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六大心腹愛將:奮力抵禦元軍,三虎斬敵,頭號戰神生擒敵帥

在以元末明初這段歷史為背景的演義小說中,對朱元璋的塑造除了基本的出身低微外,其他的很多方面都作出了大量的改編,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他有六個結拜兄弟,而朱元璋在七個人之中,排行第四,正好居於最中心的位置,按照現在流行詞來說,就是典型的“C位”,他上頭三個哥哥分別是武殿章,胡大海和湯和,下面的三個兄弟則是鄧愈、常遇春和郭英,而在這六人當中,除了武殿章基本可以判斷成虛構人物之外,剩下的五位都是朱元璋創業時期的著名將領,稱呼這五位是朱元璋的心腹愛將也不為過,再加上後來在著名戲劇《戰太平》中的主角花雲,可以說在民間流傳的版本中,朱元璋一共有六大愛將:常遇春、郭英、胡大海、湯和、鄧愈、花雲,至於大明開國頭號將軍徐達,則被塑造成了一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主帥,所以在小說或評書中,需要為朱元璋衝鋒陷陣的鬥士,基本都是以剛才提到的六員大將為核心的。

朱元璋六大心腹愛將:奮力抵禦元軍,三虎斬敵,頭號戰神生擒敵帥

比如在他們駐防太平城之時,元軍大帥陳也先率十萬兵馬來攻,朱元璋跟徐達商議兵分兩輪,一路由常遇春和湯和領兵,攻打陳也先的水軍,另一路則交給鄧愈、胡大海、郭英和花雲,率領主力部隊,直接攻打陳也先的步兵和騎兵。這種戰爭場面,在小說的描述中,當然不可能是像現實的戰場一樣,兩軍上來就一頓廝殺,而是要先讓各位英雄名將們單挑一陣,充分展示一下風采後,才能進行真正的對決。因此,此戰就是朱元璋六大心腹愛將大放光彩的最佳時機。

朱元璋六大心腹愛將:奮力抵禦元軍,三虎斬敵,頭號戰神生擒敵帥

首先,敵方一登場的便是主帥陳也先,只見此人拍馬挺槍,直奔徐達的中軍陣營殺來,徐達身邊的幾位大將當然不能等閒視之,胡大海立刻策馬掄斧,跟陳也先戰在一處,應該說胡大海在小說中的人設,跟隋唐時期的程咬金基本一致,能耐不大福氣大,武功挺差,運氣挺好,甚至很多老藝人,直接將程咬金的三斧子移植到了胡大海身上。所以胡大海的本事在各位戰將中也是典型的中游水平,等擋得住他三斧子的,基本都是名將,被他三斧子偷襲得手的,那就是基本功不到家的庸才。陳也先身為元軍的主帥,武藝當然不會太差,但是也沒好到哪去,跟胡大海基本是平手,因此兩人打了幾個回合之後,誰也沒佔到便宜,這時,陳也先身後的孫和坐不住了,縱馬舞刀加入戰團,打算倆人一起圍毆胡大海。這個孫和跟朱元璋是有些淵源的,他的父親孫德崖曾經是朱元璋的戰友,因為利益問題,孫德崖和朱元璋在濠州內訌,孫德崖死於胡大海之手,孫和只能投靠了大元。

朱元璋六大心腹愛將:奮力抵禦元軍,三虎斬敵,頭號戰神生擒敵帥

他看到胡大海,當然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可問題是,小說作者是不可能讓胡大海這種角色以一敵二的,所以書中交代了,徐達立刻派出大將花雲敵住孫和,花雲的本事可要比胡大海高出不是一點半點,他一個人打孫和跟陳也先是沒有問題的,再加上胡大海幫忙,朱元璋這邊立刻佔據了上風。元軍一看,既然對方實力這麼強,那就別講什麼君子戰還是小人戰了,索性混戰吧,於是,陳也先的兩個兒子,陳兆先和陳明先,以及副將韓國忠、陶榮一共四個人,一起衝上陣前。這樣一來,郭英和鄧愈也就不用客氣了,各自揮舞著兵刃,加入戰團。按照小說的邏輯,朱元璋手下這六員大將的武力排序,應該是懷遠黑太歲常遇春第一,郭英和花雲仿上仿下,郭英人稱玉面霸王,那是被人比作項羽的高手,武功自然不低,而花雲的力氣要大於郭英,郭英的箭法則是強項,而後則是湯和鄧愈二人,最差的就是胡大海,但是老胡招數“壞”,一般人招架不住。

朱元璋六大心腹愛將:奮力抵禦元軍,三虎斬敵,頭號戰神生擒敵帥

在沒有常遇春和湯和的情況下,四大虎將勇鬥元朝六將是不吃虧的,但畢竟人數稍佔下風,一時難以輕鬆擊破對手,雙方就這樣從早晨戰至中午。就在這關鍵時刻,戰勝大元水軍的常遇春、湯和回來交令,一看這種狀態,二話不說,直接撲向了元軍,有這二人助陣,元將再來幾個也是白給了。結果,面對著常遇春狂風暴雨般的攻勢,孫和最先膽怯,調轉馬頭,就想逃跑。可胡大海是什麼人?那是撿漏高手,直接從斜刺裡殺出,一斧砍了孫和,自己人戰死,元將更加慌亂,陳明先一個不注意,被郭英一槍刺於馬下,而迎戰陶榮的花雲,也用了一招槍裡夾劍的絕招,一劍斬殺了陶榮。陳也先一看大勢已去,顧不得喪子之痛,立刻敗逃,但是這麼重要的敵軍主帥,怎麼能輕易放走?立下這個大功的機會,也只能屬於懷遠黑太歲,六爺常遇春,但見他輕舒猿臂,直接將陳也先走馬活擒。而後湯和鄧愈率軍一路掩殺,打得陳兆先和韓國忠領殘兵敗將,逃向山林,朱元璋就這樣,輕鬆守住太平城。

朱元璋六大心腹愛將:奮力抵禦元軍,三虎斬敵,頭號戰神生擒敵帥

這便是朱元璋六大心腹愛將,奮力抵禦元軍的故事,其中胡大海、郭英和花雲三大虎將斬敵,戰神常遇春更是直接擒獲了敵軍主帥陳也先,朱元璋大獲全勝。當然,這種故事只是在評書小說中,給受眾聽著過癮用的,真實的歷史上,很難發生這種戰事,雖然這些內容是小說虛構,但是其中的道理還是可以品讀一二的,如果元軍這邊,不是孫和率先膽怯避戰,估計他們的陣腳也不會亂,失敗的話,也不會那麼慘。因此,我們應該明白,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工作學習中,遇到困難的話,也許我們不會戰勝困難,但只要毅力堅定,鼓足勇氣,即便失敗了,也有下一次贏回來的機會,可要是自己先害怕退縮了,估計就會失敗的一塌糊塗,想要再次洗刷失敗的恥辱,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