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白百何(左)和王珞丹

那麼多巧合,真的好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

從編劇的角度來說,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特別多的地方,尤其是急診室,接待的病人形形色色,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故事,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裡就能看盡人生百態。從一個個真實案例裡,編劇有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白百何(左)和王珞丹

那麼多巧合,真的好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

從編劇的角度來說,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特別多的地方,尤其是急診室,接待的病人形形色色,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故事,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裡就能看盡人生百態。從一個個真實案例裡,編劇有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

因此,醫療劇難拍,但拍得好的話是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我在看過《外科風雲》後,對《急診科醫生》也抱有很大期待。然而國產醫療劇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吐槽,不是頻頻出bug,就是過於狗血。

但對於《急診科醫生》,我感覺比較失望的既不是把貓帶進手術室這種bug,也不是主角又要查明上一代的恩怨這種老梗——也不是張嘉譯和王珞丹的“父女戀”,雖然這一點真的很想吐槽。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白百何(左)和王珞丹

那麼多巧合,真的好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

從編劇的角度來說,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特別多的地方,尤其是急診室,接待的病人形形色色,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故事,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裡就能看盡人生百態。從一個個真實案例裡,編劇有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

因此,醫療劇難拍,但拍得好的話是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我在看過《外科風雲》後,對《急診科醫生》也抱有很大期待。然而國產醫療劇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吐槽,不是頻頻出bug,就是過於狗血。

但對於《急診科醫生》,我感覺比較失望的既不是把貓帶進手術室這種bug,也不是主角又要查明上一代的恩怨這種老梗——也不是張嘉譯和王珞丹的“父女戀”,雖然這一點真的很想吐槽。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吻戲有點接受無能。。。

我感到最遺憾的還是編導把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處理得過於直白和簡單

從醫生的角度出發的醫療劇,很大程度上還是想為醫生說話,因此會著重表現他們的辛勞也無可厚非,但劇情有一段是這麼表現的:

急診科的幾位醫生護士坐在食堂吃飯聊天,護士長說:“幹醫護這個職業時間長了,老婆覺得你不管家……”然後就一人一句地接了下去:“親戚覺得你不親,父母覺得你不孝,相親的覺得你沒誠意,朋友覺得你很裝。未婚覺得你有問題,已婚覺得你有外遇,離婚覺得你有目的。其實咱們就是忙,忙,忙,忙著去救人,忙著去治病。”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白百何(左)和王珞丹

那麼多巧合,真的好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

從編劇的角度來說,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特別多的地方,尤其是急診室,接待的病人形形色色,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故事,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裡就能看盡人生百態。從一個個真實案例裡,編劇有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

因此,醫療劇難拍,但拍得好的話是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我在看過《外科風雲》後,對《急診科醫生》也抱有很大期待。然而國產醫療劇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吐槽,不是頻頻出bug,就是過於狗血。

但對於《急診科醫生》,我感覺比較失望的既不是把貓帶進手術室這種bug,也不是主角又要查明上一代的恩怨這種老梗——也不是張嘉譯和王珞丹的“父女戀”,雖然這一點真的很想吐槽。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吻戲有點接受無能。。。

我感到最遺憾的還是編導把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處理得過於直白和簡單

從醫生的角度出發的醫療劇,很大程度上還是想為醫生說話,因此會著重表現他們的辛勞也無可厚非,但劇情有一段是這麼表現的:

急診科的幾位醫生護士坐在食堂吃飯聊天,護士長說:“幹醫護這個職業時間長了,老婆覺得你不管家……”然後就一人一句地接了下去:“親戚覺得你不親,父母覺得你不孝,相親的覺得你沒誠意,朋友覺得你很裝。未婚覺得你有問題,已婚覺得你有外遇,離婚覺得你有目的。其實咱們就是忙,忙,忙,忙著去救人,忙著去治病。”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白百何(左)和王珞丹

那麼多巧合,真的好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

從編劇的角度來說,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特別多的地方,尤其是急診室,接待的病人形形色色,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故事,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裡就能看盡人生百態。從一個個真實案例裡,編劇有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

因此,醫療劇難拍,但拍得好的話是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我在看過《外科風雲》後,對《急診科醫生》也抱有很大期待。然而國產醫療劇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吐槽,不是頻頻出bug,就是過於狗血。

但對於《急診科醫生》,我感覺比較失望的既不是把貓帶進手術室這種bug,也不是主角又要查明上一代的恩怨這種老梗——也不是張嘉譯和王珞丹的“父女戀”,雖然這一點真的很想吐槽。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吻戲有點接受無能。。。

我感到最遺憾的還是編導把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處理得過於直白和簡單

從醫生的角度出發的醫療劇,很大程度上還是想為醫生說話,因此會著重表現他們的辛勞也無可厚非,但劇情有一段是這麼表現的:

急診科的幾位醫生護士坐在食堂吃飯聊天,護士長說:“幹醫護這個職業時間長了,老婆覺得你不管家……”然後就一人一句地接了下去:“親戚覺得你不親,父母覺得你不孝,相親的覺得你沒誠意,朋友覺得你很裝。未婚覺得你有問題,已婚覺得你有外遇,離婚覺得你有目的。其實咱們就是忙,忙,忙,忙著去救人,忙著去治病。”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圖片來自《急診科醫生》官微

這樣的臺詞讓人感覺只是一種蒼白的發牢騷式的表達,並不能起到讓觀眾對他們產生共鳴的作用。

說到醫生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家庭,劇中江珊飾演的劉主任就遭遇了婚姻危機,但卻和她的職業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因為她心裡揹負著私生女的祕密不願意面對丈夫和兒子。而另一位女醫生喬娜是因為過於忙碌導致離婚的,卻由旁人一句話就帶過去了。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白百何(左)和王珞丹

那麼多巧合,真的好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

從編劇的角度來說,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特別多的地方,尤其是急診室,接待的病人形形色色,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故事,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裡就能看盡人生百態。從一個個真實案例裡,編劇有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

因此,醫療劇難拍,但拍得好的話是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我在看過《外科風雲》後,對《急診科醫生》也抱有很大期待。然而國產醫療劇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吐槽,不是頻頻出bug,就是過於狗血。

但對於《急診科醫生》,我感覺比較失望的既不是把貓帶進手術室這種bug,也不是主角又要查明上一代的恩怨這種老梗——也不是張嘉譯和王珞丹的“父女戀”,雖然這一點真的很想吐槽。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吻戲有點接受無能。。。

我感到最遺憾的還是編導把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處理得過於直白和簡單

從醫生的角度出發的醫療劇,很大程度上還是想為醫生說話,因此會著重表現他們的辛勞也無可厚非,但劇情有一段是這麼表現的:

急診科的幾位醫生護士坐在食堂吃飯聊天,護士長說:“幹醫護這個職業時間長了,老婆覺得你不管家……”然後就一人一句地接了下去:“親戚覺得你不親,父母覺得你不孝,相親的覺得你沒誠意,朋友覺得你很裝。未婚覺得你有問題,已婚覺得你有外遇,離婚覺得你有目的。其實咱們就是忙,忙,忙,忙著去救人,忙著去治病。”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圖片來自《急診科醫生》官微

這樣的臺詞讓人感覺只是一種蒼白的發牢騷式的表達,並不能起到讓觀眾對他們產生共鳴的作用。

說到醫生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家庭,劇中江珊飾演的劉主任就遭遇了婚姻危機,但卻和她的職業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因為她心裡揹負著私生女的祕密不願意面對丈夫和兒子。而另一位女醫生喬娜是因為過於忙碌導致離婚的,卻由旁人一句話就帶過去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江珊在劇中的演技很棒

《急診科醫生》和《外科風雲》不同的一點,在於它的醫療案例更加豐富,病人的病情五花八門,這也符合急診科的性質,而編導也有意利用這些案例進行一些醫學常識上的科普,可惜卻科普得有些虎頭蛇尾

抑鬱症是近年來較為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孕婦的產前或產後抑鬱症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不少女明星都公開自己曾患有產後抑鬱症,袁詠儀就說過,生完孩子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她的情緒都很不穩定,愛胡思亂想,經常和老公張智霖大吵大鬧,差點就要離婚了,後來才意識到應該是患上了產後抑鬱症。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白百何(左)和王珞丹

那麼多巧合,真的好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

從編劇的角度來說,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特別多的地方,尤其是急診室,接待的病人形形色色,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故事,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裡就能看盡人生百態。從一個個真實案例裡,編劇有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

因此,醫療劇難拍,但拍得好的話是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我在看過《外科風雲》後,對《急診科醫生》也抱有很大期待。然而國產醫療劇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吐槽,不是頻頻出bug,就是過於狗血。

但對於《急診科醫生》,我感覺比較失望的既不是把貓帶進手術室這種bug,也不是主角又要查明上一代的恩怨這種老梗——也不是張嘉譯和王珞丹的“父女戀”,雖然這一點真的很想吐槽。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吻戲有點接受無能。。。

我感到最遺憾的還是編導把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處理得過於直白和簡單

從醫生的角度出發的醫療劇,很大程度上還是想為醫生說話,因此會著重表現他們的辛勞也無可厚非,但劇情有一段是這麼表現的:

急診科的幾位醫生護士坐在食堂吃飯聊天,護士長說:“幹醫護這個職業時間長了,老婆覺得你不管家……”然後就一人一句地接了下去:“親戚覺得你不親,父母覺得你不孝,相親的覺得你沒誠意,朋友覺得你很裝。未婚覺得你有問題,已婚覺得你有外遇,離婚覺得你有目的。其實咱們就是忙,忙,忙,忙著去救人,忙著去治病。”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圖片來自《急診科醫生》官微

這樣的臺詞讓人感覺只是一種蒼白的發牢騷式的表達,並不能起到讓觀眾對他們產生共鳴的作用。

說到醫生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家庭,劇中江珊飾演的劉主任就遭遇了婚姻危機,但卻和她的職業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因為她心裡揹負著私生女的祕密不願意面對丈夫和兒子。而另一位女醫生喬娜是因為過於忙碌導致離婚的,卻由旁人一句話就帶過去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江珊在劇中的演技很棒

《急診科醫生》和《外科風雲》不同的一點,在於它的醫療案例更加豐富,病人的病情五花八門,這也符合急診科的性質,而編導也有意利用這些案例進行一些醫學常識上的科普,可惜卻科普得有些虎頭蛇尾

抑鬱症是近年來較為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孕婦的產前或產後抑鬱症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不少女明星都公開自己曾患有產後抑鬱症,袁詠儀就說過,生完孩子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她的情緒都很不穩定,愛胡思亂想,經常和老公張智霖大吵大鬧,差點就要離婚了,後來才意識到應該是患上了產後抑鬱症。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重要話題在《急診科醫生》裡也有涉及,護士吳靚患上了產前抑鬱症,劇情也花了很長時間鋪墊,描述她因母親當年難產而擔憂,又因懷疑老公婆婆關心的只是孩子不是她而氣悶,還總把“不想生孩子”、“活著沒意思”掛在嘴邊,這些都是很典型的抑鬱症症狀。

正當我準備好好看看這種情況要如何處理時,編劇安排吳靚在生孩子時一下子想通了。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白百何(左)和王珞丹

那麼多巧合,真的好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

從編劇的角度來說,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特別多的地方,尤其是急診室,接待的病人形形色色,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故事,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裡就能看盡人生百態。從一個個真實案例裡,編劇有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

因此,醫療劇難拍,但拍得好的話是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我在看過《外科風雲》後,對《急診科醫生》也抱有很大期待。然而國產醫療劇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吐槽,不是頻頻出bug,就是過於狗血。

但對於《急診科醫生》,我感覺比較失望的既不是把貓帶進手術室這種bug,也不是主角又要查明上一代的恩怨這種老梗——也不是張嘉譯和王珞丹的“父女戀”,雖然這一點真的很想吐槽。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吻戲有點接受無能。。。

我感到最遺憾的還是編導把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處理得過於直白和簡單

從醫生的角度出發的醫療劇,很大程度上還是想為醫生說話,因此會著重表現他們的辛勞也無可厚非,但劇情有一段是這麼表現的:

急診科的幾位醫生護士坐在食堂吃飯聊天,護士長說:“幹醫護這個職業時間長了,老婆覺得你不管家……”然後就一人一句地接了下去:“親戚覺得你不親,父母覺得你不孝,相親的覺得你沒誠意,朋友覺得你很裝。未婚覺得你有問題,已婚覺得你有外遇,離婚覺得你有目的。其實咱們就是忙,忙,忙,忙著去救人,忙著去治病。”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圖片來自《急診科醫生》官微

這樣的臺詞讓人感覺只是一種蒼白的發牢騷式的表達,並不能起到讓觀眾對他們產生共鳴的作用。

說到醫生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家庭,劇中江珊飾演的劉主任就遭遇了婚姻危機,但卻和她的職業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因為她心裡揹負著私生女的祕密不願意面對丈夫和兒子。而另一位女醫生喬娜是因為過於忙碌導致離婚的,卻由旁人一句話就帶過去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江珊在劇中的演技很棒

《急診科醫生》和《外科風雲》不同的一點,在於它的醫療案例更加豐富,病人的病情五花八門,這也符合急診科的性質,而編導也有意利用這些案例進行一些醫學常識上的科普,可惜卻科普得有些虎頭蛇尾

抑鬱症是近年來較為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孕婦的產前或產後抑鬱症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不少女明星都公開自己曾患有產後抑鬱症,袁詠儀就說過,生完孩子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她的情緒都很不穩定,愛胡思亂想,經常和老公張智霖大吵大鬧,差點就要離婚了,後來才意識到應該是患上了產後抑鬱症。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重要話題在《急診科醫生》裡也有涉及,護士吳靚患上了產前抑鬱症,劇情也花了很長時間鋪墊,描述她因母親當年難產而擔憂,又因懷疑老公婆婆關心的只是孩子不是她而氣悶,還總把“不想生孩子”、“活著沒意思”掛在嘴邊,這些都是很典型的抑鬱症症狀。

正當我準備好好看看這種情況要如何處理時,編劇安排吳靚在生孩子時一下子想通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雖然給吳靚接生的江曉琪(王珞丹飾)解釋說女人在生孩子時會分泌催產素,從而變得更堅強、強大,可是她的抑鬱症就這樣好了?So easy?!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白百何(左)和王珞丹

那麼多巧合,真的好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

從編劇的角度來說,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特別多的地方,尤其是急診室,接待的病人形形色色,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故事,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裡就能看盡人生百態。從一個個真實案例裡,編劇有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

因此,醫療劇難拍,但拍得好的話是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我在看過《外科風雲》後,對《急診科醫生》也抱有很大期待。然而國產醫療劇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吐槽,不是頻頻出bug,就是過於狗血。

但對於《急診科醫生》,我感覺比較失望的既不是把貓帶進手術室這種bug,也不是主角又要查明上一代的恩怨這種老梗——也不是張嘉譯和王珞丹的“父女戀”,雖然這一點真的很想吐槽。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吻戲有點接受無能。。。

我感到最遺憾的還是編導把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處理得過於直白和簡單

從醫生的角度出發的醫療劇,很大程度上還是想為醫生說話,因此會著重表現他們的辛勞也無可厚非,但劇情有一段是這麼表現的:

急診科的幾位醫生護士坐在食堂吃飯聊天,護士長說:“幹醫護這個職業時間長了,老婆覺得你不管家……”然後就一人一句地接了下去:“親戚覺得你不親,父母覺得你不孝,相親的覺得你沒誠意,朋友覺得你很裝。未婚覺得你有問題,已婚覺得你有外遇,離婚覺得你有目的。其實咱們就是忙,忙,忙,忙著去救人,忙著去治病。”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圖片來自《急診科醫生》官微

這樣的臺詞讓人感覺只是一種蒼白的發牢騷式的表達,並不能起到讓觀眾對他們產生共鳴的作用。

說到醫生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家庭,劇中江珊飾演的劉主任就遭遇了婚姻危機,但卻和她的職業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因為她心裡揹負著私生女的祕密不願意面對丈夫和兒子。而另一位女醫生喬娜是因為過於忙碌導致離婚的,卻由旁人一句話就帶過去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江珊在劇中的演技很棒

《急診科醫生》和《外科風雲》不同的一點,在於它的醫療案例更加豐富,病人的病情五花八門,這也符合急診科的性質,而編導也有意利用這些案例進行一些醫學常識上的科普,可惜卻科普得有些虎頭蛇尾

抑鬱症是近年來較為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孕婦的產前或產後抑鬱症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不少女明星都公開自己曾患有產後抑鬱症,袁詠儀就說過,生完孩子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她的情緒都很不穩定,愛胡思亂想,經常和老公張智霖大吵大鬧,差點就要離婚了,後來才意識到應該是患上了產後抑鬱症。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重要話題在《急診科醫生》裡也有涉及,護士吳靚患上了產前抑鬱症,劇情也花了很長時間鋪墊,描述她因母親當年難產而擔憂,又因懷疑老公婆婆關心的只是孩子不是她而氣悶,還總把“不想生孩子”、“活著沒意思”掛在嘴邊,這些都是很典型的抑鬱症症狀。

正當我準備好好看看這種情況要如何處理時,編劇安排吳靚在生孩子時一下子想通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雖然給吳靚接生的江曉琪(王珞丹飾)解釋說女人在生孩子時會分泌催產素,從而變得更堅強、強大,可是她的抑鬱症就這樣好了?So easy?!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雖然有些女性患產前或產後抑鬱症是可以自愈的,但就這樣把這個話題帶過去是不是也太草率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醫療劇對編劇的要求太高了,即便是學醫出身的編劇,也不是十項全能,什麼病都會科普,因此劇情設計得過於簡單也是情有可原。

比如和吳靚生孩子一條故事線的是醫院接收了兩個從非洲回來的發熱病人,檢查之下發現有可能是極具傳染性和殺傷力的病毒,於是迅速通知醫院關閉急診室,所有人不得進出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防護人員也迅速入駐。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白百何(左)和王珞丹

那麼多巧合,真的好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

從編劇的角度來說,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特別多的地方,尤其是急診室,接待的病人形形色色,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故事,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裡就能看盡人生百態。從一個個真實案例裡,編劇有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

因此,醫療劇難拍,但拍得好的話是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我在看過《外科風雲》後,對《急診科醫生》也抱有很大期待。然而國產醫療劇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吐槽,不是頻頻出bug,就是過於狗血。

但對於《急診科醫生》,我感覺比較失望的既不是把貓帶進手術室這種bug,也不是主角又要查明上一代的恩怨這種老梗——也不是張嘉譯和王珞丹的“父女戀”,雖然這一點真的很想吐槽。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吻戲有點接受無能。。。

我感到最遺憾的還是編導把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處理得過於直白和簡單

從醫生的角度出發的醫療劇,很大程度上還是想為醫生說話,因此會著重表現他們的辛勞也無可厚非,但劇情有一段是這麼表現的:

急診科的幾位醫生護士坐在食堂吃飯聊天,護士長說:“幹醫護這個職業時間長了,老婆覺得你不管家……”然後就一人一句地接了下去:“親戚覺得你不親,父母覺得你不孝,相親的覺得你沒誠意,朋友覺得你很裝。未婚覺得你有問題,已婚覺得你有外遇,離婚覺得你有目的。其實咱們就是忙,忙,忙,忙著去救人,忙著去治病。”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圖片來自《急診科醫生》官微

這樣的臺詞讓人感覺只是一種蒼白的發牢騷式的表達,並不能起到讓觀眾對他們產生共鳴的作用。

說到醫生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家庭,劇中江珊飾演的劉主任就遭遇了婚姻危機,但卻和她的職業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因為她心裡揹負著私生女的祕密不願意面對丈夫和兒子。而另一位女醫生喬娜是因為過於忙碌導致離婚的,卻由旁人一句話就帶過去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江珊在劇中的演技很棒

《急診科醫生》和《外科風雲》不同的一點,在於它的醫療案例更加豐富,病人的病情五花八門,這也符合急診科的性質,而編導也有意利用這些案例進行一些醫學常識上的科普,可惜卻科普得有些虎頭蛇尾

抑鬱症是近年來較為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孕婦的產前或產後抑鬱症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不少女明星都公開自己曾患有產後抑鬱症,袁詠儀就說過,生完孩子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她的情緒都很不穩定,愛胡思亂想,經常和老公張智霖大吵大鬧,差點就要離婚了,後來才意識到應該是患上了產後抑鬱症。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重要話題在《急診科醫生》裡也有涉及,護士吳靚患上了產前抑鬱症,劇情也花了很長時間鋪墊,描述她因母親當年難產而擔憂,又因懷疑老公婆婆關心的只是孩子不是她而氣悶,還總把“不想生孩子”、“活著沒意思”掛在嘴邊,這些都是很典型的抑鬱症症狀。

正當我準備好好看看這種情況要如何處理時,編劇安排吳靚在生孩子時一下子想通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雖然給吳靚接生的江曉琪(王珞丹飾)解釋說女人在生孩子時會分泌催產素,從而變得更堅強、強大,可是她的抑鬱症就這樣好了?So easy?!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雖然有些女性患產前或產後抑鬱症是可以自愈的,但就這樣把這個話題帶過去是不是也太草率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醫療劇對編劇的要求太高了,即便是學醫出身的編劇,也不是十項全能,什麼病都會科普,因此劇情設計得過於簡單也是情有可原。

比如和吳靚生孩子一條故事線的是醫院接收了兩個從非洲回來的發熱病人,檢查之下發現有可能是極具傳染性和殺傷力的病毒,於是迅速通知醫院關閉急診室,所有人不得進出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防護人員也迅速入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白百何(左)和王珞丹

那麼多巧合,真的好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

從編劇的角度來說,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特別多的地方,尤其是急診室,接待的病人形形色色,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故事,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裡就能看盡人生百態。從一個個真實案例裡,編劇有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

因此,醫療劇難拍,但拍得好的話是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我在看過《外科風雲》後,對《急診科醫生》也抱有很大期待。然而國產醫療劇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吐槽,不是頻頻出bug,就是過於狗血。

但對於《急診科醫生》,我感覺比較失望的既不是把貓帶進手術室這種bug,也不是主角又要查明上一代的恩怨這種老梗——也不是張嘉譯和王珞丹的“父女戀”,雖然這一點真的很想吐槽。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吻戲有點接受無能。。。

我感到最遺憾的還是編導把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處理得過於直白和簡單

從醫生的角度出發的醫療劇,很大程度上還是想為醫生說話,因此會著重表現他們的辛勞也無可厚非,但劇情有一段是這麼表現的:

急診科的幾位醫生護士坐在食堂吃飯聊天,護士長說:“幹醫護這個職業時間長了,老婆覺得你不管家……”然後就一人一句地接了下去:“親戚覺得你不親,父母覺得你不孝,相親的覺得你沒誠意,朋友覺得你很裝。未婚覺得你有問題,已婚覺得你有外遇,離婚覺得你有目的。其實咱們就是忙,忙,忙,忙著去救人,忙著去治病。”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圖片來自《急診科醫生》官微

這樣的臺詞讓人感覺只是一種蒼白的發牢騷式的表達,並不能起到讓觀眾對他們產生共鳴的作用。

說到醫生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家庭,劇中江珊飾演的劉主任就遭遇了婚姻危機,但卻和她的職業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因為她心裡揹負著私生女的祕密不願意面對丈夫和兒子。而另一位女醫生喬娜是因為過於忙碌導致離婚的,卻由旁人一句話就帶過去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江珊在劇中的演技很棒

《急診科醫生》和《外科風雲》不同的一點,在於它的醫療案例更加豐富,病人的病情五花八門,這也符合急診科的性質,而編導也有意利用這些案例進行一些醫學常識上的科普,可惜卻科普得有些虎頭蛇尾

抑鬱症是近年來較為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孕婦的產前或產後抑鬱症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不少女明星都公開自己曾患有產後抑鬱症,袁詠儀就說過,生完孩子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她的情緒都很不穩定,愛胡思亂想,經常和老公張智霖大吵大鬧,差點就要離婚了,後來才意識到應該是患上了產後抑鬱症。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重要話題在《急診科醫生》裡也有涉及,護士吳靚患上了產前抑鬱症,劇情也花了很長時間鋪墊,描述她因母親當年難產而擔憂,又因懷疑老公婆婆關心的只是孩子不是她而氣悶,還總把“不想生孩子”、“活著沒意思”掛在嘴邊,這些都是很典型的抑鬱症症狀。

正當我準備好好看看這種情況要如何處理時,編劇安排吳靚在生孩子時一下子想通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雖然給吳靚接生的江曉琪(王珞丹飾)解釋說女人在生孩子時會分泌催產素,從而變得更堅強、強大,可是她的抑鬱症就這樣好了?So easy?!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雖然有些女性患產前或產後抑鬱症是可以自愈的,但就這樣把這個話題帶過去是不是也太草率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醫療劇對編劇的要求太高了,即便是學醫出身的編劇,也不是十項全能,什麼病都會科普,因此劇情設計得過於簡單也是情有可原。

比如和吳靚生孩子一條故事線的是醫院接收了兩個從非洲回來的發熱病人,檢查之下發現有可能是極具傳染性和殺傷力的病毒,於是迅速通知醫院關閉急診室,所有人不得進出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防護人員也迅速入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動圖來自官微。這麼大陣仗,以為有好戲看

我以為會出現一出全醫院抗擊SARS的劇情大高潮,結果才兩集戲份,就以疾控中心發現病毒毒性小且不會人傳人而結束了。當然,你說這表現出醫生和疾控人員反應速度快、工作效率高也可以。

雖然劇集不完美,但帶給觀眾的正能量還是很足的。

四月份剛播了一部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風雲》,十月底又出了一部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

今年一下來了兩部醫療題材劇,還分別是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主演,兩人的角色在專業上都特別牛X,對待病人都有仁者之心,性格相似,還都有未查明的父親或父母之死的真相;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至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白百何(左)和王珞丹

那麼多巧合,真的好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

從編劇的角度來說,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特別多的地方,尤其是急診室,接待的病人形形色色,每個人身上又有不同的故事,在一個小小的科室裡就能看盡人生百態。從一個個真實案例裡,編劇有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

因此,醫療劇難拍,但拍得好的話是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我在看過《外科風雲》後,對《急診科醫生》也抱有很大期待。然而國產醫療劇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吐槽,不是頻頻出bug,就是過於狗血。

但對於《急診科醫生》,我感覺比較失望的既不是把貓帶進手術室這種bug,也不是主角又要查明上一代的恩怨這種老梗——也不是張嘉譯和王珞丹的“父女戀”,雖然這一點真的很想吐槽。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吻戲有點接受無能。。。

我感到最遺憾的還是編導把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處理得過於直白和簡單

從醫生的角度出發的醫療劇,很大程度上還是想為醫生說話,因此會著重表現他們的辛勞也無可厚非,但劇情有一段是這麼表現的:

急診科的幾位醫生護士坐在食堂吃飯聊天,護士長說:“幹醫護這個職業時間長了,老婆覺得你不管家……”然後就一人一句地接了下去:“親戚覺得你不親,父母覺得你不孝,相親的覺得你沒誠意,朋友覺得你很裝。未婚覺得你有問題,已婚覺得你有外遇,離婚覺得你有目的。其實咱們就是忙,忙,忙,忙著去救人,忙著去治病。”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圖片來自《急診科醫生》官微

這樣的臺詞讓人感覺只是一種蒼白的發牢騷式的表達,並不能起到讓觀眾對他們產生共鳴的作用。

說到醫生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家庭,劇中江珊飾演的劉主任就遭遇了婚姻危機,但卻和她的職業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因為她心裡揹負著私生女的祕密不願意面對丈夫和兒子。而另一位女醫生喬娜是因為過於忙碌導致離婚的,卻由旁人一句話就帶過去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江珊在劇中的演技很棒

《急診科醫生》和《外科風雲》不同的一點,在於它的醫療案例更加豐富,病人的病情五花八門,這也符合急診科的性質,而編導也有意利用這些案例進行一些醫學常識上的科普,可惜卻科普得有些虎頭蛇尾

抑鬱症是近年來較為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孕婦的產前或產後抑鬱症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不少女明星都公開自己曾患有產後抑鬱症,袁詠儀就說過,生完孩子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她的情緒都很不穩定,愛胡思亂想,經常和老公張智霖大吵大鬧,差點就要離婚了,後來才意識到應該是患上了產後抑鬱症。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這個重要話題在《急診科醫生》裡也有涉及,護士吳靚患上了產前抑鬱症,劇情也花了很長時間鋪墊,描述她因母親當年難產而擔憂,又因懷疑老公婆婆關心的只是孩子不是她而氣悶,還總把“不想生孩子”、“活著沒意思”掛在嘴邊,這些都是很典型的抑鬱症症狀。

正當我準備好好看看這種情況要如何處理時,編劇安排吳靚在生孩子時一下子想通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雖然給吳靚接生的江曉琪(王珞丹飾)解釋說女人在生孩子時會分泌催產素,從而變得更堅強、強大,可是她的抑鬱症就這樣好了?So easy?!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雖然有些女性患產前或產後抑鬱症是可以自愈的,但就這樣把這個話題帶過去是不是也太草率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醫療劇對編劇的要求太高了,即便是學醫出身的編劇,也不是十項全能,什麼病都會科普,因此劇情設計得過於簡單也是情有可原。

比如和吳靚生孩子一條故事線的是醫院接收了兩個從非洲回來的發熱病人,檢查之下發現有可能是極具傳染性和殺傷力的病毒,於是迅速通知醫院關閉急診室,所有人不得進出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防護人員也迅速入駐。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動圖來自官微。這麼大陣仗,以為有好戲看

我以為會出現一出全醫院抗擊SARS的劇情大高潮,結果才兩集戲份,就以疾控中心發現病毒毒性小且不會人傳人而結束了。當然,你說這表現出醫生和疾控人員反應速度快、工作效率高也可以。

雖然劇集不完美,但帶給觀眾的正能量還是很足的。

《急診科醫生》,還在等高潮它就結束了

無論是正午陽光出品的《外科醫生》,還是鄭曉龍和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都旨在刻畫白衣天使們救死扶傷,為病人鞠躬盡瘁的偉大形象,也通過許多病例來表現醫生有時候必須面對的艱難抉擇和無能為力,通過這些角色的故事來表現醫生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通過電視劇給觀眾科普醫護人員的工作方式,工作強度、難度,以及一些必要的醫學常識,對於緩解醫患矛盾也許比簡單地說兩句“互相體諒”要有用得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