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與職工保障房之間將建自行車高速公路'

"

在大都市,車如流水馬如龍是常態,也是治理“大城市病”首先要面對的挑戰。正在建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奏響交通體系建設的“快慢板”,試為這一道世界性難題求解。

"

在大都市,車如流水馬如龍是常態,也是治理“大城市病”首先要面對的挑戰。正在建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奏響交通體系建設的“快慢板”,試為這一道世界性難題求解。

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與職工保障房之間將建自行車高速公路

新投用的潞通新路用綠化帶對機動車道和自行車道進行隔離。

所謂“快”,即連接中心城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快速交通體系——

今年6月20日,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S1線)東延至喬莊東站。從始發站北京西站到喬莊東站,全程39分鐘,下車即有接駁公交專206線直達行政辦公區。“可以說是無縫銜接,舒適又便捷。”經常乘坐S1線去副中心上班的機關幹部田靜波介紹。從她蓮花橋附近的家中到行政辦公區“門對門”的時間大約為90分鐘,一個月的通勤費用不足300元,“現在基本上不開車上下班了,開車還沒坐火車快呢!”S1線東延後,不少機關幹部都把坐火車作為自己通勤方式的首選,S1的日均客流量比之前增長了1倍多。

不只是S1線,連接北京中心城區與副中心還有若干“快線”。地鐵6號線直達副中心,正在施工的八通線南延和7號線東延,未來將把客流直接運送至副中心的環球影城主題公園。更值得期待的是廣渠路東延,這條路西起怡樂西路,終點東六環路,全長7.6公里。有地面、地下兩套系統,同期建設景觀大道。建成後,將把東四環至副中心的車程縮短至15分鐘。

所謂“慢”,即副中心區域內適合騎行和步行的慢行系統——

這兩年“綠色出行”理念日漸深入人心,但馬路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的現狀讓不少騎行者望而卻步。為保障自行車“路權”,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區,通州區在道路新建和改造上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友誼醫院西側,2018年通車的潞通新路一期,讓騎行者們感受到了滿滿的“善意”。“過去修路都是‘一塊板’,這條路是‘三塊板’。”通州區城管委副主任劉學軍介紹。“一塊板”是說,從馬路牙子這頭到那頭,全是光光的路面,通過在路面上施劃虛實線、設置硬質隔離欄杆,劃分出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而“三塊板”,是說路面上設置了兩條狹長的綠化帶,把中間的機動車道和兩側的自行車道隔離開來。“用綠化帶作隔離,美觀而且能充分保障自行車的路權。”

這條路上的綠化隔離帶每側大約1.5米寬。盛夏季節,紫色的鳶尾、紅豔的美人蕉、金色的大花萱草競相綻放,與人行步道上的國槐行道樹相互映襯,清新雅緻的城市花園氣息撲面而來。自行車、小轎車、行人各行其道,互不侵擾,井然有序。在靠近小區處,市政部門還設立了公共自行車泊位,借車還車都相當方便。

劉學軍介紹,通州區已經投入使用的頤瑞中二路,正在修建的玉橋東二路、玉橋東三路、翠華西路等,以及今後要上馬的一批新建道路工程,都要採取“三塊板”形式,徹底實現人車分離,充分保障自行車的路權。另外,已有道路通過因地制宜的改造,實現行人、自行車、機動車的“各行其道”。

通州有名的商業街車站路南段部分已經改造完成。市政部門以原有行道樹為基礎,在機動車道與自行車道之間種上了1.5米寬的綠化隔離帶,原先比較寬闊的人行步道重新進行功能施劃,區隔出2.5米寬的自行車道和3米寬的人行步道,自行車和機動車混行的局面徹底改變。通州主幹路玉帶河大街,從故城東路到東六環西側路段去年完成了慢行系統改造,主幹道兩側均劃出了3公里長的自行車專用道,並通過金色護欄與機動車道相隔離。醒目的紅色騎行路面,成了通州城區的一道亮麗風景。

自行車專用道路里程還在一步步延伸。通州城區範圍內有40多條道路已納入慢行系統改造計劃。並且按照規劃,未來在行政辦公區和職工保障房之間還將修建一條全長2.7公里的自行車高速公路,與既有的城市道路自行車道銜接,方便兩大功能區之間的交通往來。

慢行系統,還包括濱水穿林、四通八達的綠道體系。在多河富水的通州區,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綠道體系建設工程正在進行。運河、潮白河等水系兩岸,一度功能單一的河堤路正變成林水相映、景色清幽的綠色線性空間,供市民鍛鍊、遊憩、漫步、騎行。

溫榆河—北運河綠道過去是土路,改建成綠道後,成了通州最美的騎行路。“老通州”齊思文和他在通州自行車協會的夥伴們,幾乎每天都要騎車繞著運河兜一圈,既鍛鍊了身體又愉悅了身心。而且隨著綠道建設工程的推進,騎車可以直達的公園景點越來越多,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溫榆河風景林帶,一線貫穿。

在通州,溫榆河—北運河綠道這樣的市級綠道已建成百公里。今年,通州區將繼續推進小中河綠道、中壩河綠道、涼水河綠道等綠道項目建設。環繞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區將構建以“四廊六環”為骨架結構的綠道網絡系統,串聯城市副中心的主要水系、林地、溼地、景觀功能區,綠道總長度將達到633公里。

推進慢行道路體系建設的同時,通州區還將廣泛佈局共享單車點位,在現有公共自行車點位的基礎上,增加上千處由社會力量運營的共享單車點位,讓市民在區域內騎行往來更加方便快捷。

交通建設的“快板”和“慢板”同時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智能、舒適的交通路網正在一步步成形。

按照今年年初國務院批覆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通過構建“公交+自行車+步行”的出行模式,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的綠色出行比例要達到80%以上,內部通勤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依託幹線綠道建設自行車專用道,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自行車道里程將達到2300公里左右。

地上地下一條條通衢大道,與毛細血管一樣的條條慢行道路縱橫交接,快慢相宜、暢通八方的立體交通體系,將引領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步步走近“沒有城市病的街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