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人:人們遭受禍患往往是由於對人心慈手軟

左丘明 往逝者言 2019-04-15
閱人:人們遭受禍患往往是由於對人心慈手軟

閱人卷第一

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偽,豈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恥其匿怨而友人也。

【譯文】人們的情感許多是做出來的,世間的習俗許多是虛假的怎麼可以相信呢?孔子說:『甜言蜜語、和顏悅色、畢恭畢敬,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可恥的是他們心中藏著怨恨,表面卻與人要好的虛偽行徑。

往逝者言:人的情感大抵分為以下三種:直白、做作(隱藏情感)抑或二者綜合。人的智慧又大抵分為三類聰敏、愚昧抑或二者綜合。直白愚昧的人一生庸碌無為,直白的普通人倒也不好不壞,直白聰慧的人倒是很會利用自己的直白。當然其中摻雜著各種因素在此不做詳細解。

你看這多數的所謂成功人士,不喜不悲不惱不怒、大抵知道了自己在什麼場合該用什麼樣的情緒,這倒也談不上虛偽,不過是知進退,懂取捨。情感是一個人的弱點,暴露了便容易被拿捏。隱藏了,就算心中波瀾萬千,也故作雲淡風輕。

此處講的是虛偽,這是隱藏(情感)的一種。動物的偽裝為了生存:捕食或避敵。而人類則蔓延到了心理層面。那人為何虛偽?這從兩個視角進行觀察一是:個人為何願意偽裝,二是:從虛偽中別人所能得到的信息。(虛偽是你想讓別人的到的信息,情感的虛偽或物質的虛榮)

1.從本身心態來說:人總想讓別人高看自己,這是攀比也好、自卑心理蔓延也罷,而這種心態是從小養成,難以察覺。比較便會滋生虛榮。作賤便會導致自卑。

2.從自身心態來說,由於物質等的偽裝讓自身產生了一種滿足感,難道是察覺到別人對自己的尊重了嗎?歸根到底這也是自卑心的蔓延。

3.從自身來說,偽裝是自我用來迷惑別人(心理)的一種手段。

4.別人對我的興趣:別人若對我的房子車子有興趣那自然也會對我產生興趣,所謂愛屋及烏。外在的東西(財富或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等)將我偽裝。這也就是心理學上的移情效應。

5.別人對我的看法評價:人在評價事物的時候總是妄下論斷,人被第一眼效應形象嚴重。人在看見事物之後以此為根據構建一個腦補中形象,而腦海中的形象是虛假的,往往會迷惑自身。

巧言,令色,足恭,匿怨,這是中國古往今來成事的主要套路,君子不恥。君子不是不知道這種手段,可道德仁義將自我約束,於是君子往往落魄街頭,一生窮酸潦倒。小人行事,“無拘無束”往往是富貴無比光彩照人,什麼約束反倒其次。

巧言:不單指甜言蜜語,說別人喜歡或想聽的。擴大來說是能讓對方滿足或順心的話。

令色:和言語色,不情緒化,擴大點來說就是懂得利用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足恭:畢恭畢敬,用虛假的外表行為舉止來偽裝自己。深點的境界莫過於大奸似忠、小信似誠。這壞也要披著仁義道德的衣服才敢來招搖過市。

匿怨:藏起怨恨、隱蔽情感,面無波瀾,不露神似。負面情緒很難隱藏,因為理智下線,無意識的情緒將自我掌控。

人也只能從言語、肢體動作、面部動作等來隱藏自己的情緒。面對不同激烈的情緒人的內心中的波瀾是不同的。人能控制住自己的行動卻控制不了內心的情緒。世間心如止水、波瀾不驚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若有也只有自身和情緒檢測儀器知道罷了。

閱人:人們遭受禍患往往是由於對人心慈手軟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且聖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譯文】人的慾望是多種多樣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勞,事情失敗了便推託過錯,聖人尚且不能超越這一點,這大概是人的本性所決定的吧。

往逝者言:一概而論的事情往往較少。用思辨思維來看待事物。

慾望無止境,人往往不能見好就收,認為可以得到的更多走的更遠,就算見好就收,也常不能心安理得,人難以滿足,羨慕了便不滿足。有人說人性自私,可自私是後天養成的,人性無關善惡。想得到和不捨便會滋生自私。

人會享受功勞,失敗了推諉過錯。失敗會失去東西,損失金錢、時間、聲譽等甚至是心理的不良感覺(實、虛)。而人不願失去東西。所有失去的東西都要自我合理化動因。得到是任何人都願意享有的。(在項目中失敗了,互相推諉,每個人都怕擔責。如果你主動擔責了,這僅僅是你合理化了動因:責任在你、或道德感情的影響)

資源是有限的,就是平均分配,還遠遠超出個人需要甚至是後代需要也不可能人人享有資源。因為人的慾望是無限的。有人能控制慾望或容易滿足,有人被慾望吞噬。

閱人:人們遭受禍患往往是由於對人心慈手軟

多欲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懲,吏之懼禍,或以斂行;但有機變,孰難料也。

【譯文】慾望多了就會起貪心,極端自私就會有偏差,罪惡從此便產生了。老百姓害怕懲罰,官吏恐遭禍患,不得不收斂自己的行為;一旦有了機緣變故,誰都無法預料了。

往逝者言:得到的多了,人往往會對自己估計不足,無法認識自己也就容易被貪慾左右,認為自己可以獲得更多。能力與慾望的匹配常是複雜的,往往慾望越大所需要的能力也就越大。但一定的能力也往往能承載從小至大的諸多欲望。但多數人總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自己是靠什麼起家的,忘了自己有多少能力,盲目的膨脹,往往導致失敗。(有的成功主要靠運氣,而有的主要靠實力)

利益會滋生貪婪,而容易得來的利益會滋生更大的貪婪。各行各業千差萬別,獲得利益的難易程度也千差萬別。行業和職業沒有過錯,那這又是誰分配的利益模式呢?

閱人:人們遭受禍患往往是由於對人心慈手軟

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實哀;夫差存越,終喪其吳。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恆有;恩莫逾君臣,則莽奸弗絕。是以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

【譯文】人們受害常常是因為對人沒有仔細的察驗,人們遭受禍患往往是由於對人心慈手軟。齊桓公過份相信他的臣子,以致死亡實在讓人哀痛。吳王夫差沒有吞併越國,最後卻導致吳國的滅亡。關係親密沒有超過父子的,可是像楊廣那樣的逆子卻總是存在;施以恩德沒有超過君對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樣的奸臣起卻從未斷絕。因此說人的內心隱含著太多的欺騙,不能光看他的外表。世上的事缺少情愛,做好事的人最後卻得不到功勞。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防範別人不要心存僥倖。這種技藝學習,難道還能成為一個有智能的人嗎?

往逝者言:是非善惡皆是一家之言,人生在世莫要輕信什麼故事人物,要把握規律人性。我們要知道人容易被迷惑。聽到一個事情,我們無從瞭解種重要的細節,你所瞭解的只是別人想讓你瞭解到的。

閱人:人們遭受禍患往往是由於對人心慈手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