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賺多少錢,40歲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實現財務自由的關鍵在於: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要把這個問題想清楚,每個人可以先為自己做張資產負債表。

表格的左邊是資產,包括: 房子,股票,債券,現金存款,股權,以及人力資本。對人力資本這個概念不熟悉的朋友,可以把它簡單粗暴的理解為自己賺錢的能力。

表格的右邊是負債,包括: 按揭貸款,生活費(特別是退休後),醫療費(特別是年紀大了以後),還有各種貸款(比如經營企業的私營企業家)。

要想達到財務自由,要麼增加資產,要麼減少負債。

其實兩種策略都管用。比如'無欲則剛'。自己清心寡慾,量入為出,要達到財務自由並不是很困難。(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都通過縮衣節食來達到財務自由)

大多數人想的,肯定是如何增加資產端來達到更大的自由。如果你仔細想一下,就不難理解,在資產端自己最能施加影響的就是人力資本了。

用大白話講,想要憑空增加大量現金(比如拿到一年幾百萬的高薪工作),或者增加大量股權(比如創業成功,公司上市),或者增加大量不動產(拼爹),都是帶有很大運氣成分和不確定性的,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內。

個人唯一能夠施加影響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商業價值。這個商業價值,也不一定非得是高學歷,高智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一點,是找到自己的特長,並且加以發揮。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在自己擅長和熟悉的行業做到最好,就是自己一輩子最大的財富。說相聲說的好,演戲演的好,唱歌唱的好,本質上和擼代碼擼的好是一樣的。那就是掌握一門市場需要的技能,並將它發揮到極致。

其實你去觀察一下媒體上上鏡比較多的各種大v(當然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達到財務自由,但我們假設他們還都算比較成功),就不難發現,他們最值錢的,不是他們的股票或者房子,而是他們的人力資本。他們很多人的投資水平未必比你更高明,懂得金融投資知識可能還不如一個本科生更多,但是他們在套現自己人力資本上則明顯比其他人更高一籌。

我知道知乎絕大多數用戶的年齡層在18~35之間,因此下面這些內容可能大部分讀者沒有體會,看不明白。但是在我看來,這部分內容很重要。因此我這個大叔不得不對你們這些年輕人多囉嗦幾句。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個人的資產/負債曲線變化。

當你還比較年輕時(比如25~35歲),一般來說你的淨資產會上升。因為首先你開始工作,有收入了。大多數情況下,工作開頭幾年的收入增長還是比較快的。同時你年富力強,不太會生什麼大病。大部分人在這段時間還沒結婚,或者剛結婚,很多人可能還和朋友一起合租,因此消費支出不會太高。所以這個階段,淨資產上升。

然後到了第二階段(35~50歲): 很多研究顯示,這個時候是一個人一生中收入最高的高峰。很多人買好了車,買好了房,工作上做到中高層管理職位,或者創業有成。

當然這個階段的負債也會更高,因為有按揭,需要養育孩子,同時自己的父母年紀變大,可能需要額外的生活和醫療支出。

接下來到第三階段(50~65),大致來講人的收入會慢慢下降,但小孩慢慢長大,除了上大學/生大病之外不太會有大額支出。等到60/65退休後,人力資本枯竭,需要靠以前的積蓄,政府的退休金,或者孩子的支持來安享晚年。

所以說,如果你在45歲左右還沒有達到自己定義的財務自由的標準,那麼你這輩子達到這個目標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這也是很多人中年危機的由來:45歲之後人力資本漸漸下降,只能吃老本,看到的是一條下山之路。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所謂的財務自由,都在我們自己心中。我們應該做的,在青壯年期努力通過各種方法增加自己的人力資本,同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與其整體做白日夢,異想天開一夜暴富,不如冷靜的對自己做一個優缺點分析,找到自己的長處和技能,專心修煉讓自己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這才是真正的自由之道。

實現財務自由的關鍵在於: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要把這個問題想清楚,每個人可以先為自己做張資產負債表。

表格的左邊是資產,包括: 房子,股票,債券,現金存款,股權,以及人力資本。對人力資本這個概念不熟悉的朋友,可以把它簡單粗暴的理解為自己賺錢的能力。

表格的右邊是負債,包括: 按揭貸款,生活費(特別是退休後),醫療費(特別是年紀大了以後),還有各種貸款(比如經營企業的私營企業家)。

要想達到財務自由,要麼增加資產,要麼減少負債。

其實兩種策略都管用。比如'無欲則剛'。自己清心寡慾,量入為出,要達到財務自由並不是很困難。(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都通過縮衣節食來達到財務自由)

大多數人想的,肯定是如何增加資產端來達到更大的自由。如果你仔細想一下,就不難理解,在資產端自己最能施加影響的就是人力資本了。

用大白話講,想要憑空增加大量現金(比如拿到一年幾百萬的高薪工作),或者增加大量股權(比如創業成功,公司上市),或者增加大量不動產(拼爹),都是帶有很大運氣成分和不確定性的,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內。

個人唯一能夠施加影響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商業價值。這個商業價值,也不一定非得是高學歷,高智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一點,是找到自己的特長,並且加以發揮。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在自己擅長和熟悉的行業做到最好,就是自己一輩子最大的財富。說相聲說的好,演戲演的好,唱歌唱的好,本質上和擼代碼擼的好是一樣的。那就是掌握一門市場需要的技能,並將它發揮到極致。

其實你去觀察一下媒體上上鏡比較多的各種大v(當然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達到財務自由,但我們假設他們還都算比較成功),就不難發現,他們最值錢的,不是他們的股票或者房子,而是他們的人力資本。他們很多人的投資水平未必比你更高明,懂得金融投資知識可能還不如一個本科生更多,但是他們在套現自己人力資本上則明顯比其他人更高一籌。

我知道知乎絕大多數用戶的年齡層在18~35之間,因此下面這些內容可能大部分讀者沒有體會,看不明白。但是在我看來,這部分內容很重要。因此我這個大叔不得不對你們這些年輕人多囉嗦幾句。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個人的資產/負債曲線變化。

當你還比較年輕時(比如25~35歲),一般來說你的淨資產會上升。因為首先你開始工作,有收入了。大多數情況下,工作開頭幾年的收入增長還是比較快的。同時你年富力強,不太會生什麼大病。大部分人在這段時間還沒結婚,或者剛結婚,很多人可能還和朋友一起合租,因此消費支出不會太高。所以這個階段,淨資產上升。

然後到了第二階段(35~50歲): 很多研究顯示,這個時候是一個人一生中收入最高的高峰。很多人買好了車,買好了房,工作上做到中高層管理職位,或者創業有成。

當然這個階段的負債也會更高,因為有按揭,需要養育孩子,同時自己的父母年紀變大,可能需要額外的生活和醫療支出。

接下來到第三階段(50~65),大致來講人的收入會慢慢下降,但小孩慢慢長大,除了上大學/生大病之外不太會有大額支出。等到60/65退休後,人力資本枯竭,需要靠以前的積蓄,政府的退休金,或者孩子的支持來安享晚年。

所以說,如果你在45歲左右還沒有達到自己定義的財務自由的標準,那麼你這輩子達到這個目標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這也是很多人中年危機的由來:45歲之後人力資本漸漸下降,只能吃老本,看到的是一條下山之路。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所謂的財務自由,都在我們自己心中。我們應該做的,在青壯年期努力通過各種方法增加自己的人力資本,同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與其整體做白日夢,異想天開一夜暴富,不如冷靜的對自己做一個優缺點分析,找到自己的長處和技能,專心修煉讓自己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這才是真正的自由之道。

你現在賺多少錢,40歲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