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電影《老炮兒》,講的是北京古惑仔

老炮兒,一群假裝流氓的娘炮。

要說老炮兒們是混混,很多人是不答應的。他們認為,這部電影,拍出來的是暴力美學。一會是黑幫史詩片,一會又是暴力美學片,真是難為了這幫文化人了。

馮小剛電影《老炮兒》,講的是北京古惑仔

要真正的看透《老炮兒》這部電影,關鍵在於,要能看明白王朔這個人。王朔成了北京文化的精神圖騰,衚衕文化的痞子,又成了王朔的文化圖騰。所以,這代人老了,要給他們的圖騰立個碑。

馮小剛電影《老炮兒》,講的是北京古惑仔

對於中國的文化潮流而言,北京文化圈,一直是一個領潮者的角色。

這個領潮者群落裡,又站著一個精神領袖和文化教父級的人物,那就是王朔。如果沒有王朔,也就不會有痞子文化為代表的北京文化圈。要徹底弄清楚這種種的分裂,要從王朔入手。弄明白了王朔,才能弄明白這個“北京文化”,弄懂了“北京文化”,才能弄懂一群北京文化人骨子裡的痞子情結這個精神疙瘩。

在王朔的身上,能看到老舍《茶館》裡面所洋溢出來的老北京市井文化的內蘊。馮小剛電影《老炮兒》,講的是北京古惑仔

王朔對老舍茶館裡面寫的那句,”人餓死了,也不能餓死鳥,“那種市井到骨髓裡面的北京土著文化,是十分的痴迷的。這是構成王朔文化人格和特質的打底

後來隨著大院文化這種官派文化的衝擊,那種人餓死也不能餓死鳥的老北京土著文化,被衝擊成了衚衕文化,大雜院文化。以前遛鳥的,在新社會,淪為了衚衕串子和京油子們。馮小剛電影《老炮兒》,講的是北京古惑仔

作為大院子弟,王朔身上的第二層文化染色,就是大院文化。這個文化的特點,講的就是個階層和出身。不光王朔,姜文,馮小剛,都是大院裡出來的。他們並非衚衕出身,卻都對衚衕文化,報以極大的同情和迷戀。這個圈子裡的文化人,幾乎都這樣。

馮小剛電影《老炮兒》,講的是北京古惑仔

衚衕文化的最大特點是什麼呢,那就是邊緣性,小市民性。大院出身的子弟們,很多長大了以後,也受到各種社會運動的衝擊,以及新的經濟大潮的衝擊,他們身上的階層光環,褪色了,淪為了第二胡同。成為新的小市民階層。他們真的是同情和熱愛作為社會底層的那些衚衕混混,老炮兒們,頑主們嗎?

馮小剛電影《老炮兒》,講的是北京古惑仔

未必是真愛。只是他們的土著文化受到了致命衝擊。他們在老炮兒們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宿命。命運剛起了個頭,就看到了宿命,這種驚慌,使王朔這樣的一些大院子弟們,認為他們的文化認同之根,要退守到在更古舊的那片文化廢墟里。

一群文化人,在痞子流氓身上,找到了魂。他們站在文化和流氓交叉的十字路口上,一個古老北京和新北京交叉的十字路口上,以一顆失魂落魄的市井之心,來一遍遍的講那些市井之事。老舍講遛鳥,他們就講痞子。

遛鳥的已經沒了,痞子們也已經沒了,他們還在繼續的講。看上去根本停不下來。講到他們老的快要講不動的時候,那就給它們立個豐碑吧。於是,《老炮兒》這個立碑之作,就出來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