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家王蒙先生作品《莊子的享受》第一章之二:追求超越、再超越'

"
"
老作家王蒙先生作品《莊子的享受》第一章之二:追求超越、再超越

二:追求超越、再超越

一方面是希望能夠做到逍遙自在地暢遊於無窮,一方面是對於種種世俗價值、

世俗觀念與個人慾望的極度蔑視與否定,高度張揚自己的與眾不同、特立獨行。

這是莊子思想的主要特點之一。

也可以說,莊子認定、否定世俗,是得到逍遙的根本前提。

《史記》有云: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 千金,

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牲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太

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

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這雖然是《史記》上的記載,

更有人認為是莊子的寓言。寓言也罷,表達的思想感情仍然是清高超拔,傲然獨

立,難能可貴,與眾不同。竟然說是楚威王以厚幣即重金禮聘莊周去擔任相國。

而莊周嘲笑說,那是郊野祭祠用的、準備以之犧牲的牛隻,飼養幾年,披上官服

帶花紋的服裝,送進太廟,到了那時悔之莫及,想做一隻野生的孤獨的牲畜亦不

可能實現。說是莊周還罵威王,去吧,別汙染我了吧,我寧願過著卑賤的生活,

自得其樂,也不願意受君侯政務的羈絆,我終生都不會去做官的,那樣才能夠痛

痛快快地實現我自己的志趣,那是多麼痛快呀。

這個意思當然很不差,但是這裡所謂莊子的話仍嫌過於火氣,似亦不甚禮貌。

莊子未仕,應是歷史事實,他會不會、敢不敢、必要不必要這樣當面嘲笑駁斥權

貴尤其是" 王" ,則難以判定。包括歷史上有記載,莊子也喜歡引用的許由拒絕

唐堯禪讓的故事,許由真的那樣激烈,聽了堯的話要洗耳朵以清除精神汙染,還

是讀書人的藉題發揮,吹牛皮不上稅?誰知道!要不就是那個年代的中華君王特

別謙虛好脾氣,甚至常常厭倦於政務與權力?那就另當別論了。

《莊子。秋水》上又記載:

惠子相樑,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 莊子來,欲代子相。" 於是惠子恐,

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 南方有鳥,其名為鵷,子知之乎?夫鵷,

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

鵷過之,仰而視之曰:' 嚇!' 今子欲以子之樑國而嚇我邪?" ……

惠子,即惠施,名(邏輯與概念研究)家,在《莊子》中常常充當莊子的談

話夥伴與對手。說惠子在樑國當了宰相,老友莊周去看望他。有人對惠子說,莊

子來是要代替你做宰相,惠子聽了很緊張,在樑國進行了三天三夜的搜捕。莊子

大大方方地去見他,給他講,說是南方有一種叫鵷的鳥,你知道嗎?此鳥從南海

起飛,一直飛到北海,不是高貴的梧桐樹不棲息,不是修竹的果實不吃,不是甘

甜的清泉不喝。有一隻鴟梟抓到一隻腐爛了的死耗子,見鵷飛過,向天出怪聲發

威……如今你就像那隻鴟?,而你的官職就好比那隻死老鼠,你還要發威護住你

這隻被我所厭惡的死耗子嗎?

這一段話莊子說得強烈誇張,富有藝術家氣質,但更重要的是他在宣揚一種

逍遙、自在、養生、悠遊、追求精神的獨立與滿足的主體性、精神性、道性(與

道融合)、高智商、高境界的價值觀,而對於世俗名利、權位、勝負、是非都貶

得一錢不值,對於功名利祿、光宗耀祖,對於所謂立德立功立言這樣的通用理想,

一概否定。

除了《紅樓夢》裡的寶玉以外,少有其匹。寶玉稱這樣的俗人為" 祿蠹" ,

即尋吃俸祿的蠹蟲;莊子稱這樣的人為嗜吃腐鼠的鴟?. 當然寶玉否定功名利祿

卻不否定愛情、親情、男女之情乃至男男之情(如他與秦鍾、柳湘蓮直至北靜王

的關係)。而莊子乾脆此後連這個七情六慾也全否定了。莊子關心的只剩下了養

生、求生、終其天年即生存權與精神生活的暢快、自由、滿足即逍遙遊的快感了。

餘華的一篇小說名為《活著》,還遭到過只求苟活之譏。看來,活著亦大不易也。

老子其實並不否定修齊治平的一套,他在五十四章中所講的修之於身、於家、

於鄉、於國、於天下,講的以身觀身、以家觀家直到以天下觀天下,與修齊治平

的理想並無二致。只不過是要修的道或德或仁術不同。這樣徹底地否定入世入仕,

莊子應是第一人。

"
老作家王蒙先生作品《莊子的享受》第一章之二:追求超越、再超越

二:追求超越、再超越

一方面是希望能夠做到逍遙自在地暢遊於無窮,一方面是對於種種世俗價值、

世俗觀念與個人慾望的極度蔑視與否定,高度張揚自己的與眾不同、特立獨行。

這是莊子思想的主要特點之一。

也可以說,莊子認定、否定世俗,是得到逍遙的根本前提。

《史記》有云: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 千金,

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牲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太

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

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這雖然是《史記》上的記載,

更有人認為是莊子的寓言。寓言也罷,表達的思想感情仍然是清高超拔,傲然獨

立,難能可貴,與眾不同。竟然說是楚威王以厚幣即重金禮聘莊周去擔任相國。

而莊周嘲笑說,那是郊野祭祠用的、準備以之犧牲的牛隻,飼養幾年,披上官服

帶花紋的服裝,送進太廟,到了那時悔之莫及,想做一隻野生的孤獨的牲畜亦不

可能實現。說是莊周還罵威王,去吧,別汙染我了吧,我寧願過著卑賤的生活,

自得其樂,也不願意受君侯政務的羈絆,我終生都不會去做官的,那樣才能夠痛

痛快快地實現我自己的志趣,那是多麼痛快呀。

這個意思當然很不差,但是這裡所謂莊子的話仍嫌過於火氣,似亦不甚禮貌。

莊子未仕,應是歷史事實,他會不會、敢不敢、必要不必要這樣當面嘲笑駁斥權

貴尤其是" 王" ,則難以判定。包括歷史上有記載,莊子也喜歡引用的許由拒絕

唐堯禪讓的故事,許由真的那樣激烈,聽了堯的話要洗耳朵以清除精神汙染,還

是讀書人的藉題發揮,吹牛皮不上稅?誰知道!要不就是那個年代的中華君王特

別謙虛好脾氣,甚至常常厭倦於政務與權力?那就另當別論了。

《莊子。秋水》上又記載:

惠子相樑,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 莊子來,欲代子相。" 於是惠子恐,

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 南方有鳥,其名為鵷,子知之乎?夫鵷,

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

鵷過之,仰而視之曰:' 嚇!' 今子欲以子之樑國而嚇我邪?" ……

惠子,即惠施,名(邏輯與概念研究)家,在《莊子》中常常充當莊子的談

話夥伴與對手。說惠子在樑國當了宰相,老友莊周去看望他。有人對惠子說,莊

子來是要代替你做宰相,惠子聽了很緊張,在樑國進行了三天三夜的搜捕。莊子

大大方方地去見他,給他講,說是南方有一種叫鵷的鳥,你知道嗎?此鳥從南海

起飛,一直飛到北海,不是高貴的梧桐樹不棲息,不是修竹的果實不吃,不是甘

甜的清泉不喝。有一隻鴟梟抓到一隻腐爛了的死耗子,見鵷飛過,向天出怪聲發

威……如今你就像那隻鴟?,而你的官職就好比那隻死老鼠,你還要發威護住你

這隻被我所厭惡的死耗子嗎?

這一段話莊子說得強烈誇張,富有藝術家氣質,但更重要的是他在宣揚一種

逍遙、自在、養生、悠遊、追求精神的獨立與滿足的主體性、精神性、道性(與

道融合)、高智商、高境界的價值觀,而對於世俗名利、權位、勝負、是非都貶

得一錢不值,對於功名利祿、光宗耀祖,對於所謂立德立功立言這樣的通用理想,

一概否定。

除了《紅樓夢》裡的寶玉以外,少有其匹。寶玉稱這樣的俗人為" 祿蠹" ,

即尋吃俸祿的蠹蟲;莊子稱這樣的人為嗜吃腐鼠的鴟?. 當然寶玉否定功名利祿

卻不否定愛情、親情、男女之情乃至男男之情(如他與秦鍾、柳湘蓮直至北靜王

的關係)。而莊子乾脆此後連這個七情六慾也全否定了。莊子關心的只剩下了養

生、求生、終其天年即生存權與精神生活的暢快、自由、滿足即逍遙遊的快感了。

餘華的一篇小說名為《活著》,還遭到過只求苟活之譏。看來,活著亦大不易也。

老子其實並不否定修齊治平的一套,他在五十四章中所講的修之於身、於家、

於鄉、於國、於天下,講的以身觀身、以家觀家直到以天下觀天下,與修齊治平

的理想並無二致。只不過是要修的道或德或仁術不同。這樣徹底地否定入世入仕,

莊子應是第一人。

老作家王蒙先生作品《莊子的享受》第一章之二:追求超越、再超越

《莊子》一書中不斷通過堯、舜、許由、顏回、仲尼(孔子)等人反覆地講

述君王或者大臣讓權讓位讓地盤以至這種讓被拒絕、被嘲諷、被視為惡意的故事。

其中堯讓天下給許由的故事中許由顯得很清高,而堯顯得極無聊。其實能夠讓出

天下的唐堯與拒絕接受的許由的偉大勁兒應該相差不太多。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

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

自視缺然。請致天下。" 許由曰:"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

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

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堯讓天下給許由,說是太陽月亮出來了以後,還要爝火(火把)作啥?大雨及

時降下來了,還接著灌溉個啥?以為這樣灌水有用處,不是自找麻煩嗎?您的出

現使天下大治,我卻仍然佔著君王的位子,那不是我缺心眼嗎?請吧,請你來管

理天下、擁有天下的權柄吧。

許由先是說他要天下幹什麼?似乎是肯定堯的作為已使天下大治,他再來摻

和純屬不智。這並沒有多少理論或者智慧的內容,甚至像曲線奉承拍馬。他說:

" 天下治理得這樣好,我再去取代您老,我圖什麼呢?是為名聲嗎?名聲是實際

的附屬物,我為了從屬的東西而獻身嗎?鷦鷯生活在樹林深處,它需要的不過是

一根樹枝;偃鼠到河中喝水,它能喝的不過是喝飽肚子。算了吧,君王,我要那

個天下有何用處?廚子有廚子的工作,尸祝(主祭)有尸祝的責任,總不能因為

廚子沒有去做飯,就由主祭代勞——越俎代庖吧。"

許由講得有點花哨。要是當真不想幹,似乎不必如此雄辯忽悠。但是他講名

為實之賓,反詰自己" 吾將為賓乎" ,就是說如果他接受堯的禪讓,他就是丟了

實去求名,丟了主而去求賓。主賓問題與禪讓的是否接受並無那麼貼切的邏輯關

系,但是丟了實求名,丟了主求賓,倒是俗人的通病。人這一生,忘掉了實,卻

為賓而鬧它個死去活來,這樣的事已成人類通病。例如" 文革" 中有的老人,幹

了一輩子革命,最後卻因等不到一個" 人民內部矛盾" 的結論而抑鬱致死;有的

堂堂知識分子成就卓著,卻為評一個職稱而痛不欲生或醜態百出……叫人說什麼

好!

許由說:鷦鷯巢於深林……這話表面上極富說服力,幾乎是不疑不爭之論,

問題在於天下的誘惑並不僅僅是提供給你深林與河水的資源,而是吸引你實現自

我,發揮生命能量的極致。這裡也許仍然適用莊子的名實之辯與主賓之辯。你能

不能做到滿足於深林一枝與飲水滿腹,這恰恰是莊子最最較真的地方。這正是莊

子所提倡的心齋,把願望、追求侷限於——不過是巢於一枝與飲而滿腹。不要求

溫飽以上以外的東西,不要求生存權以外的權利。對於祿蠹、官迷、吸癰舐痔之

徒的蠅營狗苟,古今中外都有正派的知識分子嗤之以鼻,認為這樣的人和事丟人

現眼、醜態百出、不堪入目。但他們多數人是以精英與高雅的姿態來討伐祿蠹官

迷的,所謂"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潛),所謂"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

得開心顏" (李白),所謂德王有很多而貝多芬只有一個,關於貝多芬不但輕視

德國皇帝也輕視尊重皇帝的歌德的故事,他們都是以自己的智慧與道德優越感,

以自己的超眾的才能學問創造發明為本錢,拒絕向權力與財富低頭的。總之,這

些厭惡功名利祿的高人,都是有專長有境界的,都是很牛的。

而莊子則是走了另一條相反的相當極端的路:他乾脆否定一切社會性集團性

的努力,否定王侯權貴,也否定學問的追求與爭論,他為自己與門徒樹立的榜樣

不是王侯,不是諸子百家,不是鯤或鵬,不是類似李白或貝多芬式的天才專家,

而是小小的鷦鷯與偃鼠。

奇哉莊周之文也,剛才還在生猛地介紹鯤與鵬,介紹高壽的冥靈、彭祖與大

椿,忽然,一個猛子紮下來,變成了鷦鷯與偃鼠了。精英型的知識分子,是以睥

睨世俗的姿態實現精神的跨越與拔份兒。而莊子的姿態是降低自身的要求以至於

無,以小巧的鳥兒與地裡的老鼠的姿態,擺脫俗世名利權位是非功過的羈絆,求

得一己的逍遙與自由。他的方法可以說是以退為進,以屈求伸,以侏儒的姿態求

大道。他並不從外部跨越而過,而是從內裡先否定一切功名地位的任何意義,他

主張遠離世俗、避禍避險避憂。以避讓一切世俗追求為得到自身的平安與快樂的

目的的手段。

而且,除了個人的主觀上的優遊閒適、逍遙自在,莊子不相信、不承認任何

其他的事功、利益、名聲、(社會與政治)地位、影響力、德行、輿論(物議)、

奉獻、奮鬥、獲取、勝利與失敗,直至健康與疾病、長壽與夭折的意義。除了"

我自己" 的舒適感、自在感、自由感、滿足感與對於其他事物環境的麻木感,一

切其他的感覺,概不承認。這種主張極端化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同時也令人毛

發悚然,一個活人怎麼可能這樣?又令我們五體投地,任何人做到了這一步,確

實是如仙如聖,已經不是肉體凡胎了,已經做到了超級的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

移、富貴不能淫,外力不能干預,不能生殺予奪,不能影響擾亂促進勸導;又絕

對不需自我膨脹、雄心壯志衝雲天,而只需兩眼一閉,兩耳自封,心中默默一想

即可。

我想這裡莊子首先面對的是那個時代的惡性競爭,侯王爭霸,臣下爭寵,士

人爭(為世所)用,而這種競爭並無規則,叫做天下無道,大家都在賭博,碰運

氣,趕點兒,旦夕禍福,朝暮成敗,你砍我殺,血腥塗炭,孰能無過?孰能免禍?

這種情況下還忙著進取功名,不是活膩了又是什麼?

莊子之所以如此激憤與極端,還因為他面對的是一個更加無奈的事實。古代

中國,一向是權力、榮華、富貴、各種資源高度集中的社會。一個讀書人,一個

有大志與高人一頭的能力的上層人物,如果與這樣集中管控的資源不沾邊,沾不

上集中強大的資源的光,單憑個人的才智奮鬥,常常是作用有限,事少有成。而

一個相對的草包,碰對了點兒了就硬是大放光芒,不服不行。而且你越是有所期

待有所特長有所雄心壯志有所真見識真本領,你的失敗就越明顯,你的挫折感就

越是十倍百倍於旁人。別人看不透,聰明透徹如莊周者也看不透嗎?

儘管他是奇才奇論奇文奇理,但是讀之不無阿Q 精神淵藪的觀感。

洋人特別喜歡用" 面對" 一詞。叫做"face it" ,我們前邊也講了莊子所面

對的險惡形勢與競爭條件。同時,這裡還有一個與社會環境無關的狀況,人們常

常忘記了面對,而莊子是面對了。那就是,不論多麼有條有理的競爭,優勝者是

少數、極少數,例如全世界那麼多運動員卻極少有人能參加奧運會,奧運會上那

麼多優秀運動員,只有極少的人才能得到金牌。除卻這極少數幸運兒,誰能不痛

失金牌?誰能不功敗垂成?誰能不將心血夢幻付諸東流?即使得了金牌,你又能

保持多久?你在人老珠黃、謝幕回身、過時遺忘之後又當如何自處?

在美國這樣的提倡生存競爭、從理論與法制上至少是聲稱力圖規範競爭規則

而絕對不會提倡老莊之道的無為與不爭的國家,也常常發生競爭中的失敗者絕望

瘋狂,變成殺人狂,變成恐怖分子、社會渣滓的惡性刑事案件,或者也會發生競

爭中的僥倖者幸運兒腐化墮落、失常、歇斯底里的悲劇,許多大明星就有這樣的

事。而我國早熟的哲人莊子,過早地感受了這一切競爭的荒謬性與悲劇性,他過

早地唾棄了這一切。

古往今來,我們必須面對,我們曾經面對,莊子早已面對——面對而全然無

法改變那些面對了以後令人失望的一切。只能自救,只能超度。莊子知道他沒有

辦法改變人類的一切特有的麻煩,他尤其懷疑儒墨那一套應該叫做飲鴆止渴、火

上澆油的規範與觀念。他認為這些規範與觀念令生存與政治、社會競爭更加細膩

而又慘烈、虛矯而又無孔不入。他認為儒墨那一套與其說是在助人,不如說是在

害人。他不能拯救人生、競爭、社會與資源配置,只能拯救靈魂,拯救自己,他

只能搞精神的一己的勝利與陶醉,搞精神迷醉。

我這裡無意以阿Q 的名稱來輕蔑莊子,毋寧說我有以莊子的名義替阿Q 找一點理解的好意。對於阿Q ,恐怕也不是靠一味嘲笑能於事有補的。

莊子也罷,賈寶玉也罷,他們對於社會的主流價值系統其實是一個挑戰,是

不無叛逆色彩的,然而,他們的造反又不是真正的造反,正像後來有所謂跪著的

造反一樣,莊子是坐著的造反,是靜坐打坐閉目塞聰的造反,是最最消極的造反。

而寶玉是混世的造反、頹廢的造反,是埋頭於與姐姐妹妹們的玩耍又沒完沒了地

悲哀著的造反。他們沒有行動,他們從未想過也未必有可能想到採取什麼行動去

改變環境,他們能夠做的只有改變自己的思路。

但這裡還存在著逆向思考的可能性。老子講:大成若缺,大盈若衝,大直若

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太完美了反而像是(或必定是)暴露了自己的缺陷—

—與完美相比,誰無缺失?太充盈了,反而像是(或必定是)暴露了自己的空虛

——與全知相比,誰不空虛?太正直了反而像是(或必定是)暴露了自己的曲折、

曲線、曲為行事、委曲求全(求直,因為大直必全,全必曲)……那麼,說不定

莊周有自身的大心胸、大智慧、大眼光、大慈悲、大志向、大自信、大自負、大

使命感,而又生不逢時、屢戰屢敗,他必然會常常在自殺、冒險與精神解脫之間

進行選擇,在鋌而走險與難得糊塗間進行選擇,在針尖麥芒、斤斤計較與大而化

之、物而齊之中間進行選擇。什麼都看透了,什麼都明白了,什麼愚蠢都沒有了,

說不定反而會像是(或必定是)阿Q 一族的先驅了。

莊子可以在某些問題上與阿Q 貌似形似,心有靈犀,但是未莊的阿Q 君永遠

不可能寫出《莊子》,當然。

同時卻也不妨設想,如果我們碰到另一個類似阿Q 的人,是天才,是文章家,

他擁有足夠的學養並趕得上百家爭鳴的好機遇好舞臺,他將會成為什麼樣的思想

家與著作家呢?

(而按照毛澤東的思路,應該做的是把被顛倒了的一切再顛倒過來,是的,

正像我們不能像趙太爺一樣不準阿Q"革命" 一樣,我們無權剝奪阿Q 的著作權。

我們應該提倡阿Q 去革命,去寫書,如果他贏得了各種主客觀條件,如果他的"

課題" 得到了批准支持與財政撥款,他將會寫一卷怎樣的哲學博士論文呢?)

老子還講要" 勇於不敢" ,注意,不是怯懦而裝勇,而是因勇而退讓。就是

說,正因為莊子有鯤與鵬的氣概與眼光,他才顯露了鷦鷯與偃鼠的平和與滿足,

而不會成為嗜食腐屍的鴟?,更不會成為蠅營狗苟的蛆蟲。

肩吾問於連叔曰:" 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

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肩吾問連叔說,我聽過(楚國的狂人)

接輿講話,他說什麼都是大得不著邊際,大話放出去收不回來,我聽著發暈發顫,

他的那些個話像天上的銀河一樣渙漫無邊,太與常理相悖,太不近人情啦。

這叫橫空出世,欲揚先抑,這叫放得出去也收得攏,叫做隨心所欲。

連叔曰:" 其言謂何哉?""曰:'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

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

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連叔問,他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答,他說,藐姑射山上,住著一個神人,她的肌膚如同冰雪一樣潔白純淨,風姿

綽約如同女孩子,不食人間煙火,吸風飲露,乘坐著雲霧之氣,駕馭著善飛之龍,

遨遊於四海之外——如同今人所說的外層空間——她的精神凝結聚攏專一,她能

使萬物不傷而五穀豐登。我以為這說的都是謊言瘋話,不能相信。

果然,莊子立即從鷦鷯與偃鼠飛躍起來,升騰成為純美的仙子了。讀莊讀到

這裡我首先想起的是魯迅的散文詩《雪》:" 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

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這是文學,如果不

說是神學的話。其實先秦以至於漢,文體的分別未必明確與成熟,即使司馬遷的

《史記》,雖然下了極大工夫調查考證,其文學性也有些過分之處。史都文學化

了,何況哲學?這可以說是一個神仙之夢、哲學之夢、想象與嚮往之夢。

我還有一個想法,先秦天下大亂之時,到處是說客的言談,到處是憑權力

(王侯之屬)、武功勇敢、智謀與口才而求" 上進" 者。那是一個群雄爭霸、百

家爭鳴、各顯其智其能其勇的時代,是一個陰謀陽謀蓬勃發展,政治軍事賭博盛

行的時代,而一幫子讀書人,無不要靠自己的嘴皮子求出頭求功業。言之無文,

行之不遠,彼等無不在語言文字能夠先聲奪人、堂皇燦爛、高屋建瓴、雄辯恢宏

上下工夫,中國的政治、歷史、學術研討,從先秦時期就走了文學化的這條道路。

至今中國的政治常常文學化,中國的文學常常政治化到有所錯位的程度。(如講

" 總路線" 是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講利用小說反黨……)

這段關於藐姑射山神人的故事,當然更像是神話故事而不像哲學論述的理據。

你當然欣賞,卻不得不將信將疑。其實它的出現不是為了你的相信與質疑,而是

為了你的欣賞與嚮往。

連叔曰:" 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

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

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

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分分然以

物為事!" 連叔說,倒也是,視障者無法閱讀文章,聰障者無法欣賞鐘鼓。豈止

是生理上有盲目與聾啞呢?知識智能上也是同樣的呀。這話,我正是說你的。這

樣的神人、這樣的能力,氣勢巨大,與萬物即與世界合為一體,世人苦於離亂,

但是神人怎麼可能以苦苦地治理天下為自己的事!到了這樣的神人那裡,什麼也

無法對她造成傷害,洪水漫天,你淹不著她,大旱大熱,金石融解,土山烤焦也

熱不著她。而堯舜之流,不過是她身上的一些頭屑麩皮所製造。這樣的人怎麼會

拿外物俗事當真!

這裡連叔責備肩吾所缺少的" 知" 或" 智" 其實應是指想象力,應是指類乎

文學藝術的感悟能力,指對於類似文學藝術的虛構的知音與否,而不是指經驗層

面的與技術科學層面的判斷真偽能力,當然也不是嚴格地掌握邏輯規則進行推理

思辨的修養。莊子那個時候,發表議論主張,似乎並不特別注意把虛構的思維與

經驗的思維區分開來。但是他的通過連叔之口,反扣提出質疑的肩吾又聾又瞎,

故不可能理解相信藐姑射山神人的存在,這倒使我想起當代我們曾經喜歡用的一

個邏輯:資產階級由於它的階級本能的限制,無法理解無產階級的大公無私與社

會主義的各種優越性。我們還可以引用一句俗話:誠則靈。你不信這樣的神仙,

這些話對於你就是沒有作用的。而如果你相信呢?你會為之沉醉,你會為之傾倒,

你會為之而昇華。

這樣的邏輯能令主張者具有某種滿足感,壓倒一切不同意見感,卻未必靠得

住,也不需要靠得住。

"
老作家王蒙先生作品《莊子的享受》第一章之二:追求超越、再超越

二:追求超越、再超越

一方面是希望能夠做到逍遙自在地暢遊於無窮,一方面是對於種種世俗價值、

世俗觀念與個人慾望的極度蔑視與否定,高度張揚自己的與眾不同、特立獨行。

這是莊子思想的主要特點之一。

也可以說,莊子認定、否定世俗,是得到逍遙的根本前提。

《史記》有云: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 千金,

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牲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太

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

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這雖然是《史記》上的記載,

更有人認為是莊子的寓言。寓言也罷,表達的思想感情仍然是清高超拔,傲然獨

立,難能可貴,與眾不同。竟然說是楚威王以厚幣即重金禮聘莊周去擔任相國。

而莊周嘲笑說,那是郊野祭祠用的、準備以之犧牲的牛隻,飼養幾年,披上官服

帶花紋的服裝,送進太廟,到了那時悔之莫及,想做一隻野生的孤獨的牲畜亦不

可能實現。說是莊周還罵威王,去吧,別汙染我了吧,我寧願過著卑賤的生活,

自得其樂,也不願意受君侯政務的羈絆,我終生都不會去做官的,那樣才能夠痛

痛快快地實現我自己的志趣,那是多麼痛快呀。

這個意思當然很不差,但是這裡所謂莊子的話仍嫌過於火氣,似亦不甚禮貌。

莊子未仕,應是歷史事實,他會不會、敢不敢、必要不必要這樣當面嘲笑駁斥權

貴尤其是" 王" ,則難以判定。包括歷史上有記載,莊子也喜歡引用的許由拒絕

唐堯禪讓的故事,許由真的那樣激烈,聽了堯的話要洗耳朵以清除精神汙染,還

是讀書人的藉題發揮,吹牛皮不上稅?誰知道!要不就是那個年代的中華君王特

別謙虛好脾氣,甚至常常厭倦於政務與權力?那就另當別論了。

《莊子。秋水》上又記載:

惠子相樑,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 莊子來,欲代子相。" 於是惠子恐,

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 南方有鳥,其名為鵷,子知之乎?夫鵷,

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

鵷過之,仰而視之曰:' 嚇!' 今子欲以子之樑國而嚇我邪?" ……

惠子,即惠施,名(邏輯與概念研究)家,在《莊子》中常常充當莊子的談

話夥伴與對手。說惠子在樑國當了宰相,老友莊周去看望他。有人對惠子說,莊

子來是要代替你做宰相,惠子聽了很緊張,在樑國進行了三天三夜的搜捕。莊子

大大方方地去見他,給他講,說是南方有一種叫鵷的鳥,你知道嗎?此鳥從南海

起飛,一直飛到北海,不是高貴的梧桐樹不棲息,不是修竹的果實不吃,不是甘

甜的清泉不喝。有一隻鴟梟抓到一隻腐爛了的死耗子,見鵷飛過,向天出怪聲發

威……如今你就像那隻鴟?,而你的官職就好比那隻死老鼠,你還要發威護住你

這隻被我所厭惡的死耗子嗎?

這一段話莊子說得強烈誇張,富有藝術家氣質,但更重要的是他在宣揚一種

逍遙、自在、養生、悠遊、追求精神的獨立與滿足的主體性、精神性、道性(與

道融合)、高智商、高境界的價值觀,而對於世俗名利、權位、勝負、是非都貶

得一錢不值,對於功名利祿、光宗耀祖,對於所謂立德立功立言這樣的通用理想,

一概否定。

除了《紅樓夢》裡的寶玉以外,少有其匹。寶玉稱這樣的俗人為" 祿蠹" ,

即尋吃俸祿的蠹蟲;莊子稱這樣的人為嗜吃腐鼠的鴟?. 當然寶玉否定功名利祿

卻不否定愛情、親情、男女之情乃至男男之情(如他與秦鍾、柳湘蓮直至北靜王

的關係)。而莊子乾脆此後連這個七情六慾也全否定了。莊子關心的只剩下了養

生、求生、終其天年即生存權與精神生活的暢快、自由、滿足即逍遙遊的快感了。

餘華的一篇小說名為《活著》,還遭到過只求苟活之譏。看來,活著亦大不易也。

老子其實並不否定修齊治平的一套,他在五十四章中所講的修之於身、於家、

於鄉、於國、於天下,講的以身觀身、以家觀家直到以天下觀天下,與修齊治平

的理想並無二致。只不過是要修的道或德或仁術不同。這樣徹底地否定入世入仕,

莊子應是第一人。

老作家王蒙先生作品《莊子的享受》第一章之二:追求超越、再超越

《莊子》一書中不斷通過堯、舜、許由、顏回、仲尼(孔子)等人反覆地講

述君王或者大臣讓權讓位讓地盤以至這種讓被拒絕、被嘲諷、被視為惡意的故事。

其中堯讓天下給許由的故事中許由顯得很清高,而堯顯得極無聊。其實能夠讓出

天下的唐堯與拒絕接受的許由的偉大勁兒應該相差不太多。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

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

自視缺然。請致天下。" 許由曰:"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

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

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堯讓天下給許由,說是太陽月亮出來了以後,還要爝火(火把)作啥?大雨及

時降下來了,還接著灌溉個啥?以為這樣灌水有用處,不是自找麻煩嗎?您的出

現使天下大治,我卻仍然佔著君王的位子,那不是我缺心眼嗎?請吧,請你來管

理天下、擁有天下的權柄吧。

許由先是說他要天下幹什麼?似乎是肯定堯的作為已使天下大治,他再來摻

和純屬不智。這並沒有多少理論或者智慧的內容,甚至像曲線奉承拍馬。他說:

" 天下治理得這樣好,我再去取代您老,我圖什麼呢?是為名聲嗎?名聲是實際

的附屬物,我為了從屬的東西而獻身嗎?鷦鷯生活在樹林深處,它需要的不過是

一根樹枝;偃鼠到河中喝水,它能喝的不過是喝飽肚子。算了吧,君王,我要那

個天下有何用處?廚子有廚子的工作,尸祝(主祭)有尸祝的責任,總不能因為

廚子沒有去做飯,就由主祭代勞——越俎代庖吧。"

許由講得有點花哨。要是當真不想幹,似乎不必如此雄辯忽悠。但是他講名

為實之賓,反詰自己" 吾將為賓乎" ,就是說如果他接受堯的禪讓,他就是丟了

實去求名,丟了主而去求賓。主賓問題與禪讓的是否接受並無那麼貼切的邏輯關

系,但是丟了實求名,丟了主求賓,倒是俗人的通病。人這一生,忘掉了實,卻

為賓而鬧它個死去活來,這樣的事已成人類通病。例如" 文革" 中有的老人,幹

了一輩子革命,最後卻因等不到一個" 人民內部矛盾" 的結論而抑鬱致死;有的

堂堂知識分子成就卓著,卻為評一個職稱而痛不欲生或醜態百出……叫人說什麼

好!

許由說:鷦鷯巢於深林……這話表面上極富說服力,幾乎是不疑不爭之論,

問題在於天下的誘惑並不僅僅是提供給你深林與河水的資源,而是吸引你實現自

我,發揮生命能量的極致。這裡也許仍然適用莊子的名實之辯與主賓之辯。你能

不能做到滿足於深林一枝與飲水滿腹,這恰恰是莊子最最較真的地方。這正是莊

子所提倡的心齋,把願望、追求侷限於——不過是巢於一枝與飲而滿腹。不要求

溫飽以上以外的東西,不要求生存權以外的權利。對於祿蠹、官迷、吸癰舐痔之

徒的蠅營狗苟,古今中外都有正派的知識分子嗤之以鼻,認為這樣的人和事丟人

現眼、醜態百出、不堪入目。但他們多數人是以精英與高雅的姿態來討伐祿蠹官

迷的,所謂"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潛),所謂"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

得開心顏" (李白),所謂德王有很多而貝多芬只有一個,關於貝多芬不但輕視

德國皇帝也輕視尊重皇帝的歌德的故事,他們都是以自己的智慧與道德優越感,

以自己的超眾的才能學問創造發明為本錢,拒絕向權力與財富低頭的。總之,這

些厭惡功名利祿的高人,都是有專長有境界的,都是很牛的。

而莊子則是走了另一條相反的相當極端的路:他乾脆否定一切社會性集團性

的努力,否定王侯權貴,也否定學問的追求與爭論,他為自己與門徒樹立的榜樣

不是王侯,不是諸子百家,不是鯤或鵬,不是類似李白或貝多芬式的天才專家,

而是小小的鷦鷯與偃鼠。

奇哉莊周之文也,剛才還在生猛地介紹鯤與鵬,介紹高壽的冥靈、彭祖與大

椿,忽然,一個猛子紮下來,變成了鷦鷯與偃鼠了。精英型的知識分子,是以睥

睨世俗的姿態實現精神的跨越與拔份兒。而莊子的姿態是降低自身的要求以至於

無,以小巧的鳥兒與地裡的老鼠的姿態,擺脫俗世名利權位是非功過的羈絆,求

得一己的逍遙與自由。他的方法可以說是以退為進,以屈求伸,以侏儒的姿態求

大道。他並不從外部跨越而過,而是從內裡先否定一切功名地位的任何意義,他

主張遠離世俗、避禍避險避憂。以避讓一切世俗追求為得到自身的平安與快樂的

目的的手段。

而且,除了個人的主觀上的優遊閒適、逍遙自在,莊子不相信、不承認任何

其他的事功、利益、名聲、(社會與政治)地位、影響力、德行、輿論(物議)、

奉獻、奮鬥、獲取、勝利與失敗,直至健康與疾病、長壽與夭折的意義。除了"

我自己" 的舒適感、自在感、自由感、滿足感與對於其他事物環境的麻木感,一

切其他的感覺,概不承認。這種主張極端化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同時也令人毛

發悚然,一個活人怎麼可能這樣?又令我們五體投地,任何人做到了這一步,確

實是如仙如聖,已經不是肉體凡胎了,已經做到了超級的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

移、富貴不能淫,外力不能干預,不能生殺予奪,不能影響擾亂促進勸導;又絕

對不需自我膨脹、雄心壯志衝雲天,而只需兩眼一閉,兩耳自封,心中默默一想

即可。

我想這裡莊子首先面對的是那個時代的惡性競爭,侯王爭霸,臣下爭寵,士

人爭(為世所)用,而這種競爭並無規則,叫做天下無道,大家都在賭博,碰運

氣,趕點兒,旦夕禍福,朝暮成敗,你砍我殺,血腥塗炭,孰能無過?孰能免禍?

這種情況下還忙著進取功名,不是活膩了又是什麼?

莊子之所以如此激憤與極端,還因為他面對的是一個更加無奈的事實。古代

中國,一向是權力、榮華、富貴、各種資源高度集中的社會。一個讀書人,一個

有大志與高人一頭的能力的上層人物,如果與這樣集中管控的資源不沾邊,沾不

上集中強大的資源的光,單憑個人的才智奮鬥,常常是作用有限,事少有成。而

一個相對的草包,碰對了點兒了就硬是大放光芒,不服不行。而且你越是有所期

待有所特長有所雄心壯志有所真見識真本領,你的失敗就越明顯,你的挫折感就

越是十倍百倍於旁人。別人看不透,聰明透徹如莊周者也看不透嗎?

儘管他是奇才奇論奇文奇理,但是讀之不無阿Q 精神淵藪的觀感。

洋人特別喜歡用" 面對" 一詞。叫做"face it" ,我們前邊也講了莊子所面

對的險惡形勢與競爭條件。同時,這裡還有一個與社會環境無關的狀況,人們常

常忘記了面對,而莊子是面對了。那就是,不論多麼有條有理的競爭,優勝者是

少數、極少數,例如全世界那麼多運動員卻極少有人能參加奧運會,奧運會上那

麼多優秀運動員,只有極少的人才能得到金牌。除卻這極少數幸運兒,誰能不痛

失金牌?誰能不功敗垂成?誰能不將心血夢幻付諸東流?即使得了金牌,你又能

保持多久?你在人老珠黃、謝幕回身、過時遺忘之後又當如何自處?

在美國這樣的提倡生存競爭、從理論與法制上至少是聲稱力圖規範競爭規則

而絕對不會提倡老莊之道的無為與不爭的國家,也常常發生競爭中的失敗者絕望

瘋狂,變成殺人狂,變成恐怖分子、社會渣滓的惡性刑事案件,或者也會發生競

爭中的僥倖者幸運兒腐化墮落、失常、歇斯底里的悲劇,許多大明星就有這樣的

事。而我國早熟的哲人莊子,過早地感受了這一切競爭的荒謬性與悲劇性,他過

早地唾棄了這一切。

古往今來,我們必須面對,我們曾經面對,莊子早已面對——面對而全然無

法改變那些面對了以後令人失望的一切。只能自救,只能超度。莊子知道他沒有

辦法改變人類的一切特有的麻煩,他尤其懷疑儒墨那一套應該叫做飲鴆止渴、火

上澆油的規範與觀念。他認為這些規範與觀念令生存與政治、社會競爭更加細膩

而又慘烈、虛矯而又無孔不入。他認為儒墨那一套與其說是在助人,不如說是在

害人。他不能拯救人生、競爭、社會與資源配置,只能拯救靈魂,拯救自己,他

只能搞精神的一己的勝利與陶醉,搞精神迷醉。

我這裡無意以阿Q 的名稱來輕蔑莊子,毋寧說我有以莊子的名義替阿Q 找一點理解的好意。對於阿Q ,恐怕也不是靠一味嘲笑能於事有補的。

莊子也罷,賈寶玉也罷,他們對於社會的主流價值系統其實是一個挑戰,是

不無叛逆色彩的,然而,他們的造反又不是真正的造反,正像後來有所謂跪著的

造反一樣,莊子是坐著的造反,是靜坐打坐閉目塞聰的造反,是最最消極的造反。

而寶玉是混世的造反、頹廢的造反,是埋頭於與姐姐妹妹們的玩耍又沒完沒了地

悲哀著的造反。他們沒有行動,他們從未想過也未必有可能想到採取什麼行動去

改變環境,他們能夠做的只有改變自己的思路。

但這裡還存在著逆向思考的可能性。老子講:大成若缺,大盈若衝,大直若

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太完美了反而像是(或必定是)暴露了自己的缺陷—

—與完美相比,誰無缺失?太充盈了,反而像是(或必定是)暴露了自己的空虛

——與全知相比,誰不空虛?太正直了反而像是(或必定是)暴露了自己的曲折、

曲線、曲為行事、委曲求全(求直,因為大直必全,全必曲)……那麼,說不定

莊周有自身的大心胸、大智慧、大眼光、大慈悲、大志向、大自信、大自負、大

使命感,而又生不逢時、屢戰屢敗,他必然會常常在自殺、冒險與精神解脫之間

進行選擇,在鋌而走險與難得糊塗間進行選擇,在針尖麥芒、斤斤計較與大而化

之、物而齊之中間進行選擇。什麼都看透了,什麼都明白了,什麼愚蠢都沒有了,

說不定反而會像是(或必定是)阿Q 一族的先驅了。

莊子可以在某些問題上與阿Q 貌似形似,心有靈犀,但是未莊的阿Q 君永遠

不可能寫出《莊子》,當然。

同時卻也不妨設想,如果我們碰到另一個類似阿Q 的人,是天才,是文章家,

他擁有足夠的學養並趕得上百家爭鳴的好機遇好舞臺,他將會成為什麼樣的思想

家與著作家呢?

(而按照毛澤東的思路,應該做的是把被顛倒了的一切再顛倒過來,是的,

正像我們不能像趙太爺一樣不準阿Q"革命" 一樣,我們無權剝奪阿Q 的著作權。

我們應該提倡阿Q 去革命,去寫書,如果他贏得了各種主客觀條件,如果他的"

課題" 得到了批准支持與財政撥款,他將會寫一卷怎樣的哲學博士論文呢?)

老子還講要" 勇於不敢" ,注意,不是怯懦而裝勇,而是因勇而退讓。就是

說,正因為莊子有鯤與鵬的氣概與眼光,他才顯露了鷦鷯與偃鼠的平和與滿足,

而不會成為嗜食腐屍的鴟?,更不會成為蠅營狗苟的蛆蟲。

肩吾問於連叔曰:" 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

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肩吾問連叔說,我聽過(楚國的狂人)

接輿講話,他說什麼都是大得不著邊際,大話放出去收不回來,我聽著發暈發顫,

他的那些個話像天上的銀河一樣渙漫無邊,太與常理相悖,太不近人情啦。

這叫橫空出世,欲揚先抑,這叫放得出去也收得攏,叫做隨心所欲。

連叔曰:" 其言謂何哉?""曰:'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

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

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連叔問,他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答,他說,藐姑射山上,住著一個神人,她的肌膚如同冰雪一樣潔白純淨,風姿

綽約如同女孩子,不食人間煙火,吸風飲露,乘坐著雲霧之氣,駕馭著善飛之龍,

遨遊於四海之外——如同今人所說的外層空間——她的精神凝結聚攏專一,她能

使萬物不傷而五穀豐登。我以為這說的都是謊言瘋話,不能相信。

果然,莊子立即從鷦鷯與偃鼠飛躍起來,升騰成為純美的仙子了。讀莊讀到

這裡我首先想起的是魯迅的散文詩《雪》:" 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

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這是文學,如果不

說是神學的話。其實先秦以至於漢,文體的分別未必明確與成熟,即使司馬遷的

《史記》,雖然下了極大工夫調查考證,其文學性也有些過分之處。史都文學化

了,何況哲學?這可以說是一個神仙之夢、哲學之夢、想象與嚮往之夢。

我還有一個想法,先秦天下大亂之時,到處是說客的言談,到處是憑權力

(王侯之屬)、武功勇敢、智謀與口才而求" 上進" 者。那是一個群雄爭霸、百

家爭鳴、各顯其智其能其勇的時代,是一個陰謀陽謀蓬勃發展,政治軍事賭博盛

行的時代,而一幫子讀書人,無不要靠自己的嘴皮子求出頭求功業。言之無文,

行之不遠,彼等無不在語言文字能夠先聲奪人、堂皇燦爛、高屋建瓴、雄辯恢宏

上下工夫,中國的政治、歷史、學術研討,從先秦時期就走了文學化的這條道路。

至今中國的政治常常文學化,中國的文學常常政治化到有所錯位的程度。(如講

" 總路線" 是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講利用小說反黨……)

這段關於藐姑射山神人的故事,當然更像是神話故事而不像哲學論述的理據。

你當然欣賞,卻不得不將信將疑。其實它的出現不是為了你的相信與質疑,而是

為了你的欣賞與嚮往。

連叔曰:" 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

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

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

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分分然以

物為事!" 連叔說,倒也是,視障者無法閱讀文章,聰障者無法欣賞鐘鼓。豈止

是生理上有盲目與聾啞呢?知識智能上也是同樣的呀。這話,我正是說你的。這

樣的神人、這樣的能力,氣勢巨大,與萬物即與世界合為一體,世人苦於離亂,

但是神人怎麼可能以苦苦地治理天下為自己的事!到了這樣的神人那裡,什麼也

無法對她造成傷害,洪水漫天,你淹不著她,大旱大熱,金石融解,土山烤焦也

熱不著她。而堯舜之流,不過是她身上的一些頭屑麩皮所製造。這樣的人怎麼會

拿外物俗事當真!

這裡連叔責備肩吾所缺少的" 知" 或" 智" 其實應是指想象力,應是指類乎

文學藝術的感悟能力,指對於類似文學藝術的虛構的知音與否,而不是指經驗層

面的與技術科學層面的判斷真偽能力,當然也不是嚴格地掌握邏輯規則進行推理

思辨的修養。莊子那個時候,發表議論主張,似乎並不特別注意把虛構的思維與

經驗的思維區分開來。但是他的通過連叔之口,反扣提出質疑的肩吾又聾又瞎,

故不可能理解相信藐姑射山神人的存在,這倒使我想起當代我們曾經喜歡用的一

個邏輯:資產階級由於它的階級本能的限制,無法理解無產階級的大公無私與社

會主義的各種優越性。我們還可以引用一句俗話:誠則靈。你不信這樣的神仙,

這些話對於你就是沒有作用的。而如果你相信呢?你會為之沉醉,你會為之傾倒,

你會為之而昇華。

這樣的邏輯能令主張者具有某種滿足感,壓倒一切不同意見感,卻未必靠得

住,也不需要靠得住。

老作家王蒙先生作品《莊子的享受》第一章之二:追求超越、再超越

莊子是另類,另類的人與文,另類的學理與思路。磅礴萬物以為一,這就是

道的妙用。我在談老子時已經多方講過,道就是萬物的總體,就是一切的一與一

的一切,就是一,就是齊物之齊與物,也就是準無窮大,即?∞。有同好懷疑莊

子的道的真實性,其實道與∞與上帝大致相近或相同,一個是數學概念,一個是

哲學概念,一個是神學概念,殊途而同歸。恰恰在這一點上無須憂慮,如果你較

真的話,你的較真本身就是道的證明,你如果懷疑的話,你的懷疑就是道的能量。

你如果糊塗的話,你的糊塗就是道的混沌特色。你對於道的承認與否認,這本身

正是齊物的對象。因為否認道的存在,也就是否認世界具有任何本質屬性,否認

世界具有任何統一性規律性可概括性可言,否認永恆、無窮、超人間、彼岸、終

極及其他一切非經驗概念的效用,你的對於道的否定,恰恰代替了對於道的肯定

而成為你的以負面的方式表達的對於道的理解:那就說明,你心目中的大道正是

雜多、無序、偶然、空虛、不可知不可解、無法表達、無法命名、無意義無是非

……這樣無下去非下去空茫下去,反而離老莊主張的道距離更近了。老莊的大道,

恰恰就是強調無,強調衝、虛,強調混沌的啊。無傷云云,則與老子的無死地說

相近。老子說 "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莊子說神人大浸不

溺,大旱不熱,俄國人民諺語說的則如蘇聯衛國戰爭時的一首歌曲所唱:" 我們,

火裡不會燃燒,水裡不會下沉。"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謂無稽之談乎?莊子

在此後的《大宗師》一章中還說: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前人解釋" 不逆寡" 多從不違逆少數。但與" 不雄成" 聯繫起來,似亦可作

不因寡而逆解。" 過" 與" 當" 有的只解釋為時機,亦覺狹隘一些,應該是指一

切的是否恰如其分吧。古代的真人,登高不哆嗦,掉進水中浸不溼,陷入火內不

感到熱,這就是智慧夠得著大道的人的境界與特點。

這些說法也類似上述種種對於奇蹟的嚮往。然而這一段文字卻說明,老莊的

著眼點不是邪教式或特殊功能式、練功式的奇蹟,而是" 真人" 的超拔,不因處

於少數地位而彆扭,不因有所成功而牛皮,不窮算計,不因時間錯過或做事做過

而後悔,也不因恰逢良機或恰到好處而自得。這就如當今說的某某某 "刀槍不入

""金剛不壞之身" 一樣,這是指人格,指意志,指操守,指堅定與自信,也指智

慧與經驗。不能理解世上有這樣的人格力量與境界的人多矣,他們只能理解成工

夫、特異功能、邪魔外道,最好的情況也只是理解成神話、傳奇、夢幻、小說家

言,只好如此了。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杳然喪其天

下焉。

宋國人做好了禮帽到越國販賣,而越國人不留頭髮,喜歡文身,沒有戴帽子

的習慣,宋國的帽子在越國派不上用場。

堯治理天下百姓,海內平安,他也去了藐姑射山,見到了四位神仙人物,就

在汾水的南面。堯從此不知不覺地忘記了自己所君臨的天下。

這裡插進來一個宋人到越國銷售帽子受挫的寓言,然而不是講市場調查與市

場預估。正說著藐姑射山的神人,又跳到形而下的帽子銷售故事上來了,跳躍性,

是莊子文章的風格特色之一,從而擴充了文字的張力,預留了進行創造性閱讀的

空間。

至少可以從兩條道上解釋:第一,各人的需要與認識程度是不同的,你做的

帽子再好,遇到不識貨、不懂得帽子的好處的人來說,完全無用。莊子的貨色是

多麼好啊,遇到了類似斷髮文身,不裝扮腦袋只知塗抹身體的越國人,你只能鎩

羽而歸了。

第二,宋人知道個人要戴帽子,就以為普天下到處等著他的帽子呢!其實他

們是識見淺陋,坐井觀天,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樣的人連斷髮文身的習俗都理解

不了,又上哪裡去理解藐姑射山上的神人去呢?

拉回來想那皮膚如處子的女(?)神,在想象的大道與神人中,在無窮大的

道面前,堯的治天下也是毫無意義的小事。堯治國理政,成績夠可以的了,他有

效地管理著天下之百姓,協調平衡著海內的政治事務,但這是在世俗的框架裡的

成績。一旦跨越世俗,與聞神人,他就傻了,天下早就不值得依依不捨啦。

登高則能望遠,望遠而知捨棄與忽略鼻子底下的一些雞毛蒜皮。但是把(自

己掌管的)天下看成雞毛蒜皮,則是莊子的膽識或牛皮了。看來莊子是決心徹底

挑戰當時的世俗價值觀了。

這是莊子的殺手鐗,一祭起大道,洋洋乎,巍巍乎,茫茫乎,唐堯虞舜夏禹

文王周公……都嘛也不算。

(《莊子的享受》,王蒙 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文選自該書《偉大的展翅與逍

遙的寢臥——逍遙遊》一章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