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式的時代,無比光鮮,無比喧囂,大家沒有辦法停下來,去思考背後的人和故事。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恰恰是這些光鮮和喧囂背後的東西。另外,嘉年華還有美好年華的意思,這些孩子原本都有著美好年華。

文 | 單子軒

編輯 | 金匝

“打破沉默”的《嘉年華》上映了。

這是兒童性侵第一次被搬上中國內地的電影熒幕,收穫了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三大重要獎項提名。

但觀看《嘉年華》絕非輕鬆的體驗。除了排片極少——上映第一天,它的排片佔比只有1.5%,位列第9位,更重要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是整個社會都不敢去觸碰的議題。

我們已經太久沒有在院線中見到願意觀照中國社會現實的華語電影了,直到“有膽量和質感”的《嘉年華》的出現。

1

嘉年華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個架空的海濱城市,潮溼溫暖,12歲的小文跟朋友新新在酒店遭遇了性侵,施暴者恰好是新新的“乾爹”,當地位高權重的商會會長;16歲的小米就在事發酒店打工,目睹暴力的她對警察保持了緘默,為了擺脫黑戶身份,不惜對施暴者進行勒索。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式的時代,無比光鮮,無比喧囂,大家沒有辦法停下來,去思考背後的人和故事。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恰恰是這些光鮮和喧囂背後的東西。另外,嘉年華還有美好年華的意思,這些孩子原本都有著美好年華。

文 | 單子軒

編輯 | 金匝

“打破沉默”的《嘉年華》上映了。

這是兒童性侵第一次被搬上中國內地的電影熒幕,收穫了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三大重要獎項提名。

但觀看《嘉年華》絕非輕鬆的體驗。除了排片極少——上映第一天,它的排片佔比只有1.5%,位列第9位,更重要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是整個社會都不敢去觸碰的議題。

我們已經太久沒有在院線中見到願意觀照中國社會現實的華語電影了,直到“有膽量和質感”的《嘉年華》的出現。

1

嘉年華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個架空的海濱城市,潮溼溫暖,12歲的小文跟朋友新新在酒店遭遇了性侵,施暴者恰好是新新的“乾爹”,當地位高權重的商會會長;16歲的小米就在事發酒店打工,目睹暴力的她對警察保持了緘默,為了擺脫黑戶身份,不惜對施暴者進行勒索。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酒店服務員小米在監控裡看到,商會會長進入了兩個女孩的房間。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在中國發生的若干起極度相似的社會新聞。但只用了15分鐘,導演文晏就完成了對一場性侵事件的講述。犯罪不是重點,此後的大段篇幅,她都集中在一個主題:受害者的家庭和整個社會做了些什麼?

一個殘酷又真實的情節是,得知小文受辱後,小文的母親先是狠狠給了她一巴掌,後來歇斯底里地撕扯著衣櫃裡女兒的漂亮裙子,“讓你穿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並一氣之下剪掉了小文的長髮——這是對未成年少女在成長過程中要面臨的社會惡意和困境的某種重現。

抱著金魚的小文只能逃到了海邊巨大的瑪麗蓮夢露雕像下,同樣,不敢聲張的小米也曾多次注視著夢露的紅色腳趾甲、白色高跟鞋,對著她張開的裙襬拍照。

貫穿整部《嘉年華》的夢露雕像,來自於一個真實故事:廣西貴港曾建造過一個巨型夢露雕像,半年後,因為裙襬過高,它被拆除了。

在新聞裡,文晏看到了夢露雕像被擱置在卡車上等待運走的照片,一個女孩還為此專門寫了篇文章來呼籲,希望夢露能留下來。這件事觸動了文晏:那麼遠的城市,女孩到底對夢露有什麼樣的瞭解,為什麼會留戀這個雕像?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式的時代,無比光鮮,無比喧囂,大家沒有辦法停下來,去思考背後的人和故事。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恰恰是這些光鮮和喧囂背後的東西。另外,嘉年華還有美好年華的意思,這些孩子原本都有著美好年華。

文 | 單子軒

編輯 | 金匝

“打破沉默”的《嘉年華》上映了。

這是兒童性侵第一次被搬上中國內地的電影熒幕,收穫了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三大重要獎項提名。

但觀看《嘉年華》絕非輕鬆的體驗。除了排片極少——上映第一天,它的排片佔比只有1.5%,位列第9位,更重要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是整個社會都不敢去觸碰的議題。

我們已經太久沒有在院線中見到願意觀照中國社會現實的華語電影了,直到“有膽量和質感”的《嘉年華》的出現。

1

嘉年華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個架空的海濱城市,潮溼溫暖,12歲的小文跟朋友新新在酒店遭遇了性侵,施暴者恰好是新新的“乾爹”,當地位高權重的商會會長;16歲的小米就在事發酒店打工,目睹暴力的她對警察保持了緘默,為了擺脫黑戶身份,不惜對施暴者進行勒索。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酒店服務員小米在監控裡看到,商會會長進入了兩個女孩的房間。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在中國發生的若干起極度相似的社會新聞。但只用了15分鐘,導演文晏就完成了對一場性侵事件的講述。犯罪不是重點,此後的大段篇幅,她都集中在一個主題:受害者的家庭和整個社會做了些什麼?

一個殘酷又真實的情節是,得知小文受辱後,小文的母親先是狠狠給了她一巴掌,後來歇斯底里地撕扯著衣櫃裡女兒的漂亮裙子,“讓你穿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並一氣之下剪掉了小文的長髮——這是對未成年少女在成長過程中要面臨的社會惡意和困境的某種重現。

抱著金魚的小文只能逃到了海邊巨大的瑪麗蓮夢露雕像下,同樣,不敢聲張的小米也曾多次注視著夢露的紅色腳趾甲、白色高跟鞋,對著她張開的裙襬拍照。

貫穿整部《嘉年華》的夢露雕像,來自於一個真實故事:廣西貴港曾建造過一個巨型夢露雕像,半年後,因為裙襬過高,它被拆除了。

在新聞裡,文晏看到了夢露雕像被擱置在卡車上等待運走的照片,一個女孩還為此專門寫了篇文章來呼籲,希望夢露能留下來。這件事觸動了文晏:那麼遠的城市,女孩到底對夢露有什麼樣的瞭解,為什麼會留戀這個雕像?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小米站在海邊巨大的夢露雕像下。

“我就想她可能其實根本不知道成年人怎麼看這個雕像,而是純粹從一個小女孩的眼光看,這是一個美麗的女人,我長大後可能會成為她,一個很純粹的、美的形象。”

夢露,最典型的女性被物化的符號,暗含著今天這個社會如何看待女性身體的態度,也是一個隱喻。文晏曾在自己的女性朋友中做過一個調查:夢露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一個朋友的答案是:“除了愛以外的一切。”這讓她想到了自己的《嘉年華》:一個關於“愛的缺失”的故事。

2

最初想要拍這樣一部影片時,文晏最苦惱的是,作為導演,是否有資格以受害人的視角去講這樣一個故事?“她們所承受的,不是我們能想象的。我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式的時代,無比光鮮,無比喧囂,大家沒有辦法停下來,去思考背後的人和故事。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恰恰是這些光鮮和喧囂背後的東西。另外,嘉年華還有美好年華的意思,這些孩子原本都有著美好年華。

文 | 單子軒

編輯 | 金匝

“打破沉默”的《嘉年華》上映了。

這是兒童性侵第一次被搬上中國內地的電影熒幕,收穫了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三大重要獎項提名。

但觀看《嘉年華》絕非輕鬆的體驗。除了排片極少——上映第一天,它的排片佔比只有1.5%,位列第9位,更重要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是整個社會都不敢去觸碰的議題。

我們已經太久沒有在院線中見到願意觀照中國社會現實的華語電影了,直到“有膽量和質感”的《嘉年華》的出現。

1

嘉年華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個架空的海濱城市,潮溼溫暖,12歲的小文跟朋友新新在酒店遭遇了性侵,施暴者恰好是新新的“乾爹”,當地位高權重的商會會長;16歲的小米就在事發酒店打工,目睹暴力的她對警察保持了緘默,為了擺脫黑戶身份,不惜對施暴者進行勒索。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酒店服務員小米在監控裡看到,商會會長進入了兩個女孩的房間。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在中國發生的若干起極度相似的社會新聞。但只用了15分鐘,導演文晏就完成了對一場性侵事件的講述。犯罪不是重點,此後的大段篇幅,她都集中在一個主題:受害者的家庭和整個社會做了些什麼?

一個殘酷又真實的情節是,得知小文受辱後,小文的母親先是狠狠給了她一巴掌,後來歇斯底里地撕扯著衣櫃裡女兒的漂亮裙子,“讓你穿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並一氣之下剪掉了小文的長髮——這是對未成年少女在成長過程中要面臨的社會惡意和困境的某種重現。

抱著金魚的小文只能逃到了海邊巨大的瑪麗蓮夢露雕像下,同樣,不敢聲張的小米也曾多次注視著夢露的紅色腳趾甲、白色高跟鞋,對著她張開的裙襬拍照。

貫穿整部《嘉年華》的夢露雕像,來自於一個真實故事:廣西貴港曾建造過一個巨型夢露雕像,半年後,因為裙襬過高,它被拆除了。

在新聞裡,文晏看到了夢露雕像被擱置在卡車上等待運走的照片,一個女孩還為此專門寫了篇文章來呼籲,希望夢露能留下來。這件事觸動了文晏:那麼遠的城市,女孩到底對夢露有什麼樣的瞭解,為什麼會留戀這個雕像?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小米站在海邊巨大的夢露雕像下。

“我就想她可能其實根本不知道成年人怎麼看這個雕像,而是純粹從一個小女孩的眼光看,這是一個美麗的女人,我長大後可能會成為她,一個很純粹的、美的形象。”

夢露,最典型的女性被物化的符號,暗含著今天這個社會如何看待女性身體的態度,也是一個隱喻。文晏曾在自己的女性朋友中做過一個調查:夢露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一個朋友的答案是:“除了愛以外的一切。”這讓她想到了自己的《嘉年華》:一個關於“愛的缺失”的故事。

2

最初想要拍這樣一部影片時,文晏最苦惱的是,作為導演,是否有資格以受害人的視角去講這樣一個故事?“她們所承受的,不是我們能想象的。我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小文和新新跑進了象徵女性生殖器的巨型管道中探險。

直到後來,女孩看著監控視頻的畫面突然出現在文晏的腦海裡,她想到了以旁觀者的視角切入,這才有了現在的“雙主角”,小文和小米。

在《嘉年華》,兩個年輕的主角被捲入同一場暴力事件,命運交纏在一起,同樣深感無力,又相互映照,這種角色設置讓人聯想起另一部同樣細膩的法國電影《兩生花》。

文晏深受這些電影的影響,她是歐洲藝術電影節的常客。這一次的《嘉年華》,也是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電影。

從威尼斯歸來後的兩個月裡,每次接受採訪,文晏都會說到,拍這部電影的本意,是想探討的是“旁觀者的責任和失職”。最初的她,其實也是個無力的旁觀者。

在微信朋友圈裡,文晏曾經目睹了太多兒童遭遇性侵的事件。女童保護曾統計過,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件是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實際發生的隱案可能更多。

“每天看著這些事情在我眼前發生,似乎離我很近,又似乎離我很遠。我能做什麼?就算轉發,對這個事情有幫助嗎?這種無力感其實讓我特別困惑。”

我們只是這些新聞的消費者嗎?我們和新聞裡的孩子有什麼關聯?如果有一天,我們和他們面對面,會發生什麼?在這些問題的指引下,文晏構想了《嘉年華》的劇本。

她找了許多關注兒童性侵案件的心理醫生、公益律師以及社會工作者,和他們儘可能地多聊天,一點點拼湊起關於這個領域的拼圖,也逐漸意識到,“孩子的遭遇,本質上是成人的問題”。就像《嘉年華》裡小米和小文,兩個女孩的成長過程其實是極度相似的:女孩不易,父母不教,社會殘酷,活在成年人甚至是成年男性設置標準和主宰一切的世界,太難。

3

儘管描繪的是殘酷現實,但《嘉年華》不是一部戳淚的電影。相反,它隱忍,壓抑,處處剋制。最容易引發觀眾憤怒情緒的施暴者劉會長,自始至終面目模糊,文晏甚至連一個清晰的側臉都沒有給他。

她選擇了用鏡頭語言去講述故事,而不是情緒。遠景鏡頭寥寥可數,幾乎都是中景和近景,攝影機大多也是手持的,一個又一個的長鏡頭——這是文晏跟攝影師反覆討論後做出的決定:“讓觀眾覺得是我在看這些孩子,看她們的眼睛,內心,細微的狀態,想要伸出手去撫摸她們,卻又永遠觸碰不到。”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式的時代,無比光鮮,無比喧囂,大家沒有辦法停下來,去思考背後的人和故事。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恰恰是這些光鮮和喧囂背後的東西。另外,嘉年華還有美好年華的意思,這些孩子原本都有著美好年華。

文 | 單子軒

編輯 | 金匝

“打破沉默”的《嘉年華》上映了。

這是兒童性侵第一次被搬上中國內地的電影熒幕,收穫了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三大重要獎項提名。

但觀看《嘉年華》絕非輕鬆的體驗。除了排片極少——上映第一天,它的排片佔比只有1.5%,位列第9位,更重要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是整個社會都不敢去觸碰的議題。

我們已經太久沒有在院線中見到願意觀照中國社會現實的華語電影了,直到“有膽量和質感”的《嘉年華》的出現。

1

嘉年華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個架空的海濱城市,潮溼溫暖,12歲的小文跟朋友新新在酒店遭遇了性侵,施暴者恰好是新新的“乾爹”,當地位高權重的商會會長;16歲的小米就在事發酒店打工,目睹暴力的她對警察保持了緘默,為了擺脫黑戶身份,不惜對施暴者進行勒索。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酒店服務員小米在監控裡看到,商會會長進入了兩個女孩的房間。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在中國發生的若干起極度相似的社會新聞。但只用了15分鐘,導演文晏就完成了對一場性侵事件的講述。犯罪不是重點,此後的大段篇幅,她都集中在一個主題:受害者的家庭和整個社會做了些什麼?

一個殘酷又真實的情節是,得知小文受辱後,小文的母親先是狠狠給了她一巴掌,後來歇斯底里地撕扯著衣櫃裡女兒的漂亮裙子,“讓你穿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並一氣之下剪掉了小文的長髮——這是對未成年少女在成長過程中要面臨的社會惡意和困境的某種重現。

抱著金魚的小文只能逃到了海邊巨大的瑪麗蓮夢露雕像下,同樣,不敢聲張的小米也曾多次注視著夢露的紅色腳趾甲、白色高跟鞋,對著她張開的裙襬拍照。

貫穿整部《嘉年華》的夢露雕像,來自於一個真實故事:廣西貴港曾建造過一個巨型夢露雕像,半年後,因為裙襬過高,它被拆除了。

在新聞裡,文晏看到了夢露雕像被擱置在卡車上等待運走的照片,一個女孩還為此專門寫了篇文章來呼籲,希望夢露能留下來。這件事觸動了文晏:那麼遠的城市,女孩到底對夢露有什麼樣的瞭解,為什麼會留戀這個雕像?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小米站在海邊巨大的夢露雕像下。

“我就想她可能其實根本不知道成年人怎麼看這個雕像,而是純粹從一個小女孩的眼光看,這是一個美麗的女人,我長大後可能會成為她,一個很純粹的、美的形象。”

夢露,最典型的女性被物化的符號,暗含著今天這個社會如何看待女性身體的態度,也是一個隱喻。文晏曾在自己的女性朋友中做過一個調查:夢露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一個朋友的答案是:“除了愛以外的一切。”這讓她想到了自己的《嘉年華》:一個關於“愛的缺失”的故事。

2

最初想要拍這樣一部影片時,文晏最苦惱的是,作為導演,是否有資格以受害人的視角去講這樣一個故事?“她們所承受的,不是我們能想象的。我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小文和新新跑進了象徵女性生殖器的巨型管道中探險。

直到後來,女孩看著監控視頻的畫面突然出現在文晏的腦海裡,她想到了以旁觀者的視角切入,這才有了現在的“雙主角”,小文和小米。

在《嘉年華》,兩個年輕的主角被捲入同一場暴力事件,命運交纏在一起,同樣深感無力,又相互映照,這種角色設置讓人聯想起另一部同樣細膩的法國電影《兩生花》。

文晏深受這些電影的影響,她是歐洲藝術電影節的常客。這一次的《嘉年華》,也是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電影。

從威尼斯歸來後的兩個月裡,每次接受採訪,文晏都會說到,拍這部電影的本意,是想探討的是“旁觀者的責任和失職”。最初的她,其實也是個無力的旁觀者。

在微信朋友圈裡,文晏曾經目睹了太多兒童遭遇性侵的事件。女童保護曾統計過,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件是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實際發生的隱案可能更多。

“每天看著這些事情在我眼前發生,似乎離我很近,又似乎離我很遠。我能做什麼?就算轉發,對這個事情有幫助嗎?這種無力感其實讓我特別困惑。”

我們只是這些新聞的消費者嗎?我們和新聞裡的孩子有什麼關聯?如果有一天,我們和他們面對面,會發生什麼?在這些問題的指引下,文晏構想了《嘉年華》的劇本。

她找了許多關注兒童性侵案件的心理醫生、公益律師以及社會工作者,和他們儘可能地多聊天,一點點拼湊起關於這個領域的拼圖,也逐漸意識到,“孩子的遭遇,本質上是成人的問題”。就像《嘉年華》裡小米和小文,兩個女孩的成長過程其實是極度相似的:女孩不易,父母不教,社會殘酷,活在成年人甚至是成年男性設置標準和主宰一切的世界,太難。

3

儘管描繪的是殘酷現實,但《嘉年華》不是一部戳淚的電影。相反,它隱忍,壓抑,處處剋制。最容易引發觀眾憤怒情緒的施暴者劉會長,自始至終面目模糊,文晏甚至連一個清晰的側臉都沒有給他。

她選擇了用鏡頭語言去講述故事,而不是情緒。遠景鏡頭寥寥可數,幾乎都是中景和近景,攝影機大多也是手持的,一個又一個的長鏡頭——這是文晏跟攝影師反覆討論後做出的決定:“讓觀眾覺得是我在看這些孩子,看她們的眼睛,內心,細微的狀態,想要伸出手去撫摸她們,卻又永遠觸碰不到。”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整部片子最激烈的一場戲,是警方在醫院召開新聞發佈會時,小文父親聽到女兒下體無損傷的結論,憤怒地跳起身來,撲向醫生和警察,被人攔住掙脫不得,只能破口大罵。

小文父親的扮演者耿樂曾經在劇本里反覆翻找,想看看父親究竟為女兒做了些什麼,最後只找到了一處,就是最後那場戲。“他其實什麼也做不了。我當時把劇本合上之後,氣到這兒啊。”耿樂拿手指著脖子比劃著。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式的時代,無比光鮮,無比喧囂,大家沒有辦法停下來,去思考背後的人和故事。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恰恰是這些光鮮和喧囂背後的東西。另外,嘉年華還有美好年華的意思,這些孩子原本都有著美好年華。

文 | 單子軒

編輯 | 金匝

“打破沉默”的《嘉年華》上映了。

這是兒童性侵第一次被搬上中國內地的電影熒幕,收穫了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三大重要獎項提名。

但觀看《嘉年華》絕非輕鬆的體驗。除了排片極少——上映第一天,它的排片佔比只有1.5%,位列第9位,更重要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是整個社會都不敢去觸碰的議題。

我們已經太久沒有在院線中見到願意觀照中國社會現實的華語電影了,直到“有膽量和質感”的《嘉年華》的出現。

1

嘉年華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個架空的海濱城市,潮溼溫暖,12歲的小文跟朋友新新在酒店遭遇了性侵,施暴者恰好是新新的“乾爹”,當地位高權重的商會會長;16歲的小米就在事發酒店打工,目睹暴力的她對警察保持了緘默,為了擺脫黑戶身份,不惜對施暴者進行勒索。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酒店服務員小米在監控裡看到,商會會長進入了兩個女孩的房間。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在中國發生的若干起極度相似的社會新聞。但只用了15分鐘,導演文晏就完成了對一場性侵事件的講述。犯罪不是重點,此後的大段篇幅,她都集中在一個主題:受害者的家庭和整個社會做了些什麼?

一個殘酷又真實的情節是,得知小文受辱後,小文的母親先是狠狠給了她一巴掌,後來歇斯底里地撕扯著衣櫃裡女兒的漂亮裙子,“讓你穿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並一氣之下剪掉了小文的長髮——這是對未成年少女在成長過程中要面臨的社會惡意和困境的某種重現。

抱著金魚的小文只能逃到了海邊巨大的瑪麗蓮夢露雕像下,同樣,不敢聲張的小米也曾多次注視著夢露的紅色腳趾甲、白色高跟鞋,對著她張開的裙襬拍照。

貫穿整部《嘉年華》的夢露雕像,來自於一個真實故事:廣西貴港曾建造過一個巨型夢露雕像,半年後,因為裙襬過高,它被拆除了。

在新聞裡,文晏看到了夢露雕像被擱置在卡車上等待運走的照片,一個女孩還為此專門寫了篇文章來呼籲,希望夢露能留下來。這件事觸動了文晏:那麼遠的城市,女孩到底對夢露有什麼樣的瞭解,為什麼會留戀這個雕像?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小米站在海邊巨大的夢露雕像下。

“我就想她可能其實根本不知道成年人怎麼看這個雕像,而是純粹從一個小女孩的眼光看,這是一個美麗的女人,我長大後可能會成為她,一個很純粹的、美的形象。”

夢露,最典型的女性被物化的符號,暗含著今天這個社會如何看待女性身體的態度,也是一個隱喻。文晏曾在自己的女性朋友中做過一個調查:夢露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一個朋友的答案是:“除了愛以外的一切。”這讓她想到了自己的《嘉年華》:一個關於“愛的缺失”的故事。

2

最初想要拍這樣一部影片時,文晏最苦惱的是,作為導演,是否有資格以受害人的視角去講這樣一個故事?“她們所承受的,不是我們能想象的。我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小文和新新跑進了象徵女性生殖器的巨型管道中探險。

直到後來,女孩看著監控視頻的畫面突然出現在文晏的腦海裡,她想到了以旁觀者的視角切入,這才有了現在的“雙主角”,小文和小米。

在《嘉年華》,兩個年輕的主角被捲入同一場暴力事件,命運交纏在一起,同樣深感無力,又相互映照,這種角色設置讓人聯想起另一部同樣細膩的法國電影《兩生花》。

文晏深受這些電影的影響,她是歐洲藝術電影節的常客。這一次的《嘉年華》,也是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電影。

從威尼斯歸來後的兩個月裡,每次接受採訪,文晏都會說到,拍這部電影的本意,是想探討的是“旁觀者的責任和失職”。最初的她,其實也是個無力的旁觀者。

在微信朋友圈裡,文晏曾經目睹了太多兒童遭遇性侵的事件。女童保護曾統計過,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件是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實際發生的隱案可能更多。

“每天看著這些事情在我眼前發生,似乎離我很近,又似乎離我很遠。我能做什麼?就算轉發,對這個事情有幫助嗎?這種無力感其實讓我特別困惑。”

我們只是這些新聞的消費者嗎?我們和新聞裡的孩子有什麼關聯?如果有一天,我們和他們面對面,會發生什麼?在這些問題的指引下,文晏構想了《嘉年華》的劇本。

她找了許多關注兒童性侵案件的心理醫生、公益律師以及社會工作者,和他們儘可能地多聊天,一點點拼湊起關於這個領域的拼圖,也逐漸意識到,“孩子的遭遇,本質上是成人的問題”。就像《嘉年華》裡小米和小文,兩個女孩的成長過程其實是極度相似的:女孩不易,父母不教,社會殘酷,活在成年人甚至是成年男性設置標準和主宰一切的世界,太難。

3

儘管描繪的是殘酷現實,但《嘉年華》不是一部戳淚的電影。相反,它隱忍,壓抑,處處剋制。最容易引發觀眾憤怒情緒的施暴者劉會長,自始至終面目模糊,文晏甚至連一個清晰的側臉都沒有給他。

她選擇了用鏡頭語言去講述故事,而不是情緒。遠景鏡頭寥寥可數,幾乎都是中景和近景,攝影機大多也是手持的,一個又一個的長鏡頭——這是文晏跟攝影師反覆討論後做出的決定:“讓觀眾覺得是我在看這些孩子,看她們的眼睛,內心,細微的狀態,想要伸出手去撫摸她們,卻又永遠觸碰不到。”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整部片子最激烈的一場戲,是警方在醫院召開新聞發佈會時,小文父親聽到女兒下體無損傷的結論,憤怒地跳起身來,撲向醫生和警察,被人攔住掙脫不得,只能破口大罵。

小文父親的扮演者耿樂曾經在劇本里反覆翻找,想看看父親究竟為女兒做了些什麼,最後只找到了一處,就是最後那場戲。“他其實什麼也做不了。我當時把劇本合上之後,氣到這兒啊。”耿樂拿手指著脖子比劃著。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耿樂飾演小文父親

他想改變角色,表演了不少爆發場景,但都被文晏剪掉了。他不解,在片場反覆問,為什麼不讓父親這個角色真正地幫助到小文?

文晏解釋說,不希望大家看了後,只覺得煽情和解氣。她覺得電影就應該是剋制而謹慎的。“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我不會配上恐怖音樂,也不會販賣小孩的可憐,那是低級的手段。高級的手段就是尊重你的題材,把最真實的東西還原出來,讓人有思考。”

4

除了思考,文晏還奉上了《嘉年華》最動人的部分——兩個小女孩不露痕跡的表演。

事實上,扮演小文的周美君是一張真正的白紙,文晏和製片人在無數女孩中海選出她來;小米的飾演者文淇,也只在電視劇裡出現過,沒有任何參演電影的經驗。

她們都不知道,要演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文淇拿到的只是關於女孩流浪打工、以賺錢為目標的半個劇本。至於周美君,文晏甚至從沒提過“性侵”這兩個字,“讓她以非常有限的生活經驗完成表演”。

在拍攝這個孩子受到傷害的故事時,怎麼能更好地保護好演戲的孩子,是文晏一直努力去做的事。

幾乎每場戲,文晏都會想辦法跟周美君講一些和劇情無關、但能讓她理解的東西。其中一場戲,是小文發現律師又找了過來,父親也知道了一切時,她崩潰地逃走——文晏和周美君講的是:有壞人,你要逃,只能一直跑。

小文的家庭變故,在周美君這裡簡化為一個父母情感不和的故事。文晏一直問她:如果爸爸和媽媽,你只能選一個人一起生活,怎麼辦?

“她就不停地問我問題,那另一個人可以來看我嗎?我說不行,直到把她所有的路都堵死了,她說她選不出來,眼淚掉了下來。”這是文晏要的狀態。

但每天拍戲,文晏會小心翼翼地觀察周美君,擔心影響到她的心理狀態。“結果她什麼事兒都沒有,跟我說知道這個是演戲,不是真的。”

周美君唯一一次因為演戲不開心,就是頭髮被剪那場戲。憤怒的母親把小文拽到洗手間,拿起了剪刀,她覺得女兒的樣子惹了禍。是真剪。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式的時代,無比光鮮,無比喧囂,大家沒有辦法停下來,去思考背後的人和故事。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恰恰是這些光鮮和喧囂背後的東西。另外,嘉年華還有美好年華的意思,這些孩子原本都有著美好年華。

文 | 單子軒

編輯 | 金匝

“打破沉默”的《嘉年華》上映了。

這是兒童性侵第一次被搬上中國內地的電影熒幕,收穫了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三大重要獎項提名。

但觀看《嘉年華》絕非輕鬆的體驗。除了排片極少——上映第一天,它的排片佔比只有1.5%,位列第9位,更重要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是整個社會都不敢去觸碰的議題。

我們已經太久沒有在院線中見到願意觀照中國社會現實的華語電影了,直到“有膽量和質感”的《嘉年華》的出現。

1

嘉年華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個架空的海濱城市,潮溼溫暖,12歲的小文跟朋友新新在酒店遭遇了性侵,施暴者恰好是新新的“乾爹”,當地位高權重的商會會長;16歲的小米就在事發酒店打工,目睹暴力的她對警察保持了緘默,為了擺脫黑戶身份,不惜對施暴者進行勒索。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酒店服務員小米在監控裡看到,商會會長進入了兩個女孩的房間。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在中國發生的若干起極度相似的社會新聞。但只用了15分鐘,導演文晏就完成了對一場性侵事件的講述。犯罪不是重點,此後的大段篇幅,她都集中在一個主題:受害者的家庭和整個社會做了些什麼?

一個殘酷又真實的情節是,得知小文受辱後,小文的母親先是狠狠給了她一巴掌,後來歇斯底里地撕扯著衣櫃裡女兒的漂亮裙子,“讓你穿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並一氣之下剪掉了小文的長髮——這是對未成年少女在成長過程中要面臨的社會惡意和困境的某種重現。

抱著金魚的小文只能逃到了海邊巨大的瑪麗蓮夢露雕像下,同樣,不敢聲張的小米也曾多次注視著夢露的紅色腳趾甲、白色高跟鞋,對著她張開的裙襬拍照。

貫穿整部《嘉年華》的夢露雕像,來自於一個真實故事:廣西貴港曾建造過一個巨型夢露雕像,半年後,因為裙襬過高,它被拆除了。

在新聞裡,文晏看到了夢露雕像被擱置在卡車上等待運走的照片,一個女孩還為此專門寫了篇文章來呼籲,希望夢露能留下來。這件事觸動了文晏:那麼遠的城市,女孩到底對夢露有什麼樣的瞭解,為什麼會留戀這個雕像?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小米站在海邊巨大的夢露雕像下。

“我就想她可能其實根本不知道成年人怎麼看這個雕像,而是純粹從一個小女孩的眼光看,這是一個美麗的女人,我長大後可能會成為她,一個很純粹的、美的形象。”

夢露,最典型的女性被物化的符號,暗含著今天這個社會如何看待女性身體的態度,也是一個隱喻。文晏曾在自己的女性朋友中做過一個調查:夢露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一個朋友的答案是:“除了愛以外的一切。”這讓她想到了自己的《嘉年華》:一個關於“愛的缺失”的故事。

2

最初想要拍這樣一部影片時,文晏最苦惱的是,作為導演,是否有資格以受害人的視角去講這樣一個故事?“她們所承受的,不是我們能想象的。我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小文和新新跑進了象徵女性生殖器的巨型管道中探險。

直到後來,女孩看著監控視頻的畫面突然出現在文晏的腦海裡,她想到了以旁觀者的視角切入,這才有了現在的“雙主角”,小文和小米。

在《嘉年華》,兩個年輕的主角被捲入同一場暴力事件,命運交纏在一起,同樣深感無力,又相互映照,這種角色設置讓人聯想起另一部同樣細膩的法國電影《兩生花》。

文晏深受這些電影的影響,她是歐洲藝術電影節的常客。這一次的《嘉年華》,也是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電影。

從威尼斯歸來後的兩個月裡,每次接受採訪,文晏都會說到,拍這部電影的本意,是想探討的是“旁觀者的責任和失職”。最初的她,其實也是個無力的旁觀者。

在微信朋友圈裡,文晏曾經目睹了太多兒童遭遇性侵的事件。女童保護曾統計過,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件是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實際發生的隱案可能更多。

“每天看著這些事情在我眼前發生,似乎離我很近,又似乎離我很遠。我能做什麼?就算轉發,對這個事情有幫助嗎?這種無力感其實讓我特別困惑。”

我們只是這些新聞的消費者嗎?我們和新聞裡的孩子有什麼關聯?如果有一天,我們和他們面對面,會發生什麼?在這些問題的指引下,文晏構想了《嘉年華》的劇本。

她找了許多關注兒童性侵案件的心理醫生、公益律師以及社會工作者,和他們儘可能地多聊天,一點點拼湊起關於這個領域的拼圖,也逐漸意識到,“孩子的遭遇,本質上是成人的問題”。就像《嘉年華》裡小米和小文,兩個女孩的成長過程其實是極度相似的:女孩不易,父母不教,社會殘酷,活在成年人甚至是成年男性設置標準和主宰一切的世界,太難。

3

儘管描繪的是殘酷現實,但《嘉年華》不是一部戳淚的電影。相反,它隱忍,壓抑,處處剋制。最容易引發觀眾憤怒情緒的施暴者劉會長,自始至終面目模糊,文晏甚至連一個清晰的側臉都沒有給他。

她選擇了用鏡頭語言去講述故事,而不是情緒。遠景鏡頭寥寥可數,幾乎都是中景和近景,攝影機大多也是手持的,一個又一個的長鏡頭——這是文晏跟攝影師反覆討論後做出的決定:“讓觀眾覺得是我在看這些孩子,看她們的眼睛,內心,細微的狀態,想要伸出手去撫摸她們,卻又永遠觸碰不到。”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整部片子最激烈的一場戲,是警方在醫院召開新聞發佈會時,小文父親聽到女兒下體無損傷的結論,憤怒地跳起身來,撲向醫生和警察,被人攔住掙脫不得,只能破口大罵。

小文父親的扮演者耿樂曾經在劇本里反覆翻找,想看看父親究竟為女兒做了些什麼,最後只找到了一處,就是最後那場戲。“他其實什麼也做不了。我當時把劇本合上之後,氣到這兒啊。”耿樂拿手指著脖子比劃著。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耿樂飾演小文父親

他想改變角色,表演了不少爆發場景,但都被文晏剪掉了。他不解,在片場反覆問,為什麼不讓父親這個角色真正地幫助到小文?

文晏解釋說,不希望大家看了後,只覺得煽情和解氣。她覺得電影就應該是剋制而謹慎的。“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我不會配上恐怖音樂,也不會販賣小孩的可憐,那是低級的手段。高級的手段就是尊重你的題材,把最真實的東西還原出來,讓人有思考。”

4

除了思考,文晏還奉上了《嘉年華》最動人的部分——兩個小女孩不露痕跡的表演。

事實上,扮演小文的周美君是一張真正的白紙,文晏和製片人在無數女孩中海選出她來;小米的飾演者文淇,也只在電視劇裡出現過,沒有任何參演電影的經驗。

她們都不知道,要演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文淇拿到的只是關於女孩流浪打工、以賺錢為目標的半個劇本。至於周美君,文晏甚至從沒提過“性侵”這兩個字,“讓她以非常有限的生活經驗完成表演”。

在拍攝這個孩子受到傷害的故事時,怎麼能更好地保護好演戲的孩子,是文晏一直努力去做的事。

幾乎每場戲,文晏都會想辦法跟周美君講一些和劇情無關、但能讓她理解的東西。其中一場戲,是小文發現律師又找了過來,父親也知道了一切時,她崩潰地逃走——文晏和周美君講的是:有壞人,你要逃,只能一直跑。

小文的家庭變故,在周美君這裡簡化為一個父母情感不和的故事。文晏一直問她:如果爸爸和媽媽,你只能選一個人一起生活,怎麼辦?

“她就不停地問我問題,那另一個人可以來看我嗎?我說不行,直到把她所有的路都堵死了,她說她選不出來,眼淚掉了下來。”這是文晏要的狀態。

但每天拍戲,文晏會小心翼翼地觀察周美君,擔心影響到她的心理狀態。“結果她什麼事兒都沒有,跟我說知道這個是演戲,不是真的。”

周美君唯一一次因為演戲不開心,就是頭髮被剪那場戲。憤怒的母親把小文拽到洗手間,拿起了剪刀,她覺得女兒的樣子惹了禍。是真剪。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頭髮被剪後,小文毀掉了母親的化妝品。

吃飯的時候,為了安慰她,文晏拿出珍·茜寶在電影《筋疲力盡》裡的照片給她看。

“你看這個阿姨美不美?”

“美啊。”

“你看她頭髮比你還短。”

“是啊。”

“其實你也很美。”

5

《嘉年華》在北京的第一場點映後,有觀眾就問到了文晏這部電影中文片名的含義。

“我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式的時代,無比光鮮,無比喧囂,大家沒有辦法停下來,去思考背後的人和故事。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恰恰是這些光鮮和喧囂背後的東西。另外,嘉年華還有美好年華的意思,這些孩子原本都有著美好年華。”

一個女孩子站起來,聲音裡帶著哭腔:“我身邊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也知道維權這條路非常非常難。今天特地過來,沒有別的,就想說感謝,非常感謝。”

臺上的文晏點了點頭,聲音變得有點動容。“我們聽到、看到這樣的事情已經很多,但其實聽不到、看不到的更多。希望大家不要再把它當成難以啟齒的一件事。”

這不是文晏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狀況:一個女生向她回憶了自己遭遇性侵的事情,而一位父親告訴她:“看了電影才意識到生活得太粗糙了,我有兩個女兒,可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一直在迴避。”這些都是擊中她的瞬間。

《嘉年華》還有另外一個英文名:Angels Wear White,白衣天使。在電影的最後,身穿白裙的小米從賣身的房間裡逃出,騎著摩托飛馳在公路上,裝載夢露雕像的卡車從她身邊駛過,她看見了夢露飛揚的白色裙子下一覽無餘的雙腿。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式的時代,無比光鮮,無比喧囂,大家沒有辦法停下來,去思考背後的人和故事。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恰恰是這些光鮮和喧囂背後的東西。另外,嘉年華還有美好年華的意思,這些孩子原本都有著美好年華。

文 | 單子軒

編輯 | 金匝

“打破沉默”的《嘉年華》上映了。

這是兒童性侵第一次被搬上中國內地的電影熒幕,收穫了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三大重要獎項提名。

但觀看《嘉年華》絕非輕鬆的體驗。除了排片極少——上映第一天,它的排片佔比只有1.5%,位列第9位,更重要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是整個社會都不敢去觸碰的議題。

我們已經太久沒有在院線中見到願意觀照中國社會現實的華語電影了,直到“有膽量和質感”的《嘉年華》的出現。

1

嘉年華的故事並不複雜:一個架空的海濱城市,潮溼溫暖,12歲的小文跟朋友新新在酒店遭遇了性侵,施暴者恰好是新新的“乾爹”,當地位高權重的商會會長;16歲的小米就在事發酒店打工,目睹暴力的她對警察保持了緘默,為了擺脫黑戶身份,不惜對施暴者進行勒索。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酒店服務員小米在監控裡看到,商會會長進入了兩個女孩的房間。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在中國發生的若干起極度相似的社會新聞。但只用了15分鐘,導演文晏就完成了對一場性侵事件的講述。犯罪不是重點,此後的大段篇幅,她都集中在一個主題:受害者的家庭和整個社會做了些什麼?

一個殘酷又真實的情節是,得知小文受辱後,小文的母親先是狠狠給了她一巴掌,後來歇斯底里地撕扯著衣櫃裡女兒的漂亮裙子,“讓你穿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並一氣之下剪掉了小文的長髮——這是對未成年少女在成長過程中要面臨的社會惡意和困境的某種重現。

抱著金魚的小文只能逃到了海邊巨大的瑪麗蓮夢露雕像下,同樣,不敢聲張的小米也曾多次注視著夢露的紅色腳趾甲、白色高跟鞋,對著她張開的裙襬拍照。

貫穿整部《嘉年華》的夢露雕像,來自於一個真實故事:廣西貴港曾建造過一個巨型夢露雕像,半年後,因為裙襬過高,它被拆除了。

在新聞裡,文晏看到了夢露雕像被擱置在卡車上等待運走的照片,一個女孩還為此專門寫了篇文章來呼籲,希望夢露能留下來。這件事觸動了文晏:那麼遠的城市,女孩到底對夢露有什麼樣的瞭解,為什麼會留戀這個雕像?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小米站在海邊巨大的夢露雕像下。

“我就想她可能其實根本不知道成年人怎麼看這個雕像,而是純粹從一個小女孩的眼光看,這是一個美麗的女人,我長大後可能會成為她,一個很純粹的、美的形象。”

夢露,最典型的女性被物化的符號,暗含著今天這個社會如何看待女性身體的態度,也是一個隱喻。文晏曾在自己的女性朋友中做過一個調查:夢露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一個朋友的答案是:“除了愛以外的一切。”這讓她想到了自己的《嘉年華》:一個關於“愛的缺失”的故事。

2

最初想要拍這樣一部影片時,文晏最苦惱的是,作為導演,是否有資格以受害人的視角去講這樣一個故事?“她們所承受的,不是我們能想象的。我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小文和新新跑進了象徵女性生殖器的巨型管道中探險。

直到後來,女孩看著監控視頻的畫面突然出現在文晏的腦海裡,她想到了以旁觀者的視角切入,這才有了現在的“雙主角”,小文和小米。

在《嘉年華》,兩個年輕的主角被捲入同一場暴力事件,命運交纏在一起,同樣深感無力,又相互映照,這種角色設置讓人聯想起另一部同樣細膩的法國電影《兩生花》。

文晏深受這些電影的影響,她是歐洲藝術電影節的常客。這一次的《嘉年華》,也是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電影。

從威尼斯歸來後的兩個月裡,每次接受採訪,文晏都會說到,拍這部電影的本意,是想探討的是“旁觀者的責任和失職”。最初的她,其實也是個無力的旁觀者。

在微信朋友圈裡,文晏曾經目睹了太多兒童遭遇性侵的事件。女童保護曾統計過,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件是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實際發生的隱案可能更多。

“每天看著這些事情在我眼前發生,似乎離我很近,又似乎離我很遠。我能做什麼?就算轉發,對這個事情有幫助嗎?這種無力感其實讓我特別困惑。”

我們只是這些新聞的消費者嗎?我們和新聞裡的孩子有什麼關聯?如果有一天,我們和他們面對面,會發生什麼?在這些問題的指引下,文晏構想了《嘉年華》的劇本。

她找了許多關注兒童性侵案件的心理醫生、公益律師以及社會工作者,和他們儘可能地多聊天,一點點拼湊起關於這個領域的拼圖,也逐漸意識到,“孩子的遭遇,本質上是成人的問題”。就像《嘉年華》裡小米和小文,兩個女孩的成長過程其實是極度相似的:女孩不易,父母不教,社會殘酷,活在成年人甚至是成年男性設置標準和主宰一切的世界,太難。

3

儘管描繪的是殘酷現實,但《嘉年華》不是一部戳淚的電影。相反,它隱忍,壓抑,處處剋制。最容易引發觀眾憤怒情緒的施暴者劉會長,自始至終面目模糊,文晏甚至連一個清晰的側臉都沒有給他。

她選擇了用鏡頭語言去講述故事,而不是情緒。遠景鏡頭寥寥可數,幾乎都是中景和近景,攝影機大多也是手持的,一個又一個的長鏡頭——這是文晏跟攝影師反覆討論後做出的決定:“讓觀眾覺得是我在看這些孩子,看她們的眼睛,內心,細微的狀態,想要伸出手去撫摸她們,卻又永遠觸碰不到。”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整部片子最激烈的一場戲,是警方在醫院召開新聞發佈會時,小文父親聽到女兒下體無損傷的結論,憤怒地跳起身來,撲向醫生和警察,被人攔住掙脫不得,只能破口大罵。

小文父親的扮演者耿樂曾經在劇本里反覆翻找,想看看父親究竟為女兒做了些什麼,最後只找到了一處,就是最後那場戲。“他其實什麼也做不了。我當時把劇本合上之後,氣到這兒啊。”耿樂拿手指著脖子比劃著。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耿樂飾演小文父親

他想改變角色,表演了不少爆發場景,但都被文晏剪掉了。他不解,在片場反覆問,為什麼不讓父親這個角色真正地幫助到小文?

文晏解釋說,不希望大家看了後,只覺得煽情和解氣。她覺得電影就應該是剋制而謹慎的。“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我不會配上恐怖音樂,也不會販賣小孩的可憐,那是低級的手段。高級的手段就是尊重你的題材,把最真實的東西還原出來,讓人有思考。”

4

除了思考,文晏還奉上了《嘉年華》最動人的部分——兩個小女孩不露痕跡的表演。

事實上,扮演小文的周美君是一張真正的白紙,文晏和製片人在無數女孩中海選出她來;小米的飾演者文淇,也只在電視劇裡出現過,沒有任何參演電影的經驗。

她們都不知道,要演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文淇拿到的只是關於女孩流浪打工、以賺錢為目標的半個劇本。至於周美君,文晏甚至從沒提過“性侵”這兩個字,“讓她以非常有限的生活經驗完成表演”。

在拍攝這個孩子受到傷害的故事時,怎麼能更好地保護好演戲的孩子,是文晏一直努力去做的事。

幾乎每場戲,文晏都會想辦法跟周美君講一些和劇情無關、但能讓她理解的東西。其中一場戲,是小文發現律師又找了過來,父親也知道了一切時,她崩潰地逃走——文晏和周美君講的是:有壞人,你要逃,只能一直跑。

小文的家庭變故,在周美君這裡簡化為一個父母情感不和的故事。文晏一直問她:如果爸爸和媽媽,你只能選一個人一起生活,怎麼辦?

“她就不停地問我問題,那另一個人可以來看我嗎?我說不行,直到把她所有的路都堵死了,她說她選不出來,眼淚掉了下來。”這是文晏要的狀態。

但每天拍戲,文晏會小心翼翼地觀察周美君,擔心影響到她的心理狀態。“結果她什麼事兒都沒有,跟我說知道這個是演戲,不是真的。”

周美君唯一一次因為演戲不開心,就是頭髮被剪那場戲。憤怒的母親把小文拽到洗手間,拿起了剪刀,她覺得女兒的樣子惹了禍。是真剪。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頭髮被剪後,小文毀掉了母親的化妝品。

吃飯的時候,為了安慰她,文晏拿出珍·茜寶在電影《筋疲力盡》裡的照片給她看。

“你看這個阿姨美不美?”

“美啊。”

“你看她頭髮比你還短。”

“是啊。”

“其實你也很美。”

5

《嘉年華》在北京的第一場點映後,有觀眾就問到了文晏這部電影中文片名的含義。

“我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式的時代,無比光鮮,無比喧囂,大家沒有辦法停下來,去思考背後的人和故事。這部電影想要講的,恰恰是這些光鮮和喧囂背後的東西。另外,嘉年華還有美好年華的意思,這些孩子原本都有著美好年華。”

一個女孩子站起來,聲音裡帶著哭腔:“我身邊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也知道維權這條路非常非常難。今天特地過來,沒有別的,就想說感謝,非常感謝。”

臺上的文晏點了點頭,聲音變得有點動容。“我們聽到、看到這樣的事情已經很多,但其實聽不到、看不到的更多。希望大家不要再把它當成難以啟齒的一件事。”

這不是文晏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狀況:一個女生向她回憶了自己遭遇性侵的事情,而一位父親告訴她:“看了電影才意識到生活得太粗糙了,我有兩個女兒,可我從來沒有想過這些,一直在迴避。”這些都是擊中她的瞬間。

《嘉年華》還有另外一個英文名:Angels Wear White,白衣天使。在電影的最後,身穿白裙的小米從賣身的房間裡逃出,騎著摩托飛馳在公路上,裝載夢露雕像的卡車從她身邊駛過,她看見了夢露飛揚的白色裙子下一覽無餘的雙腿。

這部第一次把兒童性侵搬上內地熒幕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也是直到最近,文晏才知道那座她一直關注的夢露雕像的真實結局——雕像被當地的一個夢露愛好者買走,最後放在了自己的農場。

這聽起來像極了那些兒童遭遇性侵新聞的命運:它進入了一個私人或者說半開放的空間,從這個公共空間中被移除了,再也不見了。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