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史玉柱有一句名言:“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

身家上百億,管理著千億集團的企業家們,平時都在思考什麼問題?

宏觀經濟走勢?股市?樓市?答案你或許想不到,他們最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失敗”

最近,馬雲過了演員癮、歌手癮,又想過作家癮,而他計劃要出的第一本書,叫做《阿里巴巴的1001次錯誤》。

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表露出對“失敗”的熱愛,他不僅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還專門成立了湖畔大學,教創業者研究失敗。

史玉柱有一句名言:“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

身家上百億,管理著千億集團的企業家們,平時都在思考什麼問題?

宏觀經濟走勢?股市?樓市?答案你或許想不到,他們最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失敗”

最近,馬雲過了演員癮、歌手癮,又想過作家癮,而他計劃要出的第一本書,叫做《阿里巴巴的1001次錯誤》。

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表露出對“失敗”的熱愛,他不僅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還專門成立了湖畔大學,教創業者研究失敗。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在湖畔大學講課的馬雲

除了馬雲,熱衷於研究“失敗”的企業家還有:

任正非,每天都在研究失敗,華為每次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他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李嘉誠,研究一個項目是否可行,90%的時間都在考慮失敗時的情形。

魯冠球,身家515億的浙商大佬,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一定會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史玉柱有一句名言:“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

身家上百億,管理著千億集團的企業家們,平時都在思考什麼問題?

宏觀經濟走勢?股市?樓市?答案你或許想不到,他們最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失敗”

最近,馬雲過了演員癮、歌手癮,又想過作家癮,而他計劃要出的第一本書,叫做《阿里巴巴的1001次錯誤》。

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表露出對“失敗”的熱愛,他不僅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還專門成立了湖畔大學,教創業者研究失敗。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在湖畔大學講課的馬雲

除了馬雲,熱衷於研究“失敗”的企業家還有:

任正非,每天都在研究失敗,華為每次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他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李嘉誠,研究一個項目是否可行,90%的時間都在考慮失敗時的情形。

魯冠球,身家515億的浙商大佬,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一定會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任正非、李嘉誠、魯冠球,熱衷研究失敗的企業家們

失敗是一筆最大的財富,這些偉大的企業家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獲得成功的祕訣,達到了今天的輝煌。可以說,讀懂“失敗”,比讀MBA管用100倍!

然而,不是所有人經歷了失敗,都能夠從中得到教訓。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失敗、研究失敗,並從失敗中收穫經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馬雲:研究失敗比讀MBA管用

2015年馬雲創辦湖畔大學,一直以“失敗教育”當成立校之本。“這裡不教成功學,只分享失敗、研究失敗。”

在馬雲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他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

“我花時間最多的事情,是研究一個公司是怎麼失敗的,我給阿里巴巴所有高管推薦的書,都是講別人怎麼失敗的,因為失敗的原因都差不多,都是那4、5個很愚蠢的決定,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這麼愚蠢的錯誤,只有別人會犯,我怎麼會犯。但即使提醒著你,你還是會犯。”

所以,當他有機會去創辦一所大學,去傳播自己的智慧,走的是和其他MBA學校截然不同的路子:更願意分享很多失敗的教訓,而不是教大家怎麼成功。

史玉柱有一句名言:“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

身家上百億,管理著千億集團的企業家們,平時都在思考什麼問題?

宏觀經濟走勢?股市?樓市?答案你或許想不到,他們最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失敗”

最近,馬雲過了演員癮、歌手癮,又想過作家癮,而他計劃要出的第一本書,叫做《阿里巴巴的1001次錯誤》。

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表露出對“失敗”的熱愛,他不僅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還專門成立了湖畔大學,教創業者研究失敗。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在湖畔大學講課的馬雲

除了馬雲,熱衷於研究“失敗”的企業家還有:

任正非,每天都在研究失敗,華為每次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他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李嘉誠,研究一個項目是否可行,90%的時間都在考慮失敗時的情形。

魯冠球,身家515億的浙商大佬,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一定會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任正非、李嘉誠、魯冠球,熱衷研究失敗的企業家們

失敗是一筆最大的財富,這些偉大的企業家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獲得成功的祕訣,達到了今天的輝煌。可以說,讀懂“失敗”,比讀MBA管用100倍!

然而,不是所有人經歷了失敗,都能夠從中得到教訓。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失敗、研究失敗,並從失敗中收穫經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馬雲:研究失敗比讀MBA管用

2015年馬雲創辦湖畔大學,一直以“失敗教育”當成立校之本。“這裡不教成功學,只分享失敗、研究失敗。”

在馬雲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他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

“我花時間最多的事情,是研究一個公司是怎麼失敗的,我給阿里巴巴所有高管推薦的書,都是講別人怎麼失敗的,因為失敗的原因都差不多,都是那4、5個很愚蠢的決定,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這麼愚蠢的錯誤,只有別人會犯,我怎麼會犯。但即使提醒著你,你還是會犯。”

所以,當他有機會去創辦一所大學,去傳播自己的智慧,走的是和其他MBA學校截然不同的路子:更願意分享很多失敗的教訓,而不是教大家怎麼成功。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而且,在馬雲眼裡,好好研究別人怎麼失敗,比讀MBA還要管用。

馬雲曾說,MBA把很多東西固定化了,MBA案例教學都是教別人張三怎麼成功、李四怎麼成功、王五又怎麼成功,學了太多成功的事情後,你反而不知道怎麼做事了,覺得自己飄飄然。

其實,馬雲之所以對“失敗”如此執著,是因為無論他本人還是阿里巴巴,都是在一個又一個失敗中走過來的。

譬如,大家都知道24人應聘肯德基、23人錄取、只有馬雲一人被淘汰的故事,但大家不知道,因為這件事,馬雲開始深刻認識到:被人拒絕是正常的,被人不接受是正常的。

“憑什麼人家買你的,憑什麼人家相信你,但是有人給你一次機會,有人買了你的商品,有人用了你的服務,有人給了你投資,你應該感到由衷的幸運,我比自己想象的好,要對得起這份信任。”

這就是比失敗更重要的收穫,因此後來創辦中國黃頁,他被保安趕、被狗咬、被人當面說是騙子,都默默忍受了,因為“被人拒絕很正常的”,然後一直堅持,不斷打磨自己的產品,才有後面的輝煌。

史玉柱有一句名言:“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

身家上百億,管理著千億集團的企業家們,平時都在思考什麼問題?

宏觀經濟走勢?股市?樓市?答案你或許想不到,他們最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失敗”

最近,馬雲過了演員癮、歌手癮,又想過作家癮,而他計劃要出的第一本書,叫做《阿里巴巴的1001次錯誤》。

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表露出對“失敗”的熱愛,他不僅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還專門成立了湖畔大學,教創業者研究失敗。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在湖畔大學講課的馬雲

除了馬雲,熱衷於研究“失敗”的企業家還有:

任正非,每天都在研究失敗,華為每次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他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李嘉誠,研究一個項目是否可行,90%的時間都在考慮失敗時的情形。

魯冠球,身家515億的浙商大佬,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一定會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任正非、李嘉誠、魯冠球,熱衷研究失敗的企業家們

失敗是一筆最大的財富,這些偉大的企業家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獲得成功的祕訣,達到了今天的輝煌。可以說,讀懂“失敗”,比讀MBA管用100倍!

然而,不是所有人經歷了失敗,都能夠從中得到教訓。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失敗、研究失敗,並從失敗中收穫經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馬雲:研究失敗比讀MBA管用

2015年馬雲創辦湖畔大學,一直以“失敗教育”當成立校之本。“這裡不教成功學,只分享失敗、研究失敗。”

在馬雲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他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

“我花時間最多的事情,是研究一個公司是怎麼失敗的,我給阿里巴巴所有高管推薦的書,都是講別人怎麼失敗的,因為失敗的原因都差不多,都是那4、5個很愚蠢的決定,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這麼愚蠢的錯誤,只有別人會犯,我怎麼會犯。但即使提醒著你,你還是會犯。”

所以,當他有機會去創辦一所大學,去傳播自己的智慧,走的是和其他MBA學校截然不同的路子:更願意分享很多失敗的教訓,而不是教大家怎麼成功。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而且,在馬雲眼裡,好好研究別人怎麼失敗,比讀MBA還要管用。

馬雲曾說,MBA把很多東西固定化了,MBA案例教學都是教別人張三怎麼成功、李四怎麼成功、王五又怎麼成功,學了太多成功的事情後,你反而不知道怎麼做事了,覺得自己飄飄然。

其實,馬雲之所以對“失敗”如此執著,是因為無論他本人還是阿里巴巴,都是在一個又一個失敗中走過來的。

譬如,大家都知道24人應聘肯德基、23人錄取、只有馬雲一人被淘汰的故事,但大家不知道,因為這件事,馬雲開始深刻認識到:被人拒絕是正常的,被人不接受是正常的。

“憑什麼人家買你的,憑什麼人家相信你,但是有人給你一次機會,有人買了你的商品,有人用了你的服務,有人給了你投資,你應該感到由衷的幸運,我比自己想象的好,要對得起這份信任。”

這就是比失敗更重要的收穫,因此後來創辦中國黃頁,他被保安趕、被狗咬、被人當面說是騙子,都默默忍受了,因為“被人拒絕很正常的”,然後一直堅持,不斷打磨自己的產品,才有後面的輝煌。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還有,1999年馬雲獲得孫正義2000萬美元融資,自己也登上了《福布斯》雜誌封面,再加上當時互聯網一片紅火,馬雲也有點飄飄然了,開始大筆燒錢。

史玉柱有一句名言:“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

身家上百億,管理著千億集團的企業家們,平時都在思考什麼問題?

宏觀經濟走勢?股市?樓市?答案你或許想不到,他們最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失敗”

最近,馬雲過了演員癮、歌手癮,又想過作家癮,而他計劃要出的第一本書,叫做《阿里巴巴的1001次錯誤》。

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表露出對“失敗”的熱愛,他不僅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還專門成立了湖畔大學,教創業者研究失敗。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在湖畔大學講課的馬雲

除了馬雲,熱衷於研究“失敗”的企業家還有:

任正非,每天都在研究失敗,華為每次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他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李嘉誠,研究一個項目是否可行,90%的時間都在考慮失敗時的情形。

魯冠球,身家515億的浙商大佬,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一定會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任正非、李嘉誠、魯冠球,熱衷研究失敗的企業家們

失敗是一筆最大的財富,這些偉大的企業家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獲得成功的祕訣,達到了今天的輝煌。可以說,讀懂“失敗”,比讀MBA管用100倍!

然而,不是所有人經歷了失敗,都能夠從中得到教訓。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失敗、研究失敗,並從失敗中收穫經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馬雲:研究失敗比讀MBA管用

2015年馬雲創辦湖畔大學,一直以“失敗教育”當成立校之本。“這裡不教成功學,只分享失敗、研究失敗。”

在馬雲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他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

“我花時間最多的事情,是研究一個公司是怎麼失敗的,我給阿里巴巴所有高管推薦的書,都是講別人怎麼失敗的,因為失敗的原因都差不多,都是那4、5個很愚蠢的決定,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這麼愚蠢的錯誤,只有別人會犯,我怎麼會犯。但即使提醒著你,你還是會犯。”

所以,當他有機會去創辦一所大學,去傳播自己的智慧,走的是和其他MBA學校截然不同的路子:更願意分享很多失敗的教訓,而不是教大家怎麼成功。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而且,在馬雲眼裡,好好研究別人怎麼失敗,比讀MBA還要管用。

馬雲曾說,MBA把很多東西固定化了,MBA案例教學都是教別人張三怎麼成功、李四怎麼成功、王五又怎麼成功,學了太多成功的事情後,你反而不知道怎麼做事了,覺得自己飄飄然。

其實,馬雲之所以對“失敗”如此執著,是因為無論他本人還是阿里巴巴,都是在一個又一個失敗中走過來的。

譬如,大家都知道24人應聘肯德基、23人錄取、只有馬雲一人被淘汰的故事,但大家不知道,因為這件事,馬雲開始深刻認識到:被人拒絕是正常的,被人不接受是正常的。

“憑什麼人家買你的,憑什麼人家相信你,但是有人給你一次機會,有人買了你的商品,有人用了你的服務,有人給了你投資,你應該感到由衷的幸運,我比自己想象的好,要對得起這份信任。”

這就是比失敗更重要的收穫,因此後來創辦中國黃頁,他被保安趕、被狗咬、被人當面說是騙子,都默默忍受了,因為“被人拒絕很正常的”,然後一直堅持,不斷打磨自己的產品,才有後面的輝煌。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還有,1999年馬雲獲得孫正義2000萬美元融資,自己也登上了《福布斯》雜誌封面,再加上當時互聯網一片紅火,馬雲也有點飄飄然了,開始大筆燒錢。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馬雲當年登上的《福布斯》雜誌封面

把公司總部搬到美國硅谷、國內總部搬到上海,還花六位數的年薪從雅虎、微軟那裡搶來最好的工程師...反正怎麼燒錢怎麼來。

然而,到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突然破裂,馬雲一下子傻眼了。公司沒盈利模式,賬上只剩下700萬美元,找不到融資,一個月還要花200萬美元,不出半年就要倒閉。

幸虧這時候有GE前高管關明生挺身而出,擔任阿里COO,大幅裁員、裁撤辦事處,才讓阿里活了下來。

有了這次教訓,馬雲一下子務實了不少,雖然還愛說什麼“夢想”、“願望”,但已經可以腳踏實地去做事了,就像他說的:“不顧一切拼命往前跑,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停下來,甚至還要倒退幾步,那我們還是慢慢走。”

史玉柱有一句名言:“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

身家上百億,管理著千億集團的企業家們,平時都在思考什麼問題?

宏觀經濟走勢?股市?樓市?答案你或許想不到,他們最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失敗”

最近,馬雲過了演員癮、歌手癮,又想過作家癮,而他計劃要出的第一本書,叫做《阿里巴巴的1001次錯誤》。

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表露出對“失敗”的熱愛,他不僅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還專門成立了湖畔大學,教創業者研究失敗。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在湖畔大學講課的馬雲

除了馬雲,熱衷於研究“失敗”的企業家還有:

任正非,每天都在研究失敗,華為每次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他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李嘉誠,研究一個項目是否可行,90%的時間都在考慮失敗時的情形。

魯冠球,身家515億的浙商大佬,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一定會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任正非、李嘉誠、魯冠球,熱衷研究失敗的企業家們

失敗是一筆最大的財富,這些偉大的企業家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獲得成功的祕訣,達到了今天的輝煌。可以說,讀懂“失敗”,比讀MBA管用100倍!

然而,不是所有人經歷了失敗,都能夠從中得到教訓。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失敗、研究失敗,並從失敗中收穫經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馬雲:研究失敗比讀MBA管用

2015年馬雲創辦湖畔大學,一直以“失敗教育”當成立校之本。“這裡不教成功學,只分享失敗、研究失敗。”

在馬雲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他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

“我花時間最多的事情,是研究一個公司是怎麼失敗的,我給阿里巴巴所有高管推薦的書,都是講別人怎麼失敗的,因為失敗的原因都差不多,都是那4、5個很愚蠢的決定,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這麼愚蠢的錯誤,只有別人會犯,我怎麼會犯。但即使提醒著你,你還是會犯。”

所以,當他有機會去創辦一所大學,去傳播自己的智慧,走的是和其他MBA學校截然不同的路子:更願意分享很多失敗的教訓,而不是教大家怎麼成功。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而且,在馬雲眼裡,好好研究別人怎麼失敗,比讀MBA還要管用。

馬雲曾說,MBA把很多東西固定化了,MBA案例教學都是教別人張三怎麼成功、李四怎麼成功、王五又怎麼成功,學了太多成功的事情後,你反而不知道怎麼做事了,覺得自己飄飄然。

其實,馬雲之所以對“失敗”如此執著,是因為無論他本人還是阿里巴巴,都是在一個又一個失敗中走過來的。

譬如,大家都知道24人應聘肯德基、23人錄取、只有馬雲一人被淘汰的故事,但大家不知道,因為這件事,馬雲開始深刻認識到:被人拒絕是正常的,被人不接受是正常的。

“憑什麼人家買你的,憑什麼人家相信你,但是有人給你一次機會,有人買了你的商品,有人用了你的服務,有人給了你投資,你應該感到由衷的幸運,我比自己想象的好,要對得起這份信任。”

這就是比失敗更重要的收穫,因此後來創辦中國黃頁,他被保安趕、被狗咬、被人當面說是騙子,都默默忍受了,因為“被人拒絕很正常的”,然後一直堅持,不斷打磨自己的產品,才有後面的輝煌。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還有,1999年馬雲獲得孫正義2000萬美元融資,自己也登上了《福布斯》雜誌封面,再加上當時互聯網一片紅火,馬雲也有點飄飄然了,開始大筆燒錢。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馬雲當年登上的《福布斯》雜誌封面

把公司總部搬到美國硅谷、國內總部搬到上海,還花六位數的年薪從雅虎、微軟那裡搶來最好的工程師...反正怎麼燒錢怎麼來。

然而,到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突然破裂,馬雲一下子傻眼了。公司沒盈利模式,賬上只剩下700萬美元,找不到融資,一個月還要花200萬美元,不出半年就要倒閉。

幸虧這時候有GE前高管關明生挺身而出,擔任阿里COO,大幅裁員、裁撤辦事處,才讓阿里活了下來。

有了這次教訓,馬雲一下子務實了不少,雖然還愛說什麼“夢想”、“願望”,但已經可以腳踏實地去做事了,就像他說的:“不顧一切拼命往前跑,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停下來,甚至還要倒退幾步,那我們還是慢慢走。”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2002年,馬雲給阿里巴巴定下目標——盈利1元。他說:

“要賺100萬元錢,誰都不知道該怎麼去做;但要賺1元錢,誰都知道怎麼去做。每個人都多做一個客戶,對客戶做好一點,讓成本減少一點就可以了。

2002年,賺1元錢就實現目標,賺2元就超過了目標的100%,賺3元就超過目標200%……”

有了這個目標,阿里的員工們都開始腳踏實地地努力,到了2002年居然賺了5萬元。

隨後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任正非:每天都在思考失敗

任正非曾說,他每天都在研究失敗。

可以說,華為每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任正非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史玉柱有一句名言:“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

身家上百億,管理著千億集團的企業家們,平時都在思考什麼問題?

宏觀經濟走勢?股市?樓市?答案你或許想不到,他們最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失敗”

最近,馬雲過了演員癮、歌手癮,又想過作家癮,而他計劃要出的第一本書,叫做《阿里巴巴的1001次錯誤》。

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表露出對“失敗”的熱愛,他不僅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還專門成立了湖畔大學,教創業者研究失敗。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在湖畔大學講課的馬雲

除了馬雲,熱衷於研究“失敗”的企業家還有:

任正非,每天都在研究失敗,華為每次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他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李嘉誠,研究一個項目是否可行,90%的時間都在考慮失敗時的情形。

魯冠球,身家515億的浙商大佬,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一定會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任正非、李嘉誠、魯冠球,熱衷研究失敗的企業家們

失敗是一筆最大的財富,這些偉大的企業家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獲得成功的祕訣,達到了今天的輝煌。可以說,讀懂“失敗”,比讀MBA管用100倍!

然而,不是所有人經歷了失敗,都能夠從中得到教訓。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失敗、研究失敗,並從失敗中收穫經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馬雲:研究失敗比讀MBA管用

2015年馬雲創辦湖畔大學,一直以“失敗教育”當成立校之本。“這裡不教成功學,只分享失敗、研究失敗。”

在馬雲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他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

“我花時間最多的事情,是研究一個公司是怎麼失敗的,我給阿里巴巴所有高管推薦的書,都是講別人怎麼失敗的,因為失敗的原因都差不多,都是那4、5個很愚蠢的決定,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這麼愚蠢的錯誤,只有別人會犯,我怎麼會犯。但即使提醒著你,你還是會犯。”

所以,當他有機會去創辦一所大學,去傳播自己的智慧,走的是和其他MBA學校截然不同的路子:更願意分享很多失敗的教訓,而不是教大家怎麼成功。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而且,在馬雲眼裡,好好研究別人怎麼失敗,比讀MBA還要管用。

馬雲曾說,MBA把很多東西固定化了,MBA案例教學都是教別人張三怎麼成功、李四怎麼成功、王五又怎麼成功,學了太多成功的事情後,你反而不知道怎麼做事了,覺得自己飄飄然。

其實,馬雲之所以對“失敗”如此執著,是因為無論他本人還是阿里巴巴,都是在一個又一個失敗中走過來的。

譬如,大家都知道24人應聘肯德基、23人錄取、只有馬雲一人被淘汰的故事,但大家不知道,因為這件事,馬雲開始深刻認識到:被人拒絕是正常的,被人不接受是正常的。

“憑什麼人家買你的,憑什麼人家相信你,但是有人給你一次機會,有人買了你的商品,有人用了你的服務,有人給了你投資,你應該感到由衷的幸運,我比自己想象的好,要對得起這份信任。”

這就是比失敗更重要的收穫,因此後來創辦中國黃頁,他被保安趕、被狗咬、被人當面說是騙子,都默默忍受了,因為“被人拒絕很正常的”,然後一直堅持,不斷打磨自己的產品,才有後面的輝煌。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還有,1999年馬雲獲得孫正義2000萬美元融資,自己也登上了《福布斯》雜誌封面,再加上當時互聯網一片紅火,馬雲也有點飄飄然了,開始大筆燒錢。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馬雲當年登上的《福布斯》雜誌封面

把公司總部搬到美國硅谷、國內總部搬到上海,還花六位數的年薪從雅虎、微軟那裡搶來最好的工程師...反正怎麼燒錢怎麼來。

然而,到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突然破裂,馬雲一下子傻眼了。公司沒盈利模式,賬上只剩下700萬美元,找不到融資,一個月還要花200萬美元,不出半年就要倒閉。

幸虧這時候有GE前高管關明生挺身而出,擔任阿里COO,大幅裁員、裁撤辦事處,才讓阿里活了下來。

有了這次教訓,馬雲一下子務實了不少,雖然還愛說什麼“夢想”、“願望”,但已經可以腳踏實地去做事了,就像他說的:“不顧一切拼命往前跑,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停下來,甚至還要倒退幾步,那我們還是慢慢走。”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2002年,馬雲給阿里巴巴定下目標——盈利1元。他說:

“要賺100萬元錢,誰都不知道該怎麼去做;但要賺1元錢,誰都知道怎麼去做。每個人都多做一個客戶,對客戶做好一點,讓成本減少一點就可以了。

2002年,賺1元錢就實現目標,賺2元就超過了目標的100%,賺3元就超過目標200%……”

有了這個目標,阿里的員工們都開始腳踏實地地努力,到了2002年居然賺了5萬元。

隨後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任正非:每天都在思考失敗

任正非曾說,他每天都在研究失敗。

可以說,華為每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任正非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1987年,任正非靠著2萬元創立華為,最初不到10個人,只能做交換機倒買倒賣,到現在年收入5216億元,靠的就是任正非一直以來的危機意識。

2001年,互聯網產業哀鴻遍野,華為卻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不少華為員工還沒來得及高興,任正非就寫了一篇《華為的冬天》,裡面說: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到了2013年,華為已經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設備商,銷售收入也達到了2390億元,任正非又在內部發表講話《活下去是企業的硬道理》,給大家降溫。

每天都在研究失敗的華為,業績如何?2016年,華為銷售收入5216億元,相當於5個阿里!

李嘉誠:我用90%的時間思考失敗

李嘉誠對於失敗的研究,從他接受《商業週刊》採訪時說的一個比喻就知道了。

“在風和日麗的時候,你駕駛著以風推動的遠洋船,在離開港口時,你要先想到萬一刮強颱風,你怎麼應付。即使天氣好,你還是要估計,若有颱風來襲,在風暴還沒有離開之前,你怎麼辦?”

所以,面對每一個項目,李嘉誠都會研究可能發生的壞情況下出現的問題,往往要花90%的時間去考慮失敗。

“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話:“未買先想賣”,你還沒有買進來,你就先想怎麼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麼樣。因為成功的效果是100%還是50%之差,根本不是太重要,但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可能帶給企業極大損害,所以當一個項目發生虧蝕問題時,即使所涉金額不大,我也會和有關部門商量解決問題,所付出的時間和以倍數計的精神都是遠遠超乎比例的。”

魯冠球:成功沒規律,失敗有規律

魯冠球,曾經的中國汽車界首富、浙商大佬,身家達到515億元,連馬雲都稱他為“最欽佩的人”。

雖然魯老已於今年10月去世,但他對於失敗的研究,真的值得每一位創業者學習。

魯冠球初中沒畢業,創業40年卻一直有個習慣: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便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當年著名的禹作敏被判刑後,魯冠球推掉所有事情,三天不出家門,寫了一篇題為《鄉鎮企業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質》的文章,轟動一時。

幾十年來,除了經營企業,他堅持每天學習4小時,哪怕工作再晚也要看一個小時書才休息,前後撰寫了120多篇點評中國經濟的文章,被稱為“農民理論家”。

魯冠球曾透露,他經常做夢,夢見企業破產,然後一下子驚醒。所以他不喜歡別人說他成功,反而總愛談論失敗的案例,在他看來,這才是能讓企業一直興旺的法寶。

就像他說的那樣:“成功沒規律,失敗有規律,懂得別人為什麼失敗,你就能少踏幾次坑。”

史玉柱有一句名言:“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

身家上百億,管理著千億集團的企業家們,平時都在思考什麼問題?

宏觀經濟走勢?股市?樓市?答案你或許想不到,他們最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失敗”

最近,馬雲過了演員癮、歌手癮,又想過作家癮,而他計劃要出的第一本書,叫做《阿里巴巴的1001次錯誤》。

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表露出對“失敗”的熱愛,他不僅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還專門成立了湖畔大學,教創業者研究失敗。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在湖畔大學講課的馬雲

除了馬雲,熱衷於研究“失敗”的企業家還有:

任正非,每天都在研究失敗,華為每次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他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李嘉誠,研究一個項目是否可行,90%的時間都在考慮失敗時的情形。

魯冠球,身家515億的浙商大佬,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一定會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任正非、李嘉誠、魯冠球,熱衷研究失敗的企業家們

失敗是一筆最大的財富,這些偉大的企業家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獲得成功的祕訣,達到了今天的輝煌。可以說,讀懂“失敗”,比讀MBA管用100倍!

然而,不是所有人經歷了失敗,都能夠從中得到教訓。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失敗、研究失敗,並從失敗中收穫經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馬雲:研究失敗比讀MBA管用

2015年馬雲創辦湖畔大學,一直以“失敗教育”當成立校之本。“這裡不教成功學,只分享失敗、研究失敗。”

在馬雲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他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

“我花時間最多的事情,是研究一個公司是怎麼失敗的,我給阿里巴巴所有高管推薦的書,都是講別人怎麼失敗的,因為失敗的原因都差不多,都是那4、5個很愚蠢的決定,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這麼愚蠢的錯誤,只有別人會犯,我怎麼會犯。但即使提醒著你,你還是會犯。”

所以,當他有機會去創辦一所大學,去傳播自己的智慧,走的是和其他MBA學校截然不同的路子:更願意分享很多失敗的教訓,而不是教大家怎麼成功。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而且,在馬雲眼裡,好好研究別人怎麼失敗,比讀MBA還要管用。

馬雲曾說,MBA把很多東西固定化了,MBA案例教學都是教別人張三怎麼成功、李四怎麼成功、王五又怎麼成功,學了太多成功的事情後,你反而不知道怎麼做事了,覺得自己飄飄然。

其實,馬雲之所以對“失敗”如此執著,是因為無論他本人還是阿里巴巴,都是在一個又一個失敗中走過來的。

譬如,大家都知道24人應聘肯德基、23人錄取、只有馬雲一人被淘汰的故事,但大家不知道,因為這件事,馬雲開始深刻認識到:被人拒絕是正常的,被人不接受是正常的。

“憑什麼人家買你的,憑什麼人家相信你,但是有人給你一次機會,有人買了你的商品,有人用了你的服務,有人給了你投資,你應該感到由衷的幸運,我比自己想象的好,要對得起這份信任。”

這就是比失敗更重要的收穫,因此後來創辦中國黃頁,他被保安趕、被狗咬、被人當面說是騙子,都默默忍受了,因為“被人拒絕很正常的”,然後一直堅持,不斷打磨自己的產品,才有後面的輝煌。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還有,1999年馬雲獲得孫正義2000萬美元融資,自己也登上了《福布斯》雜誌封面,再加上當時互聯網一片紅火,馬雲也有點飄飄然了,開始大筆燒錢。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馬雲當年登上的《福布斯》雜誌封面

把公司總部搬到美國硅谷、國內總部搬到上海,還花六位數的年薪從雅虎、微軟那裡搶來最好的工程師...反正怎麼燒錢怎麼來。

然而,到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突然破裂,馬雲一下子傻眼了。公司沒盈利模式,賬上只剩下700萬美元,找不到融資,一個月還要花200萬美元,不出半年就要倒閉。

幸虧這時候有GE前高管關明生挺身而出,擔任阿里COO,大幅裁員、裁撤辦事處,才讓阿里活了下來。

有了這次教訓,馬雲一下子務實了不少,雖然還愛說什麼“夢想”、“願望”,但已經可以腳踏實地去做事了,就像他說的:“不顧一切拼命往前跑,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停下來,甚至還要倒退幾步,那我們還是慢慢走。”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2002年,馬雲給阿里巴巴定下目標——盈利1元。他說:

“要賺100萬元錢,誰都不知道該怎麼去做;但要賺1元錢,誰都知道怎麼去做。每個人都多做一個客戶,對客戶做好一點,讓成本減少一點就可以了。

2002年,賺1元錢就實現目標,賺2元就超過了目標的100%,賺3元就超過目標200%……”

有了這個目標,阿里的員工們都開始腳踏實地地努力,到了2002年居然賺了5萬元。

隨後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任正非:每天都在思考失敗

任正非曾說,他每天都在研究失敗。

可以說,華為每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任正非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1987年,任正非靠著2萬元創立華為,最初不到10個人,只能做交換機倒買倒賣,到現在年收入5216億元,靠的就是任正非一直以來的危機意識。

2001年,互聯網產業哀鴻遍野,華為卻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不少華為員工還沒來得及高興,任正非就寫了一篇《華為的冬天》,裡面說: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到了2013年,華為已經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設備商,銷售收入也達到了2390億元,任正非又在內部發表講話《活下去是企業的硬道理》,給大家降溫。

每天都在研究失敗的華為,業績如何?2016年,華為銷售收入5216億元,相當於5個阿里!

李嘉誠:我用90%的時間思考失敗

李嘉誠對於失敗的研究,從他接受《商業週刊》採訪時說的一個比喻就知道了。

“在風和日麗的時候,你駕駛著以風推動的遠洋船,在離開港口時,你要先想到萬一刮強颱風,你怎麼應付。即使天氣好,你還是要估計,若有颱風來襲,在風暴還沒有離開之前,你怎麼辦?”

所以,面對每一個項目,李嘉誠都會研究可能發生的壞情況下出現的問題,往往要花90%的時間去考慮失敗。

“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話:“未買先想賣”,你還沒有買進來,你就先想怎麼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麼樣。因為成功的效果是100%還是50%之差,根本不是太重要,但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可能帶給企業極大損害,所以當一個項目發生虧蝕問題時,即使所涉金額不大,我也會和有關部門商量解決問題,所付出的時間和以倍數計的精神都是遠遠超乎比例的。”

魯冠球:成功沒規律,失敗有規律

魯冠球,曾經的中國汽車界首富、浙商大佬,身家達到515億元,連馬雲都稱他為“最欽佩的人”。

雖然魯老已於今年10月去世,但他對於失敗的研究,真的值得每一位創業者學習。

魯冠球初中沒畢業,創業40年卻一直有個習慣: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便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當年著名的禹作敏被判刑後,魯冠球推掉所有事情,三天不出家門,寫了一篇題為《鄉鎮企業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質》的文章,轟動一時。

幾十年來,除了經營企業,他堅持每天學習4小時,哪怕工作再晚也要看一個小時書才休息,前後撰寫了120多篇點評中國經濟的文章,被稱為“農民理論家”。

魯冠球曾透露,他經常做夢,夢見企業破產,然後一下子驚醒。所以他不喜歡別人說他成功,反而總愛談論失敗的案例,在他看來,這才是能讓企業一直興旺的法寶。

就像他說的那樣:“成功沒規律,失敗有規律,懂得別人為什麼失敗,你就能少踏幾次坑。”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企業家,都很喜歡研究失敗。

史玉柱:

“一個人倒下去之後,這個人的價值應該是增加的,因為教訓能夠使一個人成熟,成功能夠使一個頭腦發昏,失敗能使一個人更有價值。”

扎克伯格:

“不要擔心你會經常犯錯誤,錯誤就是你可以學習的地方,真正的問題是你怎樣從錯誤中學習。”

巴菲特:

“我喜歡從失敗中學習。我們希望看到是什麼導致了生意的失敗,導致他們死掉的最大原因就是自滿。你應該不眠不休,有種後面隨時有人在追趕的感覺,但是你總是能在最前頭。”

丁磊:

“一些事情能成功,肯定也是交了無數的學費之後,才明白下次我幹這事兒從哪兒開始幹。”

所以,既然,一個成熟的企業家都要從“失敗”中取經,那麼,面對失敗,我們該怎麼做?

面對失敗,你要知道這4點

1、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如果你現在一帆風順,沒遇到什麼失敗,那麼要恭喜你,但更要提醒你,因為無數公司就是在最輝煌的時候倒下,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原因在於,在他們風光之時,定時炸彈已經埋下,但勝利讓他們忘乎所以,等炸彈爆炸已經無能為力了。

譬如諾基亞,曾經的全球手機第一,卻固步自封,固守自己的設計和系統,最後被蘋果和安卓打得一敗塗地。

還有柯達,曾經的膠捲大王,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就是他們設計的,但柯達高層卻固執地認為膠捲永遠不會過時,堅守的結果就是破產。

寒冬中的柯達

所以,研究失敗的人,都是一群很有危機意識的人,也只有這種人,才能在別人失敗的案例中,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哪怕強如馬化騰,也說自己每天都充滿危機感,擔心年紀大了,看不懂年輕人的喜好,就會被淘汰。

所以,想學“失敗”這門課,請先拋掉自以為是的驕傲和自尊,好好從別人的失敗中汲取教訓。

2、坦率地接受失敗

很多人遇到失敗,除了痛苦,還會否認失敗的存在,這樣除了能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就像馬雲,當年因為他的冒進,公司為了生存被迫裁員、裁撤辦事處,重感情的他心裡非常不好受,哭著問公司副總裁埃里斯曼:“裁掉那麼多人,我是不是一個壞人?”

之後,馬雲獨自在長安街頭暴走了15分鐘,又回房間睡了2個小時,這才接受失敗的現實:“輸了就輸了,我們從頭再來!”

所以,面對失敗,你可以哭,你可以怨,但你一定要擦乾眼淚站起來,像對待成功一樣面對失敗,然後去想辦法解決。

3、知道錯在哪裡

還是說回馬雲,當年阿里大裁員,很多人都說是因為馬雲太激進了,但除了馬雲個人因素,就沒有其他原因了嗎?

馬雲、關明生、蔡崇信等高層一起開會,集思廣益,找出了阿里巴巴真正存在的三個問題。

一是目標不明確。公司要往哪個方向走,怎麼走,沒人知道,大家都很努力,卻像瞎子打拳,出了一身臭汗連對手的衣服都沒沾到。

二是員工素質跟不上。公司員工大部分是銷售、技術,出身草莽,更像一個游擊隊。

三是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什麼賺錢就做什麼,甚至連飯店預訂都做過。

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一切都好辦了,對症下藥即可。

目標不明確,馬雲就訂下目標,“阿里巴巴要做102年,會有3000名員工”,更是提出了那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員工素質跟不上,馬雲就狠砸100萬辦培訓班,請來老師給大家講價值觀、講銷售技巧,終於把游擊隊打磨成正規軍。

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馬雲經過多番考慮,決定以“中國供應商”為主打產品,口號是“永不落幕的廣交會”,最後終於實現了盈利。

4、瞭解弱點,適時放棄

很多時候,失敗是因為堅持了錯誤的方向,這時候適時放棄,及時止損,真的很重要。

就像馬雲,知道自己步子邁大了,趕緊把耗錢還沒啥用的外國員工、外國辦事處裁撤掉。

還有馬化騰,QQ創立之初搞過一段時間收費註冊,不僅被用戶罵個半死,不少競爭對手還趁機推出免費服務,和QQ搶生意。

其中一個叫朗瑪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免費聊天客戶端,3個月內就吸引了800萬用戶。

這下子,馬化騰趕緊讓QQ重回免費之路,後來有人評價,騰訊要是再慢點,估計就要倒閉了。

之後,騰訊痛定思痛,確定的模式是:基本用戶需求都是免費的,但想要更高階的體驗,那就掏錢。這才有了後來騰訊的輝煌。

史玉柱有一句名言:“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

身家上百億,管理著千億集團的企業家們,平時都在思考什麼問題?

宏觀經濟走勢?股市?樓市?答案你或許想不到,他們最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失敗”

最近,馬雲過了演員癮、歌手癮,又想過作家癮,而他計劃要出的第一本書,叫做《阿里巴巴的1001次錯誤》。

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表露出對“失敗”的熱愛,他不僅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還專門成立了湖畔大學,教創業者研究失敗。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在湖畔大學講課的馬雲

除了馬雲,熱衷於研究“失敗”的企業家還有:

任正非,每天都在研究失敗,華為每次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他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李嘉誠,研究一個項目是否可行,90%的時間都在考慮失敗時的情形。

魯冠球,身家515億的浙商大佬,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一定會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任正非、李嘉誠、魯冠球,熱衷研究失敗的企業家們

失敗是一筆最大的財富,這些偉大的企業家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獲得成功的祕訣,達到了今天的輝煌。可以說,讀懂“失敗”,比讀MBA管用100倍!

然而,不是所有人經歷了失敗,都能夠從中得到教訓。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失敗、研究失敗,並從失敗中收穫經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馬雲:研究失敗比讀MBA管用

2015年馬雲創辦湖畔大學,一直以“失敗教育”當成立校之本。“這裡不教成功學,只分享失敗、研究失敗。”

在馬雲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他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

“我花時間最多的事情,是研究一個公司是怎麼失敗的,我給阿里巴巴所有高管推薦的書,都是講別人怎麼失敗的,因為失敗的原因都差不多,都是那4、5個很愚蠢的決定,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這麼愚蠢的錯誤,只有別人會犯,我怎麼會犯。但即使提醒著你,你還是會犯。”

所以,當他有機會去創辦一所大學,去傳播自己的智慧,走的是和其他MBA學校截然不同的路子:更願意分享很多失敗的教訓,而不是教大家怎麼成功。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而且,在馬雲眼裡,好好研究別人怎麼失敗,比讀MBA還要管用。

馬雲曾說,MBA把很多東西固定化了,MBA案例教學都是教別人張三怎麼成功、李四怎麼成功、王五又怎麼成功,學了太多成功的事情後,你反而不知道怎麼做事了,覺得自己飄飄然。

其實,馬雲之所以對“失敗”如此執著,是因為無論他本人還是阿里巴巴,都是在一個又一個失敗中走過來的。

譬如,大家都知道24人應聘肯德基、23人錄取、只有馬雲一人被淘汰的故事,但大家不知道,因為這件事,馬雲開始深刻認識到:被人拒絕是正常的,被人不接受是正常的。

“憑什麼人家買你的,憑什麼人家相信你,但是有人給你一次機會,有人買了你的商品,有人用了你的服務,有人給了你投資,你應該感到由衷的幸運,我比自己想象的好,要對得起這份信任。”

這就是比失敗更重要的收穫,因此後來創辦中國黃頁,他被保安趕、被狗咬、被人當面說是騙子,都默默忍受了,因為“被人拒絕很正常的”,然後一直堅持,不斷打磨自己的產品,才有後面的輝煌。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還有,1999年馬雲獲得孫正義2000萬美元融資,自己也登上了《福布斯》雜誌封面,再加上當時互聯網一片紅火,馬雲也有點飄飄然了,開始大筆燒錢。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馬雲當年登上的《福布斯》雜誌封面

把公司總部搬到美國硅谷、國內總部搬到上海,還花六位數的年薪從雅虎、微軟那裡搶來最好的工程師...反正怎麼燒錢怎麼來。

然而,到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突然破裂,馬雲一下子傻眼了。公司沒盈利模式,賬上只剩下700萬美元,找不到融資,一個月還要花200萬美元,不出半年就要倒閉。

幸虧這時候有GE前高管關明生挺身而出,擔任阿里COO,大幅裁員、裁撤辦事處,才讓阿里活了下來。

有了這次教訓,馬雲一下子務實了不少,雖然還愛說什麼“夢想”、“願望”,但已經可以腳踏實地去做事了,就像他說的:“不顧一切拼命往前跑,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停下來,甚至還要倒退幾步,那我們還是慢慢走。”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2002年,馬雲給阿里巴巴定下目標——盈利1元。他說:

“要賺100萬元錢,誰都不知道該怎麼去做;但要賺1元錢,誰都知道怎麼去做。每個人都多做一個客戶,對客戶做好一點,讓成本減少一點就可以了。

2002年,賺1元錢就實現目標,賺2元就超過了目標的100%,賺3元就超過目標200%……”

有了這個目標,阿里的員工們都開始腳踏實地地努力,到了2002年居然賺了5萬元。

隨後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任正非:每天都在思考失敗

任正非曾說,他每天都在研究失敗。

可以說,華為每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任正非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1987年,任正非靠著2萬元創立華為,最初不到10個人,只能做交換機倒買倒賣,到現在年收入5216億元,靠的就是任正非一直以來的危機意識。

2001年,互聯網產業哀鴻遍野,華為卻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不少華為員工還沒來得及高興,任正非就寫了一篇《華為的冬天》,裡面說: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到了2013年,華為已經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設備商,銷售收入也達到了2390億元,任正非又在內部發表講話《活下去是企業的硬道理》,給大家降溫。

每天都在研究失敗的華為,業績如何?2016年,華為銷售收入5216億元,相當於5個阿里!

李嘉誠:我用90%的時間思考失敗

李嘉誠對於失敗的研究,從他接受《商業週刊》採訪時說的一個比喻就知道了。

“在風和日麗的時候,你駕駛著以風推動的遠洋船,在離開港口時,你要先想到萬一刮強颱風,你怎麼應付。即使天氣好,你還是要估計,若有颱風來襲,在風暴還沒有離開之前,你怎麼辦?”

所以,面對每一個項目,李嘉誠都會研究可能發生的壞情況下出現的問題,往往要花90%的時間去考慮失敗。

“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話:“未買先想賣”,你還沒有買進來,你就先想怎麼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麼樣。因為成功的效果是100%還是50%之差,根本不是太重要,但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可能帶給企業極大損害,所以當一個項目發生虧蝕問題時,即使所涉金額不大,我也會和有關部門商量解決問題,所付出的時間和以倍數計的精神都是遠遠超乎比例的。”

魯冠球:成功沒規律,失敗有規律

魯冠球,曾經的中國汽車界首富、浙商大佬,身家達到515億元,連馬雲都稱他為“最欽佩的人”。

雖然魯老已於今年10月去世,但他對於失敗的研究,真的值得每一位創業者學習。

魯冠球初中沒畢業,創業40年卻一直有個習慣: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便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當年著名的禹作敏被判刑後,魯冠球推掉所有事情,三天不出家門,寫了一篇題為《鄉鎮企業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質》的文章,轟動一時。

幾十年來,除了經營企業,他堅持每天學習4小時,哪怕工作再晚也要看一個小時書才休息,前後撰寫了120多篇點評中國經濟的文章,被稱為“農民理論家”。

魯冠球曾透露,他經常做夢,夢見企業破產,然後一下子驚醒。所以他不喜歡別人說他成功,反而總愛談論失敗的案例,在他看來,這才是能讓企業一直興旺的法寶。

就像他說的那樣:“成功沒規律,失敗有規律,懂得別人為什麼失敗,你就能少踏幾次坑。”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企業家,都很喜歡研究失敗。

史玉柱:

“一個人倒下去之後,這個人的價值應該是增加的,因為教訓能夠使一個人成熟,成功能夠使一個頭腦發昏,失敗能使一個人更有價值。”

扎克伯格:

“不要擔心你會經常犯錯誤,錯誤就是你可以學習的地方,真正的問題是你怎樣從錯誤中學習。”

巴菲特:

“我喜歡從失敗中學習。我們希望看到是什麼導致了生意的失敗,導致他們死掉的最大原因就是自滿。你應該不眠不休,有種後面隨時有人在追趕的感覺,但是你總是能在最前頭。”

丁磊:

“一些事情能成功,肯定也是交了無數的學費之後,才明白下次我幹這事兒從哪兒開始幹。”

所以,既然,一個成熟的企業家都要從“失敗”中取經,那麼,面對失敗,我們該怎麼做?

面對失敗,你要知道這4點

1、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如果你現在一帆風順,沒遇到什麼失敗,那麼要恭喜你,但更要提醒你,因為無數公司就是在最輝煌的時候倒下,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原因在於,在他們風光之時,定時炸彈已經埋下,但勝利讓他們忘乎所以,等炸彈爆炸已經無能為力了。

譬如諾基亞,曾經的全球手機第一,卻固步自封,固守自己的設計和系統,最後被蘋果和安卓打得一敗塗地。

還有柯達,曾經的膠捲大王,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就是他們設計的,但柯達高層卻固執地認為膠捲永遠不會過時,堅守的結果就是破產。

寒冬中的柯達

所以,研究失敗的人,都是一群很有危機意識的人,也只有這種人,才能在別人失敗的案例中,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哪怕強如馬化騰,也說自己每天都充滿危機感,擔心年紀大了,看不懂年輕人的喜好,就會被淘汰。

所以,想學“失敗”這門課,請先拋掉自以為是的驕傲和自尊,好好從別人的失敗中汲取教訓。

2、坦率地接受失敗

很多人遇到失敗,除了痛苦,還會否認失敗的存在,這樣除了能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就像馬雲,當年因為他的冒進,公司為了生存被迫裁員、裁撤辦事處,重感情的他心裡非常不好受,哭著問公司副總裁埃里斯曼:“裁掉那麼多人,我是不是一個壞人?”

之後,馬雲獨自在長安街頭暴走了15分鐘,又回房間睡了2個小時,這才接受失敗的現實:“輸了就輸了,我們從頭再來!”

所以,面對失敗,你可以哭,你可以怨,但你一定要擦乾眼淚站起來,像對待成功一樣面對失敗,然後去想辦法解決。

3、知道錯在哪裡

還是說回馬雲,當年阿里大裁員,很多人都說是因為馬雲太激進了,但除了馬雲個人因素,就沒有其他原因了嗎?

馬雲、關明生、蔡崇信等高層一起開會,集思廣益,找出了阿里巴巴真正存在的三個問題。

一是目標不明確。公司要往哪個方向走,怎麼走,沒人知道,大家都很努力,卻像瞎子打拳,出了一身臭汗連對手的衣服都沒沾到。

二是員工素質跟不上。公司員工大部分是銷售、技術,出身草莽,更像一個游擊隊。

三是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什麼賺錢就做什麼,甚至連飯店預訂都做過。

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一切都好辦了,對症下藥即可。

目標不明確,馬雲就訂下目標,“阿里巴巴要做102年,會有3000名員工”,更是提出了那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員工素質跟不上,馬雲就狠砸100萬辦培訓班,請來老師給大家講價值觀、講銷售技巧,終於把游擊隊打磨成正規軍。

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馬雲經過多番考慮,決定以“中國供應商”為主打產品,口號是“永不落幕的廣交會”,最後終於實現了盈利。

4、瞭解弱點,適時放棄

很多時候,失敗是因為堅持了錯誤的方向,這時候適時放棄,及時止損,真的很重要。

就像馬雲,知道自己步子邁大了,趕緊把耗錢還沒啥用的外國員工、外國辦事處裁撤掉。

還有馬化騰,QQ創立之初搞過一段時間收費註冊,不僅被用戶罵個半死,不少競爭對手還趁機推出免費服務,和QQ搶生意。

其中一個叫朗瑪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免費聊天客戶端,3個月內就吸引了800萬用戶。

這下子,馬化騰趕緊讓QQ重回免費之路,後來有人評價,騰訊要是再慢點,估計就要倒閉了。

之後,騰訊痛定思痛,確定的模式是:基本用戶需求都是免費的,但想要更高階的體驗,那就掏錢。這才有了後來騰訊的輝煌。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想成功,少讀成功學,多看失敗學

很多人都說,我讀了那麼多成功學,怎麼還不成功?

原因可能是,你很少讀過“失敗學”!

創業經驗之所以難以被借鑑或者複製,在於我們看到的樣本大多是成功者的路徑選擇,但是大多數時候,失敗的經驗才是更值得關注的珍寶。

史玉柱也說過:“人在成功時總結的經驗往往是扭曲的,在失敗時總結的教訓往往是最真實的。失敗的時候要認真總結,避免頭腦發熱。”

因此,多關注“失敗”這個話題,繞過企業家們走過的彎路,剩下來的,就是最正確的陽光大道了!

創業智庫 作者唐一

史玉柱有一句名言:“人這動物啊,每成功一次,智商就下降一截;每失敗一次,智商就上升一截。”

身家上百億,管理著千億集團的企業家們,平時都在思考什麼問題?

宏觀經濟走勢?股市?樓市?答案你或許想不到,他們最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失敗”

最近,馬雲過了演員癮、歌手癮,又想過作家癮,而他計劃要出的第一本書,叫做《阿里巴巴的1001次錯誤》。

這已經不是馬雲第一次表露出對“失敗”的熱愛,他不僅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失敗經歷,還專門成立了湖畔大學,教創業者研究失敗。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在湖畔大學講課的馬雲

除了馬雲,熱衷於研究“失敗”的企業家還有:

任正非,每天都在研究失敗,華為每次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他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李嘉誠,研究一個項目是否可行,90%的時間都在考慮失敗時的情形。

魯冠球,身家515億的浙商大佬,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一定會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任正非、李嘉誠、魯冠球,熱衷研究失敗的企業家們

失敗是一筆最大的財富,這些偉大的企業家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獲得成功的祕訣,達到了今天的輝煌。可以說,讀懂“失敗”,比讀MBA管用100倍!

然而,不是所有人經歷了失敗,都能夠從中得到教訓。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失敗、研究失敗,並從失敗中收穫經驗?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

馬雲:研究失敗比讀MBA管用

2015年馬雲創辦湖畔大學,一直以“失敗教育”當成立校之本。“這裡不教成功學,只分享失敗、研究失敗。”

在馬雲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各有不同,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他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

“我花時間最多的事情,是研究一個公司是怎麼失敗的,我給阿里巴巴所有高管推薦的書,都是講別人怎麼失敗的,因為失敗的原因都差不多,都是那4、5個很愚蠢的決定,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這麼愚蠢的錯誤,只有別人會犯,我怎麼會犯。但即使提醒著你,你還是會犯。”

所以,當他有機會去創辦一所大學,去傳播自己的智慧,走的是和其他MBA學校截然不同的路子:更願意分享很多失敗的教訓,而不是教大家怎麼成功。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而且,在馬雲眼裡,好好研究別人怎麼失敗,比讀MBA還要管用。

馬雲曾說,MBA把很多東西固定化了,MBA案例教學都是教別人張三怎麼成功、李四怎麼成功、王五又怎麼成功,學了太多成功的事情後,你反而不知道怎麼做事了,覺得自己飄飄然。

其實,馬雲之所以對“失敗”如此執著,是因為無論他本人還是阿里巴巴,都是在一個又一個失敗中走過來的。

譬如,大家都知道24人應聘肯德基、23人錄取、只有馬雲一人被淘汰的故事,但大家不知道,因為這件事,馬雲開始深刻認識到:被人拒絕是正常的,被人不接受是正常的。

“憑什麼人家買你的,憑什麼人家相信你,但是有人給你一次機會,有人買了你的商品,有人用了你的服務,有人給了你投資,你應該感到由衷的幸運,我比自己想象的好,要對得起這份信任。”

這就是比失敗更重要的收穫,因此後來創辦中國黃頁,他被保安趕、被狗咬、被人當面說是騙子,都默默忍受了,因為“被人拒絕很正常的”,然後一直堅持,不斷打磨自己的產品,才有後面的輝煌。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還有,1999年馬雲獲得孫正義2000萬美元融資,自己也登上了《福布斯》雜誌封面,再加上當時互聯網一片紅火,馬雲也有點飄飄然了,開始大筆燒錢。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馬雲當年登上的《福布斯》雜誌封面

把公司總部搬到美國硅谷、國內總部搬到上海,還花六位數的年薪從雅虎、微軟那裡搶來最好的工程師...反正怎麼燒錢怎麼來。

然而,到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突然破裂,馬雲一下子傻眼了。公司沒盈利模式,賬上只剩下700萬美元,找不到融資,一個月還要花200萬美元,不出半年就要倒閉。

幸虧這時候有GE前高管關明生挺身而出,擔任阿里COO,大幅裁員、裁撤辦事處,才讓阿里活了下來。

有了這次教訓,馬雲一下子務實了不少,雖然還愛說什麼“夢想”、“願望”,但已經可以腳踏實地去做事了,就像他說的:“不顧一切拼命往前跑,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停下來,甚至還要倒退幾步,那我們還是慢慢走。”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2002年,馬雲給阿里巴巴定下目標——盈利1元。他說:

“要賺100萬元錢,誰都不知道該怎麼去做;但要賺1元錢,誰都知道怎麼去做。每個人都多做一個客戶,對客戶做好一點,讓成本減少一點就可以了。

2002年,賺1元錢就實現目標,賺2元就超過了目標的100%,賺3元就超過目標200%……”

有了這個目標,阿里的員工們都開始腳踏實地地努力,到了2002年居然賺了5萬元。

隨後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任正非:每天都在思考失敗

任正非曾說,他每天都在研究失敗。

可以說,華為每取得一個突破,就是任正非執筆寫文章反思失敗的時候。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1987年,任正非靠著2萬元創立華為,最初不到10個人,只能做交換機倒買倒賣,到現在年收入5216億元,靠的就是任正非一直以來的危機意識。

2001年,互聯網產業哀鴻遍野,華為卻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不少華為員工還沒來得及高興,任正非就寫了一篇《華為的冬天》,裡面說: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到了2013年,華為已經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設備商,銷售收入也達到了2390億元,任正非又在內部發表講話《活下去是企業的硬道理》,給大家降溫。

每天都在研究失敗的華為,業績如何?2016年,華為銷售收入5216億元,相當於5個阿里!

李嘉誠:我用90%的時間思考失敗

李嘉誠對於失敗的研究,從他接受《商業週刊》採訪時說的一個比喻就知道了。

“在風和日麗的時候,你駕駛著以風推動的遠洋船,在離開港口時,你要先想到萬一刮強颱風,你怎麼應付。即使天氣好,你還是要估計,若有颱風來襲,在風暴還沒有離開之前,你怎麼辦?”

所以,面對每一個項目,李嘉誠都會研究可能發生的壞情況下出現的問題,往往要花90%的時間去考慮失敗。

“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話:“未買先想賣”,你還沒有買進來,你就先想怎麼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麼樣。因為成功的效果是100%還是50%之差,根本不是太重要,但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可能帶給企業極大損害,所以當一個項目發生虧蝕問題時,即使所涉金額不大,我也會和有關部門商量解決問題,所付出的時間和以倍數計的精神都是遠遠超乎比例的。”

魯冠球:成功沒規律,失敗有規律

魯冠球,曾經的中國汽車界首富、浙商大佬,身家達到515億元,連馬雲都稱他為“最欽佩的人”。

雖然魯老已於今年10月去世,但他對於失敗的研究,真的值得每一位創業者學習。

魯冠球初中沒畢業,創業40年卻一直有個習慣:只要有知名的企業大起大落,他便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總結經驗教訓。

當年著名的禹作敏被判刑後,魯冠球推掉所有事情,三天不出家門,寫了一篇題為《鄉鎮企業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質》的文章,轟動一時。

幾十年來,除了經營企業,他堅持每天學習4小時,哪怕工作再晚也要看一個小時書才休息,前後撰寫了120多篇點評中國經濟的文章,被稱為“農民理論家”。

魯冠球曾透露,他經常做夢,夢見企業破產,然後一下子驚醒。所以他不喜歡別人說他成功,反而總愛談論失敗的案例,在他看來,這才是能讓企業一直興旺的法寶。

就像他說的那樣:“成功沒規律,失敗有規律,懂得別人為什麼失敗,你就能少踏幾次坑。”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企業家,都很喜歡研究失敗。

史玉柱:

“一個人倒下去之後,這個人的價值應該是增加的,因為教訓能夠使一個人成熟,成功能夠使一個頭腦發昏,失敗能使一個人更有價值。”

扎克伯格:

“不要擔心你會經常犯錯誤,錯誤就是你可以學習的地方,真正的問題是你怎樣從錯誤中學習。”

巴菲特:

“我喜歡從失敗中學習。我們希望看到是什麼導致了生意的失敗,導致他們死掉的最大原因就是自滿。你應該不眠不休,有種後面隨時有人在追趕的感覺,但是你總是能在最前頭。”

丁磊:

“一些事情能成功,肯定也是交了無數的學費之後,才明白下次我幹這事兒從哪兒開始幹。”

所以,既然,一個成熟的企業家都要從“失敗”中取經,那麼,面對失敗,我們該怎麼做?

面對失敗,你要知道這4點

1、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如果你現在一帆風順,沒遇到什麼失敗,那麼要恭喜你,但更要提醒你,因為無數公司就是在最輝煌的時候倒下,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原因在於,在他們風光之時,定時炸彈已經埋下,但勝利讓他們忘乎所以,等炸彈爆炸已經無能為力了。

譬如諾基亞,曾經的全球手機第一,卻固步自封,固守自己的設計和系統,最後被蘋果和安卓打得一敗塗地。

還有柯達,曾經的膠捲大王,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就是他們設計的,但柯達高層卻固執地認為膠捲永遠不會過時,堅守的結果就是破產。

寒冬中的柯達

所以,研究失敗的人,都是一群很有危機意識的人,也只有這種人,才能在別人失敗的案例中,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哪怕強如馬化騰,也說自己每天都充滿危機感,擔心年紀大了,看不懂年輕人的喜好,就會被淘汰。

所以,想學“失敗”這門課,請先拋掉自以為是的驕傲和自尊,好好從別人的失敗中汲取教訓。

2、坦率地接受失敗

很多人遇到失敗,除了痛苦,還會否認失敗的存在,這樣除了能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就像馬雲,當年因為他的冒進,公司為了生存被迫裁員、裁撤辦事處,重感情的他心裡非常不好受,哭著問公司副總裁埃里斯曼:“裁掉那麼多人,我是不是一個壞人?”

之後,馬雲獨自在長安街頭暴走了15分鐘,又回房間睡了2個小時,這才接受失敗的現實:“輸了就輸了,我們從頭再來!”

所以,面對失敗,你可以哭,你可以怨,但你一定要擦乾眼淚站起來,像對待成功一樣面對失敗,然後去想辦法解決。

3、知道錯在哪裡

還是說回馬雲,當年阿里大裁員,很多人都說是因為馬雲太激進了,但除了馬雲個人因素,就沒有其他原因了嗎?

馬雲、關明生、蔡崇信等高層一起開會,集思廣益,找出了阿里巴巴真正存在的三個問題。

一是目標不明確。公司要往哪個方向走,怎麼走,沒人知道,大家都很努力,卻像瞎子打拳,出了一身臭汗連對手的衣服都沒沾到。

二是員工素質跟不上。公司員工大部分是銷售、技術,出身草莽,更像一個游擊隊。

三是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什麼賺錢就做什麼,甚至連飯店預訂都做過。

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一切都好辦了,對症下藥即可。

目標不明確,馬雲就訂下目標,“阿里巴巴要做102年,會有3000名員工”,更是提出了那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員工素質跟不上,馬雲就狠砸100萬辦培訓班,請來老師給大家講價值觀、講銷售技巧,終於把游擊隊打磨成正規軍。

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馬雲經過多番考慮,決定以“中國供應商”為主打產品,口號是“永不落幕的廣交會”,最後終於實現了盈利。

4、瞭解弱點,適時放棄

很多時候,失敗是因為堅持了錯誤的方向,這時候適時放棄,及時止損,真的很重要。

就像馬雲,知道自己步子邁大了,趕緊把耗錢還沒啥用的外國員工、外國辦事處裁撤掉。

還有馬化騰,QQ創立之初搞過一段時間收費註冊,不僅被用戶罵個半死,不少競爭對手還趁機推出免費服務,和QQ搶生意。

其中一個叫朗瑪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免費聊天客戶端,3個月內就吸引了800萬用戶。

這下子,馬化騰趕緊讓QQ重回免費之路,後來有人評價,騰訊要是再慢點,估計就要倒閉了。

之後,騰訊痛定思痛,確定的模式是:基本用戶需求都是免費的,但想要更高階的體驗,那就掏錢。這才有了後來騰訊的輝煌。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想成功,少讀成功學,多看失敗學

很多人都說,我讀了那麼多成功學,怎麼還不成功?

原因可能是,你很少讀過“失敗學”!

創業經驗之所以難以被借鑑或者複製,在於我們看到的樣本大多是成功者的路徑選擇,但是大多數時候,失敗的經驗才是更值得關注的珍寶。

史玉柱也說過:“人在成功時總結的經驗往往是扭曲的,在失敗時總結的教訓往往是最真實的。失敗的時候要認真總結,避免頭腦發熱。”

因此,多關注“失敗”這個話題,繞過企業家們走過的彎路,剩下來的,就是最正確的陽光大道了!

創業智庫 作者唐一

馬雲為它出書、辦大學,李嘉誠、任正非90%時間都在研究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