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主曾說“政在葛氏”,葛氏是諸葛亮嗎?

諸葛亮 劉禪 陳勝 管寧 清風明月逍遙客 清風明月逍遙客 2017-09-14

蜀漢後主曾經說過:“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說,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禮儀活動,軍、政、財、文大事統統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辦。這裡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誰?熟悉三國曆史的讀者都知道,當然是指諸葛亮。那麼,諸葛亮怎麼姓葛?他的複姓作何解釋?

蜀漢後主曾說“政在葛氏”,葛氏是諸葛亮嗎?

說諸葛亮他家原本並不姓諸葛,那倒是真事。他家的姓氏來源,《三國志·諸葛瑾傳》裴注有兩說。一是《吳書》:“其先葛氏,本琅琊諸縣人,後徙陽都;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謂之‘諸葛’,因以為氏。”說他家原本姓葛,琅琊郡諸縣(今山東諸城市)人氏,後來遷到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而陽都先已有姓葛的,為了區別就被稱為諸葛了。二是《風俗通》:“葛嬰為陳涉將軍,有功而誅。孝文帝追錄,封其孫諸縣侯,因並氏焉。”說是秦朝末年的葛嬰,是陳涉(即陳勝)的大將,立下功勳卻被冤殺。葛嬰的子孫,被漢文帝追封為諸縣的侯爵,家族為了顯示榮耀,就把“諸”字加在姓氏前面,變成諸葛了。

兩種說法,一說諸縣是其原居地,一說是其封爵地,但是關鍵點完全相同:即原本姓葛,後來與諸縣發生關係,才變成諸葛。而且諸葛亮的老祖宗葛嬰,當初還跟著草莽大英雄陳勝、吳廣,鬧過一陣子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在《史記·陳涉世家》留名青史,其中透露出來的信息,頗堪玩味。

你可能有疑問了:姓氏是一個家族的標誌性符號,能夠變來變去嗎?

蜀漢後主曾說“政在葛氏”,葛氏是諸葛亮嗎?

清初大學者顧炎武,喊出振聾發聵口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那一位,在其名著《日知錄》中說,上古的姓與氏,並非一回事。以周代貴族為例,兩者區別主要有二:一在功能上,姓用來“別婚姻”,即區別婚姻對象;氏用來“明貴賤”,即區別身份貴賤。古代先民知道近親通婚會造成生育不繁衍,即《左傳》所謂的“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為了避免近親通婚,就有“姓”的產生。而同一家族中,各個分支的成員各自在社會上自行打拼,身分會有升降。高貴者為了顯擺身份,就有“氏”的出現。二在性質上,姓是血緣基因符號,血緣基因不會變,所以姓也不能隨意改變。而氏是身份貴賤符號,身份貴賤會發生改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身份改變了,氏也會發生變化。

但是,戰國的大戰亂,開始顛覆這一切。接下來劉邦從底層崛起,手提三尺劍開創漢朝,傳統社會翻了個底朝天,以往與貴族制相配合的姓氏文化無法繼續保持。於是漢代以後,姓與氏混為一體,上至天子,下至草根,都有各自的姓氏。而且這時的姓氏,既用來區別婚姻,也可以發生改變。諸葛亮的先世將葛氏改為諸葛氏,就是這種社會流變大背景下的產物。

《三國志·後主傳》裴注引《魏略》雲:“及禪立,以亮為丞相,委以諸事,謂亮曰:‘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同書《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死後,蜀地老百姓還把他繼承侯爵的兒子諸葛瞻,尊稱為“葛侯”。劉禪所稱的“葛氏”,百姓口中的“葛侯”,都與諸葛亮家族最初的姓氏完全吻合。

蜀漢後主曾說“政在葛氏”,葛氏是諸葛亮嗎?

東漢末年再次爆發社會大動亂,造成改變姓氏成風。有的是為了躲避仇家,有的是因為過繼給別人。最匪夷所思者要數孫吳的是儀。他家原本的姓氏,正好就是姓氏的“氏”,所以叫做氏儀。後來他在北海郡當幕僚,長官孔融這位大名士開玩笑說:“你這個‘氏’字,是‘民’字沒有上邊的筆畫部分嘛,暗指目無上級,很不好呀。應當改為同音的‘是’字才對。” 氏儀聽了立馬就改,從此變成是儀,在《三國志》立傳了。對此風氣,有人站出來嚴厲批評。曹魏的管寧,專門寫了《氏姓論》,反對“妄變氏族”,認為這是“違聖人之制”。但是,在那戰火紛飛的大動亂年代,連生命往往都保全不住,遑論身外的姓氏?所以管寧的批評,並未產生多大的矯正作用,只給後世的我輩,留下回眸鑑史的寶貴信息而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