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非汝心”——《楞嚴經》參習

“此非汝心”——《楞嚴經》參習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前文——

繁體經文:

【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

【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簡體經文:

(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

(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繁體經文: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簡體經文: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底下這句話,這是佛不得已才責備他: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

前面是用種種方法來逼他、來誘導他,都不覺悟,無可奈何在此地直截了當的呵斥,這個不是你的心。不是阿難的心,也就是不是我們的心,我們天天都以為能思惟、能想像的就是我的心,現在佛告訴你:這不是的。不是的,怎麼辦?我們要是聽到這個話,做何感想?我們聽了這個話,大概大多數人沒有感想,為什麼?麻木不仁,沒有感想。阿難比我們還是強一點,阿難聽了心驚,聽了害怕,我們在這裡聽了不驚不怖。不驚不怖,一個就是大徹大悟的人不驚不怖,另外一個就是麻木不仁的人;如果正常的人一定是驚、一定是怖。我們今天念這句,這句下一次再給諸位詳細解釋。這可以說在楞嚴會上是節骨眼,這是到了很重要的所在,諸位要知道,後面所講種種行門都是以此為根本。能夠把這個根本找出來,明白了、會用,再去讀《華嚴經》有大受用。為什麼?《華嚴》那個境界我們縱然入不進去,我們可以能夠體會到一些,能夠領略到裡面的義趣,就大大不相同。

經文講到此地,可以說每句話都非常的重要。因為一切眾生自無始以來,習慣於運用攀緣心。阿難尊者雖然證得初果,還是不例外,不但初果的聖者是這樣的情形,縱然是證到四果羅漢,或是權教菩薩,都沒有例外的。如果我們繼續以能夠“推窮尋逐”做為自己的真心,我們永遠沒有法子見性,在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當中,除了淨土以外,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得到解脫。修淨土可以,這就是淨土法門稱為不思議的法門,所謂是難信之法。為什麼可以?淨土經裡面有三輩九品,用攀緣心來念佛可以唸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也很不錯,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但是西方世界的實報莊嚴土,那要看你在同居、方便土裡面幾時開悟,悟的什麼?悟“這是妄心”。能夠將妄心捨棄,這才能夠從方便土升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理一心不亂。由此可知,實報土與十方諸佛國土沒有兩樣。極樂世界最殊勝、最不可思議的,是帶業往生的同居土,這是真正難信之法,在佛法裡唯有這個法門可以得度。因此我們自己一定要認真的反省,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性,自己在平常是如何的用心?假如我們在平常像阿難一樣,以能夠推窮尋逐的攀緣心以為是真心,我們要是跟阿難一樣,換句話說,只有淨土可以有一點成就,除了淨土修任何一門都不會有結果,這是我們應當要牢牢記住的。

佛在《楞嚴經》這一段裡面呵斥阿難,我們要明瞭,佛為什麼呵斥他?阿難在楞嚴會上回小向大,一心要圓成無上菩提,求佛指示最初方便。最初方便這就是第一個基礎的修因,第一個基礎修因是講什麼?就是講因地心。心有真有妄,如果依然用妄心來修,與真性、菩提涅槃永遠不會相應,所以才呵斥他。指示出如如不動的真心、不生不滅的真心,這就是六根當中的根性,向下會詳細討論到,有“十番顯見”,舉見性來說明是我們的真心。由此可見,世尊對於真正發心的修行人實在是大慈大悲,不嫌麻煩,再三、再四說明這個道理,以及修學的方法。前面曾經說過,攀緣心是生死根本,要誤以為真心,實在是一種很大的迷惑。阿難尊者在釋迦一代時教裡面,所表現的是迷情深厚,因此不能夠迴光返照認取真心,這才引起世尊在此地大聲一喝,正如同禪宗裡面棒喝的味道是相同的。

這樣的一個手法,這也是教學的方法之一,一定要等待機緣成熟,這種棒喝才有效果,這個一棒才把他打醒過來。機緣沒成熟,那一棒打下去打不醒的,甚至把他打死那就壞了。所以這種教學方法是一定要契機,這機裡頭有時節因緣。我們看看前面,阿難尊者與世尊這一問一答已經說了不少的道理,所以這是時節因緣成熟,這個時候猛喝一聲,確實能夠收到相當的效果。阿難經這一喝,這是非常震驚,於是離開座位,請教佛陀,“這要不是我的心,那是什麼?它有沒有個名稱?”在上一次我們曾經談到,阿難在此地聽到佛這句話吃了一驚,是非常的震驚。我們讀經讀到此地,或者是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有沒有這個態度?假如有這個態度,我們就有入處。沒有這個態度,看了好像無所謂的看過去,“釋迦牟尼佛呵斥阿難,又不是呵斥我”,好像與自己痛癢無關,我們讀了是不驚不怖。上一次我說不驚不怖只有兩種人,一種是過來人不驚不怖,一種所謂是麻木不仁之人他不驚不怖。我們不驚不怖是屬於哪一種人?自己要曉得。

——依淨空法師講解整理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此非汝心”——《楞嚴經》參習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前文——

繁體經文:

【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

【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簡體經文:

(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

(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繁體經文: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簡體經文: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底下這句話,這是佛不得已才責備他: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

前面是用種種方法來逼他、來誘導他,都不覺悟,無可奈何在此地直截了當的呵斥,這個不是你的心。不是阿難的心,也就是不是我們的心,我們天天都以為能思惟、能想像的就是我的心,現在佛告訴你:這不是的。不是的,怎麼辦?我們要是聽到這個話,做何感想?我們聽了這個話,大概大多數人沒有感想,為什麼?麻木不仁,沒有感想。阿難比我們還是強一點,阿難聽了心驚,聽了害怕,我們在這裡聽了不驚不怖。不驚不怖,一個就是大徹大悟的人不驚不怖,另外一個就是麻木不仁的人;如果正常的人一定是驚、一定是怖。我們今天念這句,這句下一次再給諸位詳細解釋。這可以說在楞嚴會上是節骨眼,這是到了很重要的所在,諸位要知道,後面所講種種行門都是以此為根本。能夠把這個根本找出來,明白了、會用,再去讀《華嚴經》有大受用。為什麼?《華嚴》那個境界我們縱然入不進去,我們可以能夠體會到一些,能夠領略到裡面的義趣,就大大不相同。

經文講到此地,可以說每句話都非常的重要。因為一切眾生自無始以來,習慣於運用攀緣心。阿難尊者雖然證得初果,還是不例外,不但初果的聖者是這樣的情形,縱然是證到四果羅漢,或是權教菩薩,都沒有例外的。如果我們繼續以能夠“推窮尋逐”做為自己的真心,我們永遠沒有法子見性,在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當中,除了淨土以外,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得到解脫。修淨土可以,這就是淨土法門稱為不思議的法門,所謂是難信之法。為什麼可以?淨土經裡面有三輩九品,用攀緣心來念佛可以唸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也很不錯,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但是西方世界的實報莊嚴土,那要看你在同居、方便土裡面幾時開悟,悟的什麼?悟“這是妄心”。能夠將妄心捨棄,這才能夠從方便土升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理一心不亂。由此可知,實報土與十方諸佛國土沒有兩樣。極樂世界最殊勝、最不可思議的,是帶業往生的同居土,這是真正難信之法,在佛法裡唯有這個法門可以得度。因此我們自己一定要認真的反省,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性,自己在平常是如何的用心?假如我們在平常像阿難一樣,以能夠推窮尋逐的攀緣心以為是真心,我們要是跟阿難一樣,換句話說,只有淨土可以有一點成就,除了淨土修任何一門都不會有結果,這是我們應當要牢牢記住的。

佛在《楞嚴經》這一段裡面呵斥阿難,我們要明瞭,佛為什麼呵斥他?阿難在楞嚴會上回小向大,一心要圓成無上菩提,求佛指示最初方便。最初方便這就是第一個基礎的修因,第一個基礎修因是講什麼?就是講因地心。心有真有妄,如果依然用妄心來修,與真性、菩提涅槃永遠不會相應,所以才呵斥他。指示出如如不動的真心、不生不滅的真心,這就是六根當中的根性,向下會詳細討論到,有“十番顯見”,舉見性來說明是我們的真心。由此可見,世尊對於真正發心的修行人實在是大慈大悲,不嫌麻煩,再三、再四說明這個道理,以及修學的方法。前面曾經說過,攀緣心是生死根本,要誤以為真心,實在是一種很大的迷惑。阿難尊者在釋迦一代時教裡面,所表現的是迷情深厚,因此不能夠迴光返照認取真心,這才引起世尊在此地大聲一喝,正如同禪宗裡面棒喝的味道是相同的。

這樣的一個手法,這也是教學的方法之一,一定要等待機緣成熟,這種棒喝才有效果,這個一棒才把他打醒過來。機緣沒成熟,那一棒打下去打不醒的,甚至把他打死那就壞了。所以這種教學方法是一定要契機,這機裡頭有時節因緣。我們看看前面,阿難尊者與世尊這一問一答已經說了不少的道理,所以這是時節因緣成熟,這個時候猛喝一聲,確實能夠收到相當的效果。阿難經這一喝,這是非常震驚,於是離開座位,請教佛陀,“這要不是我的心,那是什麼?它有沒有個名稱?”在上一次我們曾經談到,阿難在此地聽到佛這句話吃了一驚,是非常的震驚。我們讀經讀到此地,或者是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有沒有這個態度?假如有這個態度,我們就有入處。沒有這個態度,看了好像無所謂的看過去,“釋迦牟尼佛呵斥阿難,又不是呵斥我”,好像與自己痛癢無關,我們讀了是不驚不怖。上一次我說不驚不怖只有兩種人,一種是過來人不驚不怖,一種所謂是麻木不仁之人他不驚不怖。我們不驚不怖是屬於哪一種人?自己要曉得。

——依淨空法師講解整理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此非汝心”——《楞嚴經》參習

“此非汝心”——《楞嚴經》參習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前文——

繁體經文:

【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

【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簡體經文:

(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耀。)

(阿難言。如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


繁體經文: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簡體經文: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底下這句話,這是佛不得已才責備他: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

前面是用種種方法來逼他、來誘導他,都不覺悟,無可奈何在此地直截了當的呵斥,這個不是你的心。不是阿難的心,也就是不是我們的心,我們天天都以為能思惟、能想像的就是我的心,現在佛告訴你:這不是的。不是的,怎麼辦?我們要是聽到這個話,做何感想?我們聽了這個話,大概大多數人沒有感想,為什麼?麻木不仁,沒有感想。阿難比我們還是強一點,阿難聽了心驚,聽了害怕,我們在這裡聽了不驚不怖。不驚不怖,一個就是大徹大悟的人不驚不怖,另外一個就是麻木不仁的人;如果正常的人一定是驚、一定是怖。我們今天念這句,這句下一次再給諸位詳細解釋。這可以說在楞嚴會上是節骨眼,這是到了很重要的所在,諸位要知道,後面所講種種行門都是以此為根本。能夠把這個根本找出來,明白了、會用,再去讀《華嚴經》有大受用。為什麼?《華嚴》那個境界我們縱然入不進去,我們可以能夠體會到一些,能夠領略到裡面的義趣,就大大不相同。

經文講到此地,可以說每句話都非常的重要。因為一切眾生自無始以來,習慣於運用攀緣心。阿難尊者雖然證得初果,還是不例外,不但初果的聖者是這樣的情形,縱然是證到四果羅漢,或是權教菩薩,都沒有例外的。如果我們繼續以能夠“推窮尋逐”做為自己的真心,我們永遠沒有法子見性,在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當中,除了淨土以外,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得到解脫。修淨土可以,這就是淨土法門稱為不思議的法門,所謂是難信之法。為什麼可以?淨土經裡面有三輩九品,用攀緣心來念佛可以唸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也很不錯,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但是西方世界的實報莊嚴土,那要看你在同居、方便土裡面幾時開悟,悟的什麼?悟“這是妄心”。能夠將妄心捨棄,這才能夠從方便土升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理一心不亂。由此可知,實報土與十方諸佛國土沒有兩樣。極樂世界最殊勝、最不可思議的,是帶業往生的同居土,這是真正難信之法,在佛法裡唯有這個法門可以得度。因此我們自己一定要認真的反省,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性,自己在平常是如何的用心?假如我們在平常像阿難一樣,以能夠推窮尋逐的攀緣心以為是真心,我們要是跟阿難一樣,換句話說,只有淨土可以有一點成就,除了淨土修任何一門都不會有結果,這是我們應當要牢牢記住的。

佛在《楞嚴經》這一段裡面呵斥阿難,我們要明瞭,佛為什麼呵斥他?阿難在楞嚴會上回小向大,一心要圓成無上菩提,求佛指示最初方便。最初方便這就是第一個基礎的修因,第一個基礎修因是講什麼?就是講因地心。心有真有妄,如果依然用妄心來修,與真性、菩提涅槃永遠不會相應,所以才呵斥他。指示出如如不動的真心、不生不滅的真心,這就是六根當中的根性,向下會詳細討論到,有“十番顯見”,舉見性來說明是我們的真心。由此可見,世尊對於真正發心的修行人實在是大慈大悲,不嫌麻煩,再三、再四說明這個道理,以及修學的方法。前面曾經說過,攀緣心是生死根本,要誤以為真心,實在是一種很大的迷惑。阿難尊者在釋迦一代時教裡面,所表現的是迷情深厚,因此不能夠迴光返照認取真心,這才引起世尊在此地大聲一喝,正如同禪宗裡面棒喝的味道是相同的。

這樣的一個手法,這也是教學的方法之一,一定要等待機緣成熟,這種棒喝才有效果,這個一棒才把他打醒過來。機緣沒成熟,那一棒打下去打不醒的,甚至把他打死那就壞了。所以這種教學方法是一定要契機,這機裡頭有時節因緣。我們看看前面,阿難尊者與世尊這一問一答已經說了不少的道理,所以這是時節因緣成熟,這個時候猛喝一聲,確實能夠收到相當的效果。阿難經這一喝,這是非常震驚,於是離開座位,請教佛陀,“這要不是我的心,那是什麼?它有沒有個名稱?”在上一次我們曾經談到,阿難在此地聽到佛這句話吃了一驚,是非常的震驚。我們讀經讀到此地,或者是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有沒有這個態度?假如有這個態度,我們就有入處。沒有這個態度,看了好像無所謂的看過去,“釋迦牟尼佛呵斥阿難,又不是呵斥我”,好像與自己痛癢無關,我們讀了是不驚不怖。上一次我說不驚不怖只有兩種人,一種是過來人不驚不怖,一種所謂是麻木不仁之人他不驚不怖。我們不驚不怖是屬於哪一種人?自己要曉得。

——依淨空法師講解整理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此非汝心”——《楞嚴經》參習

“此非汝心”——《楞嚴經》參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