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將突破5000億美金,阿里18年組織是如何進化的?

從0到將突破5000億美金,阿里18年組織是如何進化的?

從0到將突破5000億美金,阿里18年組織是如何進化的?

從0到將突破5000億美金,阿里18年組織是如何進化的?


內容來源:2017年10月27日,張山領做客《正和島約局組織進化研習營》做“生態型組織構建”主題分享。筆記俠作為獨家活動筆記合作伙伴,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佈。

圖片設計 | Holly責編 | kay

今日筆記俠客 | 王晴

第1836篇深度好文:7517 字 | 10 分鐘閱讀

全網首發·完整筆記·組織管理

本文新鮮度:★★★★ 口感:祕製碗團

筆記君邀您,先思考:

  • 著名的“阿里巴巴經濟體”的優勢是什麼?

  • 新的11·11又要來了,淘寶如何做到“一笑而過”?

生態型組織構建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對於很多企業來講都是一種挑戰。

2005年我加入阿里,直到去年離開,一直在做領導力企業文化和組織發展。從B2B到螞蟻金服、菜鳥網絡,阿里的幾大業務板塊均有涉足。我認為現今最優秀的兩大企業,就是華為和阿里。

一、阿里巴巴經濟體

阿里線上線下的邊界越來越小,已經不僅僅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了。阿里是在“亂七八糟”中高速成長起來的。

阿里有一個內部平臺,類似於天涯社區,氛圍十分活躍,包括馬雲在內的高管都會在裡面發言灌水。

張山領先生在演講現場

2013年,一名員工對主管的打分不認可,就在內網發帖控訴他的主管,得到了其他同事的支持,對該主管進行聲討,認為阿里不應該存在這樣的主管。

很快,這位主管,阿里的一位總監以自己的視角回覆並敘述了打分事件的前因後果。

最後,CPO、CEO、該員工以及其主管,坐在一起進行了一次直播,內容就是討論績效究竟該如何評估。

所以阿里很多事情都是通過內網討論的方式解決的,看似亂七八糟,但卻充滿了活力。

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生物種類數不勝數,相輔相成,既能對外界產生影響,同樣也會受到生態的侵蝕。

與熱帶雨林一樣,阿里巴巴也是一個生態型組織,阿里內部稱為阿里巴巴經濟體。僅阿里直接參與的公司數量就已達幾百個,還不包括間接投資的企業。這些公司都是阿里生態的一部分。

二、生態型組織的特點

很多公司都想學習阿里,馬雲對此的看法是:向阿里學習,但不要學阿里。因此,瞭解生態型組織的特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生態型組織的特點:

1.競爭

無論是在熱帶雨林,還是在阿里公司,競爭都非常殘酷,優勝劣汰。

這一點,製造型的傳統企業來說是無法想象的。阿里內部的競爭環境之激烈,就是一種此消彼長、野蠻生長的狀態。

2.共生

共生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就像天貓、淘寶、支付寶和菜鳥、阿里雲的整個業務都形成了一種串聯的勢態。

3.平衡

整個組織是動態平衡的,可以自然調節。儘管從外部看,整個組織是相對靜止的,但內在的競爭十分激烈,優勝劣汰,是一種動態的平衡。

4.活力

組織要充滿生機和活力,達到此消彼長的態勢。

三、阿里成長的4個階段

短短18年的成長史,阿里的市值就將要突破5000億美金了,未來僅阿里一家公司的市值就很有可能突破萬億美金。

如果不出意外,螞蟻金服和菜鳥網絡的前景也十分可觀,很可能也是萬億規模。

儘管現在的雲谷學校看起來十分弱小,但將來對教育行業是一種顛覆。同樣的,阿里也在改革一些傳統行業,比如相對於線下零售的電商、相對於傳統銀行業的餘額寶等。

現今強大的阿里也是從弱小一路拼搏而來:

1.以電子商務為主的早期階段

1999年,馬雲剛到杭州創業的時候,公司僅有18名員工。

阿里最早就是一家做網站的公司,馬雲一人承擔了銷售、產品、服務等多個角色。馬雲意識到,做網站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因而開始向平臺轉型,引導其他企業將公司網站放到平臺上去。

於是,阿里從幫企業做獨立網站的小公司,演變成了擁有中、英、日等語言的國際型平臺公司。

因此,生態型組織並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成長出來的。

2.以淘寶誕生為標誌的第二階段

2003年,淘寶作為一個新業務誕生了。其實,當時的阿里認為B2B才是真正的電子商務,C2C不是,而且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時值ebay進軍中國,那時阿里認為C2C做到一定規模,就會發展成B2B,就像現在的淘寶店鋪做大會轉到天貓平臺一樣。

因此,為了防止ebay向B2B轉型和阿里競爭,阿里決定要先下手為強,率先成立了淘寶,在戰略上阻擊易趣。

淘寶是如何成長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馬雲說,反正就一直在做,後來回頭一看長這麼大了,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始終圍繞著客戶需求在做

阿里用小站點廣告聯盟的形式對抗易趣的十億美金廣告封殺;用小二直接決策,短則幾分鐘、長則幾小時的超高客戶響應速度,對抗易趣大公司流程冗長、效率低下的弊端。

事實上,淘寶的初創團隊就是原阿里巴巴平臺的人,秉持自願加入原則所組成的。包括支付寶、天貓、菜鳥等很多新業務都是用這種方式去孵化的。

該運作模式使得相應人才能夠在整個阿里內部流動起來,僅有少量10%的人實行末位淘汰制。只要在本崗位工作滿一年,就可以向任何喜歡的崗位提出轉崗申請。

這也是很多碩士甚至博士在初進阿里的時候,願意做客服工作的原因。

從局部看,人才流失率很高,但是以阿里巴巴整體看,人才的外部流失率很低。工作滿5年的員工甚至不需要向本崗位主管申請,只要對方崗位接收,就可以直接轉崗。

這也對阿里的主管工作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因為管理並非僅靠權力,更多的是要靠領導力

阿里就是一家生態型公司,支付寶、天貓、飛豬、聚划算等業務像灌木叢一樣,圍繞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相繼誕生並開花結果。

3. 電商生態鏈

從2009年開始,馬雲就在不斷地加強高管的進修學習,包括實地考察和講師培訓等,除了講企業相關內容以外,還請相關專業人士講解孔子思想、佛學經典、傳統儒釋道等,幫助高管提升視野擴展格局。

實際上,參與雙十一的是一個虛擬團隊,沒有專門的公司和團隊,但是每年都需要幾千人參與其中,活動過後就會解散。就像拍電影一樣,平常都在本職崗位做自己的事情,但是每到雙十一、618這樣的特殊日子就會聚集起來。

在去蒙牛參觀學習的時候,發現蒙牛將草原、奶牛、牧民和蒙牛形成了一整套業務,即便牧民並不是蒙牛的員工,但是卻與蒙牛形成了一個整體,息息相關。

因此,阿里借鑑了該模式並打造了電子商務生態鏈。

比如作為淘寶賣家,開店很累,尤其是雙十一根本忙不過來。這樣的話,就可以交給代運營機構,讓其幫忙打理店鋪,賣家所需掌控的所有信息和數據都將由淘寶提供。代運營機構只要進行圖片設計、價格修改等相關運營工作就可以了。

這就相當於外包工作一樣,慢慢這些需要自主發揮的部分就形成了生態、共生的關係。

4. 以大數據和雲計算為核心的020經濟體

2012年7月,阿里開始走向柔性化定製的道路。比如與海信合作,由客戶投票選擇電視的尺寸、功能、佈局等,收到客戶定金後再進行生產,即按客戶需求進行生產。

2014年,菜鳥物流成立,為整個大的電商提供系統物流支撐。

在此期間,阿里的高效率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基本上每半年到一年進行一次事業部門調整。內部沒有人能夠說清楚阿里究竟有多少業務,因為今天是這樣的,可能明天就已經改變了。

比如阿里初創時,馬雲開大會說阿里巴巴是一種新的廣告模式,未來可能會超過谷歌,大家熱血沸騰,擼起袖子加油幹。結果兩週以後,馬雲又發了一個文件說,阿里巴巴拆散重新回到各個事業部去。

僅僅兩週時間,從確立到否定,對於很多傳統企業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這就是阿里的一個價值觀叫擁抱變化

與此同時,阿里的版圖也在不斷的擴張,以大數據和雲計算為核心,包括物流、電商支付、娛樂、金融、體育、健康各大板塊,幾乎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種真正的大生態。如果不出意外,這家公司未來還可以變得更大更強。

阿里之所以能夠成長為今天這個樣子,並不是設計出來的。阿里參謀長曾鳴曾說過:戰略是三分定出來,七分幹出來,即走一步說一步

淘寶就是不定目標,直接做的產物,做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這種行為對於人心理的挑戰是巨大的。這種成長是一種帶有一定方向性的成長,就像樹和草一樣往上長,卻沒有完全清晰的規劃。

四、要敢於想象未來

1.CEO的前瞻性有多重要

一個CEO能夠看多遠決定著這家公司能夠做多大。

早期的馬雲並不是一個好的CEO,做過很多錯誤的決定。阿里內部有一個說法:要相信馬總,但不要相信他對你的承諾。因為馬雲的前瞻性很強,看事物很長遠,可一旦涉及到具體的事物就會出現問題。

馬雲有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不斷和更高視野、更高格局的人進行交流。這個方法對於視野提升和事業成長非常有幫助。

2.組織的執行力

總有人喜歡拿阿里和百度做對比,百度的戰略定得很好,但是執行力卻跟不上,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

當領導抱怨員工執行力不到位的時候,一定要自省一下,因為問題往往出現在自己身上。

3.未來是什麼樣的

阿里提出“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經濟體,要為中國經濟注入正能量,推動未來的變革。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阿里現在已經是教育行業的顛覆者了,就像電信不知道有一天通話業務會走向末路一樣。現在的人們不僅很少打電話、發短信,就連現金都不再頻繁使用了。

未來十年,人們可能也不再需要考駕照,只有駕駛愛好者才會去考,開車會變成一種愛好而不是日常活動。無人駕駛一旦成為現實,駕照就不再顯得那麼重要。如果能夠實現全面的無人駕駛,馬路上現有的交通設施就會被顛覆。

未來,雲計算可以實現很多,比如數據會告訴你流行趨勢,比如全面的線上支付等等。

五、組織進化的五項修煉

1.望聞問切——組織分析與診斷

要清楚的知道整個組織的現狀,包括業務、人員和財務等各方面,分析業務是否能夠成功。

阿里經常會用到的一個工具叫做六個盒子:無論業務怎麼變,六個盒子跑一遍。

第一個盒子:目的/目標

清晰的目標很重要,阿里在這方面尤為擅長,因為阿里的目標不是簡單數字,比如營業額要達到多少,而是數字背後所蘊含的意義。

如果員工能夠被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所打動,那麼這個員工的努力程度就會自覺提高很多。如果員工不熱愛公司的產品,不能體現產品的價值,努力程度就會大打折扣。

在B2B最傳統的業務中,員工認為通過阿里巴巴這個平臺,能夠幫助其他企業接到國外的訂單,會為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動,認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淘寶能夠幫助很多無法正常就業的殘障人士實現自主就業,並且通過自身努力養家,也會感動很多淘寶的員工;

當支付寶的員工在山區的小賣部看到二維碼的時候,就會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且有價值的;

菜鳥幫助快遞公司不斷提升效率,改善物流體驗也是一樣的,員工並不是在為馬雲工作,而是在為自己所創造的價值工作

因此,在第一個盒子裡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有一個目標,然後找到這個目標背後的價值驅動所在。

第二個盒子:組織/結構

確認目標以後,就可以進行分工了。阿里的組織架構經常調整的原因,就是因為阿里的戰略一年做一次,有時半年還會進行一次調整,如此一來,組織架構也會跟著調整。

很多企業無論業務如何改變,組織架構都是一成不變的,但阿里的組織架構是隨著業務調整而隨時改變的。

第三個盒子:關係/流程

關係和流程要梳理清楚,這也是組織協同的要素之一。

如果兩個業務之間沒有關聯,那兩個團隊就不可能協同,只能算是幫忙。阿里會著重找到業務之間的關聯,不斷打造生態鏈,以期達到既有競爭、又有共生的關係。

只有彼此有關聯的業務,因為會影響到雙方的利益,才能產生協同,否則不能形成良性的競爭。

第四個盒子:回報/激勵

如果一個工作無論做好做壞都是一樣的,那麼誰都不會努力去做。

第五個盒子:支持/幫助

HR、財務、行政和法務,所有的後臺部門要一起努力配合,將業務取得成功當做一切工作的目標。

阿里的HR很務實,所有的工作都是跟著業務在走,人員招聘、分配以及團隊變動都是為了幫助業務取得成功。即便是每年的雙十一,HR也仍然跟著一起加班通宵。

除此以外,行政、財務、法務人員也會為此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在業務、工作和生活上提供足夠的支持和幫助。

第六個盒子:領導/管理

領導和管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證各個盒子之間的動態平衡,將組織裡面的各個部門協調好。否則的話,僅有目標,大家也會有勁用不上。

2.提神醒腦——保持方向一致

阿里有一句話是:一張圖,一顆心,一場仗。只有這樣,參與的每一個人才會有彼此鏈接的感覺,心往一起努力,持續的打同一場仗。

很多企業在做戰略的時候,都會請一些諮詢公司幫忙梳理,表面上看起來很好,但卻無法執行下去,原因就在於走腦不走心。

A.願景共創

阿里相對於其他公司來說,有很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阿里經常會探討一些業務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找出當前面臨的問題和突破口,明確核心競爭力等,在這樣的場合裡,甚至會產生爭吵。

但是與其他公司討論戰略倍感壓力不同,阿里人是興奮的,這種組織的狀態和能量是不一樣的,願景共創可以讓大家產生動力。

B.戰略共創

阿里的戰略是自上而下生成,並自下而上的確認的。

C.目標同晒

當戰略生成以後,同一業務團隊領導及兩級彙報線要進行目標同晒,包括總目標、各自分目標和彼此的需求,目的是確保做到一張圖,一顆心。

D.業務覆盤

覆盤的流程是目標回顧、評估結果、分析原因和總結經驗。阿里的業務覆盤與眾不同的一點是,參與人的積極性高,這也是一個組織能量的衡量標準之一。

對於一個團隊來講有衝突是正常的,但現實卻是很多團隊是平靜無波的,不是沒有分歧,而是參與度不夠。

阿里的覆盤通常都是先做團隊融入,然後整體還原、集體沉澱、找到關鍵問題。

每年雙十一,參與的公司都要進行復盤,而且互相討論交流,找到做的突出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其他公司也有很多做覆盤的,但是會場上基本只有CEO和項目經理在對話,其餘人都在玩手機,因為那些人並沒有真正參與其中,這一點也是阿里與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之一。

3.健身增肌——可持續性發展

包括人才盤點和幹部培養。可能很多領導有這種感覺,想法很多,但是沒有得力助手去做。這裡,就要提到企業的三大痛點:人才不夠用;管理跟不上;機制不完善

馬雲曾經說他每年只有三個大會是必須要參與的,一個是戰略會,一個是財務預算,還有一個就是人才盤點。要做到對現有人員的瞭解,所謂“知道手裡有幾個人,能打什麼仗”。

一個業務的核心人物,他是怎樣的工作狀態,如果離職的話,團隊裡有沒有人能夠頂替,是一件重要且嚴肅的事情。現在的人才競爭很激烈,尤其是核心人才被競爭對手挖走,對於企業來講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人才盤點就是要明確:企業需要什麼人,如何發展這些人。

人才盤點是各個管理者自己的工作,每個管理者將自己手下的核心人才、待優化人才等進行盤點,然後再一層一層向上彙報。

A.公司層面

基於戰略,每年一旦戰略制定完成,就要進行工作委派,並從數據分析的角度進行結構分析,究竟是需要招聘新員工還是培養舊骨幹。著重瞭解關鍵業務的人才現狀,以及關鍵人才的落地情況,將沒有發揮價值的新高管進行調整。

B.團隊層面

直接下級和再往下一層的人才狀況都要有所瞭解,這樣在向下傳達的時候,就可以有效降低信息的衰減。

C.個人層面

從績效評估結果看個人潛力、未來成長空間和個性。

每年盤點完成,就會做精整的述職和答辯,然後按照結果進行培訓或者輪崗。

通過人才盤點得出的數據顯示,從時間上看,離職高峰期在每年的6-9月;從個人工作經歷看,離職高峰期出現在入職的兩年後。

從0到將突破5000億美金,阿里18年組織是如何進化的?

從0到將突破5000億美金,阿里18年組織是如何進化的?


內容來源:2017年10月27日,張山領做客《正和島約局組織進化研習營》做“生態型組織構建”主題分享。筆記俠作為獨家活動筆記合作伙伴,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佈。

圖片設計 | Holly責編 | kay

今日筆記俠客 | 王晴

第1836篇深度好文:7517 字 | 10 分鐘閱讀

全網首發·完整筆記·組織管理

本文新鮮度:★★★★ 口感:祕製碗團

筆記君邀您,先思考:

  • 著名的“阿里巴巴經濟體”的優勢是什麼?

  • 新的11·11又要來了,淘寶如何做到“一笑而過”?

生態型組織構建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對於很多企業來講都是一種挑戰。

2005年我加入阿里,直到去年離開,一直在做領導力企業文化和組織發展。從B2B到螞蟻金服、菜鳥網絡,阿里的幾大業務板塊均有涉足。我認為現今最優秀的兩大企業,就是華為和阿里。

一、阿里巴巴經濟體

阿里線上線下的邊界越來越小,已經不僅僅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了。阿里是在“亂七八糟”中高速成長起來的。

阿里有一個內部平臺,類似於天涯社區,氛圍十分活躍,包括馬雲在內的高管都會在裡面發言灌水。

張山領先生在演講現場

2013年,一名員工對主管的打分不認可,就在內網發帖控訴他的主管,得到了其他同事的支持,對該主管進行聲討,認為阿里不應該存在這樣的主管。

很快,這位主管,阿里的一位總監以自己的視角回覆並敘述了打分事件的前因後果。

最後,CPO、CEO、該員工以及其主管,坐在一起進行了一次直播,內容就是討論績效究竟該如何評估。

所以阿里很多事情都是通過內網討論的方式解決的,看似亂七八糟,但卻充滿了活力。

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生物種類數不勝數,相輔相成,既能對外界產生影響,同樣也會受到生態的侵蝕。

與熱帶雨林一樣,阿里巴巴也是一個生態型組織,阿里內部稱為阿里巴巴經濟體。僅阿里直接參與的公司數量就已達幾百個,還不包括間接投資的企業。這些公司都是阿里生態的一部分。

二、生態型組織的特點

很多公司都想學習阿里,馬雲對此的看法是:向阿里學習,但不要學阿里。因此,瞭解生態型組織的特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生態型組織的特點:

1.競爭

無論是在熱帶雨林,還是在阿里公司,競爭都非常殘酷,優勝劣汰。

這一點,製造型的傳統企業來說是無法想象的。阿里內部的競爭環境之激烈,就是一種此消彼長、野蠻生長的狀態。

2.共生

共生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就像天貓、淘寶、支付寶和菜鳥、阿里雲的整個業務都形成了一種串聯的勢態。

3.平衡

整個組織是動態平衡的,可以自然調節。儘管從外部看,整個組織是相對靜止的,但內在的競爭十分激烈,優勝劣汰,是一種動態的平衡。

4.活力

組織要充滿生機和活力,達到此消彼長的態勢。

三、阿里成長的4個階段

短短18年的成長史,阿里的市值就將要突破5000億美金了,未來僅阿里一家公司的市值就很有可能突破萬億美金。

如果不出意外,螞蟻金服和菜鳥網絡的前景也十分可觀,很可能也是萬億規模。

儘管現在的雲谷學校看起來十分弱小,但將來對教育行業是一種顛覆。同樣的,阿里也在改革一些傳統行業,比如相對於線下零售的電商、相對於傳統銀行業的餘額寶等。

現今強大的阿里也是從弱小一路拼搏而來:

1.以電子商務為主的早期階段

1999年,馬雲剛到杭州創業的時候,公司僅有18名員工。

阿里最早就是一家做網站的公司,馬雲一人承擔了銷售、產品、服務等多個角色。馬雲意識到,做網站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因而開始向平臺轉型,引導其他企業將公司網站放到平臺上去。

於是,阿里從幫企業做獨立網站的小公司,演變成了擁有中、英、日等語言的國際型平臺公司。

因此,生態型組織並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成長出來的。

2.以淘寶誕生為標誌的第二階段

2003年,淘寶作為一個新業務誕生了。其實,當時的阿里認為B2B才是真正的電子商務,C2C不是,而且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時值ebay進軍中國,那時阿里認為C2C做到一定規模,就會發展成B2B,就像現在的淘寶店鋪做大會轉到天貓平臺一樣。

因此,為了防止ebay向B2B轉型和阿里競爭,阿里決定要先下手為強,率先成立了淘寶,在戰略上阻擊易趣。

淘寶是如何成長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馬雲說,反正就一直在做,後來回頭一看長這麼大了,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始終圍繞著客戶需求在做

阿里用小站點廣告聯盟的形式對抗易趣的十億美金廣告封殺;用小二直接決策,短則幾分鐘、長則幾小時的超高客戶響應速度,對抗易趣大公司流程冗長、效率低下的弊端。

事實上,淘寶的初創團隊就是原阿里巴巴平臺的人,秉持自願加入原則所組成的。包括支付寶、天貓、菜鳥等很多新業務都是用這種方式去孵化的。

該運作模式使得相應人才能夠在整個阿里內部流動起來,僅有少量10%的人實行末位淘汰制。只要在本崗位工作滿一年,就可以向任何喜歡的崗位提出轉崗申請。

這也是很多碩士甚至博士在初進阿里的時候,願意做客服工作的原因。

從局部看,人才流失率很高,但是以阿里巴巴整體看,人才的外部流失率很低。工作滿5年的員工甚至不需要向本崗位主管申請,只要對方崗位接收,就可以直接轉崗。

這也對阿里的主管工作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因為管理並非僅靠權力,更多的是要靠領導力

阿里就是一家生態型公司,支付寶、天貓、飛豬、聚划算等業務像灌木叢一樣,圍繞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相繼誕生並開花結果。

3. 電商生態鏈

從2009年開始,馬雲就在不斷地加強高管的進修學習,包括實地考察和講師培訓等,除了講企業相關內容以外,還請相關專業人士講解孔子思想、佛學經典、傳統儒釋道等,幫助高管提升視野擴展格局。

實際上,參與雙十一的是一個虛擬團隊,沒有專門的公司和團隊,但是每年都需要幾千人參與其中,活動過後就會解散。就像拍電影一樣,平常都在本職崗位做自己的事情,但是每到雙十一、618這樣的特殊日子就會聚集起來。

在去蒙牛參觀學習的時候,發現蒙牛將草原、奶牛、牧民和蒙牛形成了一整套業務,即便牧民並不是蒙牛的員工,但是卻與蒙牛形成了一個整體,息息相關。

因此,阿里借鑑了該模式並打造了電子商務生態鏈。

比如作為淘寶賣家,開店很累,尤其是雙十一根本忙不過來。這樣的話,就可以交給代運營機構,讓其幫忙打理店鋪,賣家所需掌控的所有信息和數據都將由淘寶提供。代運營機構只要進行圖片設計、價格修改等相關運營工作就可以了。

這就相當於外包工作一樣,慢慢這些需要自主發揮的部分就形成了生態、共生的關係。

4. 以大數據和雲計算為核心的020經濟體

2012年7月,阿里開始走向柔性化定製的道路。比如與海信合作,由客戶投票選擇電視的尺寸、功能、佈局等,收到客戶定金後再進行生產,即按客戶需求進行生產。

2014年,菜鳥物流成立,為整個大的電商提供系統物流支撐。

在此期間,阿里的高效率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基本上每半年到一年進行一次事業部門調整。內部沒有人能夠說清楚阿里究竟有多少業務,因為今天是這樣的,可能明天就已經改變了。

比如阿里初創時,馬雲開大會說阿里巴巴是一種新的廣告模式,未來可能會超過谷歌,大家熱血沸騰,擼起袖子加油幹。結果兩週以後,馬雲又發了一個文件說,阿里巴巴拆散重新回到各個事業部去。

僅僅兩週時間,從確立到否定,對於很多傳統企業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這就是阿里的一個價值觀叫擁抱變化

與此同時,阿里的版圖也在不斷的擴張,以大數據和雲計算為核心,包括物流、電商支付、娛樂、金融、體育、健康各大板塊,幾乎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種真正的大生態。如果不出意外,這家公司未來還可以變得更大更強。

阿里之所以能夠成長為今天這個樣子,並不是設計出來的。阿里參謀長曾鳴曾說過:戰略是三分定出來,七分幹出來,即走一步說一步

淘寶就是不定目標,直接做的產物,做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這種行為對於人心理的挑戰是巨大的。這種成長是一種帶有一定方向性的成長,就像樹和草一樣往上長,卻沒有完全清晰的規劃。

四、要敢於想象未來

1.CEO的前瞻性有多重要

一個CEO能夠看多遠決定著這家公司能夠做多大。

早期的馬雲並不是一個好的CEO,做過很多錯誤的決定。阿里內部有一個說法:要相信馬總,但不要相信他對你的承諾。因為馬雲的前瞻性很強,看事物很長遠,可一旦涉及到具體的事物就會出現問題。

馬雲有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不斷和更高視野、更高格局的人進行交流。這個方法對於視野提升和事業成長非常有幫助。

2.組織的執行力

總有人喜歡拿阿里和百度做對比,百度的戰略定得很好,但是執行力卻跟不上,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

當領導抱怨員工執行力不到位的時候,一定要自省一下,因為問題往往出現在自己身上。

3.未來是什麼樣的

阿里提出“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經濟體,要為中國經濟注入正能量,推動未來的變革。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阿里現在已經是教育行業的顛覆者了,就像電信不知道有一天通話業務會走向末路一樣。現在的人們不僅很少打電話、發短信,就連現金都不再頻繁使用了。

未來十年,人們可能也不再需要考駕照,只有駕駛愛好者才會去考,開車會變成一種愛好而不是日常活動。無人駕駛一旦成為現實,駕照就不再顯得那麼重要。如果能夠實現全面的無人駕駛,馬路上現有的交通設施就會被顛覆。

未來,雲計算可以實現很多,比如數據會告訴你流行趨勢,比如全面的線上支付等等。

五、組織進化的五項修煉

1.望聞問切——組織分析與診斷

要清楚的知道整個組織的現狀,包括業務、人員和財務等各方面,分析業務是否能夠成功。

阿里經常會用到的一個工具叫做六個盒子:無論業務怎麼變,六個盒子跑一遍。

第一個盒子:目的/目標

清晰的目標很重要,阿里在這方面尤為擅長,因為阿里的目標不是簡單數字,比如營業額要達到多少,而是數字背後所蘊含的意義。

如果員工能夠被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所打動,那麼這個員工的努力程度就會自覺提高很多。如果員工不熱愛公司的產品,不能體現產品的價值,努力程度就會大打折扣。

在B2B最傳統的業務中,員工認為通過阿里巴巴這個平臺,能夠幫助其他企業接到國外的訂單,會為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動,認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淘寶能夠幫助很多無法正常就業的殘障人士實現自主就業,並且通過自身努力養家,也會感動很多淘寶的員工;

當支付寶的員工在山區的小賣部看到二維碼的時候,就會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且有價值的;

菜鳥幫助快遞公司不斷提升效率,改善物流體驗也是一樣的,員工並不是在為馬雲工作,而是在為自己所創造的價值工作

因此,在第一個盒子裡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有一個目標,然後找到這個目標背後的價值驅動所在。

第二個盒子:組織/結構

確認目標以後,就可以進行分工了。阿里的組織架構經常調整的原因,就是因為阿里的戰略一年做一次,有時半年還會進行一次調整,如此一來,組織架構也會跟著調整。

很多企業無論業務如何改變,組織架構都是一成不變的,但阿里的組織架構是隨著業務調整而隨時改變的。

第三個盒子:關係/流程

關係和流程要梳理清楚,這也是組織協同的要素之一。

如果兩個業務之間沒有關聯,那兩個團隊就不可能協同,只能算是幫忙。阿里會著重找到業務之間的關聯,不斷打造生態鏈,以期達到既有競爭、又有共生的關係。

只有彼此有關聯的業務,因為會影響到雙方的利益,才能產生協同,否則不能形成良性的競爭。

第四個盒子:回報/激勵

如果一個工作無論做好做壞都是一樣的,那麼誰都不會努力去做。

第五個盒子:支持/幫助

HR、財務、行政和法務,所有的後臺部門要一起努力配合,將業務取得成功當做一切工作的目標。

阿里的HR很務實,所有的工作都是跟著業務在走,人員招聘、分配以及團隊變動都是為了幫助業務取得成功。即便是每年的雙十一,HR也仍然跟著一起加班通宵。

除此以外,行政、財務、法務人員也會為此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在業務、工作和生活上提供足夠的支持和幫助。

第六個盒子:領導/管理

領導和管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證各個盒子之間的動態平衡,將組織裡面的各個部門協調好。否則的話,僅有目標,大家也會有勁用不上。

2.提神醒腦——保持方向一致

阿里有一句話是:一張圖,一顆心,一場仗。只有這樣,參與的每一個人才會有彼此鏈接的感覺,心往一起努力,持續的打同一場仗。

很多企業在做戰略的時候,都會請一些諮詢公司幫忙梳理,表面上看起來很好,但卻無法執行下去,原因就在於走腦不走心。

A.願景共創

阿里相對於其他公司來說,有很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阿里經常會探討一些業務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找出當前面臨的問題和突破口,明確核心競爭力等,在這樣的場合裡,甚至會產生爭吵。

但是與其他公司討論戰略倍感壓力不同,阿里人是興奮的,這種組織的狀態和能量是不一樣的,願景共創可以讓大家產生動力。

B.戰略共創

阿里的戰略是自上而下生成,並自下而上的確認的。

C.目標同晒

當戰略生成以後,同一業務團隊領導及兩級彙報線要進行目標同晒,包括總目標、各自分目標和彼此的需求,目的是確保做到一張圖,一顆心。

D.業務覆盤

覆盤的流程是目標回顧、評估結果、分析原因和總結經驗。阿里的業務覆盤與眾不同的一點是,參與人的積極性高,這也是一個組織能量的衡量標準之一。

對於一個團隊來講有衝突是正常的,但現實卻是很多團隊是平靜無波的,不是沒有分歧,而是參與度不夠。

阿里的覆盤通常都是先做團隊融入,然後整體還原、集體沉澱、找到關鍵問題。

每年雙十一,參與的公司都要進行復盤,而且互相討論交流,找到做的突出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其他公司也有很多做覆盤的,但是會場上基本只有CEO和項目經理在對話,其餘人都在玩手機,因為那些人並沒有真正參與其中,這一點也是阿里與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之一。

3.健身增肌——可持續性發展

包括人才盤點和幹部培養。可能很多領導有這種感覺,想法很多,但是沒有得力助手去做。這裡,就要提到企業的三大痛點:人才不夠用;管理跟不上;機制不完善

馬雲曾經說他每年只有三個大會是必須要參與的,一個是戰略會,一個是財務預算,還有一個就是人才盤點。要做到對現有人員的瞭解,所謂“知道手裡有幾個人,能打什麼仗”。

一個業務的核心人物,他是怎樣的工作狀態,如果離職的話,團隊裡有沒有人能夠頂替,是一件重要且嚴肅的事情。現在的人才競爭很激烈,尤其是核心人才被競爭對手挖走,對於企業來講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人才盤點就是要明確:企業需要什麼人,如何發展這些人。

人才盤點是各個管理者自己的工作,每個管理者將自己手下的核心人才、待優化人才等進行盤點,然後再一層一層向上彙報。

A.公司層面

基於戰略,每年一旦戰略制定完成,就要進行工作委派,並從數據分析的角度進行結構分析,究竟是需要招聘新員工還是培養舊骨幹。著重瞭解關鍵業務的人才現狀,以及關鍵人才的落地情況,將沒有發揮價值的新高管進行調整。

B.團隊層面

直接下級和再往下一層的人才狀況都要有所瞭解,這樣在向下傳達的時候,就可以有效降低信息的衰減。

C.個人層面

從績效評估結果看個人潛力、未來成長空間和個性。

每年盤點完成,就會做精整的述職和答辯,然後按照結果進行培訓或者輪崗。

通過人才盤點得出的數據顯示,從時間上看,離職高峰期在每年的6-9月;從個人工作經歷看,離職高峰期出現在入職的兩年後。

從0到將突破5000億美金,阿里18年組織是如何進化的?

2010年,阿里開辦了三板斧的管理培訓,即通過三天三夜的封閉項目培養管理能力。

針對領導力的培養體系共分為三層,基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高層管理者,分別對應著腿部力量、腰部力量和腦部力量:

腿部力量是底層的一線經理,要做到跑得快;

腰部力量是中層導演班子,要懂戰略接得住;

腦部力量是高層事業部,要做到看得遠能定戰略。

三板斧就是圍繞業務、人才和組織搭建一個平臺,將相關人員聚攏起來進行上課,並不是傳統的培訓,而是有老師進行分享,事業部負責人和核心團隊做嘉賓。

來培訓的參與人員帶著項目,分述那些有挑戰的業務問題,然後分組提出解決方案,設定目標,執行和進度跟進。

在這個過程中,嘉賓會不斷提出意見和建議,幫助參與者梳理過程,進行理念文化和價值觀的注入。

三天三夜,不僅業務問題得到了解決,對於參與者的管理動作、理念都會有充分的認知和探討。

從0到將突破5000億美金,阿里18年組織是如何進化的?

從0到將突破5000億美金,阿里18年組織是如何進化的?


內容來源:2017年10月27日,張山領做客《正和島約局組織進化研習營》做“生態型組織構建”主題分享。筆記俠作為獨家活動筆記合作伙伴,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佈。

圖片設計 | Holly責編 | kay

今日筆記俠客 | 王晴

第1836篇深度好文:7517 字 | 10 分鐘閱讀

全網首發·完整筆記·組織管理

本文新鮮度:★★★★ 口感:祕製碗團

筆記君邀您,先思考:

  • 著名的“阿里巴巴經濟體”的優勢是什麼?

  • 新的11·11又要來了,淘寶如何做到“一笑而過”?

生態型組織構建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對於很多企業來講都是一種挑戰。

2005年我加入阿里,直到去年離開,一直在做領導力企業文化和組織發展。從B2B到螞蟻金服、菜鳥網絡,阿里的幾大業務板塊均有涉足。我認為現今最優秀的兩大企業,就是華為和阿里。

一、阿里巴巴經濟體

阿里線上線下的邊界越來越小,已經不僅僅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了。阿里是在“亂七八糟”中高速成長起來的。

阿里有一個內部平臺,類似於天涯社區,氛圍十分活躍,包括馬雲在內的高管都會在裡面發言灌水。

張山領先生在演講現場

2013年,一名員工對主管的打分不認可,就在內網發帖控訴他的主管,得到了其他同事的支持,對該主管進行聲討,認為阿里不應該存在這樣的主管。

很快,這位主管,阿里的一位總監以自己的視角回覆並敘述了打分事件的前因後果。

最後,CPO、CEO、該員工以及其主管,坐在一起進行了一次直播,內容就是討論績效究竟該如何評估。

所以阿里很多事情都是通過內網討論的方式解決的,看似亂七八糟,但卻充滿了活力。

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生物種類數不勝數,相輔相成,既能對外界產生影響,同樣也會受到生態的侵蝕。

與熱帶雨林一樣,阿里巴巴也是一個生態型組織,阿里內部稱為阿里巴巴經濟體。僅阿里直接參與的公司數量就已達幾百個,還不包括間接投資的企業。這些公司都是阿里生態的一部分。

二、生態型組織的特點

很多公司都想學習阿里,馬雲對此的看法是:向阿里學習,但不要學阿里。因此,瞭解生態型組織的特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生態型組織的特點:

1.競爭

無論是在熱帶雨林,還是在阿里公司,競爭都非常殘酷,優勝劣汰。

這一點,製造型的傳統企業來說是無法想象的。阿里內部的競爭環境之激烈,就是一種此消彼長、野蠻生長的狀態。

2.共生

共生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就像天貓、淘寶、支付寶和菜鳥、阿里雲的整個業務都形成了一種串聯的勢態。

3.平衡

整個組織是動態平衡的,可以自然調節。儘管從外部看,整個組織是相對靜止的,但內在的競爭十分激烈,優勝劣汰,是一種動態的平衡。

4.活力

組織要充滿生機和活力,達到此消彼長的態勢。

三、阿里成長的4個階段

短短18年的成長史,阿里的市值就將要突破5000億美金了,未來僅阿里一家公司的市值就很有可能突破萬億美金。

如果不出意外,螞蟻金服和菜鳥網絡的前景也十分可觀,很可能也是萬億規模。

儘管現在的雲谷學校看起來十分弱小,但將來對教育行業是一種顛覆。同樣的,阿里也在改革一些傳統行業,比如相對於線下零售的電商、相對於傳統銀行業的餘額寶等。

現今強大的阿里也是從弱小一路拼搏而來:

1.以電子商務為主的早期階段

1999年,馬雲剛到杭州創業的時候,公司僅有18名員工。

阿里最早就是一家做網站的公司,馬雲一人承擔了銷售、產品、服務等多個角色。馬雲意識到,做網站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因而開始向平臺轉型,引導其他企業將公司網站放到平臺上去。

於是,阿里從幫企業做獨立網站的小公司,演變成了擁有中、英、日等語言的國際型平臺公司。

因此,生態型組織並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成長出來的。

2.以淘寶誕生為標誌的第二階段

2003年,淘寶作為一個新業務誕生了。其實,當時的阿里認為B2B才是真正的電子商務,C2C不是,而且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時值ebay進軍中國,那時阿里認為C2C做到一定規模,就會發展成B2B,就像現在的淘寶店鋪做大會轉到天貓平臺一樣。

因此,為了防止ebay向B2B轉型和阿里競爭,阿里決定要先下手為強,率先成立了淘寶,在戰略上阻擊易趣。

淘寶是如何成長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馬雲說,反正就一直在做,後來回頭一看長這麼大了,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始終圍繞著客戶需求在做

阿里用小站點廣告聯盟的形式對抗易趣的十億美金廣告封殺;用小二直接決策,短則幾分鐘、長則幾小時的超高客戶響應速度,對抗易趣大公司流程冗長、效率低下的弊端。

事實上,淘寶的初創團隊就是原阿里巴巴平臺的人,秉持自願加入原則所組成的。包括支付寶、天貓、菜鳥等很多新業務都是用這種方式去孵化的。

該運作模式使得相應人才能夠在整個阿里內部流動起來,僅有少量10%的人實行末位淘汰制。只要在本崗位工作滿一年,就可以向任何喜歡的崗位提出轉崗申請。

這也是很多碩士甚至博士在初進阿里的時候,願意做客服工作的原因。

從局部看,人才流失率很高,但是以阿里巴巴整體看,人才的外部流失率很低。工作滿5年的員工甚至不需要向本崗位主管申請,只要對方崗位接收,就可以直接轉崗。

這也對阿里的主管工作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因為管理並非僅靠權力,更多的是要靠領導力

阿里就是一家生態型公司,支付寶、天貓、飛豬、聚划算等業務像灌木叢一樣,圍繞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相繼誕生並開花結果。

3. 電商生態鏈

從2009年開始,馬雲就在不斷地加強高管的進修學習,包括實地考察和講師培訓等,除了講企業相關內容以外,還請相關專業人士講解孔子思想、佛學經典、傳統儒釋道等,幫助高管提升視野擴展格局。

實際上,參與雙十一的是一個虛擬團隊,沒有專門的公司和團隊,但是每年都需要幾千人參與其中,活動過後就會解散。就像拍電影一樣,平常都在本職崗位做自己的事情,但是每到雙十一、618這樣的特殊日子就會聚集起來。

在去蒙牛參觀學習的時候,發現蒙牛將草原、奶牛、牧民和蒙牛形成了一整套業務,即便牧民並不是蒙牛的員工,但是卻與蒙牛形成了一個整體,息息相關。

因此,阿里借鑑了該模式並打造了電子商務生態鏈。

比如作為淘寶賣家,開店很累,尤其是雙十一根本忙不過來。這樣的話,就可以交給代運營機構,讓其幫忙打理店鋪,賣家所需掌控的所有信息和數據都將由淘寶提供。代運營機構只要進行圖片設計、價格修改等相關運營工作就可以了。

這就相當於外包工作一樣,慢慢這些需要自主發揮的部分就形成了生態、共生的關係。

4. 以大數據和雲計算為核心的020經濟體

2012年7月,阿里開始走向柔性化定製的道路。比如與海信合作,由客戶投票選擇電視的尺寸、功能、佈局等,收到客戶定金後再進行生產,即按客戶需求進行生產。

2014年,菜鳥物流成立,為整個大的電商提供系統物流支撐。

在此期間,阿里的高效率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基本上每半年到一年進行一次事業部門調整。內部沒有人能夠說清楚阿里究竟有多少業務,因為今天是這樣的,可能明天就已經改變了。

比如阿里初創時,馬雲開大會說阿里巴巴是一種新的廣告模式,未來可能會超過谷歌,大家熱血沸騰,擼起袖子加油幹。結果兩週以後,馬雲又發了一個文件說,阿里巴巴拆散重新回到各個事業部去。

僅僅兩週時間,從確立到否定,對於很多傳統企業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這就是阿里的一個價值觀叫擁抱變化

與此同時,阿里的版圖也在不斷的擴張,以大數據和雲計算為核心,包括物流、電商支付、娛樂、金融、體育、健康各大板塊,幾乎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種真正的大生態。如果不出意外,這家公司未來還可以變得更大更強。

阿里之所以能夠成長為今天這個樣子,並不是設計出來的。阿里參謀長曾鳴曾說過:戰略是三分定出來,七分幹出來,即走一步說一步

淘寶就是不定目標,直接做的產物,做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這種行為對於人心理的挑戰是巨大的。這種成長是一種帶有一定方向性的成長,就像樹和草一樣往上長,卻沒有完全清晰的規劃。

四、要敢於想象未來

1.CEO的前瞻性有多重要

一個CEO能夠看多遠決定著這家公司能夠做多大。

早期的馬雲並不是一個好的CEO,做過很多錯誤的決定。阿里內部有一個說法:要相信馬總,但不要相信他對你的承諾。因為馬雲的前瞻性很強,看事物很長遠,可一旦涉及到具體的事物就會出現問題。

馬雲有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不斷和更高視野、更高格局的人進行交流。這個方法對於視野提升和事業成長非常有幫助。

2.組織的執行力

總有人喜歡拿阿里和百度做對比,百度的戰略定得很好,但是執行力卻跟不上,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

當領導抱怨員工執行力不到位的時候,一定要自省一下,因為問題往往出現在自己身上。

3.未來是什麼樣的

阿里提出“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經濟體,要為中國經濟注入正能量,推動未來的變革。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阿里現在已經是教育行業的顛覆者了,就像電信不知道有一天通話業務會走向末路一樣。現在的人們不僅很少打電話、發短信,就連現金都不再頻繁使用了。

未來十年,人們可能也不再需要考駕照,只有駕駛愛好者才會去考,開車會變成一種愛好而不是日常活動。無人駕駛一旦成為現實,駕照就不再顯得那麼重要。如果能夠實現全面的無人駕駛,馬路上現有的交通設施就會被顛覆。

未來,雲計算可以實現很多,比如數據會告訴你流行趨勢,比如全面的線上支付等等。

五、組織進化的五項修煉

1.望聞問切——組織分析與診斷

要清楚的知道整個組織的現狀,包括業務、人員和財務等各方面,分析業務是否能夠成功。

阿里經常會用到的一個工具叫做六個盒子:無論業務怎麼變,六個盒子跑一遍。

第一個盒子:目的/目標

清晰的目標很重要,阿里在這方面尤為擅長,因為阿里的目標不是簡單數字,比如營業額要達到多少,而是數字背後所蘊含的意義。

如果員工能夠被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所打動,那麼這個員工的努力程度就會自覺提高很多。如果員工不熱愛公司的產品,不能體現產品的價值,努力程度就會大打折扣。

在B2B最傳統的業務中,員工認為通過阿里巴巴這個平臺,能夠幫助其他企業接到國外的訂單,會為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動,認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淘寶能夠幫助很多無法正常就業的殘障人士實現自主就業,並且通過自身努力養家,也會感動很多淘寶的員工;

當支付寶的員工在山區的小賣部看到二維碼的時候,就會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且有價值的;

菜鳥幫助快遞公司不斷提升效率,改善物流體驗也是一樣的,員工並不是在為馬雲工作,而是在為自己所創造的價值工作

因此,在第一個盒子裡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有一個目標,然後找到這個目標背後的價值驅動所在。

第二個盒子:組織/結構

確認目標以後,就可以進行分工了。阿里的組織架構經常調整的原因,就是因為阿里的戰略一年做一次,有時半年還會進行一次調整,如此一來,組織架構也會跟著調整。

很多企業無論業務如何改變,組織架構都是一成不變的,但阿里的組織架構是隨著業務調整而隨時改變的。

第三個盒子:關係/流程

關係和流程要梳理清楚,這也是組織協同的要素之一。

如果兩個業務之間沒有關聯,那兩個團隊就不可能協同,只能算是幫忙。阿里會著重找到業務之間的關聯,不斷打造生態鏈,以期達到既有競爭、又有共生的關係。

只有彼此有關聯的業務,因為會影響到雙方的利益,才能產生協同,否則不能形成良性的競爭。

第四個盒子:回報/激勵

如果一個工作無論做好做壞都是一樣的,那麼誰都不會努力去做。

第五個盒子:支持/幫助

HR、財務、行政和法務,所有的後臺部門要一起努力配合,將業務取得成功當做一切工作的目標。

阿里的HR很務實,所有的工作都是跟著業務在走,人員招聘、分配以及團隊變動都是為了幫助業務取得成功。即便是每年的雙十一,HR也仍然跟著一起加班通宵。

除此以外,行政、財務、法務人員也會為此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在業務、工作和生活上提供足夠的支持和幫助。

第六個盒子:領導/管理

領導和管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證各個盒子之間的動態平衡,將組織裡面的各個部門協調好。否則的話,僅有目標,大家也會有勁用不上。

2.提神醒腦——保持方向一致

阿里有一句話是:一張圖,一顆心,一場仗。只有這樣,參與的每一個人才會有彼此鏈接的感覺,心往一起努力,持續的打同一場仗。

很多企業在做戰略的時候,都會請一些諮詢公司幫忙梳理,表面上看起來很好,但卻無法執行下去,原因就在於走腦不走心。

A.願景共創

阿里相對於其他公司來說,有很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阿里經常會探討一些業務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找出當前面臨的問題和突破口,明確核心競爭力等,在這樣的場合裡,甚至會產生爭吵。

但是與其他公司討論戰略倍感壓力不同,阿里人是興奮的,這種組織的狀態和能量是不一樣的,願景共創可以讓大家產生動力。

B.戰略共創

阿里的戰略是自上而下生成,並自下而上的確認的。

C.目標同晒

當戰略生成以後,同一業務團隊領導及兩級彙報線要進行目標同晒,包括總目標、各自分目標和彼此的需求,目的是確保做到一張圖,一顆心。

D.業務覆盤

覆盤的流程是目標回顧、評估結果、分析原因和總結經驗。阿里的業務覆盤與眾不同的一點是,參與人的積極性高,這也是一個組織能量的衡量標準之一。

對於一個團隊來講有衝突是正常的,但現實卻是很多團隊是平靜無波的,不是沒有分歧,而是參與度不夠。

阿里的覆盤通常都是先做團隊融入,然後整體還原、集體沉澱、找到關鍵問題。

每年雙十一,參與的公司都要進行復盤,而且互相討論交流,找到做的突出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其他公司也有很多做覆盤的,但是會場上基本只有CEO和項目經理在對話,其餘人都在玩手機,因為那些人並沒有真正參與其中,這一點也是阿里與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之一。

3.健身增肌——可持續性發展

包括人才盤點和幹部培養。可能很多領導有這種感覺,想法很多,但是沒有得力助手去做。這裡,就要提到企業的三大痛點:人才不夠用;管理跟不上;機制不完善

馬雲曾經說他每年只有三個大會是必須要參與的,一個是戰略會,一個是財務預算,還有一個就是人才盤點。要做到對現有人員的瞭解,所謂“知道手裡有幾個人,能打什麼仗”。

一個業務的核心人物,他是怎樣的工作狀態,如果離職的話,團隊裡有沒有人能夠頂替,是一件重要且嚴肅的事情。現在的人才競爭很激烈,尤其是核心人才被競爭對手挖走,對於企業來講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人才盤點就是要明確:企業需要什麼人,如何發展這些人。

人才盤點是各個管理者自己的工作,每個管理者將自己手下的核心人才、待優化人才等進行盤點,然後再一層一層向上彙報。

A.公司層面

基於戰略,每年一旦戰略制定完成,就要進行工作委派,並從數據分析的角度進行結構分析,究竟是需要招聘新員工還是培養舊骨幹。著重瞭解關鍵業務的人才現狀,以及關鍵人才的落地情況,將沒有發揮價值的新高管進行調整。

B.團隊層面

直接下級和再往下一層的人才狀況都要有所瞭解,這樣在向下傳達的時候,就可以有效降低信息的衰減。

C.個人層面

從績效評估結果看個人潛力、未來成長空間和個性。

每年盤點完成,就會做精整的述職和答辯,然後按照結果進行培訓或者輪崗。

通過人才盤點得出的數據顯示,從時間上看,離職高峰期在每年的6-9月;從個人工作經歷看,離職高峰期出現在入職的兩年後。

從0到將突破5000億美金,阿里18年組織是如何進化的?

2010年,阿里開辦了三板斧的管理培訓,即通過三天三夜的封閉項目培養管理能力。

針對領導力的培養體系共分為三層,基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高層管理者,分別對應著腿部力量、腰部力量和腦部力量:

腿部力量是底層的一線經理,要做到跑得快;

腰部力量是中層導演班子,要懂戰略接得住;

腦部力量是高層事業部,要做到看得遠能定戰略。

三板斧就是圍繞業務、人才和組織搭建一個平臺,將相關人員聚攏起來進行上課,並不是傳統的培訓,而是有老師進行分享,事業部負責人和核心團隊做嘉賓。

來培訓的參與人員帶著項目,分述那些有挑戰的業務問題,然後分組提出解決方案,設定目標,執行和進度跟進。

在這個過程中,嘉賓會不斷提出意見和建議,幫助參與者梳理過程,進行理念文化和價值觀的注入。

三天三夜,不僅業務問題得到了解決,對於參與者的管理動作、理念都會有充分的認知和探討。

從0到將突破5000億美金,阿里18年組織是如何進化的?

4.通暢經絡——確保高效有序

當業務戰略制定完成,具體工作由誰主持,領導要做到心中有數。還要搭建激勵體制、設立相關的組織。

A.激勵體系的搭建

在阿里,組織的三大核心分別是:崗位職級體系、薪酬體系和績效體系。

a.雙通道的職業發展

不擅長管理的人才可以走專業序列,從P1-P14。

擅長管理的人才走管理序列,從M1-M10。

兩個發展渠道是互通的,可以進行橫向轉崗,甚至晉升。

b.統一的薪酬架構

職業發展的雙通道,保證了人才在集團內部縱向和橫向的流動,這就需要底層薪酬、福利的統一。

阿里巴巴集團的薪酬架構是統一的,各個事業部的存在又是相對獨立,有彈性的。

c.高績效獎勵

阿里強調低福利高績效獎勵,並且績效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採取末位淘汰制,10%左右的員工會被解僱,兩次績效考核的最後10%要離開阿里。

績效考核分為三步,第一步員工自評打分、第二步上級主管打分、第三步HR作為第三方進行評估。如果個人評估和主管評估出現差異,需要HR再次進行判斷。

B.小前鋒和大後臺

阿里有一個特點是:一旦業務做大就會被分拆,用大業務孵化小業務,讓小業務不斷生長。

在阿里集團內部有很多的業務單元,但是後臺有一個大數據平臺進行所有的數據管理,包括數據統計和人員調配等。即公司各自運營,但數據要彙總共享。

C.雙軌發展路徑

人才方面是從勞動密集到能力共享發展,包括內部流動等。

D.產品化、項目制

從複雜長線到靈活彈性的流程,一個是產品化,一個是項目制。

阿里很多業務都是以項目的形式存在的,一旦項目完成,組織就會被拆分。有些參與者是有本職崗位的,只有某些項目成立才會被聚在一起。

以天貓為例:

每年的大量活動諸如春節項目、三八節項目、618項目、造物節項目、雙十一等等,這些項目組都是臨時成立的,一旦項目完成就立即解散。

叫做“來之即戰,戰之即勝,勝之即散”,這樣的變化對於阿里人來講已經習以為常。

5.修煉心法——培育文化土壤

很多創業者關心企業文化的打造,疑惑為什麼華為、阿里的員工都像打雞血一樣自主加班幹活,這就需要所謂的心法修煉。

A.使命驅動

使命就像信仰一樣重要,如果相信就會虔誠,如果不信就會不在意。

如果使命僅僅是為了顯得高大上而貼在牆上,只能是一種裝飾。如果想讓使命真正的發揮作用,就需要花費相應的心思和精力。使命決定一家公司為了什麼創造價值、解決怎樣的問題,即公司存在的原因。

B.願景

願景是一家公司的未來形象和規模。

C.價值觀

阿里在績效考核裡面也會考核價值觀,即便員工並不認同也沒有關係,裝的久了也就被同化了。

在阿里有一大特色是阿里有政委,和HRBP不同的政委,政委最初的雛形來自於《亮劍》和《歷史的天空》。阿里很多銷售業務的leader,就像《亮劍》的主人公李雲龍一樣,能力強但是路子野,雷厲風行,偶爾還不受控制。所以就需要政委趙剛這樣的角色進行管控,避免出現混亂局面。

政委都是由“又紅又專”、對阿里價值觀非常認可的人在擔當。

、組織進化與升級

1.不同時期的組織特點

不同時期的組織特點

工業時代

1.慢:流程長,反應慢

2.穩:有計劃、有步驟

3.硬:規範化、標準化

4.定:求精準、求確定

信息時代

1.快:沒有最快,只有更快

2.變:沒有最終,只有最新

3.軟:柔韌彈性,靈活可變

4.動:有序流動,動態平衡

2.未來的組織形態

查爾斯·漢迪提出,未來可能有三種組織形式:

未來可能的3種組織形式

三葉草組織1.僅有少數專業核心人員

2.外包人員

3.臨時兼職人員

聯邦式組織1.中央集權

2.各業務相對獨立

3.穩定的底層支撐(價值觀)

3I組織

(人工智能)

1.智慧

2.信息

3.創意

不久前,Alphago0打敗了Alphago,我認為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未來很有可能出現像《黑客帝國》裡面描述的狀態,科技發展無所不能。對此,有人充滿理想,有人充滿恐懼。謝謝大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