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威爾比夫婦的古董珠寶

珠寶 首飾 文物 藝術 綠松石 石在鈺韻 2018-11-30


邁克·威爾比夫婦的古董珠寶


邁克·威爾比

邁克·威爾比(Michael Wellby,1928~2012)去世了。他一定沒有想到自己生前的收藏能受到大家這般喜愛。

倫敦蘇富比在2012年底為邁克·威爾比的古董珠寶收藏舉行了一次專場拍賣。211件古董珠寶時間跨越16~20世紀初期,能看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風貌,伊比利亞半島的珠寶技巧,格魯吉亞風格,直到20世紀初風靡一時的裝飾藝術風格。這些是邁克60年的庋藏,可以說呈現出了一部簡單清晰的珠寶史。

蘇富比的珠寶業務在這幾年內幾乎已全部轉至日內瓦,這次在倫敦舉辦拍賣,也是為了完成邁克·威爾比的願望。他和妻子都是地道的英國人,希望生前的收藏能在家鄉拍賣。拍賣當天異常火爆,多數拍品以高出估價幾十倍成交。電話委託席的工作人員說,這種場景在珠寶的小拍中,實難見到,對於一些超高價拍出的藏品,他們亦表示驚歎。最終211件拍品全部拍出,總成交280萬英鎊。

邁克·威爾比的兒子尼古拉斯·威爾比在拍賣結束後說:“我們很高興,甚至有點意外今天的結果。多年來,我的父親精心於他的收藏品,如今看到這些藏品獲得收藏家的共鳴,我們特別開心。那件小麥造型的頭飾,在家族中傳承幾代,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有紀念價值的。”

邁克·威爾比夫婦的古董珠寶


黃金、琺琅、鑽石手鐲(1860年)

邁克·威爾比出生於銀器商人之家。他是休伯特和瑪麗·威爾比(Hubert and Mary Wellby)唯一的孩子。1820年,他的父親離開家族所開設的“D&J威爾比”商鋪,在倫敦哈金酒店騎士橋上新開了“H.S威爾比”商鋪,專售古董銀器。

在古代,白銀屬稀有貴金屬,不可能大批量生產,而且白銀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因此很早被賦予了貨幣的職能。隨著需求,人們將一些銀器熔鑄成塊,作為通貨使用,所以流傳下來的銀器,為人們所珍視。其中,英國作為歐洲銀器製作的發源地,已有1000多年的製作歷史。起初,銀器多使用在宗教活動及皇室和貴族生活中,是一種權力與地位的象徵。隨著英國銀器製造工藝日臻完美,銀器的使用也漸成時尚。

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英國銀器發展到全盛階段。此時,銀器構思巧妙、工藝繁複卻異常精湛,錘揲、刻花、浮雕、鏤空、鑲嵌等多種工藝應用,產生了一批具有高超藝術性的器皿。同時,一些銀器工藝大師逐漸受到皇室、貴族的關注以及各界追捧,一直以來為世界藏家所青睞。在國外,銀器收藏特別是歐洲皇室御用銀器的收藏受到了眾多藏家的追捧,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機制體系。邁克·威爾比家族製作、經營的便是這種皇家用器及古董銀器。

邁克·威爾比夫婦的古董珠寶


從左上順時針方向: 1. 獅子吊墜(16世紀);2. 黑蝴蝶胸針(1870年);3. 花形吊墜,琺琅、蛋白石和鑽石製成(1900年);4. 蝴蝶胸針(19世紀早期)

邁克·威爾比年少時就讀於馬爾波羅學院,這期間古典音樂及詩歌的學習讓他的審美與修養得以提升,他尤為喜歡約翰·本傑明。18歲時,邁克開始幫助父親打理生意。他發現自己很喜歡這樣的生活,每天能夠接觸美好的物件,通過努力達成交易,挖掘稀世珍品。最重要的是,他能夠在戰後古董貿易中與形形色色有趣的人打交道。

邁克·威爾比在年老的時候寫文章回憶這段時期,他說:“更幸運的是,我摯愛自己的工作,18歲便開始從事的古董銀器交易。每個早晨,都開始於尋求美麗之物,也許是我能買得起,也許我只能在手裡端詳一會兒。不管怎樣,我得以瞭解它的過去,想象它未來的主人。也許我會苦心研究它的出處、製作者、出產日期,甚至擁有它的第一個主人。然後,我會暗自揣摩它何以被出售?因為過時了?被偷竊掠奪?主人急需用錢?或者僅僅因其不是必需品?那麼,它又為何被購買?為了保值?家用?結婚禮物?愛情信物?投資?或者僅僅出於擁有的願望,像我一樣?”

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末的英國,鎳銀(即德銀)並不流行。鎳銀是一種仿銀合金,實際不含銀,而是鎳與銅、鋅的合金,多用做貨幣,少數也用作首飾。邁克很快意識到,他用低價購買的鎳銀製品,往往富有極高的銀器藝術價值。他見多識廣、眼光獨到,因此他的意見往往被人重視。他保存了自己最喜歡的幾件作品,它們都成為銀器典藏的精品,後來均被贈予阿什莫爾博物館。邁克·威爾比將銀器捐贈給阿什莫爾博物館時,寫下了一段文字,讓我們得以感受到他的熱情。

“站在臥室的窗前,我能看見花園外的城堡佇立在原野中,開往倫敦的火車呼嘯而過,野兔掠過堤岸。我想我何其幸運,年過八旬身體康健,家庭美滿……樂此不疲的追尋帶給我巨大的快樂。去交易會或者是其他商鋪中尋找一些還未被他人發現、認可的珍品。如果你的眼光獨到,並以合理價格購買,它還可以帶來可觀的收益。當然很多時候,你最後發現它不過是個贗品或者精緻的副本。不過,就像我的老父親所說:‘無過之人,也無成就。’因此即使當下完美無缺的作品稀缺,成功機會很少,追尋之心亦須不止、不倦。”

邁克·威爾比夫婦的古董珠寶


從左至右: 1. 扇貝形胸針及耳環(19世紀早期);2. 花形胸針(19世紀早期);3. 伊比利亞風格胸針(17~18世紀)

60年代,邁克·威爾比的銀器商鋪搬至格雷夫頓街,靠近邦德街。“H.S威爾比”成為每一個銀器商人和收藏家必定拜訪之地,在這裡他們得以盡情討論銀器的美學、品質及價值,邁克非常樂於與人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知識。邁克的胡格諾派血統令他將目光永遠投向銀器手工藝的技藝和工序,他相信這才是評價一件作品的關鍵。

邁克和妻子喬伊常常一同前往歐洲大陸考察銀器市場,他們絕不會空手而歸。正如喬伊所說:“不能白費了油錢。”他們每趟都會帶回一些精美的古董珠寶。60年的婚姻,造就了另一番美好的記憶。“這些古董珠寶擁有優雅迷人的設計,花一點錢也可以擁有大師級作品。”這是夫妻倆的共識。

威爾比夫婦對於珠寶的挑選亦如銀器,非常看重手工藝技巧。一般來說,古董珠寶,大多是指超過百年的珠寶精品。有時候,五六十年代的作品雖然有著新時代的精神,卻也承襲了過往風格,因此也常被列為古董珠寶。邁克·威爾比的珠寶收藏時間跨度大,歷經5個世紀,這些不同時期古董珠寶的設計裡,也承載著社會變革與生產技術的發展。

邁爾·威爾比收藏的年代最早的珠寶是一件16世紀文藝復興風格的獅子吊墜,這是那個時代同類作品中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吊墜使用了黃金、琺琅、“巴洛克”珍珠,以珍珠天然的造型設計成獅子的身體部分,以金鑄造成頭部和四肢,琺琅彩點綴其間,獅子成躍動的狀態,小巧卻不失趣味,這樣的設計在16世紀晚期非常流行。

文藝復興風格的珠寶年代沒有明確的界定,大約是在十六七世紀。在這個時期,大量的黃金和寶石突然湧入歐洲,工藝技術的提高和改進,為珠寶首飾這個藝術形式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大舞臺。文藝復興時期的珠寶首飾就像同時代的繪畫一樣,看上去笨拙不成比例以及過分地修飾。如人物塑像的圖案出現在珠寶首飾上:寶石上的浮雕人物肖像,琺琅在側面像上的運用,使用次寶石雕刻人物的正面形象(白色玉髓用來雕刻人物的面部,用紅色的雞血石或綠色的碧玉或藍色的天青石雕刻人物的服裝)。各種形狀和尺寸的珍珠,最好是大的不規則的後來被稱為“巴洛克”的珍珠,被用來表現軀體部分,比如人的胴體、動物的軀幹,或者鷹頭獅身怪物的尾巴,笨拙但迷人。文藝復興時期女性流行的服裝樣式是低領露肩,極為適合佩戴項墜。因此,項墜在服裝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了那個時代最獨特的首飾。

邁克·威爾比夫婦的古董珠寶


從上至下: 1. 手鐲(19世紀早期);2. 綠松石蛇形手鐲(1850年);3. 樹形胸針(19世紀中期)

文藝復興時期的珠寶首飾最精美的範例要數倫敦維多利亞和阿伯特博物館裡的“Canning Jewel”。這是一件16世紀後期的意大利項墜,與邁克·威爾比所收藏的那件獅子吊墜設計風格相似。“Canning Jewel”全長不足7釐米,表現的是一條人魚。一塊碩大的巴洛克珍珠完美無缺地表現了人魚的軀幹;人魚的頭部是用黃金製成,白色琺琅塗在臉部,絡腮鬍子和頭髮是裸露的黃金;人魚的胳膊也塗上了白色的琺琅,其中一隻手腕上還戴有手鐲;人魚的尾巴用了好幾種顏色的琺琅,還有寶石鑲嵌其中;人魚的左手舉著一塊透雕細工製成、用琺琅和寶石修飾的盾牌;人魚的右手握著一把土耳其短彎刀。就像同類型的其他巴洛克珍珠,以保持整件作品的平衡。“Canning Jewel”表現出的是驚人的大膽和放肆。

古董珠寶依時代有幾個重要時期,19世紀80年代法國拿破崙三世時期,也稱為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後期。這個時代由於強國擴張領土,對於異國文化的吸收也影響了珠寶設計,珠寶風格除了保留浪漫氛圍,也涵蓋多元文化,諸如新文藝復興風格、自然主義風格、希臘風格、埃及風格、伊特魯里亞風格、亞述風格、印度風格、吉卜賽風格等。在邁克·威爾比的收藏中,這個時期不同風格的珠寶藏品一一涵蓋。一對由鑽石、紅寶石製成的耳環,便帶有濃郁的格魯吉亞風格(1714~1830年,流行以自然元素,綠色、紫色的寶石來設計珠寶,稱為格魯吉亞時期)。

古董珠寶另外三個重要時期分別是:1900年開始的法國新藝術時期,此時是自然主義盛行的年代,珠寶作品著重在表面裝飾鑲工,也使用許多植物的藤蔓與曲線營造珠寶華麗的線條;1910年開始的法國花冠花環時期,也稱為英國愛德華時期,這個時期的珠寶融入繁複蕾絲緹邊風格,展現宮廷式的華麗細緻;1925年開始的裝飾藝術時期,這個時期的作品在古董珠寶當中佔有極高比例,流行時期也較長。

蘇富比高級珠寶專家亞歷山大·勞羅德在拍賣結束後說:“今天現場、電話委託以及網絡競標幾乎瘋狂,最後的成交結果是向邁克·威爾比和他非凡的收藏品致敬。”

邁克·威爾比夫婦古董珠寶珍賞

邁克·威爾比夫婦的古董珠寶


黃金、綠松石、琺琅、鑽石胸針/吊墜

古斯塔夫·羅傑·山德士,約1900年

乳濁琺琅上雕飾著一株蓮花,被睡蓮和兩隻蜻蜓所圍繞,蜻蜓的翅膀採用了琺琅鏤空工藝,水滴狀的綠松石和圓形單瓣鑽顯得熠熠生輝。這枚可拆卸的胸針配件,古斯塔夫·羅傑·山德士簽署,法國檢測標記。

1891年,古斯塔夫·羅傑·山德士繼承了他父親在巴黎的珠寶生意。他起步於巴黎皇家花園,後搬至皇家路並保留了原來的店址。他接納“新藝術”理念並設計出具有新風格的珠寶,同時,與埃米爾·加勒合作生產出大量玻璃製品。1900年的巴黎國際展覽會中,他既是參展人也是評審委員之一。

邁克·威爾比夫婦的古董珠寶


綠松石、天然珍珠、琺琅和鑽石項鍊

高特雷特,約1900年

鑲嵌著橢圓形綠松石的天然珍珠吊墜,值得稱道的是其鏤空工藝、枕形玫瑰鑽石,乳濁珠光琺琅,吊墜兩端的鏈子分別連接著與其有著類似圖案的雕飾。總長約620毫米,墜飾可拆卸,呂西安·高特雷特簽署。

呂西安·高特雷特是一位卓越的巴黎珠寶商,以琺琅和孔雀羽毛圖案聞名於世。

邁克·威爾比夫婦的古董珠寶


琺琅,青金石和鑽石手鐲

1920年

這款帶狀手鐲描繪的是古希臘的場景,正反兩面分別是雅典娜女神和戰鬥場面,它們刻印在小長方形的琺琅上,中間的青金石上鑲嵌著圓形鑽石顯得更為耀眼,長約175毫米。

“裝飾藝術”運動是“新藝術”的對立面。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女性打扮修飾的風格有了明顯的變化:隨著提倡自然主義的新藝術時期作品和緊身衣的淡出,開始流行降至腰部的長褲和寬鬆的衣服。這一時期的珠寶跟隨時尚的變化,女性的手腕上常同時串著幾副手鐲,佩戴吊墜項鍊。“裝飾藝術”運動源自1925年巴黎裝飾藝術與現代工業國際展,它對珠寶領域也有重要影響。此時的珠寶採用鮮明的主色調,幾何或線形的造型,靈感來自遠東、中東和南美。這些風格不僅侷限於法國,也影響到了其他國際珠寶商,例如美國的蒂凡尼和意大利的Janesich。

邁克·威爾比夫婦的古董珠寶


天然珍珠、寶石和鑽石胸針/吊墜

喬治·富凱,19世紀晚期

設計出一位動人的淑女形象,擁有飄逸的長髮和精緻的頭飾,臉部和頭髮由玉髓雕制而成,採用鏤空工藝琺琅,使得橢圓形和圓形的紅寶石,圓形玫瑰鑽石顯得更為華美,鑲嵌著三顆紅寶石的鏈子懸掛著一顆天然珍珠。喬治·富凱簽署編號。

喬治·富凱(1862~1957)是巴黎第三代珠寶商,“新藝術”時期珠寶商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爾豐斯·慕夏為其設計的珠寶在1900年巴黎國際展覽中獲得很高的評價。富凱新沙龍珠寶於1900年搬至協和廣場北側的皇家路,還是由慕夏負責設計。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的啟發,充滿美感的女性形象,高超的琺琅手藝。

“新藝術”運動的創作短暫卻繁榮,從19世紀下半葉持續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源於對機械生產的反抗。作為一次復古運動,他們從自然和女性的形態中得到靈感,作品充滿夢幻般的質感。“新藝術運動”以一種更為現實的方式,表現維多利亞時代所鍾愛的許多植物和花卉形象,例如鳶尾花、吊鐘花和百合。這種態度的轉變,主要受到拉斯釜(John Ruskin)、歐文·瓊斯(Owen Jones)和普金(Pugin,A.W.N.)的作品以及日本裝飾藝術的影響。

邁克·威爾比夫婦的古董珠寶


黃金、巴洛克珍珠、琺琅和鑽石吊墜

意大利南部,17世紀

一個狂歡的舞女,頭頂水果和花卉。鑲嵌其中的玫瑰鑽石閃閃發光,身體由一顆巴洛克珍珠構成,舞動的裙襬更是突顯出了玫瑰鑽石和多彩琺琅的炫目。

巴洛克珍珠的使用清晰地顯示出,珠寶設計師採用自然產物作為雕塑元素的技術。巴洛克珍珠自16世紀開始被巧妙地納入珠寶,在18世紀依然流行。在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早期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巴洛克珍珠就為頭飾、肩部和軀幹所採納,植物元素也被逐漸吸納到層層疊疊的裙襬設計中。與之相似的彩色琺琅花卉和碎花連衣裙胸針分別在奧克蘭博目錄、西西里島的佩波利地區博物館中有詳盡的說明。

邁克·威爾比夫婦的古董珠寶


鑽石麥穗皇冠

19世紀下半葉

將兩條麥穗纏繞成帶狀蝴蝶結,鑲滿枕形、梨形、圓形、單瓣狀和玫瑰形的鑽石(基本無缺陷),內圍約330毫米。每條麥穗帶可拆卸,在適合的情況下能夠用作胸針、蝴蝶結可作胸針配件。

儘管在工業化背景下,19世紀是一個充滿變動的時期,珠寶設計師們還是常通過回顧過去以求靈感。這件皇冠作品帶有新古典主義的意味,它由花冠和麥穗帶組成,象徵著繁榮、豐收和富饒,在婚禮中佩戴再合適不過。古希臘時期,頭冠由月桂葉、橡木或植物枝幹編成,戴在勝利者或者身份尊貴的女子頭上。拿破崙大帝的肖像畫中,他就身穿加冕長袍,頭上戴的黃金皇冠顯示出他無上的地位和權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