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上的戰爭:拆了外胎滾鋼圈,日軍騎自行車閃擊10萬英軍

作者:風千里

聲明:“兵說”原創稿件,抄襲必究

1817年,一個名叫卡爾·德萊斯(Karl Drais)的巴登護林官,用櫻桃木和軟木製作了一輛外形怪異的兩輪車。在車體上安置了形似馬鞍的坐墊,以及可以控制方向的握把。人可以像騎馬一樣騎在上面,藉助兩腳不停地蹬地,推動車子向前滾動——這就是今日我們熟悉的自行車最早的雛形。

不過這個劃時代的作品,在當時人們的眼裡不過是一個外形滑稽的玩具,雖然德萊斯將其命名為“代步器”(Laufmaschine),它卻被大多數人戲稱為“花花公子木馬”(Dandy Horse)。甚至有的時政漫畫家用畫筆描繪了騎兵騎在這個兩輪車上衝鋒的場景,藉以諷刺德萊斯,但恐怕誰也沒有想到百年之後,這種木馬的後裔會真的走向戰場。

自行車上的戰爭:拆了外胎滾鋼圈,日軍騎自行車閃擊10萬英軍

19世紀初,漫畫家筆下騎乘早期自行車衝鋒陷陣的烏蘭槍騎兵

之後的幾十年中,自行車的發展經歷了一段百花齊放的過程,各種怪異奇葩的設計相繼出現。但都還沒有完全具備如不帶鏈條傳動系統這樣的現代自行車基本要件,而且騎乘的安全性不佳,比如1870年出現的“便士-花星”型自行車(Penny-farthing),高大的前輪讓駕駛者在騎乘時顯得頭重腳輕,稍有不甚就會跌落摔傷。直到1886年,英國機械工程師約翰·斯塔利(John Starley)結合機械學與運動學的原理,發明了菱形車架(Diamond frame)和鏈條傳動系統(Chain drive),並製造出第一輛現代自行車(當時被人們稱為“安全自行車”),從那時起自行車才奠定了今日我們所熟悉的基本形態。

自行車上的戰爭:拆了外胎滾鋼圈,日軍騎自行車閃擊10萬英軍

斯塔利研製的首輛現代自行車,外形與今日的自行車已經相當接近(倫敦車輛博物館館藏)

現代自行車一經面世,不光成為暢銷的簡易交通工具,還受到了軍隊的注意。在注重機動能力的各國陸軍眼中,自行車的優越性顯而易見,它輕便,耐用,造價低,維護方便,相對於成本高昂的馬匹而已,更適合單兵騎乘。在現代自行車剛剛問世的第二年,法國陸軍就首次將自行車列裝部隊使用,並很快受到官兵的好評,各國陸軍隨後紛紛向廠家求購自行車。

與自行車大規模引入軍隊相伴的,是專門性的自行車部隊紛紛建立。英國人在1889年的演習中首次成立了專門的自行車作戰部隊——第26德爾賽柯斯志願步兵團(26th Middlesex Volunteer Corps),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隨後德法俄美奧等陸軍強國紛紛效仿,自行車連,自行車營乃自行車團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最先吃螃蟹的英國人對自行車部隊的發展更是不遺餘力。到20世紀初,英軍在編的自行車部隊規模總共已經超過了8000人。

自行車上的戰爭:拆了外胎滾鋼圈,日軍騎自行車閃擊10萬英軍

裝備蘭令牌(Raleigh)自行車的英國第26德爾賽柯斯志願步兵團

與此同時,為適應軍隊的要求,自行車本身也在不斷地改進。1896年奧匈帝國的奧地利兵工廠(簡稱ÖWG)生產出首輛作戰用自行車“斯太爾”型軍用自行車(Steyr-Waffenrad),與普通民用自行車相比,斯太爾擁有更為結識的車架和耐用的橡膠充氣車胎,越野和載重能力更強,而且在車把下還專門設計了一個用於放置輕武器或揹包的掛架。隨後各國廠家又根據實際需求,在自行車上進行了各種頗有創意的改裝,比如英國的維克斯父子-馬克沁兵工廠就曾推出了一款可以搭載兩挺馬克沁機槍的三輪自行車。法國人則發明了摺疊式自行車,供山地部隊作戰之用。俄國人更是日俄戰爭期間,將老式的“便士-花星”自行車車輪的車胎拆去,並加裝了一條輪式支架,研製出一款“鐵路用自行車”,以便可以在西伯利亞鐵路上使用,緩解鐵路運力不足。

自行車上的戰爭:拆了外胎滾鋼圈,日軍騎自行車閃擊10萬英軍

維克斯父子-馬克沁兵工廠推出的三輪機關槍自行車


自行車上的戰爭:拆了外胎滾鋼圈,日軍騎自行車閃擊10萬英軍

日俄戰爭期間,沙俄憲兵裝備的鐵路用自行車

既然自行車已經成為專業的作戰裝備,那日常訓練就不能像普通人騎車那樣隨便。凡是裝備有軍用自行車的士兵,無論是不是隸屬於專業的自行車部隊,都須學習專門編寫的自行車使用手冊。比如在一戰前改編為陸軍自行車團(The Army Cyclist Corps)的第26德爾賽柯斯志願步兵團為士兵發放的手冊裡,對士兵的訓練要求頗高,從如何控制把手,如何保持正確的騎乘姿勢,再到如何在騎乘時向上級敬禮,兩隻手各應該放在車的什麼位置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而對自行車的日常保養則更加重視。比如手冊中有這樣一條:

“The rate of marching, excluding halts, will generally vary from 8 to 10 miles per hour, according to the weather, the natu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state of the roads. A column of battalion size should not be expected to cover more than 50 miles in a day under favourable conditions.”

(根據天氣、自然環境和道路情況,須將日常不間斷行進速度控制在8-10英里/小時內。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每日騎乘里程不得超過50英里。)

1897年,美國一支主要由黑人組成的自行車部隊——第25自行車步兵團(25th Infantry Bicycle Corps)在一次演習中,依靠自行車在34天中完成了長達1900英里(約合3000公里)長途行軍,充分證明了自行車部隊優越的機動性。9個月後,這支自行車部隊參與了美西戰爭——這是自行車首次投入實戰。戰爭期間,這支黑人部隊多次以迅疾的速度突襲並搶佔西班牙的陣地和堡壘,為美軍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隨後爆發的布爾戰爭中,英國自行車部隊也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自行車上的戰爭:拆了外胎滾鋼圈,日軍騎自行車閃擊10萬英軍

長途行軍期間涉水渡河的第25自行車步兵團士兵

一戰爆發之際,各參戰國都有專門的自行車部隊。在戰爭開始的幾年,前線部隊機動頻繁,無論是進攻和撤退,自行車的實用性都遠在馬匹之上,成為單兵不可替代的運輸工具。尤其是在德軍進逼巴黎的危機時刻,法國除了徵用巴黎市所有的出租車將部隊運送到馬恩河前線,還大量配發民用自行車給作戰部隊使用,士兵們成群結隊騎著自行車飛速奔向戰場,為馬恩河之戰法軍的反擊贏得了時間。但不久之後,一戰迅速進入塹壕戰的泥潭中,交戰雙方的自行車部隊都只得躲在陣地裡動彈不得。自行車也從前線退入後方,主要承擔起運輸後勤補給,郵寄信件的等日常雜務。

到二戰爆發之際,傳統的塹壕戰被重視機動性的閃擊戰取代,自行車再次前線戰場的一部分。此時專門的自行車部隊紛紛被整編到其他作戰單位中,但自行車的使用量卻大幅增加。二戰開閃擊戰先河的德軍,雖然以機械化與摩托化部隊著稱,但在早期卡車與摩托車的數量並不充裕,馬匹的維護成本也不低,因此德軍也大量裝備自己研製的M42軍用自行車(M42 Truppenfahrrad)。在戰爭前期一系列摧枯拉朽的攻勢中都能見到騎乘單車,伴隨裝甲車前進的德軍士兵。到了戰爭後期,裝甲部隊折損殆盡的德軍又利用自行車輕便的優勢,搭載“鐵拳”反坦克火箭偷襲盟軍坦克部隊並屢屢得手,給盟軍的推進造成一定的困擾。

自行車上的戰爭:拆了外胎滾鋼圈,日軍騎自行車閃擊10萬英軍

1942年東線,騎著M42自行車伴隨裝甲部隊前進的德軍士兵

不過真正讓自行車在前線大顯神威的確是日本人。自行車在19世紀末引進日本後立刻受到日本軍民的追捧。這種輕便小巧,成本低和易於生產的運輸工具正適合工業水平落後的日本,在後來的侵華戰爭中更是大量配發給前線部隊使用。而在1941年的馬來亞戰役中,日軍第25軍指揮官山下奉文將自行車集中起來,供前線進攻部隊使用。日軍官兵騎著自產的富士自行車,靈活地穿梭於熱帶叢林之中,對十萬英軍發動迅疾的攻勢。英軍在驚慌失措中紛紛潰退,依靠步行的英軍士兵揹著沉重的行囊在密林中步履蹣跚,很快被這些日本“單車武士”趕上,大部分被俘。此戰中,崎嶇的山林小道讓日本自行車車胎紛紛報廢,日軍乾脆將車胎拆掉。一輛輛裸露著銀色鐵質輪子的自行車絲毫不畏懼泥濘的道路,日軍依靠這些單車完成了一場低配版的“閃擊戰”,戰後山下奉文的25軍因此獲得了“銀輪部隊”的綽號。

自行車上的戰爭:拆了外胎滾鋼圈,日軍騎自行車閃擊10萬英軍

馬來亞戰役期間依靠自行車快速前進的日本第25軍


自行車上的戰爭:拆了外胎滾鋼圈,日軍騎自行車閃擊10萬英軍

普通英軍士兵(右)須負重40公斤行軍,純粹依靠腳力在叢林地形中行軍速度很慢,無法與裝備自行車的日軍(左)相比

二戰之後,隨著軍工科技的迅猛發展,可供軍隊選擇的運輸方式不斷增多,自行車也不像戰爭期間那樣不可或缺。不過在現代部隊中,自行車的身影依舊沒有消失。在執行某些特定的偵察,襲擾和運輸等作戰任務時,自行車依然是士兵們值得信賴的座騎。

自行車上的戰爭:拆了外胎滾鋼圈,日軍騎自行車閃擊10萬英軍

2012年,一名駐阿富汗的德國聯邦軍士兵在騎乘自行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