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炒作低俗追星賬號還青少年一個清朗網絡空間

自媒體 新浪 法律 學院路12號 2017-06-08

傳播學有句名言:“所有的電視都是教育的電視,惟一的差別是它在教什麼。”可見媒體在提供信息、娛樂等服務之外,更有著重要的倫理功能:傳遞道德信息、進行價值教育、營造良好風尚。

這點對自媒體時代來說尤為重要。

6月7日,新浪微博官方賬號發佈信息稱:根據《微博用戶服務使用協議》、《微博社區公約》等法律文件和社區規則,對存在嚴重編造傳播謠言、詆譭他人名譽的19個低俗追星賬號予以關閉。

沒有一聲嘆息,此處唯有掌聲。加強用戶賬號管理,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健康向上主流輿論環境,採取有效措施遏制渲染演藝明星緋聞隱私、炒作明星炫富享樂、低俗媚俗之風等問題,關閉低俗追星賬號是網絡空間清朗的“末端落實”。

高大上的道理無須再贅述,互聯網的文化環境如何,對青少年的影響非常大。追星,處於青春懵懂期的青少年來說是無可迴避的話題,而該如何引導孩子性追星,卻又成為家長、社會最為頭疼的事情。

網絡文化改變了青少年傳統的求知、求學、遊戲、娛樂方式,讓他們體驗到更多的自信和快樂,使潛能得到極大地激發。網絡文化的特性,使網絡能夠更好地結合青少年成長中他律與自律的基本要求,在教育引導青少年健康發展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而微博為明星與粉絲的互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參與感平臺,如果不加以管理,則會因為不同平臺之間激烈競爭的原因,很容易出現追星炒作低俗媚俗之風,不僅危害著整個娛樂產業生態的健康發展,更會對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青少年帶來危害。

有人說,人類文明也是一種媒體文明,因為所有的思想觀念文化,莫不需要通過媒體被塑造、被表現。不僅僅是微博,所有肩負社會正能量傳播責任的媒體皆如此,如若失守,如若無道德底線,社會的文明也必然會遭遇破壞。

整個互聯網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生態系統,生活在網絡社會的每個人,都應該成為教育的對象。網絡在深刻作用於青少年的同時,也在檢驗著網上信息傳播者的道德良知,檢驗著遊弋在網絡世界的每個網民、以及整個社會的良知。

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青少年營造良好網絡環境。不能成為一句空泛的口號,需要線上、線下的共同維護。網絡經營者也好,網民也罷,自媒體主體責任方也好,自律了才能守住法律法規的底線,道德風尚底線,為人處事底線;文明瞭才能承擔起社會責任,傳播好社會正能量。

因此,此次新浪關閉19個炒作低俗追星賬號,實則是清朗網絡空間,為青少年營造良好網絡環境的小確性。

(未來網評論員 謝曉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