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長沙成都相繼出臺規劃 打造自行車專用道1000公里起步

自行車 交通 騎行 城市規劃 長江日報 2017-04-03
深圳長沙成都相繼出臺規劃 打造自行車專用道1000公里起步

廈門雲頂路自行車快速道引來市民嚐鮮 新華社發

深圳長沙成都相繼出臺規劃 打造自行車專用道1000公里起步

本月28日,在武漢長江主軸微峰會上,長江主軸規劃專班交通設計專家表示,希望能參照歐洲自行車高速路的標準,實現一輛自行車騎行遊遍大武漢,暢通無阻。

隨著共享單車的興起,短距離出行的需求已集中釋放,建設歐洲自行車高速路標準的自行車專用道納入國內多地交通出行規劃。長江日報記者梳理髮現,2017年以來,深圳、長沙、成都等地均出臺了建設自行車專用道的規劃。而廈門已試水自行車快速道,北京將建自行車高速路,綠色出行方興未艾。

慢行系統頻出現在各地城市規劃中

隨著綠色出行成為當下都市人的新時尚,慢行系統頻頻出現在各地城市規劃報告中。

恢復慢行系統是上海城市發展規劃中的重要內容,上海計劃在2020年成為慢行交通高品質城市,2040年成為全球慢行交通標杆城市,將兩輪車和步行的分擔率維持在50%以上,慢行系統專門設施或者空間的佔有率達70%以上,即需要有隔離的自行車道達到70%以上。

3月28日,成都市規劃管理局開展編制了《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統規劃》,提到將新建798公里自行車專用道,新建改建2325公里自行車主通道。

3月10日,《長沙綠道建設規劃(2017-2019)》已編制完成,長沙將建1000公里自行車道、2000公里步行道。

2月19日,深圳市交委發佈的《深圳市綜合交通“十三五”規劃》正式實施。規劃將自行車專用道建設納入“十三五”綜合交通發展主要指標,計劃到2020年,全市建成約1000公里自行車專用道。

去年4月,在“2016北京自行車日”活動上,北京市交通委負責人表示,計劃到2020年,五環路內建成320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路。

他山之石>>>

歐洲加速駛入

“自行車高速路”

設立自行車專用高速公路的理念是荷蘭首先提出並投入使用的。

由“四輪”向“兩輪”的演變,這種“迴歸”從某種意義上說,稱得上是公路交通系統發生的一場革命。

荷蘭 最先提出並投入使用

荷蘭在1890年就建成了世界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2010年8月,荷蘭交通及水運部宣佈,投資2500萬歐元,用於建設自行車高速公路。自行車高速公路投入使用之後,約有5%的上班族有意願放棄開車而改為騎車。

德國 順風最高時速可達50公里

號稱世界最先進的“自行車高速公路”在德國。前不久,全程100公里的這條自行車高速路開通了前5公里路段,在順風時最高時速可達50公里。

這條世界最長的標準化自行車高速公路將連接10座城市和四所大學,主要是沿著魯爾工業區一帶,距離200多萬人的居民區都不到1.6公里,非常方便,而且每天將減少5萬輛車上路。

丹麥 一半哥本哈根市民騎車上下班

丹麥也是一個自行車王國,500萬人口有400多萬輛自行車。

2012年4月17日,丹麥建成第一條自行車高速公路,全長22公里,連接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和市郊阿爾貝斯郎地區。使用特殊交通信號系統,最大限度減少路口處通行耽擱。目前,哥本哈根市政府已實現了5年前定下的目標:讓至少一半的哥本哈根市民把自行車當作日常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英國 擬花費20年打造“天空行車”

英國擬投入建設自行車專用高速公路網絡,建築師已經提出相關方案,預計建成時間將花費20年。

這個名為“天空行車”的第一期規劃有10條線路,總長約220公里。自行車高速公路網從倫敦市中心往外延伸,整個公路網以高架的形式沿著建設在普通鐵路的上空,約3層樓高。建成後線路每小時最多可容納1.2萬輛自行車。據悉,第一期規劃是從倫敦東部至利物浦火車站,造價約2.2億英鎊。10條線路周邊約有600萬人口,大約有一半的人是住在離高速公路入口不到10分鐘的地方,跑完一次線路只需花費約30分鐘。

本組稿件整理/記者 歐陽思隕

各地規劃側重不同有的快有的美

各地根據自身交通狀況特點,打造自行車道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按照《2016年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要求,為鼓勵市民自行車出行,北京市將在路權保障上向自行車和步行傾斜。目前,北京五環內只有700公里自行車專用道,計劃到2020年建成320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路。當前北京市自行車出行比例僅為20%左右,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自行車出行比例大約為66%,未來要恢復自行車出行的傳統,讓綠色出行的比例提高到70%-75%左右。

根據最新數據,成都中心城區上下班平均距離已達8公里,遠遠超出慢行交通正常出行範圍。根據規劃,成都自行車交通網由主要滿足中長距離連續騎行需要的自行車專用道、滿足較大流量安全順暢騎行的自行車主通道和自行車一般道組成。其中,自行車一般道將依託城市支路和街巷打造;依託城市路網,將快速路、主幹路及次幹路作為自行車主通道,滿足較大流量自行車通行需求;依託沿濱河綠地、幹道兩側綠帶、環城生態區綠地打造自行車專用道系統,提供獨立安全、連續宜人的自行車專用騎行空間。同時,自行車專用道沿線還將生態景觀緊密融合,同時結合規劃建設用地設置多級配套驛站,提升騎行品質。

深圳“十三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明確,構建5公里“微笑生活圈”,即爭取讓市民1公里之內出行可便捷步行到達,5公里出行可便捷騎自行車到達的建設目標。根據規劃,將完善全市自行車道規劃建設標準和指引,推進福田中心區等片區的自行車專用通道試點建設。

相對於著重解決通勤問題,《長沙綠道建設規劃》中的自行車道建設更偏向於旅遊休閒。規劃提出,將沿城市主次幹道和南北橫線、磁浮綠帶、環城綠帶及湘江、瀏陽河、溈水河等主要水系,建設1000公里自行車道。在沿線建設2萬個生態停車場、50個戶外露營基地和足球場、健身場等設施,構建城鄉一體、“成網成環、長藤串瓜”的綠色慢行與健身休閒體系。

全封閉自行車高速路已有試點

近年來,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另闢蹊徑紛紛興建專門向騎車人開放的自行車高速公路。現在,國內首條封閉式的自行車高速路已提上規劃日程——連接北京回龍觀與中關村,將設計為封閉式,沒有機動車穿行,中間不設紅綠燈。中途還會設置騎行驛站,用於解決途中休息、修車等問題。

回龍觀常住人口37.1萬人,周邊是上地和中關村這樣的商業聚集地。20%的居民在中關村上班,超過16%的人在上地工作。每天超過13.5萬人需要上下班通勤,即使上班距離只有幾公里,回龍觀的上班族也要提前一個小時出門進地鐵排隊。而有了自行車高速路,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未來,騎行可能是從回龍觀到上地、中關村耗時最短的出行方式。

事實上,今年1月26日,全國首條空中自行車道——福建廈門雲頂路自行車快速道示範段已開始試運行。在試運行的一個月內,管理單位發現了一些問題,也收到了不少市民在親身體驗後的一些建議,隨後進行分段封閉調試。3月17日,全長7.6公里的空中自行車道全線重新對外開放。經過優化升級後,監控箱“長高了”,騎行視野更加開闊,同時,路面也更加平整,還增加了一些文明騎行的提示牌,比如說,空中自行車專用道禁止載人;12週歲以下兒童禁止在上面騎行;除停放點和服務點以外,自行車專用道上禁止停車等。

據悉,自1月26日試運營至2月26日,全線騎行量約為15.43萬人次,日最高騎行量達1.2萬人次。

自行車專用道

與機動車道有硬隔離

禁止汽車行駛

有交叉路口

需看紅綠燈通行

無配套驛站

時速15公里以下

一般用於市內短途通勤

自行車高速公路

全封閉

禁止行人行走及汽車行駛

沒有交叉路口

沒有紅綠燈

有配套驛站

時速30公里以上(德國)

一般用於連通市郊和市中心

未來的自行車高速公路將是封閉式、全天候的。道路上還可能安裝有氣流動力助推器,車速可望大大加快,甚至接近機動車車速。目前歐美各國設計製造的多種高速自行車的時速已超過100公里。

未來藍圖:

自行車高速路

時速超百公里

整理/歐陽思隕 製圖/方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