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油麵筋是江蘇省無錫市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無錫三大特產之一,創始於清咸豐年間,已有近兩百年曆史,在國內外享有聲譽。該品以小麥蛋白質粉(谷芫粉)為原料,用素油炸制,成品大小均勻、金黃溜圓、油光閃亮、皮薄鬆脆。

油麵筋吃法多樣,既可加在各種素食中,也能與各種肉類配伍,炒、燒、煮湯均可。尤其是在油麵筋中塞進肉糜製成的肉釀麵筋,經得起久煮,不破不碎,口味極佳。

歷史文化

說起油麵筋的來歷,最早還是尼姑庵裡的一位師太油炸出來的。過去去惠山,得經五里街。五里街梢有座大德橋,橋畔有座尼姑庵。這庵堂靠近惠山,環境清靜,四時霸節菩薩生日,無錫城廂老太太來此唸佛坐夜的不少,有時念七佛,在庵裡一住就是六七天。庵裡有個燒飯師太,燒出來的素齋有些名氣。俗話說“豆腐百葉,沒啥花樣”,她燒出的就不一般,會翻名堂,味道又好。師太燒素齋,慣常用生麩當主料,紅燒的,炒絲的,煮湯的,真是吃得唸佛老太太稱心滿意。逢到有錢人家太太、小姐,師太用生麩配上細貨冬筍、香菇,道道菜餚引得素齋席上讚口不絕。經常來庵唸佛人不斷,聞名來吃頓素齋的居士不少,無怪燒飯師太總是麩疲汰生麩,浸浸一小缸。有回,原先約定來庵堂唸佛坐夜的幾十個鄉下老太太,不知啥事情那天沒來。好幾桌素齋需用的生麩,燒飯師太早上已準備好了,怎不叫她發愁。生麩是隔夜餿,一過夜就吃不得了。燒飯師太先是放些鹽在上生麩缸裡,還是放心不下,怕缸裡出毛病。她左思右想,試試開個油鍋,把生麩煎一煎,免得發餿,明朝仍可燒素齋派用場。油鍋裡油多了些,待油一滾,師太怕生麩煎不透,特地剪成一個個小塊,手抓一把扔進油鍋,剷刀翻了幾翻。嘿,真稀奇!只見鍋裡一塊塊生麩膨脹成一個個金黃澄亮的空心圓球,在滾油裡竄上竄下,師太用笊子撈起手指頭戳戳鬆脆、鼻頭聞聞噴香、嘴裡嚐嚐蠻鮮。她高興呵,趕忙找來眾師太看看,眾口贊好,還給這油炸生麩空心圓子起名“油麵筋”。燒飯師太心裡有了新算盤:庵裡素齋席上添上了一員主將!那還用說,燒飯師太手藝又強,從這以後,尼姑庵裡素齋,清炒麵筋、釀麵筋麵筋筍片、麵筋湯,道道素菜,道道佳餚。日日只怕素齋桌數開得少,不愁吃客人不多。風聲傳出去,各處庵堂、寺院也都學起樣來,素齋中增添油麵筋花色。沒多久,無錫城裡開出一個個油麵筋店鋪。油麵筋進了千家萬戶,肉釀麵筋、麵筋炒肉絲、菜燒麵筋成了日常飯菜。至於那些飯店、菜館,廚師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燒出了好多道無錫的傳統名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