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棋高一籌恆大全華班提前贏了 上港最受傷僅兩隊沒影響

足球 廣州恆大 許家印 中國足協 足球部落 2017-06-05

許家印棋高一籌恆大全華班提前贏了 上港最受傷僅兩隊沒影響

中國足協又一次搶了亞冠的頭條,足協頒佈了針對於U23球員的新政,規定如下:從2018賽季起,中超、中甲聯賽俱樂部在參加中超、中甲聯賽、中國足協盃賽的過程中,各俱樂部整場比賽累計上場比賽的U23國內(港澳臺除外)球員,必須與整場比賽累計上場比賽的外籍球員人數相同。我們在對這則政策進行解讀的時候,也不得不感慨恆大的遠見。

就在本賽季開打之前,恆大主席許家印發表了2020年要實現恆大全華班的構想,在上港,江蘇蘇寧,天津權健等球隊高價買外援的時候,中超老大廣州恆大卻靜觀其變沒有對陣容進行大的變動,反而卻提出了全華班這一大膽的構想。所有的人均認為許主席這次無疑是在痴人說夢,以現有的國內球員的技戰術水平來看,全華班的恆大就等著被有著大牌外援的其他競爭對手吊打吧,可政策一出,你才意識到,原來還是恆大老道啊!

許家印棋高一籌恆大全華班提前贏了 上港最受傷僅兩隊沒影響

我們先看看各支球隊U23球員的人員配置,以剛剛結束的中超第10輪比賽為例,能夠同時派上三名外援和三名U23球員的球隊,只有兩支球隊能做到,那就是賈秀全掛帥的河南建業和卡納瓦羅掛帥的天津權健。建業隊中有龍成、劉恆、鍾晉寶、胡靖航,杜長傑。權健隊內有張修維、劉奕鳴、鄭達倫。此外能夠有兩名U23登場的,也只有三支球隊:山東魯能、貴州恆豐智誠和長春亞泰,其餘11支中超球隊都只使用了一名U23球員。而U23出場時間低於45分鐘的俱樂部則多達9支,包括恆大、上港、申花、國安、蘇寧在內。

許家印棋高一籌恆大全華班提前贏了 上港最受傷僅兩隊沒影響

而恆大的U23球員有王靖斌,溫家寶,陳澤鵬 ;華夏幸福的U23球員是本賽季表現較為搶眼的一波,廖均健,高準翼,車世偉,桂宏,其中只有廖均健本賽季還沒有進球。

足協這一規定勢必給所有中超球隊帶來巨大沖擊,要麼選擇減少外援使用,要麼大力啟用年輕球員,要知道2018賽季開始U23球員的年齡就將從1995年1月1號開始計算,這樣的政策,勢必會讓U23球員的溢價更為嚴重。一些在海外俱樂部踢球的年輕球員,不排除被高價出口轉內銷的可能性。足協的出發點是希望保證年輕球員的出場時間,讓他們在聯賽中得到長足的進步,而不是隻出場十幾分鍾就被教練換下,這一政策就是對各隊鑽此前U23政策的加強與調整。可年輕球員要想得到出場時間,不應該是依靠自己的表現而不是依靠足協的政策麼?

我們再來分析各支球隊的對策,打個比方:首發3名外援+3名U23球員+5名非U23本土球員,之後比賽中仍然可以用3名非U23本土球員換下全部U23球員。或者3名U23球員+8名非U23本土球員首發,之後用3外援換下3名U23球員。你有政策我就有對策,如果真的採用這種辦法,那麼實際的換人名額將被嚴重消耗,無法在比賽中真正有需求的時候更換球員。

再說一句題外話,裡皮在前不久推出了國家二隊,著重選拔一批年輕人。裡皮表示,為了長遠考慮,他希望帶一批23歲左右的球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非常有活力。足協推出的U23策略非常好,只可惜各俱樂部都在鑽空子!踢10分鐘就換下來。所以,他建議足協規定只能用U23換U23球員,這樣可以避免各俱樂部和足協耍心眼鑽空子,而沒幾天,足協出了一個更狠的政策,這兩個政策比樓市的限購都狠。

許家印棋高一籌恆大全華班提前贏了 上港最受傷僅兩隊沒影響

對於那些過了23歲的國內球員來說,他們的處境就變得極為尷尬,在和強力外援競爭的情況下,還得和幾個水平不如自己的小將競爭,或許不少球員會選擇提前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以後我們可能也能看到出現納格爾斯曼那樣的少帥也說不定呢!

比賽精彩程度直線下降,主力疲勞程度直線上升。那麼說得好叫“壯士斷腕”,說得不好叫“飲鴆止渴”。許老闆冬窗不買外援,不參與競價,恆大這一招實在是高啊!不去拼高價的外援,不去觸碰足協那根敏感的神經,拼內援恆大還真的是不怕誰,政策一出,哀嚎遍野的俱樂部不少,不過恆大肯定不是其中之一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