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曆史兩次浴火重生,二戰時寶馬為希特勒生產了哪些經典摩托

寶馬與奔馳、奧迪因長年霸佔國內豪車的前三把交椅,引得大家都戲稱“BMW”三個字母為“別摸我”,其實BMW是“Bavarian Motor Work”的縮寫,即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寶馬的前身是家飛機制造商,正因為如此才設計了藍色代表天空,白色代表螺旋槳的標誌。

寶馬公司創始人吉斯坦·奧托出身於機械世家,父親是“四衝程內燃機”的發明者。他於1916年3月7日創辦了生產飛機以及航空配件的“BFW”公司。次年,公司經歷重組正式改名為“BMW”。

百年曆史兩次浴火重生,二戰時寶馬為希特勒生產了哪些經典摩托

​一戰結束後,受“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寶馬的飛機、航空發動機等產品被視為“戰爭武器”,而被禁止生產,公司因此陷入危機。為了自救,寶馬公司賣掉了大量廠房和設備,從英國道格拉斯公司手中買下了Helios摩托車的製造權,準備將業務轉移到摩托車生產上。

誰也沒有料到,Helios摩托車技術陳舊、性能落後,不僅沒能助寶馬渡過難關,反而讓公司一度瀕臨破產。不過好在摩托車沒有飛機複雜,寶馬公司憑藉其在航空領域多年的技術積累,很快設計出了著名的“拳擊手”發動機。

百年曆史兩次浴火重生,二戰時寶馬為希特勒生產了哪些經典摩托

​當時的雙槓發動機普遍採用縱向排列方案,寶馬公司的天才設計師馬克思·弗利茲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冷卻效果,將其改為橫向排列,因酷似兩個拳頭,故取名“拳擊手”。

在“拳擊手”發動機的基礎上,1923年,寶馬公司推出了重心低、操控易、安全性高、保養容易的“R32”型摩托車。R32型摩托車最高時速可達90公里,整車重量比同類型車輕了10%,一躍成為歐洲最暢銷的摩托車。

百年曆史兩次浴火重生,二戰時寶馬為希特勒生產了哪些經典摩托

​“凡爾賽條約”迫使寶馬退出軍工業,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寶馬公司又被捲入戰爭。希特勒推崇的“閃電戰”要訣在於“快速”、“集中”,為了讓步兵跟上飛機、坦克的腳步,將敵軍主力快速分割,體積小、速度快,通過性強的摩托車開始大量裝備德軍。

寶馬公司被要求停止民用產品生產線,全面轉向軍用摩托的生產。歐洲、北非和蘇聯戰場上,寶馬公司生產的R12、R71以及R75等重型摩托車隨處可見,其中尤以R71和R75最為經典。

百年曆史兩次浴火重生,二戰時寶馬為希特勒生產了哪些經典摩托

​德軍在入侵波蘭時所表現出的強悍機動作戰能力讓蘇軍歎為觀止。同時蘇軍在與芬蘭的作戰中也發現,蘇制摩托車技術明顯落後,而且在製造工藝和整車質量上存在嚴重缺陷,無法滿足野外作戰的苛刻條件。

通過多方考察,蘇聯經中立國瑞典之手,購買了5輛寶馬R71摩托車進行仿製。1941年,蘇聯成功推出了M72型軍用摩托車。無獨有偶,美國著名摩托車生產商“哈雷”公司也通過仿製寶馬R71,為美軍推出了哈雷XA型摩托。

百年曆史兩次浴火重生,二戰時寶馬為希特勒生產了哪些經典摩托

​對手們紛紛仿製R71型摩托時,寶馬公司為了適應東部戰場惡劣天氣的需要,又設計出了更先進的R75型摩托。東歐的基礎設施明顯落後於西歐,寶馬公司因此發明了世界第一款液壓阻尼伸縮式前叉,並將其裝配在R75之上。

除了具有優異的減震效果外,R75還人性化的為士兵設計了車載暖氣。寶馬設計師將發動機排放出的高溫尾氣用導氣管在腳踏板、車頭和挎鬥等處環繞一圈再排出,這樣駕駛員和士兵的手腳不至於被凍傷。

百年曆史兩次浴火重生,二戰時寶馬為希特勒生產了哪些經典摩托

​在性能上,R75最大功率為26匹,最高時速95公里,被德軍譽為“真正的戰馬”。R75的挎鬥上可以裝備一挺重機槍,甚至是野戰炮擊跑,從而大大提高了戰場生存能力,因此博得了德軍上下的一致好評。整個二戰期間,約有1.6萬輛R75服務於德軍。

二戰結束後,寶馬公司再次陷入困境。不過德國戰後物資緊缺,售價低、耗油量少的摩托車反而獲得了更多的市場空間。靠著優越的性能,寶馬很快又獲得重生,併成功將業務拓展到汽車之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