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號令”出臺:娛樂圈不應是八卦圈

綜藝 法律 文章 明星八卦 文藝九局 2017-06-11

九局發[2017]051號

文藝九局·鄰桌老王

昨天的娛樂圈,發生了一條大新聞。

“封號令”出臺:娛樂圈不應是八卦圈

6月7日,北京市網信辦依法約談微博、今日頭條、騰訊、一點資訊、優酷、網易、百度等網站,責令網站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用戶賬號管理,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有效措施遏制渲染演藝明星緋聞隱私、炒作明星炫富享樂、低俗媚俗之風等問題。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網站內容管理規定及用戶協議,“全明星探”、“中國第一狗仔卓偉”、“長春國貿”等一系列娛樂八卦“大v”賬號予以關閉。

“封號令”出臺:娛樂圈不應是八卦圈

消息一經發出,瞬時引爆網絡,幾家歡喜幾家愁。很多網友紛紛點贊,“喜聞樂見,幹得漂亮!”“做得好,有時候八卦也有個度……”也有網友表示遺憾甚至質疑,“以後再也看不到愛豆撒的狗糧了”“有些藝人會髒得更安全了”。

關注明星的娛樂八卦,無聊時看看明星的“爆料”新聞,已成為網絡時代大眾的一種消遣休閒方式。當娛樂深嵌入生活,明星的隱私八卦也就成了一些人的精神零食,滿足個人的窺探欲,暫緩現實生活的壓力感。微博熱搜榜常常是明星八卦穩居高地,娛樂內幕的用戶留言常以萬計。透過這些八卦賬號百萬級的粉絲數量,不難理解,這是一片聚集了太多目光的輿論江湖。

將娛樂圈藝人稱為“明星”,本就顯其耀眼之意,是以這份奪目必然要承載更多關注和審視。但這是否意味著明星隱私可以被無限地挖掘曝光,甚至成為低俗炒作的噱頭?當“狗仔”們將鏡頭對準明星家人弄得親人心神慌張,當八卦記者以偷拍明星家中活動甚至更衣來吸引人們的眼球,這種曝光已觸及了新聞底線和法律紅線。“明星無隱私”只是一些粉絲和狗仔的個人期許和工作藉口。褪去明星的光環,藝人們也受到個人名譽、隱私的法律保護。

“封號令”出臺:娛樂圈不應是八卦圈

有人說,網上的謠言總比真相跑得快。雖說有“週一見”的“實錘”,但也有很多捕風捉影的案例。這些“大V”敢於橫行於此,點擊率和粉絲數兌現的經濟利益是驅動,錨定的更是的人們獵奇心高過求真欲,娛樂心蓋住法理性的現實心理。近些年不乏明星對八卦賬號造謠誹謗的起訴,然而無回聲者居多,得到清晰結果的很少,於是沉默的螺旋越陷越深,人們對這種真真假假的“羅生門”慢慢失去了辨別的耐心。

在劣幣驅逐良幣的輿論空間中,法律不應缺席。這次“封號”的處罰,依據的正是今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利用網絡從事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網絡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佈的信息的管理,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佈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法如當頭棒,敲醒的正是平日口無遮攔、無所顧忌之人。

值得深思的是,這份“罰單”背後,不只是一種法律約束,更是一份價值倡導和風氣扭轉。縱觀若干娛樂賬號,對天價婚禮的細節宣傳,豪車名包大house的跟拍展示,遊艇派對、奢華餐飲的細緻描摹,無不瀰漫著濃濃的拜金味兒。而一些戲不好、歌不紅的明星、“網紅”也需要依靠這些八卦緋聞的幫襯來維持自己的曝光度、人氣感。虛榮享樂、媚俗浮躁的氣球在這些公號平臺中越吹越大,人們看到的是輕盈虛浮的幻象,卻不知這氣球終有吹爆的一天。

“封號令”出臺:娛樂圈不應是八卦圈

不久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其中談到“娛樂報道要崇德尚藝,絕不能以炒作緋聞醜聞隱私劣跡為噱頭博取點擊率。網絡綜藝節目、網絡劇、網絡電影等要堅決反對天價追星、無聊遊戲、奢華盛宴等不良風氣,避免助長遊戲人生心態和浮誇之風。”這張“罰單”,無疑是這份通知的現實呼應,也是國家整頓演藝圈亂象的一次有力出擊,為浮躁的網絡娛樂宣傳注入一針靜心劑,也為有名無實、只靠八卦奪眼球明星們封住邪門的出口。娛樂有底線,莫把低俗當通俗,莫把邪路當正途。

很多網友擔心,這些公號被封,娛樂圈的負面問題誰來爆?那些亂象就能整頓好麼?這是一份合理的擔憂,但解決的良方不在爆料,而在藝人的自省和依法監管與行業約束。近些年,對涉毒、涉嫖藝人的嚴厲處罰,《電影促進法》中對德藝雙馨的特殊強調,無不在滲透著國家對行業風氣、藝人私德的規範和重視,而身有“劣跡”的藝人不僅有“人設”坍塌之險,更有演藝事業遭遇寒冬之痛。封號,不是取消監督。在愈發嚴謹透明的大環境下,沒有了肆意的爆料和窺探,不等於沒有了監管的眼睛,藝人如何自處,如何更好迴應受眾的期待,已是簡單不過的道理。


文章版權所有 圖片選自網絡

歡迎關注微信【文藝九局】

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有關部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