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創始人改口稱對高損毀率很擔心 坦誠背後危機重重

自行車 投資 新華聯 騎行 華西都市報 2017-04-07

近日,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接受鳳凰科技專訪時表示,很擔心目前的ofo損毀問題。戴威坦言,過高的損毀率對ofo的成本會有影響,ofo正在努力提高運維能力,尋找更科學的運維辦法。

對於ofo而言,損毀率過高的問題一直被行業所詬病。

多方資料顯示 ofo共享單車損毀率高居不下

由於ofo與普通的自行車無差異,沒有GPS定位也沒有智能鎖,對用戶行為難以形成有效約束,單車使用監管全靠用戶自覺,損毀追責難度巨大,讓大量心存僥倖心理的人肆意將ofo佔為己有和人為破壞,導致ofo損壞率一直居高不下。

據觀察,ofo大量的故障或損毀車輛集中在車牌損毀、機械鎖卸載、加上私鎖、車胎問題、缺失零部件等等問題上,由於ofo共享單車的結構性原因,損壞率問題一直成為ofo市場擴張中的劇痛。

2月28日,騰訊企鵝智酷發佈的共享單車數據報告《解讀摩拜ofo們的用戶與未來》顯示,“由於ofo單車初版不如摩拜單車結實,ofo用戶上報車輛故障的比例明顯高於摩拜單車用戶,達到39.3%”。而ofo早起投資機構投資人朱嘯虎在曾向媒體透露,ofo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單處於官方失控狀態。

高損毀率的背後還引發了用戶行車的安全問題,因剎車失靈、輪胎沒氣、零部件受損引發的安全事故已經不少。特別是因為機械鎖原因引發的未成年人騎行問題,讓ofo成為眾矢之的。3月23日上海一兒童在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自行解鎖ofo騎行遇車禍身亡,引發了公眾對ofo官方態度和產品質量的進一步質疑尖。

ofo的真實損失有多大?ofo官方一直以來也沒有具體數字披露過。又或者因沒有對ofo單車的在線管理能力,連ofo官方自身也不知道具體的單車損壞率有多高。

高損壞率+高速擴張 ofo面臨鉅額成本壓力

高損壞率帶來的成本壓力和盈利問題,或許正在成為ofo官方難解的心頭恨。

另外界不解的是,與高損毀率相伴的是ofo對成本近乎無節制的擴張投入。朱嘯虎所說的三分之二單處被損毀或被免費使用,意味著ofo官方失去了營收的大頭,那麼光靠剩餘三分之一的ofo單車能否實現ofo官方宣傳的“實現盈利?”這裡面涉及到共享單車的滲透率和耐用性。

據權威市場調研公司艾瑞諮詢今天發佈的《2017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今年2月20日至26日這一週,ofo的滲透率僅有6.7%,此滲透率是指全部ofo單車的使用滲透情況,如果剔除三分之二失去運營控制權的單車,ofo的有效滲透率會低得多。

ofo單車在如此低的滲透率基礎上,要實現官方聲明的4-6個月收回單車成本是個毫無現實基礎的理想假設,三分之二的ofo單車沒法對官方營收做出貢獻,剩餘的三分之一還面臨著39.3%的損壞率,要實現盈利更是無從談起。

融資被疑虛張聲勢 債權融資爆料ofo資金短缺

3月2日消息,ofo宣佈完成D輪4.5億美元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DST領投,滴滴、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Coatue、Atomico、新華聯集團等多家機構跟投。然而,根據投資方之一的新華聯微信公眾號消息顯示,本輪募資資金並非4.5億美元,而是“超過3億美元”。引發外界對ofo實際融資額的質疑,隨後ofo官方解釋D輪融資包括股權和債券,4.5億美元總額沒有問題。

那麼意味著ofo在D輪融資中,借貸了1億美元左右的資金,債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ofo首先要承擔資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後要向債權人償還資金的本金。債權融資的特點決定了其用途主要是解決企業營運資金短缺的問題,意味著股權融資所得資金已經無法支持ofo的快速擴張,也意味著投資人股權投資信心在下滑,希望以債代股降低投資風險,且極有可能是老投資方在啟用債權投資。

ofo創始人改口稱對高損毀率很擔心 坦誠背後危機重重

2017年始,ofo遭遇的公眾危機不斷,是長期低質擴張發展狀態下的問題集中爆發,外部的危機不斷,內部的危機或許也在醞釀。此次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改口稱對損毀率、成本控制表示擔憂,或許是在為下一次危機的爆發做鋪墊,就如樂視創始人的“坦誠”公開信拉開了樂視生態鏈的資金鍊危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