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早年

薛顛少年時讀過幾年私塾,不久即棄文從武,投李存義門下,學習形意拳。他是李存義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李存義經常在人前誇讚他,認為他日後可以繼承他的事業。薛顛心高氣傲,自認為功夫無敵,某日與其師兄傅劍秋在山東客棧投宿時講論武藝,被傅劍秋指出他不足的地方,薛顛不服,要求比試。他們在客棧房間中比試,薛顛被傅劍秋一掌打中,撞破了窗子,從二樓摔下去。薛顛引以為恥,於是不告而別,到了山西習武。

山西習武

薛顛到山西之後,拜李洛能的孫子李振邦和薛振綱為師。又至五臺山上潛修,在南峰得到一位一百三十歲、法號靈空上人的世外高人傳授,學會象形拳。這十年之中,同門都不曉得他的下落。直到李存義過世,薛顛才回到北京,指名要與傅劍秋挑戰,但李存義的大弟子尚雲祥出面制止,阻止這場同門之間的比試,並由他作主,讓薛顛接掌天津國術會。

薛顛在李存義門下,以身法快捷、有如鬼魅著稱,擅長猴形,據說他曾經在師兄弟面前表演過,擺一張長板凳,之後以猴形穿梭在板凳之間,沒有人可以看得清他的動作。他嗜武成痴,平日看來極為和氣,像是教書先生,但是一動手起來,面貌顛狂,下手極不留情。

劉奇蘭這一系的河北形意拳,原先以五行拳為主,並不重視十二形,但薛顛自李振邦處重新引進了十二形,在他之後,河北形意拳又開始學習十二形,在結合山西派與河北派武術上,薛顛有著極大的貢獻。

薛顛另一個重要的貢獻即是創象形拳。雖然他自稱是從五臺山僧人處學來,但是許多人皆認為是他自創所得。他提出“飛雲搖晃旋”五法,為形意拳另闢新徑。尚雲祥認可他的象形拳,對於增長形意拳功力,有很大的助益。

2003年,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的弟子李仲軒先生撰文,以自已半個多世紀的武學體認,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再現了當年的武林佚事,並將原傳形意拳和象形拳法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公佈於世,一石激起千層浪,旋即在海內外武術界引起巨大的轟動,才使薛顛和象形拳法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同時,老人以“學術為本”的公正態度,字裡行間飽含了對師恩的無盡緬懷:

我見了薛顛,一個頭磕下去,薛顛就教我了。薛顛非常愛面子,他高瘦,骨架大眼睛大,一雙龍眼盼顧生神。他第一次手把手教了蛇形、燕形、雞形。

他是結合著古傳八打歌訣教的,蛇行是肩打,雞形是頭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義傳的,是他從山西學來的。其中的蛇行歌訣是“後手只在胯下藏”,後手要兜到臀後胯下,開始時,只有這樣才能練出肩打的勁。簡略一談,希望有讀者能體會。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早年

薛顛少年時讀過幾年私塾,不久即棄文從武,投李存義門下,學習形意拳。他是李存義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李存義經常在人前誇讚他,認為他日後可以繼承他的事業。薛顛心高氣傲,自認為功夫無敵,某日與其師兄傅劍秋在山東客棧投宿時講論武藝,被傅劍秋指出他不足的地方,薛顛不服,要求比試。他們在客棧房間中比試,薛顛被傅劍秋一掌打中,撞破了窗子,從二樓摔下去。薛顛引以為恥,於是不告而別,到了山西習武。

山西習武

薛顛到山西之後,拜李洛能的孫子李振邦和薛振綱為師。又至五臺山上潛修,在南峰得到一位一百三十歲、法號靈空上人的世外高人傳授,學會象形拳。這十年之中,同門都不曉得他的下落。直到李存義過世,薛顛才回到北京,指名要與傅劍秋挑戰,但李存義的大弟子尚雲祥出面制止,阻止這場同門之間的比試,並由他作主,讓薛顛接掌天津國術會。

薛顛在李存義門下,以身法快捷、有如鬼魅著稱,擅長猴形,據說他曾經在師兄弟面前表演過,擺一張長板凳,之後以猴形穿梭在板凳之間,沒有人可以看得清他的動作。他嗜武成痴,平日看來極為和氣,像是教書先生,但是一動手起來,面貌顛狂,下手極不留情。

劉奇蘭這一系的河北形意拳,原先以五行拳為主,並不重視十二形,但薛顛自李振邦處重新引進了十二形,在他之後,河北形意拳又開始學習十二形,在結合山西派與河北派武術上,薛顛有著極大的貢獻。

薛顛另一個重要的貢獻即是創象形拳。雖然他自稱是從五臺山僧人處學來,但是許多人皆認為是他自創所得。他提出“飛雲搖晃旋”五法,為形意拳另闢新徑。尚雲祥認可他的象形拳,對於增長形意拳功力,有很大的助益。

2003年,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的弟子李仲軒先生撰文,以自已半個多世紀的武學體認,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再現了當年的武林佚事,並將原傳形意拳和象形拳法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公佈於世,一石激起千層浪,旋即在海內外武術界引起巨大的轟動,才使薛顛和象形拳法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同時,老人以“學術為本”的公正態度,字裡行間飽含了對師恩的無盡緬懷:

我見了薛顛,一個頭磕下去,薛顛就教我了。薛顛非常愛面子,他高瘦,骨架大眼睛大,一雙龍眼盼顧生神。他第一次手把手教了蛇形、燕形、雞形。

他是結合著古傳八打歌訣教的,蛇行是肩打,雞形是頭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義傳的,是他從山西學來的。其中的蛇行歌訣是“後手只在胯下藏”,後手要兜到臀後胯下,開始時,只有這樣才能練出肩打的勁。簡略一談,希望有讀者能體會。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薛顛管龍形叫“大形”,武林裡講薛顛“能把自己練沒了”,指的是他的猴形。他身法快,比武時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裡有他,但確定不了他的角度。這次 一連教了幾天,我離去時,他送給我一本他寫的書,名《象形術》,其中的晃法巧妙,他跟我作試手,一晃就倒。回來後,尚師問:“薛顛教了你什麼?”我都一一 說了。

第二次見薛顛是在1946年的天津,我在他那裡練了一天武,他看了後沒指點,說:“走,跟我吃飯去。”吃飯時對我說:“我的東西你有了。”——這是我和薛顛的最後一面,薛顛沒有得善終,我對此十分難過。

我在這位燕青門前輩家宿了一夜,他很善聊,說著說著便談到了薛顛。他說薛顛是李存義晚年的得意之徒,不料卻敗在了師兄傅昌榮之手。倆人在一家酒樓上驟然交手,薛顛被一記“回身掌”打下樓去,一摔在地上便站了起來,什麼話都沒說就走了,一走就沒了去向。

李存義逝世時,他生前的友人來悼孝,遠道來的會多住上三五天,在國術館學員的請求下,會在晚飯後表演功夫,其中一個身量極高的人身法快如鬼魅,將所有的人都震住了。

他自稱是李存義弟子,國術館學員說:“師父沒教過這個。”他說:“我是薛顛。”然後當眾宣佈了向傅昌榮的挑戰。

這種公然挑戰,傅昌榮必須得接,否則便損了名聲,但傅昌榮的友人看出了薛顛要以性命相搏,便將傅昌榮看住了(好像是八個人不讓傅昌榮出屋子),然後去北京請尚雲祥出面。

尚雲祥以大師兄的身份對薛、傅二人說:“你倆都是形意門中難得的人才,不要兩虎相爭。”然後與諸方協調,讓薛顛當上了國術館館長。

我回來後,將這聽聞對唐師講了,唐師說,薛顛與傅昌榮原本交好,倆人借宿在關東營口的一家糧店,臨睡前試了試手,傅昌榮突然發力,把薛顛摔了出去,窗框都撞裂了,薛顛深以為恥,便走了。

他躲進五臺山獨自練武,終於有了特殊的領悟。他向傅挑戰後,不是有中間人去找的尚雲祥,而是傅昌榮自己去的。薛顛的武功達到“神變”的程度,傅昌榮李仲軒也一直 在長功夫,繞著臉盆走一圈,臉盆裡的水就旋起來,簡直匪夷所思。其實他邁步看似極輕卻極重,腳一落地便將臉盆裡的水震盪起來。

這份腿功已是“舉重若輕”的境界,一邁步便能傷人,薛、傅的比武,真會必有一傷的。

我年輕的時代正當薛顛名聲鼎盛,是絕對的大人物。隨尚雲祥習武后,我覺得功夫有了長進,當時薛顛在天津,便想去找他比武。

我把這一想法跟尚師說了,尚師沒有表態,但過了幾天,唐師便從寧河趕到了北京,將我訓了一頓,說薛顛平時像個教書先生,可臉一沉,動起手來如妖似魔,是給形意門撐門面的大天才。

唐師訓我時,尚師是迴避在屋裡的。院子中擺著南瓜。唐師用腳鉤過一個,說:“南瓜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有多大力,也打不上薛顛的身。”

我後來在唐師的介紹下,拜薛顛為師。他的五官、身材皆為貴相,的確是練武人中的龍鳳,所以知道他的死訊時,我非常震驚,他原本不該是那樣的結局。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早年

薛顛少年時讀過幾年私塾,不久即棄文從武,投李存義門下,學習形意拳。他是李存義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李存義經常在人前誇讚他,認為他日後可以繼承他的事業。薛顛心高氣傲,自認為功夫無敵,某日與其師兄傅劍秋在山東客棧投宿時講論武藝,被傅劍秋指出他不足的地方,薛顛不服,要求比試。他們在客棧房間中比試,薛顛被傅劍秋一掌打中,撞破了窗子,從二樓摔下去。薛顛引以為恥,於是不告而別,到了山西習武。

山西習武

薛顛到山西之後,拜李洛能的孫子李振邦和薛振綱為師。又至五臺山上潛修,在南峰得到一位一百三十歲、法號靈空上人的世外高人傳授,學會象形拳。這十年之中,同門都不曉得他的下落。直到李存義過世,薛顛才回到北京,指名要與傅劍秋挑戰,但李存義的大弟子尚雲祥出面制止,阻止這場同門之間的比試,並由他作主,讓薛顛接掌天津國術會。

薛顛在李存義門下,以身法快捷、有如鬼魅著稱,擅長猴形,據說他曾經在師兄弟面前表演過,擺一張長板凳,之後以猴形穿梭在板凳之間,沒有人可以看得清他的動作。他嗜武成痴,平日看來極為和氣,像是教書先生,但是一動手起來,面貌顛狂,下手極不留情。

劉奇蘭這一系的河北形意拳,原先以五行拳為主,並不重視十二形,但薛顛自李振邦處重新引進了十二形,在他之後,河北形意拳又開始學習十二形,在結合山西派與河北派武術上,薛顛有著極大的貢獻。

薛顛另一個重要的貢獻即是創象形拳。雖然他自稱是從五臺山僧人處學來,但是許多人皆認為是他自創所得。他提出“飛雲搖晃旋”五法,為形意拳另闢新徑。尚雲祥認可他的象形拳,對於增長形意拳功力,有很大的助益。

2003年,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的弟子李仲軒先生撰文,以自已半個多世紀的武學體認,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再現了當年的武林佚事,並將原傳形意拳和象形拳法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公佈於世,一石激起千層浪,旋即在海內外武術界引起巨大的轟動,才使薛顛和象形拳法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同時,老人以“學術為本”的公正態度,字裡行間飽含了對師恩的無盡緬懷:

我見了薛顛,一個頭磕下去,薛顛就教我了。薛顛非常愛面子,他高瘦,骨架大眼睛大,一雙龍眼盼顧生神。他第一次手把手教了蛇形、燕形、雞形。

他是結合著古傳八打歌訣教的,蛇行是肩打,雞形是頭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義傳的,是他從山西學來的。其中的蛇行歌訣是“後手只在胯下藏”,後手要兜到臀後胯下,開始時,只有這樣才能練出肩打的勁。簡略一談,希望有讀者能體會。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薛顛管龍形叫“大形”,武林裡講薛顛“能把自己練沒了”,指的是他的猴形。他身法快,比武時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裡有他,但確定不了他的角度。這次 一連教了幾天,我離去時,他送給我一本他寫的書,名《象形術》,其中的晃法巧妙,他跟我作試手,一晃就倒。回來後,尚師問:“薛顛教了你什麼?”我都一一 說了。

第二次見薛顛是在1946年的天津,我在他那裡練了一天武,他看了後沒指點,說:“走,跟我吃飯去。”吃飯時對我說:“我的東西你有了。”——這是我和薛顛的最後一面,薛顛沒有得善終,我對此十分難過。

我在這位燕青門前輩家宿了一夜,他很善聊,說著說著便談到了薛顛。他說薛顛是李存義晚年的得意之徒,不料卻敗在了師兄傅昌榮之手。倆人在一家酒樓上驟然交手,薛顛被一記“回身掌”打下樓去,一摔在地上便站了起來,什麼話都沒說就走了,一走就沒了去向。

李存義逝世時,他生前的友人來悼孝,遠道來的會多住上三五天,在國術館學員的請求下,會在晚飯後表演功夫,其中一個身量極高的人身法快如鬼魅,將所有的人都震住了。

他自稱是李存義弟子,國術館學員說:“師父沒教過這個。”他說:“我是薛顛。”然後當眾宣佈了向傅昌榮的挑戰。

這種公然挑戰,傅昌榮必須得接,否則便損了名聲,但傅昌榮的友人看出了薛顛要以性命相搏,便將傅昌榮看住了(好像是八個人不讓傅昌榮出屋子),然後去北京請尚雲祥出面。

尚雲祥以大師兄的身份對薛、傅二人說:“你倆都是形意門中難得的人才,不要兩虎相爭。”然後與諸方協調,讓薛顛當上了國術館館長。

我回來後,將這聽聞對唐師講了,唐師說,薛顛與傅昌榮原本交好,倆人借宿在關東營口的一家糧店,臨睡前試了試手,傅昌榮突然發力,把薛顛摔了出去,窗框都撞裂了,薛顛深以為恥,便走了。

他躲進五臺山獨自練武,終於有了特殊的領悟。他向傅挑戰後,不是有中間人去找的尚雲祥,而是傅昌榮自己去的。薛顛的武功達到“神變”的程度,傅昌榮李仲軒也一直 在長功夫,繞著臉盆走一圈,臉盆裡的水就旋起來,簡直匪夷所思。其實他邁步看似極輕卻極重,腳一落地便將臉盆裡的水震盪起來。

這份腿功已是“舉重若輕”的境界,一邁步便能傷人,薛、傅的比武,真會必有一傷的。

我年輕的時代正當薛顛名聲鼎盛,是絕對的大人物。隨尚雲祥習武后,我覺得功夫有了長進,當時薛顛在天津,便想去找他比武。

我把這一想法跟尚師說了,尚師沒有表態,但過了幾天,唐師便從寧河趕到了北京,將我訓了一頓,說薛顛平時像個教書先生,可臉一沉,動起手來如妖似魔,是給形意門撐門面的大天才。

唐師訓我時,尚師是迴避在屋裡的。院子中擺著南瓜。唐師用腳鉤過一個,說:“南瓜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有多大力,也打不上薛顛的身。”

我後來在唐師的介紹下,拜薛顛為師。他的五官、身材皆為貴相,的確是練武人中的龍鳳,所以知道他的死訊時,我非常震驚,他原本不該是那樣的結局。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尚雲祥說他師弟中,身法最好的是薛顛。當時武林中傳說,薛顛有一次表演,抬了條長凳放在中央,打第一拳時他在條凳的左邊,打第二拳時他已到了條凳的右邊,他是以極快的速度在瞬間鑽過條凳的,眼力稍差的人看不清他具體的動作。

觀者皆震驚,這形同鬼魅的身法,交手時根本無法招架,有幾個想跟他比武的人就退了。

薛顛的身高有一米八幾,氣質文靜,很像教書先生,是當時支撐形意拳門庭的重要人物,他繼承了師父李存義強調實戰的作派,一生公開比武。由於李存義、薛顛兩代實戰的號召力,使得形意拳得到極大的推廣,還在大城市中印書公開傳授。

但由於公開的只是招法,形意拳的口訣是要面授口傳的,又由於人們比武求勝的心理,許多人學形意拳都是在學格鬥法,對於深一層的道理不求甚解。

薛顛傳的樁功,一個練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極拳一般,很慢很沉著地張出,再很慢很沉著地縮回,帶動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氣息在丹田中來去。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早年

薛顛少年時讀過幾年私塾,不久即棄文從武,投李存義門下,學習形意拳。他是李存義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李存義經常在人前誇讚他,認為他日後可以繼承他的事業。薛顛心高氣傲,自認為功夫無敵,某日與其師兄傅劍秋在山東客棧投宿時講論武藝,被傅劍秋指出他不足的地方,薛顛不服,要求比試。他們在客棧房間中比試,薛顛被傅劍秋一掌打中,撞破了窗子,從二樓摔下去。薛顛引以為恥,於是不告而別,到了山西習武。

山西習武

薛顛到山西之後,拜李洛能的孫子李振邦和薛振綱為師。又至五臺山上潛修,在南峰得到一位一百三十歲、法號靈空上人的世外高人傳授,學會象形拳。這十年之中,同門都不曉得他的下落。直到李存義過世,薛顛才回到北京,指名要與傅劍秋挑戰,但李存義的大弟子尚雲祥出面制止,阻止這場同門之間的比試,並由他作主,讓薛顛接掌天津國術會。

薛顛在李存義門下,以身法快捷、有如鬼魅著稱,擅長猴形,據說他曾經在師兄弟面前表演過,擺一張長板凳,之後以猴形穿梭在板凳之間,沒有人可以看得清他的動作。他嗜武成痴,平日看來極為和氣,像是教書先生,但是一動手起來,面貌顛狂,下手極不留情。

劉奇蘭這一系的河北形意拳,原先以五行拳為主,並不重視十二形,但薛顛自李振邦處重新引進了十二形,在他之後,河北形意拳又開始學習十二形,在結合山西派與河北派武術上,薛顛有著極大的貢獻。

薛顛另一個重要的貢獻即是創象形拳。雖然他自稱是從五臺山僧人處學來,但是許多人皆認為是他自創所得。他提出“飛雲搖晃旋”五法,為形意拳另闢新徑。尚雲祥認可他的象形拳,對於增長形意拳功力,有很大的助益。

2003年,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的弟子李仲軒先生撰文,以自已半個多世紀的武學體認,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再現了當年的武林佚事,並將原傳形意拳和象形拳法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公佈於世,一石激起千層浪,旋即在海內外武術界引起巨大的轟動,才使薛顛和象形拳法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同時,老人以“學術為本”的公正態度,字裡行間飽含了對師恩的無盡緬懷:

我見了薛顛,一個頭磕下去,薛顛就教我了。薛顛非常愛面子,他高瘦,骨架大眼睛大,一雙龍眼盼顧生神。他第一次手把手教了蛇形、燕形、雞形。

他是結合著古傳八打歌訣教的,蛇行是肩打,雞形是頭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義傳的,是他從山西學來的。其中的蛇行歌訣是“後手只在胯下藏”,後手要兜到臀後胯下,開始時,只有這樣才能練出肩打的勁。簡略一談,希望有讀者能體會。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薛顛管龍形叫“大形”,武林裡講薛顛“能把自己練沒了”,指的是他的猴形。他身法快,比武時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裡有他,但確定不了他的角度。這次 一連教了幾天,我離去時,他送給我一本他寫的書,名《象形術》,其中的晃法巧妙,他跟我作試手,一晃就倒。回來後,尚師問:“薛顛教了你什麼?”我都一一 說了。

第二次見薛顛是在1946年的天津,我在他那裡練了一天武,他看了後沒指點,說:“走,跟我吃飯去。”吃飯時對我說:“我的東西你有了。”——這是我和薛顛的最後一面,薛顛沒有得善終,我對此十分難過。

我在這位燕青門前輩家宿了一夜,他很善聊,說著說著便談到了薛顛。他說薛顛是李存義晚年的得意之徒,不料卻敗在了師兄傅昌榮之手。倆人在一家酒樓上驟然交手,薛顛被一記“回身掌”打下樓去,一摔在地上便站了起來,什麼話都沒說就走了,一走就沒了去向。

李存義逝世時,他生前的友人來悼孝,遠道來的會多住上三五天,在國術館學員的請求下,會在晚飯後表演功夫,其中一個身量極高的人身法快如鬼魅,將所有的人都震住了。

他自稱是李存義弟子,國術館學員說:“師父沒教過這個。”他說:“我是薛顛。”然後當眾宣佈了向傅昌榮的挑戰。

這種公然挑戰,傅昌榮必須得接,否則便損了名聲,但傅昌榮的友人看出了薛顛要以性命相搏,便將傅昌榮看住了(好像是八個人不讓傅昌榮出屋子),然後去北京請尚雲祥出面。

尚雲祥以大師兄的身份對薛、傅二人說:“你倆都是形意門中難得的人才,不要兩虎相爭。”然後與諸方協調,讓薛顛當上了國術館館長。

我回來後,將這聽聞對唐師講了,唐師說,薛顛與傅昌榮原本交好,倆人借宿在關東營口的一家糧店,臨睡前試了試手,傅昌榮突然發力,把薛顛摔了出去,窗框都撞裂了,薛顛深以為恥,便走了。

他躲進五臺山獨自練武,終於有了特殊的領悟。他向傅挑戰後,不是有中間人去找的尚雲祥,而是傅昌榮自己去的。薛顛的武功達到“神變”的程度,傅昌榮李仲軒也一直 在長功夫,繞著臉盆走一圈,臉盆裡的水就旋起來,簡直匪夷所思。其實他邁步看似極輕卻極重,腳一落地便將臉盆裡的水震盪起來。

這份腿功已是“舉重若輕”的境界,一邁步便能傷人,薛、傅的比武,真會必有一傷的。

我年輕的時代正當薛顛名聲鼎盛,是絕對的大人物。隨尚雲祥習武后,我覺得功夫有了長進,當時薛顛在天津,便想去找他比武。

我把這一想法跟尚師說了,尚師沒有表態,但過了幾天,唐師便從寧河趕到了北京,將我訓了一頓,說薛顛平時像個教書先生,可臉一沉,動起手來如妖似魔,是給形意門撐門面的大天才。

唐師訓我時,尚師是迴避在屋裡的。院子中擺著南瓜。唐師用腳鉤過一個,說:“南瓜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有多大力,也打不上薛顛的身。”

我後來在唐師的介紹下,拜薛顛為師。他的五官、身材皆為貴相,的確是練武人中的龍鳳,所以知道他的死訊時,我非常震驚,他原本不該是那樣的結局。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尚雲祥說他師弟中,身法最好的是薛顛。當時武林中傳說,薛顛有一次表演,抬了條長凳放在中央,打第一拳時他在條凳的左邊,打第二拳時他已到了條凳的右邊,他是以極快的速度在瞬間鑽過條凳的,眼力稍差的人看不清他具體的動作。

觀者皆震驚,這形同鬼魅的身法,交手時根本無法招架,有幾個想跟他比武的人就退了。

薛顛的身高有一米八幾,氣質文靜,很像教書先生,是當時支撐形意拳門庭的重要人物,他繼承了師父李存義強調實戰的作派,一生公開比武。由於李存義、薛顛兩代實戰的號召力,使得形意拳得到極大的推廣,還在大城市中印書公開傳授。

但由於公開的只是招法,形意拳的口訣是要面授口傳的,又由於人們比武求勝的心理,許多人學形意拳都是在學格鬥法,對於深一層的道理不求甚解。

薛顛傳的樁功,一個練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極拳一般,很慢很沉著地張出,再很慢很沉著地縮回,帶動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氣息在丹田中來去。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這個方法,可以壯陽,腎虛、滴漏的毛病都能治好。另外打拳也要這樣,出拳時肚子也微微頂一下,收拳時肚子微微斂一下,好像是第三個拳頭,多出了一個肚子,不侷限在兩隻手上,三點成面,勁就容易整了。

還有一個方法,站樁先正尾椎,尾椎很重要,心情不好時,按摩一下尾椎,就會緩解。從尾椎一節一節脊椎骨頂上去,直到後腦,脊椎自然會反弓,腦袋自然會後仰,兩手自然會高抬,然後下巴向前一鉤,手按下,脊椎骨一節一節退下來。

如此反覆練習,會有奇效。脊椎就是一條大龍,它有了勁力,比武時方能有“神變”。

注意,這三個樁功都是動的,不過很慢很微,外人看不出來。薛顛說的好,樁功是“慢練”。這些都是入門的巧計,一練就會有效果,但畢竟屬於形意的基本功,練功夫的“功夫”,指的還不是這個。至於如何再向上練,薛顛和唐維祿都各有路數。

薛顛讀《易經》,沒教過我。但年輕時畢竟受了影響,這些日子就想讀它,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家裡就有了本《易經》。很破,封面都沒有,幸虧裡面不缺頁。一天到晚看,後來這本書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沒了。年老不管家,家裡人一收拾東西便再也找不著了。

總算晚年,過了幾天讀易的癮。我也是直到自己老了,才明白了年輕時就知道的老理。此書對人生有好處,什麼感慨都在裡面,猶如練拳化了腦子的人,一切清晰了。薛顛讀它是有原因的。薛顛的程度,我不敢推測,神鬼難知。

薛顛《形意拳講義》的篇首口訣,便是說四維上下,不是玄理,而是具體練法。“內中之氣,獨能伸縮往來,循環不已,充周其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潔內華外,洋洋流動,上下四方,無所不有,無所不生。”

這已是形意的妙訣了,讀前輩文章,這些地方都要讀進去。我只會說點碎嘴閒話,水平所限,能把些東西講得有點“呼之欲出”的意思,便自我滿足了。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早年

薛顛少年時讀過幾年私塾,不久即棄文從武,投李存義門下,學習形意拳。他是李存義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李存義經常在人前誇讚他,認為他日後可以繼承他的事業。薛顛心高氣傲,自認為功夫無敵,某日與其師兄傅劍秋在山東客棧投宿時講論武藝,被傅劍秋指出他不足的地方,薛顛不服,要求比試。他們在客棧房間中比試,薛顛被傅劍秋一掌打中,撞破了窗子,從二樓摔下去。薛顛引以為恥,於是不告而別,到了山西習武。

山西習武

薛顛到山西之後,拜李洛能的孫子李振邦和薛振綱為師。又至五臺山上潛修,在南峰得到一位一百三十歲、法號靈空上人的世外高人傳授,學會象形拳。這十年之中,同門都不曉得他的下落。直到李存義過世,薛顛才回到北京,指名要與傅劍秋挑戰,但李存義的大弟子尚雲祥出面制止,阻止這場同門之間的比試,並由他作主,讓薛顛接掌天津國術會。

薛顛在李存義門下,以身法快捷、有如鬼魅著稱,擅長猴形,據說他曾經在師兄弟面前表演過,擺一張長板凳,之後以猴形穿梭在板凳之間,沒有人可以看得清他的動作。他嗜武成痴,平日看來極為和氣,像是教書先生,但是一動手起來,面貌顛狂,下手極不留情。

劉奇蘭這一系的河北形意拳,原先以五行拳為主,並不重視十二形,但薛顛自李振邦處重新引進了十二形,在他之後,河北形意拳又開始學習十二形,在結合山西派與河北派武術上,薛顛有著極大的貢獻。

薛顛另一個重要的貢獻即是創象形拳。雖然他自稱是從五臺山僧人處學來,但是許多人皆認為是他自創所得。他提出“飛雲搖晃旋”五法,為形意拳另闢新徑。尚雲祥認可他的象形拳,對於增長形意拳功力,有很大的助益。

2003年,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的弟子李仲軒先生撰文,以自已半個多世紀的武學體認,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再現了當年的武林佚事,並將原傳形意拳和象形拳法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公佈於世,一石激起千層浪,旋即在海內外武術界引起巨大的轟動,才使薛顛和象形拳法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同時,老人以“學術為本”的公正態度,字裡行間飽含了對師恩的無盡緬懷:

我見了薛顛,一個頭磕下去,薛顛就教我了。薛顛非常愛面子,他高瘦,骨架大眼睛大,一雙龍眼盼顧生神。他第一次手把手教了蛇形、燕形、雞形。

他是結合著古傳八打歌訣教的,蛇行是肩打,雞形是頭打,燕形是足打,不是李存義傳的,是他從山西學來的。其中的蛇行歌訣是“後手只在胯下藏”,後手要兜到臀後胯下,開始時,只有這樣才能練出肩打的勁。簡略一談,希望有讀者能體會。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薛顛管龍形叫“大形”,武林裡講薛顛“能把自己練沒了”,指的是他的猴形。他身法快,比武時照面一晃,就看不住他了,眼裡有他,但確定不了他的角度。這次 一連教了幾天,我離去時,他送給我一本他寫的書,名《象形術》,其中的晃法巧妙,他跟我作試手,一晃就倒。回來後,尚師問:“薛顛教了你什麼?”我都一一 說了。

第二次見薛顛是在1946年的天津,我在他那裡練了一天武,他看了後沒指點,說:“走,跟我吃飯去。”吃飯時對我說:“我的東西你有了。”——這是我和薛顛的最後一面,薛顛沒有得善終,我對此十分難過。

我在這位燕青門前輩家宿了一夜,他很善聊,說著說著便談到了薛顛。他說薛顛是李存義晚年的得意之徒,不料卻敗在了師兄傅昌榮之手。倆人在一家酒樓上驟然交手,薛顛被一記“回身掌”打下樓去,一摔在地上便站了起來,什麼話都沒說就走了,一走就沒了去向。

李存義逝世時,他生前的友人來悼孝,遠道來的會多住上三五天,在國術館學員的請求下,會在晚飯後表演功夫,其中一個身量極高的人身法快如鬼魅,將所有的人都震住了。

他自稱是李存義弟子,國術館學員說:“師父沒教過這個。”他說:“我是薛顛。”然後當眾宣佈了向傅昌榮的挑戰。

這種公然挑戰,傅昌榮必須得接,否則便損了名聲,但傅昌榮的友人看出了薛顛要以性命相搏,便將傅昌榮看住了(好像是八個人不讓傅昌榮出屋子),然後去北京請尚雲祥出面。

尚雲祥以大師兄的身份對薛、傅二人說:“你倆都是形意門中難得的人才,不要兩虎相爭。”然後與諸方協調,讓薛顛當上了國術館館長。

我回來後,將這聽聞對唐師講了,唐師說,薛顛與傅昌榮原本交好,倆人借宿在關東營口的一家糧店,臨睡前試了試手,傅昌榮突然發力,把薛顛摔了出去,窗框都撞裂了,薛顛深以為恥,便走了。

他躲進五臺山獨自練武,終於有了特殊的領悟。他向傅挑戰後,不是有中間人去找的尚雲祥,而是傅昌榮自己去的。薛顛的武功達到“神變”的程度,傅昌榮李仲軒也一直 在長功夫,繞著臉盆走一圈,臉盆裡的水就旋起來,簡直匪夷所思。其實他邁步看似極輕卻極重,腳一落地便將臉盆裡的水震盪起來。

這份腿功已是“舉重若輕”的境界,一邁步便能傷人,薛、傅的比武,真會必有一傷的。

我年輕的時代正當薛顛名聲鼎盛,是絕對的大人物。隨尚雲祥習武后,我覺得功夫有了長進,當時薛顛在天津,便想去找他比武。

我把這一想法跟尚師說了,尚師沒有表態,但過了幾天,唐師便從寧河趕到了北京,將我訓了一頓,說薛顛平時像個教書先生,可臉一沉,動起手來如妖似魔,是給形意門撐門面的大天才。

唐師訓我時,尚師是迴避在屋裡的。院子中擺著南瓜。唐師用腳鉤過一個,說:“南瓜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有多大力,也打不上薛顛的身。”

我後來在唐師的介紹下,拜薛顛為師。他的五官、身材皆為貴相,的確是練武人中的龍鳳,所以知道他的死訊時,我非常震驚,他原本不該是那樣的結局。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尚雲祥說他師弟中,身法最好的是薛顛。當時武林中傳說,薛顛有一次表演,抬了條長凳放在中央,打第一拳時他在條凳的左邊,打第二拳時他已到了條凳的右邊,他是以極快的速度在瞬間鑽過條凳的,眼力稍差的人看不清他具體的動作。

觀者皆震驚,這形同鬼魅的身法,交手時根本無法招架,有幾個想跟他比武的人就退了。

薛顛的身高有一米八幾,氣質文靜,很像教書先生,是當時支撐形意拳門庭的重要人物,他繼承了師父李存義強調實戰的作派,一生公開比武。由於李存義、薛顛兩代實戰的號召力,使得形意拳得到極大的推廣,還在大城市中印書公開傳授。

但由於公開的只是招法,形意拳的口訣是要面授口傳的,又由於人們比武求勝的心理,許多人學形意拳都是在學格鬥法,對於深一層的道理不求甚解。

薛顛傳的樁功,一個練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極拳一般,很慢很沉著地張出,再很慢很沉著地縮回,帶動全身,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氣息在丹田中來去。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這個方法,可以壯陽,腎虛、滴漏的毛病都能治好。另外打拳也要這樣,出拳時肚子也微微頂一下,收拳時肚子微微斂一下,好像是第三個拳頭,多出了一個肚子,不侷限在兩隻手上,三點成面,勁就容易整了。

還有一個方法,站樁先正尾椎,尾椎很重要,心情不好時,按摩一下尾椎,就會緩解。從尾椎一節一節脊椎骨頂上去,直到後腦,脊椎自然會反弓,腦袋自然會後仰,兩手自然會高抬,然後下巴向前一鉤,手按下,脊椎骨一節一節退下來。

如此反覆練習,會有奇效。脊椎就是一條大龍,它有了勁力,比武時方能有“神變”。

注意,這三個樁功都是動的,不過很慢很微,外人看不出來。薛顛說的好,樁功是“慢練”。這些都是入門的巧計,一練就會有效果,但畢竟屬於形意的基本功,練功夫的“功夫”,指的還不是這個。至於如何再向上練,薛顛和唐維祿都各有路數。

薛顛讀《易經》,沒教過我。但年輕時畢竟受了影響,這些日子就想讀它,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家裡就有了本《易經》。很破,封面都沒有,幸虧裡面不缺頁。一天到晚看,後來這本書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沒了。年老不管家,家裡人一收拾東西便再也找不著了。

總算晚年,過了幾天讀易的癮。我也是直到自己老了,才明白了年輕時就知道的老理。此書對人生有好處,什麼感慨都在裡面,猶如練拳化了腦子的人,一切清晰了。薛顛讀它是有原因的。薛顛的程度,我不敢推測,神鬼難知。

薛顛《形意拳講義》的篇首口訣,便是說四維上下,不是玄理,而是具體練法。“內中之氣,獨能伸縮往來,循環不已,充周其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潔內華外,洋洋流動,上下四方,無所不有,無所不生。”

這已是形意的妙訣了,讀前輩文章,這些地方都要讀進去。我只會說點碎嘴閒話,水平所限,能把些東西講得有點“呼之欲出”的意思,便自我滿足了。

“探訪”真實的國術——形意大師薛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