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莊子生活在同一時期,可為什麼二人從來沒有提到過對方?

晚上好,歡迎收看自力堂“每天一則睡前寓言故事”,今天的寓言是《五十步笑百步》。

有一天,魏惠王問孟子:“有件事,我橫亙在心裡很久了,還是想不明白,所以要請教一下先生您。”

孟子四處奔走,為的就是向當政者宣揚自己的學說,現在有機會能給魏國的國君解釋疑惑,心裡自然高興。便謙虛地說:“不敢,請您賜教。”

魏惠王苦惱地說:“您看啊,我在治理國家這方面,那可以說是盡心盡力啦!河內鬧了災荒,我就把那裡的一部分百姓遷移到河東去,並把河東的一部分糧食運到河內來。河東遭了饑荒,我也是這麼做的。可您再看看我周邊國家的領導人,有哪個像我這樣誠心誠意替老百姓著想的呢?可是也奇了怪了,我做的處處比他們好,為什麼他們的百姓沒有減少,我的百姓也沒有增多呢?”

孟子心說,您只記得自己做的好的事兒,怎麼不記得自己窮兵黷武的事兒呢?但話自然不能說得這麼直接。便委婉地回答說:“大王您喜歡打仗,那就讓我用打仗來打個比方吧。戰場上,戰鼓擂得地動山搖,士兵吶喊著衝向對方,很快,戰鬥的雙方短兵相接了。就在這時,有人被戰鬥的場面嚇壞了,丟盔棄甲拖著兵器便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來,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來。因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個跑了一百步,您覺得合理嗎?”

孟子和莊子生活在同一時期,可為什麼二人從來沒有提到過對方?

惠王擺擺手,說:“當然不合理啦。戰場上只要後退就是逃跑,跑一百步和跑五十步並沒有區別。”

孟子笑了笑說:“大王如果懂得這一點,那就不要再希望您的百姓比鄰國多了。現在所有的國家都不施行仁政,您在這方面來講,雖然做得稍微好一點,和別的國君也不過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區別啊。”

這個故事裡的魏惠王,我們前面講莊子時提到過。魏惠王因為害怕秦國,把老巢搬到了粱這個地方,所以也被稱為梁惠王。魏惠王是個著名的敗家子,他爺爺魏文侯和父親魏武侯,給他打下了雄厚的基礎,所以他上臺後就有點飄了,有點找不著北了。先敗於齊,後敗於秦,又敗於楚,被當時的幾個超級大國挨個蹂躪了一遍,從一個一流大國淪落為二三流國家。我們前面講《觸蠻之爭》的時候講過,魏惠王被齊威王擺了一道,可是打不過人家,堂堂一國之君竟然想要找人去刺殺齊威王,被他的手下鄙視了一番,最後啥也沒做,只能打落牙和血往肚子裡吞。

其實我們想一想這個人物關係。當時魏國國君是魏惠王,莊子的好朋友惠子,是魏惠王的相國,所以莊子和魏惠王是同一時期的人。現在孟子跑來魏國,向魏惠王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張,這麼看來,孟子和莊子應該也是同一時期的人啊。那到底是不是呢?

我們來看一下二人的生卒年。孟子大約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享年84歲。我們常說的73、84,閻王不叫自己去。就是因為孔子活了73歲,孟子活了84歲,73、84兩位聖人都沒能過去,我們普通人不能比兩位聖人活得還長啊,所以說這是倆坎兒。再說莊子,莊子生前比較低調,所以生卒年不是很確切,現在根據比較權威的考證,大約是生於公元前369年,死於公元前286年。比孟子晚出生個兩三年,也晚去世兩三年,活的年齡差不多。最重要的是,他倆生卒年相仿,可以確定,是同一時期的人。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二人是同一時期的人,為啥莊子生前只有惠子一個可以交的朋友,而孟子一個朋友都沒有,只能遙想古人去和古代的賢者交朋友。更有甚者,莊子的書裡沒有提到過孟子,孟子的書裡也沒有提到過莊子!這二人都是雄辯滔滔的大師級人物,可他們為何沒有惺惺相惜成為莫逆之交呢?我們明晚再說。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這裡是自力堂“每天一則睡前寓言故事”,我們明晚十點見。

【原文】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孟子-梁惠王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