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9月9日晚,《中國有嘻哈》的總決賽上,PG One和GAI雙雙奪冠。節目組表示雙冠概率僅為“十億分之一”,此乃天意。最終,愛奇藝的這檔diss不斷的節目落得一個peace&love的結局,兩位冠軍相擁,單日播放量達到4.4億,再次成功引起觀眾熱議。

《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作為一檔聚焦小眾文化的綜藝節目,《嘻哈》至今已經播放26.8億次,微博同名話題閱讀量67.7億,豆瓣評分7.2分,流量口碑雙贏,不僅讓嘻哈文化“燃”了大眾一把,也成功助力總導演車澈升職。

今日早間,愛奇藝CEO龔宇發送名為《車澈升職通告》的內部信,宣佈即日起,車澈升職為公司副總裁,繼續向公司高級副總裁陳偉彙報。

《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愛奇藝副總裁陳偉公開表示,《嘻哈》第二季已在籌劃當中,另外還會推出網綜《中國有街舞》。總決賽當晚馮小剛導演也坦言,自己想拍一部關於嘻哈的電影。《嘻哈》的成功,讓這一IP具備了極強的變現能力,而這個能力能否持續下去成了愛奇藝必須面對的問題。

《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首季1.2億獨冠+50個合作品牌

15強出場費均在10萬以上

今年的暑期檔,聚集了《中國新歌聲》、《極限挑戰》等老牌綜藝,還有《明日之子》、《快樂男聲2017》等新進網綜,廝殺可謂激烈。《嘻哈》能夠從中脫穎而出,不僅在於它引爆了多少網民熱議,更重要的是它為愛奇藝帶來了其他綜藝無可比擬的商業價值。

1、廣告

《嘻哈》在最初立項時計劃投資僅幾千萬,但最終斥資2億。一開始,這檔立足嘻哈文化的綜藝並不被業內看好,然而獨家冠名商農夫山泉已給出1.2億冠名費,要知道,《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的獨家冠名也只賣到1.3億。另外還有麥當勞特約,Absolut Vodka贊助,QQ音樂、酷狗、酷我買斷音樂版權。隨著《嘻哈》的影響力不斷髮酵,小米、抖音、映客、秒拍等超過50個品牌與其都有廣告合作。

《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在第一季就拿到如此多的廣告資源,在網綜中史無前例。現象級網綜《火星情報局》第一季的招商額在1.5億左右,到了第二季才達到2.5億。火了四季的網綜《奇葩說》第一季被美特斯邦威冠名時拿到5000萬獨家冠名費,當時在業內已是最高。第四季與五個品牌合作廣告收益達到4億。

2、造星

《嘻哈》的參賽選手中,有一部分已在當地圈內小有名氣,但由於嘻哈文化的小眾性,他們的影響力十分有限。通過這檔火遍全網的綜藝節目,嘻哈文化被更多人瞭解和接受,他們的影響力也隨之猛增,身價倍漲。

從微博粉絲量來看,冠軍之一的PGOne從之前的30萬粉絲瘋漲至現在的374萬,翻了12倍之多。GAI的粉絲量也從之前的7萬升至187萬,翻了26倍。另外,VAVA之前粉絲16萬,現在162萬;TT之前7萬,現在230萬;歐陽靖之前12萬,現在204萬……

嘻哈融合體創始人COME LEE說:“個別歌手的出場費從半年前的3000元變成現在的30萬。”100倍前後,僅差了一檔綜藝節目。

《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圖片來源: Vlinkage

PG One在《嘻哈》之前的出場費不足1萬元,到現在已飆升至50萬每場。不僅參加過《快樂大本營》等高收視綜藝,還為《悟空傳》、《蜘蛛俠》做電影推廣曲。GAI現在出場費30萬每場,為電影《心理罪》獻唱;與李玉剛合作嘻哈風格的《天仙配》,推廣美團的七夕活動;與網易遊戲、王者榮耀也有合作。六強之一的VAVA與唯品會合作,創作《我的新衣》。全國十五強均在節目後,出場費升至10萬以上,有了更廣的合作資源和更高的商業價值。

另外,這些被《嘻哈》捧紅的選手大多已參加過“愛奇藝尖叫之夜”,他們隨著自身商業價值的暴漲也正在成為愛奇藝泛娛樂產業佈局中重要的一環。

3、愛奇藝會員

《嘻哈》中,觀眾的場外投票對選手的去留有一定的影響力,而愛奇藝的VIP付費會員對此享有每天投票5次的特權。另外,包括“外卡復活賽”等相關賽段在內的視頻均為付費會員專享內容,拉動了會員數量的增長。

4、衍生品

隨著《嘻哈》的爆火,嘻哈文化的影響力逐漸滲透到觀眾的生活中去。愛奇藝方面表示,《中國有嘻哈》授權合作項目品類覆蓋服飾、配飾、3C數碼、食品、酒水等多個品類,已開發超過200個單品。淘寶上相關產品已達到4400多件,選手同款衣飾成為熱銷品。

《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抄襲、剪輯、直播騙局、雙冠軍……

爭議不斷的《嘻哈》很難打破綜N代困局

從商業價值來看,《嘻哈》無疑是成功的,但是這條成功之路也一直伴隨著各路爭議。

從播出開始,愛奇藝稱《中國有嘻哈》是一檔原創綜藝節目,然而第一期上線之後,便因舞臺風格、節目LOGO,甚至是話筒和觀眾席位與韓國綜藝《SHOW ME THE MONEY》相似而被網友質疑抄襲,該節目在韓國已播至第六季。隨後韓媒發帖稱中國為“抄襲國”,並貼出兩檔節目的對比圖。韓國Mnet電視臺表示愛奇藝未曾購買過版權,愛奇藝對此表示,兩檔綜藝都對準嘻哈文化,相似在所難免。隨著《嘻哈》節目影響力的發酵,版權和抄襲之事不了了之。

《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之後,《嘻哈》的剪輯也頻頻受到網友質疑,剪輯師常常收到“成噸的刀片”,剪輯的問題還上過微博熱搜。節目通過剪輯手法將選手的某些語言拼接起來,從而達到互懟的效果,製造話題。在HipHopMan揭下面具之前,究竟是何人在觀眾心中懸而未定。就在揭面具的一刻,當期結束,成為懸念,如此剪輯招數不斷,可謂吊足了觀眾胃口,這種劇情式的剪輯方式也讓觀眾質疑節目是否早有臺本。

《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後來,8月31日晚,愛奇藝直播《嘻哈》決賽,上演“年度最大騙局”。耗時兩個小時的直播,先是走了一個小時的紅毯,然後直播個人秀四首歌曲,大約二十分鐘左右。由於直播時還有兩期比賽未播,總決賽現場原本是四強之一的VAVA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JONYJ,中間環節的缺失讓觀眾不知所謂。另外,節目組在直播前表示根據場外投票確定最終冠軍,各路粉絲為此做好充足準備,為支持者打call,刷金幣。而最終卻得知還有內場100名rapper和製片人投票共同決定,看完總決賽直播仍不知冠軍是誰。得票數最高PGOne的粉絲們對此頗為不滿。

《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9月9日,總決賽開播,投票環節也是一直爭議不斷。先是100位專業rapper投票,PG One以45:55落後於GAI,後來經過製片人投票,再綜合場外投票,雙方最終以125:125打成平手。投票中,雙胞胎各持一票,而製片人張震嶽和熱狗卻只有一次投票機會也是觀眾的爭議所在。

雖然粉絲對於雙冠軍的結局並沒有顯示出直播當晚的憤怒,但伴隨著爭議一路走來的《嘻哈》還能否在之後繼續創造奇蹟,是《嘻哈》的主創團隊和愛奇藝必須面對的問題。

版權糾紛、直播事故、剪輯爭議雖是負面影響,但也給《嘻哈》帶來不斷的爆點,成為兩個月播出時間裡一直活躍在大眾視野中的節目。豆瓣7.2分也可說明這檔綜藝並非不合觀眾胃口。然而此種營銷,尤其是直播前後說法不一,已經可以說是不擇手段,在吸引流量的同時也在消耗觀眾對《嘻哈》的好感度。甚至有網友表示,第二季已不會再看。

《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另外,rapper在中國畢竟是個小眾群體,而第一季已經大面積聚攏了各地的佼佼者,選手本身也面臨這資源困境。陳偉對此表示:“明年春天,會讓中國嘻哈文化走進北美這個嘻哈的發源地,在北美賽區展開第二季的海搜。”然而,彼時的《嘻哈》還能不能接國內的地氣對節目組也是一個新的考驗。

《嘻哈》導演升職,但抄襲、雙冠等爭議下,網友表示第二季不再看

從綜藝的發展來看,綜N代的頹勢一直是打不破的困局。《超級女聲》、《快樂男聲》都曾是紅極一時的綜藝,今年《快男》進軍網絡,影響力卻大不如前。每季的冠軍受關注度也呈下降趨勢,現在仍被人所知的也不過李宇春、張靚穎等人。綜藝節目《我是歌手》第一季豆瓣7.8分,到了第四季已跌至6.7分,最新一期的播放量僅2800多萬,與現在動輒上億播放量的綜藝節目相比,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

《火星情報局》現在已播出三季,口碑從第一季的豆瓣7.2分滑落至現在的6.5分,最近一期播放量目前僅2300多萬。連續三季的提案模式不僅讓觀眾開始有乏味之感,也讓提案嘉賓覺得力不從心,嘉賓直言:“我的故事都快講完了”,本季每期提案已由之前的三個變成兩個。曾經的爆款網綜現在也已後勁乏力。

《嘻哈》能否打破這個局面,關鍵還是要看主創團隊是否具備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然而,在播出之初就已經因與《SMTM》高度相似而備受質疑,如今面對單一的嘻哈文化,也很難再有突破。而失去創新的《嘻哈》困於套路,“明日黃花”之路或許在所難免。

另外,政策對綜藝的監管也越來越嚴格,一度引發綜藝的“改名潮”。涉及版權問題的《奔跑兄弟》和《中國好聲音》分別改名《奔跑吧》、《中國新歌聲》;有政策限制詞匯的《女神來了》改名《我們來了》、《花樣男神》改名《花樣男團》、《蒙面歌王》改名《蒙面唱將猜猜猜》……《極限挑戰》因內奸、叛徒負能量的存在接連三次被廣電叫停;《爸爸去哪兒》也因過度消費兒童而面臨禁播危機;一向有大膽、直言、懟明星標籤的《金星秀》也已宣佈永久停播……

政策一貫支持的是“百姓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侷限於小眾題材的《嘻哈》本身優勢不大。而且,嘻哈文化誇張的服飾、互懟的氛圍、表達憤怒的本質也使其遊走在政策邊緣。另外,《嘻哈》借直播製造噱頭,欺騙粉絲圈錢,觸及了粉絲的底線,也有惡意炒作的嫌疑。在政策日益收緊的當下,對於電視劇的製作已出臺“十四條”加強引導,想必對綜藝製作的指導令也為時不遠。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