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稱比特幣是「老鼠藥」的簡單邏輯

資訊 Jarvi 2018-07-24

在昨天的伯克希爾巴菲特股東大會上,股神再次表達其對比特幣不看好的態度:「加密貨幣最後的結果是會很糟的,因為他們沒有產生任何跟這個資產相關的價值。」這類資產的價值取決於更多的人進場,然後持有者以比買入價更高的價格賣給接盤的人。

(視頻中,記者問比特幣從100多美元漲到9000多美元有什麼看法,巴菲特回答“是老鼠藥的平方”)

當記者詢問巴菲特關於虛擬貨幣的看法時,他表示,這類資產只是因為稀缺才顯得珍貴,加密資產沒有產生任何相關的價值,只能等著別人用更高的價錢接盤。

這不是巴菲特第一次猛烈抨擊比特幣和虛擬貨幣市場。

巴菲特:遠離比特幣

早在 2014 年,巴菲特在接受 CNBC 採訪時就警告稱:「遠離比特幣。它基本上只是一種幻影,是轉移資金的一種途徑。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轉移資金的途徑,你可以完全匿名地進行資金轉移。支票也是轉移資金的一種途徑。但是支票會僅僅因為其能夠轉移資金的功能而值很多錢嗎?匯票也能值很多錢嗎?人們也可以通過匯票轉移資金。我希望比特幣能夠成為一種更好的轉移資金的方式,但是你可以一大堆不同的方式複製它。關於比特幣具有巨大內在價值的想法在我看來是個笑話。」

2018 年 1 月,巴菲特預測加密數字貨幣肯定會出現「壞結局」。他同樣在接受 CNBC 採訪時表示:「壞結果什麼時候發生,如何發生我還不清楚,但我清楚的一點是,如果讓我買長期看跌期權,我會買每一種加密數字貨幣的五年看跌期權。我會很高興這麼做,但我不會為此投入一毛錢。」

這次股東大會召開前夕,巴菲特在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更是直指購買加密貨幣不是投資是投機。「這沒什麼不對的。如果你想賭一把,明天就會有人來並願意付更多的錢,這就是賭博的一種這不是投資。」

巴菲特拒絕投資加密數字貨幣的原因

在深入研究為什麼巴菲特不投資比特幣之前,首先必須要知道關於投資,巴菲特到底是如何思考的。

騰訊證券提到巴菲特所有的投資大致分為三類:貨幣計價投資、生產性資產和非生產性資產。

貨幣計價投資包括存款、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和其他類似投資類型,這些資產對於投資者而言一般都是「安全」的選擇。

生產性資產就是投資股票、企業本身以及出租房地產等。這類資產不但具有長期升值可能性,而且在未來的時間裡可產生其他資產價值。比如股票除開本身的價格可能上漲之外還能帶來股息收益,這也是巴菲特最愛投資的門類。

非生產性資產就包括像黃金、白銀和白金這類貴金屬,還有收藏品。投資這些資產的要義就在於相信未來會有人以超過你今日買價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這些資產。如今炙手可熱的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就屬於這一類。

在比特幣出來之前,巴菲特對黃金的態度也從來都是不投資。

他認為黃金有有著兩大重要缺陷。首先作為非生產性資產,黃金沒有「生產能力」。意思就是黃金本身變不出更多的黃金,也變不出其他的任何價值。所以巴菲特投資的慣用手段是收購油田,後者可以產出石油,收購工廠,後者可以製造產品,投資股票,後者可以產生股息。「可是,你購買了一盎司黃金,過了幾百年,它也依然還是一盎司黃金。」

他認為黃金第二大缺陷在於,缺乏實際用途。雖然黃金可以加工為珠寶首飾或者其他一些用處,但這些並不足以支撐起廣泛的需求。而即便像銅和鋼鐵這類同樣的非生產性資產,只要有廣泛的用途,至少還可以指望需求來推高價格。

今天巴菲特不投比特幣的原因,也大抵與黃金相仿。在他看來,首先比特幣屬於非生產性資產,不是能產生價值的資產,同時比特幣至今沒有支撐起廣泛的用途和需求,因此是「真正的泡沫

以稀有度和收藏價值為標榜的區塊鏈遊戲或者比特幣等限量可挖礦的數字加密貨幣,巴菲特這輩子可能都過不了這道坎。

巴菲特對收藏品的態度源自於一次失敗的郵票投資

雖然我們經常能在許多巴菲特成功故事中看到這位老爺爺在年輕的時候成功地投資過郵票等收藏品,但實際上巴菲特本人在加入伯克希爾之後的 53 年裡,對都收藏品拒而遠之。這一切都源於 1959 年的一次失敗的郵票投資。

1959 年,巴菲特和朋友 Tom Knapp 一起去見投資圈大佬。兩人在車內討論一種名叫「1954 藍鷹」的郵票,它發行後就會在市場上進行流通,因為郵票上的鷹具有美國國家的象徵意義,將有很大機率會變成收藏品,價格暴漲。

他倆認為這批郵票有 10-30 倍的升值空間,去掉機會成本和通貨膨脹的成本之後,可以賺到 7-25 倍。一拍即合,兩人買下了 20 萬枚價值 4 美分的「1954 藍鷹」的郵票。當時花了他 8000 美元,這相當於現在的 55000 美元。

然而,20 多年過去了,巴菲特發現根本就沒有收藏家來收藏藍鷹郵票,這枚郵票在集郵市場上沒有任何特殊意義,根本沒人買。他們原本期待的收藏品價值翻倍卻被冷酷的市場打醒,最後巴菲特持有的這些藍鷹郵票不僅沒有升值,反而 9 折在市場上拋售了。

按照通貨膨脹來計算,他在藍鷹郵票上損失了 4000 美元。而他的朋友 Tom Knapp 買的郵票同樣砸手裡了,沒有賣掉,所以一直都在把它當成郵票來使用。

投資標的無法繼續生產,只能靠下一批人來接盤才能拉昇價值,這是巴菲特絕對不會做的事情。從 1982 年之後,我們就再也找不到巴菲特投資藝術品、收藏品的新聞。這已經根植在巴菲特的投資邏輯中。

一個簡單的案例就能明白為什麼不投資比特幣

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巴菲特曾經舉了一個例子(來源:money it)。

他假設有 2 個投資機構,機構 A 和 B。機構 A 獲得當時世界上全部的黃金,總價值約 9.6 萬億美元,而機構 B 獲得等價的其他資產,假設是美國的所有糧食產地、16 家埃克森美孚(當時全球最賺錢的企業)以及 1 萬億美元運營資本。

巴菲特給出的結論,即機構 B 的資產除了價值本身的長期升值,還能獲得其他巨大的利益:農田可以每年帶來 2000 億美元收入,16 家埃克森美孚每一家都能年入 400 億美元利潤,加起來這些投資一年能帶來 8400 億美元的額外收入,而這些還可以用來購買其它生產性資產,讓利益不斷最大化。

股神對比特幣消極的態度無疑給很多狂熱之徒潑了盆冷水,但也無法玩去哪阻擋當前加密貨幣市場的火熱趨勢,也有人質疑巴菲特對此類投資的保守態度,認為其「不願意投資新技術」的這個弱點也曾讓他錯失投資谷歌與亞馬遜的機會,他本人也在去年年會時表達過遺憾。

但對於自己的投資判斷巴菲特從來不後悔,也表示自己未來還會繼續錯過很多東西。

「我們永遠都不會購買加密貨幣,即便是我自認為懂一點的東西也給我帶來了足夠的麻煩,我為什麼還要購買一些我不瞭解的事物呢?」

本文來自金色財經,本文觀點不代表三點鐘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