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城裡住著狹小的出租屋,父母卻在村裡成了大款模樣

租房 情感 社會 梨子不呆 梨子不呆 2017-08-27
  • 歡迎關注頭條號:梨子不呆

  • 點擊頭像或“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張震從小就是父母的驕傲,從小學,初中到高中,他基本上都名列前茅,村裡的人都說張震以後有出息能掙大錢,父母對他也是期望頗高。

看著父母殷切的眼神,張震不敢怠慢,他們家在村裡過得勉勉強強,可正因為有了張震,父母才能在眾人面前抬起頭挺直腰板。

張震考上大學的那一年,父母破天荒的在村裡設了升學宴,也收了很多禮金,由於不是重點本科張震有些難為情,但看著父親喝紅了臉,笑彎了腰,他知道這是父親難得的高興。

他在城裡住著狹小的出租屋,父母卻在村裡成了大款模樣

大學畢業以後,在父母的催促下,張震回到離家不遠的城市工作,剛開始的第一個月只有四千塊錢工資,除去房租和生活開銷的兩千塊錢,張震把剩下的全寄回了家。

那是他第一次拿到工資,電話裡他對父母說:“以後你們都不用那麼辛苦了,兒子來養你們。”父母臉上有光,在村裡大肆炫耀,兒子畢業了能掙錢了,老張家終於揚眉吐氣了。

之後的兩年,張震漲了工資但依然每月只留兩千塊錢,其餘的全部打給了父母。父母把家裡的地全都包了出去,農活什麼的都不幹了,每個月就等著張震寄錢回來。

母親偶爾還會和村裡那些有錢人家的女人相跟著一起出去旅遊,買些金銀首飾,日子過得瀟灑愜意。過年的時候父親給親戚家的小孩包紅包一改往年的小氣,儼然一副搖身一變成了大款的樣子。

人人都誇張震孝順,父母沒白養他,沒白供他讀書,他們在村裡風光無限,而張震卻頂著孝順的頭銜過得謹慎小心。

他在城裡住著狹小的出租屋,父母卻在村裡成了大款模樣

在生活中,張震很是節儉,手機也是新到公司的那年買的,一直沒有換過,公司的同事們組織活動一起聚餐,郊遊他也很少參加,慢慢的和同事們都很疏遠。

當他想要和同事們拉近關係的時候,才發現每一樣活動基本上都要花錢,他很鬱悶為什麼同事們都有那麼多的餘錢來消費,瞭解過後才知道只有他一個人每月每月把工資全都寄回家,而他的同事基本上都把錢留著自由支配,有的留著買房,有的留著買車。

張震很詫異,“你們都自己能掙錢了,為什麼不拿去孝順父母啊?”

“我父母還沒退休,他們自己有工資啊,再說,孝順這事等他們老了好好照顧他們就行,現在就經常回去看看他們,陪他們聊聊天就行。”

“對呀,我父母雖然在農村,但他們身體很好,可以自己掙錢,我給他們錢他們都不要,讓我自己攢著買房子。”

他在城裡住著狹小的出租屋,父母卻在村裡成了大款模樣

張震有些懵了,把錢都孝順了父母反倒讓他自己在城市裡寸步難行,如今還是住在狹小的出租屋,沒房沒車沒存款,更別提交女朋友了,這下張震可犯了難,不繼續給父母寄錢了嗎,他們今年也不過五十歲上下,可突然停了他們會不會生氣,但想著這兩年多來陸陸續續也寄了七八萬了,怎麼也夠花了,不寄應該沒有關係吧。

又到了發工資的日子,張震忐忑不安的拖著沒有往家裡寄錢,誰知第二天父親的電話立馬打了過來:“這個月沒發工資嗎?怎麼還沒有寄錢回來?”

“那個,那個”,張震都不知道怎麼拒絕父親,“發了,那個,待會我就寄回去。”

“快點啊,我都給咱們規劃好了,村裡現在很多人都蓋小二樓,咱們家也蓋一個,你努力掙錢,咱老張家可不能被比下去了。”

他在城裡住著狹小的出租屋,父母卻在村裡成了大款模樣

“那個,爸”,張震終於鼓足勇氣,“咱們要不先不要在村裡蓋那麼多房子了,您看我今年都25了,連個女朋友都沒有,以後還要在市裡買房子,沒錢也不行啊。”

“哎呀,我都在村裡說好了咱們家也要蓋,你這突然不蓋了,別人還以為咱們家窮呢。”

掛了電話張震突然很沮喪,老家那些蓋小二樓的要不有生意,要不就是養殖大戶,比他這個上班族每年可要掙得多多了,父親怎麼能這樣和別人攀比呢,這蓋個普通的小二樓怎麼也得二十萬吧,不算往年寄回家的,現在他還得再努力工作個兩三年,到時他都二十七八了,哎。

他在城裡住著狹小的出租屋,父母卻在村裡成了大款模樣

張震突然不知道孝順是對還是錯了,他現在顯然已經成為父母在村裡炫耀的資本,他有時很有惡意的去猜測自己的父母,也許生他養他供他讀書也只是一種投資罷了,現在是該有回報的時候了。

可轉念一想,父母並沒有虧欠自己,也許他們真的是窮怕了,不想再被人瞧不起了,想到這裡張震無奈的搖了搖頭,以後他只能更加努力,再加薪的話就把多餘的錢留下來,給自己也做一做打算,希望以後家裡的情況穩定了,父母也能體諒一把他的難處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