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朱一龍陪跑,但正午依然是白玉蘭最大贏家:歡喜,卻也是悲哀

今天跟朋友聊到白玉蘭獎的結果,過程中,她反覆表達的一點就是“正午陽光好厲害啊!”

對於“正午陽光好厲害啊!”這個觀點,我真的深以為然。

看看臺下坐著的“高光人物”,從“中年頂流”倪大紅,到王凱胡歌朱一龍,哪個不是和正午有聯繫的?

王凱朱一龍陪跑,但正午依然是白玉蘭最大贏家:歡喜,卻也是悲哀

哪個不是隨便往那一站就尖叫聲一片?

王凱朱一龍陪跑,但正午依然是白玉蘭最大贏家:歡喜,卻也是悲哀

而最終的獲獎名單是這樣的。

王凱朱一龍陪跑,但正午依然是白玉蘭最大贏家:歡喜,卻也是悲哀

從班底到角色,正午的作品皆有獎項斬獲。

王凱朱一龍陪跑,但正午依然是白玉蘭最大贏家:歡喜,卻也是悲哀

雖然《知否》顆粒無收,但正午陽光卻依然憑著《都挺好》和《大江大河》拿獎到手軟。在這場頒獎典禮上,可謂“一枝獨秀”。

而正午也真的是實至名歸,這個團隊從山影時期開始,就已經貢獻出了像《戰長沙》和《小姨多鶴》這樣踏實的作品,正午陽光成立之後,更是有《琅琊榜》《偽裝者》和《歡樂頌》這樣引起全民討論的高質量,高熱度作品。

從受眾方面,較之山影時期,正午陽光將年齡層詳細的分化了,同時又有不同類型的作品,去兼顧各個年齡層。

以我們家來說,我爸是60後,他最喜歡的是《偽裝者》,我媽是70後,她最喜歡《琅琊榜》,而90後的我,最喜歡的是《如果蝸牛有愛情》。

從劇本層面而言,正午非常注重邏輯性和格局性。非常擅長去提升一個作品的格局,通過故事,來闡述編劇想要傳達的思想。哪怕是像《如果蝸牛有愛情》這樣一個原本非常甜膩的小言,編劇也有本事去,把它雕琢成“一個共同成長,溫暖前行”的故事。

每一個故事,或許都不完美,但是卻足可見編劇的認真和用心,至少,他們沒有像現在的很多編劇一樣,把觀眾當成傻子。

而演員方面,更是需要出色的業務能力和認真的職業態度。正午從來都是選真正的演員,而不是現在大多數人熱衷的流量。

至於場景打光服化道這樣的細節,更是不用說的處處留心。

這幾點看下來,似乎把所有關於國產劇的獎項都發給正午的作品也不足為過。

但是,將正午作為行業標杆的高度肯定,恰恰印證了這個行業的病態。

朱一龍在白玉蘭頒獎裡之後,發了微博,感謝張開宙和侯鴻亮。

王凱朱一龍陪跑,但正午依然是白玉蘭最大贏家:歡喜,卻也是悲哀

相似的感觸,我在王凱那裡也聽過。其實不止他們倆,幾乎每一個和正午合作過的人,都會感謝導演和製片人侯鴻亮。感謝他們給自己機會,也感謝他們締造出這樣優秀的作品。

包括在觀眾裡,也流傳著一句“正午出品,必屬精品。”

但是回過頭來細想,侯鴻亮和他的團隊,其實並沒有做什麼特別“偉大”的事。他們只不過是對作品抱著敬畏而踏實的心罷了。

這樣的踏實和敬畏,原本應該是“本分”和“常態”,卻生生被氾濫的流量,和願意為垃圾買單的粉絲,變成了奢侈品。

侯鴻亮及其團隊得到的讚賞,全部都是情理之中,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的作品付出的努力和認真,值得被讚賞。

但是這樣的讚賞背後,是整個行業的悲哀。就像王勁鬆老師說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為演員,在片場拍戲的人,卻連背臺詞都開始被表揚了。所以正午的踏實,才顯得更為可貴,才會被讚賞。

演員“丟失本分”的這種行為,除了不要臉之外,更是普通觀眾的不幸。

因為,粉絲群體無腦追捧而導致的影視質量下降,最後卻要普通觀眾來買單。

希望這個行業多一些正午陽光,少一些不要臉的流量。

只有“正午陽光”成為常態,才是真正的“皆大歡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