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質量及驗收要求——模板

1 基本規定

1.模板及其支架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築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2.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對模板工程進行驗收。

模板安裝和澆築混凝土時,應對模板及其支架進行觀察和維護。發生異常情況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進行處理。

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順序及安全措施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

1 基本規定

1.模板及其支架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築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2.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對模板工程進行驗收。

模板安裝和澆築混凝土時,應對模板及其支架進行觀察和維護。發生異常情況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進行處理。

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順序及安全措施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

建築工程質量及驗收要求——模板

2 模板安裝

2-1 主控項目

1.安裝現澆結構的上層模板及其支架時,下層樓板應具有承受上層荷載的承載能力,或加設支架;上、下層支架的立柱應對準,並鋪設墊板。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對照模板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方案觀察。

2.在塗刷模板隔離劑時,不得沾汙鋼筋和混凝土接槎處。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2-2 一般項目

1.模板安裝應滿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在澆築混凝土前,木模板應澆水溼潤,但模板內不應有積水;

(2)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乾淨並塗刷隔離劑,但不得采用影響結構性能或妨礙裝飾工程施工的隔離劑;

(3)澆築混凝土前,模板內的雜物應清理乾淨;

(4)對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裝飾混凝土工程,應使用能達到設計效果的模板。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2.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應平整光潔,不得產生影響構件質量的下沉、裂縫、起砂或起鼓。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3.對跨度不小於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樑、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樑,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

4.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件、預留孔和預留洞均不得遺漏,且應安裝牢固,其偏差應符合表8-79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樑、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允許偏差表8-79

項目

允許偏差(mm)


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置

3


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置

3


插筋

中心線位置

5

外露長度

+10,0


預埋螺栓

中心線位置

2

外露長度

+10,0


預留洞

中心線位置

10

尺寸

+10,0


注:檢查中心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並取其中的較大值。

5.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偏差應符合表8-80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樑、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表8-80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軸線位置

5

鋼尺檢查


底模上表面標高

±5

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


截面內部尺寸

基礎

±10

鋼尺檢查

柱、牆、樑

+4,-5

鋼尺檢查


層高垂直度

不大於5m

6

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大於5m

8

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2

鋼尺檢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注:檢查軸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並取其中的較大值。

6.預製構件模板安裝的偏差應符合表8-81的規定。

檢查數量:首次使用及大修後的模板應全數檢查;使用中的模板應定期檢查,並根據使用情況不定期抽查。

預製構件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表8-81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長度

板、樑

±5

鋼尺量兩角邊,取其中較大值

薄腹樑、桁架

±10



0,-10



牆板

0,-5



寬度

板、牆板

0,-5

鋼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

樑、薄腹樑、桁架、柱

+2,-5



高(厚)度

+2,-3

鋼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

牆板

0,-5



樑、薄腹板、桁架、柱

+2,-5



側向彎曲

樑、板、柱

l/1000且≤15

拉線、鋼尺量最大彎曲處

牆板、薄腹樑、桁架

l/1500且≤15



板的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1

鋼尺檢查


對角線差

7

鋼尺量兩個對角線

牆板

5



翹曲

板、牆板

l/1500

調平尺在兩端量測

設計起拱

薄腹樑、桁架、樑

±3

拉線、鋼尺量跨中

注:l為構件長度(mm)。

1 基本規定

1.模板及其支架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築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2.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對模板工程進行驗收。

模板安裝和澆築混凝土時,應對模板及其支架進行觀察和維護。發生異常情況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進行處理。

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順序及安全措施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

建築工程質量及驗收要求——模板

2 模板安裝

2-1 主控項目

1.安裝現澆結構的上層模板及其支架時,下層樓板應具有承受上層荷載的承載能力,或加設支架;上、下層支架的立柱應對準,並鋪設墊板。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對照模板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方案觀察。

2.在塗刷模板隔離劑時,不得沾汙鋼筋和混凝土接槎處。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2-2 一般項目

1.模板安裝應滿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在澆築混凝土前,木模板應澆水溼潤,但模板內不應有積水;

(2)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乾淨並塗刷隔離劑,但不得采用影響結構性能或妨礙裝飾工程施工的隔離劑;

(3)澆築混凝土前,模板內的雜物應清理乾淨;

(4)對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裝飾混凝土工程,應使用能達到設計效果的模板。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2.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應平整光潔,不得產生影響構件質量的下沉、裂縫、起砂或起鼓。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3.對跨度不小於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樑、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樑,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

4.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件、預留孔和預留洞均不得遺漏,且應安裝牢固,其偏差應符合表8-79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樑、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允許偏差表8-79

項目

允許偏差(mm)


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置

3


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置

3


插筋

中心線位置

5

外露長度

+10,0


預埋螺栓

中心線位置

2

外露長度

+10,0


預留洞

中心線位置

10

尺寸

+10,0


注:檢查中心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並取其中的較大值。

5.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偏差應符合表8-80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樑、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表8-80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軸線位置

5

鋼尺檢查


底模上表面標高

±5

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


截面內部尺寸

基礎

±10

鋼尺檢查

柱、牆、樑

+4,-5

鋼尺檢查


層高垂直度

不大於5m

6

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大於5m

8

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2

鋼尺檢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注:檢查軸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並取其中的較大值。

6.預製構件模板安裝的偏差應符合表8-81的規定。

檢查數量:首次使用及大修後的模板應全數檢查;使用中的模板應定期檢查,並根據使用情況不定期抽查。

預製構件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表8-81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長度

板、樑

±5

鋼尺量兩角邊,取其中較大值

薄腹樑、桁架

±10



0,-10



牆板

0,-5



寬度

板、牆板

0,-5

鋼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

樑、薄腹樑、桁架、柱

+2,-5



高(厚)度

+2,-3

鋼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

牆板

0,-5



樑、薄腹板、桁架、柱

+2,-5



側向彎曲

樑、板、柱

l/1000且≤15

拉線、鋼尺量最大彎曲處

牆板、薄腹樑、桁架

l/1500且≤15



板的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1

鋼尺檢查


對角線差

7

鋼尺量兩個對角線

牆板

5



翹曲

板、牆板

l/1500

調平尺在兩端量測

設計起拱

薄腹樑、桁架、樑

±3

拉線、鋼尺量跨中

注:l為構件長度(mm)。

建築工程質量及驗收要求——模板

1 基本規定

1.模板及其支架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築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2.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對模板工程進行驗收。

模板安裝和澆築混凝土時,應對模板及其支架進行觀察和維護。發生異常情況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進行處理。

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順序及安全措施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

建築工程質量及驗收要求——模板

2 模板安裝

2-1 主控項目

1.安裝現澆結構的上層模板及其支架時,下層樓板應具有承受上層荷載的承載能力,或加設支架;上、下層支架的立柱應對準,並鋪設墊板。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對照模板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方案觀察。

2.在塗刷模板隔離劑時,不得沾汙鋼筋和混凝土接槎處。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2-2 一般項目

1.模板安裝應滿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在澆築混凝土前,木模板應澆水溼潤,但模板內不應有積水;

(2)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乾淨並塗刷隔離劑,但不得采用影響結構性能或妨礙裝飾工程施工的隔離劑;

(3)澆築混凝土前,模板內的雜物應清理乾淨;

(4)對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裝飾混凝土工程,應使用能達到設計效果的模板。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2.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應平整光潔,不得產生影響構件質量的下沉、裂縫、起砂或起鼓。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3.對跨度不小於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樑、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樑,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

4.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件、預留孔和預留洞均不得遺漏,且應安裝牢固,其偏差應符合表8-79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樑、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允許偏差表8-79

項目

允許偏差(mm)


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置

3


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置

3


插筋

中心線位置

5

外露長度

+10,0


預埋螺栓

中心線位置

2

外露長度

+10,0


預留洞

中心線位置

10

尺寸

+10,0


注:檢查中心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並取其中的較大值。

5.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偏差應符合表8-80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樑、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表8-80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軸線位置

5

鋼尺檢查


底模上表面標高

±5

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


截面內部尺寸

基礎

±10

鋼尺檢查

柱、牆、樑

+4,-5

鋼尺檢查


層高垂直度

不大於5m

6

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大於5m

8

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2

鋼尺檢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注:檢查軸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並取其中的較大值。

6.預製構件模板安裝的偏差應符合表8-81的規定。

檢查數量:首次使用及大修後的模板應全數檢查;使用中的模板應定期檢查,並根據使用情況不定期抽查。

預製構件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表8-81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長度

板、樑

±5

鋼尺量兩角邊,取其中較大值

薄腹樑、桁架

±10



0,-10



牆板

0,-5



寬度

板、牆板

0,-5

鋼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

樑、薄腹樑、桁架、柱

+2,-5



高(厚)度

+2,-3

鋼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

牆板

0,-5



樑、薄腹板、桁架、柱

+2,-5



側向彎曲

樑、板、柱

l/1000且≤15

拉線、鋼尺量最大彎曲處

牆板、薄腹樑、桁架

l/1500且≤15



板的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1

鋼尺檢查


對角線差

7

鋼尺量兩個對角線

牆板

5



翹曲

板、牆板

l/1500

調平尺在兩端量測

設計起拱

薄腹樑、桁架、樑

±3

拉線、鋼尺量跨中

注:l為構件長度(mm)。

建築工程質量及驗收要求——模板

建築工程質量及驗收要求——模板

7-3 模板拆除

3-1 主控項目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表8-82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試驗報告。

底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要求表8-82

構件類型

構件跨度(m)

達到設計的棍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樑、拱、殼

≤8

≥75

>8

≥100


懸臂構件

-

≥100

2.對後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側模宜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當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在結構構件建立預應力前拆除。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3.後澆帶模板的拆除和支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3-2 一般項目

1.側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受損傷。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2.模板拆除時,不應對樓層形成衝擊荷載。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並及時清運。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1 基本規定

1.模板及其支架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築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2.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對模板工程進行驗收。

模板安裝和澆築混凝土時,應對模板及其支架進行觀察和維護。發生異常情況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及時進行處理。

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順序及安全措施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

建築工程質量及驗收要求——模板

2 模板安裝

2-1 主控項目

1.安裝現澆結構的上層模板及其支架時,下層樓板應具有承受上層荷載的承載能力,或加設支架;上、下層支架的立柱應對準,並鋪設墊板。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對照模板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方案觀察。

2.在塗刷模板隔離劑時,不得沾汙鋼筋和混凝土接槎處。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2-2 一般項目

1.模板安裝應滿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在澆築混凝土前,木模板應澆水溼潤,但模板內不應有積水;

(2)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乾淨並塗刷隔離劑,但不得采用影響結構性能或妨礙裝飾工程施工的隔離劑;

(3)澆築混凝土前,模板內的雜物應清理乾淨;

(4)對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裝飾混凝土工程,應使用能達到設計效果的模板。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2.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應平整光潔,不得產生影響構件質量的下沉、裂縫、起砂或起鼓。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3.對跨度不小於4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樑、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樑,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

4.固定在模板上的預埋件、預留孔和預留洞均不得遺漏,且應安裝牢固,其偏差應符合表8-79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樑、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

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的允許偏差表8-79

項目

允許偏差(mm)


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置

3


預埋管、預留孔中心線位置

3


插筋

中心線位置

5

外露長度

+10,0


預埋螺栓

中心線位置

2

外露長度

+10,0


預留洞

中心線位置

10

尺寸

+10,0


注:檢查中心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並取其中的較大值。

5.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偏差應符合表8-80的規定。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樑、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現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表8-80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軸線位置

5

鋼尺檢查


底模上表面標高

±5

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


截面內部尺寸

基礎

±10

鋼尺檢查

柱、牆、樑

+4,-5

鋼尺檢查


層高垂直度

不大於5m

6

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大於5m

8

經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2

鋼尺檢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注:檢查軸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並取其中的較大值。

6.預製構件模板安裝的偏差應符合表8-81的規定。

檢查數量:首次使用及大修後的模板應全數檢查;使用中的模板應定期檢查,並根據使用情況不定期抽查。

預製構件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表8-81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長度

板、樑

±5

鋼尺量兩角邊,取其中較大值

薄腹樑、桁架

±10



0,-10



牆板

0,-5



寬度

板、牆板

0,-5

鋼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

樑、薄腹樑、桁架、柱

+2,-5



高(厚)度

+2,-3

鋼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較大值

牆板

0,-5



樑、薄腹板、桁架、柱

+2,-5



側向彎曲

樑、板、柱

l/1000且≤15

拉線、鋼尺量最大彎曲處

牆板、薄腹樑、桁架

l/1500且≤15



板的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1

鋼尺檢查


對角線差

7

鋼尺量兩個對角線

牆板

5



翹曲

板、牆板

l/1500

調平尺在兩端量測

設計起拱

薄腹樑、桁架、樑

±3

拉線、鋼尺量跨中

注:l為構件長度(mm)。

建築工程質量及驗收要求——模板

建築工程質量及驗收要求——模板

7-3 模板拆除

3-1 主控項目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表8-82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試驗報告。

底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要求表8-82

構件類型

構件跨度(m)

達到設計的棍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樑、拱、殼

≤8

≥75

>8

≥100


懸臂構件

-

≥100

2.對後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側模宜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當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在結構構件建立預應力前拆除。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3.後澆帶模板的拆除和支頂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3-2 一般項目

1.側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受損傷。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2.模板拆除時,不應對樓層形成衝擊荷載。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並及時清運。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觀察。

建築工程質量及驗收要求——模板

本章引用規範標準

1 《組合鋼模板技術規範》(GB 50214-2001)

2 《鋼框膠合板模板技術規程》(JG 96-95)

3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GB 50204-92)

4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 50204-2002)

5 《木結構設計規範》(GBJ 5-88)

6 《鋼結構設計規範》(GBJ 17-88)

7 《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範》(GBJ 18-87)

主要參考文獻

1 楊嗣信主編.建築工程模板施工手冊.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7

2 潘鼎主編.建築施工模板圖冊.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3

3 楊宗放,郭正興編.現代模板工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5

4 胡世德主編.高層建築施工(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8

5 楊嗣信主編.高層建築施工手冊(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6 趙志縉主編.高層建築施工手冊(第二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

7 顧瑞昌,施硯華編著.臺模施工法.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9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