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天才軍事家——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他因在菲律賓戰役中的表現獲頒榮譽勳章,和父親阿瑟·麥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榮譽勳章的父子。麥克阿瑟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的人。麥克阿瑟是美國最年輕的准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他因在菲律賓戰役中的表現獲頒榮譽勳章,和父親阿瑟·麥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榮譽勳章的父子。麥克阿瑟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的人。麥克阿瑟是美國最年輕的准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

二戰天才軍事家——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西點軍校高材生

1899年,19歲的麥克阿瑟考入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在校期間既刻苦攻讀,又注重體育鍛煉。4年之後以98.43分的成績畢業,創下西點軍校的畢業分數記錄(此記錄至今無人打破),被委任為工程技術兵團少尉。

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各州國民警衛隊抽調人員組成第42步兵師,麥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師參謀長,晉升為上校,赴法國參加世界大戰,他聲稱該師人員來自美國各地,猶如跨越長空的彩虹,故該師亦稱“彩虹師”。

1919年6月,39歲的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西點軍校校長,成為該校自創校以來最年輕的校長。他時刻把“責任—榮譽—國家”作為治校的座右銘。學校體育館的上方,放著一塊匾,上面鐫刻著他的一句話:今天,在友好場地上播撒下的種子,明天,一定會在戰場上收穫勝利的果實!

1930年11月,麥克阿瑟接受陸軍四星上將的臨時軍銜,宣誓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任內用機械化裝備代替馬匹,提高了部隊的機動能力和速度,制定戰爭總動員計劃;為諸兵種建立統一的採購制度以減少浪費,建立航空隊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隊的協調效率;反對國會因經濟原因而欲裁減陸軍機構的企圖;反對削減軍官隊伍,聲稱“一支陸軍可以缺乏口糧,可以衣住簡陋,甚至可以裝備破舊,但如缺少訓練有素及指揮有方的軍官,則在戰時註定會被殲滅。勝利與失敗的不同,全在於有無干練而有效率的軍官隊伍”;每年均成功地阻止削減陸軍員額的議案,併為陸軍的戰備辯護。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他因在菲律賓戰役中的表現獲頒榮譽勳章,和父親阿瑟·麥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榮譽勳章的父子。麥克阿瑟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的人。麥克阿瑟是美國最年輕的准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

二戰天才軍事家——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西點軍校高材生

1899年,19歲的麥克阿瑟考入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在校期間既刻苦攻讀,又注重體育鍛煉。4年之後以98.43分的成績畢業,創下西點軍校的畢業分數記錄(此記錄至今無人打破),被委任為工程技術兵團少尉。

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各州國民警衛隊抽調人員組成第42步兵師,麥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師參謀長,晉升為上校,赴法國參加世界大戰,他聲稱該師人員來自美國各地,猶如跨越長空的彩虹,故該師亦稱“彩虹師”。

1919年6月,39歲的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西點軍校校長,成為該校自創校以來最年輕的校長。他時刻把“責任—榮譽—國家”作為治校的座右銘。學校體育館的上方,放著一塊匾,上面鐫刻著他的一句話:今天,在友好場地上播撒下的種子,明天,一定會在戰場上收穫勝利的果實!

1930年11月,麥克阿瑟接受陸軍四星上將的臨時軍銜,宣誓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任內用機械化裝備代替馬匹,提高了部隊的機動能力和速度,制定戰爭總動員計劃;為諸兵種建立統一的採購制度以減少浪費,建立航空隊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隊的協調效率;反對國會因經濟原因而欲裁減陸軍機構的企圖;反對削減軍官隊伍,聲稱“一支陸軍可以缺乏口糧,可以衣住簡陋,甚至可以裝備破舊,但如缺少訓練有素及指揮有方的軍官,則在戰時註定會被殲滅。勝利與失敗的不同,全在於有無干練而有效率的軍官隊伍”;每年均成功地阻止削減陸軍員額的議案,併為陸軍的戰備辯護。

二戰天才軍事家——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戰區指揮官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被徵召回到軍中,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指揮美國軍隊在西南太平洋戰場進行“跳島戰術”,有選擇地攻佔對美軍推進有重要意義的島嶼;12月8日, 日軍繼偷襲珍珠港之後,對菲律賓發動進攻。由於麥克阿瑟判斷錯誤和處置失當,駐菲律賓的美軍轟炸機和戰鬥機大部被毀,空中防禦能力喪失殆盡,再加上美菲軍兵力有限,裝備低劣而缺乏訓練,無法抵擋日軍的進攻,麥克阿瑟幾乎要拿父親留下的手槍自殺,與菲律賓人民共存亡。

1942年1月,日軍進佔馬尼拉。3月,得到增援的日軍向孤立無援的巴丹半島等地的美菲軍發起攻勢,美國政府為避免麥克阿瑟成為俘虜,命令他將指揮權轉交溫賴特並赴澳大利亞擔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指揮該區盟軍作戰;3月11日晚,麥克阿瑟無奈撤離,所有部隊從馬尼拉撤往巴丹半島固守,宣佈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4月9日,巴丹美軍及菲律賓軍約75000人被迫向日軍投降。

1943年,麥克阿瑟被任命為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他在1943年的最後進攻計劃,設想從瓜達卡納爾和巴布亞同時發動進攻,保衛新幾內亞東北部和所羅門群島,集中力量收復拉包爾。盟軍採用麥克阿瑟的越島戰術,基本實現上述作戰計劃。麥克阿瑟稱越島戰術“這種戰爭方式的實際應用,就是避免以大量的傷亡進行正面的攻擊,就是避開日軍據點;切斷補給線,使他們無所作為;就是孤立他們的軍隊,使他們在戰場上餓死。

麥克阿瑟所部盟軍1944年9月的摩羅泰島和帕勞群島登陸作戰為先導的。10月,盟軍以登陸萊特島開始從棉蘭老島到呂宋島的躍進,並始終得到美國陸軍航空隊和美國海軍第3艦隊的支援。10月20日,麥克阿瑟率部在萊特島登陸之後,在菲律賓總統的陪同下,在雨中發表了震撼人心的演講:“菲律賓人民,我回來了!”

麥克阿瑟是美國曆史上傑出的、也是頗有爭議的將領,他所受到的讚譽和非議都超過了其他美國將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耀眼的將星中,他既不像艾森豪威爾那樣平易近人,也不像巴頓那樣熱情豪放,更不像馬歇爾那樣公正無私。他留給後人的最大業績,是他成功地使日本從封建軍國主義走向現代民主主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