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現10多個2000萬人口城市完全可能!

摘要:中國出現10多個2000萬人口體量的城市、大都市區完全可能

中國出現10多個2000萬人口城市完全可能!

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撰文|張銀銀

看到人口學者樑建章、李宏彬兩位先生的撰文稱,人口多不是負擔是優勢,大城市應容納5千萬人。聯繫今年各大城市的人才爭奪戰,槓桿遊戲藉此想說幾句。

1、城市化以大城市為龍頭,但不應歧視體量偏小的城市。首先,槓桿遊戲特別認同“人口多不是負擔是優勢”這前半句。至於後半句,“大城市應容納5千萬人”,其實是門戶網站的標題黨——原文說“一線城市應該具有5000萬人口的規模,二線城市應該具有2000萬人口。”

如果照標題的潛臺詞,難道二線城市都不被認為是大城市?

槓桿遊戲糾正一下,按照2014年GWY印發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100人口就是大城市,實際標準比之前還提高了,以前50萬就算。沒辦法,我國人口太多,我們的大城市標準也比發達國家高不少,哈哈。

至於500萬人口,那就是特大城市了,1000萬算超大城市了。做這個糾正一是因為事實性表述,槓桿遊戲向來喜歡較真;二是也想為那些已經達到100萬人口,只是沒有達到500萬人口的大城市們叫個委屈。

都是城市,無論大小起碼應該得到同等的尊重。既然國標說100萬就是大城市,那麼(無論什麼)媒體在相關表述上,就應該尊重這個標準。

中國出現10多個2000萬人口城市完全可能!

實際上,很多人、媒體包括一些官方機構,在關於大城市的表述中,暗地裡都是把省會副省級以上(沿海少數較大地級城市除外)城市才當大城市。這樣的潛臺詞,過分看重城市行政等級體系。

也正是因為什麼都圍著權L轉,你讓其他城市怎麼做大?

我國還處於城市化尚未完成的階段,省會城市,包括不少沿海體量不算很大的城市房價已經非常高。槓桿遊戲認為,最後的城市化攻堅,恐怕部分也得靠被人看不起的三四線、縣級城市來接力了。當然,這些城市部分也是某個大都市區、城市群的組成部分。

2、人類5000萬人口體量的城市尚沒有先例,中國會實現這個超乎想象的突破嗎?無論國外的超級城市東京、雅加達、德里、馬尼拉、聖保羅、孟買,還是我國的北京、上海,這些兩三千萬人口的城市、大都市區,雖然已經足夠大,但要突破四五千萬人口,確實很難。

沒有先例,不代表一定不可以。之所以沒有出現過這樣超級人口體量的城市(大都市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少有國家總人口,能支撐起如此大規模的城市或大都市區。

除了中國和印度人口超過10億,第三的美國只有3億人出頭,接著印尼、巴西之外,剩下的人口大國很快掉到只有1億多人。

而美國有很多特殊性,國家大啊,其城市化已經很成熟。所以,人類真要出現5000萬人口體量的城市(大都市區),恐怕只有印度和我們有希望。

中國出現10多個2000萬人口城市完全可能!

當然,一個城市(大都市區)資源承載能力、交通時間成本,是否可以實現5000萬人在一起還勉強能運轉,一方面可能和技術進步、城市科學規劃有關。另一方面,是否可行,可能本身是個科學問題。

從目前的客官實際來說,京津地區加一起未來是有可能的,但這是個城市群,說成單一的大都市區(城市)不合適。另外京津畢竟還有水資源承載能力方面的約束;

長三角,確實有這個可能,畢竟上海、蘇州的人口體量在那裡。如果不人為控制,廣義的上海大都市區有5000萬人口的潛力。該區域再出現分別以杭州、南京為核心2000萬人口體量的大都市區,也是基本沒懸念;

接下來就是珠三角,廣佛大都市區和深莞惠大都市區,也有這個潛力;

至於長江中游、成渝、中原、海峽西岸等,單一的武漢大都市區、長沙大都市區、重慶大都市區、成都大都市區、鄭州大都市區、廈漳大都市區等,都沒這個可能。從目前人口基礎來說,未來人口最高的重慶大都市區、成都大都市區,最多分別也就實現2500-3000萬人左右。

而武漢大都市區、長沙大都市區、鄭州大都市區、廈漳大都市區,終極規模大概也就2000萬人上下。

3、出現10多個2000萬人口體量的城市、大都市區完全可能,大規模的城市群是未來趨勢。槓桿遊戲的朋友“城市戰爭”作者孫不熟君認為,未來3000萬人口規模的體量,是大省省會們發展包括房地產未來的超級紅利。

這個說法,略微誇張了一點,但如上分析,不少城市群內部出現1、2個2000人口體量的城市(大都市區)確確實實非常可能。

如上所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內部,起碼就已經好幾個兩三千萬人口體體量的大都市區了。加上廈漳大都市區、青島大都市區、瀋陽大都市區、武漢大都市區、長沙大都市區、鄭州大都市區、西安大都市區、重慶大都市區、成都大都市區等。

中國出現10多個2000萬人口城市完全可能!

這樣一算下來,我國未來不就10來個2000萬人口以上體量的大都市區了。而以這些城市為中心,和旁邊城市的配合,數個超級城市群基本也就成型。

這些大都市區、城市群的人口吸引力,如果不是人為干預,在我國城市化進程結束前,可以預料都是較為強勁的。

所以,於個人發展而言,應該怎麼佈局,可以深思熟慮了。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能很發展自然是要好好幹。如果有其他考慮,上述多個大都市區其實都是很有前途的,因為我們國家人太多、地域太大,完全容得下這麼多超級都會區。

至於哪些大都會(市)區、城市群更強,絕對和綜合來說,人多的恐怕就是最牛的。而其他就一定弱?

也不是,儘管我們說千城一面,但每個大都市區、城市群,天生就多多少少有自己的特色。未來一定也是,找準自己的位置和特長,早佈局合適的地方,對個體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4、對人的爭奪,無論所謂人才還是藍領,是城市發展和競爭至關重要的變量。為什麼說是變量,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是相對穩定的,短期內很難改變,唯有人是有主觀能動性、想要且可能改變世界的。

2017年開打的人才爭奪戰,看似很激烈,打到今天,套路其實都差不多。大學生直接落戶、簡化商服創業門檻、親商重商,適當弄些人才房……當大家招數一樣的時候,其實又有多大個差別呢?

無非是有些城市的套路更多互聯網思維,但互聯網思維最終得靠O2O、落地解決。

中國出現10多個2000萬人口城市完全可能!

實際上,上文所述的10來個大都市區,對人才的吸引力實際都很強。除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前三大城市群具備超然地位外,其他較大體量的城市差別其實不大,所謂腹地也都不小,不存在誰比誰弱多少、強多少的情況。

而一個城市,除了白領、大學生,怎麼都還得有數百萬藍領和中低端服務業從業者。這些人的高素質、穩定,一樣重要。每個行業都存在職業素養問題。

就以很多特大、超大城市看不起的藍領為例。儘管內地和沿海收入差距已經不大了,但珠三角的藍領職業素養、生產效率普遍比內地高。

而內地這些想要成為超級大都市區的城市們,如果不吸引來更多高素質的藍領、中低端服務業從業者,火雞肯定還是會變鳳凰,但你的羽毛比別人還是差一點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