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家族獨一無二的記錄,在魏蜀吳三國都有人,都做高官

諸葛亮家族在三國時期是一個在三國都非常活躍的大家族,也是三國時期唯一的一個家族。前期是諸葛亮和諸葛瑾在吳蜀兩國,後期是諸葛瞻在蜀漢、諸葛恪在東吳、諸葛誕在曹魏,都是地位比較高的重要官員。

諸葛靚是諸葛誕的小兒子,在諸葛誕叛亂的時候,為了向東吳求救,被諸葛誕送到東吳去做人質,以求東吳發兵救援。諸葛誕叛亂持續了一年多,東吳確實發兵救援了,但被司馬昭的軍隊擊敗,只有文欽突入城內,和諸葛誕一起守城。叛亂被平定後,諸葛誕被司馬昭下令誅三族,只有諸葛靚因為身在東吳,得以倖免。

諸葛誕是諸葛亮的同族堂兄弟,但他們並沒有什麼交往。諸葛亮家族在泰山郡,和王朗家族相去不遠。諸葛亮入蜀之前,其兄諸葛瑾已經出仕,先在京城,後來為了躲避戰亂到了東吳,也曾經擔任過丞相。諸葛瑾死後,兒子諸葛恪在孫權臨終時奉遺詔成為輔政大臣,但很快就被殺了,同樣被誅三族。諸葛恪秉政時率軍伐魏,曹魏方面率軍抵抗的,正是諸葛誕。只有諸葛瑾的小兒子諸葛喬在諸葛亮還沒有兒子的時候,被諸葛亮接到益州撫養,作為繼嗣,後來一直生活在益州。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戰死在綿竹,諸葛瞻的大兒子諸葛尚同樣戰死,只有小兒子諸葛京活了下來,在西晉時曾擔任過太守、刺史。因為諸葛亮家族有後人繼嗣,而諸葛瑾家族因為諸葛恪被誅三族而絕嗣,所以在三分歸晉之後,諸葛喬又自己恢復了諸葛瑾家族後裔的身份,為諸葛瑾家族繼嗣。

此外,三國時期還出現過的諸葛亮家族的人包括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諸葛璋和諸葛緒。諸葛均在諸葛亮的推薦下,也於公元216年出仕劉備,位至長水校尉。蜀漢滅亡後,諸葛均被迫遷往洛陽,途中病死。有記載稱,諸葛均無子,以諸葛亮次子諸葛企為嗣,後以葛為姓,諸葛瑾的另一個兒子諸葛謙也被國際給諸葛均為子,後以諸為姓。

諸葛亮家族獨一無二的記錄,在魏蜀吳三國都有人,都做高官

諸葛璋在三國時期只出現了一次,是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秉政之初,諸葛璋與王朗、陳群等人一起致書諸葛亮,稱說天命,勸諸葛亮讓蜀漢自去帝號,對曹魏稱藩,被諸葛亮嚴詞拒絕。從名字看,諸葛璋很可能是諸葛亮的堂叔,也就是和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叔叔諸葛玄是同輩,至少是諸葛亮家族中地位比較高的人,才有資格和王朗、陳群一樣,以長輩的身份勸諸葛亮投降。

諸葛緒在諸葛誕率軍抵抗東吳孫峻以十萬大軍伐魏的時候首次出現,當時是泰山太守,隸屬於兗州刺史鄧艾。滅蜀之戰中,諸葛緒奉命率三萬軍隊搶佔陰平橋頭,和鄧艾夾擊姜維,但姜維行動迅速,很快從隴西脫離與鄧艾的接觸,通過了陰平橋頭,諸葛緒未能完成任務。之後,諸葛緒的軍隊被鍾會奪走。之後,諸葛緒曾人雍州刺史、衛尉等職。入晉以後,諸葛緒一支是諸葛家族最為地位顯赫、枝繁葉茂的一支。諸葛緒的兒子諸葛衝也曾擔任廷尉,諸葛衝孫女後入宮為晉武帝司馬炎的妃子。

諸葛誕早年是和夏侯玄、司馬師齊名的曹魏名士,但在曹叡時期,曹叡以禁止浮華為名義,對這些當時風頭甚勁的名士進行了政治打壓,是為浮華案。所以諸葛誕在曹叡時期並未得到太快的提拔,反而是咋高平陵之變後,諸葛誕的仕途很順利,一路上升,到發動叛亂時已經是徵東將軍,具備了三公的資格。

諸葛誕在平定此前的兩次淮南叛亂的時候,表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協助司馬師平定毋丘儉叛亂時,表現非常突出,時和鄧艾一樣,立下非常大的功勞的。加上他出身名族,所以地位上升比較快,到叛亂時已經擔任了徵東將軍,是僅次於三公的位置了。所以,諸葛誕其實未必對曹魏有什麼太深的感情,否則在平定毋丘儉叛亂的時候,也不用那麼積極。

諸葛亮家族獨一無二的記錄,在魏蜀吳三國都有人,都做高官

諸葛誕出名很早,又出身名族,所以和司馬氏也早早就結為姻親。諸葛誕的女兒嫁給司馬懿的兒子琅琊王司馬伷為妻,諸葛誕又是和夏侯玄、司馬師齊名的名士,所以和司馬氏來往很多,關係也錯綜複雜。諸葛靚小時候在京城生活,與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相識。司馬伷在滅吳之戰中表現非常突出,孫皓出降時,即時向司馬伷投降。諸葛靚在吳國官至右將軍,地位算是比較高的。吳國滅亡之後,諸葛靚藏匿在姐姐家,誓不仕晉。琅琊王司馬伷的孫子司馬睿在西晉滅亡後,渡江在建康繼位,是為晉元帝。

諸葛誕反叛一般都認為是反對司馬氏篡權。在司馬昭接替司馬師秉政後,派賈充前往揚州的壽春,也就是諸葛誕的駐地,試探諸葛誕對司馬昭篡位的態度,諸葛誕明確表示反對,並留下了一個著名的典故,也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後,司馬昭以皇帝的詔書徵召諸葛誕,要拜諸葛誕為司空,其實是想讓他離開軍隊。這個操作首發與之前司馬師對付夏侯玄時一樣,所以諸葛誕知道司馬昭要對他動手,就發兵進攻揚州,攻殺揚州刺史樂綝(樂進的兒子),正式起兵反叛。

其實諸葛誕的目的並不是真正的忠於曹魏,他和之前的王凌、毋丘儉一樣,並不反對司馬氏秉政掌權,但唯一不能接受的是司馬氏篡位。毋丘儉在叛亂時,露布向天下表明自己的意圖,其中的訴求就包括誅殺司馬師,但不殺司馬昭,並保薦司馬昭替代司馬師擔任輔政大臣,太尉司馬孚進為太傅,護軍司馬望擔任中領軍。這雖然是策略性的,但很顯然的意圖是,反對司馬氏的權力絕對化,而是希望他們也能夠分享一部分權力。

王凌和諸葛誕的意圖和毋丘儉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反對司馬氏的權力絕對化,但程度是不同的。在司馬懿的時期,只要不反對司馬懿掌權,司馬懿就可以不動手;到毋丘儉叛亂的時候,可以既忠於曹魏,也忠於司馬氏;而到諸葛誕叛亂的時候,就只能忠於司馬氏,不允許忠於曹魏了。也就是說,諸葛誕叛亂的時候,司馬昭的意思是,只要你不公開表態支持我篡位,就是反對我,就必須要除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