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

空城計:

一蘭州人用諸葛亮名頭,編了個故事,

結果成為經典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神來之筆。羅貫中憑藉一支生花妙筆,將諸葛亮的睿智膽略演繹的淋漓盡致。從而,將這段子無須有的故事,成功地和諸葛亮綁在了一起。

最早將諸葛亮和空城計連起來的,是一個西晉時期的一個蘭州人。他和別人聊天時,舉出了五件人們所不知道的諸葛亮事蹟。

這個蘭州人,名叫郭衝。

諸葛亮彈琴嚇走司馬懿

如今,空城計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說到“空城計”就自然浮現出,諸葛亮站在城頭觀山景彈琴的情形。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空城計。諸葛亮和空城計是後人虛構出來的。


"

空城計:

一蘭州人用諸葛亮名頭,編了個故事,

結果成為經典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神來之筆。羅貫中憑藉一支生花妙筆,將諸葛亮的睿智膽略演繹的淋漓盡致。從而,將這段子無須有的故事,成功地和諸葛亮綁在了一起。

最早將諸葛亮和空城計連起來的,是一個西晉時期的一個蘭州人。他和別人聊天時,舉出了五件人們所不知道的諸葛亮事蹟。

這個蘭州人,名叫郭衝。

諸葛亮彈琴嚇走司馬懿

如今,空城計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說到“空城計”就自然浮現出,諸葛亮站在城頭觀山景彈琴的情形。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空城計。諸葛亮和空城計是後人虛構出來的。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究竟是誰,虛構了諸葛亮和空城計這一橋段?一般人,懷疑的是羅貫中,他在編寫小說《三國演義》時,寫了出了《空城計》這一精彩的篇章。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後來,戲劇中對此情節進行了改編。尤其京劇的《空城計》諸葛亮在城頭的唱段,成為經典片段: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

算就了漢家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

東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

諸葛亮怎比得前輩的先生。

閒無事在敵樓亮一亮琴音,(諸葛亮撫琴。)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率軍,魏國派軍進攻蜀軍街亭(今甘肅秦安隴城鎮),諸葛亮派馬謖防守失敗。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

空城計:

一蘭州人用諸葛亮名頭,編了個故事,

結果成為經典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神來之筆。羅貫中憑藉一支生花妙筆,將諸葛亮的睿智膽略演繹的淋漓盡致。從而,將這段子無須有的故事,成功地和諸葛亮綁在了一起。

最早將諸葛亮和空城計連起來的,是一個西晉時期的一個蘭州人。他和別人聊天時,舉出了五件人們所不知道的諸葛亮事蹟。

這個蘭州人,名叫郭衝。

諸葛亮彈琴嚇走司馬懿

如今,空城計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說到“空城計”就自然浮現出,諸葛亮站在城頭觀山景彈琴的情形。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空城計。諸葛亮和空城計是後人虛構出來的。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究竟是誰,虛構了諸葛亮和空城計這一橋段?一般人,懷疑的是羅貫中,他在編寫小說《三國演義》時,寫了出了《空城計》這一精彩的篇章。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後來,戲劇中對此情節進行了改編。尤其京劇的《空城計》諸葛亮在城頭的唱段,成為經典片段: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

算就了漢家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

東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

諸葛亮怎比得前輩的先生。

閒無事在敵樓亮一亮琴音,(諸葛亮撫琴。)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率軍,魏國派軍進攻蜀軍街亭(今甘肅秦安隴城鎮),諸葛亮派馬謖防守失敗。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塑像



為何司馬懿不趁機進攻,滅了諸葛亮。其實,這不過是司馬懿“養寇為重”的伎倆。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沒了諸葛亮,曹家還能用他嗎?

蘭州人郭衝力挺諸葛亮


《三國演義》和戲劇中的空城計,上演的風風火火,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段落。同時,關於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是否實施過空城計,人們也是眾說紛紜。

時至今日,學界依舊是兩種不同說法,有人說諸葛亮根本沒有實施空城計;有人說諸葛亮對司馬懿實施過空城計,但晉朝的史家為尊者諱,故意否定諸葛亮的空城計。

那麼,究竟是誰,第一個說出諸葛亮的空城計的?這人就是晉朝的郭衝。郭衝是金城人,有人說他是蘭州東面的人。

晉朝初年,郭衝給司馬懿的小兒子扶風王司馬駿當幕僚。晉人好清談,郭衝經常和司馬高平劉寶、長史滎陽桓隰諸官屬士大夫一起,談論諸葛亮的事蹟。三世紀時,朝野中流傳著諸葛亮熱。當時,士大夫多譏諸葛亮託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這時,金城郭衝站出來說話。他認為諸葛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於是,郭衝舉出了五條諸葛亮事蹟,這些都隱沒多時,不被世人所知道的。郭衝說完諸葛亮的五條事蹟後,劉寶、桓隰等再也不能向他詰難。就連扶風王也認為郭衝說的好。其中,第三件事情就是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事。


"

空城計:

一蘭州人用諸葛亮名頭,編了個故事,

結果成為經典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神來之筆。羅貫中憑藉一支生花妙筆,將諸葛亮的睿智膽略演繹的淋漓盡致。從而,將這段子無須有的故事,成功地和諸葛亮綁在了一起。

最早將諸葛亮和空城計連起來的,是一個西晉時期的一個蘭州人。他和別人聊天時,舉出了五件人們所不知道的諸葛亮事蹟。

這個蘭州人,名叫郭衝。

諸葛亮彈琴嚇走司馬懿

如今,空城計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說到“空城計”就自然浮現出,諸葛亮站在城頭觀山景彈琴的情形。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空城計。諸葛亮和空城計是後人虛構出來的。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究竟是誰,虛構了諸葛亮和空城計這一橋段?一般人,懷疑的是羅貫中,他在編寫小說《三國演義》時,寫了出了《空城計》這一精彩的篇章。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後來,戲劇中對此情節進行了改編。尤其京劇的《空城計》諸葛亮在城頭的唱段,成為經典片段: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

算就了漢家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

東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

諸葛亮怎比得前輩的先生。

閒無事在敵樓亮一亮琴音,(諸葛亮撫琴。)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率軍,魏國派軍進攻蜀軍街亭(今甘肅秦安隴城鎮),諸葛亮派馬謖防守失敗。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塑像



為何司馬懿不趁機進攻,滅了諸葛亮。其實,這不過是司馬懿“養寇為重”的伎倆。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沒了諸葛亮,曹家還能用他嗎?

蘭州人郭衝力挺諸葛亮


《三國演義》和戲劇中的空城計,上演的風風火火,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段落。同時,關於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是否實施過空城計,人們也是眾說紛紜。

時至今日,學界依舊是兩種不同說法,有人說諸葛亮根本沒有實施空城計;有人說諸葛亮對司馬懿實施過空城計,但晉朝的史家為尊者諱,故意否定諸葛亮的空城計。

那麼,究竟是誰,第一個說出諸葛亮的空城計的?這人就是晉朝的郭衝。郭衝是金城人,有人說他是蘭州東面的人。

晉朝初年,郭衝給司馬懿的小兒子扶風王司馬駿當幕僚。晉人好清談,郭衝經常和司馬高平劉寶、長史滎陽桓隰諸官屬士大夫一起,談論諸葛亮的事蹟。三世紀時,朝野中流傳著諸葛亮熱。當時,士大夫多譏諸葛亮託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這時,金城郭衝站出來說話。他認為諸葛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於是,郭衝舉出了五條諸葛亮事蹟,這些都隱沒多時,不被世人所知道的。郭衝說完諸葛亮的五條事蹟後,劉寶、桓隰等再也不能向他詰難。就連扶風王也認為郭衝說的好。其中,第三件事情就是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事。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誡子書



西東晉間,有個叫王隱的人,在他的著作《蜀紀》中, 最先記載了郭衝說的諸葛亮五事。後來,裴松之在《蜀書 諸葛亮傳》的正文“遂行,屯於沔陽”後,注引了王隱《蜀記》中記載的郭衝說諸葛亮五事中的第三事——空城計。

原文如下:遂行,屯於沔陽。郭衝三事曰: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喜歡的朋友們可查閱原文,再不囉嗦。下面簡述大概:

司馬懿軍在距離諸葛亮六十里的才被發現,此時,形勢非常危急,要追趕魏延率領的大軍,顯然來不及。將士們臉色都變了,不知道怎麼辦。緊急關頭,諸葛亮擺出空城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灑水。”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一生唯謹慎,見諸葛亮示弱,必定有強兵設伏,於是下令撤退。

這是郭衝講的諸葛亮空城計的大概情形。不過,裴松之雖然引了這段內容,但卻否定了其真實性。裴松之駁道:“按陽平在漢中,亮初屯陽平,宣帝(司馬懿)尚為荊州都督,鉦宛城。事實上諸葛亮屯兵陽平關時,司馬懿任荊州督都,屯兵宛城,駐防孫吳;至於扶風王言慨然善衝之言,屬於子毀父之言,理所不容,更不靠譜。


"

空城計:

一蘭州人用諸葛亮名頭,編了個故事,

結果成為經典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神來之筆。羅貫中憑藉一支生花妙筆,將諸葛亮的睿智膽略演繹的淋漓盡致。從而,將這段子無須有的故事,成功地和諸葛亮綁在了一起。

最早將諸葛亮和空城計連起來的,是一個西晉時期的一個蘭州人。他和別人聊天時,舉出了五件人們所不知道的諸葛亮事蹟。

這個蘭州人,名叫郭衝。

諸葛亮彈琴嚇走司馬懿

如今,空城計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說到“空城計”就自然浮現出,諸葛亮站在城頭觀山景彈琴的情形。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空城計。諸葛亮和空城計是後人虛構出來的。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究竟是誰,虛構了諸葛亮和空城計這一橋段?一般人,懷疑的是羅貫中,他在編寫小說《三國演義》時,寫了出了《空城計》這一精彩的篇章。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後來,戲劇中對此情節進行了改編。尤其京劇的《空城計》諸葛亮在城頭的唱段,成為經典片段: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

算就了漢家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

東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

諸葛亮怎比得前輩的先生。

閒無事在敵樓亮一亮琴音,(諸葛亮撫琴。)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率軍,魏國派軍進攻蜀軍街亭(今甘肅秦安隴城鎮),諸葛亮派馬謖防守失敗。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塑像



為何司馬懿不趁機進攻,滅了諸葛亮。其實,這不過是司馬懿“養寇為重”的伎倆。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沒了諸葛亮,曹家還能用他嗎?

蘭州人郭衝力挺諸葛亮


《三國演義》和戲劇中的空城計,上演的風風火火,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段落。同時,關於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是否實施過空城計,人們也是眾說紛紜。

時至今日,學界依舊是兩種不同說法,有人說諸葛亮根本沒有實施空城計;有人說諸葛亮對司馬懿實施過空城計,但晉朝的史家為尊者諱,故意否定諸葛亮的空城計。

那麼,究竟是誰,第一個說出諸葛亮的空城計的?這人就是晉朝的郭衝。郭衝是金城人,有人說他是蘭州東面的人。

晉朝初年,郭衝給司馬懿的小兒子扶風王司馬駿當幕僚。晉人好清談,郭衝經常和司馬高平劉寶、長史滎陽桓隰諸官屬士大夫一起,談論諸葛亮的事蹟。三世紀時,朝野中流傳著諸葛亮熱。當時,士大夫多譏諸葛亮託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這時,金城郭衝站出來說話。他認為諸葛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於是,郭衝舉出了五條諸葛亮事蹟,這些都隱沒多時,不被世人所知道的。郭衝說完諸葛亮的五條事蹟後,劉寶、桓隰等再也不能向他詰難。就連扶風王也認為郭衝說的好。其中,第三件事情就是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事。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誡子書



西東晉間,有個叫王隱的人,在他的著作《蜀紀》中, 最先記載了郭衝說的諸葛亮五事。後來,裴松之在《蜀書 諸葛亮傳》的正文“遂行,屯於沔陽”後,注引了王隱《蜀記》中記載的郭衝說諸葛亮五事中的第三事——空城計。

原文如下:遂行,屯於沔陽。郭衝三事曰: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喜歡的朋友們可查閱原文,再不囉嗦。下面簡述大概:

司馬懿軍在距離諸葛亮六十里的才被發現,此時,形勢非常危急,要追趕魏延率領的大軍,顯然來不及。將士們臉色都變了,不知道怎麼辦。緊急關頭,諸葛亮擺出空城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灑水。”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一生唯謹慎,見諸葛亮示弱,必定有強兵設伏,於是下令撤退。

這是郭衝講的諸葛亮空城計的大概情形。不過,裴松之雖然引了這段內容,但卻否定了其真實性。裴松之駁道:“按陽平在漢中,亮初屯陽平,宣帝(司馬懿)尚為荊州都督,鉦宛城。事實上諸葛亮屯兵陽平關時,司馬懿任荊州督都,屯兵宛城,駐防孫吳;至於扶風王言慨然善衝之言,屬於子毀父之言,理所不容,更不靠譜。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不少人認為,郭衝講的諸葛亮五事,或許就是民間流傳的諸葛亮傳說。

從此,諸葛亮空城計一事的真偽,就成為千百年來,學界公案,有說有,有說無,爭論不休。


真實一面,王平實施了空營計


持諸葛亮空城計無的人認為:諸葛亮沒有擺過空城計。而街亭之役,魏方主帥是張郃,而非司馬懿,孔明根本無法以“空城計”嚇退遠在數千裡之外的司馬懿。

那麼,街亭之戰的真實情形如何呢?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敗之戰。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蜀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率10萬大軍,攜七擒孟獲的威勢,採用聲東擊西的策略,從漢中出發,一舉突破魏軍防線,越過祁山,直指當時曹魏所具有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蜀軍勢大,天水、南安、安定三地,叛魏應亮,整個關中震動。魏明帝親至長安坐鎮,分派張郃、曹真二人反擊蜀軍。

獲悉魏軍進攻,當時諸葛坐鎮西縣,精心組織了街亭阻擊戰,派馬謖擔任先鋒,同時指派王平、高洋、黃襲、張休、李盛五人率精兵1萬協助馬謖防守街亭,其主要目的是保障進入關中的通道——隴山道西口的暢通。臨出陣之前,諸葛亮叮囑馬謖要當道下寨,而在實指揮中馬謖卻自作聰明違背諸葛亮囑咐,據守山崗背水一戰,結果卻被魏軍截斷水道,致使士兵不戰自亂。


"

空城計:

一蘭州人用諸葛亮名頭,編了個故事,

結果成為經典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神來之筆。羅貫中憑藉一支生花妙筆,將諸葛亮的睿智膽略演繹的淋漓盡致。從而,將這段子無須有的故事,成功地和諸葛亮綁在了一起。

最早將諸葛亮和空城計連起來的,是一個西晉時期的一個蘭州人。他和別人聊天時,舉出了五件人們所不知道的諸葛亮事蹟。

這個蘭州人,名叫郭衝。

諸葛亮彈琴嚇走司馬懿

如今,空城計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說到“空城計”就自然浮現出,諸葛亮站在城頭觀山景彈琴的情形。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空城計。諸葛亮和空城計是後人虛構出來的。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究竟是誰,虛構了諸葛亮和空城計這一橋段?一般人,懷疑的是羅貫中,他在編寫小說《三國演義》時,寫了出了《空城計》這一精彩的篇章。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後來,戲劇中對此情節進行了改編。尤其京劇的《空城計》諸葛亮在城頭的唱段,成為經典片段: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

算就了漢家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

東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

諸葛亮怎比得前輩的先生。

閒無事在敵樓亮一亮琴音,(諸葛亮撫琴。)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率軍,魏國派軍進攻蜀軍街亭(今甘肅秦安隴城鎮),諸葛亮派馬謖防守失敗。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塑像



為何司馬懿不趁機進攻,滅了諸葛亮。其實,這不過是司馬懿“養寇為重”的伎倆。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沒了諸葛亮,曹家還能用他嗎?

蘭州人郭衝力挺諸葛亮


《三國演義》和戲劇中的空城計,上演的風風火火,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段落。同時,關於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是否實施過空城計,人們也是眾說紛紜。

時至今日,學界依舊是兩種不同說法,有人說諸葛亮根本沒有實施空城計;有人說諸葛亮對司馬懿實施過空城計,但晉朝的史家為尊者諱,故意否定諸葛亮的空城計。

那麼,究竟是誰,第一個說出諸葛亮的空城計的?這人就是晉朝的郭衝。郭衝是金城人,有人說他是蘭州東面的人。

晉朝初年,郭衝給司馬懿的小兒子扶風王司馬駿當幕僚。晉人好清談,郭衝經常和司馬高平劉寶、長史滎陽桓隰諸官屬士大夫一起,談論諸葛亮的事蹟。三世紀時,朝野中流傳著諸葛亮熱。當時,士大夫多譏諸葛亮託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這時,金城郭衝站出來說話。他認為諸葛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於是,郭衝舉出了五條諸葛亮事蹟,這些都隱沒多時,不被世人所知道的。郭衝說完諸葛亮的五條事蹟後,劉寶、桓隰等再也不能向他詰難。就連扶風王也認為郭衝說的好。其中,第三件事情就是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事。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誡子書



西東晉間,有個叫王隱的人,在他的著作《蜀紀》中, 最先記載了郭衝說的諸葛亮五事。後來,裴松之在《蜀書 諸葛亮傳》的正文“遂行,屯於沔陽”後,注引了王隱《蜀記》中記載的郭衝說諸葛亮五事中的第三事——空城計。

原文如下:遂行,屯於沔陽。郭衝三事曰: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喜歡的朋友們可查閱原文,再不囉嗦。下面簡述大概:

司馬懿軍在距離諸葛亮六十里的才被發現,此時,形勢非常危急,要追趕魏延率領的大軍,顯然來不及。將士們臉色都變了,不知道怎麼辦。緊急關頭,諸葛亮擺出空城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灑水。”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一生唯謹慎,見諸葛亮示弱,必定有強兵設伏,於是下令撤退。

這是郭衝講的諸葛亮空城計的大概情形。不過,裴松之雖然引了這段內容,但卻否定了其真實性。裴松之駁道:“按陽平在漢中,亮初屯陽平,宣帝(司馬懿)尚為荊州都督,鉦宛城。事實上諸葛亮屯兵陽平關時,司馬懿任荊州督都,屯兵宛城,駐防孫吳;至於扶風王言慨然善衝之言,屬於子毀父之言,理所不容,更不靠譜。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不少人認為,郭衝講的諸葛亮五事,或許就是民間流傳的諸葛亮傳說。

從此,諸葛亮空城計一事的真偽,就成為千百年來,學界公案,有說有,有說無,爭論不休。


真實一面,王平實施了空營計


持諸葛亮空城計無的人認為:諸葛亮沒有擺過空城計。而街亭之役,魏方主帥是張郃,而非司馬懿,孔明根本無法以“空城計”嚇退遠在數千裡之外的司馬懿。

那麼,街亭之戰的真實情形如何呢?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敗之戰。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蜀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率10萬大軍,攜七擒孟獲的威勢,採用聲東擊西的策略,從漢中出發,一舉突破魏軍防線,越過祁山,直指當時曹魏所具有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蜀軍勢大,天水、南安、安定三地,叛魏應亮,整個關中震動。魏明帝親至長安坐鎮,分派張郃、曹真二人反擊蜀軍。

獲悉魏軍進攻,當時諸葛坐鎮西縣,精心組織了街亭阻擊戰,派馬謖擔任先鋒,同時指派王平、高洋、黃襲、張休、李盛五人率精兵1萬協助馬謖防守街亭,其主要目的是保障進入關中的通道——隴山道西口的暢通。臨出陣之前,諸葛亮叮囑馬謖要當道下寨,而在實指揮中馬謖卻自作聰明違背諸葛亮囑咐,據守山崗背水一戰,結果卻被魏軍截斷水道,致使士兵不戰自亂。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古街亭



此時,王平所領千人鳴鼓自守,張郃以其有伏兵,不往逼也。於是,王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通鑑》魏明帝太和二年條)。此時,蜀軍全軍被動,被迫撤回漢中。街亭之戰時,蜀軍主帥是諸葛亮,魏軍主帥則是張郃。第一次北伐的戰果,一是得到"涼州上士”姜維;二是撤走西縣居民千餘家。

由此看來,危機時刻王平實施了空營計,迷惑了張郃,成功撤退。沒有諸葛亮空城計的記述。

羅貫中移花接木出大戲

那麼,羅貫中《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空城計的情節是如何來的呢?

首先我們說,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可以虛構,可以移花接木,可以道聽途說。雖然《三國演義》中不少情節和正史一致,但也有不少情節和正史相違。

在另一方面,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肯定蒐羅了大量的相關資料,自然也包括也有關於郭衝五事的相關記述。他便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巧妙地這個故事,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

或許,諸葛亮空城計,最早就是郭衝聽來的故事。後來,經過人們的多次改編,就逐漸接近《三國演義》中的“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的情節了。


"

空城計:

一蘭州人用諸葛亮名頭,編了個故事,

結果成為經典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神來之筆。羅貫中憑藉一支生花妙筆,將諸葛亮的睿智膽略演繹的淋漓盡致。從而,將這段子無須有的故事,成功地和諸葛亮綁在了一起。

最早將諸葛亮和空城計連起來的,是一個西晉時期的一個蘭州人。他和別人聊天時,舉出了五件人們所不知道的諸葛亮事蹟。

這個蘭州人,名叫郭衝。

諸葛亮彈琴嚇走司馬懿

如今,空城計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說到“空城計”就自然浮現出,諸葛亮站在城頭觀山景彈琴的情形。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空城計。諸葛亮和空城計是後人虛構出來的。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究竟是誰,虛構了諸葛亮和空城計這一橋段?一般人,懷疑的是羅貫中,他在編寫小說《三國演義》時,寫了出了《空城計》這一精彩的篇章。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後來,戲劇中對此情節進行了改編。尤其京劇的《空城計》諸葛亮在城頭的唱段,成為經典片段: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

算就了漢家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

東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

諸葛亮怎比得前輩的先生。

閒無事在敵樓亮一亮琴音,(諸葛亮撫琴。)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率軍,魏國派軍進攻蜀軍街亭(今甘肅秦安隴城鎮),諸葛亮派馬謖防守失敗。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塑像



為何司馬懿不趁機進攻,滅了諸葛亮。其實,這不過是司馬懿“養寇為重”的伎倆。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沒了諸葛亮,曹家還能用他嗎?

蘭州人郭衝力挺諸葛亮


《三國演義》和戲劇中的空城計,上演的風風火火,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段落。同時,關於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是否實施過空城計,人們也是眾說紛紜。

時至今日,學界依舊是兩種不同說法,有人說諸葛亮根本沒有實施空城計;有人說諸葛亮對司馬懿實施過空城計,但晉朝的史家為尊者諱,故意否定諸葛亮的空城計。

那麼,究竟是誰,第一個說出諸葛亮的空城計的?這人就是晉朝的郭衝。郭衝是金城人,有人說他是蘭州東面的人。

晉朝初年,郭衝給司馬懿的小兒子扶風王司馬駿當幕僚。晉人好清談,郭衝經常和司馬高平劉寶、長史滎陽桓隰諸官屬士大夫一起,談論諸葛亮的事蹟。三世紀時,朝野中流傳著諸葛亮熱。當時,士大夫多譏諸葛亮託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這時,金城郭衝站出來說話。他認為諸葛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於是,郭衝舉出了五條諸葛亮事蹟,這些都隱沒多時,不被世人所知道的。郭衝說完諸葛亮的五條事蹟後,劉寶、桓隰等再也不能向他詰難。就連扶風王也認為郭衝說的好。其中,第三件事情就是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事。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誡子書



西東晉間,有個叫王隱的人,在他的著作《蜀紀》中, 最先記載了郭衝說的諸葛亮五事。後來,裴松之在《蜀書 諸葛亮傳》的正文“遂行,屯於沔陽”後,注引了王隱《蜀記》中記載的郭衝說諸葛亮五事中的第三事——空城計。

原文如下:遂行,屯於沔陽。郭衝三事曰: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喜歡的朋友們可查閱原文,再不囉嗦。下面簡述大概:

司馬懿軍在距離諸葛亮六十里的才被發現,此時,形勢非常危急,要追趕魏延率領的大軍,顯然來不及。將士們臉色都變了,不知道怎麼辦。緊急關頭,諸葛亮擺出空城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灑水。”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一生唯謹慎,見諸葛亮示弱,必定有強兵設伏,於是下令撤退。

這是郭衝講的諸葛亮空城計的大概情形。不過,裴松之雖然引了這段內容,但卻否定了其真實性。裴松之駁道:“按陽平在漢中,亮初屯陽平,宣帝(司馬懿)尚為荊州都督,鉦宛城。事實上諸葛亮屯兵陽平關時,司馬懿任荊州督都,屯兵宛城,駐防孫吳;至於扶風王言慨然善衝之言,屬於子毀父之言,理所不容,更不靠譜。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不少人認為,郭衝講的諸葛亮五事,或許就是民間流傳的諸葛亮傳說。

從此,諸葛亮空城計一事的真偽,就成為千百年來,學界公案,有說有,有說無,爭論不休。


真實一面,王平實施了空營計


持諸葛亮空城計無的人認為:諸葛亮沒有擺過空城計。而街亭之役,魏方主帥是張郃,而非司馬懿,孔明根本無法以“空城計”嚇退遠在數千裡之外的司馬懿。

那麼,街亭之戰的真實情形如何呢?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敗之戰。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蜀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率10萬大軍,攜七擒孟獲的威勢,採用聲東擊西的策略,從漢中出發,一舉突破魏軍防線,越過祁山,直指當時曹魏所具有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蜀軍勢大,天水、南安、安定三地,叛魏應亮,整個關中震動。魏明帝親至長安坐鎮,分派張郃、曹真二人反擊蜀軍。

獲悉魏軍進攻,當時諸葛坐鎮西縣,精心組織了街亭阻擊戰,派馬謖擔任先鋒,同時指派王平、高洋、黃襲、張休、李盛五人率精兵1萬協助馬謖防守街亭,其主要目的是保障進入關中的通道——隴山道西口的暢通。臨出陣之前,諸葛亮叮囑馬謖要當道下寨,而在實指揮中馬謖卻自作聰明違背諸葛亮囑咐,據守山崗背水一戰,結果卻被魏軍截斷水道,致使士兵不戰自亂。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古街亭



此時,王平所領千人鳴鼓自守,張郃以其有伏兵,不往逼也。於是,王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通鑑》魏明帝太和二年條)。此時,蜀軍全軍被動,被迫撤回漢中。街亭之戰時,蜀軍主帥是諸葛亮,魏軍主帥則是張郃。第一次北伐的戰果,一是得到"涼州上士”姜維;二是撤走西縣居民千餘家。

由此看來,危機時刻王平實施了空營計,迷惑了張郃,成功撤退。沒有諸葛亮空城計的記述。

羅貫中移花接木出大戲

那麼,羅貫中《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空城計的情節是如何來的呢?

首先我們說,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可以虛構,可以移花接木,可以道聽途說。雖然《三國演義》中不少情節和正史一致,但也有不少情節和正史相違。

在另一方面,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肯定蒐羅了大量的相關資料,自然也包括也有關於郭衝五事的相關記述。他便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巧妙地這個故事,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

或許,諸葛亮空城計,最早就是郭衝聽來的故事。後來,經過人們的多次改編,就逐漸接近《三國演義》中的“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的情節了。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東漢末年銅車馬



在小說中,兩軍對壘,自然領軍人物要旗鼓相當。用張郃對諸葛亮,顯然戲份不足,無法吸引人。於是,巧妙一變,張郃就變成了司馬懿。王平的空營計,太小了,不足以襯托司馬懿 諸葛亮的身份,更無法令人震驚,吸引眼球。於是,便在西城,上演了空城計。最終,結果王平改成者葛亮。張郃改成司馬懿,王平的空營計改成諸葛亮的空城計,故事的發生地點,從街亭,改到了西城。

可惜,關於郭衝這位西晉初年的蘭州人,有關他的史料中記載極其有限。不過,能給司馬懿的幼子擔任幕僚,也不是尋常之輩。千年歲月,湮沒了無數英雄豪傑,能留下名字,已經非常幸運了。無論如何,應該感謝郭衝這位蘭州人,讓我們知道了諸葛亮的故事。

為何有不少學者,肯定諸葛亮空城計的存在呢?且容以後細說。


"

空城計:

一蘭州人用諸葛亮名頭,編了個故事,

結果成為經典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神來之筆。羅貫中憑藉一支生花妙筆,將諸葛亮的睿智膽略演繹的淋漓盡致。從而,將這段子無須有的故事,成功地和諸葛亮綁在了一起。

最早將諸葛亮和空城計連起來的,是一個西晉時期的一個蘭州人。他和別人聊天時,舉出了五件人們所不知道的諸葛亮事蹟。

這個蘭州人,名叫郭衝。

諸葛亮彈琴嚇走司馬懿

如今,空城計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說到“空城計”就自然浮現出,諸葛亮站在城頭觀山景彈琴的情形。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空城計。諸葛亮和空城計是後人虛構出來的。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究竟是誰,虛構了諸葛亮和空城計這一橋段?一般人,懷疑的是羅貫中,他在編寫小說《三國演義》時,寫了出了《空城計》這一精彩的篇章。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後來,戲劇中對此情節進行了改編。尤其京劇的《空城計》諸葛亮在城頭的唱段,成為經典片段: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

算就了漢家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

東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

諸葛亮怎比得前輩的先生。

閒無事在敵樓亮一亮琴音,(諸葛亮撫琴。)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率軍,魏國派軍進攻蜀軍街亭(今甘肅秦安隴城鎮),諸葛亮派馬謖防守失敗。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塑像



為何司馬懿不趁機進攻,滅了諸葛亮。其實,這不過是司馬懿“養寇為重”的伎倆。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沒了諸葛亮,曹家還能用他嗎?

蘭州人郭衝力挺諸葛亮


《三國演義》和戲劇中的空城計,上演的風風火火,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段落。同時,關於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是否實施過空城計,人們也是眾說紛紜。

時至今日,學界依舊是兩種不同說法,有人說諸葛亮根本沒有實施空城計;有人說諸葛亮對司馬懿實施過空城計,但晉朝的史家為尊者諱,故意否定諸葛亮的空城計。

那麼,究竟是誰,第一個說出諸葛亮的空城計的?這人就是晉朝的郭衝。郭衝是金城人,有人說他是蘭州東面的人。

晉朝初年,郭衝給司馬懿的小兒子扶風王司馬駿當幕僚。晉人好清談,郭衝經常和司馬高平劉寶、長史滎陽桓隰諸官屬士大夫一起,談論諸葛亮的事蹟。三世紀時,朝野中流傳著諸葛亮熱。當時,士大夫多譏諸葛亮託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這時,金城郭衝站出來說話。他認為諸葛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於是,郭衝舉出了五條諸葛亮事蹟,這些都隱沒多時,不被世人所知道的。郭衝說完諸葛亮的五條事蹟後,劉寶、桓隰等再也不能向他詰難。就連扶風王也認為郭衝說的好。其中,第三件事情就是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事。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誡子書



西東晉間,有個叫王隱的人,在他的著作《蜀紀》中, 最先記載了郭衝說的諸葛亮五事。後來,裴松之在《蜀書 諸葛亮傳》的正文“遂行,屯於沔陽”後,注引了王隱《蜀記》中記載的郭衝說諸葛亮五事中的第三事——空城計。

原文如下:遂行,屯於沔陽。郭衝三事曰: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喜歡的朋友們可查閱原文,再不囉嗦。下面簡述大概:

司馬懿軍在距離諸葛亮六十里的才被發現,此時,形勢非常危急,要追趕魏延率領的大軍,顯然來不及。將士們臉色都變了,不知道怎麼辦。緊急關頭,諸葛亮擺出空城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灑水。”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一生唯謹慎,見諸葛亮示弱,必定有強兵設伏,於是下令撤退。

這是郭衝講的諸葛亮空城計的大概情形。不過,裴松之雖然引了這段內容,但卻否定了其真實性。裴松之駁道:“按陽平在漢中,亮初屯陽平,宣帝(司馬懿)尚為荊州都督,鉦宛城。事實上諸葛亮屯兵陽平關時,司馬懿任荊州督都,屯兵宛城,駐防孫吳;至於扶風王言慨然善衝之言,屬於子毀父之言,理所不容,更不靠譜。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不少人認為,郭衝講的諸葛亮五事,或許就是民間流傳的諸葛亮傳說。

從此,諸葛亮空城計一事的真偽,就成為千百年來,學界公案,有說有,有說無,爭論不休。


真實一面,王平實施了空營計


持諸葛亮空城計無的人認為:諸葛亮沒有擺過空城計。而街亭之役,魏方主帥是張郃,而非司馬懿,孔明根本無法以“空城計”嚇退遠在數千裡之外的司馬懿。

那麼,街亭之戰的真實情形如何呢?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敗之戰。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蜀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率10萬大軍,攜七擒孟獲的威勢,採用聲東擊西的策略,從漢中出發,一舉突破魏軍防線,越過祁山,直指當時曹魏所具有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蜀軍勢大,天水、南安、安定三地,叛魏應亮,整個關中震動。魏明帝親至長安坐鎮,分派張郃、曹真二人反擊蜀軍。

獲悉魏軍進攻,當時諸葛坐鎮西縣,精心組織了街亭阻擊戰,派馬謖擔任先鋒,同時指派王平、高洋、黃襲、張休、李盛五人率精兵1萬協助馬謖防守街亭,其主要目的是保障進入關中的通道——隴山道西口的暢通。臨出陣之前,諸葛亮叮囑馬謖要當道下寨,而在實指揮中馬謖卻自作聰明違背諸葛亮囑咐,據守山崗背水一戰,結果卻被魏軍截斷水道,致使士兵不戰自亂。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古街亭



此時,王平所領千人鳴鼓自守,張郃以其有伏兵,不往逼也。於是,王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通鑑》魏明帝太和二年條)。此時,蜀軍全軍被動,被迫撤回漢中。街亭之戰時,蜀軍主帥是諸葛亮,魏軍主帥則是張郃。第一次北伐的戰果,一是得到"涼州上士”姜維;二是撤走西縣居民千餘家。

由此看來,危機時刻王平實施了空營計,迷惑了張郃,成功撤退。沒有諸葛亮空城計的記述。

羅貫中移花接木出大戲

那麼,羅貫中《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空城計的情節是如何來的呢?

首先我們說,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可以虛構,可以移花接木,可以道聽途說。雖然《三國演義》中不少情節和正史一致,但也有不少情節和正史相違。

在另一方面,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肯定蒐羅了大量的相關資料,自然也包括也有關於郭衝五事的相關記述。他便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巧妙地這個故事,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

或許,諸葛亮空城計,最早就是郭衝聽來的故事。後來,經過人們的多次改編,就逐漸接近《三國演義》中的“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的情節了。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東漢末年銅車馬



在小說中,兩軍對壘,自然領軍人物要旗鼓相當。用張郃對諸葛亮,顯然戲份不足,無法吸引人。於是,巧妙一變,張郃就變成了司馬懿。王平的空營計,太小了,不足以襯托司馬懿 諸葛亮的身份,更無法令人震驚,吸引眼球。於是,便在西城,上演了空城計。最終,結果王平改成者葛亮。張郃改成司馬懿,王平的空營計改成諸葛亮的空城計,故事的發生地點,從街亭,改到了西城。

可惜,關於郭衝這位西晉初年的蘭州人,有關他的史料中記載極其有限。不過,能給司馬懿的幼子擔任幕僚,也不是尋常之輩。千年歲月,湮沒了無數英雄豪傑,能留下名字,已經非常幸運了。無論如何,應該感謝郭衝這位蘭州人,讓我們知道了諸葛亮的故事。

為何有不少學者,肯定諸葛亮空城計的存在呢?且容以後細說。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

空城計:

一蘭州人用諸葛亮名頭,編了個故事,

結果成為經典


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神來之筆。羅貫中憑藉一支生花妙筆,將諸葛亮的睿智膽略演繹的淋漓盡致。從而,將這段子無須有的故事,成功地和諸葛亮綁在了一起。

最早將諸葛亮和空城計連起來的,是一個西晉時期的一個蘭州人。他和別人聊天時,舉出了五件人們所不知道的諸葛亮事蹟。

這個蘭州人,名叫郭衝。

諸葛亮彈琴嚇走司馬懿

如今,空城計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說到“空城計”就自然浮現出,諸葛亮站在城頭觀山景彈琴的情形。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空城計。諸葛亮和空城計是後人虛構出來的。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究竟是誰,虛構了諸葛亮和空城計這一橋段?一般人,懷疑的是羅貫中,他在編寫小說《三國演義》時,寫了出了《空城計》這一精彩的篇章。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後來,戲劇中對此情節進行了改編。尤其京劇的《空城計》諸葛亮在城頭的唱段,成為經典片段: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

算就了漢家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

東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

諸葛亮怎比得前輩的先生。

閒無事在敵樓亮一亮琴音,(諸葛亮撫琴。)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率軍,魏國派軍進攻蜀軍街亭(今甘肅秦安隴城鎮),諸葛亮派馬謖防守失敗。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塑像



為何司馬懿不趁機進攻,滅了諸葛亮。其實,這不過是司馬懿“養寇為重”的伎倆。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沒了諸葛亮,曹家還能用他嗎?

蘭州人郭衝力挺諸葛亮


《三國演義》和戲劇中的空城計,上演的風風火火,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段落。同時,關於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是否實施過空城計,人們也是眾說紛紜。

時至今日,學界依舊是兩種不同說法,有人說諸葛亮根本沒有實施空城計;有人說諸葛亮對司馬懿實施過空城計,但晉朝的史家為尊者諱,故意否定諸葛亮的空城計。

那麼,究竟是誰,第一個說出諸葛亮的空城計的?這人就是晉朝的郭衝。郭衝是金城人,有人說他是蘭州東面的人。

晉朝初年,郭衝給司馬懿的小兒子扶風王司馬駿當幕僚。晉人好清談,郭衝經常和司馬高平劉寶、長史滎陽桓隰諸官屬士大夫一起,談論諸葛亮的事蹟。三世紀時,朝野中流傳著諸葛亮熱。當時,士大夫多譏諸葛亮託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這時,金城郭衝站出來說話。他認為諸葛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於是,郭衝舉出了五條諸葛亮事蹟,這些都隱沒多時,不被世人所知道的。郭衝說完諸葛亮的五條事蹟後,劉寶、桓隰等再也不能向他詰難。就連扶風王也認為郭衝說的好。其中,第三件事情就是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事。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諸葛亮誡子書



西東晉間,有個叫王隱的人,在他的著作《蜀紀》中, 最先記載了郭衝說的諸葛亮五事。後來,裴松之在《蜀書 諸葛亮傳》的正文“遂行,屯於沔陽”後,注引了王隱《蜀記》中記載的郭衝說諸葛亮五事中的第三事——空城計。

原文如下:遂行,屯於沔陽。郭衝三事曰: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喜歡的朋友們可查閱原文,再不囉嗦。下面簡述大概:

司馬懿軍在距離諸葛亮六十里的才被發現,此時,形勢非常危急,要追趕魏延率領的大軍,顯然來不及。將士們臉色都變了,不知道怎麼辦。緊急關頭,諸葛亮擺出空城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灑水。”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一生唯謹慎,見諸葛亮示弱,必定有強兵設伏,於是下令撤退。

這是郭衝講的諸葛亮空城計的大概情形。不過,裴松之雖然引了這段內容,但卻否定了其真實性。裴松之駁道:“按陽平在漢中,亮初屯陽平,宣帝(司馬懿)尚為荊州都督,鉦宛城。事實上諸葛亮屯兵陽平關時,司馬懿任荊州督都,屯兵宛城,駐防孫吳;至於扶風王言慨然善衝之言,屬於子毀父之言,理所不容,更不靠譜。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不少人認為,郭衝講的諸葛亮五事,或許就是民間流傳的諸葛亮傳說。

從此,諸葛亮空城計一事的真偽,就成為千百年來,學界公案,有說有,有說無,爭論不休。


真實一面,王平實施了空營計


持諸葛亮空城計無的人認為:諸葛亮沒有擺過空城計。而街亭之役,魏方主帥是張郃,而非司馬懿,孔明根本無法以“空城計”嚇退遠在數千裡之外的司馬懿。

那麼,街亭之戰的真實情形如何呢?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敗之戰。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蜀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率10萬大軍,攜七擒孟獲的威勢,採用聲東擊西的策略,從漢中出發,一舉突破魏軍防線,越過祁山,直指當時曹魏所具有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蜀軍勢大,天水、南安、安定三地,叛魏應亮,整個關中震動。魏明帝親至長安坐鎮,分派張郃、曹真二人反擊蜀軍。

獲悉魏軍進攻,當時諸葛坐鎮西縣,精心組織了街亭阻擊戰,派馬謖擔任先鋒,同時指派王平、高洋、黃襲、張休、李盛五人率精兵1萬協助馬謖防守街亭,其主要目的是保障進入關中的通道——隴山道西口的暢通。臨出陣之前,諸葛亮叮囑馬謖要當道下寨,而在實指揮中馬謖卻自作聰明違背諸葛亮囑咐,據守山崗背水一戰,結果卻被魏軍截斷水道,致使士兵不戰自亂。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古街亭



此時,王平所領千人鳴鼓自守,張郃以其有伏兵,不往逼也。於是,王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通鑑》魏明帝太和二年條)。此時,蜀軍全軍被動,被迫撤回漢中。街亭之戰時,蜀軍主帥是諸葛亮,魏軍主帥則是張郃。第一次北伐的戰果,一是得到"涼州上士”姜維;二是撤走西縣居民千餘家。

由此看來,危機時刻王平實施了空營計,迷惑了張郃,成功撤退。沒有諸葛亮空城計的記述。

羅貫中移花接木出大戲

那麼,羅貫中《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空城計的情節是如何來的呢?

首先我們說,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可以虛構,可以移花接木,可以道聽途說。雖然《三國演義》中不少情節和正史一致,但也有不少情節和正史相違。

在另一方面,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肯定蒐羅了大量的相關資料,自然也包括也有關於郭衝五事的相關記述。他便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巧妙地這個故事,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

或許,諸葛亮空城計,最早就是郭衝聽來的故事。後來,經過人們的多次改編,就逐漸接近《三國演義》中的“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的情節了。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東漢末年銅車馬



在小說中,兩軍對壘,自然領軍人物要旗鼓相當。用張郃對諸葛亮,顯然戲份不足,無法吸引人。於是,巧妙一變,張郃就變成了司馬懿。王平的空營計,太小了,不足以襯托司馬懿 諸葛亮的身份,更無法令人震驚,吸引眼球。於是,便在西城,上演了空城計。最終,結果王平改成者葛亮。張郃改成司馬懿,王平的空營計改成諸葛亮的空城計,故事的發生地點,從街亭,改到了西城。

可惜,關於郭衝這位西晉初年的蘭州人,有關他的史料中記載極其有限。不過,能給司馬懿的幼子擔任幕僚,也不是尋常之輩。千年歲月,湮沒了無數英雄豪傑,能留下名字,已經非常幸運了。無論如何,應該感謝郭衝這位蘭州人,讓我們知道了諸葛亮的故事。

為何有不少學者,肯定諸葛亮空城計的存在呢?且容以後細說。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忍無可忍,一蘭州人,說出諸葛亮5個故事!司馬懿兒子也不得不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