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藥。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藥;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咳喘痰多,虛勞等病症。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藥。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藥;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咳喘痰多,虛勞等病症。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功效:補氣安神,止咳平喘。

臨床應用: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溼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可單用或與黨參、五味子、乾薑、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3.虛勞證。本品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常與山茱萸、人蔘、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聖濟總錄》)。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藥。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藥;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咳喘痰多,虛勞等病症。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功效:補氣安神,止咳平喘。

臨床應用: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溼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可單用或與黨參、五味子、乾薑、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3.虛勞證。本品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常與山茱萸、人蔘、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聖濟總錄》)。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人蔘:每天吃一點,健康延年好福;

人蔘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根。性味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功效。主治元氣虛脫證,肺脾心腎氣虛證,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等。

藥性: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臨床應用:

1.元氣虛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蔘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乾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症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症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溼滯,故常與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溼藥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朮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濟生方》)。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正體類要》)。

本品又能補益心氣,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症狀,並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祕剖》)。

本品還有補益腎氣作用,不僅可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於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蔘湯(《傷寒論》)。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蔘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裡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藥。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藥;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咳喘痰多,虛勞等病症。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功效:補氣安神,止咳平喘。

臨床應用: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溼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可單用或與黨參、五味子、乾薑、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3.虛勞證。本品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常與山茱萸、人蔘、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聖濟總錄》)。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人蔘:每天吃一點,健康延年好福;

人蔘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根。性味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功效。主治元氣虛脫證,肺脾心腎氣虛證,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等。

藥性: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臨床應用:

1.元氣虛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蔘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乾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症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症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溼滯,故常與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溼藥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朮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濟生方》)。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正體類要》)。

本品又能補益心氣,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症狀,並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祕剖》)。

本品還有補益腎氣作用,不僅可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於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蔘湯(《傷寒論》)。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蔘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裡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裡紅的成熟果實。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證,瀉痢腹痛,疝氣痛,瘀阻胸腹痛,痛經等。

藥性: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臨床應用:

1.飲食積滯證。本品酸甘,微溫不熱,功善消食化積,能治各種飲食積滯,尤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凡肉食積滯之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者,均可應用。如《簡便方》即以單味煎服,治食肉不消。若配萊菔子、神曲等,可加強消食化積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氣消滯,治積滯脘腹脹痛,如勻氣散(《證治準繩》)。

2.瀉痢腹痛,疝氣痛。山楂入肝經,能行氣散結止痛,炒用兼能止瀉止痢。治瀉痢腹痛,可單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未服,如(《醫鈔類編》)方;亦可配木香、檳榔等同用。治疝氣痛,常與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瘀阻胸腹痛,痛經。本品性溫兼入肝經血分,能通行氣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滯胸脅痛,常與川芎、桃仁、紅花等同用。若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或痛經、經閉,朱丹溪經驗方即單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與當歸、香附、紅花同用,如通瘀煎(《景嶽全書》)。

現代單用本品製劑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細菌性痢疾等,均有較好療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藥。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藥;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咳喘痰多,虛勞等病症。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功效:補氣安神,止咳平喘。

臨床應用: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溼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可單用或與黨參、五味子、乾薑、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3.虛勞證。本品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常與山茱萸、人蔘、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聖濟總錄》)。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人蔘:每天吃一點,健康延年好福;

人蔘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根。性味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功效。主治元氣虛脫證,肺脾心腎氣虛證,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等。

藥性: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臨床應用:

1.元氣虛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蔘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乾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症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症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溼滯,故常與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溼藥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朮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濟生方》)。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正體類要》)。

本品又能補益心氣,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症狀,並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祕剖》)。

本品還有補益腎氣作用,不僅可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於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蔘湯(《傷寒論》)。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蔘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裡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裡紅的成熟果實。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證,瀉痢腹痛,疝氣痛,瘀阻胸腹痛,痛經等。

藥性: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臨床應用:

1.飲食積滯證。本品酸甘,微溫不熱,功善消食化積,能治各種飲食積滯,尤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凡肉食積滯之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者,均可應用。如《簡便方》即以單味煎服,治食肉不消。若配萊菔子、神曲等,可加強消食化積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氣消滯,治積滯脘腹脹痛,如勻氣散(《證治準繩》)。

2.瀉痢腹痛,疝氣痛。山楂入肝經,能行氣散結止痛,炒用兼能止瀉止痢。治瀉痢腹痛,可單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未服,如(《醫鈔類編》)方;亦可配木香、檳榔等同用。治疝氣痛,常與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瘀阻胸腹痛,痛經。本品性溫兼入肝經血分,能通行氣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滯胸脅痛,常與川芎、桃仁、紅花等同用。若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或痛經、經閉,朱丹溪經驗方即單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與當歸、香附、紅花同用,如通瘀煎(《景嶽全書》)。

現代單用本品製劑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細菌性痢疾等,均有較好療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黃芪:首屈一指的補氣要藥;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功效。主治脾氣虛證,肺氣虛證,氣虛自汗證,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

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

臨床應用:

1.脾氣虛證。本品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要藥。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單用熬膏服,或與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配伍。因其能昇陽舉陷,故長於治療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常與人蔘、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補中益氣湯(《脾胃論》)。若脾虛水溼失運,以致浮腫尿少者,本品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利尿消腫,標本兼治,為治氣虛水腫之要藥,常與白朮、茯苓等利水消腫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補氣生血,治血虛證亦常與補血藥配伍,如當歸補血湯(《蘭室祕藏》)以之與當歸同用。對脾虛不能統血所致失血證,本品尚可補氣以攝血,常與人蔘、白朮等品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對脾虛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補氣生津,促進津液的生成與輸布而有止渴之效,常與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2.肺氣虛證。本品入肺又能補益肺氣,可用於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者,常與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氣虛自汗證。脾肺氣虛之人往往衛氣不固,表虛自汗。本品能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若因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而易感風邪者,宜與白朮、防風等品同用,如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4.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本品以其補氣之功還能收託毒生肌之效。瘡瘍中期,正虛毒盛不能託毒外達,瘡形平塌,根盤散漫,難潰難腐者,可用本品補氣生血,扶助正氣,託膿毒外出,常與人蔘、當歸、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裡透膿散(《醫宗金鑑》)。潰瘍後期,因氣血虛弱,膿水清稀,瘡口難斂者,用本品補氣生血,有生肌斂瘡之效。常與人蔘、當歸、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

此外,痺證、中風後遺症等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補氣以行血。治療風寒溼痺,宜與川烏、獨活等祛風溼藥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藥配伍。對於中風後遺症,常與當歸、川芎、地龍等品同用,如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藥。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藥;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咳喘痰多,虛勞等病症。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功效:補氣安神,止咳平喘。

臨床應用: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溼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可單用或與黨參、五味子、乾薑、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3.虛勞證。本品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常與山茱萸、人蔘、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聖濟總錄》)。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人蔘:每天吃一點,健康延年好福;

人蔘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根。性味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功效。主治元氣虛脫證,肺脾心腎氣虛證,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等。

藥性: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臨床應用:

1.元氣虛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蔘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乾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症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症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溼滯,故常與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溼藥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朮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濟生方》)。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正體類要》)。

本品又能補益心氣,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症狀,並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祕剖》)。

本品還有補益腎氣作用,不僅可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於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蔘湯(《傷寒論》)。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蔘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裡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裡紅的成熟果實。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證,瀉痢腹痛,疝氣痛,瘀阻胸腹痛,痛經等。

藥性: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臨床應用:

1.飲食積滯證。本品酸甘,微溫不熱,功善消食化積,能治各種飲食積滯,尤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凡肉食積滯之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者,均可應用。如《簡便方》即以單味煎服,治食肉不消。若配萊菔子、神曲等,可加強消食化積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氣消滯,治積滯脘腹脹痛,如勻氣散(《證治準繩》)。

2.瀉痢腹痛,疝氣痛。山楂入肝經,能行氣散結止痛,炒用兼能止瀉止痢。治瀉痢腹痛,可單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未服,如(《醫鈔類編》)方;亦可配木香、檳榔等同用。治疝氣痛,常與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瘀阻胸腹痛,痛經。本品性溫兼入肝經血分,能通行氣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滯胸脅痛,常與川芎、桃仁、紅花等同用。若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或痛經、經閉,朱丹溪經驗方即單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與當歸、香附、紅花同用,如通瘀煎(《景嶽全書》)。

現代單用本品製劑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細菌性痢疾等,均有較好療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黃芪:首屈一指的補氣要藥;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功效。主治脾氣虛證,肺氣虛證,氣虛自汗證,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

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

臨床應用:

1.脾氣虛證。本品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要藥。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單用熬膏服,或與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配伍。因其能昇陽舉陷,故長於治療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常與人蔘、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補中益氣湯(《脾胃論》)。若脾虛水溼失運,以致浮腫尿少者,本品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利尿消腫,標本兼治,為治氣虛水腫之要藥,常與白朮、茯苓等利水消腫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補氣生血,治血虛證亦常與補血藥配伍,如當歸補血湯(《蘭室祕藏》)以之與當歸同用。對脾虛不能統血所致失血證,本品尚可補氣以攝血,常與人蔘、白朮等品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對脾虛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補氣生津,促進津液的生成與輸布而有止渴之效,常與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2.肺氣虛證。本品入肺又能補益肺氣,可用於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者,常與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氣虛自汗證。脾肺氣虛之人往往衛氣不固,表虛自汗。本品能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若因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而易感風邪者,宜與白朮、防風等品同用,如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4.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本品以其補氣之功還能收託毒生肌之效。瘡瘍中期,正虛毒盛不能託毒外達,瘡形平塌,根盤散漫,難潰難腐者,可用本品補氣生血,扶助正氣,託膿毒外出,常與人蔘、當歸、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裡透膿散(《醫宗金鑑》)。潰瘍後期,因氣血虛弱,膿水清稀,瘡口難斂者,用本品補氣生血,有生肌斂瘡之效。常與人蔘、當歸、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

此外,痺證、中風後遺症等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補氣以行血。治療風寒溼痺,宜與川烏、獨活等祛風溼藥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藥配伍。對於中風後遺症,常與當歸、川芎、地龍等品同用,如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生薑:御百邪,助陽氣,散一身寒溼;

生薑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脾胃寒證、胃寒嘔吐、肺寒咳嗽等病症。

藥性: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臨床應用

1.風寒感冒。本品辛散溫通,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為輔助之品,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藥同用,以增強發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證。本品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可收祛寒開胃、止痛止嘔之效,宜與高良薑、胡椒等溫裡藥同用。若脾胃氣虛者,宜與人蔘、白朮等補脾益氣藥同用。 3.胃寒嘔吐。本品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功良,素有“嘔家聖藥”之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因其本為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最為適合,可配伍高良薑、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藥。若痰飲嘔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金匱要略》);若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枇杷葉等清胃止嘔藥。某些止嘔藥用薑汁制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本品辛溫發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於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治療風寒客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和劑局方》)。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藥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

此外,生薑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藥。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藥;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咳喘痰多,虛勞等病症。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功效:補氣安神,止咳平喘。

臨床應用: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溼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可單用或與黨參、五味子、乾薑、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3.虛勞證。本品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常與山茱萸、人蔘、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聖濟總錄》)。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人蔘:每天吃一點,健康延年好福;

人蔘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根。性味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功效。主治元氣虛脫證,肺脾心腎氣虛證,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等。

藥性: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臨床應用:

1.元氣虛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蔘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乾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症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症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溼滯,故常與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溼藥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朮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濟生方》)。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正體類要》)。

本品又能補益心氣,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症狀,並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祕剖》)。

本品還有補益腎氣作用,不僅可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於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蔘湯(《傷寒論》)。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蔘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裡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裡紅的成熟果實。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證,瀉痢腹痛,疝氣痛,瘀阻胸腹痛,痛經等。

藥性: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臨床應用:

1.飲食積滯證。本品酸甘,微溫不熱,功善消食化積,能治各種飲食積滯,尤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凡肉食積滯之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者,均可應用。如《簡便方》即以單味煎服,治食肉不消。若配萊菔子、神曲等,可加強消食化積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氣消滯,治積滯脘腹脹痛,如勻氣散(《證治準繩》)。

2.瀉痢腹痛,疝氣痛。山楂入肝經,能行氣散結止痛,炒用兼能止瀉止痢。治瀉痢腹痛,可單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未服,如(《醫鈔類編》)方;亦可配木香、檳榔等同用。治疝氣痛,常與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瘀阻胸腹痛,痛經。本品性溫兼入肝經血分,能通行氣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滯胸脅痛,常與川芎、桃仁、紅花等同用。若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或痛經、經閉,朱丹溪經驗方即單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與當歸、香附、紅花同用,如通瘀煎(《景嶽全書》)。

現代單用本品製劑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細菌性痢疾等,均有較好療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黃芪:首屈一指的補氣要藥;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功效。主治脾氣虛證,肺氣虛證,氣虛自汗證,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

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

臨床應用:

1.脾氣虛證。本品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要藥。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單用熬膏服,或與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配伍。因其能昇陽舉陷,故長於治療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常與人蔘、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補中益氣湯(《脾胃論》)。若脾虛水溼失運,以致浮腫尿少者,本品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利尿消腫,標本兼治,為治氣虛水腫之要藥,常與白朮、茯苓等利水消腫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補氣生血,治血虛證亦常與補血藥配伍,如當歸補血湯(《蘭室祕藏》)以之與當歸同用。對脾虛不能統血所致失血證,本品尚可補氣以攝血,常與人蔘、白朮等品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對脾虛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補氣生津,促進津液的生成與輸布而有止渴之效,常與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2.肺氣虛證。本品入肺又能補益肺氣,可用於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者,常與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氣虛自汗證。脾肺氣虛之人往往衛氣不固,表虛自汗。本品能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若因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而易感風邪者,宜與白朮、防風等品同用,如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4.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本品以其補氣之功還能收託毒生肌之效。瘡瘍中期,正虛毒盛不能託毒外達,瘡形平塌,根盤散漫,難潰難腐者,可用本品補氣生血,扶助正氣,託膿毒外出,常與人蔘、當歸、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裡透膿散(《醫宗金鑑》)。潰瘍後期,因氣血虛弱,膿水清稀,瘡口難斂者,用本品補氣生血,有生肌斂瘡之效。常與人蔘、當歸、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

此外,痺證、中風後遺症等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補氣以行血。治療風寒溼痺,宜與川烏、獨活等祛風溼藥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藥配伍。對於中風後遺症,常與當歸、川芎、地龍等品同用,如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生薑:御百邪,助陽氣,散一身寒溼;

生薑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脾胃寒證、胃寒嘔吐、肺寒咳嗽等病症。

藥性: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臨床應用

1.風寒感冒。本品辛散溫通,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為輔助之品,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藥同用,以增強發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證。本品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可收祛寒開胃、止痛止嘔之效,宜與高良薑、胡椒等溫裡藥同用。若脾胃氣虛者,宜與人蔘、白朮等補脾益氣藥同用。 3.胃寒嘔吐。本品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功良,素有“嘔家聖藥”之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因其本為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最為適合,可配伍高良薑、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藥。若痰飲嘔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金匱要略》);若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枇杷葉等清胃止嘔藥。某些止嘔藥用薑汁制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本品辛溫發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於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治療風寒客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和劑局方》)。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藥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

此外,生薑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白茅根:涼血止血的草根太醫;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莖。性味甘,寒。歸肺、胃、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功效。主治血熱出血證,水腫、熱淋、黃疸,胃熱嘔吐、肺熱咳喘。

藥性:甘,寒。歸肺、胃、膀胱經。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

臨床應用

1.血熱出血證。本品味甘性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熱而涼血止血,可用治多種血熱出血之證,且單用有效,或配伍其它涼血止血藥同用。如《婦人大全良方》治鼻衄出血,《千金翼方》治吐血不止,皆以茅根煎汁或鮮品搗汁服用;若治咯血,與藕同用,均取鮮品煮汁服,如二鮮飲(《醫學衷中參西錄》)。本品不僅善治上部火熱之出血,又因其性寒降,入膀胱經,能清熱利尿,導熱下行,故對膀胱溼熱蘊結而致尿血、血淋之證,尤為適宜。如《聖惠方》治小便出血,單用本品煎服;若血尿時發,屬虛而有熱者,常配人蔘、地黃、茯苓同用,如茅根飲子(《外臺祕要》)。

2.水腫、熱淋、黃疸。本品能清熱利尿,而達利水消腫、利尿通淋、利溼退黃之效。如《肘後方》治熱淋,《醫學衷中參西錄》治水腫、小便不利,均單用本品煎服,也可與其它清熱利尿藥同用;治溼熱黃疸,常配茵陳、山梔等同用。

3.胃熱嘔吐、肺熱咳喘。本品既能清胃熱而止嘔,又能清肺熱而止咳。用治胃熱嘔吐,常與葛根同用,如茅根湯(《小品方》);用治肺熱咳喘,常配桑白皮同用,如如神湯(《聖惠方》)。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藥。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藥;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咳喘痰多,虛勞等病症。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功效:補氣安神,止咳平喘。

臨床應用: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溼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可單用或與黨參、五味子、乾薑、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3.虛勞證。本品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常與山茱萸、人蔘、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聖濟總錄》)。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人蔘:每天吃一點,健康延年好福;

人蔘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根。性味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功效。主治元氣虛脫證,肺脾心腎氣虛證,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等。

藥性: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臨床應用:

1.元氣虛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蔘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乾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症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症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溼滯,故常與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溼藥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朮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濟生方》)。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正體類要》)。

本品又能補益心氣,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症狀,並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祕剖》)。

本品還有補益腎氣作用,不僅可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於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蔘湯(《傷寒論》)。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蔘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裡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裡紅的成熟果實。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證,瀉痢腹痛,疝氣痛,瘀阻胸腹痛,痛經等。

藥性: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臨床應用:

1.飲食積滯證。本品酸甘,微溫不熱,功善消食化積,能治各種飲食積滯,尤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凡肉食積滯之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者,均可應用。如《簡便方》即以單味煎服,治食肉不消。若配萊菔子、神曲等,可加強消食化積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氣消滯,治積滯脘腹脹痛,如勻氣散(《證治準繩》)。

2.瀉痢腹痛,疝氣痛。山楂入肝經,能行氣散結止痛,炒用兼能止瀉止痢。治瀉痢腹痛,可單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未服,如(《醫鈔類編》)方;亦可配木香、檳榔等同用。治疝氣痛,常與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瘀阻胸腹痛,痛經。本品性溫兼入肝經血分,能通行氣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滯胸脅痛,常與川芎、桃仁、紅花等同用。若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或痛經、經閉,朱丹溪經驗方即單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與當歸、香附、紅花同用,如通瘀煎(《景嶽全書》)。

現代單用本品製劑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細菌性痢疾等,均有較好療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黃芪:首屈一指的補氣要藥;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功效。主治脾氣虛證,肺氣虛證,氣虛自汗證,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

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

臨床應用:

1.脾氣虛證。本品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要藥。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單用熬膏服,或與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配伍。因其能昇陽舉陷,故長於治療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常與人蔘、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補中益氣湯(《脾胃論》)。若脾虛水溼失運,以致浮腫尿少者,本品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利尿消腫,標本兼治,為治氣虛水腫之要藥,常與白朮、茯苓等利水消腫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補氣生血,治血虛證亦常與補血藥配伍,如當歸補血湯(《蘭室祕藏》)以之與當歸同用。對脾虛不能統血所致失血證,本品尚可補氣以攝血,常與人蔘、白朮等品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對脾虛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補氣生津,促進津液的生成與輸布而有止渴之效,常與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2.肺氣虛證。本品入肺又能補益肺氣,可用於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者,常與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氣虛自汗證。脾肺氣虛之人往往衛氣不固,表虛自汗。本品能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若因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而易感風邪者,宜與白朮、防風等品同用,如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4.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本品以其補氣之功還能收託毒生肌之效。瘡瘍中期,正虛毒盛不能託毒外達,瘡形平塌,根盤散漫,難潰難腐者,可用本品補氣生血,扶助正氣,託膿毒外出,常與人蔘、當歸、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裡透膿散(《醫宗金鑑》)。潰瘍後期,因氣血虛弱,膿水清稀,瘡口難斂者,用本品補氣生血,有生肌斂瘡之效。常與人蔘、當歸、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

此外,痺證、中風後遺症等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補氣以行血。治療風寒溼痺,宜與川烏、獨活等祛風溼藥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藥配伍。對於中風後遺症,常與當歸、川芎、地龍等品同用,如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生薑:御百邪,助陽氣,散一身寒溼;

生薑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脾胃寒證、胃寒嘔吐、肺寒咳嗽等病症。

藥性: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臨床應用

1.風寒感冒。本品辛散溫通,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為輔助之品,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藥同用,以增強發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證。本品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可收祛寒開胃、止痛止嘔之效,宜與高良薑、胡椒等溫裡藥同用。若脾胃氣虛者,宜與人蔘、白朮等補脾益氣藥同用。 3.胃寒嘔吐。本品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功良,素有“嘔家聖藥”之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因其本為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最為適合,可配伍高良薑、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藥。若痰飲嘔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金匱要略》);若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枇杷葉等清胃止嘔藥。某些止嘔藥用薑汁制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本品辛溫發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於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治療風寒客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和劑局方》)。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藥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

此外,生薑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白茅根:涼血止血的草根太醫;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莖。性味甘,寒。歸肺、胃、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功效。主治血熱出血證,水腫、熱淋、黃疸,胃熱嘔吐、肺熱咳喘。

藥性:甘,寒。歸肺、胃、膀胱經。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

臨床應用

1.血熱出血證。本品味甘性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熱而涼血止血,可用治多種血熱出血之證,且單用有效,或配伍其它涼血止血藥同用。如《婦人大全良方》治鼻衄出血,《千金翼方》治吐血不止,皆以茅根煎汁或鮮品搗汁服用;若治咯血,與藕同用,均取鮮品煮汁服,如二鮮飲(《醫學衷中參西錄》)。本品不僅善治上部火熱之出血,又因其性寒降,入膀胱經,能清熱利尿,導熱下行,故對膀胱溼熱蘊結而致尿血、血淋之證,尤為適宜。如《聖惠方》治小便出血,單用本品煎服;若血尿時發,屬虛而有熱者,常配人蔘、地黃、茯苓同用,如茅根飲子(《外臺祕要》)。

2.水腫、熱淋、黃疸。本品能清熱利尿,而達利水消腫、利尿通淋、利溼退黃之效。如《肘後方》治熱淋,《醫學衷中參西錄》治水腫、小便不利,均單用本品煎服,也可與其它清熱利尿藥同用;治溼熱黃疸,常配茵陳、山梔等同用。

3.胃熱嘔吐、肺熱咳喘。本品既能清胃熱而止嘔,又能清肺熱而止咳。用治胃熱嘔吐,常與葛根同用,如茅根湯(《小品方》);用治肺熱咳喘,常配桑白皮同用,如如神湯(《聖惠方》)。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菊花:現代人最佳保肝茶飲;

菊花為菊科植物菊的乾燥頭狀花序。性味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肝陽上亢,目赤昏花,瘡癰腫毒等病症。

藥性: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味辛疏散,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功能疏散肺經風熱,但發散表邪之力不強。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每與性能功用相似的桑葉相須為用,並常配伍連翹、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飲(《溫病條辨》)。

2.肝陽上亢。本品性寒,入肝經,能清肝熱、平肝陽,常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每與石決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潛陽藥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暈、頭痛,以及肝經熱盛、熱極動風者,可與羚羊角、鉤藤、桑葉等清肝熱、息肝風藥同用,如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

3.目赤昏花。本品辛散苦洩,微寒清熱,入肝經,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能清洩肝熱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治療前者常與蟬蛻、木賊、白殭蠶等疏散風熱明目藥配伍,治療後者可與石決明、決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藥同用。若肝腎精血不足,目失所養,眼目昏花,視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黃、山茱萸等滋補肝腎、益陰明目藥,如杞菊地黃丸(《醫級》)。

4. 瘡癰腫毒。本品味苦性微寒,能清熱解毒,可用治瘡癰腫毒,常與金銀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湯(《揣摩有得集》)。因其清熱解毒、消散癰腫之力不及野菊花,故臨床較野菊花少用。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藥。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藥;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咳喘痰多,虛勞等病症。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功效:補氣安神,止咳平喘。

臨床應用: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溼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可單用或與黨參、五味子、乾薑、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3.虛勞證。本品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常與山茱萸、人蔘、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聖濟總錄》)。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人蔘:每天吃一點,健康延年好福;

人蔘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根。性味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功效。主治元氣虛脫證,肺脾心腎氣虛證,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等。

藥性: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臨床應用:

1.元氣虛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蔘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乾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症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症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溼滯,故常與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溼藥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朮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濟生方》)。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正體類要》)。

本品又能補益心氣,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症狀,並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祕剖》)。

本品還有補益腎氣作用,不僅可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於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蔘湯(《傷寒論》)。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蔘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裡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裡紅的成熟果實。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證,瀉痢腹痛,疝氣痛,瘀阻胸腹痛,痛經等。

藥性: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臨床應用:

1.飲食積滯證。本品酸甘,微溫不熱,功善消食化積,能治各種飲食積滯,尤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凡肉食積滯之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者,均可應用。如《簡便方》即以單味煎服,治食肉不消。若配萊菔子、神曲等,可加強消食化積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氣消滯,治積滯脘腹脹痛,如勻氣散(《證治準繩》)。

2.瀉痢腹痛,疝氣痛。山楂入肝經,能行氣散結止痛,炒用兼能止瀉止痢。治瀉痢腹痛,可單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未服,如(《醫鈔類編》)方;亦可配木香、檳榔等同用。治疝氣痛,常與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瘀阻胸腹痛,痛經。本品性溫兼入肝經血分,能通行氣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滯胸脅痛,常與川芎、桃仁、紅花等同用。若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或痛經、經閉,朱丹溪經驗方即單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與當歸、香附、紅花同用,如通瘀煎(《景嶽全書》)。

現代單用本品製劑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細菌性痢疾等,均有較好療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黃芪:首屈一指的補氣要藥;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功效。主治脾氣虛證,肺氣虛證,氣虛自汗證,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

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

臨床應用:

1.脾氣虛證。本品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要藥。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單用熬膏服,或與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配伍。因其能昇陽舉陷,故長於治療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常與人蔘、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補中益氣湯(《脾胃論》)。若脾虛水溼失運,以致浮腫尿少者,本品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利尿消腫,標本兼治,為治氣虛水腫之要藥,常與白朮、茯苓等利水消腫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補氣生血,治血虛證亦常與補血藥配伍,如當歸補血湯(《蘭室祕藏》)以之與當歸同用。對脾虛不能統血所致失血證,本品尚可補氣以攝血,常與人蔘、白朮等品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對脾虛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補氣生津,促進津液的生成與輸布而有止渴之效,常與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2.肺氣虛證。本品入肺又能補益肺氣,可用於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者,常與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氣虛自汗證。脾肺氣虛之人往往衛氣不固,表虛自汗。本品能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若因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而易感風邪者,宜與白朮、防風等品同用,如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4.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本品以其補氣之功還能收託毒生肌之效。瘡瘍中期,正虛毒盛不能託毒外達,瘡形平塌,根盤散漫,難潰難腐者,可用本品補氣生血,扶助正氣,託膿毒外出,常與人蔘、當歸、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裡透膿散(《醫宗金鑑》)。潰瘍後期,因氣血虛弱,膿水清稀,瘡口難斂者,用本品補氣生血,有生肌斂瘡之效。常與人蔘、當歸、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

此外,痺證、中風後遺症等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補氣以行血。治療風寒溼痺,宜與川烏、獨活等祛風溼藥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藥配伍。對於中風後遺症,常與當歸、川芎、地龍等品同用,如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生薑:御百邪,助陽氣,散一身寒溼;

生薑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脾胃寒證、胃寒嘔吐、肺寒咳嗽等病症。

藥性: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臨床應用

1.風寒感冒。本品辛散溫通,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為輔助之品,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藥同用,以增強發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證。本品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可收祛寒開胃、止痛止嘔之效,宜與高良薑、胡椒等溫裡藥同用。若脾胃氣虛者,宜與人蔘、白朮等補脾益氣藥同用。 3.胃寒嘔吐。本品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功良,素有“嘔家聖藥”之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因其本為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最為適合,可配伍高良薑、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藥。若痰飲嘔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金匱要略》);若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枇杷葉等清胃止嘔藥。某些止嘔藥用薑汁制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本品辛溫發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於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治療風寒客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和劑局方》)。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藥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

此外,生薑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白茅根:涼血止血的草根太醫;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莖。性味甘,寒。歸肺、胃、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功效。主治血熱出血證,水腫、熱淋、黃疸,胃熱嘔吐、肺熱咳喘。

藥性:甘,寒。歸肺、胃、膀胱經。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

臨床應用

1.血熱出血證。本品味甘性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熱而涼血止血,可用治多種血熱出血之證,且單用有效,或配伍其它涼血止血藥同用。如《婦人大全良方》治鼻衄出血,《千金翼方》治吐血不止,皆以茅根煎汁或鮮品搗汁服用;若治咯血,與藕同用,均取鮮品煮汁服,如二鮮飲(《醫學衷中參西錄》)。本品不僅善治上部火熱之出血,又因其性寒降,入膀胱經,能清熱利尿,導熱下行,故對膀胱溼熱蘊結而致尿血、血淋之證,尤為適宜。如《聖惠方》治小便出血,單用本品煎服;若血尿時發,屬虛而有熱者,常配人蔘、地黃、茯苓同用,如茅根飲子(《外臺祕要》)。

2.水腫、熱淋、黃疸。本品能清熱利尿,而達利水消腫、利尿通淋、利溼退黃之效。如《肘後方》治熱淋,《醫學衷中參西錄》治水腫、小便不利,均單用本品煎服,也可與其它清熱利尿藥同用;治溼熱黃疸,常配茵陳、山梔等同用。

3.胃熱嘔吐、肺熱咳喘。本品既能清胃熱而止嘔,又能清肺熱而止咳。用治胃熱嘔吐,常與葛根同用,如茅根湯(《小品方》);用治肺熱咳喘,常配桑白皮同用,如如神湯(《聖惠方》)。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菊花:現代人最佳保肝茶飲;

菊花為菊科植物菊的乾燥頭狀花序。性味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肝陽上亢,目赤昏花,瘡癰腫毒等病症。

藥性: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味辛疏散,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功能疏散肺經風熱,但發散表邪之力不強。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每與性能功用相似的桑葉相須為用,並常配伍連翹、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飲(《溫病條辨》)。

2.肝陽上亢。本品性寒,入肝經,能清肝熱、平肝陽,常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每與石決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潛陽藥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暈、頭痛,以及肝經熱盛、熱極動風者,可與羚羊角、鉤藤、桑葉等清肝熱、息肝風藥同用,如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

3.目赤昏花。本品辛散苦洩,微寒清熱,入肝經,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能清洩肝熱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治療前者常與蟬蛻、木賊、白殭蠶等疏散風熱明目藥配伍,治療後者可與石決明、決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藥同用。若肝腎精血不足,目失所養,眼目昏花,視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黃、山茱萸等滋補肝腎、益陰明目藥,如杞菊地黃丸(《醫級》)。

4. 瘡癰腫毒。本品味苦性微寒,能清熱解毒,可用治瘡癰腫毒,常與金銀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湯(《揣摩有得集》)。因其清熱解毒、消散癰腫之力不及野菊花,故臨床較野菊花少用。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薏苡仁:不是珍珠勝似珍珠;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乾燥成熟種仁。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溼、祛溼除痺、健脾止瀉、清熱排膿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腳氣、溼痺拘攣、溼溫初起以及脾虛洩瀉、肺癰、腸癰等證。

藥性:甘、淡,涼。歸脾、胃、肺經。

功效:利水消腫,滲溼,健脾,除痺,清熱排膿。

臨床應用:

1.水腫,小便不利,腳氣。本品淡滲甘補,既利水消腫,又健脾補中。常用於脾虛溼盛之水腫腹脹,小便不利,多與茯苓、白朮、黃芪等藥同用; 治水腫喘急,如(《獨行方》)與郁李仁汁煮飯服食;治腳氣浮腫可與防已、木瓜、蒼朮同用。

2.脾虛洩瀉。本品能滲除脾溼,健脾止瀉,尤宜治脾虛溼盛之洩瀉,常與人蔘、茯苓、白朮等合用,如參苓白朮散(《和劑局方》)。

3.溼痺拘攣。薏苡仁滲溼除痺,能舒筋脈,緩和拘攣。常用治溼痺而筋脈攣急疼痛者,與獨活、防風、蒼朮同用,如薏苡仁湯(《類證治裁》);若治風溼久痺,筋脈攣急,用薏苡仁煮粥服,如薏苡仁粥(《食醫心鏡》);本品藥性偏涼,能清熱而利溼,配杏仁、白豆蔻、滑石,可治溼溫初起或暑溼邪在氣分,頭痛惡寒,胸悶身重者,如三仁湯(《溫病條辨》)。

4.肺癰,腸癰。本品清肺腸之熱,排膿消癰。治療肺癰胸痛,咳吐膿痰,常與葦莖、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如葦莖湯(《千金方》);治腸癰,可與附子、敗醬草、丹皮合用,如薏苡附子敗醬散(《金匱要略》)。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藥。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藥;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咳喘痰多,虛勞等病症。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功效:補氣安神,止咳平喘。

臨床應用: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溼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可單用或與黨參、五味子、乾薑、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3.虛勞證。本品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常與山茱萸、人蔘、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聖濟總錄》)。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人蔘:每天吃一點,健康延年好福;

人蔘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根。性味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功效。主治元氣虛脫證,肺脾心腎氣虛證,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等。

藥性: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臨床應用:

1.元氣虛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蔘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乾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症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症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溼滯,故常與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溼藥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朮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濟生方》)。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正體類要》)。

本品又能補益心氣,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症狀,並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祕剖》)。

本品還有補益腎氣作用,不僅可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於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蔘湯(《傷寒論》)。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蔘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裡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裡紅的成熟果實。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證,瀉痢腹痛,疝氣痛,瘀阻胸腹痛,痛經等。

藥性: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臨床應用:

1.飲食積滯證。本品酸甘,微溫不熱,功善消食化積,能治各種飲食積滯,尤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凡肉食積滯之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者,均可應用。如《簡便方》即以單味煎服,治食肉不消。若配萊菔子、神曲等,可加強消食化積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氣消滯,治積滯脘腹脹痛,如勻氣散(《證治準繩》)。

2.瀉痢腹痛,疝氣痛。山楂入肝經,能行氣散結止痛,炒用兼能止瀉止痢。治瀉痢腹痛,可單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未服,如(《醫鈔類編》)方;亦可配木香、檳榔等同用。治疝氣痛,常與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瘀阻胸腹痛,痛經。本品性溫兼入肝經血分,能通行氣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滯胸脅痛,常與川芎、桃仁、紅花等同用。若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或痛經、經閉,朱丹溪經驗方即單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與當歸、香附、紅花同用,如通瘀煎(《景嶽全書》)。

現代單用本品製劑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細菌性痢疾等,均有較好療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黃芪:首屈一指的補氣要藥;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功效。主治脾氣虛證,肺氣虛證,氣虛自汗證,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

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

臨床應用:

1.脾氣虛證。本品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要藥。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單用熬膏服,或與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配伍。因其能昇陽舉陷,故長於治療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常與人蔘、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補中益氣湯(《脾胃論》)。若脾虛水溼失運,以致浮腫尿少者,本品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利尿消腫,標本兼治,為治氣虛水腫之要藥,常與白朮、茯苓等利水消腫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補氣生血,治血虛證亦常與補血藥配伍,如當歸補血湯(《蘭室祕藏》)以之與當歸同用。對脾虛不能統血所致失血證,本品尚可補氣以攝血,常與人蔘、白朮等品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對脾虛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補氣生津,促進津液的生成與輸布而有止渴之效,常與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2.肺氣虛證。本品入肺又能補益肺氣,可用於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者,常與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氣虛自汗證。脾肺氣虛之人往往衛氣不固,表虛自汗。本品能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若因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而易感風邪者,宜與白朮、防風等品同用,如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4.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本品以其補氣之功還能收託毒生肌之效。瘡瘍中期,正虛毒盛不能託毒外達,瘡形平塌,根盤散漫,難潰難腐者,可用本品補氣生血,扶助正氣,託膿毒外出,常與人蔘、當歸、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裡透膿散(《醫宗金鑑》)。潰瘍後期,因氣血虛弱,膿水清稀,瘡口難斂者,用本品補氣生血,有生肌斂瘡之效。常與人蔘、當歸、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

此外,痺證、中風後遺症等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補氣以行血。治療風寒溼痺,宜與川烏、獨活等祛風溼藥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藥配伍。對於中風後遺症,常與當歸、川芎、地龍等品同用,如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生薑:御百邪,助陽氣,散一身寒溼;

生薑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脾胃寒證、胃寒嘔吐、肺寒咳嗽等病症。

藥性: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臨床應用

1.風寒感冒。本品辛散溫通,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為輔助之品,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藥同用,以增強發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證。本品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可收祛寒開胃、止痛止嘔之效,宜與高良薑、胡椒等溫裡藥同用。若脾胃氣虛者,宜與人蔘、白朮等補脾益氣藥同用。 3.胃寒嘔吐。本品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功良,素有“嘔家聖藥”之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因其本為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最為適合,可配伍高良薑、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藥。若痰飲嘔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金匱要略》);若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枇杷葉等清胃止嘔藥。某些止嘔藥用薑汁制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本品辛溫發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於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治療風寒客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和劑局方》)。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藥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

此外,生薑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白茅根:涼血止血的草根太醫;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莖。性味甘,寒。歸肺、胃、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功效。主治血熱出血證,水腫、熱淋、黃疸,胃熱嘔吐、肺熱咳喘。

藥性:甘,寒。歸肺、胃、膀胱經。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

臨床應用

1.血熱出血證。本品味甘性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熱而涼血止血,可用治多種血熱出血之證,且單用有效,或配伍其它涼血止血藥同用。如《婦人大全良方》治鼻衄出血,《千金翼方》治吐血不止,皆以茅根煎汁或鮮品搗汁服用;若治咯血,與藕同用,均取鮮品煮汁服,如二鮮飲(《醫學衷中參西錄》)。本品不僅善治上部火熱之出血,又因其性寒降,入膀胱經,能清熱利尿,導熱下行,故對膀胱溼熱蘊結而致尿血、血淋之證,尤為適宜。如《聖惠方》治小便出血,單用本品煎服;若血尿時發,屬虛而有熱者,常配人蔘、地黃、茯苓同用,如茅根飲子(《外臺祕要》)。

2.水腫、熱淋、黃疸。本品能清熱利尿,而達利水消腫、利尿通淋、利溼退黃之效。如《肘後方》治熱淋,《醫學衷中參西錄》治水腫、小便不利,均單用本品煎服,也可與其它清熱利尿藥同用;治溼熱黃疸,常配茵陳、山梔等同用。

3.胃熱嘔吐、肺熱咳喘。本品既能清胃熱而止嘔,又能清肺熱而止咳。用治胃熱嘔吐,常與葛根同用,如茅根湯(《小品方》);用治肺熱咳喘,常配桑白皮同用,如如神湯(《聖惠方》)。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菊花:現代人最佳保肝茶飲;

菊花為菊科植物菊的乾燥頭狀花序。性味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肝陽上亢,目赤昏花,瘡癰腫毒等病症。

藥性: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味辛疏散,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功能疏散肺經風熱,但發散表邪之力不強。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每與性能功用相似的桑葉相須為用,並常配伍連翹、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飲(《溫病條辨》)。

2.肝陽上亢。本品性寒,入肝經,能清肝熱、平肝陽,常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每與石決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潛陽藥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暈、頭痛,以及肝經熱盛、熱極動風者,可與羚羊角、鉤藤、桑葉等清肝熱、息肝風藥同用,如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

3.目赤昏花。本品辛散苦洩,微寒清熱,入肝經,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能清洩肝熱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治療前者常與蟬蛻、木賊、白殭蠶等疏散風熱明目藥配伍,治療後者可與石決明、決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藥同用。若肝腎精血不足,目失所養,眼目昏花,視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黃、山茱萸等滋補肝腎、益陰明目藥,如杞菊地黃丸(《醫級》)。

4. 瘡癰腫毒。本品味苦性微寒,能清熱解毒,可用治瘡癰腫毒,常與金銀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湯(《揣摩有得集》)。因其清熱解毒、消散癰腫之力不及野菊花,故臨床較野菊花少用。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薏苡仁:不是珍珠勝似珍珠;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乾燥成熟種仁。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溼、祛溼除痺、健脾止瀉、清熱排膿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腳氣、溼痺拘攣、溼溫初起以及脾虛洩瀉、肺癰、腸癰等證。

藥性:甘、淡,涼。歸脾、胃、肺經。

功效:利水消腫,滲溼,健脾,除痺,清熱排膿。

臨床應用:

1.水腫,小便不利,腳氣。本品淡滲甘補,既利水消腫,又健脾補中。常用於脾虛溼盛之水腫腹脹,小便不利,多與茯苓、白朮、黃芪等藥同用; 治水腫喘急,如(《獨行方》)與郁李仁汁煮飯服食;治腳氣浮腫可與防已、木瓜、蒼朮同用。

2.脾虛洩瀉。本品能滲除脾溼,健脾止瀉,尤宜治脾虛溼盛之洩瀉,常與人蔘、茯苓、白朮等合用,如參苓白朮散(《和劑局方》)。

3.溼痺拘攣。薏苡仁滲溼除痺,能舒筋脈,緩和拘攣。常用治溼痺而筋脈攣急疼痛者,與獨活、防風、蒼朮同用,如薏苡仁湯(《類證治裁》);若治風溼久痺,筋脈攣急,用薏苡仁煮粥服,如薏苡仁粥(《食醫心鏡》);本品藥性偏涼,能清熱而利溼,配杏仁、白豆蔻、滑石,可治溼溫初起或暑溼邪在氣分,頭痛惡寒,胸悶身重者,如三仁湯(《溫病條辨》)。

4.肺癰,腸癰。本品清肺腸之熱,排膿消癰。治療肺癰胸痛,咳吐膿痰,常與葦莖、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如葦莖湯(《千金方》);治腸癰,可與附子、敗醬草、丹皮合用,如薏苡附子敗醬散(《金匱要略》)。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甘草:養人又養顏,平民百姓的補益藥;

甘草為雙子葉植物豆科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莖。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藥性: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功效: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臨床應用

1.心氣不足,脈結代、心動悸。本品能補益心氣,益氣復脈。主要用於心氣不足致而結代,心動悸者,如《傷寒類要》單用本品,主治傷寒耗傷心氣之心悸,脈結代。若屬氣血兩虛,宜與補氣養血之品配伍,如炙甘草湯(《傷寒論》)以之與人蔘、阿膠、生地黃等品同用。

2.脾氣虛證。本品味甘,善入中焦,具有補益脾氣之力。因其作用緩和,宜作為輔助藥用,能“助參芪成氣虛之功”(《本草正》),故常與人蔘、白朮、黃芪等補脾益氣藥配伍用於脾氣虛弱之證。

3.咳喘。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還略具平喘作用。單用有效。可隨證配伍用於寒熱虛實多種咳喘,有痰無痰均宜。

4.脘腹、四肢攣急疼痛。本品味甘能緩急,善於緩急止痛。對脾虛肝旺的脘腹攣急作痛或陰血不足之四肢攣急作痛,均常與白芍同用,即芍藥甘草湯(《傷寒論》)。臨床常以芍藥甘草湯為基礎,隨證配伍用於血虛、血瘀、寒凝等多種原因所致的脘腹、四肢攣急作痛。

5.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及藥物、食物中毒。本品還長於解毒,應用十分廣泛。生品藥性微寒,可清解熱毒。用治熱毒瘡瘍,可單用煎湯浸漬,或熬膏內服。更常與地丁、連翹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品配伍。用治熱毒咽喉腫痛,宜與板藍根、桔梗、牛蒡子等清熱解毒利咽之品配伍。本品對附子等多種藥物所致中毒,或多種食物所致中毒,有一定解毒作用。對於藥物或食物中毒的患者,在積極送醫院搶救的同時,可用本品輔助解毒救急。

6.調和藥性。本品在許多方劑中都可發揮調和藥性的作用:通過解毒,可降低方中某些藥(如附子、大黃)的毒烈之性;通過緩急止痛,可緩解方中某些藥(如大黃)刺激胃腸引起的腹痛;其甜味濃郁,可矯正方中藥物的滋味。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藥。

靈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藥;

靈芝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乾燥子實體。甘,平。歸心、肺、肝、腎經。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咳喘痰多,虛勞等病症。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功效:補氣安神,止咳平喘。

臨床應用: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經,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飲證,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溼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可單用或與黨參、五味子、乾薑、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3.虛勞證。本品有補養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乾等症,常與山茱萸、人蔘、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聖濟總錄》)。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人蔘:每天吃一點,健康延年好福;

人蔘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根。性味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功效。主治元氣虛脫證,肺脾心腎氣虛證,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等。

藥性: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臨床應用:

1.元氣虛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蔘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乾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症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症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溼滯,故常與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溼藥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朮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濟生方》)。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正體類要》)。

本品又能補益心氣,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症狀,並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祕剖》)。

本品還有補益腎氣作用,不僅可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於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蔘湯(《傷寒論》)。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蔘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裡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山楂:消食化瘀的好手;

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裡紅的成熟果實。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功效。主治飲食積滯證,瀉痢腹痛,疝氣痛,瘀阻胸腹痛,痛經等。

藥性: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臨床應用:

1.飲食積滯證。本品酸甘,微溫不熱,功善消食化積,能治各種飲食積滯,尤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凡肉食積滯之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者,均可應用。如《簡便方》即以單味煎服,治食肉不消。若配萊菔子、神曲等,可加強消食化積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氣消滯,治積滯脘腹脹痛,如勻氣散(《證治準繩》)。

2.瀉痢腹痛,疝氣痛。山楂入肝經,能行氣散結止痛,炒用兼能止瀉止痢。治瀉痢腹痛,可單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未服,如(《醫鈔類編》)方;亦可配木香、檳榔等同用。治疝氣痛,常與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瘀阻胸腹痛,痛經。本品性溫兼入肝經血分,能通行氣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滯胸脅痛,常與川芎、桃仁、紅花等同用。若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或痛經、經閉,朱丹溪經驗方即單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與當歸、香附、紅花同用,如通瘀煎(《景嶽全書》)。

現代單用本品製劑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細菌性痢疾等,均有較好療效。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黃芪:首屈一指的補氣要藥;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功效。主治脾氣虛證,肺氣虛證,氣虛自汗證,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等。

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效:健脾補中,昇陽舉陷,益衛固表,利尿,託毒生肌。

臨床應用:

1.脾氣虛證。本品甘溫,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要藥。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單用熬膏服,或與黨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配伍。因其能昇陽舉陷,故長於治療脾虛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內臟下垂。常與人蔘、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補中益氣湯(《脾胃論》)。若脾虛水溼失運,以致浮腫尿少者,本品既能補脾益氣,又能利尿消腫,標本兼治,為治氣虛水腫之要藥,常與白朮、茯苓等利水消腫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補氣生血,治血虛證亦常與補血藥配伍,如當歸補血湯(《蘭室祕藏》)以之與當歸同用。對脾虛不能統血所致失血證,本品尚可補氣以攝血,常與人蔘、白朮等品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對脾虛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補氣生津,促進津液的生成與輸布而有止渴之效,常與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2.肺氣虛證。本品入肺又能補益肺氣,可用於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者,常與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氣虛自汗證。脾肺氣虛之人往往衛氣不固,表虛自汗。本品能補脾肺之氣,益衛固表,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若因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而易感風邪者,宜與白朮、防風等品同用,如玉屏風散(《丹溪心法》)。

4.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本品以其補氣之功還能收託毒生肌之效。瘡瘍中期,正虛毒盛不能託毒外達,瘡形平塌,根盤散漫,難潰難腐者,可用本品補氣生血,扶助正氣,託膿毒外出,常與人蔘、當歸、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裡透膿散(《醫宗金鑑》)。潰瘍後期,因氣血虛弱,膿水清稀,瘡口難斂者,用本品補氣生血,有生肌斂瘡之效。常與人蔘、當歸、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

此外,痺證、中風後遺症等氣虛而致血滯,筋脈失養,症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補氣以行血。治療風寒溼痺,宜與川烏、獨活等祛風溼藥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藥配伍。對於中風後遺症,常與當歸、川芎、地龍等品同用,如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生薑:御百邪,助陽氣,散一身寒溼;

生薑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脾胃寒證、胃寒嘔吐、肺寒咳嗽等病症。

藥性: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臨床應用

1.風寒感冒。本品辛散溫通,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於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為輔助之品,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藥同用,以增強發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證。本品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可收祛寒開胃、止痛止嘔之效,宜與高良薑、胡椒等溫裡藥同用。若脾胃氣虛者,宜與人蔘、白朮等補脾益氣藥同用。 3.胃寒嘔吐。本品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功良,素有“嘔家聖藥”之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因其本為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最為適合,可配伍高良薑、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藥。若痰飲嘔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金匱要略》);若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枇杷葉等清胃止嘔藥。某些止嘔藥用薑汁制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本品辛溫發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於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治療風寒客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和劑局方》)。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藥同用,如二陳湯(《和劑局方》)。

此外,生薑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白茅根:涼血止血的草根太醫;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莖。性味甘,寒。歸肺、胃、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功效。主治血熱出血證,水腫、熱淋、黃疸,胃熱嘔吐、肺熱咳喘。

藥性:甘,寒。歸肺、胃、膀胱經。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

臨床應用

1.血熱出血證。本品味甘性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熱而涼血止血,可用治多種血熱出血之證,且單用有效,或配伍其它涼血止血藥同用。如《婦人大全良方》治鼻衄出血,《千金翼方》治吐血不止,皆以茅根煎汁或鮮品搗汁服用;若治咯血,與藕同用,均取鮮品煮汁服,如二鮮飲(《醫學衷中參西錄》)。本品不僅善治上部火熱之出血,又因其性寒降,入膀胱經,能清熱利尿,導熱下行,故對膀胱溼熱蘊結而致尿血、血淋之證,尤為適宜。如《聖惠方》治小便出血,單用本品煎服;若血尿時發,屬虛而有熱者,常配人蔘、地黃、茯苓同用,如茅根飲子(《外臺祕要》)。

2.水腫、熱淋、黃疸。本品能清熱利尿,而達利水消腫、利尿通淋、利溼退黃之效。如《肘後方》治熱淋,《醫學衷中參西錄》治水腫、小便不利,均單用本品煎服,也可與其它清熱利尿藥同用;治溼熱黃疸,常配茵陳、山梔等同用。

3.胃熱嘔吐、肺熱咳喘。本品既能清胃熱而止嘔,又能清肺熱而止咳。用治胃熱嘔吐,常與葛根同用,如茅根湯(《小品方》);用治肺熱咳喘,常配桑白皮同用,如如神湯(《聖惠方》)。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菊花:現代人最佳保肝茶飲;

菊花為菊科植物菊的乾燥頭狀花序。性味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肝陽上亢,目赤昏花,瘡癰腫毒等病症。

藥性: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味辛疏散,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功能疏散肺經風熱,但發散表邪之力不強。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每與性能功用相似的桑葉相須為用,並常配伍連翹、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飲(《溫病條辨》)。

2.肝陽上亢。本品性寒,入肝經,能清肝熱、平肝陽,常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每與石決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潛陽藥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暈、頭痛,以及肝經熱盛、熱極動風者,可與羚羊角、鉤藤、桑葉等清肝熱、息肝風藥同用,如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

3.目赤昏花。本品辛散苦洩,微寒清熱,入肝經,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能清洩肝熱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經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腫痛,治療前者常與蟬蛻、木賊、白殭蠶等疏散風熱明目藥配伍,治療後者可與石決明、決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藥同用。若肝腎精血不足,目失所養,眼目昏花,視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黃、山茱萸等滋補肝腎、益陰明目藥,如杞菊地黃丸(《醫級》)。

4. 瘡癰腫毒。本品味苦性微寒,能清熱解毒,可用治瘡癰腫毒,常與金銀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湯(《揣摩有得集》)。因其清熱解毒、消散癰腫之力不及野菊花,故臨床較野菊花少用。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薏苡仁:不是珍珠勝似珍珠;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乾燥成熟種仁。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溼、祛溼除痺、健脾止瀉、清熱排膿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腳氣、溼痺拘攣、溼溫初起以及脾虛洩瀉、肺癰、腸癰等證。

藥性:甘、淡,涼。歸脾、胃、肺經。

功效:利水消腫,滲溼,健脾,除痺,清熱排膿。

臨床應用:

1.水腫,小便不利,腳氣。本品淡滲甘補,既利水消腫,又健脾補中。常用於脾虛溼盛之水腫腹脹,小便不利,多與茯苓、白朮、黃芪等藥同用; 治水腫喘急,如(《獨行方》)與郁李仁汁煮飯服食;治腳氣浮腫可與防已、木瓜、蒼朮同用。

2.脾虛洩瀉。本品能滲除脾溼,健脾止瀉,尤宜治脾虛溼盛之洩瀉,常與人蔘、茯苓、白朮等合用,如參苓白朮散(《和劑局方》)。

3.溼痺拘攣。薏苡仁滲溼除痺,能舒筋脈,緩和拘攣。常用治溼痺而筋脈攣急疼痛者,與獨活、防風、蒼朮同用,如薏苡仁湯(《類證治裁》);若治風溼久痺,筋脈攣急,用薏苡仁煮粥服,如薏苡仁粥(《食醫心鏡》);本品藥性偏涼,能清熱而利溼,配杏仁、白豆蔻、滑石,可治溼溫初起或暑溼邪在氣分,頭痛惡寒,胸悶身重者,如三仁湯(《溫病條辨》)。

4.肺癰,腸癰。本品清肺腸之熱,排膿消癰。治療肺癰胸痛,咳吐膿痰,常與葦莖、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如葦莖湯(《千金方》);治腸癰,可與附子、敗醬草、丹皮合用,如薏苡附子敗醬散(《金匱要略》)。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甘草:養人又養顏,平民百姓的補益藥;

甘草為雙子葉植物豆科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莖。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藥性: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功效: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臨床應用

1.心氣不足,脈結代、心動悸。本品能補益心氣,益氣復脈。主要用於心氣不足致而結代,心動悸者,如《傷寒類要》單用本品,主治傷寒耗傷心氣之心悸,脈結代。若屬氣血兩虛,宜與補氣養血之品配伍,如炙甘草湯(《傷寒論》)以之與人蔘、阿膠、生地黃等品同用。

2.脾氣虛證。本品味甘,善入中焦,具有補益脾氣之力。因其作用緩和,宜作為輔助藥用,能“助參芪成氣虛之功”(《本草正》),故常與人蔘、白朮、黃芪等補脾益氣藥配伍用於脾氣虛弱之證。

3.咳喘。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還略具平喘作用。單用有效。可隨證配伍用於寒熱虛實多種咳喘,有痰無痰均宜。

4.脘腹、四肢攣急疼痛。本品味甘能緩急,善於緩急止痛。對脾虛肝旺的脘腹攣急作痛或陰血不足之四肢攣急作痛,均常與白芍同用,即芍藥甘草湯(《傷寒論》)。臨床常以芍藥甘草湯為基礎,隨證配伍用於血虛、血瘀、寒凝等多種原因所致的脘腹、四肢攣急作痛。

5.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及藥物、食物中毒。本品還長於解毒,應用十分廣泛。生品藥性微寒,可清解熱毒。用治熱毒瘡瘍,可單用煎湯浸漬,或熬膏內服。更常與地丁、連翹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品配伍。用治熱毒咽喉腫痛,宜與板藍根、桔梗、牛蒡子等清熱解毒利咽之品配伍。本品對附子等多種藥物所致中毒,或多種食物所致中毒,有一定解毒作用。對於藥物或食物中毒的患者,在積極送醫院搶救的同時,可用本品輔助解毒救急。

6.調和藥性。本品在許多方劑中都可發揮調和藥性的作用:通過解毒,可降低方中某些藥(如附子、大黃)的毒烈之性;通過緩急止痛,可緩解方中某些藥(如大黃)刺激胃腸引起的腹痛;其甜味濃郁,可矯正方中藥物的滋味。

常見中藥功效大全(一)每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藥

花椒:麻辣醫生.中藥驅寒很有性格;

花椒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乾燥成熟果皮。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主治中寒腹痛,寒溼吐瀉,蟲積腹痛,溼疹,陰癢等病症。

藥性:辛、溫。歸脾、胃、腎經。

功效: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臨床應用

1.中寒腹痛,寒溼吐瀉。本品辛散溫燥,入脾胃經,長於溫中燥溼、散寒止痛、止嘔止瀉。常與生薑、白豆蔻等同用,治療外寒內侵,胃寒腹痛、嘔吐等症;與乾薑、人蔘等配伍,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不思飲食等,如大建中湯(《金匱要略》);與肉豆蔻同用,可治夏傷溼冷,洩瀉不止,如川椒丸(《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2.蟲積腹痛,溼疹,陰癢。本品有驅蛔殺蟲之功。常與烏梅、乾薑、黃柏等同用,治療蟲積腹痛,手足厥逆,煩悶吐蛔等,如烏梅丸(《傷寒論》);單用煎液作保留灌腸,用治小兒蟯蟲病,肛周瘙癢;若與吳茱萸、蛇床子、藜蘆、陳茶、燒鹽同用,水煎薰洗,治婦人陰癢不可忍,非以熱湯泡洗不能已者,如椒茱湯(《醫級》);單用或與苦蔘、蛇床子、地膚子、黃柏等,煎湯外洗,治溼疹瘙癢。

點擊文章末尾藍色“瞭解更多”,體驗【神黃名醫館】,體驗在線問診、智慧自診、中醫百科、在線購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