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自駕遊 洱海 金沙江 卡瓦格博 名車志Daily 2017-06-10

信仰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它甚至經常可以用來解釋很多讓人無法用理性去解釋的東西。電影《轉山》裡說,如果進入德欽的第一眼就能看到梅里十三峰,那麼一整年都會得到好運。這回,我們不僅要轉山,還要轉海,轉經。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洱海轉海】

說到大理,總逃不過“風花雪月”四個大字,然而我們早已過了花樣的年紀,而這片土地之所以仍然吸引著我們,也並不是因為那千篇一律般的古鎮,或者所謂慢生活的雙廊,而是那片“海”,唯一沒有變的,只有她。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大理市區環海路,與洱海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從機場驅車大概用不了10分鐘,就已經駛入了環湖路,遠遠地看去,那片蔚藍色早已與天際連接在一起,好一片“海天一色”。古代的大理人民沒有見過海,便把這片湖水叫作海,洱海並不遼闊,比之大海多了幾分小家碧玉,她的色澤也不像大海般深邃,而是柔情萬種。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朦朧的洱海多了幾分柔情)

來到洱海,環湖轉海是親近她最佳的方式。租車自駕、騎電瓶車、騎單車,甚至是徒步,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節奏的方式。一圈一百公里,走走停停,便是一天。人類曾經對洱海過度索取,周邊環境破壞殆盡,如今不得不進入“搶救”模式,環湖路上到處是修整作業的工地,沿途的餐廳、民宿悉數關閉,通行艱難。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環湖路幾乎變成了大工地,讓Levante的通過性有了用武之地)

原以為轉海會是一個輕鬆的開端,如今這幅場面,倒是讓我們選擇的座駕——瑪莎拉蒂Levante立即有了用武之地。過水坑,翻過一座座堆積如山的建築材料,我用空氣懸架將車身抬到最高,卻發現其實只要普通高度就足以應付這些了。Levante如履平地地經過那些障礙,只是優雅的身段立刻沾滿了泥水。在國內自駕旅行,SUV總是一個最佳的選擇,你會為自己的先見之明感到明智。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走不了多遠車身就沾滿了泥漿,好在那唯美的洱海總是相伴身旁)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水中木,洱海最著名的景緻之一)

西岸的環湖路靠近古城,路上又散落著大量的村莊和農田,穿行其間猶如迷宮,藍色的湖水時隱時現,忽近忽遠。而當環湖路轉入東岸,景象立刻發生了變化,靠近雙廊的這一段,湖岸邊的阻隔已經少了許多,水面與人更加親近,而路面也變成了修葺一新的柏油路。只不過這個以楊麗萍而聞名的小鎮,如今也成為了“搶救”的重點,正處於全封閉改造中。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洱海最出名的雙廊,如今也成為“搶救”的重中之重)

繞過雙廊,誤走了一段盤山路,隨著海拔上升,我們駕駛著Levante突然闖進了一個新的世界,以一個更高的姿態從空中俯瞰這顆明珠,腳下即是雙廊小鎮,這種意外的邂逅才是旅途中最讓人怦然心動的那一刻。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從山上俯瞰雙廊小鎮和洱海)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誤入的盤山路給我們帶來了驚喜,這就是自駕的魅力)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合影新角度)

重新回到水岸,來到了位於東岸的挖色鎮,完成了3/4的轉海行,這個時候也恰好來到了傍晚天色最迷人的時光。漁民碼頭的水中棧道,倒映出最美的畫面,也成為最熱門的婚紗照攝影基地。而不遠處的小普陀,更是以“一島即一寺”的獨特風光聞名。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水中棧道也是洱海的標誌性景點之一)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位於水中央的小普陀讓人猶如進入了童話世界)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小普陀寺對面的當地集市可以領略白族風情)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夕陽將洱海染紅了那一刻)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大自然真的是最佳的調色板)

這一段路絕對是整個環湖路中最漂亮的,尤其當夕陽染紅了天際那一刻,白日裡小清新的洱海也變得妖嬈起來。同樣妖嬈的是我們的座駕,白色Levante的周身曲線被夕陽勾勒得性感、寧靜而柔和,完美融入了整個畫面。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洱海環湖路最美的一段)

【鬆贊林寺轉經】

離開大理沿著G214一路往北,實際上便已經踏上了滇藏線入藏的方向。海拔從2000米開始攀升,停下來休息時便會感覺到高原反應正在逐漸逼近。而擁有兩隻渦輪的Levante卻並不會覺得任何氣短,500牛·米的最大扭矩足以讓這位2噸重的壯漢在爬山時依然步伐矯健。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與金沙江相伴行走)

在這樣海拔的高原上,Levante就像一個聲學大師。在普通模式下,出色的隔音讓我們擁有一個非常安靜的駕駛艙。而當我切入運動模式,希望它爆發更大能量時,伴隨而來的還有意大利高性能車才有的性感聲浪。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經過茶馬古道的古驛站)

一路有金沙江相陪,最壯觀的虎跳峽是不可錯過的風景。抵達香格里拉時,海拔已經達到了3200米,氣候也從大理的夏天跌入了氣溫僅有個位數的冬天。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在香格里拉住香格里拉酒店是怎樣體驗?)

因為《消失的地平線》一書而得名的香格里拉原名中甸,它在海外的知名度遠高於不遠處的麗江。一座鬆贊林寺讓香格里拉成為雲南藏區人民心目中的聖地,三百多年來它一直被譽為“小布達拉宮”,可見其地位之高。

抵達鬆贊林寺時,恰好是日落時分,坐落於山腰上的寺廟建築群,連成一片的金頂在夕陽的照耀下金光燦燦,遊客早已悉數散去,恢復了佛門清靜之地該有的寧靜。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日照金頂的鬆贊林寺)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真是個貼心的景點啊)

驅車繞行至寺廟背面的酒店入住,客房陽臺恰好可以遠眺整個寺廟,外圍的白牆下,依稀可以看到陸陸續續的人影走過,有穿著硃紅色僧衣的喇嘛,也有身著藏袍的當地人,那裡正是寺廟的外轉經路,天色漸黑,他們卻仍在轉經之路上,一步一步,直到在我的視線中變成一個個小小的黑點,肅穆而莊重。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沿著白塔下的白牆順時針行走,便是轉經之路)

次日晨,沿著酒店通往寺廟的田間小路來到白牆底下,昨日在陽臺上眺望了許久的地方,然而現實中站在這裡,反而並不覺得有多麼神聖。也是,對於沒有佛性的我來說,此刻它只是一條高原陽光炙烤下的土路而已。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經中的藏族老奶奶)

就在我獨自胡思亂想之際,一位包著頭巾,雙手後背的老奶奶突然從轉角處出現,她越過了我,口中唸唸有詞,似乎完全忽略了我的存在,繼續保持著自己的節奏前進,身後手中的佛珠,跟隨她的腳步,不停撥動。

我順勢跟了上去,算是開啟了我的轉經之路。強烈的紫外線炙烤著我的背脊,這條路有多遠,我並不清楚,只是每走幾部,就不自覺地停下來回望一下已經走過的路,路的盡頭,只有遠在天際的雪山。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經之路上驀然回首,雪山就在盡頭)

不記得走了多遠、多久,總之當空氣開始變得嘈雜,機動車、遊客一一出現在眼前時,才緩過神來,彷彿走入了一個新的世界。鬆贊林寺南北兩端,猶如塵世間和清淨地般分處兩個極端,唯一相同的是,只需抬起頭,你始終可以看到鬆贊林寺主殿的金頂。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鬆贊林寺大殿)

原來,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轉經只是一種途徑,一種給予自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的途徑。在藏傳佛教中,一生的修行只為來世的福報,轉經是修行的一種重要方式,而我們凡人也是需要修行,儘管我們的最終目的可能並不相同,但是,我們都是有信仰的。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梅里轉山】

告別香格里拉,繼續往北,海拔又攀升了200米,達到了3400米,車行其中,彷彿置身雲海。路過金沙江第一灣,爬上白馬雪山,我們完全被雨霧包圍,直至德欽縣城,霧氣仍然沒有散去,“進入德欽第一眼就能看到梅里雪山”的願望,顯然是無法實現了。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金沙江第一灣)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濃厚的雲霧完全遮住了梅里雪山的身影)

在酒店的留言牆上,很多人說,第N次來梅里了,依然沒有看到梅里雪山。這對於只能停留兩夜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噩耗。因為這第一夜,顯然已經沒有任何盼頭了。

客房的窗戶正對著梅里的方向,午夜夢迴時分,總會揉揉惺忪的睡眼望向那個遠方,漆黑的夜空中看不到半點輪廓,記不清多少次的失望過後,在一陣鬧鐘的刺耳聲中再次睜開雙眼,天色已經破曉,一團團迷霧在眼前飄來飄去,別提什麼“日照金山”了,能看到山就已經是萬幸了。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清晨的美麗雪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

悻悻地用過早餐,拖著疲憊的身軀鑽入駕駛席,室外溫度大概不超過10度,開啟電加熱座椅和暖氣,在真皮包裹的舒適的座椅上緩和了一下情緒,按照既定計劃開始轉山。

沿著G214繼續往前開了大概10分鐘,雲層就已經突然被吹散了許多,陽光從縫隙中鑽出,在大地上留下一塊塊光斑。行至一處極為接近山峰的觀景區,剛剛將車停穩,梅里主峰卡瓦格博突然閃現,也許是受到了它的感召,梅里十三峰一一在雲端展露身姿,綿延的雪山在眼前橫向鋪開,我的天吶!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行至半路,突然雲層就打開了一個窗口,顯露了梅里主峰的真身)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梅里十三峰一字排開)

我第一時間就將心目中最美雪山的位置讓給了梅里雪山,它離你那麼近,彷彿觸手可及,從山頂傾瀉而下的明永冰川如同一條瀑布鑲嵌其中。

6740米海拔的主峰卡瓦格博是至今尚未被人類征服的處女峰,1991年中日聯合登山隊在距離山頂僅有兩百多米的情況下遭遇雪崩,17人全部遇難,從此之後,這座神山便被命令禁止攀登。一方面是因為這座地勢陡峭的山峰攀登難度太大,天氣十分不穩定,極易發生雪崩;另一方面也是出於保護宗教信仰的考慮。畢竟,在川藏廣大的藏族地區,卡瓦格博峰便是至高無上的“神”。而圍繞著它的轉山行動,更是已經持續了千百年。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此刻坐在車廂內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卡瓦格博峰)

雨崩是最近距離觀看梅里雪山的去處,這是一段並不太好走的非鋪裝村路。一路上爬山、涉水,砂石路面佔據了大半。Levante行走其間是再合適不過了,它出色的舒適性可以讓人體面地來到神山跟前,它威武的身形很容易就成為風景的一部分。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通往雨崩的非鋪裝路面對懸架系統是個考驗)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雨崩村入口處近距離觀看明永冰川)

轉山一整日,待到夜晚時分,天空中的雲層已經全部散去,在月光的照射下,只剩光溜溜如同白色長龍般的雪山群峰橫亙在天際,簡直沒有比這更夢幻的自然景觀了。而次日的日出盛宴,當我們親眼看著卡瓦格博峰一點點被金色的朝霞染紅,從點到面,最後整個變成一座“金山”,那一刻,有沒有一整年的幸運已經無所謂了,因為我覺得此行已經沒有任何遺憾。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月色照耀下的卡瓦格博峰,猶如可以伸手觸摸)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日照金山)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梅里十三峰被徹底“點燃”)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轉了山,轉了海,也轉了經。《山海經》這部中國最古老的神話和地理史籍,如今以一個新的形式在祖國的西南重新演繹。大自然的柔情、人類的反省、宗教的信仰、神靈的敬畏,當你選擇遠遊,總能有所收穫。這大概就是所謂“行有界,意無疆”吧。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梅里腳下的村莊,被神靈庇護之所)

轉山 轉海 轉經|在路上

前提是,一輛可以載著你體面地去越野,去克服千難萬險的車。這一趟,瑪莎拉蒂Levante做到了!

文/陳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