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城市管理者如何從小微處著手 繡出株洲美好生活'

株洲 交通 圖書漂流 株洲網 2019-09-02
"

【前言】“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需要從“微視角”出發,進行“微改革”,以“小”切口推動問題解決,以“小”變化優化服務、促進發展,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更新是城市品質提升的重要舉措,在“微改革”過程中,株洲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通過一系列微舉措,拿出“繡花”功夫,一針針地織造株洲每個細節。

“建寧驛站”打造看得見的“方便”

"

【前言】“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需要從“微視角”出發,進行“微改革”,以“小”切口推動問題解決,以“小”變化優化服務、促進發展,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更新是城市品質提升的重要舉措,在“微改革”過程中,株洲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通過一系列微舉措,拿出“繡花”功夫,一針針地織造株洲每個細節。

“建寧驛站”打造看得見的“方便”

看城市管理者如何從小微處著手 繡出株洲美好生活

中心廣場的“建寧驛站”

“不整潔、數量少、環境差”這是市民此前對株洲城區廁所的印象。“乾淨、便利、美觀”這是現在株洲市民對“建寧驛站”的讚歎。

去年8月起,株洲堅持高起點抓規劃選址,把驛站建在了“街兩旁、江兩岸、橋底下、公園裡、市場中”;堅持高標準抓新建改造,讓驛站“藝而不拙、華而不奢、以人為本”;堅持高質量抓精細管理,成立驛站管養專項督導小組、健全管理標準體系;堅持高站位抓社會參與,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內部廁所主動開放。

株洲的建寧驛站注重用戶體驗,女性廁位比男性多,設置了第三(無性別)衛生間,驛站內的冷空調避免了夏天“上個廁所出身大汗”的尷尬。除了如廁基本功能外,每個驛站均提供飲用熱水、體重儀、急救藥箱、手機充電、免費WIFI、公益雨傘、圖書漂流角、幫助走失老人小孩尋找家人等8大服務,處處折射出“小廁所大民生”的株洲溫度,讓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來自這項惠民工程的便利。

數據顯示,目前株洲市城區已開工新建“建寧驛站”153座,建成並投入使用99座,完成改造200座,完成開放社會公廁200座,逐步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準化體系、管理體系、運營體系。在提供基礎服務的同時還能擁有多元化便民服務的“建寧驛站”已經成為了文明株洲的形象窗口。

黨旗飄在街巷 支部聯點驛站

把組織的觸角深深根植於基層網格,才能實現城管系統內黨的領導全方位、廣覆蓋、無盲區。對此,市城管局大力開展“黨旗飄在街巷 支部聯點驛站”活動,與最貼近民生的“建寧驛站”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市城管局將“建寧驛站”確定為全市城管系統支部和黨員的活動陣地。荷塘區在“建寧驛站”設立了勞模示範崗,退休勞模、環衛工人王水蘭每週定期為驛站保潔人員開展“傳幫帶”服務,讓勞模精神在驛站開花結果。蘆淞區的“紅袖章”也在“建寧驛站”進行志願服務,幫助群眾更全面徹底的瞭解“建寧驛站”。

截至目前,已有90個建成開放的驛站明確了聯點支部和駐點的黨員示範崗。市區兩級45個支部、700餘名黨員聯點驛站開展服務。此外,還整合“兩代表一委員”、勞模、優秀黨員等先進資源,建立123個黨員示範崗和勞模工作室、勞模示範崗。

為了拓展城市名片的內容和廣度,更好得宣傳“建寧驛站”的便民服務功能,市城管局還啟動了“小小驛站長”社會實踐活動,來自全市的300多名中小學生在暑期體驗了“建寧驛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打造1+N新模式的便民信息粘貼欄

“為什麼把我貼的信息撕掉,這讓我的店怎麼租出去!”70多歲的李娭毑生活來源幾乎都靠店鋪租金,但招租信息經常被撕,使得她的店已經閒置很久了。

一邊是亂貼亂畫的小廣告,一邊是市民的發佈需求,如何權衡二者,這可讓城市管理者犯了難。

今年5月,荷塘城管開展人性化執法,在轄區建設了35處便民信息粘貼欄,讓長期無處安放的城市“牛皮癬”有了“落腳之處”。信息欄讓小廣告有了集中的容身之地,不僅改善了市容市貌,也方便市民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便民信息粘貼欄的作用還不僅限於此,荷塘城管通過“粘貼欄+”市民需求、“粘貼欄+”黨員示範崗、“粘貼欄+”宣傳陣地、“粘貼欄+”互聯網、“粘貼欄+”行政執法,將粘貼欄的作用最大化。主動了解市民需求、主動為群眾提供服務、主動傳播城管聲音塑造城管形象,既方便了群眾,也解決了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

智能終端處罰系統

提升人行道違停查處效率

針對人行道違停現象增多的趨勢,株洲市城管局動真格了!

“株洲很好!請您停好!”今年6月26日,株洲市人行道違停處罰系統上線啟用,這是全省首個可線上繳納罰單的違停處罰系統。

據介紹,以前處理違停需要執法者人工鎖車並開具告知書,至少要耗費10分鐘,且被處罰人需要到城管大隊繳納罰款、執法隊員再到現場開鎖,程序複雜、效率低下。現在,通過“株洲人行道違停處罰系統”,執法者現場查處一臺車僅需兩分鐘,且被處罰人當場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查看違法事實並繳納罰款。

“我們這個系統已經實現與交警處罰系統同步。”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黃龍介紹,違停車主若不及時處理自己的違規行為、消除違規記錄,將與交警查處的交通違法信息同等對待。

系統上線至今,全市人行道違停執法18710臺次,是今年前5個月全市違停執法總數的57.9倍(今年前5個月323起),違停現象下降20%。同時,走出了“非接觸性執法”的新路子,既避免了以往違停鎖車執法效率低、糾紛多的問題,也逐步解決了違停執法處罰執行難到位的問題。

審批程序更精簡 審批時間更短

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這是株洲市城市管理領域所有行政審批實現的政務服務新模式,而以前可沒有如此簡單。

記者瞭解到,株洲市城管局原有8項審批事項,部分事項未納入行政審批窗口,且各事項的審批環節複雜,導致了審批流程繁瑣、審批時間長、成本高。

為了讓審批人“最多跑一次”,市城管局能放則放、能簡則簡,不斷縮減和下放各種權力,方便事項的一次性、簡便性辦結。目前,園林審批已由12個工作日壓縮到了5個工作日內辦結,市政審批項目由12個工作日壓縮到了3個工作日內辦結。

此外,還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對所批之事全程監管,做到了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

微亮化帶著城市越夜越美麗

"

【前言】“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需要從“微視角”出發,進行“微改革”,以“小”切口推動問題解決,以“小”變化優化服務、促進發展,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更新是城市品質提升的重要舉措,在“微改革”過程中,株洲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通過一系列微舉措,拿出“繡花”功夫,一針針地織造株洲每個細節。

“建寧驛站”打造看得見的“方便”

看城市管理者如何從小微處著手 繡出株洲美好生活

中心廣場的“建寧驛站”

“不整潔、數量少、環境差”這是市民此前對株洲城區廁所的印象。“乾淨、便利、美觀”這是現在株洲市民對“建寧驛站”的讚歎。

去年8月起,株洲堅持高起點抓規劃選址,把驛站建在了“街兩旁、江兩岸、橋底下、公園裡、市場中”;堅持高標準抓新建改造,讓驛站“藝而不拙、華而不奢、以人為本”;堅持高質量抓精細管理,成立驛站管養專項督導小組、健全管理標準體系;堅持高站位抓社會參與,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內部廁所主動開放。

株洲的建寧驛站注重用戶體驗,女性廁位比男性多,設置了第三(無性別)衛生間,驛站內的冷空調避免了夏天“上個廁所出身大汗”的尷尬。除了如廁基本功能外,每個驛站均提供飲用熱水、體重儀、急救藥箱、手機充電、免費WIFI、公益雨傘、圖書漂流角、幫助走失老人小孩尋找家人等8大服務,處處折射出“小廁所大民生”的株洲溫度,讓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來自這項惠民工程的便利。

數據顯示,目前株洲市城區已開工新建“建寧驛站”153座,建成並投入使用99座,完成改造200座,完成開放社會公廁200座,逐步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準化體系、管理體系、運營體系。在提供基礎服務的同時還能擁有多元化便民服務的“建寧驛站”已經成為了文明株洲的形象窗口。

黨旗飄在街巷 支部聯點驛站

把組織的觸角深深根植於基層網格,才能實現城管系統內黨的領導全方位、廣覆蓋、無盲區。對此,市城管局大力開展“黨旗飄在街巷 支部聯點驛站”活動,與最貼近民生的“建寧驛站”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市城管局將“建寧驛站”確定為全市城管系統支部和黨員的活動陣地。荷塘區在“建寧驛站”設立了勞模示範崗,退休勞模、環衛工人王水蘭每週定期為驛站保潔人員開展“傳幫帶”服務,讓勞模精神在驛站開花結果。蘆淞區的“紅袖章”也在“建寧驛站”進行志願服務,幫助群眾更全面徹底的瞭解“建寧驛站”。

截至目前,已有90個建成開放的驛站明確了聯點支部和駐點的黨員示範崗。市區兩級45個支部、700餘名黨員聯點驛站開展服務。此外,還整合“兩代表一委員”、勞模、優秀黨員等先進資源,建立123個黨員示範崗和勞模工作室、勞模示範崗。

為了拓展城市名片的內容和廣度,更好得宣傳“建寧驛站”的便民服務功能,市城管局還啟動了“小小驛站長”社會實踐活動,來自全市的300多名中小學生在暑期體驗了“建寧驛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打造1+N新模式的便民信息粘貼欄

“為什麼把我貼的信息撕掉,這讓我的店怎麼租出去!”70多歲的李娭毑生活來源幾乎都靠店鋪租金,但招租信息經常被撕,使得她的店已經閒置很久了。

一邊是亂貼亂畫的小廣告,一邊是市民的發佈需求,如何權衡二者,這可讓城市管理者犯了難。

今年5月,荷塘城管開展人性化執法,在轄區建設了35處便民信息粘貼欄,讓長期無處安放的城市“牛皮癬”有了“落腳之處”。信息欄讓小廣告有了集中的容身之地,不僅改善了市容市貌,也方便市民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便民信息粘貼欄的作用還不僅限於此,荷塘城管通過“粘貼欄+”市民需求、“粘貼欄+”黨員示範崗、“粘貼欄+”宣傳陣地、“粘貼欄+”互聯網、“粘貼欄+”行政執法,將粘貼欄的作用最大化。主動了解市民需求、主動為群眾提供服務、主動傳播城管聲音塑造城管形象,既方便了群眾,也解決了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

智能終端處罰系統

提升人行道違停查處效率

針對人行道違停現象增多的趨勢,株洲市城管局動真格了!

“株洲很好!請您停好!”今年6月26日,株洲市人行道違停處罰系統上線啟用,這是全省首個可線上繳納罰單的違停處罰系統。

據介紹,以前處理違停需要執法者人工鎖車並開具告知書,至少要耗費10分鐘,且被處罰人需要到城管大隊繳納罰款、執法隊員再到現場開鎖,程序複雜、效率低下。現在,通過“株洲人行道違停處罰系統”,執法者現場查處一臺車僅需兩分鐘,且被處罰人當場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查看違法事實並繳納罰款。

“我們這個系統已經實現與交警處罰系統同步。”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黃龍介紹,違停車主若不及時處理自己的違規行為、消除違規記錄,將與交警查處的交通違法信息同等對待。

系統上線至今,全市人行道違停執法18710臺次,是今年前5個月全市違停執法總數的57.9倍(今年前5個月323起),違停現象下降20%。同時,走出了“非接觸性執法”的新路子,既避免了以往違停鎖車執法效率低、糾紛多的問題,也逐步解決了違停執法處罰執行難到位的問題。

審批程序更精簡 審批時間更短

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這是株洲市城市管理領域所有行政審批實現的政務服務新模式,而以前可沒有如此簡單。

記者瞭解到,株洲市城管局原有8項審批事項,部分事項未納入行政審批窗口,且各事項的審批環節複雜,導致了審批流程繁瑣、審批時間長、成本高。

為了讓審批人“最多跑一次”,市城管局能放則放、能簡則簡,不斷縮減和下放各種權力,方便事項的一次性、簡便性辦結。目前,園林審批已由12個工作日壓縮到了5個工作日內辦結,市政審批項目由12個工作日壓縮到了3個工作日內辦結。

此外,還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對所批之事全程監管,做到了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

微亮化帶著城市越夜越美麗

看城市管理者如何從小微處著手 繡出株洲美好生活

沿江步道

鋼琴廣場的發光琴鍵,火車頭廣場燈光隧道,沿江步道上的星空、花瓣投光燈……江邊散步的你是不是被這些街邊、廣場的燈光小品吸引了目光?

鋼琴廣場上,小朋友們在琴鍵上來回奔跑,琴鍵隨著腳步發出五顏六色的光,一陣陣悅耳的音樂響起。記者走近發現,廣場地面鋪設了LED互動式感應鋼琴鍵燈,行人走過去就能“踩”出燈光與聲音。

為了營造市民夜遊亮化環境,市城管局在街邊、廣場新增了許多具有趣味特色的亮化小品,如火車頭廣場燈光隧道和燈光電影,感應式互動地磚燈,星空花瓣燈步行道,新華路上火烈鳥形狀亮化燈等等。不僅如此,還以“建寧驛站”為“微亮化”建設載體,安裝了輪廓燈的驛站成為了街邊的亮麗風景。

城市照明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有這些設計感十足的亮化小品,市城管局還為一些小街小巷、老舊小區解決接電、照明問題,照亮市民回家的最後一公里路,用微光溫暖人心。

數字城管信息採集讓管理更精細

"

【前言】“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需要從“微視角”出發,進行“微改革”,以“小”切口推動問題解決,以“小”變化優化服務、促進發展,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更新是城市品質提升的重要舉措,在“微改革”過程中,株洲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通過一系列微舉措,拿出“繡花”功夫,一針針地織造株洲每個細節。

“建寧驛站”打造看得見的“方便”

看城市管理者如何從小微處著手 繡出株洲美好生活

中心廣場的“建寧驛站”

“不整潔、數量少、環境差”這是市民此前對株洲城區廁所的印象。“乾淨、便利、美觀”這是現在株洲市民對“建寧驛站”的讚歎。

去年8月起,株洲堅持高起點抓規劃選址,把驛站建在了“街兩旁、江兩岸、橋底下、公園裡、市場中”;堅持高標準抓新建改造,讓驛站“藝而不拙、華而不奢、以人為本”;堅持高質量抓精細管理,成立驛站管養專項督導小組、健全管理標準體系;堅持高站位抓社會參與,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內部廁所主動開放。

株洲的建寧驛站注重用戶體驗,女性廁位比男性多,設置了第三(無性別)衛生間,驛站內的冷空調避免了夏天“上個廁所出身大汗”的尷尬。除了如廁基本功能外,每個驛站均提供飲用熱水、體重儀、急救藥箱、手機充電、免費WIFI、公益雨傘、圖書漂流角、幫助走失老人小孩尋找家人等8大服務,處處折射出“小廁所大民生”的株洲溫度,讓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來自這項惠民工程的便利。

數據顯示,目前株洲市城區已開工新建“建寧驛站”153座,建成並投入使用99座,完成改造200座,完成開放社會公廁200座,逐步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準化體系、管理體系、運營體系。在提供基礎服務的同時還能擁有多元化便民服務的“建寧驛站”已經成為了文明株洲的形象窗口。

黨旗飄在街巷 支部聯點驛站

把組織的觸角深深根植於基層網格,才能實現城管系統內黨的領導全方位、廣覆蓋、無盲區。對此,市城管局大力開展“黨旗飄在街巷 支部聯點驛站”活動,與最貼近民生的“建寧驛站”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市城管局將“建寧驛站”確定為全市城管系統支部和黨員的活動陣地。荷塘區在“建寧驛站”設立了勞模示範崗,退休勞模、環衛工人王水蘭每週定期為驛站保潔人員開展“傳幫帶”服務,讓勞模精神在驛站開花結果。蘆淞區的“紅袖章”也在“建寧驛站”進行志願服務,幫助群眾更全面徹底的瞭解“建寧驛站”。

截至目前,已有90個建成開放的驛站明確了聯點支部和駐點的黨員示範崗。市區兩級45個支部、700餘名黨員聯點驛站開展服務。此外,還整合“兩代表一委員”、勞模、優秀黨員等先進資源,建立123個黨員示範崗和勞模工作室、勞模示範崗。

為了拓展城市名片的內容和廣度,更好得宣傳“建寧驛站”的便民服務功能,市城管局還啟動了“小小驛站長”社會實踐活動,來自全市的300多名中小學生在暑期體驗了“建寧驛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打造1+N新模式的便民信息粘貼欄

“為什麼把我貼的信息撕掉,這讓我的店怎麼租出去!”70多歲的李娭毑生活來源幾乎都靠店鋪租金,但招租信息經常被撕,使得她的店已經閒置很久了。

一邊是亂貼亂畫的小廣告,一邊是市民的發佈需求,如何權衡二者,這可讓城市管理者犯了難。

今年5月,荷塘城管開展人性化執法,在轄區建設了35處便民信息粘貼欄,讓長期無處安放的城市“牛皮癬”有了“落腳之處”。信息欄讓小廣告有了集中的容身之地,不僅改善了市容市貌,也方便市民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便民信息粘貼欄的作用還不僅限於此,荷塘城管通過“粘貼欄+”市民需求、“粘貼欄+”黨員示範崗、“粘貼欄+”宣傳陣地、“粘貼欄+”互聯網、“粘貼欄+”行政執法,將粘貼欄的作用最大化。主動了解市民需求、主動為群眾提供服務、主動傳播城管聲音塑造城管形象,既方便了群眾,也解決了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

智能終端處罰系統

提升人行道違停查處效率

針對人行道違停現象增多的趨勢,株洲市城管局動真格了!

“株洲很好!請您停好!”今年6月26日,株洲市人行道違停處罰系統上線啟用,這是全省首個可線上繳納罰單的違停處罰系統。

據介紹,以前處理違停需要執法者人工鎖車並開具告知書,至少要耗費10分鐘,且被處罰人需要到城管大隊繳納罰款、執法隊員再到現場開鎖,程序複雜、效率低下。現在,通過“株洲人行道違停處罰系統”,執法者現場查處一臺車僅需兩分鐘,且被處罰人當場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查看違法事實並繳納罰款。

“我們這個系統已經實現與交警處罰系統同步。”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黃龍介紹,違停車主若不及時處理自己的違規行為、消除違規記錄,將與交警查處的交通違法信息同等對待。

系統上線至今,全市人行道違停執法18710臺次,是今年前5個月全市違停執法總數的57.9倍(今年前5個月323起),違停現象下降20%。同時,走出了“非接觸性執法”的新路子,既避免了以往違停鎖車執法效率低、糾紛多的問題,也逐步解決了違停執法處罰執行難到位的問題。

審批程序更精簡 審批時間更短

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這是株洲市城市管理領域所有行政審批實現的政務服務新模式,而以前可沒有如此簡單。

記者瞭解到,株洲市城管局原有8項審批事項,部分事項未納入行政審批窗口,且各事項的審批環節複雜,導致了審批流程繁瑣、審批時間長、成本高。

為了讓審批人“最多跑一次”,市城管局能放則放、能簡則簡,不斷縮減和下放各種權力,方便事項的一次性、簡便性辦結。目前,園林審批已由12個工作日壓縮到了5個工作日內辦結,市政審批項目由12個工作日壓縮到了3個工作日內辦結。

此外,還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對所批之事全程監管,做到了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

微亮化帶著城市越夜越美麗

看城市管理者如何從小微處著手 繡出株洲美好生活

沿江步道

鋼琴廣場的發光琴鍵,火車頭廣場燈光隧道,沿江步道上的星空、花瓣投光燈……江邊散步的你是不是被這些街邊、廣場的燈光小品吸引了目光?

鋼琴廣場上,小朋友們在琴鍵上來回奔跑,琴鍵隨著腳步發出五顏六色的光,一陣陣悅耳的音樂響起。記者走近發現,廣場地面鋪設了LED互動式感應鋼琴鍵燈,行人走過去就能“踩”出燈光與聲音。

為了營造市民夜遊亮化環境,市城管局在街邊、廣場新增了許多具有趣味特色的亮化小品,如火車頭廣場燈光隧道和燈光電影,感應式互動地磚燈,星空花瓣燈步行道,新華路上火烈鳥形狀亮化燈等等。不僅如此,還以“建寧驛站”為“微亮化”建設載體,安裝了輪廓燈的驛站成為了街邊的亮麗風景。

城市照明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有這些設計感十足的亮化小品,市城管局還為一些小街小巷、老舊小區解決接電、照明問題,照亮市民回家的最後一公里路,用微光溫暖人心。

數字城管信息採集讓管理更精細

看城市管理者如何從小微處著手 繡出株洲美好生活

信息採集操作平臺(截圖)

溝通快捷、責任到位、處置及時、運轉高效。近3年株洲市城管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綜合運用,24小時全方位展開市容市貌監督。

早上8點,檢查早市收攤情況;晚上7點,採集季節性水果攤販佔道經營情況;深夜11點,查看城區主要夜宵點露天燒烤油煙汙染等問題;空檔時間開車巡查……這是數字城管採集員的日常工作。為避免採集員“刷案卷”的現象,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從源頭把關,實現了“降低流量、提升質量”。

採集員採回信息後,數字城管系統每天都會把情況和發現的突出問題以圖文形式向城市各區反饋通報。對於城市管理突出問題,市城管局還會直接向各區交辦、督辦,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不予銷號。

據系統數據統計, 今年1-8月上報案卷處置率99.03%,結案率98.99%。以數字化平臺打造的“大城管”,有效促進了城市管理問題的高效處置,有力推動了城市管理常態化長效化。

利用微信平臺 提升服務能力

如何調動市民積極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如何更好的服務百姓?如何最快速瞭解大家的需求?2018年,株洲城管對微信公眾號進行了優化,整合城管系統服務資源,打造一站式體驗平臺。新版本優化後,“株洲城管”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驟增,半年時間增加了3.6萬人。

點開公眾號上的微服務平臺可以看到,該平臺上有一鍵查詢附近的公廁,一鍵瞭解株洲宵夜地圖,一鍵處理人行道違停等功能,為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不僅如此,公眾號還可以直接查詢人行道違停信息、繳納罰款。若發現執法、市容秩序、市政設施等城市管理相關的問題也可直接通過微信公眾號上傳到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進行處理。據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平臺的設立,拓展了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渠道,幫助群眾解決了很多“麻紗”問題。

近一年多時間,“株洲城管”微信公眾號已有8萬餘人次關注,其中有5萬餘人次參與了微信有獎舉報,共舉報案卷61354條,處置解決了61082條,處置率達99%以上。

治大國如烹小鮮,城市治理與民眾獲得感密不可分。株洲成為全國戶外廣告設施管理試點、公園品質不斷提升、市政應急處置快速有力、垃圾處理走向垃圾治理……城市管理者只有於“精細”上下功夫,於民生短板處著眼,於美好生活的追求處用心,才能使城市的治理效果更加科學有效。(株洲日報社新媒體記者 楊勝蘭 通訊員/鄧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