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最開始聽聞這位任性媽媽的做法,第一反應覺得這是在「瞎搞」,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怎麼行?

後來,看完了這位媽媽自己寫的經歷,卻打心底裡佩服她的從容與淡定。

讓孩子 5 歲才入園,這對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不入幼兒園的這 2 年時光,孩子又是如何教育?跟著丁香媽媽,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女兒桐桐三歲的時候,沒有去上幼兒園,直到今年五歲才插到幼兒園大班。

期間,有家人接受不了我們夫妻倆這與眾不同的選擇;

有朋友擔心我們耽誤了孩子,影響她未來的發展;

也有人讚歎勇氣可嘉,孩子會成長得不一樣。

曾有人建議我以「不上幼兒園」為主題寫篇文章,我下不了筆。

一來我們並不是否定幼兒園的教育,只是暫時沒去而已。

二來我們也希望孩子能體驗下幼兒園,哪怕只上一年。這不僅能滿足一個孩子需要同伴的心理,也能為小學的一些習慣打好基礎。

最主要的是,對於上幼兒園這事兒,我和老公的情緒也在一直動態變化著,並沒有堅決到義無反顧,但也沒有三天兩頭糾結。

01

平凡的爸媽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三歲入園幾乎是現在每個孩子的標配。孩子兩歲時,家長們都會著手忙活孩子入園的事。

在桐桐還沒到三歲生日時,我和老公琢磨了咱們家的條件後發現,上幼兒園這條路並不是我們最想走的。

那時,老公剛換工作到上海,我跟閨女留守南京。如果我們在南京上學,可能兩地分居就不只是一年了,那我們一直努力營造的愛與安全感就會備受打擊。

我們周邊的幼兒園屬於兩個極端:要麼是南京頂尖的省級機關、鼓樓幼兒園,要麼是普普通通的小區幼兒園。

數一數二的進不了。

就算費盡心思進去了,孩子在裡面怎麼生存是個難題。我們自己都避之不及的複雜狀況,怎麼能讓三歲的孩子獨自去面對呢?

太普通的幼兒園不想去。

不去的所有理由都是藉口,深究下來,不甘心的成分更多。

孩子一直是在「愛和自由」的理念下養育大的,不甘心她三歲就立馬中規中矩地隨了大流,更怕普通的幼兒園師資平平。

最終,我們決定再等等,等她心智更成熟一些的時候,再插班入園。

以老公的積分,孩子在上海是可以入學的,只要有名額,就能插班。

問題是有沒有學校?有沒有名額?

所以最差的情況可能是,上不了幼兒園。

很多人有誤解,認為「孩子不上幼兒園,根本上不了小學」,覺得我們在耽誤孩子。

不知其他地方怎樣,但至少在南京和上海是沒有問題的,幼兒園並不屬於義務教育。到上海後,我也反覆跟教育局詢問核實過,「萬一孩子上不了幼兒園,影不影響入小學?」

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明確回覆:「沒關係」。

當然,在上海嚴酷的競爭下,你是不是隻能上菜場小學,人家就不管嘍。好在,我們並不介意這個。

最壞的結果想到了,也能接受,還有什麼怕的呢?

02

不上幼兒園的日子,在家也要用心教

最開始聽聞這位任性媽媽的做法,第一反應覺得這是在「瞎搞」,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怎麼行?

後來,看完了這位媽媽自己寫的經歷,卻打心底裡佩服她的從容與淡定。

讓孩子 5 歲才入園,這對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不入幼兒園的這 2 年時光,孩子又是如何教育?跟著丁香媽媽,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女兒桐桐三歲的時候,沒有去上幼兒園,直到今年五歲才插到幼兒園大班。

期間,有家人接受不了我們夫妻倆這與眾不同的選擇;

有朋友擔心我們耽誤了孩子,影響她未來的發展;

也有人讚歎勇氣可嘉,孩子會成長得不一樣。

曾有人建議我以「不上幼兒園」為主題寫篇文章,我下不了筆。

一來我們並不是否定幼兒園的教育,只是暫時沒去而已。

二來我們也希望孩子能體驗下幼兒園,哪怕只上一年。這不僅能滿足一個孩子需要同伴的心理,也能為小學的一些習慣打好基礎。

最主要的是,對於上幼兒園這事兒,我和老公的情緒也在一直動態變化著,並沒有堅決到義無反顧,但也沒有三天兩頭糾結。

01

平凡的爸媽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三歲入園幾乎是現在每個孩子的標配。孩子兩歲時,家長們都會著手忙活孩子入園的事。

在桐桐還沒到三歲生日時,我和老公琢磨了咱們家的條件後發現,上幼兒園這條路並不是我們最想走的。

那時,老公剛換工作到上海,我跟閨女留守南京。如果我們在南京上學,可能兩地分居就不只是一年了,那我們一直努力營造的愛與安全感就會備受打擊。

我們周邊的幼兒園屬於兩個極端:要麼是南京頂尖的省級機關、鼓樓幼兒園,要麼是普普通通的小區幼兒園。

數一數二的進不了。

就算費盡心思進去了,孩子在裡面怎麼生存是個難題。我們自己都避之不及的複雜狀況,怎麼能讓三歲的孩子獨自去面對呢?

太普通的幼兒園不想去。

不去的所有理由都是藉口,深究下來,不甘心的成分更多。

孩子一直是在「愛和自由」的理念下養育大的,不甘心她三歲就立馬中規中矩地隨了大流,更怕普通的幼兒園師資平平。

最終,我們決定再等等,等她心智更成熟一些的時候,再插班入園。

以老公的積分,孩子在上海是可以入學的,只要有名額,就能插班。

問題是有沒有學校?有沒有名額?

所以最差的情況可能是,上不了幼兒園。

很多人有誤解,認為「孩子不上幼兒園,根本上不了小學」,覺得我們在耽誤孩子。

不知其他地方怎樣,但至少在南京和上海是沒有問題的,幼兒園並不屬於義務教育。到上海後,我也反覆跟教育局詢問核實過,「萬一孩子上不了幼兒園,影不影響入小學?」

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明確回覆:「沒關係」。

當然,在上海嚴酷的競爭下,你是不是隻能上菜場小學,人家就不管嘍。好在,我們並不介意這個。

最壞的結果想到了,也能接受,還有什麼怕的呢?

02

不上幼兒園的日子,在家也要用心教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不上幼兒園,不代表閒著。熟悉我們夫妻倆的朋友知道,我們並沒有在放羊。

我們也在教孩子一些東西,教得最多的,是我們自己成長中欠缺而又很重要的東西。

1. 重視語言表達

我一直把她當大人對待,從她很小的時候,就習慣跟她溝通,告訴她:

「想做什麼需要什麼你要說,你不說別人就沒法知道。」

「語言是我們溝通的工具,哭泣不是。」

「哭泣可以偶然讓我們得到一些東西,但不是正常的交流工具。」

2. 培養獨立的習慣

吃飯、刷牙、洗澡、穿衣服等都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以幫你做一部分,但最終你得靠自己。

3. 多鍛鍊身體

我平時帶她出去,近的地方儘量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有一段給她戴了運動手環,發現她可以輕鬆刷一萬步。

鼓勵她摸打滾爬,搗鼓各種運動,運動好了能為她帶來好身體,也能帶來自信。

她學會爬杆了,看到杆子就往上爬。炫技也是結交朋友的好機會。

有次,她爬上健身器材的杆子,兩個比她大的男孩在底下仰望議論:你猜她為什麼能爬上去嗎? 因為她體重比我們輕啊!我們倆要減肥後才能爬上去。他們不知道桐桐為了爬杆子,練習了多久的手臂力量。

最開始聽聞這位任性媽媽的做法,第一反應覺得這是在「瞎搞」,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怎麼行?

後來,看完了這位媽媽自己寫的經歷,卻打心底裡佩服她的從容與淡定。

讓孩子 5 歲才入園,這對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不入幼兒園的這 2 年時光,孩子又是如何教育?跟著丁香媽媽,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女兒桐桐三歲的時候,沒有去上幼兒園,直到今年五歲才插到幼兒園大班。

期間,有家人接受不了我們夫妻倆這與眾不同的選擇;

有朋友擔心我們耽誤了孩子,影響她未來的發展;

也有人讚歎勇氣可嘉,孩子會成長得不一樣。

曾有人建議我以「不上幼兒園」為主題寫篇文章,我下不了筆。

一來我們並不是否定幼兒園的教育,只是暫時沒去而已。

二來我們也希望孩子能體驗下幼兒園,哪怕只上一年。這不僅能滿足一個孩子需要同伴的心理,也能為小學的一些習慣打好基礎。

最主要的是,對於上幼兒園這事兒,我和老公的情緒也在一直動態變化著,並沒有堅決到義無反顧,但也沒有三天兩頭糾結。

01

平凡的爸媽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三歲入園幾乎是現在每個孩子的標配。孩子兩歲時,家長們都會著手忙活孩子入園的事。

在桐桐還沒到三歲生日時,我和老公琢磨了咱們家的條件後發現,上幼兒園這條路並不是我們最想走的。

那時,老公剛換工作到上海,我跟閨女留守南京。如果我們在南京上學,可能兩地分居就不只是一年了,那我們一直努力營造的愛與安全感就會備受打擊。

我們周邊的幼兒園屬於兩個極端:要麼是南京頂尖的省級機關、鼓樓幼兒園,要麼是普普通通的小區幼兒園。

數一數二的進不了。

就算費盡心思進去了,孩子在裡面怎麼生存是個難題。我們自己都避之不及的複雜狀況,怎麼能讓三歲的孩子獨自去面對呢?

太普通的幼兒園不想去。

不去的所有理由都是藉口,深究下來,不甘心的成分更多。

孩子一直是在「愛和自由」的理念下養育大的,不甘心她三歲就立馬中規中矩地隨了大流,更怕普通的幼兒園師資平平。

最終,我們決定再等等,等她心智更成熟一些的時候,再插班入園。

以老公的積分,孩子在上海是可以入學的,只要有名額,就能插班。

問題是有沒有學校?有沒有名額?

所以最差的情況可能是,上不了幼兒園。

很多人有誤解,認為「孩子不上幼兒園,根本上不了小學」,覺得我們在耽誤孩子。

不知其他地方怎樣,但至少在南京和上海是沒有問題的,幼兒園並不屬於義務教育。到上海後,我也反覆跟教育局詢問核實過,「萬一孩子上不了幼兒園,影不影響入小學?」

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明確回覆:「沒關係」。

當然,在上海嚴酷的競爭下,你是不是隻能上菜場小學,人家就不管嘍。好在,我們並不介意這個。

最壞的結果想到了,也能接受,還有什麼怕的呢?

02

不上幼兒園的日子,在家也要用心教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不上幼兒園,不代表閒著。熟悉我們夫妻倆的朋友知道,我們並沒有在放羊。

我們也在教孩子一些東西,教得最多的,是我們自己成長中欠缺而又很重要的東西。

1. 重視語言表達

我一直把她當大人對待,從她很小的時候,就習慣跟她溝通,告訴她:

「想做什麼需要什麼你要說,你不說別人就沒法知道。」

「語言是我們溝通的工具,哭泣不是。」

「哭泣可以偶然讓我們得到一些東西,但不是正常的交流工具。」

2. 培養獨立的習慣

吃飯、刷牙、洗澡、穿衣服等都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以幫你做一部分,但最終你得靠自己。

3. 多鍛鍊身體

我平時帶她出去,近的地方儘量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有一段給她戴了運動手環,發現她可以輕鬆刷一萬步。

鼓勵她摸打滾爬,搗鼓各種運動,運動好了能為她帶來好身體,也能帶來自信。

她學會爬杆了,看到杆子就往上爬。炫技也是結交朋友的好機會。

有次,她爬上健身器材的杆子,兩個比她大的男孩在底下仰望議論:你猜她為什麼能爬上去嗎? 因為她體重比我們輕啊!我們倆要減肥後才能爬上去。他們不知道桐桐為了爬杆子,練習了多久的手臂力量。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她所有的活動幾乎都是自發的,我們不會逼她去做去鍛鍊。

她喜歡的就可以做,有時看似危險,我們也不會阻止,但會關注她的安全。

4. 經常出去走走,開闊眼界

有空我們就帶桐桐到到各個地方走走看看,長長見識,輸入形象記憶。我帶桐桐回姥姥家,她會上街幫姥姥賣菜,像模像樣地幫人拿菜、裝袋子、稱重、收錢找錢。

有些東西,她可能看過走過已經忘掉,但總有一部分東西留在了她的記憶裡。

你要問我是什麼,坦白說我並不知道,但某一天,它們一定會以某種形式展現出來。

03

拼音、識字、英語……我覺得不重要

最開始聽聞這位任性媽媽的做法,第一反應覺得這是在「瞎搞」,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怎麼行?

後來,看完了這位媽媽自己寫的經歷,卻打心底裡佩服她的從容與淡定。

讓孩子 5 歲才入園,這對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不入幼兒園的這 2 年時光,孩子又是如何教育?跟著丁香媽媽,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女兒桐桐三歲的時候,沒有去上幼兒園,直到今年五歲才插到幼兒園大班。

期間,有家人接受不了我們夫妻倆這與眾不同的選擇;

有朋友擔心我們耽誤了孩子,影響她未來的發展;

也有人讚歎勇氣可嘉,孩子會成長得不一樣。

曾有人建議我以「不上幼兒園」為主題寫篇文章,我下不了筆。

一來我們並不是否定幼兒園的教育,只是暫時沒去而已。

二來我們也希望孩子能體驗下幼兒園,哪怕只上一年。這不僅能滿足一個孩子需要同伴的心理,也能為小學的一些習慣打好基礎。

最主要的是,對於上幼兒園這事兒,我和老公的情緒也在一直動態變化著,並沒有堅決到義無反顧,但也沒有三天兩頭糾結。

01

平凡的爸媽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三歲入園幾乎是現在每個孩子的標配。孩子兩歲時,家長們都會著手忙活孩子入園的事。

在桐桐還沒到三歲生日時,我和老公琢磨了咱們家的條件後發現,上幼兒園這條路並不是我們最想走的。

那時,老公剛換工作到上海,我跟閨女留守南京。如果我們在南京上學,可能兩地分居就不只是一年了,那我們一直努力營造的愛與安全感就會備受打擊。

我們周邊的幼兒園屬於兩個極端:要麼是南京頂尖的省級機關、鼓樓幼兒園,要麼是普普通通的小區幼兒園。

數一數二的進不了。

就算費盡心思進去了,孩子在裡面怎麼生存是個難題。我們自己都避之不及的複雜狀況,怎麼能讓三歲的孩子獨自去面對呢?

太普通的幼兒園不想去。

不去的所有理由都是藉口,深究下來,不甘心的成分更多。

孩子一直是在「愛和自由」的理念下養育大的,不甘心她三歲就立馬中規中矩地隨了大流,更怕普通的幼兒園師資平平。

最終,我們決定再等等,等她心智更成熟一些的時候,再插班入園。

以老公的積分,孩子在上海是可以入學的,只要有名額,就能插班。

問題是有沒有學校?有沒有名額?

所以最差的情況可能是,上不了幼兒園。

很多人有誤解,認為「孩子不上幼兒園,根本上不了小學」,覺得我們在耽誤孩子。

不知其他地方怎樣,但至少在南京和上海是沒有問題的,幼兒園並不屬於義務教育。到上海後,我也反覆跟教育局詢問核實過,「萬一孩子上不了幼兒園,影不影響入小學?」

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明確回覆:「沒關係」。

當然,在上海嚴酷的競爭下,你是不是隻能上菜場小學,人家就不管嘍。好在,我們並不介意這個。

最壞的結果想到了,也能接受,還有什麼怕的呢?

02

不上幼兒園的日子,在家也要用心教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不上幼兒園,不代表閒著。熟悉我們夫妻倆的朋友知道,我們並沒有在放羊。

我們也在教孩子一些東西,教得最多的,是我們自己成長中欠缺而又很重要的東西。

1. 重視語言表達

我一直把她當大人對待,從她很小的時候,就習慣跟她溝通,告訴她:

「想做什麼需要什麼你要說,你不說別人就沒法知道。」

「語言是我們溝通的工具,哭泣不是。」

「哭泣可以偶然讓我們得到一些東西,但不是正常的交流工具。」

2. 培養獨立的習慣

吃飯、刷牙、洗澡、穿衣服等都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以幫你做一部分,但最終你得靠自己。

3. 多鍛鍊身體

我平時帶她出去,近的地方儘量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有一段給她戴了運動手環,發現她可以輕鬆刷一萬步。

鼓勵她摸打滾爬,搗鼓各種運動,運動好了能為她帶來好身體,也能帶來自信。

她學會爬杆了,看到杆子就往上爬。炫技也是結交朋友的好機會。

有次,她爬上健身器材的杆子,兩個比她大的男孩在底下仰望議論:你猜她為什麼能爬上去嗎? 因為她體重比我們輕啊!我們倆要減肥後才能爬上去。他們不知道桐桐為了爬杆子,練習了多久的手臂力量。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她所有的活動幾乎都是自發的,我們不會逼她去做去鍛鍊。

她喜歡的就可以做,有時看似危險,我們也不會阻止,但會關注她的安全。

4. 經常出去走走,開闊眼界

有空我們就帶桐桐到到各個地方走走看看,長長見識,輸入形象記憶。我帶桐桐回姥姥家,她會上街幫姥姥賣菜,像模像樣地幫人拿菜、裝袋子、稱重、收錢找錢。

有些東西,她可能看過走過已經忘掉,但總有一部分東西留在了她的記憶裡。

你要問我是什麼,坦白說我並不知道,但某一天,它們一定會以某種形式展現出來。

03

拼音、識字、英語……我覺得不重要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有朋友說,「你有功夫和心情帶孩子真的蠻好的」,說我肯定比學校教得好,肯定教了她很多東西。

非常感謝朋友的褒獎,很慚愧,我一點都不「肯定」,我總是小心翼翼解釋:其實我並沒有信心有學校老師教得好,而且我沒有教她文化。

很多「該教」的東西都沒教她,比如拼音、漢字。

比她大不到一歲的孩子,已經會念《西遊記》了,她才認識「天地人,上中下」。

不少孩子已經會說很多英語單詞、句子時,她還只會瞎胡扯,自以為在說外語。

說不羨慕,不著急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有自己的原則。

朋友問,「那為什麼你沒教?」

我說,「我要教她很容易,保持不教才難。」我教了一次「a」「o」「e」, 被老公批了好幾天。

我若想教她認字,很快認識一大批漢字是沒問題;若想讓她背唐詩三百首,以她的記憶也不在話下。

但想想在她這樣寶貴的年齡,用心理學老師的話說,「一日抵一年」,用來死記硬背會不會太浪費了?

有很多比這個重要的事還來不及做呢。

我不知道別人認為重要的事是什麼。

我認為傻玩、走向田野、漫無邊際的想象、廣闊的世界、學習習慣、規則規範、思想品德修養、體育活動、心理健康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

我想為她的人生打上亮麗的底色,我希望這幾年成為她一生前進的源泉。

我希望她懂事、溫暖、健康、快樂,而非以後擁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我寧願當我問起甲骨文識字卡里「淚」是什麼字的時候,她說是「魚從水裡跳出來」,而不是簡單回答我一個正確的發音。

當然我也不是阻止孩子認字。

到了孩子認字的敏感期,也不要錯過。可以用生動有趣的辦法教她。她現在已經對漢字感興趣,有認字的意願,接下來我會花更多時間做這件事。

04

少有人走的路,是孤獨的

最開始聽聞這位任性媽媽的做法,第一反應覺得這是在「瞎搞」,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怎麼行?

後來,看完了這位媽媽自己寫的經歷,卻打心底裡佩服她的從容與淡定。

讓孩子 5 歲才入園,這對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不入幼兒園的這 2 年時光,孩子又是如何教育?跟著丁香媽媽,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女兒桐桐三歲的時候,沒有去上幼兒園,直到今年五歲才插到幼兒園大班。

期間,有家人接受不了我們夫妻倆這與眾不同的選擇;

有朋友擔心我們耽誤了孩子,影響她未來的發展;

也有人讚歎勇氣可嘉,孩子會成長得不一樣。

曾有人建議我以「不上幼兒園」為主題寫篇文章,我下不了筆。

一來我們並不是否定幼兒園的教育,只是暫時沒去而已。

二來我們也希望孩子能體驗下幼兒園,哪怕只上一年。這不僅能滿足一個孩子需要同伴的心理,也能為小學的一些習慣打好基礎。

最主要的是,對於上幼兒園這事兒,我和老公的情緒也在一直動態變化著,並沒有堅決到義無反顧,但也沒有三天兩頭糾結。

01

平凡的爸媽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三歲入園幾乎是現在每個孩子的標配。孩子兩歲時,家長們都會著手忙活孩子入園的事。

在桐桐還沒到三歲生日時,我和老公琢磨了咱們家的條件後發現,上幼兒園這條路並不是我們最想走的。

那時,老公剛換工作到上海,我跟閨女留守南京。如果我們在南京上學,可能兩地分居就不只是一年了,那我們一直努力營造的愛與安全感就會備受打擊。

我們周邊的幼兒園屬於兩個極端:要麼是南京頂尖的省級機關、鼓樓幼兒園,要麼是普普通通的小區幼兒園。

數一數二的進不了。

就算費盡心思進去了,孩子在裡面怎麼生存是個難題。我們自己都避之不及的複雜狀況,怎麼能讓三歲的孩子獨自去面對呢?

太普通的幼兒園不想去。

不去的所有理由都是藉口,深究下來,不甘心的成分更多。

孩子一直是在「愛和自由」的理念下養育大的,不甘心她三歲就立馬中規中矩地隨了大流,更怕普通的幼兒園師資平平。

最終,我們決定再等等,等她心智更成熟一些的時候,再插班入園。

以老公的積分,孩子在上海是可以入學的,只要有名額,就能插班。

問題是有沒有學校?有沒有名額?

所以最差的情況可能是,上不了幼兒園。

很多人有誤解,認為「孩子不上幼兒園,根本上不了小學」,覺得我們在耽誤孩子。

不知其他地方怎樣,但至少在南京和上海是沒有問題的,幼兒園並不屬於義務教育。到上海後,我也反覆跟教育局詢問核實過,「萬一孩子上不了幼兒園,影不影響入小學?」

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明確回覆:「沒關係」。

當然,在上海嚴酷的競爭下,你是不是隻能上菜場小學,人家就不管嘍。好在,我們並不介意這個。

最壞的結果想到了,也能接受,還有什麼怕的呢?

02

不上幼兒園的日子,在家也要用心教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不上幼兒園,不代表閒著。熟悉我們夫妻倆的朋友知道,我們並沒有在放羊。

我們也在教孩子一些東西,教得最多的,是我們自己成長中欠缺而又很重要的東西。

1. 重視語言表達

我一直把她當大人對待,從她很小的時候,就習慣跟她溝通,告訴她:

「想做什麼需要什麼你要說,你不說別人就沒法知道。」

「語言是我們溝通的工具,哭泣不是。」

「哭泣可以偶然讓我們得到一些東西,但不是正常的交流工具。」

2. 培養獨立的習慣

吃飯、刷牙、洗澡、穿衣服等都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以幫你做一部分,但最終你得靠自己。

3. 多鍛鍊身體

我平時帶她出去,近的地方儘量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有一段給她戴了運動手環,發現她可以輕鬆刷一萬步。

鼓勵她摸打滾爬,搗鼓各種運動,運動好了能為她帶來好身體,也能帶來自信。

她學會爬杆了,看到杆子就往上爬。炫技也是結交朋友的好機會。

有次,她爬上健身器材的杆子,兩個比她大的男孩在底下仰望議論:你猜她為什麼能爬上去嗎? 因為她體重比我們輕啊!我們倆要減肥後才能爬上去。他們不知道桐桐為了爬杆子,練習了多久的手臂力量。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她所有的活動幾乎都是自發的,我們不會逼她去做去鍛鍊。

她喜歡的就可以做,有時看似危險,我們也不會阻止,但會關注她的安全。

4. 經常出去走走,開闊眼界

有空我們就帶桐桐到到各個地方走走看看,長長見識,輸入形象記憶。我帶桐桐回姥姥家,她會上街幫姥姥賣菜,像模像樣地幫人拿菜、裝袋子、稱重、收錢找錢。

有些東西,她可能看過走過已經忘掉,但總有一部分東西留在了她的記憶裡。

你要問我是什麼,坦白說我並不知道,但某一天,它們一定會以某種形式展現出來。

03

拼音、識字、英語……我覺得不重要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有朋友說,「你有功夫和心情帶孩子真的蠻好的」,說我肯定比學校教得好,肯定教了她很多東西。

非常感謝朋友的褒獎,很慚愧,我一點都不「肯定」,我總是小心翼翼解釋:其實我並沒有信心有學校老師教得好,而且我沒有教她文化。

很多「該教」的東西都沒教她,比如拼音、漢字。

比她大不到一歲的孩子,已經會念《西遊記》了,她才認識「天地人,上中下」。

不少孩子已經會說很多英語單詞、句子時,她還只會瞎胡扯,自以為在說外語。

說不羨慕,不著急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有自己的原則。

朋友問,「那為什麼你沒教?」

我說,「我要教她很容易,保持不教才難。」我教了一次「a」「o」「e」, 被老公批了好幾天。

我若想教她認字,很快認識一大批漢字是沒問題;若想讓她背唐詩三百首,以她的記憶也不在話下。

但想想在她這樣寶貴的年齡,用心理學老師的話說,「一日抵一年」,用來死記硬背會不會太浪費了?

有很多比這個重要的事還來不及做呢。

我不知道別人認為重要的事是什麼。

我認為傻玩、走向田野、漫無邊際的想象、廣闊的世界、學習習慣、規則規範、思想品德修養、體育活動、心理健康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

我想為她的人生打上亮麗的底色,我希望這幾年成為她一生前進的源泉。

我希望她懂事、溫暖、健康、快樂,而非以後擁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我寧願當我問起甲骨文識字卡里「淚」是什麼字的時候,她說是「魚從水裡跳出來」,而不是簡單回答我一個正確的發音。

當然我也不是阻止孩子認字。

到了孩子認字的敏感期,也不要錯過。可以用生動有趣的辦法教她。她現在已經對漢字感興趣,有認字的意願,接下來我會花更多時間做這件事。

04

少有人走的路,是孤獨的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到了入園年齡沒去幼兒園,不管有多少理由和客觀原因,不管我們怎麼按照自己的步調往前走,我們的內心並不坦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大部分時候堅定,偶爾也會動搖:會不會這樣害了孩子?

在心理上,每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高手。現實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我們都會千方百計說服自己,相信利大於弊。

但是,常常這邊剛努力說服了自己,那邊還要應對別人的質問或好心的建議;好不容易回覆完別人,自己做了很久的心裡建設又開始崩潰。

另外,家裡老人也接受不了。

我爸本來就容易焦慮,剛好他住的小區裡又有個幼兒園。

每次我帶桐桐去玩,他早上聽到孩子們跟著老師唸書、做操的聲音,就受不了,開始唸叨我:你看孩子多可憐,我看了就心酸,她本該也這樣,愉快地去幼兒園。

我說,「你怎麼不換個思路想問題?人家的爸媽沒時間帶孩子,只好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你想想,別的孩子關在屋裡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時候,你的外孫女卻在大自然裡切身體驗這些,說不定別的孩子還羨慕她!」

我心裡暗自難過:「連你看到都心酸,她親媽你閨女是什麼心情呢?你說出你的情緒和感受,舒服了。我怎麼辦?我平復完自己的心,又得多久?」

老公也要應對他父母的逼問,「孩子還沒上學啊,還沒上學啊,上學啊.......」

但我倆有個默契:他爸媽的質疑批評他搞定,我爸媽的批評我來應對;自己的朋友自己解釋,外面碰到的陌生人,可以不解釋。

04

不上幼兒園快樂,上幼兒園也開心

最開始聽聞這位任性媽媽的做法,第一反應覺得這是在「瞎搞」,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怎麼行?

後來,看完了這位媽媽自己寫的經歷,卻打心底裡佩服她的從容與淡定。

讓孩子 5 歲才入園,這對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不入幼兒園的這 2 年時光,孩子又是如何教育?跟著丁香媽媽,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女兒桐桐三歲的時候,沒有去上幼兒園,直到今年五歲才插到幼兒園大班。

期間,有家人接受不了我們夫妻倆這與眾不同的選擇;

有朋友擔心我們耽誤了孩子,影響她未來的發展;

也有人讚歎勇氣可嘉,孩子會成長得不一樣。

曾有人建議我以「不上幼兒園」為主題寫篇文章,我下不了筆。

一來我們並不是否定幼兒園的教育,只是暫時沒去而已。

二來我們也希望孩子能體驗下幼兒園,哪怕只上一年。這不僅能滿足一個孩子需要同伴的心理,也能為小學的一些習慣打好基礎。

最主要的是,對於上幼兒園這事兒,我和老公的情緒也在一直動態變化著,並沒有堅決到義無反顧,但也沒有三天兩頭糾結。

01

平凡的爸媽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三歲入園幾乎是現在每個孩子的標配。孩子兩歲時,家長們都會著手忙活孩子入園的事。

在桐桐還沒到三歲生日時,我和老公琢磨了咱們家的條件後發現,上幼兒園這條路並不是我們最想走的。

那時,老公剛換工作到上海,我跟閨女留守南京。如果我們在南京上學,可能兩地分居就不只是一年了,那我們一直努力營造的愛與安全感就會備受打擊。

我們周邊的幼兒園屬於兩個極端:要麼是南京頂尖的省級機關、鼓樓幼兒園,要麼是普普通通的小區幼兒園。

數一數二的進不了。

就算費盡心思進去了,孩子在裡面怎麼生存是個難題。我們自己都避之不及的複雜狀況,怎麼能讓三歲的孩子獨自去面對呢?

太普通的幼兒園不想去。

不去的所有理由都是藉口,深究下來,不甘心的成分更多。

孩子一直是在「愛和自由」的理念下養育大的,不甘心她三歲就立馬中規中矩地隨了大流,更怕普通的幼兒園師資平平。

最終,我們決定再等等,等她心智更成熟一些的時候,再插班入園。

以老公的積分,孩子在上海是可以入學的,只要有名額,就能插班。

問題是有沒有學校?有沒有名額?

所以最差的情況可能是,上不了幼兒園。

很多人有誤解,認為「孩子不上幼兒園,根本上不了小學」,覺得我們在耽誤孩子。

不知其他地方怎樣,但至少在南京和上海是沒有問題的,幼兒園並不屬於義務教育。到上海後,我也反覆跟教育局詢問核實過,「萬一孩子上不了幼兒園,影不影響入小學?」

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明確回覆:「沒關係」。

當然,在上海嚴酷的競爭下,你是不是隻能上菜場小學,人家就不管嘍。好在,我們並不介意這個。

最壞的結果想到了,也能接受,還有什麼怕的呢?

02

不上幼兒園的日子,在家也要用心教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不上幼兒園,不代表閒著。熟悉我們夫妻倆的朋友知道,我們並沒有在放羊。

我們也在教孩子一些東西,教得最多的,是我們自己成長中欠缺而又很重要的東西。

1. 重視語言表達

我一直把她當大人對待,從她很小的時候,就習慣跟她溝通,告訴她:

「想做什麼需要什麼你要說,你不說別人就沒法知道。」

「語言是我們溝通的工具,哭泣不是。」

「哭泣可以偶然讓我們得到一些東西,但不是正常的交流工具。」

2. 培養獨立的習慣

吃飯、刷牙、洗澡、穿衣服等都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以幫你做一部分,但最終你得靠自己。

3. 多鍛鍊身體

我平時帶她出去,近的地方儘量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有一段給她戴了運動手環,發現她可以輕鬆刷一萬步。

鼓勵她摸打滾爬,搗鼓各種運動,運動好了能為她帶來好身體,也能帶來自信。

她學會爬杆了,看到杆子就往上爬。炫技也是結交朋友的好機會。

有次,她爬上健身器材的杆子,兩個比她大的男孩在底下仰望議論:你猜她為什麼能爬上去嗎? 因為她體重比我們輕啊!我們倆要減肥後才能爬上去。他們不知道桐桐為了爬杆子,練習了多久的手臂力量。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她所有的活動幾乎都是自發的,我們不會逼她去做去鍛鍊。

她喜歡的就可以做,有時看似危險,我們也不會阻止,但會關注她的安全。

4. 經常出去走走,開闊眼界

有空我們就帶桐桐到到各個地方走走看看,長長見識,輸入形象記憶。我帶桐桐回姥姥家,她會上街幫姥姥賣菜,像模像樣地幫人拿菜、裝袋子、稱重、收錢找錢。

有些東西,她可能看過走過已經忘掉,但總有一部分東西留在了她的記憶裡。

你要問我是什麼,坦白說我並不知道,但某一天,它們一定會以某種形式展現出來。

03

拼音、識字、英語……我覺得不重要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有朋友說,「你有功夫和心情帶孩子真的蠻好的」,說我肯定比學校教得好,肯定教了她很多東西。

非常感謝朋友的褒獎,很慚愧,我一點都不「肯定」,我總是小心翼翼解釋:其實我並沒有信心有學校老師教得好,而且我沒有教她文化。

很多「該教」的東西都沒教她,比如拼音、漢字。

比她大不到一歲的孩子,已經會念《西遊記》了,她才認識「天地人,上中下」。

不少孩子已經會說很多英語單詞、句子時,她還只會瞎胡扯,自以為在說外語。

說不羨慕,不著急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有自己的原則。

朋友問,「那為什麼你沒教?」

我說,「我要教她很容易,保持不教才難。」我教了一次「a」「o」「e」, 被老公批了好幾天。

我若想教她認字,很快認識一大批漢字是沒問題;若想讓她背唐詩三百首,以她的記憶也不在話下。

但想想在她這樣寶貴的年齡,用心理學老師的話說,「一日抵一年」,用來死記硬背會不會太浪費了?

有很多比這個重要的事還來不及做呢。

我不知道別人認為重要的事是什麼。

我認為傻玩、走向田野、漫無邊際的想象、廣闊的世界、學習習慣、規則規範、思想品德修養、體育活動、心理健康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

我想為她的人生打上亮麗的底色,我希望這幾年成為她一生前進的源泉。

我希望她懂事、溫暖、健康、快樂,而非以後擁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我寧願當我問起甲骨文識字卡里「淚」是什麼字的時候,她說是「魚從水裡跳出來」,而不是簡單回答我一個正確的發音。

當然我也不是阻止孩子認字。

到了孩子認字的敏感期,也不要錯過。可以用生動有趣的辦法教她。她現在已經對漢字感興趣,有認字的意願,接下來我會花更多時間做這件事。

04

少有人走的路,是孤獨的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到了入園年齡沒去幼兒園,不管有多少理由和客觀原因,不管我們怎麼按照自己的步調往前走,我們的內心並不坦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大部分時候堅定,偶爾也會動搖:會不會這樣害了孩子?

在心理上,每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高手。現實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我們都會千方百計說服自己,相信利大於弊。

但是,常常這邊剛努力說服了自己,那邊還要應對別人的質問或好心的建議;好不容易回覆完別人,自己做了很久的心裡建設又開始崩潰。

另外,家裡老人也接受不了。

我爸本來就容易焦慮,剛好他住的小區裡又有個幼兒園。

每次我帶桐桐去玩,他早上聽到孩子們跟著老師唸書、做操的聲音,就受不了,開始唸叨我:你看孩子多可憐,我看了就心酸,她本該也這樣,愉快地去幼兒園。

我說,「你怎麼不換個思路想問題?人家的爸媽沒時間帶孩子,只好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你想想,別的孩子關在屋裡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時候,你的外孫女卻在大自然裡切身體驗這些,說不定別的孩子還羨慕她!」

我心裡暗自難過:「連你看到都心酸,她親媽你閨女是什麼心情呢?你說出你的情緒和感受,舒服了。我怎麼辦?我平復完自己的心,又得多久?」

老公也要應對他父母的逼問,「孩子還沒上學啊,還沒上學啊,上學啊.......」

但我倆有個默契:他爸媽的質疑批評他搞定,我爸媽的批評我來應對;自己的朋友自己解釋,外面碰到的陌生人,可以不解釋。

04

不上幼兒園快樂,上幼兒園也開心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無論我們為不上幼兒園的選擇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都儘量自己消化,不把這種焦慮帶給孩子。

我們潛移默化給孩子的理念是,無論上沒上幼兒園,我們都要開心地生活,不會讓她覺得沒上幼兒園是很天大的事。

別人問起來時,她每次都會歡快地說,「對呀,我沒上幼兒園。」

別人問她開心嗎,她也會不假思索地說出:「我當然開心啦!」

當我被問起時,我會回答得輕描淡寫地回答:「是的,我們沒上幼兒園」,不會過多解釋。

後來,家人和朋友都漸漸接受了我們的做法,覺得這樣也挺好的,連固執正統的老爸都不再糾結了。

妹妹和妹夫說,「桐桐這樣真幸福啊,現在的孩子壓力這麼大,幾個有她這樣的童年。以後我們的孩子也這樣養育吧。」

當然我們也有遺憾:她有孩子玩,但沒有固定的小朋友。

因為朋友少,所以她特別念舊,兩三歲時玩過的孩子,現在還記得人家的名字,說對方是她的好朋友。這點,我跟老公每次聽到都有點酸酸的。

正因為這點,我們到上海後一直在給她找插班的機會。

所以,當聽有人呼籲,不上幼兒園時,我並不特別贊同。如果能給孩子找到固定玩伴還可以,否則還是上吧。

畢竟,四五歲已經是特別渴求同伴的年紀,她需要從同伴身上學習,逐步從家裡走出去。

05

讓孩子熱烈而認真地生活

最開始聽聞這位任性媽媽的做法,第一反應覺得這是在「瞎搞」,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怎麼行?

後來,看完了這位媽媽自己寫的經歷,卻打心底裡佩服她的從容與淡定。

讓孩子 5 歲才入園,這對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不入幼兒園的這 2 年時光,孩子又是如何教育?跟著丁香媽媽,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女兒桐桐三歲的時候,沒有去上幼兒園,直到今年五歲才插到幼兒園大班。

期間,有家人接受不了我們夫妻倆這與眾不同的選擇;

有朋友擔心我們耽誤了孩子,影響她未來的發展;

也有人讚歎勇氣可嘉,孩子會成長得不一樣。

曾有人建議我以「不上幼兒園」為主題寫篇文章,我下不了筆。

一來我們並不是否定幼兒園的教育,只是暫時沒去而已。

二來我們也希望孩子能體驗下幼兒園,哪怕只上一年。這不僅能滿足一個孩子需要同伴的心理,也能為小學的一些習慣打好基礎。

最主要的是,對於上幼兒園這事兒,我和老公的情緒也在一直動態變化著,並沒有堅決到義無反顧,但也沒有三天兩頭糾結。

01

平凡的爸媽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三歲入園幾乎是現在每個孩子的標配。孩子兩歲時,家長們都會著手忙活孩子入園的事。

在桐桐還沒到三歲生日時,我和老公琢磨了咱們家的條件後發現,上幼兒園這條路並不是我們最想走的。

那時,老公剛換工作到上海,我跟閨女留守南京。如果我們在南京上學,可能兩地分居就不只是一年了,那我們一直努力營造的愛與安全感就會備受打擊。

我們周邊的幼兒園屬於兩個極端:要麼是南京頂尖的省級機關、鼓樓幼兒園,要麼是普普通通的小區幼兒園。

數一數二的進不了。

就算費盡心思進去了,孩子在裡面怎麼生存是個難題。我們自己都避之不及的複雜狀況,怎麼能讓三歲的孩子獨自去面對呢?

太普通的幼兒園不想去。

不去的所有理由都是藉口,深究下來,不甘心的成分更多。

孩子一直是在「愛和自由」的理念下養育大的,不甘心她三歲就立馬中規中矩地隨了大流,更怕普通的幼兒園師資平平。

最終,我們決定再等等,等她心智更成熟一些的時候,再插班入園。

以老公的積分,孩子在上海是可以入學的,只要有名額,就能插班。

問題是有沒有學校?有沒有名額?

所以最差的情況可能是,上不了幼兒園。

很多人有誤解,認為「孩子不上幼兒園,根本上不了小學」,覺得我們在耽誤孩子。

不知其他地方怎樣,但至少在南京和上海是沒有問題的,幼兒園並不屬於義務教育。到上海後,我也反覆跟教育局詢問核實過,「萬一孩子上不了幼兒園,影不影響入小學?」

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明確回覆:「沒關係」。

當然,在上海嚴酷的競爭下,你是不是隻能上菜場小學,人家就不管嘍。好在,我們並不介意這個。

最壞的結果想到了,也能接受,還有什麼怕的呢?

02

不上幼兒園的日子,在家也要用心教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不上幼兒園,不代表閒著。熟悉我們夫妻倆的朋友知道,我們並沒有在放羊。

我們也在教孩子一些東西,教得最多的,是我們自己成長中欠缺而又很重要的東西。

1. 重視語言表達

我一直把她當大人對待,從她很小的時候,就習慣跟她溝通,告訴她:

「想做什麼需要什麼你要說,你不說別人就沒法知道。」

「語言是我們溝通的工具,哭泣不是。」

「哭泣可以偶然讓我們得到一些東西,但不是正常的交流工具。」

2. 培養獨立的習慣

吃飯、刷牙、洗澡、穿衣服等都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以幫你做一部分,但最終你得靠自己。

3. 多鍛鍊身體

我平時帶她出去,近的地方儘量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有一段給她戴了運動手環,發現她可以輕鬆刷一萬步。

鼓勵她摸打滾爬,搗鼓各種運動,運動好了能為她帶來好身體,也能帶來自信。

她學會爬杆了,看到杆子就往上爬。炫技也是結交朋友的好機會。

有次,她爬上健身器材的杆子,兩個比她大的男孩在底下仰望議論:你猜她為什麼能爬上去嗎? 因為她體重比我們輕啊!我們倆要減肥後才能爬上去。他們不知道桐桐為了爬杆子,練習了多久的手臂力量。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她所有的活動幾乎都是自發的,我們不會逼她去做去鍛鍊。

她喜歡的就可以做,有時看似危險,我們也不會阻止,但會關注她的安全。

4. 經常出去走走,開闊眼界

有空我們就帶桐桐到到各個地方走走看看,長長見識,輸入形象記憶。我帶桐桐回姥姥家,她會上街幫姥姥賣菜,像模像樣地幫人拿菜、裝袋子、稱重、收錢找錢。

有些東西,她可能看過走過已經忘掉,但總有一部分東西留在了她的記憶裡。

你要問我是什麼,坦白說我並不知道,但某一天,它們一定會以某種形式展現出來。

03

拼音、識字、英語……我覺得不重要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有朋友說,「你有功夫和心情帶孩子真的蠻好的」,說我肯定比學校教得好,肯定教了她很多東西。

非常感謝朋友的褒獎,很慚愧,我一點都不「肯定」,我總是小心翼翼解釋:其實我並沒有信心有學校老師教得好,而且我沒有教她文化。

很多「該教」的東西都沒教她,比如拼音、漢字。

比她大不到一歲的孩子,已經會念《西遊記》了,她才認識「天地人,上中下」。

不少孩子已經會說很多英語單詞、句子時,她還只會瞎胡扯,自以為在說外語。

說不羨慕,不著急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有自己的原則。

朋友問,「那為什麼你沒教?」

我說,「我要教她很容易,保持不教才難。」我教了一次「a」「o」「e」, 被老公批了好幾天。

我若想教她認字,很快認識一大批漢字是沒問題;若想讓她背唐詩三百首,以她的記憶也不在話下。

但想想在她這樣寶貴的年齡,用心理學老師的話說,「一日抵一年」,用來死記硬背會不會太浪費了?

有很多比這個重要的事還來不及做呢。

我不知道別人認為重要的事是什麼。

我認為傻玩、走向田野、漫無邊際的想象、廣闊的世界、學習習慣、規則規範、思想品德修養、體育活動、心理健康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

我想為她的人生打上亮麗的底色,我希望這幾年成為她一生前進的源泉。

我希望她懂事、溫暖、健康、快樂,而非以後擁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我寧願當我問起甲骨文識字卡里「淚」是什麼字的時候,她說是「魚從水裡跳出來」,而不是簡單回答我一個正確的發音。

當然我也不是阻止孩子認字。

到了孩子認字的敏感期,也不要錯過。可以用生動有趣的辦法教她。她現在已經對漢字感興趣,有認字的意願,接下來我會花更多時間做這件事。

04

少有人走的路,是孤獨的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到了入園年齡沒去幼兒園,不管有多少理由和客觀原因,不管我們怎麼按照自己的步調往前走,我們的內心並不坦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大部分時候堅定,偶爾也會動搖:會不會這樣害了孩子?

在心理上,每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高手。現實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我們都會千方百計說服自己,相信利大於弊。

但是,常常這邊剛努力說服了自己,那邊還要應對別人的質問或好心的建議;好不容易回覆完別人,自己做了很久的心裡建設又開始崩潰。

另外,家裡老人也接受不了。

我爸本來就容易焦慮,剛好他住的小區裡又有個幼兒園。

每次我帶桐桐去玩,他早上聽到孩子們跟著老師唸書、做操的聲音,就受不了,開始唸叨我:你看孩子多可憐,我看了就心酸,她本該也這樣,愉快地去幼兒園。

我說,「你怎麼不換個思路想問題?人家的爸媽沒時間帶孩子,只好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你想想,別的孩子關在屋裡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時候,你的外孫女卻在大自然裡切身體驗這些,說不定別的孩子還羨慕她!」

我心裡暗自難過:「連你看到都心酸,她親媽你閨女是什麼心情呢?你說出你的情緒和感受,舒服了。我怎麼辦?我平復完自己的心,又得多久?」

老公也要應對他父母的逼問,「孩子還沒上學啊,還沒上學啊,上學啊.......」

但我倆有個默契:他爸媽的質疑批評他搞定,我爸媽的批評我來應對;自己的朋友自己解釋,外面碰到的陌生人,可以不解釋。

04

不上幼兒園快樂,上幼兒園也開心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無論我們為不上幼兒園的選擇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都儘量自己消化,不把這種焦慮帶給孩子。

我們潛移默化給孩子的理念是,無論上沒上幼兒園,我們都要開心地生活,不會讓她覺得沒上幼兒園是很天大的事。

別人問起來時,她每次都會歡快地說,「對呀,我沒上幼兒園。」

別人問她開心嗎,她也會不假思索地說出:「我當然開心啦!」

當我被問起時,我會回答得輕描淡寫地回答:「是的,我們沒上幼兒園」,不會過多解釋。

後來,家人和朋友都漸漸接受了我們的做法,覺得這樣也挺好的,連固執正統的老爸都不再糾結了。

妹妹和妹夫說,「桐桐這樣真幸福啊,現在的孩子壓力這麼大,幾個有她這樣的童年。以後我們的孩子也這樣養育吧。」

當然我們也有遺憾:她有孩子玩,但沒有固定的小朋友。

因為朋友少,所以她特別念舊,兩三歲時玩過的孩子,現在還記得人家的名字,說對方是她的好朋友。這點,我跟老公每次聽到都有點酸酸的。

正因為這點,我們到上海後一直在給她找插班的機會。

所以,當聽有人呼籲,不上幼兒園時,我並不特別贊同。如果能給孩子找到固定玩伴還可以,否則還是上吧。

畢竟,四五歲已經是特別渴求同伴的年紀,她需要從同伴身上學習,逐步從家裡走出去。

05

讓孩子熱烈而認真地生活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桐桐 5 歲生日過後,我更開始覺得入園很有必要。

我倆相處不再像以往那樣順利,偶爾會相看兩生厭。而且,我也開始擔心她的過度自由、不受約束會影響以後入小學。

插班並不那麼容易,尤其是在時機不好,各方面受限的情況下。碰壁幾次後,我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上不了幼兒園,直接入小學。

但,幸福往往不期而至。

9 月初,別的孩子入學時,我們沒有接到入學通知。既然這樣,我決定乾脆好好帶孩子撒野去,要玩就玩個痛快。

只是,我們並沒有放棄努力,我和桐桐在後方玩,老公在前方嘗試,最後終於接到可以入學的電話。

當時我們在逛皖南的古村,過兩天還準備再去高山村落體驗下,再帶她爬一次黃山。

接到入園電話後,計劃一下子被打亂,然後心花怒放,立馬坐高鐵回上海了。

回到上海後,火速跟老師見面,遞交材料,體檢……從此,桐桐進入家附近的公辦園,開始了新的生活。

接下來的一切都比我想象的順利,幼兒園裡的老師和生活阿姨親切、盡責,小夥伴們也很好。

老師會跟家長說,不用刻意過早教孩子東西。趁還沒上小學,壓力不大,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見見世面。

這些觀點竟與我不謀而合,驚喜。

得知她之前沒上過幼兒園,老師體貼地說,開始可以先上半天,慢慢再全天。

但她似乎不需要任何適應。

第一天我去接她,她笑盈盈的,連蹦帶跳,用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嗲嗲的聲音跟我說:媽媽,我好喜歡幼兒園,我好喜歡幼兒園……

雖然老師沒說,但我知道她們在默默地幫助她。我能感受到,老師很有耐心地教她一些習慣,針對她的優缺點幫助她。

提問時,看到她積極舉手,老師會經常喊她回答問題。哪怕她回答得不好(她自己回來說自己有時候回答不完整,還忘掉答案了),還是給予鼓勵。這讓她舉手回答問題的興趣一直不減。

同學很懂事,剛去報道那天,我在跟老師聊天,立馬有小姑娘上前牽她的手喊她一起玩。放學後,出了教室門,小朋友們總是很友好地喊她名字。很開心,這一年陪伴她的是這樣的小夥伴。

最開始聽聞這位任性媽媽的做法,第一反應覺得這是在「瞎搞」,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怎麼行?

後來,看完了這位媽媽自己寫的經歷,卻打心底裡佩服她的從容與淡定。

讓孩子 5 歲才入園,這對父母到底是怎麼想的?不入幼兒園的這 2 年時光,孩子又是如何教育?跟著丁香媽媽,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女兒桐桐三歲的時候,沒有去上幼兒園,直到今年五歲才插到幼兒園大班。

期間,有家人接受不了我們夫妻倆這與眾不同的選擇;

有朋友擔心我們耽誤了孩子,影響她未來的發展;

也有人讚歎勇氣可嘉,孩子會成長得不一樣。

曾有人建議我以「不上幼兒園」為主題寫篇文章,我下不了筆。

一來我們並不是否定幼兒園的教育,只是暫時沒去而已。

二來我們也希望孩子能體驗下幼兒園,哪怕只上一年。這不僅能滿足一個孩子需要同伴的心理,也能為小學的一些習慣打好基礎。

最主要的是,對於上幼兒園這事兒,我和老公的情緒也在一直動態變化著,並沒有堅決到義無反顧,但也沒有三天兩頭糾結。

01

平凡的爸媽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三歲入園幾乎是現在每個孩子的標配。孩子兩歲時,家長們都會著手忙活孩子入園的事。

在桐桐還沒到三歲生日時,我和老公琢磨了咱們家的條件後發現,上幼兒園這條路並不是我們最想走的。

那時,老公剛換工作到上海,我跟閨女留守南京。如果我們在南京上學,可能兩地分居就不只是一年了,那我們一直努力營造的愛與安全感就會備受打擊。

我們周邊的幼兒園屬於兩個極端:要麼是南京頂尖的省級機關、鼓樓幼兒園,要麼是普普通通的小區幼兒園。

數一數二的進不了。

就算費盡心思進去了,孩子在裡面怎麼生存是個難題。我們自己都避之不及的複雜狀況,怎麼能讓三歲的孩子獨自去面對呢?

太普通的幼兒園不想去。

不去的所有理由都是藉口,深究下來,不甘心的成分更多。

孩子一直是在「愛和自由」的理念下養育大的,不甘心她三歲就立馬中規中矩地隨了大流,更怕普通的幼兒園師資平平。

最終,我們決定再等等,等她心智更成熟一些的時候,再插班入園。

以老公的積分,孩子在上海是可以入學的,只要有名額,就能插班。

問題是有沒有學校?有沒有名額?

所以最差的情況可能是,上不了幼兒園。

很多人有誤解,認為「孩子不上幼兒園,根本上不了小學」,覺得我們在耽誤孩子。

不知其他地方怎樣,但至少在南京和上海是沒有問題的,幼兒園並不屬於義務教育。到上海後,我也反覆跟教育局詢問核實過,「萬一孩子上不了幼兒園,影不影響入小學?」

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明確回覆:「沒關係」。

當然,在上海嚴酷的競爭下,你是不是隻能上菜場小學,人家就不管嘍。好在,我們並不介意這個。

最壞的結果想到了,也能接受,還有什麼怕的呢?

02

不上幼兒園的日子,在家也要用心教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不上幼兒園,不代表閒著。熟悉我們夫妻倆的朋友知道,我們並沒有在放羊。

我們也在教孩子一些東西,教得最多的,是我們自己成長中欠缺而又很重要的東西。

1. 重視語言表達

我一直把她當大人對待,從她很小的時候,就習慣跟她溝通,告訴她:

「想做什麼需要什麼你要說,你不說別人就沒法知道。」

「語言是我們溝通的工具,哭泣不是。」

「哭泣可以偶然讓我們得到一些東西,但不是正常的交流工具。」

2. 培養獨立的習慣

吃飯、刷牙、洗澡、穿衣服等都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以幫你做一部分,但最終你得靠自己。

3. 多鍛鍊身體

我平時帶她出去,近的地方儘量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有一段給她戴了運動手環,發現她可以輕鬆刷一萬步。

鼓勵她摸打滾爬,搗鼓各種運動,運動好了能為她帶來好身體,也能帶來自信。

她學會爬杆了,看到杆子就往上爬。炫技也是結交朋友的好機會。

有次,她爬上健身器材的杆子,兩個比她大的男孩在底下仰望議論:你猜她為什麼能爬上去嗎? 因為她體重比我們輕啊!我們倆要減肥後才能爬上去。他們不知道桐桐為了爬杆子,練習了多久的手臂力量。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她所有的活動幾乎都是自發的,我們不會逼她去做去鍛鍊。

她喜歡的就可以做,有時看似危險,我們也不會阻止,但會關注她的安全。

4. 經常出去走走,開闊眼界

有空我們就帶桐桐到到各個地方走走看看,長長見識,輸入形象記憶。我帶桐桐回姥姥家,她會上街幫姥姥賣菜,像模像樣地幫人拿菜、裝袋子、稱重、收錢找錢。

有些東西,她可能看過走過已經忘掉,但總有一部分東西留在了她的記憶裡。

你要問我是什麼,坦白說我並不知道,但某一天,它們一定會以某種形式展現出來。

03

拼音、識字、英語……我覺得不重要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有朋友說,「你有功夫和心情帶孩子真的蠻好的」,說我肯定比學校教得好,肯定教了她很多東西。

非常感謝朋友的褒獎,很慚愧,我一點都不「肯定」,我總是小心翼翼解釋:其實我並沒有信心有學校老師教得好,而且我沒有教她文化。

很多「該教」的東西都沒教她,比如拼音、漢字。

比她大不到一歲的孩子,已經會念《西遊記》了,她才認識「天地人,上中下」。

不少孩子已經會說很多英語單詞、句子時,她還只會瞎胡扯,自以為在說外語。

說不羨慕,不著急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有自己的原則。

朋友問,「那為什麼你沒教?」

我說,「我要教她很容易,保持不教才難。」我教了一次「a」「o」「e」, 被老公批了好幾天。

我若想教她認字,很快認識一大批漢字是沒問題;若想讓她背唐詩三百首,以她的記憶也不在話下。

但想想在她這樣寶貴的年齡,用心理學老師的話說,「一日抵一年」,用來死記硬背會不會太浪費了?

有很多比這個重要的事還來不及做呢。

我不知道別人認為重要的事是什麼。

我認為傻玩、走向田野、漫無邊際的想象、廣闊的世界、學習習慣、規則規範、思想品德修養、體育活動、心理健康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

我想為她的人生打上亮麗的底色,我希望這幾年成為她一生前進的源泉。

我希望她懂事、溫暖、健康、快樂,而非以後擁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我寧願當我問起甲骨文識字卡里「淚」是什麼字的時候,她說是「魚從水裡跳出來」,而不是簡單回答我一個正確的發音。

當然我也不是阻止孩子認字。

到了孩子認字的敏感期,也不要錯過。可以用生動有趣的辦法教她。她現在已經對漢字感興趣,有認字的意願,接下來我會花更多時間做這件事。

04

少有人走的路,是孤獨的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到了入園年齡沒去幼兒園,不管有多少理由和客觀原因,不管我們怎麼按照自己的步調往前走,我們的內心並不坦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大部分時候堅定,偶爾也會動搖:會不會這樣害了孩子?

在心理上,每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高手。現實無法改變的情況下,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我們都會千方百計說服自己,相信利大於弊。

但是,常常這邊剛努力說服了自己,那邊還要應對別人的質問或好心的建議;好不容易回覆完別人,自己做了很久的心裡建設又開始崩潰。

另外,家裡老人也接受不了。

我爸本來就容易焦慮,剛好他住的小區裡又有個幼兒園。

每次我帶桐桐去玩,他早上聽到孩子們跟著老師唸書、做操的聲音,就受不了,開始唸叨我:你看孩子多可憐,我看了就心酸,她本該也這樣,愉快地去幼兒園。

我說,「你怎麼不換個思路想問題?人家的爸媽沒時間帶孩子,只好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你想想,別的孩子關在屋裡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時候,你的外孫女卻在大自然裡切身體驗這些,說不定別的孩子還羨慕她!」

我心裡暗自難過:「連你看到都心酸,她親媽你閨女是什麼心情呢?你說出你的情緒和感受,舒服了。我怎麼辦?我平復完自己的心,又得多久?」

老公也要應對他父母的逼問,「孩子還沒上學啊,還沒上學啊,上學啊.......」

但我倆有個默契:他爸媽的質疑批評他搞定,我爸媽的批評我來應對;自己的朋友自己解釋,外面碰到的陌生人,可以不解釋。

04

不上幼兒園快樂,上幼兒園也開心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無論我們為不上幼兒園的選擇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都儘量自己消化,不把這種焦慮帶給孩子。

我們潛移默化給孩子的理念是,無論上沒上幼兒園,我們都要開心地生活,不會讓她覺得沒上幼兒園是很天大的事。

別人問起來時,她每次都會歡快地說,「對呀,我沒上幼兒園。」

別人問她開心嗎,她也會不假思索地說出:「我當然開心啦!」

當我被問起時,我會回答得輕描淡寫地回答:「是的,我們沒上幼兒園」,不會過多解釋。

後來,家人和朋友都漸漸接受了我們的做法,覺得這樣也挺好的,連固執正統的老爸都不再糾結了。

妹妹和妹夫說,「桐桐這樣真幸福啊,現在的孩子壓力這麼大,幾個有她這樣的童年。以後我們的孩子也這樣養育吧。」

當然我們也有遺憾:她有孩子玩,但沒有固定的小朋友。

因為朋友少,所以她特別念舊,兩三歲時玩過的孩子,現在還記得人家的名字,說對方是她的好朋友。這點,我跟老公每次聽到都有點酸酸的。

正因為這點,我們到上海後一直在給她找插班的機會。

所以,當聽有人呼籲,不上幼兒園時,我並不特別贊同。如果能給孩子找到固定玩伴還可以,否則還是上吧。

畢竟,四五歲已經是特別渴求同伴的年紀,她需要從同伴身上學習,逐步從家裡走出去。

05

讓孩子熱烈而認真地生活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桐桐 5 歲生日過後,我更開始覺得入園很有必要。

我倆相處不再像以往那樣順利,偶爾會相看兩生厭。而且,我也開始擔心她的過度自由、不受約束會影響以後入小學。

插班並不那麼容易,尤其是在時機不好,各方面受限的情況下。碰壁幾次後,我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上不了幼兒園,直接入小學。

但,幸福往往不期而至。

9 月初,別的孩子入學時,我們沒有接到入學通知。既然這樣,我決定乾脆好好帶孩子撒野去,要玩就玩個痛快。

只是,我們並沒有放棄努力,我和桐桐在後方玩,老公在前方嘗試,最後終於接到可以入學的電話。

當時我們在逛皖南的古村,過兩天還準備再去高山村落體驗下,再帶她爬一次黃山。

接到入園電話後,計劃一下子被打亂,然後心花怒放,立馬坐高鐵回上海了。

回到上海後,火速跟老師見面,遞交材料,體檢……從此,桐桐進入家附近的公辦園,開始了新的生活。

接下來的一切都比我想象的順利,幼兒園裡的老師和生活阿姨親切、盡責,小夥伴們也很好。

老師會跟家長說,不用刻意過早教孩子東西。趁還沒上小學,壓力不大,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見見世面。

這些觀點竟與我不謀而合,驚喜。

得知她之前沒上過幼兒園,老師體貼地說,開始可以先上半天,慢慢再全天。

但她似乎不需要任何適應。

第一天我去接她,她笑盈盈的,連蹦帶跳,用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嗲嗲的聲音跟我說:媽媽,我好喜歡幼兒園,我好喜歡幼兒園……

雖然老師沒說,但我知道她們在默默地幫助她。我能感受到,老師很有耐心地教她一些習慣,針對她的優缺點幫助她。

提問時,看到她積極舉手,老師會經常喊她回答問題。哪怕她回答得不好(她自己回來說自己有時候回答不完整,還忘掉答案了),還是給予鼓勵。這讓她舉手回答問題的興趣一直不減。

同學很懂事,剛去報道那天,我在跟老師聊天,立馬有小姑娘上前牽她的手喊她一起玩。放學後,出了教室門,小朋友們總是很友好地喊她名字。很開心,這一年陪伴她的是這樣的小夥伴。

5 歲才讓孩子上幼兒園,這個「變態」媽媽我很服

有一晚上睡覺前,我倆聊了好多幼兒園的事,最後她說,「媽媽,上幼兒園真好,你看我還能跟你聊幼兒園的這麼多事。」

是的,上幼兒園真好。

我:你喜歡幼兒園裡的什麼呢?

她:

喜歡老師

喜歡同學

喜歡老師教我們做手工

喜歡老師,喊我起來回答問題

喜歡跟同學一起玩玩具

喜歡進教室後大家一起把外套掛起來

……

我發現了,她根本就是愛幼兒園的一切。

愛的時候熱烈地愛,玩的時候痛快地玩,學習的時候努力地學。

希望我們的孩子,能永遠像現在一樣熱烈而認真地去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