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專資本:借殼上市重出江湖,透露出什麼信號?

IPO 高峰 大數據 股票 綠專資本 2017-06-16

綠專資本:借殼上市重出江湖,透露出什麼信號?

借殼上市

綠專資本表示隨著近期IPO暫停,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的上市公司數量在悄然增加,借殼上市http://www.greenprocapital.cn/重新步入提速通道

2010年以來上市公司併購數量始終保持正增長,14年和15年更是併購大年,去年則是過去五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今年如果按當前進度來看,大概率也是繼續下行。去年來看,能夠對利潤產生影響的收購案例已呈現回落,從2015年全年完成的近240次併購下降至176次。

綠專資本表示在去年6月17日證監會新聞發佈會上,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當此規則主要從完善重組上市認定標準、完善配套監管措施和強化中介機構責任三方面入手,造成兩點重要影響:

一方面,政策主要想打擊的市場“炒殼”情緒得到有效限制,因為新規使得規避借殼上市的難度加大;

但另一方面,規則難免也波及了上市公司一般的資產重組行為。

雖然當時的《重組規則》給出了新老劃斷的過渡期安排,但我們還是看到16年併購的整體放緩。

然而今年6月,似乎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過會的速度不吭不響地有抬頭的跡象。今年前5個月,併購重組上會的數量分別是10、6、14、11、10,但6月截至到昨天已經有10家過會,照這個速度,這個月創今年新高是基本可以確定的事情。

另一方面,對上市公司因重大資產重組停牌的數量確認之後可以看到,今年以來因為重大事項停牌的上市公司數量在今年4月達到高峰,6月截至9日一早有28家因重大事項停牌,4月以來因重大事項停牌的比例始終保持40%以上。目前來看,併購重組數量提升初見端倪,還有待進一步確認信號。

此前對併購重組、定向增發的嚴格監管以及IPO的加速,對創業板併購設立了屏障,影響已經在過去一段時間體現無疑。

如果6月以來出血的這個加速信號在之後能夠被進一步確認,或許在短時間內會對創業板構成一次估值修復預期。

但回到我們5月份發佈的創業板外延併購大數據,我們認為,即使有“量”上的稍轉樂觀,中期內仍應該謹慎對待“質”的問題。

一方面,根據此前外延併購業績承諾的完成情況,外延併購高峰的15年,對應三年業績承諾集中在17年到期,大概率還能支撐17年的“質”不會太差。我們的樣本中,12年以來創業板218次併購業績承諾完成情況都超過70%,14年更是達到90%。

然而另一方面,在業績承諾期結束之後的會計年度裡,併購標的的績效往往會出現比較大的回落,究其原因或許是為了完成業績承諾而進行業績提前釋放、財務費用延後等。

因此在17年業績承諾集中到期之後,18年往後的績效應謹慎估計。

再從2016年的單個標的的效率來看,排除十個在截止日才完成並表的“零”貢獻標的外,2016年並表標的平均貢獻利潤僅為1048萬,較2015年幾乎折半,因此不可忽視外延併購貢獻下降的大趨勢。

另外還要重申我們對商譽減值情況的一點擔憂。從16年的數據來看,商譽的規模雖然隨著併購潮而不斷擴大,但發生商譽減值的創業板公司從15年的39個大幅增加到65個,減值金額大於20億,遠遠超出之前幾年的水準。

通過對商譽減值案例的逐個分析發現,其中不少案例就是因併購標的虧損而計提商譽減值,上面已經通過數據證明,在過了業績承諾期之後的第一年,併購標的的績效明顯走低。

因此17年集中到期之後的年度還需進一步警惕商譽減值風險。其他原因還包括為輕裝上陣、降低經營風險而提前超量計提等。

外延併購一度在牛市裡為創業板行情推波助瀾,但當行情消退,企業將不得不面對牛市冷卻後的資產重估。因此如果我們較一致地認為15年那樣的槓桿牛中短期內不會再出現,那麼我們就應該鄭重地審視商譽減值對利潤的威脅。

整體視角上,2016年,創業板利潤合計721億,其中外延併購的標的貢獻利潤198億。按可比口徑計算(剔除新上市公司),16Q4創業板淨利潤YOY+33.3%,剔除外延併購標的所貢獻的利潤,YOY+24.51%。外延併購對於創業板16年新增利潤的貢獻度大幅下降到42.81%。

通過上面的分析認為:第一點,如果在此後看到6月以來併購數量上升的信號被確認,則短期內可以稍轉樂觀,擁抱估值修復。

綠專資本表示第二點,始終要對外延併購的“質”保持警惕,尤其在15年併購大潮的業績承諾在今年集中到期之後,外延併購的單件平均貢獻和商譽減值問題,有可能進一步侵蝕創業板利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