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點贊共享經濟 ofo帶動基層就業

11月15日,央視《經濟半小時》為共享單車點贊:共享單車是成為互聯網+製造業的新秀 ,推動著傳統制造業的升級。

11月15日,央視《經濟半小時》為共享單車點贊:共享單車是成為互聯網+製造業的新秀 ,推動著傳統制造業的升級。

央視點贊共享經濟 ofo帶動基層就業

2015年,共享單車開始出現在中國的城市街頭,這個傳統的自行車大國,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海洋。短短兩年內,共享單車就迅速覆蓋了近100個城市,累計投放量約1600多萬輛。一個APP就可以連接自行車和人,自行車誕生100多年來,第一次因為中國共享單車的發展,被賦予科技屬性,共享單車也被譽為互聯網時代“新四大發明”之一。

製造產業鏈需求劇增 帶動基層就業

共享單車在全球範圍處於快速增長趨勢,以ofo小黃車為例,目前已經進入17個國家和180個城市,連接全球超過1000萬輛共享單車。千萬級的車輛投放背後則是對自行車產品的強勁需求,以及由此帶動的自行車製造業的就業機會。數據顯示,ofo小黃車與富士達、飛鴿、鳳凰等傳統的自行車生產廠商的業務合作遍佈國內各地,間接創造超過2萬個基層就業崗位。

為了用戶的出行便利,ofo小黃車招聘了大量的線下運維人員負責車輛調配,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勞動者。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普通勞動者能獲得的工作機會非常稀缺,大部分時候,他們只能“自謀生路”,黑車、摩的、地攤等是為數不多能實現他們個人價值的地方。如維修工駱師傅所言,生活有保障才敢談幸福指數。

11月15日,央視《經濟半小時》為共享單車點贊:共享單車是成為互聯網+製造業的新秀 ,推動著傳統制造業的升級。

央視點贊共享經濟 ofo帶動基層就業

2015年,共享單車開始出現在中國的城市街頭,這個傳統的自行車大國,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變成了五彩斑斕的海洋。短短兩年內,共享單車就迅速覆蓋了近100個城市,累計投放量約1600多萬輛。一個APP就可以連接自行車和人,自行車誕生100多年來,第一次因為中國共享單車的發展,被賦予科技屬性,共享單車也被譽為互聯網時代“新四大發明”之一。

製造產業鏈需求劇增 帶動基層就業

共享單車在全球範圍處於快速增長趨勢,以ofo小黃車為例,目前已經進入17個國家和180個城市,連接全球超過1000萬輛共享單車。千萬級的車輛投放背後則是對自行車產品的強勁需求,以及由此帶動的自行車製造業的就業機會。數據顯示,ofo小黃車與富士達、飛鴿、鳳凰等傳統的自行車生產廠商的業務合作遍佈國內各地,間接創造超過2萬個基層就業崗位。

為了用戶的出行便利,ofo小黃車招聘了大量的線下運維人員負責車輛調配,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勞動者。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普通勞動者能獲得的工作機會非常稀缺,大部分時候,他們只能“自謀生路”,黑車、摩的、地攤等是為數不多能實現他們個人價值的地方。如維修工駱師傅所言,生活有保障才敢談幸福指數。

央視點贊共享經濟 ofo帶動基層就業

國家信息中心發佈的《共享單車行業就業研究報告》顯示,僅2017年上半年,共享單車行業帶來的新增線下運維崗位就超過3萬個。從年齡結構上看,運維人員中40歲以下的中青年勞動力佔70%左右。ofo小黃車對線下車輛採用網格化管理,每個指定區域都會配一個運維人員,負責修車和車輛擺放,平均每300—500輛車就需要1人負責,運維崗位需求和平臺發展速度是正比的。

聚焦中國製造 勞動價值體現提升

共享單車讓摩的司機失去了“工作”的機會,同時也為這群工作“不陽光”的普通勞動者提供了更好的、更陽光的崗位,由他們去填充新增的數萬個運維崗位,換一種方式做他們熟悉的工作。原先從事“黑摩的”等非正規行業人員,可以發揮自身熟悉城市路況等優勢,從事車輛調度等業務,實現“陽光就業”。

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聚焦新制造:“像共享單車這樣一個“互聯網+製造業+公共服務”的新制造,不僅推動和改變了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競爭格局,還帶動了近10萬人的就業。”

從車輛製造到維護,再到產品迭代升級,共享單車帶動的就業崗位結構也非常豐富。數據顯示,共享單車所帶動的就業人口大約在10萬左右,而且每年都在上升,在共享單車帶動的10萬就業人群中,平臺員工約8000人;為各類共享單車生產智能鎖的製造廠商勞動者約1萬人;自行車生產商勞動者約4.25萬人;物流配送企業勞動者約5000人;運維保養勞動者約3.5萬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