其複雜、氣候極其惡劣的緬北叢林中平面推進是效率低下的戰法,必將付出可怕的傷亡代價。

為此,他設計出了一個近乎異想天開的戰術——組建一支精銳特種部隊,祕密穿越野人山後奇襲密支那機場,利用美軍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源源不斷地運送後續兵力,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在雨季之前一舉拿下密支那。

不得不說,這種空地一體化的戰術思想相當超前,一旦成功,將會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但風險同樣很大——突擊隊能否在半個月的機動中保持隱蔽、能否按規定的時間穿插到位、地空協調是否順暢……每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史迪威對自己的計劃十分得意,給本次行動取了個代號叫「眼鏡王蛇」。

"

作者:霄羽

我們把歷史的座標定格在1944年5月這個扣人心絃的時間段——百萬盟軍正陳兵大不列顛島,準備隨時給海峽對面的大西洋壁壘給予雷霆一擊。在遙遠的東方,日軍的「1號作戰」攻勢如潮,中國軍隊在河南發生坍塌式潰敗;與此同時,20萬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猛攻高黎貢山,兵鋒直指騰衝、龍陵,拉開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同一時間段,在陰雨綿綿的緬北戰場上,中國駐印軍和美軍聯手,不惜代價地爭奪一座名叫密支那的小城。這是迄今為止中美軍隊唯一一次聯合作戰,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罕見的大規模特種作戰,以其特殊的意義而彪炳史冊。

初戰告捷,佔領機場

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密支那是貫穿緬甸南北鐵路幹線的終點,公路四通八達,城西和城北各有一個小型機場,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作為整個緬北的戰略支撐點,密支那對交戰雙方都是生死之地。對於盟軍來說,攻佔密支那不但可以打通中印陸路交通,而且可以拓寬「駝峰航線」,美軍的運輸機可降低飛行高度,大大提升安全性;對於日軍來說,密支那一旦失守,主要交通線將被截斷,侵入雲南境內的第56師團將陷於孤立,日軍在整個緬北和滇西將失去立足支點。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駝峰航線上作為主力的C-47運輸機

中國駐印軍在胡康河谷的慘烈戰鬥令司令官史迪威意識到,讓部隊在地形極其複雜、氣候極其惡劣的緬北叢林中平面推進是效率低下的戰法,必將付出可怕的傷亡代價。

為此,他設計出了一個近乎異想天開的戰術——組建一支精銳特種部隊,祕密穿越野人山後奇襲密支那機場,利用美軍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源源不斷地運送後續兵力,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在雨季之前一舉拿下密支那。

不得不說,這種空地一體化的戰術思想相當超前,一旦成功,將會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但風險同樣很大——突擊隊能否在半個月的機動中保持隱蔽、能否按規定的時間穿插到位、地空協調是否順暢……每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史迪威對自己的計劃十分得意,給本次行動取了個代號叫「眼鏡王蛇」。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史迪威

執行「眼鏡王蛇」任務的突擊隊很快組成,它的戰鬥兵力除了綽號為「搶劫者」的美軍第5307陸軍團外,還有中國駐印軍新30師的88團、第50師的150團,以及野人山克欽族的一個別動隊。突擊隊共分為三個縱隊,分別以字母K、H、M命名,由畢業於西點軍校、頗具傳奇色彩的梅利爾准將統一指揮。

美軍第5307團又經常被叫做梅利爾突擊隊,徵募的士兵大多參加過慘烈的瓜島爭奪戰,並在印度接受過嚴格的叢林戰訓練,戰鬥力很有保障。該團初到緬甸時有3000多人,經過不斷的作戰消耗,現有兵力僅剩1400人左右。所以,所謂中美混合突擊隊,作戰主力還是中國駐印軍官兵

"

作者:霄羽

我們把歷史的座標定格在1944年5月這個扣人心絃的時間段——百萬盟軍正陳兵大不列顛島,準備隨時給海峽對面的大西洋壁壘給予雷霆一擊。在遙遠的東方,日軍的「1號作戰」攻勢如潮,中國軍隊在河南發生坍塌式潰敗;與此同時,20萬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猛攻高黎貢山,兵鋒直指騰衝、龍陵,拉開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同一時間段,在陰雨綿綿的緬北戰場上,中國駐印軍和美軍聯手,不惜代價地爭奪一座名叫密支那的小城。這是迄今為止中美軍隊唯一一次聯合作戰,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罕見的大規模特種作戰,以其特殊的意義而彪炳史冊。

初戰告捷,佔領機場

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密支那是貫穿緬甸南北鐵路幹線的終點,公路四通八達,城西和城北各有一個小型機場,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作為整個緬北的戰略支撐點,密支那對交戰雙方都是生死之地。對於盟軍來說,攻佔密支那不但可以打通中印陸路交通,而且可以拓寬「駝峰航線」,美軍的運輸機可降低飛行高度,大大提升安全性;對於日軍來說,密支那一旦失守,主要交通線將被截斷,侵入雲南境內的第56師團將陷於孤立,日軍在整個緬北和滇西將失去立足支點。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駝峰航線上作為主力的C-47運輸機

中國駐印軍在胡康河谷的慘烈戰鬥令司令官史迪威意識到,讓部隊在地形極其複雜、氣候極其惡劣的緬北叢林中平面推進是效率低下的戰法,必將付出可怕的傷亡代價。

為此,他設計出了一個近乎異想天開的戰術——組建一支精銳特種部隊,祕密穿越野人山後奇襲密支那機場,利用美軍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源源不斷地運送後續兵力,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在雨季之前一舉拿下密支那。

不得不說,這種空地一體化的戰術思想相當超前,一旦成功,將會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但風險同樣很大——突擊隊能否在半個月的機動中保持隱蔽、能否按規定的時間穿插到位、地空協調是否順暢……每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史迪威對自己的計劃十分得意,給本次行動取了個代號叫「眼鏡王蛇」。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史迪威

執行「眼鏡王蛇」任務的突擊隊很快組成,它的戰鬥兵力除了綽號為「搶劫者」的美軍第5307陸軍團外,還有中國駐印軍新30師的88團、第50師的150團,以及野人山克欽族的一個別動隊。突擊隊共分為三個縱隊,分別以字母K、H、M命名,由畢業於西點軍校、頗具傳奇色彩的梅利爾准將統一指揮。

美軍第5307團又經常被叫做梅利爾突擊隊,徵募的士兵大多參加過慘烈的瓜島爭奪戰,並在印度接受過嚴格的叢林戰訓練,戰鬥力很有保障。該團初到緬甸時有3000多人,經過不斷的作戰消耗,現有兵力僅剩1400人左右。所以,所謂中美混合突擊隊,作戰主力還是中國駐印軍官兵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梅利爾准將

4月28日,中美混合突擊隊根據史迪威的命令開始祕密南下,分別從孟關和太克里出發,穿過原始叢林,神不知鬼不覺地向密支那挺進。將軍們用在地圖上畫箭頭來展現他們運籌帷幄的才華,而士兵們則必須無條件克服一切困難去實現長官的意圖。

庫芒山人跡罕至、荊棘叢生,沿途盡是懸崖峭壁。雨季的提前到來更增加了行軍的困難,更可怕的是疾病蔓延,不少士兵患上了瘧疾、痢疾和傷寒,體力極度下降。險惡的叢林環境嚴重威脅著中美混合突擊隊,士兵們憑藉頑強的意志,以每天行軍10公里的速度向密支那機場艱難推進。

經過二十多天急行軍,中美混合突擊隊終於翻過了庫芒山,沿途還擊潰了幾股零星的日軍,於5月16日零時全部抵達密支那西面的機場附近。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下令:由H縱隊擔任主攻任務,立即向機場發起攻擊。

防守機場的日軍只有百餘人,在中美士兵湯姆森衝鋒槍的密集火力下潰不成軍。150團的兩個營從日軍的兩翼夾擊,率先攻入機場,不到一個小時就完全控制了機場並肅清了日本守軍。

拿下機場後,H縱隊的指揮官亨利上校立即以約定暗語「威尼斯商人」向總指揮部發出佔領機場的電報。沒過多久,大批美軍的C-47飛抵機場。這種綽號「空中火車」、外形粗笨的重型運輸機運力驚人,將新編30師89團的兩個營一次運來。

第二天一大早,史迪威帶著10多個記者抵達機場。在經歷了兩年來一系列挫折後,終於打了個漂亮的勝仗,不由得讓他得意洋洋。他萬萬沒有料到,面對看似唾手可得的密支那,他的士兵將付出怎樣沉重的代價。

"

作者:霄羽

我們把歷史的座標定格在1944年5月這個扣人心絃的時間段——百萬盟軍正陳兵大不列顛島,準備隨時給海峽對面的大西洋壁壘給予雷霆一擊。在遙遠的東方,日軍的「1號作戰」攻勢如潮,中國軍隊在河南發生坍塌式潰敗;與此同時,20萬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猛攻高黎貢山,兵鋒直指騰衝、龍陵,拉開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同一時間段,在陰雨綿綿的緬北戰場上,中國駐印軍和美軍聯手,不惜代價地爭奪一座名叫密支那的小城。這是迄今為止中美軍隊唯一一次聯合作戰,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罕見的大規模特種作戰,以其特殊的意義而彪炳史冊。

初戰告捷,佔領機場

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密支那是貫穿緬甸南北鐵路幹線的終點,公路四通八達,城西和城北各有一個小型機場,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作為整個緬北的戰略支撐點,密支那對交戰雙方都是生死之地。對於盟軍來說,攻佔密支那不但可以打通中印陸路交通,而且可以拓寬「駝峰航線」,美軍的運輸機可降低飛行高度,大大提升安全性;對於日軍來說,密支那一旦失守,主要交通線將被截斷,侵入雲南境內的第56師團將陷於孤立,日軍在整個緬北和滇西將失去立足支點。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駝峰航線上作為主力的C-47運輸機

中國駐印軍在胡康河谷的慘烈戰鬥令司令官史迪威意識到,讓部隊在地形極其複雜、氣候極其惡劣的緬北叢林中平面推進是效率低下的戰法,必將付出可怕的傷亡代價。

為此,他設計出了一個近乎異想天開的戰術——組建一支精銳特種部隊,祕密穿越野人山後奇襲密支那機場,利用美軍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源源不斷地運送後續兵力,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在雨季之前一舉拿下密支那。

不得不說,這種空地一體化的戰術思想相當超前,一旦成功,將會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但風險同樣很大——突擊隊能否在半個月的機動中保持隱蔽、能否按規定的時間穿插到位、地空協調是否順暢……每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史迪威對自己的計劃十分得意,給本次行動取了個代號叫「眼鏡王蛇」。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史迪威

執行「眼鏡王蛇」任務的突擊隊很快組成,它的戰鬥兵力除了綽號為「搶劫者」的美軍第5307陸軍團外,還有中國駐印軍新30師的88團、第50師的150團,以及野人山克欽族的一個別動隊。突擊隊共分為三個縱隊,分別以字母K、H、M命名,由畢業於西點軍校、頗具傳奇色彩的梅利爾准將統一指揮。

美軍第5307團又經常被叫做梅利爾突擊隊,徵募的士兵大多參加過慘烈的瓜島爭奪戰,並在印度接受過嚴格的叢林戰訓練,戰鬥力很有保障。該團初到緬甸時有3000多人,經過不斷的作戰消耗,現有兵力僅剩1400人左右。所以,所謂中美混合突擊隊,作戰主力還是中國駐印軍官兵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梅利爾准將

4月28日,中美混合突擊隊根據史迪威的命令開始祕密南下,分別從孟關和太克里出發,穿過原始叢林,神不知鬼不覺地向密支那挺進。將軍們用在地圖上畫箭頭來展現他們運籌帷幄的才華,而士兵們則必須無條件克服一切困難去實現長官的意圖。

庫芒山人跡罕至、荊棘叢生,沿途盡是懸崖峭壁。雨季的提前到來更增加了行軍的困難,更可怕的是疾病蔓延,不少士兵患上了瘧疾、痢疾和傷寒,體力極度下降。險惡的叢林環境嚴重威脅著中美混合突擊隊,士兵們憑藉頑強的意志,以每天行軍10公里的速度向密支那機場艱難推進。

經過二十多天急行軍,中美混合突擊隊終於翻過了庫芒山,沿途還擊潰了幾股零星的日軍,於5月16日零時全部抵達密支那西面的機場附近。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下令:由H縱隊擔任主攻任務,立即向機場發起攻擊。

防守機場的日軍只有百餘人,在中美士兵湯姆森衝鋒槍的密集火力下潰不成軍。150團的兩個營從日軍的兩翼夾擊,率先攻入機場,不到一個小時就完全控制了機場並肅清了日本守軍。

拿下機場後,H縱隊的指揮官亨利上校立即以約定暗語「威尼斯商人」向總指揮部發出佔領機場的電報。沒過多久,大批美軍的C-47飛抵機場。這種綽號「空中火車」、外形粗笨的重型運輸機運力驚人,將新編30師89團的兩個營一次運來。

第二天一大早,史迪威帶著10多個記者抵達機場。在經歷了兩年來一系列挫折後,終於打了個漂亮的勝仗,不由得讓他得意洋洋。他萬萬沒有料到,面對看似唾手可得的密支那,他的士兵將付出怎樣沉重的代價。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蘭姆伽訓練基地的中國駐印軍

美軍指揮官無能,中方損失慘重

駐守密支那的日軍第十八師團主要兵源是來自九州的礦工,極為擅長土工作業。在長達兩年的佔領期內,他們在精心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其中城郊陣地均構建在叢林、溝壑和巖穴中,火力點隱蔽而密集。市區防禦體系依託伊洛瓦底江為屏障,利用城內建築物修築了密集的碉堡掩體,形成覆蓋嚴密的交叉火力網。

由於能夠得到八莫方面的增援和補給,負責守衛密支那的日軍第18師團114聯隊聯隊長丸山房安大佐自信最少可以守三個月。然而,西郊機場的突然失守,讓丸山房安沒了底氣。

他請求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火速增援。本多政材命令第53師團向密支那推進,同時命令第56師團步兵團團長水上源藏少將擔任密支那作戰總指揮。城內的日軍得到了四門山炮、兩門野戰炮以及近兩千兵力的增援。

"

作者:霄羽

我們把歷史的座標定格在1944年5月這個扣人心絃的時間段——百萬盟軍正陳兵大不列顛島,準備隨時給海峽對面的大西洋壁壘給予雷霆一擊。在遙遠的東方,日軍的「1號作戰」攻勢如潮,中國軍隊在河南發生坍塌式潰敗;與此同時,20萬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猛攻高黎貢山,兵鋒直指騰衝、龍陵,拉開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同一時間段,在陰雨綿綿的緬北戰場上,中國駐印軍和美軍聯手,不惜代價地爭奪一座名叫密支那的小城。這是迄今為止中美軍隊唯一一次聯合作戰,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罕見的大規模特種作戰,以其特殊的意義而彪炳史冊。

初戰告捷,佔領機場

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密支那是貫穿緬甸南北鐵路幹線的終點,公路四通八達,城西和城北各有一個小型機場,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作為整個緬北的戰略支撐點,密支那對交戰雙方都是生死之地。對於盟軍來說,攻佔密支那不但可以打通中印陸路交通,而且可以拓寬「駝峰航線」,美軍的運輸機可降低飛行高度,大大提升安全性;對於日軍來說,密支那一旦失守,主要交通線將被截斷,侵入雲南境內的第56師團將陷於孤立,日軍在整個緬北和滇西將失去立足支點。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駝峰航線上作為主力的C-47運輸機

中國駐印軍在胡康河谷的慘烈戰鬥令司令官史迪威意識到,讓部隊在地形極其複雜、氣候極其惡劣的緬北叢林中平面推進是效率低下的戰法,必將付出可怕的傷亡代價。

為此,他設計出了一個近乎異想天開的戰術——組建一支精銳特種部隊,祕密穿越野人山後奇襲密支那機場,利用美軍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源源不斷地運送後續兵力,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在雨季之前一舉拿下密支那。

不得不說,這種空地一體化的戰術思想相當超前,一旦成功,將會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但風險同樣很大——突擊隊能否在半個月的機動中保持隱蔽、能否按規定的時間穿插到位、地空協調是否順暢……每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史迪威對自己的計劃十分得意,給本次行動取了個代號叫「眼鏡王蛇」。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史迪威

執行「眼鏡王蛇」任務的突擊隊很快組成,它的戰鬥兵力除了綽號為「搶劫者」的美軍第5307陸軍團外,還有中國駐印軍新30師的88團、第50師的150團,以及野人山克欽族的一個別動隊。突擊隊共分為三個縱隊,分別以字母K、H、M命名,由畢業於西點軍校、頗具傳奇色彩的梅利爾准將統一指揮。

美軍第5307團又經常被叫做梅利爾突擊隊,徵募的士兵大多參加過慘烈的瓜島爭奪戰,並在印度接受過嚴格的叢林戰訓練,戰鬥力很有保障。該團初到緬甸時有3000多人,經過不斷的作戰消耗,現有兵力僅剩1400人左右。所以,所謂中美混合突擊隊,作戰主力還是中國駐印軍官兵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梅利爾准將

4月28日,中美混合突擊隊根據史迪威的命令開始祕密南下,分別從孟關和太克里出發,穿過原始叢林,神不知鬼不覺地向密支那挺進。將軍們用在地圖上畫箭頭來展現他們運籌帷幄的才華,而士兵們則必須無條件克服一切困難去實現長官的意圖。

庫芒山人跡罕至、荊棘叢生,沿途盡是懸崖峭壁。雨季的提前到來更增加了行軍的困難,更可怕的是疾病蔓延,不少士兵患上了瘧疾、痢疾和傷寒,體力極度下降。險惡的叢林環境嚴重威脅著中美混合突擊隊,士兵們憑藉頑強的意志,以每天行軍10公里的速度向密支那機場艱難推進。

經過二十多天急行軍,中美混合突擊隊終於翻過了庫芒山,沿途還擊潰了幾股零星的日軍,於5月16日零時全部抵達密支那西面的機場附近。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下令:由H縱隊擔任主攻任務,立即向機場發起攻擊。

防守機場的日軍只有百餘人,在中美士兵湯姆森衝鋒槍的密集火力下潰不成軍。150團的兩個營從日軍的兩翼夾擊,率先攻入機場,不到一個小時就完全控制了機場並肅清了日本守軍。

拿下機場後,H縱隊的指揮官亨利上校立即以約定暗語「威尼斯商人」向總指揮部發出佔領機場的電報。沒過多久,大批美軍的C-47飛抵機場。這種綽號「空中火車」、外形粗笨的重型運輸機運力驚人,將新編30師89團的兩個營一次運來。

第二天一大早,史迪威帶著10多個記者抵達機場。在經歷了兩年來一系列挫折後,終於打了個漂亮的勝仗,不由得讓他得意洋洋。他萬萬沒有料到,面對看似唾手可得的密支那,他的士兵將付出怎樣沉重的代價。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蘭姆伽訓練基地的中國駐印軍

美軍指揮官無能,中方損失慘重

駐守密支那的日軍第十八師團主要兵源是來自九州的礦工,極為擅長土工作業。在長達兩年的佔領期內,他們在精心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其中城郊陣地均構建在叢林、溝壑和巖穴中,火力點隱蔽而密集。市區防禦體系依託伊洛瓦底江為屏障,利用城內建築物修築了密集的碉堡掩體,形成覆蓋嚴密的交叉火力網。

由於能夠得到八莫方面的增援和補給,負責守衛密支那的日軍第18師團114聯隊聯隊長丸山房安大佐自信最少可以守三個月。然而,西郊機場的突然失守,讓丸山房安沒了底氣。

他請求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火速增援。本多政材命令第53師團向密支那推進,同時命令第56師團步兵團團長水上源藏少將擔任密支那作戰總指揮。城內的日軍得到了四門山炮、兩門野戰炮以及近兩千兵力的增援。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日本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

就在日軍調兵遣將的緊要關頭,中美混合突擊隊的總指揮梅里爾准將的指揮讓人大跌眼鏡:面對日軍的增援,當務之急應是乘日軍兵力尚未完全集結時集中兵力對密支那實施猛烈突擊,一舉拿下市區後迅速調動後續部隊擴大戰果。可梅里爾反應遲緩,不但沒有及時阻擊日軍的增援,而且分散使用了兵力,結果把一場奇襲戰打成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5月18日,攻城戰鬥正式打響,150團冒著日軍凶猛的炮火率先衝進了密支那車站,卻被強大的機槍火力網阻擋。節骨眼上,駐團的美軍聯絡官突然不見了,結果部隊無法得到飛機大炮的支援。中國軍隊苦戰兩天,傷亡慘重,最終被迫撤出戰鬥。

為了儘快結束密支那戰鬥,中國駐印軍又陸續空運5個團的兵力到密支那。這樣新30師、14師和50師全部投入了戰鬥。

最讓人鬧心的是,雨季提前來臨,戰場變成了一片沼澤,這給空中補給帶來極大困難,彈藥、食品的補給嚴重不足,傷員增加、疾病蔓延,部隊戰鬥力急劇下降。與之相反,困守孤城的日軍戰鬥意志相當旺盛,經常在夜間從地底下鑽出來四處襲擊、瘋狂反撲,使中美聯軍防不勝防,損失慘重。

密支那戰鬥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

5月23日,史迪威飛抵密支那前線商討戰事,他決定臨陣換將,由自己的參謀長波德諾代替梅里爾統一指揮,同時決定解散中美混合突擊隊,各部隊回到原編制序列中,中美兩軍將領分別指揮各自的部隊。

"

作者:霄羽

我們把歷史的座標定格在1944年5月這個扣人心絃的時間段——百萬盟軍正陳兵大不列顛島,準備隨時給海峽對面的大西洋壁壘給予雷霆一擊。在遙遠的東方,日軍的「1號作戰」攻勢如潮,中國軍隊在河南發生坍塌式潰敗;與此同時,20萬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猛攻高黎貢山,兵鋒直指騰衝、龍陵,拉開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同一時間段,在陰雨綿綿的緬北戰場上,中國駐印軍和美軍聯手,不惜代價地爭奪一座名叫密支那的小城。這是迄今為止中美軍隊唯一一次聯合作戰,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罕見的大規模特種作戰,以其特殊的意義而彪炳史冊。

初戰告捷,佔領機場

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密支那是貫穿緬甸南北鐵路幹線的終點,公路四通八達,城西和城北各有一個小型機場,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作為整個緬北的戰略支撐點,密支那對交戰雙方都是生死之地。對於盟軍來說,攻佔密支那不但可以打通中印陸路交通,而且可以拓寬「駝峰航線」,美軍的運輸機可降低飛行高度,大大提升安全性;對於日軍來說,密支那一旦失守,主要交通線將被截斷,侵入雲南境內的第56師團將陷於孤立,日軍在整個緬北和滇西將失去立足支點。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駝峰航線上作為主力的C-47運輸機

中國駐印軍在胡康河谷的慘烈戰鬥令司令官史迪威意識到,讓部隊在地形極其複雜、氣候極其惡劣的緬北叢林中平面推進是效率低下的戰法,必將付出可怕的傷亡代價。

為此,他設計出了一個近乎異想天開的戰術——組建一支精銳特種部隊,祕密穿越野人山後奇襲密支那機場,利用美軍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源源不斷地運送後續兵力,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在雨季之前一舉拿下密支那。

不得不說,這種空地一體化的戰術思想相當超前,一旦成功,將會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但風險同樣很大——突擊隊能否在半個月的機動中保持隱蔽、能否按規定的時間穿插到位、地空協調是否順暢……每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史迪威對自己的計劃十分得意,給本次行動取了個代號叫「眼鏡王蛇」。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史迪威

執行「眼鏡王蛇」任務的突擊隊很快組成,它的戰鬥兵力除了綽號為「搶劫者」的美軍第5307陸軍團外,還有中國駐印軍新30師的88團、第50師的150團,以及野人山克欽族的一個別動隊。突擊隊共分為三個縱隊,分別以字母K、H、M命名,由畢業於西點軍校、頗具傳奇色彩的梅利爾准將統一指揮。

美軍第5307團又經常被叫做梅利爾突擊隊,徵募的士兵大多參加過慘烈的瓜島爭奪戰,並在印度接受過嚴格的叢林戰訓練,戰鬥力很有保障。該團初到緬甸時有3000多人,經過不斷的作戰消耗,現有兵力僅剩1400人左右。所以,所謂中美混合突擊隊,作戰主力還是中國駐印軍官兵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梅利爾准將

4月28日,中美混合突擊隊根據史迪威的命令開始祕密南下,分別從孟關和太克里出發,穿過原始叢林,神不知鬼不覺地向密支那挺進。將軍們用在地圖上畫箭頭來展現他們運籌帷幄的才華,而士兵們則必須無條件克服一切困難去實現長官的意圖。

庫芒山人跡罕至、荊棘叢生,沿途盡是懸崖峭壁。雨季的提前到來更增加了行軍的困難,更可怕的是疾病蔓延,不少士兵患上了瘧疾、痢疾和傷寒,體力極度下降。險惡的叢林環境嚴重威脅著中美混合突擊隊,士兵們憑藉頑強的意志,以每天行軍10公里的速度向密支那機場艱難推進。

經過二十多天急行軍,中美混合突擊隊終於翻過了庫芒山,沿途還擊潰了幾股零星的日軍,於5月16日零時全部抵達密支那西面的機場附近。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下令:由H縱隊擔任主攻任務,立即向機場發起攻擊。

防守機場的日軍只有百餘人,在中美士兵湯姆森衝鋒槍的密集火力下潰不成軍。150團的兩個營從日軍的兩翼夾擊,率先攻入機場,不到一個小時就完全控制了機場並肅清了日本守軍。

拿下機場後,H縱隊的指揮官亨利上校立即以約定暗語「威尼斯商人」向總指揮部發出佔領機場的電報。沒過多久,大批美軍的C-47飛抵機場。這種綽號「空中火車」、外形粗笨的重型運輸機運力驚人,將新編30師89團的兩個營一次運來。

第二天一大早,史迪威帶著10多個記者抵達機場。在經歷了兩年來一系列挫折後,終於打了個漂亮的勝仗,不由得讓他得意洋洋。他萬萬沒有料到,面對看似唾手可得的密支那,他的士兵將付出怎樣沉重的代價。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蘭姆伽訓練基地的中國駐印軍

美軍指揮官無能,中方損失慘重

駐守密支那的日軍第十八師團主要兵源是來自九州的礦工,極為擅長土工作業。在長達兩年的佔領期內,他們在精心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其中城郊陣地均構建在叢林、溝壑和巖穴中,火力點隱蔽而密集。市區防禦體系依託伊洛瓦底江為屏障,利用城內建築物修築了密集的碉堡掩體,形成覆蓋嚴密的交叉火力網。

由於能夠得到八莫方面的增援和補給,負責守衛密支那的日軍第18師團114聯隊聯隊長丸山房安大佐自信最少可以守三個月。然而,西郊機場的突然失守,讓丸山房安沒了底氣。

他請求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火速增援。本多政材命令第53師團向密支那推進,同時命令第56師團步兵團團長水上源藏少將擔任密支那作戰總指揮。城內的日軍得到了四門山炮、兩門野戰炮以及近兩千兵力的增援。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日本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

就在日軍調兵遣將的緊要關頭,中美混合突擊隊的總指揮梅里爾准將的指揮讓人大跌眼鏡:面對日軍的增援,當務之急應是乘日軍兵力尚未完全集結時集中兵力對密支那實施猛烈突擊,一舉拿下市區後迅速調動後續部隊擴大戰果。可梅里爾反應遲緩,不但沒有及時阻擊日軍的增援,而且分散使用了兵力,結果把一場奇襲戰打成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5月18日,攻城戰鬥正式打響,150團冒著日軍凶猛的炮火率先衝進了密支那車站,卻被強大的機槍火力網阻擋。節骨眼上,駐團的美軍聯絡官突然不見了,結果部隊無法得到飛機大炮的支援。中國軍隊苦戰兩天,傷亡慘重,最終被迫撤出戰鬥。

為了儘快結束密支那戰鬥,中國駐印軍又陸續空運5個團的兵力到密支那。這樣新30師、14師和50師全部投入了戰鬥。

最讓人鬧心的是,雨季提前來臨,戰場變成了一片沼澤,這給空中補給帶來極大困難,彈藥、食品的補給嚴重不足,傷員增加、疾病蔓延,部隊戰鬥力急劇下降。與之相反,困守孤城的日軍戰鬥意志相當旺盛,經常在夜間從地底下鑽出來四處襲擊、瘋狂反撲,使中美聯軍防不勝防,損失慘重。

密支那戰鬥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

5月23日,史迪威飛抵密支那前線商討戰事,他決定臨陣換將,由自己的參謀長波德諾代替梅里爾統一指揮,同時決定解散中美混合突擊隊,各部隊回到原編制序列中,中美兩軍將領分別指揮各自的部隊。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密支那戰役前線的裝甲部隊

25日,中國軍隊發動新的攻勢,但因為沒有足夠的重型武器,日軍的堅固堡壘還是難以突破。新編30師88團和89團苦戰一天僅僅向前推進了不到300米。兩天後負責攻擊北郊機場的88團得到美軍兩個營的增援,攻擊仍然十分艱難。苦戰至6月9日,中國傷亡官兵已達1867人。

密支那成了抗日戰場上的又一座「血肉磨坊」。

憤怒的史迪威撤掉了無能的波德諾,把指揮權交給了曾經訓練過中國駐印軍的韋瑟爾斯准將。戰事又持續了一個月,日軍的抵抗意志令人心驚,每一座碉堡、每一間民房、甚至每一棵數都成為日軍頑強抵抗的據點,無休止的拉鋸戰讓人看不到一點勝利的希望。

"

作者:霄羽

我們把歷史的座標定格在1944年5月這個扣人心絃的時間段——百萬盟軍正陳兵大不列顛島,準備隨時給海峽對面的大西洋壁壘給予雷霆一擊。在遙遠的東方,日軍的「1號作戰」攻勢如潮,中國軍隊在河南發生坍塌式潰敗;與此同時,20萬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猛攻高黎貢山,兵鋒直指騰衝、龍陵,拉開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同一時間段,在陰雨綿綿的緬北戰場上,中國駐印軍和美軍聯手,不惜代價地爭奪一座名叫密支那的小城。這是迄今為止中美軍隊唯一一次聯合作戰,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罕見的大規模特種作戰,以其特殊的意義而彪炳史冊。

初戰告捷,佔領機場

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密支那是貫穿緬甸南北鐵路幹線的終點,公路四通八達,城西和城北各有一個小型機場,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作為整個緬北的戰略支撐點,密支那對交戰雙方都是生死之地。對於盟軍來說,攻佔密支那不但可以打通中印陸路交通,而且可以拓寬「駝峰航線」,美軍的運輸機可降低飛行高度,大大提升安全性;對於日軍來說,密支那一旦失守,主要交通線將被截斷,侵入雲南境內的第56師團將陷於孤立,日軍在整個緬北和滇西將失去立足支點。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駝峰航線上作為主力的C-47運輸機

中國駐印軍在胡康河谷的慘烈戰鬥令司令官史迪威意識到,讓部隊在地形極其複雜、氣候極其惡劣的緬北叢林中平面推進是效率低下的戰法,必將付出可怕的傷亡代價。

為此,他設計出了一個近乎異想天開的戰術——組建一支精銳特種部隊,祕密穿越野人山後奇襲密支那機場,利用美軍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源源不斷地運送後續兵力,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在雨季之前一舉拿下密支那。

不得不說,這種空地一體化的戰術思想相當超前,一旦成功,將會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但風險同樣很大——突擊隊能否在半個月的機動中保持隱蔽、能否按規定的時間穿插到位、地空協調是否順暢……每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史迪威對自己的計劃十分得意,給本次行動取了個代號叫「眼鏡王蛇」。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史迪威

執行「眼鏡王蛇」任務的突擊隊很快組成,它的戰鬥兵力除了綽號為「搶劫者」的美軍第5307陸軍團外,還有中國駐印軍新30師的88團、第50師的150團,以及野人山克欽族的一個別動隊。突擊隊共分為三個縱隊,分別以字母K、H、M命名,由畢業於西點軍校、頗具傳奇色彩的梅利爾准將統一指揮。

美軍第5307團又經常被叫做梅利爾突擊隊,徵募的士兵大多參加過慘烈的瓜島爭奪戰,並在印度接受過嚴格的叢林戰訓練,戰鬥力很有保障。該團初到緬甸時有3000多人,經過不斷的作戰消耗,現有兵力僅剩1400人左右。所以,所謂中美混合突擊隊,作戰主力還是中國駐印軍官兵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梅利爾准將

4月28日,中美混合突擊隊根據史迪威的命令開始祕密南下,分別從孟關和太克里出發,穿過原始叢林,神不知鬼不覺地向密支那挺進。將軍們用在地圖上畫箭頭來展現他們運籌帷幄的才華,而士兵們則必須無條件克服一切困難去實現長官的意圖。

庫芒山人跡罕至、荊棘叢生,沿途盡是懸崖峭壁。雨季的提前到來更增加了行軍的困難,更可怕的是疾病蔓延,不少士兵患上了瘧疾、痢疾和傷寒,體力極度下降。險惡的叢林環境嚴重威脅著中美混合突擊隊,士兵們憑藉頑強的意志,以每天行軍10公里的速度向密支那機場艱難推進。

經過二十多天急行軍,中美混合突擊隊終於翻過了庫芒山,沿途還擊潰了幾股零星的日軍,於5月16日零時全部抵達密支那西面的機場附近。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下令:由H縱隊擔任主攻任務,立即向機場發起攻擊。

防守機場的日軍只有百餘人,在中美士兵湯姆森衝鋒槍的密集火力下潰不成軍。150團的兩個營從日軍的兩翼夾擊,率先攻入機場,不到一個小時就完全控制了機場並肅清了日本守軍。

拿下機場後,H縱隊的指揮官亨利上校立即以約定暗語「威尼斯商人」向總指揮部發出佔領機場的電報。沒過多久,大批美軍的C-47飛抵機場。這種綽號「空中火車」、外形粗笨的重型運輸機運力驚人,將新編30師89團的兩個營一次運來。

第二天一大早,史迪威帶著10多個記者抵達機場。在經歷了兩年來一系列挫折後,終於打了個漂亮的勝仗,不由得讓他得意洋洋。他萬萬沒有料到,面對看似唾手可得的密支那,他的士兵將付出怎樣沉重的代價。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蘭姆伽訓練基地的中國駐印軍

美軍指揮官無能,中方損失慘重

駐守密支那的日軍第十八師團主要兵源是來自九州的礦工,極為擅長土工作業。在長達兩年的佔領期內,他們在精心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其中城郊陣地均構建在叢林、溝壑和巖穴中,火力點隱蔽而密集。市區防禦體系依託伊洛瓦底江為屏障,利用城內建築物修築了密集的碉堡掩體,形成覆蓋嚴密的交叉火力網。

由於能夠得到八莫方面的增援和補給,負責守衛密支那的日軍第18師團114聯隊聯隊長丸山房安大佐自信最少可以守三個月。然而,西郊機場的突然失守,讓丸山房安沒了底氣。

他請求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火速增援。本多政材命令第53師團向密支那推進,同時命令第56師團步兵團團長水上源藏少將擔任密支那作戰總指揮。城內的日軍得到了四門山炮、兩門野戰炮以及近兩千兵力的增援。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日本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

就在日軍調兵遣將的緊要關頭,中美混合突擊隊的總指揮梅里爾准將的指揮讓人大跌眼鏡:面對日軍的增援,當務之急應是乘日軍兵力尚未完全集結時集中兵力對密支那實施猛烈突擊,一舉拿下市區後迅速調動後續部隊擴大戰果。可梅里爾反應遲緩,不但沒有及時阻擊日軍的增援,而且分散使用了兵力,結果把一場奇襲戰打成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5月18日,攻城戰鬥正式打響,150團冒著日軍凶猛的炮火率先衝進了密支那車站,卻被強大的機槍火力網阻擋。節骨眼上,駐團的美軍聯絡官突然不見了,結果部隊無法得到飛機大炮的支援。中國軍隊苦戰兩天,傷亡慘重,最終被迫撤出戰鬥。

為了儘快結束密支那戰鬥,中國駐印軍又陸續空運5個團的兵力到密支那。這樣新30師、14師和50師全部投入了戰鬥。

最讓人鬧心的是,雨季提前來臨,戰場變成了一片沼澤,這給空中補給帶來極大困難,彈藥、食品的補給嚴重不足,傷員增加、疾病蔓延,部隊戰鬥力急劇下降。與之相反,困守孤城的日軍戰鬥意志相當旺盛,經常在夜間從地底下鑽出來四處襲擊、瘋狂反撲,使中美聯軍防不勝防,損失慘重。

密支那戰鬥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

5月23日,史迪威飛抵密支那前線商討戰事,他決定臨陣換將,由自己的參謀長波德諾代替梅里爾統一指揮,同時決定解散中美混合突擊隊,各部隊回到原編制序列中,中美兩軍將領分別指揮各自的部隊。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密支那戰役前線的裝甲部隊

25日,中國軍隊發動新的攻勢,但因為沒有足夠的重型武器,日軍的堅固堡壘還是難以突破。新編30師88團和89團苦戰一天僅僅向前推進了不到300米。兩天後負責攻擊北郊機場的88團得到美軍兩個營的增援,攻擊仍然十分艱難。苦戰至6月9日,中國傷亡官兵已達1867人。

密支那成了抗日戰場上的又一座「血肉磨坊」。

憤怒的史迪威撤掉了無能的波德諾,把指揮權交給了曾經訓練過中國駐印軍的韋瑟爾斯准將。戰事又持續了一個月,日軍的抵抗意志令人心驚,每一座碉堡、每一間民房、甚至每一棵數都成為日軍頑強抵抗的據點,無休止的拉鋸戰讓人看不到一點勝利的希望。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鄭洞國

傲慢的美國軍官不切實際的指揮引起中國官兵的強烈不滿。無奈之下,史迪威只好派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鄭洞國前往密支那指揮作戰,美國軍官只負責聯絡和協助,不再直接指揮戰鬥。

這一次,中國士兵的命運,將掌握在中國將軍的手中。

強大火力支援,全殲日軍

7月上旬,鄭洞國親臨前線,對守城日軍的防守特點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和分析,決定採取針鋒相對的辦法——掘壕推進、分割包圍、逐個殲滅。經過與將領們磋商,決定在7月7日(抗戰7週年紀念日)對密支那發動全面進攻,力爭一舉拿下密支那。

7月7日13時,中美聯軍在轟炸機和重炮群的支援下發起總攻。美軍空運來了裝備著155毫米榴彈炮的一個重炮連,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火力不足的問題。39架B-29重型轟炸機輪番上陣,將數百噸重磅炸彈扔到日本人的頭上。經過三天激戰,中國軍隊成功佔領城北的高地以及城西南重要據點並將日軍全部壓縮到市區。

"

作者:霄羽

我們把歷史的座標定格在1944年5月這個扣人心絃的時間段——百萬盟軍正陳兵大不列顛島,準備隨時給海峽對面的大西洋壁壘給予雷霆一擊。在遙遠的東方,日軍的「1號作戰」攻勢如潮,中國軍隊在河南發生坍塌式潰敗;與此同時,20萬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猛攻高黎貢山,兵鋒直指騰衝、龍陵,拉開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同一時間段,在陰雨綿綿的緬北戰場上,中國駐印軍和美軍聯手,不惜代價地爭奪一座名叫密支那的小城。這是迄今為止中美軍隊唯一一次聯合作戰,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罕見的大規模特種作戰,以其特殊的意義而彪炳史冊。

初戰告捷,佔領機場

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密支那是貫穿緬甸南北鐵路幹線的終點,公路四通八達,城西和城北各有一個小型機場,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作為整個緬北的戰略支撐點,密支那對交戰雙方都是生死之地。對於盟軍來說,攻佔密支那不但可以打通中印陸路交通,而且可以拓寬「駝峰航線」,美軍的運輸機可降低飛行高度,大大提升安全性;對於日軍來說,密支那一旦失守,主要交通線將被截斷,侵入雲南境內的第56師團將陷於孤立,日軍在整個緬北和滇西將失去立足支點。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駝峰航線上作為主力的C-47運輸機

中國駐印軍在胡康河谷的慘烈戰鬥令司令官史迪威意識到,讓部隊在地形極其複雜、氣候極其惡劣的緬北叢林中平面推進是效率低下的戰法,必將付出可怕的傷亡代價。

為此,他設計出了一個近乎異想天開的戰術——組建一支精銳特種部隊,祕密穿越野人山後奇襲密支那機場,利用美軍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源源不斷地運送後續兵力,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在雨季之前一舉拿下密支那。

不得不說,這種空地一體化的戰術思想相當超前,一旦成功,將會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但風險同樣很大——突擊隊能否在半個月的機動中保持隱蔽、能否按規定的時間穿插到位、地空協調是否順暢……每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史迪威對自己的計劃十分得意,給本次行動取了個代號叫「眼鏡王蛇」。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史迪威

執行「眼鏡王蛇」任務的突擊隊很快組成,它的戰鬥兵力除了綽號為「搶劫者」的美軍第5307陸軍團外,還有中國駐印軍新30師的88團、第50師的150團,以及野人山克欽族的一個別動隊。突擊隊共分為三個縱隊,分別以字母K、H、M命名,由畢業於西點軍校、頗具傳奇色彩的梅利爾准將統一指揮。

美軍第5307團又經常被叫做梅利爾突擊隊,徵募的士兵大多參加過慘烈的瓜島爭奪戰,並在印度接受過嚴格的叢林戰訓練,戰鬥力很有保障。該團初到緬甸時有3000多人,經過不斷的作戰消耗,現有兵力僅剩1400人左右。所以,所謂中美混合突擊隊,作戰主力還是中國駐印軍官兵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梅利爾准將

4月28日,中美混合突擊隊根據史迪威的命令開始祕密南下,分別從孟關和太克里出發,穿過原始叢林,神不知鬼不覺地向密支那挺進。將軍們用在地圖上畫箭頭來展現他們運籌帷幄的才華,而士兵們則必須無條件克服一切困難去實現長官的意圖。

庫芒山人跡罕至、荊棘叢生,沿途盡是懸崖峭壁。雨季的提前到來更增加了行軍的困難,更可怕的是疾病蔓延,不少士兵患上了瘧疾、痢疾和傷寒,體力極度下降。險惡的叢林環境嚴重威脅著中美混合突擊隊,士兵們憑藉頑強的意志,以每天行軍10公里的速度向密支那機場艱難推進。

經過二十多天急行軍,中美混合突擊隊終於翻過了庫芒山,沿途還擊潰了幾股零星的日軍,於5月16日零時全部抵達密支那西面的機場附近。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下令:由H縱隊擔任主攻任務,立即向機場發起攻擊。

防守機場的日軍只有百餘人,在中美士兵湯姆森衝鋒槍的密集火力下潰不成軍。150團的兩個營從日軍的兩翼夾擊,率先攻入機場,不到一個小時就完全控制了機場並肅清了日本守軍。

拿下機場後,H縱隊的指揮官亨利上校立即以約定暗語「威尼斯商人」向總指揮部發出佔領機場的電報。沒過多久,大批美軍的C-47飛抵機場。這種綽號「空中火車」、外形粗笨的重型運輸機運力驚人,將新編30師89團的兩個營一次運來。

第二天一大早,史迪威帶著10多個記者抵達機場。在經歷了兩年來一系列挫折後,終於打了個漂亮的勝仗,不由得讓他得意洋洋。他萬萬沒有料到,面對看似唾手可得的密支那,他的士兵將付出怎樣沉重的代價。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蘭姆伽訓練基地的中國駐印軍

美軍指揮官無能,中方損失慘重

駐守密支那的日軍第十八師團主要兵源是來自九州的礦工,極為擅長土工作業。在長達兩年的佔領期內,他們在精心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其中城郊陣地均構建在叢林、溝壑和巖穴中,火力點隱蔽而密集。市區防禦體系依託伊洛瓦底江為屏障,利用城內建築物修築了密集的碉堡掩體,形成覆蓋嚴密的交叉火力網。

由於能夠得到八莫方面的增援和補給,負責守衛密支那的日軍第18師團114聯隊聯隊長丸山房安大佐自信最少可以守三個月。然而,西郊機場的突然失守,讓丸山房安沒了底氣。

他請求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火速增援。本多政材命令第53師團向密支那推進,同時命令第56師團步兵團團長水上源藏少將擔任密支那作戰總指揮。城內的日軍得到了四門山炮、兩門野戰炮以及近兩千兵力的增援。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日本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

就在日軍調兵遣將的緊要關頭,中美混合突擊隊的總指揮梅里爾准將的指揮讓人大跌眼鏡:面對日軍的增援,當務之急應是乘日軍兵力尚未完全集結時集中兵力對密支那實施猛烈突擊,一舉拿下市區後迅速調動後續部隊擴大戰果。可梅里爾反應遲緩,不但沒有及時阻擊日軍的增援,而且分散使用了兵力,結果把一場奇襲戰打成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5月18日,攻城戰鬥正式打響,150團冒著日軍凶猛的炮火率先衝進了密支那車站,卻被強大的機槍火力網阻擋。節骨眼上,駐團的美軍聯絡官突然不見了,結果部隊無法得到飛機大炮的支援。中國軍隊苦戰兩天,傷亡慘重,最終被迫撤出戰鬥。

為了儘快結束密支那戰鬥,中國駐印軍又陸續空運5個團的兵力到密支那。這樣新30師、14師和50師全部投入了戰鬥。

最讓人鬧心的是,雨季提前來臨,戰場變成了一片沼澤,這給空中補給帶來極大困難,彈藥、食品的補給嚴重不足,傷員增加、疾病蔓延,部隊戰鬥力急劇下降。與之相反,困守孤城的日軍戰鬥意志相當旺盛,經常在夜間從地底下鑽出來四處襲擊、瘋狂反撲,使中美聯軍防不勝防,損失慘重。

密支那戰鬥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

5月23日,史迪威飛抵密支那前線商討戰事,他決定臨陣換將,由自己的參謀長波德諾代替梅里爾統一指揮,同時決定解散中美混合突擊隊,各部隊回到原編制序列中,中美兩軍將領分別指揮各自的部隊。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密支那戰役前線的裝甲部隊

25日,中國軍隊發動新的攻勢,但因為沒有足夠的重型武器,日軍的堅固堡壘還是難以突破。新編30師88團和89團苦戰一天僅僅向前推進了不到300米。兩天後負責攻擊北郊機場的88團得到美軍兩個營的增援,攻擊仍然十分艱難。苦戰至6月9日,中國傷亡官兵已達1867人。

密支那成了抗日戰場上的又一座「血肉磨坊」。

憤怒的史迪威撤掉了無能的波德諾,把指揮權交給了曾經訓練過中國駐印軍的韋瑟爾斯准將。戰事又持續了一個月,日軍的抵抗意志令人心驚,每一座碉堡、每一間民房、甚至每一棵數都成為日軍頑強抵抗的據點,無休止的拉鋸戰讓人看不到一點勝利的希望。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鄭洞國

傲慢的美國軍官不切實際的指揮引起中國官兵的強烈不滿。無奈之下,史迪威只好派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鄭洞國前往密支那指揮作戰,美國軍官只負責聯絡和協助,不再直接指揮戰鬥。

這一次,中國士兵的命運,將掌握在中國將軍的手中。

強大火力支援,全殲日軍

7月上旬,鄭洞國親臨前線,對守城日軍的防守特點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和分析,決定採取針鋒相對的辦法——掘壕推進、分割包圍、逐個殲滅。經過與將領們磋商,決定在7月7日(抗戰7週年紀念日)對密支那發動全面進攻,力爭一舉拿下密支那。

7月7日13時,中美聯軍在轟炸機和重炮群的支援下發起總攻。美軍空運來了裝備著155毫米榴彈炮的一個重炮連,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火力不足的問題。39架B-29重型轟炸機輪番上陣,將數百噸重磅炸彈扔到日本人的頭上。經過三天激戰,中國軍隊成功佔領城北的高地以及城西南重要據點並將日軍全部壓縮到市區。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B-29重型轟炸機

駐守密支那的日軍處境極為艱難,到7月中旬,日軍戰死790人,負傷1180人,能作戰的只剩下不足1500人。由於彈藥匱乏,水上源藏不得不作出每門炮每天只能發射6發炮彈和每名士兵只能配發兩顆手榴彈的限制。而傷員們則被繩索綁在木筏上放入伊洛瓦底江,任其順流而下,聽天由命。

密支那的日軍已別無出路。

從25日開始,中美聯軍再次展開全面攻擊,在美國轟炸機近乎瘋狂的火力覆蓋下,日軍的防禦體系土崩瓦解。中美聯軍隨著炮火的延伸相繼攻入市區,然後展開逐街逐屋的清剿。戰至30日,密支那大部分市區已在聯軍之手。

"

作者:霄羽

我們把歷史的座標定格在1944年5月這個扣人心絃的時間段——百萬盟軍正陳兵大不列顛島,準備隨時給海峽對面的大西洋壁壘給予雷霆一擊。在遙遠的東方,日軍的「1號作戰」攻勢如潮,中國軍隊在河南發生坍塌式潰敗;與此同時,20萬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猛攻高黎貢山,兵鋒直指騰衝、龍陵,拉開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同一時間段,在陰雨綿綿的緬北戰場上,中國駐印軍和美軍聯手,不惜代價地爭奪一座名叫密支那的小城。這是迄今為止中美軍隊唯一一次聯合作戰,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罕見的大規模特種作戰,以其特殊的意義而彪炳史冊。

初戰告捷,佔領機場

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密支那是貫穿緬甸南北鐵路幹線的終點,公路四通八達,城西和城北各有一個小型機場,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作為整個緬北的戰略支撐點,密支那對交戰雙方都是生死之地。對於盟軍來說,攻佔密支那不但可以打通中印陸路交通,而且可以拓寬「駝峰航線」,美軍的運輸機可降低飛行高度,大大提升安全性;對於日軍來說,密支那一旦失守,主要交通線將被截斷,侵入雲南境內的第56師團將陷於孤立,日軍在整個緬北和滇西將失去立足支點。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駝峰航線上作為主力的C-47運輸機

中國駐印軍在胡康河谷的慘烈戰鬥令司令官史迪威意識到,讓部隊在地形極其複雜、氣候極其惡劣的緬北叢林中平面推進是效率低下的戰法,必將付出可怕的傷亡代價。

為此,他設計出了一個近乎異想天開的戰術——組建一支精銳特種部隊,祕密穿越野人山後奇襲密支那機場,利用美軍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源源不斷地運送後續兵力,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在雨季之前一舉拿下密支那。

不得不說,這種空地一體化的戰術思想相當超前,一旦成功,將會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但風險同樣很大——突擊隊能否在半個月的機動中保持隱蔽、能否按規定的時間穿插到位、地空協調是否順暢……每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史迪威對自己的計劃十分得意,給本次行動取了個代號叫「眼鏡王蛇」。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史迪威

執行「眼鏡王蛇」任務的突擊隊很快組成,它的戰鬥兵力除了綽號為「搶劫者」的美軍第5307陸軍團外,還有中國駐印軍新30師的88團、第50師的150團,以及野人山克欽族的一個別動隊。突擊隊共分為三個縱隊,分別以字母K、H、M命名,由畢業於西點軍校、頗具傳奇色彩的梅利爾准將統一指揮。

美軍第5307團又經常被叫做梅利爾突擊隊,徵募的士兵大多參加過慘烈的瓜島爭奪戰,並在印度接受過嚴格的叢林戰訓練,戰鬥力很有保障。該團初到緬甸時有3000多人,經過不斷的作戰消耗,現有兵力僅剩1400人左右。所以,所謂中美混合突擊隊,作戰主力還是中國駐印軍官兵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梅利爾准將

4月28日,中美混合突擊隊根據史迪威的命令開始祕密南下,分別從孟關和太克里出發,穿過原始叢林,神不知鬼不覺地向密支那挺進。將軍們用在地圖上畫箭頭來展現他們運籌帷幄的才華,而士兵們則必須無條件克服一切困難去實現長官的意圖。

庫芒山人跡罕至、荊棘叢生,沿途盡是懸崖峭壁。雨季的提前到來更增加了行軍的困難,更可怕的是疾病蔓延,不少士兵患上了瘧疾、痢疾和傷寒,體力極度下降。險惡的叢林環境嚴重威脅著中美混合突擊隊,士兵們憑藉頑強的意志,以每天行軍10公里的速度向密支那機場艱難推進。

經過二十多天急行軍,中美混合突擊隊終於翻過了庫芒山,沿途還擊潰了幾股零星的日軍,於5月16日零時全部抵達密支那西面的機場附近。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下令:由H縱隊擔任主攻任務,立即向機場發起攻擊。

防守機場的日軍只有百餘人,在中美士兵湯姆森衝鋒槍的密集火力下潰不成軍。150團的兩個營從日軍的兩翼夾擊,率先攻入機場,不到一個小時就完全控制了機場並肅清了日本守軍。

拿下機場後,H縱隊的指揮官亨利上校立即以約定暗語「威尼斯商人」向總指揮部發出佔領機場的電報。沒過多久,大批美軍的C-47飛抵機場。這種綽號「空中火車」、外形粗笨的重型運輸機運力驚人,將新編30師89團的兩個營一次運來。

第二天一大早,史迪威帶著10多個記者抵達機場。在經歷了兩年來一系列挫折後,終於打了個漂亮的勝仗,不由得讓他得意洋洋。他萬萬沒有料到,面對看似唾手可得的密支那,他的士兵將付出怎樣沉重的代價。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蘭姆伽訓練基地的中國駐印軍

美軍指揮官無能,中方損失慘重

駐守密支那的日軍第十八師團主要兵源是來自九州的礦工,極為擅長土工作業。在長達兩年的佔領期內,他們在精心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其中城郊陣地均構建在叢林、溝壑和巖穴中,火力點隱蔽而密集。市區防禦體系依託伊洛瓦底江為屏障,利用城內建築物修築了密集的碉堡掩體,形成覆蓋嚴密的交叉火力網。

由於能夠得到八莫方面的增援和補給,負責守衛密支那的日軍第18師團114聯隊聯隊長丸山房安大佐自信最少可以守三個月。然而,西郊機場的突然失守,讓丸山房安沒了底氣。

他請求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火速增援。本多政材命令第53師團向密支那推進,同時命令第56師團步兵團團長水上源藏少將擔任密支那作戰總指揮。城內的日軍得到了四門山炮、兩門野戰炮以及近兩千兵力的增援。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日本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

就在日軍調兵遣將的緊要關頭,中美混合突擊隊的總指揮梅里爾准將的指揮讓人大跌眼鏡:面對日軍的增援,當務之急應是乘日軍兵力尚未完全集結時集中兵力對密支那實施猛烈突擊,一舉拿下市區後迅速調動後續部隊擴大戰果。可梅里爾反應遲緩,不但沒有及時阻擊日軍的增援,而且分散使用了兵力,結果把一場奇襲戰打成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5月18日,攻城戰鬥正式打響,150團冒著日軍凶猛的炮火率先衝進了密支那車站,卻被強大的機槍火力網阻擋。節骨眼上,駐團的美軍聯絡官突然不見了,結果部隊無法得到飛機大炮的支援。中國軍隊苦戰兩天,傷亡慘重,最終被迫撤出戰鬥。

為了儘快結束密支那戰鬥,中國駐印軍又陸續空運5個團的兵力到密支那。這樣新30師、14師和50師全部投入了戰鬥。

最讓人鬧心的是,雨季提前來臨,戰場變成了一片沼澤,這給空中補給帶來極大困難,彈藥、食品的補給嚴重不足,傷員增加、疾病蔓延,部隊戰鬥力急劇下降。與之相反,困守孤城的日軍戰鬥意志相當旺盛,經常在夜間從地底下鑽出來四處襲擊、瘋狂反撲,使中美聯軍防不勝防,損失慘重。

密支那戰鬥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

5月23日,史迪威飛抵密支那前線商討戰事,他決定臨陣換將,由自己的參謀長波德諾代替梅里爾統一指揮,同時決定解散中美混合突擊隊,各部隊回到原編制序列中,中美兩軍將領分別指揮各自的部隊。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密支那戰役前線的裝甲部隊

25日,中國軍隊發動新的攻勢,但因為沒有足夠的重型武器,日軍的堅固堡壘還是難以突破。新編30師88團和89團苦戰一天僅僅向前推進了不到300米。兩天後負責攻擊北郊機場的88團得到美軍兩個營的增援,攻擊仍然十分艱難。苦戰至6月9日,中國傷亡官兵已達1867人。

密支那成了抗日戰場上的又一座「血肉磨坊」。

憤怒的史迪威撤掉了無能的波德諾,把指揮權交給了曾經訓練過中國駐印軍的韋瑟爾斯准將。戰事又持續了一個月,日軍的抵抗意志令人心驚,每一座碉堡、每一間民房、甚至每一棵數都成為日軍頑強抵抗的據點,無休止的拉鋸戰讓人看不到一點勝利的希望。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鄭洞國

傲慢的美國軍官不切實際的指揮引起中國官兵的強烈不滿。無奈之下,史迪威只好派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鄭洞國前往密支那指揮作戰,美國軍官只負責聯絡和協助,不再直接指揮戰鬥。

這一次,中國士兵的命運,將掌握在中國將軍的手中。

強大火力支援,全殲日軍

7月上旬,鄭洞國親臨前線,對守城日軍的防守特點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和分析,決定採取針鋒相對的辦法——掘壕推進、分割包圍、逐個殲滅。經過與將領們磋商,決定在7月7日(抗戰7週年紀念日)對密支那發動全面進攻,力爭一舉拿下密支那。

7月7日13時,中美聯軍在轟炸機和重炮群的支援下發起總攻。美軍空運來了裝備著155毫米榴彈炮的一個重炮連,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火力不足的問題。39架B-29重型轟炸機輪番上陣,將數百噸重磅炸彈扔到日本人的頭上。經過三天激戰,中國軍隊成功佔領城北的高地以及城西南重要據點並將日軍全部壓縮到市區。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B-29重型轟炸機

駐守密支那的日軍處境極為艱難,到7月中旬,日軍戰死790人,負傷1180人,能作戰的只剩下不足1500人。由於彈藥匱乏,水上源藏不得不作出每門炮每天只能發射6發炮彈和每名士兵只能配發兩顆手榴彈的限制。而傷員們則被繩索綁在木筏上放入伊洛瓦底江,任其順流而下,聽天由命。

密支那的日軍已別無出路。

從25日開始,中美聯軍再次展開全面攻擊,在美國轟炸機近乎瘋狂的火力覆蓋下,日軍的防禦體系土崩瓦解。中美聯軍隨著炮火的延伸相繼攻入市區,然後展開逐街逐屋的清剿。戰至30日,密支那大部分市區已在聯軍之手。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中美聯軍炮擊日軍陣地

8月1日,水上源藏決定撤退。丸山大佐率領部分殘兵乘竹筏順伊洛瓦底江向下遊八莫方向突圍,途中被中國軍隊發現。丸山絕望中拉響了手榴彈。

8月3日,中國軍隊全線發起總攻,水上源藏給本多政材師團長髮出了訣別後,獨自走進岸旁密林,用手槍自盡。

"

作者:霄羽

我們把歷史的座標定格在1944年5月這個扣人心絃的時間段——百萬盟軍正陳兵大不列顛島,準備隨時給海峽對面的大西洋壁壘給予雷霆一擊。在遙遠的東方,日軍的「1號作戰」攻勢如潮,中國軍隊在河南發生坍塌式潰敗;與此同時,20萬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猛攻高黎貢山,兵鋒直指騰衝、龍陵,拉開了滇西大反攻的序幕。

同一時間段,在陰雨綿綿的緬北戰場上,中國駐印軍和美軍聯手,不惜代價地爭奪一座名叫密支那的小城。這是迄今為止中美軍隊唯一一次聯合作戰,也是中國軍事史上罕見的大規模特種作戰,以其特殊的意義而彪炳史冊。

初戰告捷,佔領機場

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密支那是貫穿緬甸南北鐵路幹線的終點,公路四通八達,城西和城北各有一個小型機場,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作為整個緬北的戰略支撐點,密支那對交戰雙方都是生死之地。對於盟軍來說,攻佔密支那不但可以打通中印陸路交通,而且可以拓寬「駝峰航線」,美軍的運輸機可降低飛行高度,大大提升安全性;對於日軍來說,密支那一旦失守,主要交通線將被截斷,侵入雲南境內的第56師團將陷於孤立,日軍在整個緬北和滇西將失去立足支點。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駝峰航線上作為主力的C-47運輸機

中國駐印軍在胡康河谷的慘烈戰鬥令司令官史迪威意識到,讓部隊在地形極其複雜、氣候極其惡劣的緬北叢林中平面推進是效率低下的戰法,必將付出可怕的傷亡代價。

為此,他設計出了一個近乎異想天開的戰術——組建一支精銳特種部隊,祕密穿越野人山後奇襲密支那機場,利用美軍強大的空中運輸能力源源不斷地運送後續兵力,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在雨季之前一舉拿下密支那。

不得不說,這種空地一體化的戰術思想相當超前,一旦成功,將會以極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但風險同樣很大——突擊隊能否在半個月的機動中保持隱蔽、能否按規定的時間穿插到位、地空協調是否順暢……每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導致整個戰役的失敗。史迪威對自己的計劃十分得意,給本次行動取了個代號叫「眼鏡王蛇」。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史迪威

執行「眼鏡王蛇」任務的突擊隊很快組成,它的戰鬥兵力除了綽號為「搶劫者」的美軍第5307陸軍團外,還有中國駐印軍新30師的88團、第50師的150團,以及野人山克欽族的一個別動隊。突擊隊共分為三個縱隊,分別以字母K、H、M命名,由畢業於西點軍校、頗具傳奇色彩的梅利爾准將統一指揮。

美軍第5307團又經常被叫做梅利爾突擊隊,徵募的士兵大多參加過慘烈的瓜島爭奪戰,並在印度接受過嚴格的叢林戰訓練,戰鬥力很有保障。該團初到緬甸時有3000多人,經過不斷的作戰消耗,現有兵力僅剩1400人左右。所以,所謂中美混合突擊隊,作戰主力還是中國駐印軍官兵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梅利爾准將

4月28日,中美混合突擊隊根據史迪威的命令開始祕密南下,分別從孟關和太克里出發,穿過原始叢林,神不知鬼不覺地向密支那挺進。將軍們用在地圖上畫箭頭來展現他們運籌帷幄的才華,而士兵們則必須無條件克服一切困難去實現長官的意圖。

庫芒山人跡罕至、荊棘叢生,沿途盡是懸崖峭壁。雨季的提前到來更增加了行軍的困難,更可怕的是疾病蔓延,不少士兵患上了瘧疾、痢疾和傷寒,體力極度下降。險惡的叢林環境嚴重威脅著中美混合突擊隊,士兵們憑藉頑強的意志,以每天行軍10公里的速度向密支那機場艱難推進。

經過二十多天急行軍,中美混合突擊隊終於翻過了庫芒山,沿途還擊潰了幾股零星的日軍,於5月16日零時全部抵達密支那西面的機場附近。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下令:由H縱隊擔任主攻任務,立即向機場發起攻擊。

防守機場的日軍只有百餘人,在中美士兵湯姆森衝鋒槍的密集火力下潰不成軍。150團的兩個營從日軍的兩翼夾擊,率先攻入機場,不到一個小時就完全控制了機場並肅清了日本守軍。

拿下機場後,H縱隊的指揮官亨利上校立即以約定暗語「威尼斯商人」向總指揮部發出佔領機場的電報。沒過多久,大批美軍的C-47飛抵機場。這種綽號「空中火車」、外形粗笨的重型運輸機運力驚人,將新編30師89團的兩個營一次運來。

第二天一大早,史迪威帶著10多個記者抵達機場。在經歷了兩年來一系列挫折後,終於打了個漂亮的勝仗,不由得讓他得意洋洋。他萬萬沒有料到,面對看似唾手可得的密支那,他的士兵將付出怎樣沉重的代價。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蘭姆伽訓練基地的中國駐印軍

美軍指揮官無能,中方損失慘重

駐守密支那的日軍第十八師團主要兵源是來自九州的礦工,極為擅長土工作業。在長達兩年的佔領期內,他們在精心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其中城郊陣地均構建在叢林、溝壑和巖穴中,火力點隱蔽而密集。市區防禦體系依託伊洛瓦底江為屏障,利用城內建築物修築了密集的碉堡掩體,形成覆蓋嚴密的交叉火力網。

由於能夠得到八莫方面的增援和補給,負責守衛密支那的日軍第18師團114聯隊聯隊長丸山房安大佐自信最少可以守三個月。然而,西郊機場的突然失守,讓丸山房安沒了底氣。

他請求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火速增援。本多政材命令第53師團向密支那推進,同時命令第56師團步兵團團長水上源藏少將擔任密支那作戰總指揮。城內的日軍得到了四門山炮、兩門野戰炮以及近兩千兵力的增援。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日本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

就在日軍調兵遣將的緊要關頭,中美混合突擊隊的總指揮梅里爾准將的指揮讓人大跌眼鏡:面對日軍的增援,當務之急應是乘日軍兵力尚未完全集結時集中兵力對密支那實施猛烈突擊,一舉拿下市區後迅速調動後續部隊擴大戰果。可梅里爾反應遲緩,不但沒有及時阻擊日軍的增援,而且分散使用了兵力,結果把一場奇襲戰打成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5月18日,攻城戰鬥正式打響,150團冒著日軍凶猛的炮火率先衝進了密支那車站,卻被強大的機槍火力網阻擋。節骨眼上,駐團的美軍聯絡官突然不見了,結果部隊無法得到飛機大炮的支援。中國軍隊苦戰兩天,傷亡慘重,最終被迫撤出戰鬥。

為了儘快結束密支那戰鬥,中國駐印軍又陸續空運5個團的兵力到密支那。這樣新30師、14師和50師全部投入了戰鬥。

最讓人鬧心的是,雨季提前來臨,戰場變成了一片沼澤,這給空中補給帶來極大困難,彈藥、食品的補給嚴重不足,傷員增加、疾病蔓延,部隊戰鬥力急劇下降。與之相反,困守孤城的日軍戰鬥意志相當旺盛,經常在夜間從地底下鑽出來四處襲擊、瘋狂反撲,使中美聯軍防不勝防,損失慘重。

密支那戰鬥面臨十分嚴峻的局面。

5月23日,史迪威飛抵密支那前線商討戰事,他決定臨陣換將,由自己的參謀長波德諾代替梅里爾統一指揮,同時決定解散中美混合突擊隊,各部隊回到原編制序列中,中美兩軍將領分別指揮各自的部隊。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密支那戰役前線的裝甲部隊

25日,中國軍隊發動新的攻勢,但因為沒有足夠的重型武器,日軍的堅固堡壘還是難以突破。新編30師88團和89團苦戰一天僅僅向前推進了不到300米。兩天後負責攻擊北郊機場的88團得到美軍兩個營的增援,攻擊仍然十分艱難。苦戰至6月9日,中國傷亡官兵已達1867人。

密支那成了抗日戰場上的又一座「血肉磨坊」。

憤怒的史迪威撤掉了無能的波德諾,把指揮權交給了曾經訓練過中國駐印軍的韋瑟爾斯准將。戰事又持續了一個月,日軍的抵抗意志令人心驚,每一座碉堡、每一間民房、甚至每一棵數都成為日軍頑強抵抗的據點,無休止的拉鋸戰讓人看不到一點勝利的希望。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鄭洞國

傲慢的美國軍官不切實際的指揮引起中國官兵的強烈不滿。無奈之下,史迪威只好派中國駐印軍新1軍軍長鄭洞國前往密支那指揮作戰,美國軍官只負責聯絡和協助,不再直接指揮戰鬥。

這一次,中國士兵的命運,將掌握在中國將軍的手中。

強大火力支援,全殲日軍

7月上旬,鄭洞國親臨前線,對守城日軍的防守特點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和分析,決定採取針鋒相對的辦法——掘壕推進、分割包圍、逐個殲滅。經過與將領們磋商,決定在7月7日(抗戰7週年紀念日)對密支那發動全面進攻,力爭一舉拿下密支那。

7月7日13時,中美聯軍在轟炸機和重炮群的支援下發起總攻。美軍空運來了裝備著155毫米榴彈炮的一個重炮連,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火力不足的問題。39架B-29重型轟炸機輪番上陣,將數百噸重磅炸彈扔到日本人的頭上。經過三天激戰,中國軍隊成功佔領城北的高地以及城西南重要據點並將日軍全部壓縮到市區。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B-29重型轟炸機

駐守密支那的日軍處境極為艱難,到7月中旬,日軍戰死790人,負傷1180人,能作戰的只剩下不足1500人。由於彈藥匱乏,水上源藏不得不作出每門炮每天只能發射6發炮彈和每名士兵只能配發兩顆手榴彈的限制。而傷員們則被繩索綁在木筏上放入伊洛瓦底江,任其順流而下,聽天由命。

密支那的日軍已別無出路。

從25日開始,中美聯軍再次展開全面攻擊,在美國轟炸機近乎瘋狂的火力覆蓋下,日軍的防禦體系土崩瓦解。中美聯軍隨著炮火的延伸相繼攻入市區,然後展開逐街逐屋的清剿。戰至30日,密支那大部分市區已在聯軍之手。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中美聯軍炮擊日軍陣地

8月1日,水上源藏決定撤退。丸山大佐率領部分殘兵乘竹筏順伊洛瓦底江向下遊八莫方向突圍,途中被中國軍隊發現。丸山絕望中拉響了手榴彈。

8月3日,中國軍隊全線發起總攻,水上源藏給本多政材師團長髮出了訣別後,獨自走進岸旁密林,用手槍自盡。

中美唯一一次聯合作戰,美軍指揮官無能,中國軍人血流成河

水上源藏

從中美混合突擊隊出發到最後攻佔密支那城,整整用了一百天。以中國駐印軍為主力的中美聯軍,先後投入三個師、七個團以上的兵力,以傷亡7800人的代價(美軍傷亡近1200人,中國駐印軍傷亡6655人),擊斃日軍2000餘人,俘虜69人。

密支那日軍第18師團第4聯隊主力、工兵第12聯隊,第56師團第148聯隊主力基本被全殲。滇西和緬北日軍的後方因失去密支那而崩潰,用日本人自己的話說就是:「密支那失守,在雲南和胡康谷地我軍的西側背,將被打進楔子而導致緬北一帶的防禦破產」。

密支那戰役的勝利,為中國遠征軍滇西緬北大反攻的最終的勝利鋪平了道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