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學問:和寶寶語言交流大有學問

育兒學問:和寶寶語言交流大有學問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心理活動,也是孩子適應人類社會的重要工具,而且語言的發展與思維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從語言發展中,可以看到兒童的交流和溝通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對邏輯關係的理解能力等等。孩子從出生到掌握語言,一般需要3~4年的時間,而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是2~4歲。專家認為,9個月到24個月(2歲)是理解語言的關鍵期;2歲到4歲是表達語言的關鍵期,此時學習語言效果最佳,而且獲得的語言習慣最容易長期保持下去。父母與孩子間良好的語言交流,對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有著積極的作用。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大有學問。那麼,如何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呢?

有人認為,孩子太小不懂得大人的話,對嬰兒講話是“對牛彈琴”。其實,孩子早在會說話之前,就已經能夠聽懂你的話並作出相應的反應了,比如,當你說:“抬起脖子,讓媽媽給你洗臉。”寶寶就會仰起小臉等待著媽媽洗臉。因此,成人在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時,要多和孩子說話,先教孩子認識自己身體的各部分。還可以給孩子念兒歌,看圖講述,幫助他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用具以及常見的小動物等。有的家長不善言論,又很少與孩子接觸,致使孩子沒有模仿和交流的對象,而不會開口說話。此時,父母要付出愛心和耐心,給孩子充分的言語刺激,孩子語言能力才會迅速進步。

要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儘量和孩子多說,與孩子說話應不放過任何機會,隨時進行。孩子起床,可問他夢見什麼;放學回家,可問問孩子在幼兒園裡的情況;晚飯後休息,可聊聊白天的見聞;做家務時,可邊做邊與孩子聊天;看電視、讀圖畫書時,也可以就節目或書的內容簡單地談談,還可以提些問題讓孩子思考;節假日與孩子逛商店、遊公園,可就事論事……。總之,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儘量和孩子多說話,即使是嬰兒,經常與其逗話,嬰兒也會變得異常活潑。

良好的交流應該是雙向的,為此,父母應注意培養孩子說話的興趣,尤其是對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辦法激發他說話。可找一些孩子喜愛的玩具,同孩子一道玩,邊玩邊與孩子交談;應多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交談;描述你正在做的事情;說一說家裡熟悉的東西;講故事時一定要指著圖畫告訴他物品的名稱,以及正在發生的事情;還可以找幾幅圖片給孩子看,看後讓孩子講給家長聽,引發孩子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平時要引導孩子多看、多想、多觀察、多提問,引導孩子讓他有話可說,這樣孩子的話才能逐步多起來。

當孩子說話時,不可輕易地打斷孩子的話。要耐心地、儘可能地讓孩子把話說完,如孩子說:“媽媽,我想要……” 母親知道孩子想吃水果,便打斷孩子的話:“想吃橘子嗎?不要動,媽媽去給你拿”長此以往,孩子會養成說半截話的習慣。孩子想說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如父母忽視這類問題,不注意聽完孩子所說的話,經常這樣會挫傷孩子說話的積極性。父母與孩子間良好的語言交流,對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及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同孩子說話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快樂。與孩子之間良好的語言交流,會使您的孩子更聰明。

美國一個研究機構專門研究家庭交流對孩子智力的影響,他們發現,在家庭中的語言環境存在著驚人的差別。在一個家庭裡,父母每小時平均對孩子說200多個詞彙,而另一個家庭中,父母每小時可對孩子說近4000個詞彙。他們發現,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數量和質量與孩子的智力都有很大的關係,家長所說詞彙的數量以及家長所提問題的數量都與孩子的智商直接相關。

讓我們為孩子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幫助孩子儘早地建立起對萬千變化世界的理解和溝通,用豐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