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畫廊中可以回顧已經完成的關卡

熊宇:《伊蘇8》(PS4、Steam)

關鍵詞:爽快感、劇情優秀、新作即將發售、渣建模

一句話概括:當前有免費試玩,9月有新作。

在此前的週末試玩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次《伊蘇8》。之所以在現在重提,一方面是因為Steam上的版本開啟了免費週末,這兩天可以免費遊玩。另一方面,下個月《伊蘇9》即將發售,如果有想要嘗試並且還沒玩過8代的朋友,這段時間緩緩打了也剛好算無縫銜接。

簡單介紹這個系列的話,“伊蘇”是JRPG中比較側重動作的一類。“伊蘇”系列每一代都會帶來主角亞特魯的冒險故事,每一代的故事雖然有關聯,但基本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並不需要補完前作才能接觸遊戲。

《伊蘇8》的畫面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太行,但已經是系列最好畫面了。並且,這一代帶來了縱觀整個系列都可稱之為優秀的劇情故事,老玩家自不用說,即便是對想要嘗試系列遊戲的玩家來說,《伊蘇8》也很適合作為起點。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畫廊中可以回顧已經完成的關卡

熊宇:《伊蘇8》(PS4、Steam)

關鍵詞:爽快感、劇情優秀、新作即將發售、渣建模

一句話概括:當前有免費試玩,9月有新作。

在此前的週末試玩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次《伊蘇8》。之所以在現在重提,一方面是因為Steam上的版本開啟了免費週末,這兩天可以免費遊玩。另一方面,下個月《伊蘇9》即將發售,如果有想要嘗試並且還沒玩過8代的朋友,這段時間緩緩打了也剛好算無縫銜接。

簡單介紹這個系列的話,“伊蘇”是JRPG中比較側重動作的一類。“伊蘇”系列每一代都會帶來主角亞特魯的冒險故事,每一代的故事雖然有關聯,但基本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並不需要補完前作才能接觸遊戲。

《伊蘇8》的畫面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太行,但已經是系列最好畫面了。並且,這一代帶來了縱觀整個系列都可稱之為優秀的劇情故事,老玩家自不用說,即便是對想要嘗試系列遊戲的玩家來說,《伊蘇8》也很適合作為起點。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原畫和建模差別巨大……這也算日式遊戲的常規操作了

遊戲的劇情不會讓玩家失望。故事開始於一個無人的小島,在小島上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玩家需要搜尋落難的同伴,建立根據地並探索小島——到此為止都是很普通的探險故事,但此後的劇情便發生了轉折……過多的描述會涉及劇透,這裡就不談了。這裡只能很模糊地說,我覺得《伊蘇8》的劇情在系列中絕對可以排在前列。

遊戲的前期和後期體驗不太一樣,前期結合了休閒、生活與探險,玩家將會慢慢建設村莊,同時探索整個小島,而中後期的劇情變得緊湊起來。因此,對於一些玩家來說,前期可能會有些無聊(也可能不會,玩家對此評價差異較大),在這時,建議多一些耐心——至少,要翻過那座山。

在戰鬥方面,《伊蘇8》的動作系統沒有太好的“打擊感”,判定有時候也有些奇怪,但它有自身的特色——很流暢,習慣之後很舒適。同時,不同於許多JRPG帶來的繁瑣感,《伊蘇8》從戰鬥到系統都很爽快,戰鬥的關鍵是摸清楚Boss節奏,使用閃避或防禦,然後利用技能輸出——不困難,但也不無聊。而系統上,對“刷”的需求不強,村莊強化、武器強化、製作裝備、好感度、圖鑑,要做的東西都明明白白地擺出來,遊戲的節奏調控很不錯。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畫廊中可以回顧已經完成的關卡

熊宇:《伊蘇8》(PS4、Steam)

關鍵詞:爽快感、劇情優秀、新作即將發售、渣建模

一句話概括:當前有免費試玩,9月有新作。

在此前的週末試玩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次《伊蘇8》。之所以在現在重提,一方面是因為Steam上的版本開啟了免費週末,這兩天可以免費遊玩。另一方面,下個月《伊蘇9》即將發售,如果有想要嘗試並且還沒玩過8代的朋友,這段時間緩緩打了也剛好算無縫銜接。

簡單介紹這個系列的話,“伊蘇”是JRPG中比較側重動作的一類。“伊蘇”系列每一代都會帶來主角亞特魯的冒險故事,每一代的故事雖然有關聯,但基本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並不需要補完前作才能接觸遊戲。

《伊蘇8》的畫面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太行,但已經是系列最好畫面了。並且,這一代帶來了縱觀整個系列都可稱之為優秀的劇情故事,老玩家自不用說,即便是對想要嘗試系列遊戲的玩家來說,《伊蘇8》也很適合作為起點。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原畫和建模差別巨大……這也算日式遊戲的常規操作了

遊戲的劇情不會讓玩家失望。故事開始於一個無人的小島,在小島上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玩家需要搜尋落難的同伴,建立根據地並探索小島——到此為止都是很普通的探險故事,但此後的劇情便發生了轉折……過多的描述會涉及劇透,這裡就不談了。這裡只能很模糊地說,我覺得《伊蘇8》的劇情在系列中絕對可以排在前列。

遊戲的前期和後期體驗不太一樣,前期結合了休閒、生活與探險,玩家將會慢慢建設村莊,同時探索整個小島,而中後期的劇情變得緊湊起來。因此,對於一些玩家來說,前期可能會有些無聊(也可能不會,玩家對此評價差異較大),在這時,建議多一些耐心——至少,要翻過那座山。

在戰鬥方面,《伊蘇8》的動作系統沒有太好的“打擊感”,判定有時候也有些奇怪,但它有自身的特色——很流暢,習慣之後很舒適。同時,不同於許多JRPG帶來的繁瑣感,《伊蘇8》從戰鬥到系統都很爽快,戰鬥的關鍵是摸清楚Boss節奏,使用閃避或防禦,然後利用技能輸出——不困難,但也不無聊。而系統上,對“刷”的需求不強,村莊強化、武器強化、製作裝備、好感度、圖鑑,要做的東西都明明白白地擺出來,遊戲的節奏調控很不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當然少不了釣魚

遊戲登陸了PSV、PS4、Steam、Switch等多個平臺。本週末,玩家可以在Steam上免費試玩2天,如果試玩體驗不錯,目前Steam售價102元。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579180/

李應初:《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Steam)

關鍵詞:聽聲斷案、推理鬼故事

一句話總結:雖然蹭了熱度,但是做得不錯。

《疑案追聲》提出了一種推理遊戲的新玩法——通過聽取案發現場的聲音來推測案件的劇情走向。這款遊戲在今年3月推出的時候受到了較多的好評。

玩家在經過一個簡單的測試後,便開始了一系列案件的偵破。操作小人在建築的各個房間裡行走,通過回放和快進確認某個時間不同人物的位置和對話,就能判斷出聲音的來源。當人物行動和對話中透露出的線索被完全掌握後,案件的完整情節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在回答正確關於案件真相的3個問題後,玩家就被視為過關,開啟下一個謎題。

雖然一個能在案發後調用所有監聽設備的偵探顯得有些過於強大,但是遊戲的推理性還是可圈可點的。除了稍有難度的推理之外,所有的故事都十分震撼——這也許是這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帶來的體驗。當事態慢慢變得糟糕,看不見形象、只能聽見聲音的小人們在黑暗的房間裡穿行,一步一步走向那個必然的結局,這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在本篇的最後一個場景“精神病院”中,之前篇章中的演員、導演、小偷、畫家等等角色悉數出現,玩家終於發現之前的所有故事其實是有聯繫的……

在好評的同時,玩家社區也發出了“流程太短”的聲音。因此,《疑案追聲》陸續推出了兩個免費DLC,其中一個是在中元節(8月15日)推出的《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在這個DLC中,製作組邀請了一些知名B站Up主在故事中出演。他們在這個關於“鬼上身”的故事裡扮演自己,併為角色配音。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畫廊中可以回顧已經完成的關卡

熊宇:《伊蘇8》(PS4、Steam)

關鍵詞:爽快感、劇情優秀、新作即將發售、渣建模

一句話概括:當前有免費試玩,9月有新作。

在此前的週末試玩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次《伊蘇8》。之所以在現在重提,一方面是因為Steam上的版本開啟了免費週末,這兩天可以免費遊玩。另一方面,下個月《伊蘇9》即將發售,如果有想要嘗試並且還沒玩過8代的朋友,這段時間緩緩打了也剛好算無縫銜接。

簡單介紹這個系列的話,“伊蘇”是JRPG中比較側重動作的一類。“伊蘇”系列每一代都會帶來主角亞特魯的冒險故事,每一代的故事雖然有關聯,但基本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並不需要補完前作才能接觸遊戲。

《伊蘇8》的畫面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太行,但已經是系列最好畫面了。並且,這一代帶來了縱觀整個系列都可稱之為優秀的劇情故事,老玩家自不用說,即便是對想要嘗試系列遊戲的玩家來說,《伊蘇8》也很適合作為起點。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原畫和建模差別巨大……這也算日式遊戲的常規操作了

遊戲的劇情不會讓玩家失望。故事開始於一個無人的小島,在小島上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玩家需要搜尋落難的同伴,建立根據地並探索小島——到此為止都是很普通的探險故事,但此後的劇情便發生了轉折……過多的描述會涉及劇透,這裡就不談了。這裡只能很模糊地說,我覺得《伊蘇8》的劇情在系列中絕對可以排在前列。

遊戲的前期和後期體驗不太一樣,前期結合了休閒、生活與探險,玩家將會慢慢建設村莊,同時探索整個小島,而中後期的劇情變得緊湊起來。因此,對於一些玩家來說,前期可能會有些無聊(也可能不會,玩家對此評價差異較大),在這時,建議多一些耐心——至少,要翻過那座山。

在戰鬥方面,《伊蘇8》的動作系統沒有太好的“打擊感”,判定有時候也有些奇怪,但它有自身的特色——很流暢,習慣之後很舒適。同時,不同於許多JRPG帶來的繁瑣感,《伊蘇8》從戰鬥到系統都很爽快,戰鬥的關鍵是摸清楚Boss節奏,使用閃避或防禦,然後利用技能輸出——不困難,但也不無聊。而系統上,對“刷”的需求不強,村莊強化、武器強化、製作裝備、好感度、圖鑑,要做的東西都明明白白地擺出來,遊戲的節奏調控很不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當然少不了釣魚

遊戲登陸了PSV、PS4、Steam、Switch等多個平臺。本週末,玩家可以在Steam上免費試玩2天,如果試玩體驗不錯,目前Steam售價102元。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579180/

李應初:《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Steam)

關鍵詞:聽聲斷案、推理鬼故事

一句話總結:雖然蹭了熱度,但是做得不錯。

《疑案追聲》提出了一種推理遊戲的新玩法——通過聽取案發現場的聲音來推測案件的劇情走向。這款遊戲在今年3月推出的時候受到了較多的好評。

玩家在經過一個簡單的測試後,便開始了一系列案件的偵破。操作小人在建築的各個房間裡行走,通過回放和快進確認某個時間不同人物的位置和對話,就能判斷出聲音的來源。當人物行動和對話中透露出的線索被完全掌握後,案件的完整情節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在回答正確關於案件真相的3個問題後,玩家就被視為過關,開啟下一個謎題。

雖然一個能在案發後調用所有監聽設備的偵探顯得有些過於強大,但是遊戲的推理性還是可圈可點的。除了稍有難度的推理之外,所有的故事都十分震撼——這也許是這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帶來的體驗。當事態慢慢變得糟糕,看不見形象、只能聽見聲音的小人們在黑暗的房間裡穿行,一步一步走向那個必然的結局,這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在本篇的最後一個場景“精神病院”中,之前篇章中的演員、導演、小偷、畫家等等角色悉數出現,玩家終於發現之前的所有故事其實是有聯繫的……

在好評的同時,玩家社區也發出了“流程太短”的聲音。因此,《疑案追聲》陸續推出了兩個免費DLC,其中一個是在中元節(8月15日)推出的《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在這個DLC中,製作組邀請了一些知名B站Up主在故事中出演。他們在這個關於“鬼上身”的故事裡扮演自己,併為角色配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疑案追聲》中元節特別篇

在遊玩之前,我以為這些易於識別的聲音可能會影響遊戲體驗,我感到有些擔心,不過事實證明影響沒有那麼大。即使是從最開始就瞭解了全部聲音的來源,後續的劇情和推理也足夠複雜。整個進度條是32分鐘,由於人物較多,為了瞭解全部信息必須反覆倒放,所需的遊戲時長可能超過兩小時。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畫廊中可以回顧已經完成的關卡

熊宇:《伊蘇8》(PS4、Steam)

關鍵詞:爽快感、劇情優秀、新作即將發售、渣建模

一句話概括:當前有免費試玩,9月有新作。

在此前的週末試玩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次《伊蘇8》。之所以在現在重提,一方面是因為Steam上的版本開啟了免費週末,這兩天可以免費遊玩。另一方面,下個月《伊蘇9》即將發售,如果有想要嘗試並且還沒玩過8代的朋友,這段時間緩緩打了也剛好算無縫銜接。

簡單介紹這個系列的話,“伊蘇”是JRPG中比較側重動作的一類。“伊蘇”系列每一代都會帶來主角亞特魯的冒險故事,每一代的故事雖然有關聯,但基本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並不需要補完前作才能接觸遊戲。

《伊蘇8》的畫面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太行,但已經是系列最好畫面了。並且,這一代帶來了縱觀整個系列都可稱之為優秀的劇情故事,老玩家自不用說,即便是對想要嘗試系列遊戲的玩家來說,《伊蘇8》也很適合作為起點。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原畫和建模差別巨大……這也算日式遊戲的常規操作了

遊戲的劇情不會讓玩家失望。故事開始於一個無人的小島,在小島上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玩家需要搜尋落難的同伴,建立根據地並探索小島——到此為止都是很普通的探險故事,但此後的劇情便發生了轉折……過多的描述會涉及劇透,這裡就不談了。這裡只能很模糊地說,我覺得《伊蘇8》的劇情在系列中絕對可以排在前列。

遊戲的前期和後期體驗不太一樣,前期結合了休閒、生活與探險,玩家將會慢慢建設村莊,同時探索整個小島,而中後期的劇情變得緊湊起來。因此,對於一些玩家來說,前期可能會有些無聊(也可能不會,玩家對此評價差異較大),在這時,建議多一些耐心——至少,要翻過那座山。

在戰鬥方面,《伊蘇8》的動作系統沒有太好的“打擊感”,判定有時候也有些奇怪,但它有自身的特色——很流暢,習慣之後很舒適。同時,不同於許多JRPG帶來的繁瑣感,《伊蘇8》從戰鬥到系統都很爽快,戰鬥的關鍵是摸清楚Boss節奏,使用閃避或防禦,然後利用技能輸出——不困難,但也不無聊。而系統上,對“刷”的需求不強,村莊強化、武器強化、製作裝備、好感度、圖鑑,要做的東西都明明白白地擺出來,遊戲的節奏調控很不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當然少不了釣魚

遊戲登陸了PSV、PS4、Steam、Switch等多個平臺。本週末,玩家可以在Steam上免費試玩2天,如果試玩體驗不錯,目前Steam售價102元。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579180/

李應初:《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Steam)

關鍵詞:聽聲斷案、推理鬼故事

一句話總結:雖然蹭了熱度,但是做得不錯。

《疑案追聲》提出了一種推理遊戲的新玩法——通過聽取案發現場的聲音來推測案件的劇情走向。這款遊戲在今年3月推出的時候受到了較多的好評。

玩家在經過一個簡單的測試後,便開始了一系列案件的偵破。操作小人在建築的各個房間裡行走,通過回放和快進確認某個時間不同人物的位置和對話,就能判斷出聲音的來源。當人物行動和對話中透露出的線索被完全掌握後,案件的完整情節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在回答正確關於案件真相的3個問題後,玩家就被視為過關,開啟下一個謎題。

雖然一個能在案發後調用所有監聽設備的偵探顯得有些過於強大,但是遊戲的推理性還是可圈可點的。除了稍有難度的推理之外,所有的故事都十分震撼——這也許是這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帶來的體驗。當事態慢慢變得糟糕,看不見形象、只能聽見聲音的小人們在黑暗的房間裡穿行,一步一步走向那個必然的結局,這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在本篇的最後一個場景“精神病院”中,之前篇章中的演員、導演、小偷、畫家等等角色悉數出現,玩家終於發現之前的所有故事其實是有聯繫的……

在好評的同時,玩家社區也發出了“流程太短”的聲音。因此,《疑案追聲》陸續推出了兩個免費DLC,其中一個是在中元節(8月15日)推出的《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在這個DLC中,製作組邀請了一些知名B站Up主在故事中出演。他們在這個關於“鬼上身”的故事裡扮演自己,併為角色配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疑案追聲》中元節特別篇

在遊玩之前,我以為這些易於識別的聲音可能會影響遊戲體驗,我感到有些擔心,不過事實證明影響沒有那麼大。即使是從最開始就瞭解了全部聲音的來源,後續的劇情和推理也足夠複雜。整個進度條是32分鐘,由於人物較多,為了瞭解全部信息必須反覆倒放,所需的遊戲時長可能超過兩小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新DLC的內容很多——這一點從進度條和房間數量上就可以看出來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畫廊中可以回顧已經完成的關卡

熊宇:《伊蘇8》(PS4、Steam)

關鍵詞:爽快感、劇情優秀、新作即將發售、渣建模

一句話概括:當前有免費試玩,9月有新作。

在此前的週末試玩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次《伊蘇8》。之所以在現在重提,一方面是因為Steam上的版本開啟了免費週末,這兩天可以免費遊玩。另一方面,下個月《伊蘇9》即將發售,如果有想要嘗試並且還沒玩過8代的朋友,這段時間緩緩打了也剛好算無縫銜接。

簡單介紹這個系列的話,“伊蘇”是JRPG中比較側重動作的一類。“伊蘇”系列每一代都會帶來主角亞特魯的冒險故事,每一代的故事雖然有關聯,但基本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並不需要補完前作才能接觸遊戲。

《伊蘇8》的畫面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太行,但已經是系列最好畫面了。並且,這一代帶來了縱觀整個系列都可稱之為優秀的劇情故事,老玩家自不用說,即便是對想要嘗試系列遊戲的玩家來說,《伊蘇8》也很適合作為起點。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原畫和建模差別巨大……這也算日式遊戲的常規操作了

遊戲的劇情不會讓玩家失望。故事開始於一個無人的小島,在小島上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玩家需要搜尋落難的同伴,建立根據地並探索小島——到此為止都是很普通的探險故事,但此後的劇情便發生了轉折……過多的描述會涉及劇透,這裡就不談了。這裡只能很模糊地說,我覺得《伊蘇8》的劇情在系列中絕對可以排在前列。

遊戲的前期和後期體驗不太一樣,前期結合了休閒、生活與探險,玩家將會慢慢建設村莊,同時探索整個小島,而中後期的劇情變得緊湊起來。因此,對於一些玩家來說,前期可能會有些無聊(也可能不會,玩家對此評價差異較大),在這時,建議多一些耐心——至少,要翻過那座山。

在戰鬥方面,《伊蘇8》的動作系統沒有太好的“打擊感”,判定有時候也有些奇怪,但它有自身的特色——很流暢,習慣之後很舒適。同時,不同於許多JRPG帶來的繁瑣感,《伊蘇8》從戰鬥到系統都很爽快,戰鬥的關鍵是摸清楚Boss節奏,使用閃避或防禦,然後利用技能輸出——不困難,但也不無聊。而系統上,對“刷”的需求不強,村莊強化、武器強化、製作裝備、好感度、圖鑑,要做的東西都明明白白地擺出來,遊戲的節奏調控很不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當然少不了釣魚

遊戲登陸了PSV、PS4、Steam、Switch等多個平臺。本週末,玩家可以在Steam上免費試玩2天,如果試玩體驗不錯,目前Steam售價102元。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579180/

李應初:《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Steam)

關鍵詞:聽聲斷案、推理鬼故事

一句話總結:雖然蹭了熱度,但是做得不錯。

《疑案追聲》提出了一種推理遊戲的新玩法——通過聽取案發現場的聲音來推測案件的劇情走向。這款遊戲在今年3月推出的時候受到了較多的好評。

玩家在經過一個簡單的測試後,便開始了一系列案件的偵破。操作小人在建築的各個房間裡行走,通過回放和快進確認某個時間不同人物的位置和對話,就能判斷出聲音的來源。當人物行動和對話中透露出的線索被完全掌握後,案件的完整情節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在回答正確關於案件真相的3個問題後,玩家就被視為過關,開啟下一個謎題。

雖然一個能在案發後調用所有監聽設備的偵探顯得有些過於強大,但是遊戲的推理性還是可圈可點的。除了稍有難度的推理之外,所有的故事都十分震撼——這也許是這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帶來的體驗。當事態慢慢變得糟糕,看不見形象、只能聽見聲音的小人們在黑暗的房間裡穿行,一步一步走向那個必然的結局,這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在本篇的最後一個場景“精神病院”中,之前篇章中的演員、導演、小偷、畫家等等角色悉數出現,玩家終於發現之前的所有故事其實是有聯繫的……

在好評的同時,玩家社區也發出了“流程太短”的聲音。因此,《疑案追聲》陸續推出了兩個免費DLC,其中一個是在中元節(8月15日)推出的《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在這個DLC中,製作組邀請了一些知名B站Up主在故事中出演。他們在這個關於“鬼上身”的故事裡扮演自己,併為角色配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疑案追聲》中元節特別篇

在遊玩之前,我以為這些易於識別的聲音可能會影響遊戲體驗,我感到有些擔心,不過事實證明影響沒有那麼大。即使是從最開始就瞭解了全部聲音的來源,後續的劇情和推理也足夠複雜。整個進度條是32分鐘,由於人物較多,為了瞭解全部信息必須反覆倒放,所需的遊戲時長可能超過兩小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新DLC的內容很多——這一點從進度條和房間數量上就可以看出來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賣力出演的老番茄

在偵探遊戲裡講一個(包含時空輪迴的)鬼故事,這顯得沒那麼“本格”,也沒那麼合理,不過對於《疑案追聲》來說,這也許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942970/

池騁:《Coloring Pixels》(Steam)

關鍵詞:像素塗鴉,豐富繪本,治癒,解壓

一句話總結:一起來成為像素藝術家!

本週諸事不順,感覺從生活到工作到外部世界,一切都在崩塌。但好在到了週五,一部分又慢慢地重建了起來——其中的一些功勞要歸於我在Steam上偶然翻到的一款像素塗鴉遊戲《Coloring Pixels》。

這款遊戲非常治癒——非常、非常、非常治癒。我週五在單位塗了一整天。美其名曰“忙著週末推薦”,事實上是在自我拯救。

我一直很喜歡像素藝術,玩了很多遊戲恰好都是像素風——人們彷彿喜歡用這種復古藝術風格來表達深刻的敘事內涵。我曾經在Udemy上買了像素藝術的網課自學,但上著上著就鴿了。而《Coloring Pixels》這款遊戲則不需要任何美術知識,只要選擇喜歡的圖畫藍本,跟著網格上的數字,把調好的顏色填進去就可以了,連完美主義強迫症也一併治癒。

遊戲的本體是免費的,贈送了一些內置的繪本,另一些繪本則需要另外購買。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畫廊中可以回顧已經完成的關卡

熊宇:《伊蘇8》(PS4、Steam)

關鍵詞:爽快感、劇情優秀、新作即將發售、渣建模

一句話概括:當前有免費試玩,9月有新作。

在此前的週末試玩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次《伊蘇8》。之所以在現在重提,一方面是因為Steam上的版本開啟了免費週末,這兩天可以免費遊玩。另一方面,下個月《伊蘇9》即將發售,如果有想要嘗試並且還沒玩過8代的朋友,這段時間緩緩打了也剛好算無縫銜接。

簡單介紹這個系列的話,“伊蘇”是JRPG中比較側重動作的一類。“伊蘇”系列每一代都會帶來主角亞特魯的冒險故事,每一代的故事雖然有關聯,但基本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並不需要補完前作才能接觸遊戲。

《伊蘇8》的畫面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太行,但已經是系列最好畫面了。並且,這一代帶來了縱觀整個系列都可稱之為優秀的劇情故事,老玩家自不用說,即便是對想要嘗試系列遊戲的玩家來說,《伊蘇8》也很適合作為起點。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原畫和建模差別巨大……這也算日式遊戲的常規操作了

遊戲的劇情不會讓玩家失望。故事開始於一個無人的小島,在小島上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玩家需要搜尋落難的同伴,建立根據地並探索小島——到此為止都是很普通的探險故事,但此後的劇情便發生了轉折……過多的描述會涉及劇透,這裡就不談了。這裡只能很模糊地說,我覺得《伊蘇8》的劇情在系列中絕對可以排在前列。

遊戲的前期和後期體驗不太一樣,前期結合了休閒、生活與探險,玩家將會慢慢建設村莊,同時探索整個小島,而中後期的劇情變得緊湊起來。因此,對於一些玩家來說,前期可能會有些無聊(也可能不會,玩家對此評價差異較大),在這時,建議多一些耐心——至少,要翻過那座山。

在戰鬥方面,《伊蘇8》的動作系統沒有太好的“打擊感”,判定有時候也有些奇怪,但它有自身的特色——很流暢,習慣之後很舒適。同時,不同於許多JRPG帶來的繁瑣感,《伊蘇8》從戰鬥到系統都很爽快,戰鬥的關鍵是摸清楚Boss節奏,使用閃避或防禦,然後利用技能輸出——不困難,但也不無聊。而系統上,對“刷”的需求不強,村莊強化、武器強化、製作裝備、好感度、圖鑑,要做的東西都明明白白地擺出來,遊戲的節奏調控很不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當然少不了釣魚

遊戲登陸了PSV、PS4、Steam、Switch等多個平臺。本週末,玩家可以在Steam上免費試玩2天,如果試玩體驗不錯,目前Steam售價102元。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579180/

李應初:《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Steam)

關鍵詞:聽聲斷案、推理鬼故事

一句話總結:雖然蹭了熱度,但是做得不錯。

《疑案追聲》提出了一種推理遊戲的新玩法——通過聽取案發現場的聲音來推測案件的劇情走向。這款遊戲在今年3月推出的時候受到了較多的好評。

玩家在經過一個簡單的測試後,便開始了一系列案件的偵破。操作小人在建築的各個房間裡行走,通過回放和快進確認某個時間不同人物的位置和對話,就能判斷出聲音的來源。當人物行動和對話中透露出的線索被完全掌握後,案件的完整情節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在回答正確關於案件真相的3個問題後,玩家就被視為過關,開啟下一個謎題。

雖然一個能在案發後調用所有監聽設備的偵探顯得有些過於強大,但是遊戲的推理性還是可圈可點的。除了稍有難度的推理之外,所有的故事都十分震撼——這也許是這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帶來的體驗。當事態慢慢變得糟糕,看不見形象、只能聽見聲音的小人們在黑暗的房間裡穿行,一步一步走向那個必然的結局,這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在本篇的最後一個場景“精神病院”中,之前篇章中的演員、導演、小偷、畫家等等角色悉數出現,玩家終於發現之前的所有故事其實是有聯繫的……

在好評的同時,玩家社區也發出了“流程太短”的聲音。因此,《疑案追聲》陸續推出了兩個免費DLC,其中一個是在中元節(8月15日)推出的《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在這個DLC中,製作組邀請了一些知名B站Up主在故事中出演。他們在這個關於“鬼上身”的故事裡扮演自己,併為角色配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疑案追聲》中元節特別篇

在遊玩之前,我以為這些易於識別的聲音可能會影響遊戲體驗,我感到有些擔心,不過事實證明影響沒有那麼大。即使是從最開始就瞭解了全部聲音的來源,後續的劇情和推理也足夠複雜。整個進度條是32分鐘,由於人物較多,為了瞭解全部信息必須反覆倒放,所需的遊戲時長可能超過兩小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新DLC的內容很多——這一點從進度條和房間數量上就可以看出來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賣力出演的老番茄

在偵探遊戲裡講一個(包含時空輪迴的)鬼故事,這顯得沒那麼“本格”,也沒那麼合理,不過對於《疑案追聲》來說,這也許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942970/

池騁:《Coloring Pixels》(Steam)

關鍵詞:像素塗鴉,豐富繪本,治癒,解壓

一句話總結:一起來成為像素藝術家!

本週諸事不順,感覺從生活到工作到外部世界,一切都在崩塌。但好在到了週五,一部分又慢慢地重建了起來——其中的一些功勞要歸於我在Steam上偶然翻到的一款像素塗鴉遊戲《Coloring Pixels》。

這款遊戲非常治癒——非常、非常、非常治癒。我週五在單位塗了一整天。美其名曰“忙著週末推薦”,事實上是在自我拯救。

我一直很喜歡像素藝術,玩了很多遊戲恰好都是像素風——人們彷彿喜歡用這種復古藝術風格來表達深刻的敘事內涵。我曾經在Udemy上買了像素藝術的網課自學,但上著上著就鴿了。而《Coloring Pixels》這款遊戲則不需要任何美術知識,只要選擇喜歡的圖畫藍本,跟著網格上的數字,把調好的顏色填進去就可以了,連完美主義強迫症也一併治癒。

遊戲的本體是免費的,贈送了一些內置的繪本,另一些繪本則需要另外購買。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繪本“Book 1”是一些最簡單的圖案,但塗起來也很有成就感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畫廊中可以回顧已經完成的關卡

熊宇:《伊蘇8》(PS4、Steam)

關鍵詞:爽快感、劇情優秀、新作即將發售、渣建模

一句話概括:當前有免費試玩,9月有新作。

在此前的週末試玩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次《伊蘇8》。之所以在現在重提,一方面是因為Steam上的版本開啟了免費週末,這兩天可以免費遊玩。另一方面,下個月《伊蘇9》即將發售,如果有想要嘗試並且還沒玩過8代的朋友,這段時間緩緩打了也剛好算無縫銜接。

簡單介紹這個系列的話,“伊蘇”是JRPG中比較側重動作的一類。“伊蘇”系列每一代都會帶來主角亞特魯的冒險故事,每一代的故事雖然有關聯,但基本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並不需要補完前作才能接觸遊戲。

《伊蘇8》的畫面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太行,但已經是系列最好畫面了。並且,這一代帶來了縱觀整個系列都可稱之為優秀的劇情故事,老玩家自不用說,即便是對想要嘗試系列遊戲的玩家來說,《伊蘇8》也很適合作為起點。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原畫和建模差別巨大……這也算日式遊戲的常規操作了

遊戲的劇情不會讓玩家失望。故事開始於一個無人的小島,在小島上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玩家需要搜尋落難的同伴,建立根據地並探索小島——到此為止都是很普通的探險故事,但此後的劇情便發生了轉折……過多的描述會涉及劇透,這裡就不談了。這裡只能很模糊地說,我覺得《伊蘇8》的劇情在系列中絕對可以排在前列。

遊戲的前期和後期體驗不太一樣,前期結合了休閒、生活與探險,玩家將會慢慢建設村莊,同時探索整個小島,而中後期的劇情變得緊湊起來。因此,對於一些玩家來說,前期可能會有些無聊(也可能不會,玩家對此評價差異較大),在這時,建議多一些耐心——至少,要翻過那座山。

在戰鬥方面,《伊蘇8》的動作系統沒有太好的“打擊感”,判定有時候也有些奇怪,但它有自身的特色——很流暢,習慣之後很舒適。同時,不同於許多JRPG帶來的繁瑣感,《伊蘇8》從戰鬥到系統都很爽快,戰鬥的關鍵是摸清楚Boss節奏,使用閃避或防禦,然後利用技能輸出——不困難,但也不無聊。而系統上,對“刷”的需求不強,村莊強化、武器強化、製作裝備、好感度、圖鑑,要做的東西都明明白白地擺出來,遊戲的節奏調控很不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當然少不了釣魚

遊戲登陸了PSV、PS4、Steam、Switch等多個平臺。本週末,玩家可以在Steam上免費試玩2天,如果試玩體驗不錯,目前Steam售價102元。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579180/

李應初:《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Steam)

關鍵詞:聽聲斷案、推理鬼故事

一句話總結:雖然蹭了熱度,但是做得不錯。

《疑案追聲》提出了一種推理遊戲的新玩法——通過聽取案發現場的聲音來推測案件的劇情走向。這款遊戲在今年3月推出的時候受到了較多的好評。

玩家在經過一個簡單的測試後,便開始了一系列案件的偵破。操作小人在建築的各個房間裡行走,通過回放和快進確認某個時間不同人物的位置和對話,就能判斷出聲音的來源。當人物行動和對話中透露出的線索被完全掌握後,案件的完整情節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在回答正確關於案件真相的3個問題後,玩家就被視為過關,開啟下一個謎題。

雖然一個能在案發後調用所有監聽設備的偵探顯得有些過於強大,但是遊戲的推理性還是可圈可點的。除了稍有難度的推理之外,所有的故事都十分震撼——這也許是這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帶來的體驗。當事態慢慢變得糟糕,看不見形象、只能聽見聲音的小人們在黑暗的房間裡穿行,一步一步走向那個必然的結局,這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在本篇的最後一個場景“精神病院”中,之前篇章中的演員、導演、小偷、畫家等等角色悉數出現,玩家終於發現之前的所有故事其實是有聯繫的……

在好評的同時,玩家社區也發出了“流程太短”的聲音。因此,《疑案追聲》陸續推出了兩個免費DLC,其中一個是在中元節(8月15日)推出的《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在這個DLC中,製作組邀請了一些知名B站Up主在故事中出演。他們在這個關於“鬼上身”的故事裡扮演自己,併為角色配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疑案追聲》中元節特別篇

在遊玩之前,我以為這些易於識別的聲音可能會影響遊戲體驗,我感到有些擔心,不過事實證明影響沒有那麼大。即使是從最開始就瞭解了全部聲音的來源,後續的劇情和推理也足夠複雜。整個進度條是32分鐘,由於人物較多,為了瞭解全部信息必須反覆倒放,所需的遊戲時長可能超過兩小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新DLC的內容很多——這一點從進度條和房間數量上就可以看出來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賣力出演的老番茄

在偵探遊戲裡講一個(包含時空輪迴的)鬼故事,這顯得沒那麼“本格”,也沒那麼合理,不過對於《疑案追聲》來說,這也許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942970/

池騁:《Coloring Pixels》(Steam)

關鍵詞:像素塗鴉,豐富繪本,治癒,解壓

一句話總結:一起來成為像素藝術家!

本週諸事不順,感覺從生活到工作到外部世界,一切都在崩塌。但好在到了週五,一部分又慢慢地重建了起來——其中的一些功勞要歸於我在Steam上偶然翻到的一款像素塗鴉遊戲《Coloring Pixels》。

這款遊戲非常治癒——非常、非常、非常治癒。我週五在單位塗了一整天。美其名曰“忙著週末推薦”,事實上是在自我拯救。

我一直很喜歡像素藝術,玩了很多遊戲恰好都是像素風——人們彷彿喜歡用這種復古藝術風格來表達深刻的敘事內涵。我曾經在Udemy上買了像素藝術的網課自學,但上著上著就鴿了。而《Coloring Pixels》這款遊戲則不需要任何美術知識,只要選擇喜歡的圖畫藍本,跟著網格上的數字,把調好的顏色填進去就可以了,連完美主義強迫症也一併治癒。

遊戲的本體是免費的,贈送了一些內置的繪本,另一些繪本則需要另外購買。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繪本“Book 1”是一些最簡單的圖案,但塗起來也很有成就感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有這種較為簡單的、用幾個顏色就能塗完的東西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畫廊中可以回顧已經完成的關卡

熊宇:《伊蘇8》(PS4、Steam)

關鍵詞:爽快感、劇情優秀、新作即將發售、渣建模

一句話概括:當前有免費試玩,9月有新作。

在此前的週末試玩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次《伊蘇8》。之所以在現在重提,一方面是因為Steam上的版本開啟了免費週末,這兩天可以免費遊玩。另一方面,下個月《伊蘇9》即將發售,如果有想要嘗試並且還沒玩過8代的朋友,這段時間緩緩打了也剛好算無縫銜接。

簡單介紹這個系列的話,“伊蘇”是JRPG中比較側重動作的一類。“伊蘇”系列每一代都會帶來主角亞特魯的冒險故事,每一代的故事雖然有關聯,但基本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並不需要補完前作才能接觸遊戲。

《伊蘇8》的畫面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太行,但已經是系列最好畫面了。並且,這一代帶來了縱觀整個系列都可稱之為優秀的劇情故事,老玩家自不用說,即便是對想要嘗試系列遊戲的玩家來說,《伊蘇8》也很適合作為起點。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原畫和建模差別巨大……這也算日式遊戲的常規操作了

遊戲的劇情不會讓玩家失望。故事開始於一個無人的小島,在小島上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玩家需要搜尋落難的同伴,建立根據地並探索小島——到此為止都是很普通的探險故事,但此後的劇情便發生了轉折……過多的描述會涉及劇透,這裡就不談了。這裡只能很模糊地說,我覺得《伊蘇8》的劇情在系列中絕對可以排在前列。

遊戲的前期和後期體驗不太一樣,前期結合了休閒、生活與探險,玩家將會慢慢建設村莊,同時探索整個小島,而中後期的劇情變得緊湊起來。因此,對於一些玩家來說,前期可能會有些無聊(也可能不會,玩家對此評價差異較大),在這時,建議多一些耐心——至少,要翻過那座山。

在戰鬥方面,《伊蘇8》的動作系統沒有太好的“打擊感”,判定有時候也有些奇怪,但它有自身的特色——很流暢,習慣之後很舒適。同時,不同於許多JRPG帶來的繁瑣感,《伊蘇8》從戰鬥到系統都很爽快,戰鬥的關鍵是摸清楚Boss節奏,使用閃避或防禦,然後利用技能輸出——不困難,但也不無聊。而系統上,對“刷”的需求不強,村莊強化、武器強化、製作裝備、好感度、圖鑑,要做的東西都明明白白地擺出來,遊戲的節奏調控很不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當然少不了釣魚

遊戲登陸了PSV、PS4、Steam、Switch等多個平臺。本週末,玩家可以在Steam上免費試玩2天,如果試玩體驗不錯,目前Steam售價102元。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579180/

李應初:《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Steam)

關鍵詞:聽聲斷案、推理鬼故事

一句話總結:雖然蹭了熱度,但是做得不錯。

《疑案追聲》提出了一種推理遊戲的新玩法——通過聽取案發現場的聲音來推測案件的劇情走向。這款遊戲在今年3月推出的時候受到了較多的好評。

玩家在經過一個簡單的測試後,便開始了一系列案件的偵破。操作小人在建築的各個房間裡行走,通過回放和快進確認某個時間不同人物的位置和對話,就能判斷出聲音的來源。當人物行動和對話中透露出的線索被完全掌握後,案件的完整情節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在回答正確關於案件真相的3個問題後,玩家就被視為過關,開啟下一個謎題。

雖然一個能在案發後調用所有監聽設備的偵探顯得有些過於強大,但是遊戲的推理性還是可圈可點的。除了稍有難度的推理之外,所有的故事都十分震撼——這也許是這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帶來的體驗。當事態慢慢變得糟糕,看不見形象、只能聽見聲音的小人們在黑暗的房間裡穿行,一步一步走向那個必然的結局,這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在本篇的最後一個場景“精神病院”中,之前篇章中的演員、導演、小偷、畫家等等角色悉數出現,玩家終於發現之前的所有故事其實是有聯繫的……

在好評的同時,玩家社區也發出了“流程太短”的聲音。因此,《疑案追聲》陸續推出了兩個免費DLC,其中一個是在中元節(8月15日)推出的《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在這個DLC中,製作組邀請了一些知名B站Up主在故事中出演。他們在這個關於“鬼上身”的故事裡扮演自己,併為角色配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疑案追聲》中元節特別篇

在遊玩之前,我以為這些易於識別的聲音可能會影響遊戲體驗,我感到有些擔心,不過事實證明影響沒有那麼大。即使是從最開始就瞭解了全部聲音的來源,後續的劇情和推理也足夠複雜。整個進度條是32分鐘,由於人物較多,為了瞭解全部信息必須反覆倒放,所需的遊戲時長可能超過兩小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新DLC的內容很多——這一點從進度條和房間數量上就可以看出來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賣力出演的老番茄

在偵探遊戲裡講一個(包含時空輪迴的)鬼故事,這顯得沒那麼“本格”,也沒那麼合理,不過對於《疑案追聲》來說,這也許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942970/

池騁:《Coloring Pixels》(Steam)

關鍵詞:像素塗鴉,豐富繪本,治癒,解壓

一句話總結:一起來成為像素藝術家!

本週諸事不順,感覺從生活到工作到外部世界,一切都在崩塌。但好在到了週五,一部分又慢慢地重建了起來——其中的一些功勞要歸於我在Steam上偶然翻到的一款像素塗鴉遊戲《Coloring Pixels》。

這款遊戲非常治癒——非常、非常、非常治癒。我週五在單位塗了一整天。美其名曰“忙著週末推薦”,事實上是在自我拯救。

我一直很喜歡像素藝術,玩了很多遊戲恰好都是像素風——人們彷彿喜歡用這種復古藝術風格來表達深刻的敘事內涵。我曾經在Udemy上買了像素藝術的網課自學,但上著上著就鴿了。而《Coloring Pixels》這款遊戲則不需要任何美術知識,只要選擇喜歡的圖畫藍本,跟著網格上的數字,把調好的顏色填進去就可以了,連完美主義強迫症也一併治癒。

遊戲的本體是免費的,贈送了一些內置的繪本,另一些繪本則需要另外購買。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繪本“Book 1”是一些最簡單的圖案,但塗起來也很有成就感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有這種較為簡單的、用幾個顏色就能塗完的東西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也有相對複雜的圖畫

我嘗試挑戰了一幅192×192(也就是36864格像素)、有28種顏色的風景畫。像這樣的巨幅圖畫,是靠著很多細節堆積起來的,所以當你一開始把圖畫中的某個部位放大上色的時候,看起來就會很醜陋,只是一格一格意味不明的色塊。

當面對著下圖這個位置的時候,竇老師和祝老師同時注意到了我在努力地塗著屎黃色的色塊,臉上出現了欲言又止的複雜神色:“呃……池老師,您在幹嘛?”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畫廊中可以回顧已經完成的關卡

熊宇:《伊蘇8》(PS4、Steam)

關鍵詞:爽快感、劇情優秀、新作即將發售、渣建模

一句話概括:當前有免費試玩,9月有新作。

在此前的週末試玩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次《伊蘇8》。之所以在現在重提,一方面是因為Steam上的版本開啟了免費週末,這兩天可以免費遊玩。另一方面,下個月《伊蘇9》即將發售,如果有想要嘗試並且還沒玩過8代的朋友,這段時間緩緩打了也剛好算無縫銜接。

簡單介紹這個系列的話,“伊蘇”是JRPG中比較側重動作的一類。“伊蘇”系列每一代都會帶來主角亞特魯的冒險故事,每一代的故事雖然有關聯,但基本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並不需要補完前作才能接觸遊戲。

《伊蘇8》的畫面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太行,但已經是系列最好畫面了。並且,這一代帶來了縱觀整個系列都可稱之為優秀的劇情故事,老玩家自不用說,即便是對想要嘗試系列遊戲的玩家來說,《伊蘇8》也很適合作為起點。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原畫和建模差別巨大……這也算日式遊戲的常規操作了

遊戲的劇情不會讓玩家失望。故事開始於一個無人的小島,在小島上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玩家需要搜尋落難的同伴,建立根據地並探索小島——到此為止都是很普通的探險故事,但此後的劇情便發生了轉折……過多的描述會涉及劇透,這裡就不談了。這裡只能很模糊地說,我覺得《伊蘇8》的劇情在系列中絕對可以排在前列。

遊戲的前期和後期體驗不太一樣,前期結合了休閒、生活與探險,玩家將會慢慢建設村莊,同時探索整個小島,而中後期的劇情變得緊湊起來。因此,對於一些玩家來說,前期可能會有些無聊(也可能不會,玩家對此評價差異較大),在這時,建議多一些耐心——至少,要翻過那座山。

在戰鬥方面,《伊蘇8》的動作系統沒有太好的“打擊感”,判定有時候也有些奇怪,但它有自身的特色——很流暢,習慣之後很舒適。同時,不同於許多JRPG帶來的繁瑣感,《伊蘇8》從戰鬥到系統都很爽快,戰鬥的關鍵是摸清楚Boss節奏,使用閃避或防禦,然後利用技能輸出——不困難,但也不無聊。而系統上,對“刷”的需求不強,村莊強化、武器強化、製作裝備、好感度、圖鑑,要做的東西都明明白白地擺出來,遊戲的節奏調控很不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當然少不了釣魚

遊戲登陸了PSV、PS4、Steam、Switch等多個平臺。本週末,玩家可以在Steam上免費試玩2天,如果試玩體驗不錯,目前Steam售價102元。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579180/

李應初:《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Steam)

關鍵詞:聽聲斷案、推理鬼故事

一句話總結:雖然蹭了熱度,但是做得不錯。

《疑案追聲》提出了一種推理遊戲的新玩法——通過聽取案發現場的聲音來推測案件的劇情走向。這款遊戲在今年3月推出的時候受到了較多的好評。

玩家在經過一個簡單的測試後,便開始了一系列案件的偵破。操作小人在建築的各個房間裡行走,通過回放和快進確認某個時間不同人物的位置和對話,就能判斷出聲音的來源。當人物行動和對話中透露出的線索被完全掌握後,案件的完整情節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在回答正確關於案件真相的3個問題後,玩家就被視為過關,開啟下一個謎題。

雖然一個能在案發後調用所有監聽設備的偵探顯得有些過於強大,但是遊戲的推理性還是可圈可點的。除了稍有難度的推理之外,所有的故事都十分震撼——這也許是這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帶來的體驗。當事態慢慢變得糟糕,看不見形象、只能聽見聲音的小人們在黑暗的房間裡穿行,一步一步走向那個必然的結局,這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在本篇的最後一個場景“精神病院”中,之前篇章中的演員、導演、小偷、畫家等等角色悉數出現,玩家終於發現之前的所有故事其實是有聯繫的……

在好評的同時,玩家社區也發出了“流程太短”的聲音。因此,《疑案追聲》陸續推出了兩個免費DLC,其中一個是在中元節(8月15日)推出的《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在這個DLC中,製作組邀請了一些知名B站Up主在故事中出演。他們在這個關於“鬼上身”的故事裡扮演自己,併為角色配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疑案追聲》中元節特別篇

在遊玩之前,我以為這些易於識別的聲音可能會影響遊戲體驗,我感到有些擔心,不過事實證明影響沒有那麼大。即使是從最開始就瞭解了全部聲音的來源,後續的劇情和推理也足夠複雜。整個進度條是32分鐘,由於人物較多,為了瞭解全部信息必須反覆倒放,所需的遊戲時長可能超過兩小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新DLC的內容很多——這一點從進度條和房間數量上就可以看出來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賣力出演的老番茄

在偵探遊戲裡講一個(包含時空輪迴的)鬼故事,這顯得沒那麼“本格”,也沒那麼合理,不過對於《疑案追聲》來說,這也許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942970/

池騁:《Coloring Pixels》(Steam)

關鍵詞:像素塗鴉,豐富繪本,治癒,解壓

一句話總結:一起來成為像素藝術家!

本週諸事不順,感覺從生活到工作到外部世界,一切都在崩塌。但好在到了週五,一部分又慢慢地重建了起來——其中的一些功勞要歸於我在Steam上偶然翻到的一款像素塗鴉遊戲《Coloring Pixels》。

這款遊戲非常治癒——非常、非常、非常治癒。我週五在單位塗了一整天。美其名曰“忙著週末推薦”,事實上是在自我拯救。

我一直很喜歡像素藝術,玩了很多遊戲恰好都是像素風——人們彷彿喜歡用這種復古藝術風格來表達深刻的敘事內涵。我曾經在Udemy上買了像素藝術的網課自學,但上著上著就鴿了。而《Coloring Pixels》這款遊戲則不需要任何美術知識,只要選擇喜歡的圖畫藍本,跟著網格上的數字,把調好的顏色填進去就可以了,連完美主義強迫症也一併治癒。

遊戲的本體是免費的,贈送了一些內置的繪本,另一些繪本則需要另外購買。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繪本“Book 1”是一些最簡單的圖案,但塗起來也很有成就感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有這種較為簡單的、用幾個顏色就能塗完的東西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也有相對複雜的圖畫

我嘗試挑戰了一幅192×192(也就是36864格像素)、有28種顏色的風景畫。像這樣的巨幅圖畫,是靠著很多細節堆積起來的,所以當你一開始把圖畫中的某個部位放大上色的時候,看起來就會很醜陋,只是一格一格意味不明的色塊。

當面對著下圖這個位置的時候,竇老師和祝老師同時注意到了我在努力地塗著屎黃色的色塊,臉上出現了欲言又止的複雜神色:“呃……池老師,您在幹嘛?”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這樣……

是的,我面對著一屏幕的屎黃色,也有一些懷疑人生。但塗著塗著,我把它拉遠了看——忽然發現它已經是美麗的了。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畫廊中可以回顧已經完成的關卡

熊宇:《伊蘇8》(PS4、Steam)

關鍵詞:爽快感、劇情優秀、新作即將發售、渣建模

一句話概括:當前有免費試玩,9月有新作。

在此前的週末試玩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次《伊蘇8》。之所以在現在重提,一方面是因為Steam上的版本開啟了免費週末,這兩天可以免費遊玩。另一方面,下個月《伊蘇9》即將發售,如果有想要嘗試並且還沒玩過8代的朋友,這段時間緩緩打了也剛好算無縫銜接。

簡單介紹這個系列的話,“伊蘇”是JRPG中比較側重動作的一類。“伊蘇”系列每一代都會帶來主角亞特魯的冒險故事,每一代的故事雖然有關聯,但基本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並不需要補完前作才能接觸遊戲。

《伊蘇8》的畫面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太行,但已經是系列最好畫面了。並且,這一代帶來了縱觀整個系列都可稱之為優秀的劇情故事,老玩家自不用說,即便是對想要嘗試系列遊戲的玩家來說,《伊蘇8》也很適合作為起點。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原畫和建模差別巨大……這也算日式遊戲的常規操作了

遊戲的劇情不會讓玩家失望。故事開始於一個無人的小島,在小島上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玩家需要搜尋落難的同伴,建立根據地並探索小島——到此為止都是很普通的探險故事,但此後的劇情便發生了轉折……過多的描述會涉及劇透,這裡就不談了。這裡只能很模糊地說,我覺得《伊蘇8》的劇情在系列中絕對可以排在前列。

遊戲的前期和後期體驗不太一樣,前期結合了休閒、生活與探險,玩家將會慢慢建設村莊,同時探索整個小島,而中後期的劇情變得緊湊起來。因此,對於一些玩家來說,前期可能會有些無聊(也可能不會,玩家對此評價差異較大),在這時,建議多一些耐心——至少,要翻過那座山。

在戰鬥方面,《伊蘇8》的動作系統沒有太好的“打擊感”,判定有時候也有些奇怪,但它有自身的特色——很流暢,習慣之後很舒適。同時,不同於許多JRPG帶來的繁瑣感,《伊蘇8》從戰鬥到系統都很爽快,戰鬥的關鍵是摸清楚Boss節奏,使用閃避或防禦,然後利用技能輸出——不困難,但也不無聊。而系統上,對“刷”的需求不強,村莊強化、武器強化、製作裝備、好感度、圖鑑,要做的東西都明明白白地擺出來,遊戲的節奏調控很不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當然少不了釣魚

遊戲登陸了PSV、PS4、Steam、Switch等多個平臺。本週末,玩家可以在Steam上免費試玩2天,如果試玩體驗不錯,目前Steam售價102元。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579180/

李應初:《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Steam)

關鍵詞:聽聲斷案、推理鬼故事

一句話總結:雖然蹭了熱度,但是做得不錯。

《疑案追聲》提出了一種推理遊戲的新玩法——通過聽取案發現場的聲音來推測案件的劇情走向。這款遊戲在今年3月推出的時候受到了較多的好評。

玩家在經過一個簡單的測試後,便開始了一系列案件的偵破。操作小人在建築的各個房間裡行走,通過回放和快進確認某個時間不同人物的位置和對話,就能判斷出聲音的來源。當人物行動和對話中透露出的線索被完全掌握後,案件的完整情節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在回答正確關於案件真相的3個問題後,玩家就被視為過關,開啟下一個謎題。

雖然一個能在案發後調用所有監聽設備的偵探顯得有些過於強大,但是遊戲的推理性還是可圈可點的。除了稍有難度的推理之外,所有的故事都十分震撼——這也許是這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帶來的體驗。當事態慢慢變得糟糕,看不見形象、只能聽見聲音的小人們在黑暗的房間裡穿行,一步一步走向那個必然的結局,這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在本篇的最後一個場景“精神病院”中,之前篇章中的演員、導演、小偷、畫家等等角色悉數出現,玩家終於發現之前的所有故事其實是有聯繫的……

在好評的同時,玩家社區也發出了“流程太短”的聲音。因此,《疑案追聲》陸續推出了兩個免費DLC,其中一個是在中元節(8月15日)推出的《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在這個DLC中,製作組邀請了一些知名B站Up主在故事中出演。他們在這個關於“鬼上身”的故事裡扮演自己,併為角色配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疑案追聲》中元節特別篇

在遊玩之前,我以為這些易於識別的聲音可能會影響遊戲體驗,我感到有些擔心,不過事實證明影響沒有那麼大。即使是從最開始就瞭解了全部聲音的來源,後續的劇情和推理也足夠複雜。整個進度條是32分鐘,由於人物較多,為了瞭解全部信息必須反覆倒放,所需的遊戲時長可能超過兩小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新DLC的內容很多——這一點從進度條和房間數量上就可以看出來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賣力出演的老番茄

在偵探遊戲裡講一個(包含時空輪迴的)鬼故事,這顯得沒那麼“本格”,也沒那麼合理,不過對於《疑案追聲》來說,這也許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942970/

池騁:《Coloring Pixels》(Steam)

關鍵詞:像素塗鴉,豐富繪本,治癒,解壓

一句話總結:一起來成為像素藝術家!

本週諸事不順,感覺從生活到工作到外部世界,一切都在崩塌。但好在到了週五,一部分又慢慢地重建了起來——其中的一些功勞要歸於我在Steam上偶然翻到的一款像素塗鴉遊戲《Coloring Pixels》。

這款遊戲非常治癒——非常、非常、非常治癒。我週五在單位塗了一整天。美其名曰“忙著週末推薦”,事實上是在自我拯救。

我一直很喜歡像素藝術,玩了很多遊戲恰好都是像素風——人們彷彿喜歡用這種復古藝術風格來表達深刻的敘事內涵。我曾經在Udemy上買了像素藝術的網課自學,但上著上著就鴿了。而《Coloring Pixels》這款遊戲則不需要任何美術知識,只要選擇喜歡的圖畫藍本,跟著網格上的數字,把調好的顏色填進去就可以了,連完美主義強迫症也一併治癒。

遊戲的本體是免費的,贈送了一些內置的繪本,另一些繪本則需要另外購買。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繪本“Book 1”是一些最簡單的圖案,但塗起來也很有成就感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有這種較為簡單的、用幾個顏色就能塗完的東西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也有相對複雜的圖畫

我嘗試挑戰了一幅192×192(也就是36864格像素)、有28種顏色的風景畫。像這樣的巨幅圖畫,是靠著很多細節堆積起來的,所以當你一開始把圖畫中的某個部位放大上色的時候,看起來就會很醜陋,只是一格一格意味不明的色塊。

當面對著下圖這個位置的時候,竇老師和祝老師同時注意到了我在努力地塗著屎黃色的色塊,臉上出現了欲言又止的複雜神色:“呃……池老師,您在幹嘛?”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這樣……

是的,我面對著一屏幕的屎黃色,也有一些懷疑人生。但塗著塗著,我把它拉遠了看——忽然發現它已經是美麗的了。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這樣!

唯一的缺點是,用觸摸板來塗顏色真的太痛了!塗了一天,我覺得我的中指都已經能擦出火花來。但我回家之後靈機一動,翻出了我的Wacom數位板——多年前我曾經懷著極大的熱情買下它,用它畫了幾張《名偵探柯南》的人物後就擱置了。在Wacom數位板上揮舞著畫筆來填色,愉悅程度有了指數級的增強!

"

“週末玩什麼”是來自觸樂編輯們的每週遊戲推薦。每週末,我們都會各自推薦一款當週的新遊戲(偶爾也會有老遊戲),它們可能是PC或主機遊戲,也可能是手機遊戲,來供大家參考、選擇;也可能是集體品評一款熱門或有特色的遊戲,給讀者朋友們提供一款遊戲的多個視角。

當你在週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

陳靜:《Jump King》(Steam)

關鍵詞:動作、平臺跳躍、“受苦”

一句話推薦:“我上了,我不行。”

最近觸樂流行一個詞,叫做“大缺德”,缺德前面加上一個“大”字,尤顯鏗鏘有力。這個詞被我們用來形容那些可行度極高的使壞點子。解釋一下就是,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我就不說是誰了)推薦一款恐怖遊戲不算“大缺德”;只有給一位膽子小的老師推薦一款充滿了Jump Scare的恐怖遊戲,並且讓他在辦公室裡玩,玩的時候關掉所有的燈,出現Jump Scare時突然在他身後大喊一聲——這才叫做“大缺德”。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是想解釋一下:熊宇老師把我推薦《Jump King》的行為鑑定為“大缺德”,他是錯的。

如果你經常逛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區,那你一定對《Jump King》——一款十分“魔性”的平臺跳躍遊戲——不陌生。看到平時各種神仙操作和“神仙操作”的主播們對著同樣的像素畫面慘叫連連,你很難不從中獲得一種原始的快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表面看來平平無奇

《Jump King》的操作極其簡單,僅需5個按鍵:方向鍵控制方向、空格鍵蓄力,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主角需要做的也只有向上跳。遊戲目標是要去救出你的妹子,至於最後是不是能救到妹子,救了妹子之後又會如何,誰管他!

每一個落腳點都是一個陷阱,呼喚(或者說引誘)玩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又會在一個微小的疏忽之下跌落原點。在許多人眼裡,它與鼎鼎大名的“掘地求升”只差一個罐子和一把錘子,又或者,它幾乎可以看作“掘地求升”的前傳——“班尼特·福迪的腿就是在這裡摔斷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說梗,梗就來

假如你只是自己玩《Jump King》,那麼它的樂趣至少要減少70%——對於一個原本就熱愛高難度動作、平臺跳躍遊戲的人來說,《Jump King》並沒有什麼特異之處。然而隨著直播平臺的火熱,在主播們有意無意地造梗和觀眾們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遊戲得到了比它本身可玩性高得多的關注。

因此我建議,想體驗《Jump King》的朋友不妨從觀看直播入手,遊戲主人公頭盔肌肉猛男的形象本身已經有些笑點,主播們一次次試錯、一次次掉落,終於開始無能狂怒的過程,伴隨《回家》的配樂,更能讓你放鬆身心。

當你遭遇主播反覆卡關,內心終於忍不住躍躍欲試“我上我也行”時,你可以打開這個遊戲玩個半小時(取決於你個人的技術和耐心),即使最終發現“我上了,但我不行”,也不至於心灰意冷。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做得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想想那些屢敗屢戰的主播,至少還有幾分慰藉。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從入門到放棄

不過,假如你認真拿出勇氣、耐心與恆心,堅持玩下去的話,遊戲難度對你來說也不是問題——積累經驗、小心謹慎,再加上一點幸運,的確可以讓主角順利跳到終點,解救妹子,走上人生巔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挺胸抬頭地說一句“我變強了”,然後面對二週目的挑戰……

還是繼續看別人受苦吧,我說真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目前最快通關紀錄是一位5分07秒的老哥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1061090/

牛旭:《德軍總部2:新巨像》(多平臺)

關鍵詞:動作、FPS、血腥、重口、架空歷史、單人、“B級片”

一句話推薦:如果有人說FPS不需要劇情,就讓他來玩重啟後的“德軍總部”系列吧。

開始嘗試 “德軍總部”系列,是因為發小把2017年的射擊遊戲《德軍總部2:新巨像》當做生日禮物贈送給我。在此之前,我對這一系列的印象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德軍總部3D》——不就是個不停“射爆”的“抗德神遊”麼?剛開始遊戲時,我並沒有對這一部作品抱有太大期待,隨著16個小時的遊戲體驗結束,我還是喊出了“真香”。

《新巨像》講了一個架空歷史的故事。在這個世界裡,納粹贏得了二戰,美國大兵倒成了逃犯,我們需要扮演的硬漢主角B·J·布拉茲科維奇就要在這個充滿陰暗的世界裡,不停追殺納粹。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納粹在哪裡?我要殺更多納粹!

作為一款FPS遊戲,《新巨像》的戰鬥部分並不完美。我喜歡這款遊戲類似蒸汽朋克的風格,卻不太樂意在爽快射擊時頻繁低頭,拾取地上的零碎裝甲和血包。讓我一直堅持到通關,並且徹底喜歡上這款遊戲的,主要因為它神似“B級片”的劇情。

就像一瓶混雜了紅色素的高度伏特加,《新巨像》的開頭可能不那麼吸引人。但當你開始瘋狂射擊那些穿著盔甲的士兵,切碎他們的身體、把他們炸開花,讓“無腦射爆”帶給你到愉悅後,主角飽受摧殘的軀體已經臨近極限。於是你被擊敗,但你會再次奮起,B·J·布拉茲科維奇的倔強和中年危機牽動著你的神經。你被敵人俘虜、羞辱,親眼看到前來拯救的隊友被擊斃,最後你被反派斬首,頭顱落進烈焰……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就當所有希望都看似消逝時,戰友奇蹟般地取回了主角的首級,並且將他與新的軀體結合。於是他開始反擊。你引爆核彈炸平德軍基地,搭乘火箭前往金星戰鬥……整個故事結束在震撼中——渾身是血的裸女騎在主角身上手持雙槍射擊,在電視直播前用手斧劈開納粹女瘋子等重口味情節俯首皆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同樣是斬首,這段“火線急救”的情節註定是系列最精彩的片段之一

16個小時的遊戲流程裡,Machine Games帶來的劇情緊密而充實,“B級片”一般重口和“腦洞”夾雜的刺激片段能讓你合不攏嘴,貫穿主角冒險途中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片段則會讓你露出微笑。

遊戲中,玩家的活動基地是一個由潛艇改造的生活社區,這裡承載了整部作品中絕大部分令人感觸的戲份。通過出色而細緻的場景設計,Machine Games給這片生活區域注入了靈魂。

戰爭毀滅了自由,生活仍要繼續。原本為了應付戰爭而建造、一切為效率和堅固設計的艙體,在反抗軍駐足後充滿生活的味道。人們在整齊切割的鋼筋和管道中安置自己的被褥和生活瑣碎。這裡本應處處令行禁止,可是現在,被軍規和秩序包裹的空間裡充滿了人情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是真的生活在這裡

人們建立靶場、生活區,圈養牲畜,安放酒吧和街機。當你走在這裡,會看到反抗軍成員生活的細節,他們討論家常、工作和休息,還會拜託你幫一些消滅老鼠、找土豆餵豬的小忙。

如果殺戮讓你感到膩味,你也可以前往酒吧,喝一瓶啤酒,打一打“捏它”自原版“德軍總部”的電子遊戲,或者聽聽夥伴們的閒聊。這些看似無用的細節很大程度上增添了玩家對於NPC之間的感情,當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也會更盡力地去保護他們。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這位大媽雖然話不少,但會給你提供酒水

《新巨像》中的樂趣還不止這些。Machine Games善於給遊戲中放置大量可收集內容,比如一些十分帶感的設定圖和模型,以及一邊嘲諷時事,一邊給遊戲裡的世界觀做科普的文本內容。在槍戰過程中偶爾放慢腳步,看一看這些像是“沒品段子”一樣的文字還是很有意思,假設玩家有耐心挨個搜尋的話,就能對整個“德軍總部”的世界觀有更多瞭解。

讓《新巨像》更加貼近“B級片”的,不只是文字上毫不留情的調侃。在某個任務中,你甚至能在火星基地裡和遲暮的希特勒會面,眼看著這位殺人魔悲慘的老年生活,他征服了世界,卻神經兮兮,誰都不信,還一身毛病,喜歡隨地大小便……比起醜態帶給玩家的笑點,如果你想親自手刃這位獨裁者,也可以嘗試潛行到他身邊,給予他致命一擊。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在《新巨像》,你甚至有機會殺死希特勒

大概16個小時的單線劇情結束之後,我很難再對《新巨像》細枝末節的支線任務產生興趣。那些通過移動潛艇位置(過場動畫)開啟不同環境地圖,獵殺區域內納粹指揮官的任務……比起主線來說實在說不上多麼美好。重複獵殺還不如出門散散步,或者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畢竟這是一款硬派單機遊戲,完成劇情部分你就可以卸載它。就像《新巨像》試圖表達的那樣,這是一個新的世界,我們都要拋棄舊的東西向前進。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12880/

竇宇萌:《Layer Up》(Android、iOS)

關鍵詞:拼圖、解謎、藝術、益智

一句話推薦:一款輕鬆(?)休閒的拼圖遊戲。

《Layer Up》是一款益智拼圖遊戲。它的每個關卡中包含一個基礎圖層和若干個可移動圖層。玩家通過旋轉、挪動圖層可以組合出一副精美的畫作。遊戲的美術風格很有特色,與大教堂中的玻璃彩繪有些相似。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遊戲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圖案逐漸成型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看!一隻可愛的貓

開局關卡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將圖層輕輕挪動即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玩家整理拼湊的圖層會越來越多——最開始你只需要整理兩層圖形,最後你得整理足足5層。

這聽起來似乎也沒什麼難的,還是讓我用兩張圖來說明吧。在遊戲較為靠後的關卡里,它的初始界面會變成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足足5層圖疊在一起

以及這樣: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玩家需要將這些看起來毫無章法的圖案整合在一起

玩家可以在畫面左側選擇自己想要移動的圖層,只有全部圖層都在正確的位置上,美麗的圖畫才會展露出來。不使用幫助的情況下,想象這些圖層組合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並不算容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右下角的“Help”功能會給你一些提示。使用幫助後,你會得到一個提示詞,像是“樹葉”“老虎”,這將會有所助益,但你還需要運用空間想象力和堅持不懈的解謎精神才能拼出畫面的全貌。

完成關卡之後,這些圖畫會被保存在遊戲內的畫廊之中,玩家可以隨時瀏覽,也可以回到關卡中再次遊玩。或許是為了避免玩家在同一副畫上“卡關”,遊戲還貼心地準備了選關功能。在通過新手教學關卡後,玩家可以在50個從易到難的關卡中任意選擇。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畫廊中可以回顧已經完成的關卡

熊宇:《伊蘇8》(PS4、Steam)

關鍵詞:爽快感、劇情優秀、新作即將發售、渣建模

一句話概括:當前有免費試玩,9月有新作。

在此前的週末試玩中,我曾經推薦過一次《伊蘇8》。之所以在現在重提,一方面是因為Steam上的版本開啟了免費週末,這兩天可以免費遊玩。另一方面,下個月《伊蘇9》即將發售,如果有想要嘗試並且還沒玩過8代的朋友,這段時間緩緩打了也剛好算無縫銜接。

簡單介紹這個系列的話,“伊蘇”是JRPG中比較側重動作的一類。“伊蘇”系列每一代都會帶來主角亞特魯的冒險故事,每一代的故事雖然有關聯,但基本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故事,並不需要補完前作才能接觸遊戲。

《伊蘇8》的畫面雖然一如既往地不太行,但已經是系列最好畫面了。並且,這一代帶來了縱觀整個系列都可稱之為優秀的劇情故事,老玩家自不用說,即便是對想要嘗試系列遊戲的玩家來說,《伊蘇8》也很適合作為起點。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原畫和建模差別巨大……這也算日式遊戲的常規操作了

遊戲的劇情不會讓玩家失望。故事開始於一個無人的小島,在小島上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生物,玩家需要搜尋落難的同伴,建立根據地並探索小島——到此為止都是很普通的探險故事,但此後的劇情便發生了轉折……過多的描述會涉及劇透,這裡就不談了。這裡只能很模糊地說,我覺得《伊蘇8》的劇情在系列中絕對可以排在前列。

遊戲的前期和後期體驗不太一樣,前期結合了休閒、生活與探險,玩家將會慢慢建設村莊,同時探索整個小島,而中後期的劇情變得緊湊起來。因此,對於一些玩家來說,前期可能會有些無聊(也可能不會,玩家對此評價差異較大),在這時,建議多一些耐心——至少,要翻過那座山。

在戰鬥方面,《伊蘇8》的動作系統沒有太好的“打擊感”,判定有時候也有些奇怪,但它有自身的特色——很流暢,習慣之後很舒適。同時,不同於許多JRPG帶來的繁瑣感,《伊蘇8》從戰鬥到系統都很爽快,戰鬥的關鍵是摸清楚Boss節奏,使用閃避或防禦,然後利用技能輸出——不困難,但也不無聊。而系統上,對“刷”的需求不強,村莊強化、武器強化、製作裝備、好感度、圖鑑,要做的東西都明明白白地擺出來,遊戲的節奏調控很不錯。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當然少不了釣魚

遊戲登陸了PSV、PS4、Steam、Switch等多個平臺。本週末,玩家可以在Steam上免費試玩2天,如果試玩體驗不錯,目前Steam售價102元。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579180/

李應初:《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Steam)

關鍵詞:聽聲斷案、推理鬼故事

一句話總結:雖然蹭了熱度,但是做得不錯。

《疑案追聲》提出了一種推理遊戲的新玩法——通過聽取案發現場的聲音來推測案件的劇情走向。這款遊戲在今年3月推出的時候受到了較多的好評。

玩家在經過一個簡單的測試後,便開始了一系列案件的偵破。操作小人在建築的各個房間裡行走,通過回放和快進確認某個時間不同人物的位置和對話,就能判斷出聲音的來源。當人物行動和對話中透露出的線索被完全掌握後,案件的完整情節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在回答正確關於案件真相的3個問題後,玩家就被視為過關,開啟下一個謎題。

雖然一個能在案發後調用所有監聽設備的偵探顯得有些過於強大,但是遊戲的推理性還是可圈可點的。除了稍有難度的推理之外,所有的故事都十分震撼——這也許是這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帶來的體驗。當事態慢慢變得糟糕,看不見形象、只能聽見聲音的小人們在黑暗的房間裡穿行,一步一步走向那個必然的結局,這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

在本篇的最後一個場景“精神病院”中,之前篇章中的演員、導演、小偷、畫家等等角色悉數出現,玩家終於發現之前的所有故事其實是有聯繫的……

在好評的同時,玩家社區也發出了“流程太短”的聲音。因此,《疑案追聲》陸續推出了兩個免費DLC,其中一個是在中元節(8月15日)推出的《Unheard-中元節特別篇》。在這個DLC中,製作組邀請了一些知名B站Up主在故事中出演。他們在這個關於“鬼上身”的故事裡扮演自己,併為角色配音。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疑案追聲》中元節特別篇

在遊玩之前,我以為這些易於識別的聲音可能會影響遊戲體驗,我感到有些擔心,不過事實證明影響沒有那麼大。即使是從最開始就瞭解了全部聲音的來源,後續的劇情和推理也足夠複雜。整個進度條是32分鐘,由於人物較多,為了瞭解全部信息必須反覆倒放,所需的遊戲時長可能超過兩小時。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新DLC的內容很多——這一點從進度條和房間數量上就可以看出來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賣力出演的老番茄

在偵探遊戲裡講一個(包含時空輪迴的)鬼故事,這顯得沒那麼“本格”,也沒那麼合理,不過對於《疑案追聲》來說,這也許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942970/

池騁:《Coloring Pixels》(Steam)

關鍵詞:像素塗鴉,豐富繪本,治癒,解壓

一句話總結:一起來成為像素藝術家!

本週諸事不順,感覺從生活到工作到外部世界,一切都在崩塌。但好在到了週五,一部分又慢慢地重建了起來——其中的一些功勞要歸於我在Steam上偶然翻到的一款像素塗鴉遊戲《Coloring Pixels》。

這款遊戲非常治癒——非常、非常、非常治癒。我週五在單位塗了一整天。美其名曰“忙著週末推薦”,事實上是在自我拯救。

我一直很喜歡像素藝術,玩了很多遊戲恰好都是像素風——人們彷彿喜歡用這種復古藝術風格來表達深刻的敘事內涵。我曾經在Udemy上買了像素藝術的網課自學,但上著上著就鴿了。而《Coloring Pixels》這款遊戲則不需要任何美術知識,只要選擇喜歡的圖畫藍本,跟著網格上的數字,把調好的顏色填進去就可以了,連完美主義強迫症也一併治癒。

遊戲的本體是免費的,贈送了一些內置的繪本,另一些繪本則需要另外購買。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繪本“Book 1”是一些最簡單的圖案,但塗起來也很有成就感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有這種較為簡單的、用幾個顏色就能塗完的東西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也有相對複雜的圖畫

我嘗試挑戰了一幅192×192(也就是36864格像素)、有28種顏色的風景畫。像這樣的巨幅圖畫,是靠著很多細節堆積起來的,所以當你一開始把圖畫中的某個部位放大上色的時候,看起來就會很醜陋,只是一格一格意味不明的色塊。

當面對著下圖這個位置的時候,竇老師和祝老師同時注意到了我在努力地塗著屎黃色的色塊,臉上出現了欲言又止的複雜神色:“呃……池老師,您在幹嘛?”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這樣……

是的,我面對著一屏幕的屎黃色,也有一些懷疑人生。但塗著塗著,我把它拉遠了看——忽然發現它已經是美麗的了。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像這樣!

唯一的缺點是,用觸摸板來塗顏色真的太痛了!塗了一天,我覺得我的中指都已經能擦出火花來。但我回家之後靈機一動,翻出了我的Wacom數位板——多年前我曾經懷著極大的熱情買下它,用它畫了幾張《名偵探柯南》的人物後就擱置了。在Wacom數位板上揮舞著畫筆來填色,愉悅程度有了指數級的增強!

週末玩什麼:在FPS中放縱,在“掘地求升”中絕望,在像素塗鴉中治癒自己

用畫筆“唰唰”塗出一頭龍!

非常推薦在心情不好的時候試一試這款遊戲。伴隨著舒緩的音樂,美好的畫面在你的畫筆下慢慢浮現——它簡單、溫柔、不用動腦、沒有煩惱。只要美就夠了。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897330/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