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達新材業績增長依靠政府補助

IPO 材料科學 財經 證券之星 2017-07-16

擬登陸創業板上市的安徽泰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達新材”)近日更新招股說明書,公司擬公開發行1450萬股,募集資金2億元,用於年產1.5萬噸偏苯三酸酐擴建項目和補充營運資金。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公司產品單一,更新後的數據顯示,雖然欲轉板IPO的泰達新材2016年淨利仍保持增長態勢,不過政府補助依賴明顯。

主營依賴單一產品

泰達新材在精細化工領域專業從事重芳烴氧化系列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也是我國最早期從事偏苯三酸酐的生產與銷售的企業之一。偏苯三酸酐目前是泰達新材的核心主導產品,其收入佔整體營業收入比重較高,收入依賴性較大。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偏苯三酸酐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9.10%、83.54%和81.84%;佔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的比重分別為97.19%、88.12%和93.34%。

此次泰達新材衝刺IPO,依然打算把募集資金的八成投入到偏苯三酸酐的擴建項目當中。從目前的數據看,泰達新材現有的產能利用率尚未達到飽和狀態,2014年到2016年,其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7.24%、72.03%和88.75%。

偏苯三酸酐屬於傳統有毒有害塗料添加劑、增塑劑的替代產品,目前未有替代產品。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新技術的出現,尤其是新型塗料添加劑、增塑劑產品的開發,同類功能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可能加快,產品生命週期可能有逐漸縮短的趨勢。

對此,泰達新材也在招股書中表示,雖然目前公司正積極拓展均苯三甲酸產品市場且圍繞重芳烴氧化系列產品積極開拓新產品,爭取為未來發展培育更多盈利增長點,但均苯三甲酸產品市場推廣效果、新產品是否能如期研發成功、研發成功後是否能夠如期投產並實現預期收益等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去年業績增長依靠補助

業績方面來看,泰達新材近三年淨利潤年年增長,不過,仔細看發現,2016年受非經常性損益影響較大。公司去年收到逾1300萬元的政府補助。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6953.10萬元、20644.40萬元及17534.90萬元,同期分別實現淨利潤 1955.51萬元、2849.60萬元和3482.76萬元。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去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1376.42萬元,而前兩年,該項目僅為兩百多萬元,可以看出公司2016年淨利潤增長依賴政府補助。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家對環保政策的日益重視,去年底,安徽徽州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為確保徽州循環經濟園區汙水達標排放,於2016年11月2日通知園區部分企業限產或停產,其中,泰達新材按環評60%以內生產。據悉,安徽省黃山市是我國固體環氧樹脂的主要生產基地,目前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環氧樹脂粉末塗料原料基地,粉末塗料行業所耗環氧樹脂基本為固體的E-12環氧樹脂,大部分為黃山製造。

那麼,若無政府補助,加之限產,是否會導致泰達新材上市後淨利潤出現下滑?帶著上述疑問,大眾證券報記者致函公司,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記者 蔡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