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恆獨步,無授權禁轉!

在浩瀚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我們這個民族有很多的偉人在他們那個時代,憑藉自己的超人的才華能夠留下讓後人感佩的千秋偉業。萬般無奈的是天妒英才,讓他們在不該逝去的年齡英年早逝,那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如耀眼的彗星般始終在我們記憶裡閃耀,卻很遺憾和過早的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倘若他們能夠好好的活和活得好好,那些巨人的存在,會讓歷史的走向出現在另一個路徑。比如說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就是這樣讓我們漢民族景仰的一位皇帝,39歲黃金一樣的年華,突然的就讓生命畫上了休止符,停息了不僅僅是他的夢想,也留下了至今讓我們扼腕嘆息,唏噓不已的人生。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恆獨步,無授權禁轉!

在浩瀚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我們這個民族有很多的偉人在他們那個時代,憑藉自己的超人的才華能夠留下讓後人感佩的千秋偉業。萬般無奈的是天妒英才,讓他們在不該逝去的年齡英年早逝,那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如耀眼的彗星般始終在我們記憶裡閃耀,卻很遺憾和過早的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倘若他們能夠好好的活和活得好好,那些巨人的存在,會讓歷史的走向出現在另一個路徑。比如說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就是這樣讓我們漢民族景仰的一位皇帝,39歲黃金一樣的年華,突然的就讓生命畫上了休止符,停息了不僅僅是他的夢想,也留下了至今讓我們扼腕嘆息,唏噓不已的人生。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歷史就是那麼真實而又殘酷,歷史更是容不得假設的。但假設歷史也是愛好歷史的粉絲最感興趣的所在。那就以假設的設定來推演柴榮,以他當時皇帝平均年齡55歲駕崩作為結尾,看看他實際死亡年齡從39歲到55歲多活了16年,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歲月,中國歷史的可能走向。

周世宗柴榮生於公元921年,他當上皇帝是為周世宗的時間是在公元954年,虛歲34歲,週歲33歲。雖貴為後周皇帝享天子尊稱,卻也逃脫不了時代的侷限和當時很多的人那樣信命,不能不說這是他的宿命。自柴榮登基承繼大統,國家的整個權力機關運行的還算順暢,但整個國力還是非常孱弱的,朝廷內部的大臣們雖然對他繼位當上皇帝雖沒有微詞,因為是名正言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的老臣和將軍,對他還是很不服氣的,他們以一種混日子和老資格的樣子冷冷的看著柴榮的言行和舉止,是不是能把整個國家的行政機器玩得轉,這是對內。

對外,對於這位新皇帝來說面臨的壓力比來自內部的壓力還要大。當時的地圖標明在後周管轄的範圍內北方面臨北漢、契丹,東西兩面臨南唐和蜀環伺,可謂強敵遍佈四方,稍微處理不慎就會亡國。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恆獨步,無授權禁轉!

在浩瀚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我們這個民族有很多的偉人在他們那個時代,憑藉自己的超人的才華能夠留下讓後人感佩的千秋偉業。萬般無奈的是天妒英才,讓他們在不該逝去的年齡英年早逝,那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如耀眼的彗星般始終在我們記憶裡閃耀,卻很遺憾和過早的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倘若他們能夠好好的活和活得好好,那些巨人的存在,會讓歷史的走向出現在另一個路徑。比如說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就是這樣讓我們漢民族景仰的一位皇帝,39歲黃金一樣的年華,突然的就讓生命畫上了休止符,停息了不僅僅是他的夢想,也留下了至今讓我們扼腕嘆息,唏噓不已的人生。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歷史就是那麼真實而又殘酷,歷史更是容不得假設的。但假設歷史也是愛好歷史的粉絲最感興趣的所在。那就以假設的設定來推演柴榮,以他當時皇帝平均年齡55歲駕崩作為結尾,看看他實際死亡年齡從39歲到55歲多活了16年,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歲月,中國歷史的可能走向。

周世宗柴榮生於公元921年,他當上皇帝是為周世宗的時間是在公元954年,虛歲34歲,週歲33歲。雖貴為後周皇帝享天子尊稱,卻也逃脫不了時代的侷限和當時很多的人那樣信命,不能不說這是他的宿命。自柴榮登基承繼大統,國家的整個權力機關運行的還算順暢,但整個國力還是非常孱弱的,朝廷內部的大臣們雖然對他繼位當上皇帝雖沒有微詞,因為是名正言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的老臣和將軍,對他還是很不服氣的,他們以一種混日子和老資格的樣子冷冷的看著柴榮的言行和舉止,是不是能把整個國家的行政機器玩得轉,這是對內。

對外,對於這位新皇帝來說面臨的壓力比來自內部的壓力還要大。當時的地圖標明在後周管轄的範圍內北方面臨北漢、契丹,東西兩面臨南唐和蜀環伺,可謂強敵遍佈四方,稍微處理不慎就會亡國。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少數民族的軍隊實力非常強勁】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面前,抱定中流擊水,挽狂瀾於既倒的周世宗柴榮,他沒有沉浸在整日被山呼萬歲帶來的快意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壯志,讓他總是被一個問題所困擾,自己能夠健健康康的活多少歲,以便有充裕的時間為後周開創出萬年基業,上不辜負周太祖郭威的重託,下對得起黎民百姓天下蒼生,他要知道這個答案。

雖然,柴榮內心也知道這個答案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呢,誰能準確的主宰和遇見自己的生死,就像當今醫療體系如此發達,患了癌症特別是到了晚期幾乎意味著被判了死刑立即執行一般。不過他需要這樣的安慰,他要獲得這個答案,好以這個答案為起點,開始規劃自己要做治國安邦的事情。

為了找到這個答案,周世宗柴榮問及飽讀詩書,生活閱歷極其豐富,又生性耿直的朝廷重臣左諫議大夫王樸。談話是那種開誠佈公式的,如同現在極具親和力的領導和下屬談話那般。周世宗柴榮在自己的辦公室拉住左諫議大夫王樸的手說:老王,你幫我看看,我當上大周皇帝大概能當多少年啦。精通曆法,更多的是看到皇帝整天處理國事的辛勞的王樸,他當時肯定是從保護萬歲的龍體考慮,因為繼承大周大統的柴榮,那時也有33週歲了,古時候的醫療條件和生活設施不用說是非常落後的,夏天沒有空調,出門沒有汽車高鐵和飛機,馬上旅途不用說非常的辛苦和勞累的。加之,常年征戰沙場,飢一頓飽一頓,風餐露宿的日子對身體傷害還是很大的,如果再受了各種形式的創傷對身體傷害更甚。

人是很難違背自然規律的,尤其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的壽命還是很難達到古稀之年。為此,王樸沒有阿諛奉承,毫無邊際的推金山倒玉柱跪倒在皇帝腳下,山呼萬歲,說吾皇萬歲,您壽比南山萬壽無疆。相反,而是很真實,很真誠地說,老臣以多年的經驗推斷出萬歲雖然現在正值盛年,精力充沛,耳聰目明,應該有三十年光景當個好皇帝,至於三十年後,萬歲還能那樣生龍活虎,實在不敢預測了。

周世宗柴榮雖然是在自己的辦公室和王樸拉家常的方式進行著這樣的談話,聽到王樸說的很實在,沒有龍顏大怒,推出午門問斬。這位廢除了全國很多寺廟的皇帝,知道人不可能萬壽無疆的,生理年齡是真實的發生在眼前的。已經33週歲的周世宗柴榮知道自己能幹30年,那就已經到了63週歲,過了那樣的年齡還能日理萬機,身體極其硬朗的處理政務,當然是個未知數。如此,也使周世宗柴榮對於敢這麼說真話的王樸,還是非常敬佩的,因為王樸沒有見風使舵,更沒有考慮到這樣說的後果會導致龍顏大怒,會讓王樸抄家滅九族的,但王樸說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讓王樸萬萬沒想到的是周世宗柴榮聽後沒有絲毫的惱怒,相反卻是十分欣喜地說道:我的生命真的能像您所說的那樣,能身體硬朗的幹上三十年,那當然是個大好事啊。但怎樣幹好這30年呢。

周世宗柴榮獨處的時候,在寂靜無人的大殿內來回度步沉思起來。他想到自唐朝滅亡後,諸侯紛紛稱雄,原先美麗的中華大地被搞的烏煙瘴氣,四分五裂,百姓遭受了空前的磨難。再有強大的中央王朝的覆滅,使得散居於中華大地邊緣的各民族如契丹、党項等等民族,雖然還沒有真正形成氣候,敢於大規模侵略中原,但頻繁的騷擾搶劫幾乎天天都在發生,每天類似這樣的簡報逐級上報到他這裡,他每天都為他的子民還在飽受異族的欺凌痛苦不已。

既然我能為國家好好工作三十年,那就要按照十年一個階段,做到落地有聲,抓鐵有痕。第一個十年怎麼規劃呢,柴榮召集起他原來的舊部和智囊共同研究定出了方向。首先要鞏固自秦朝完成對六國的統一後華夏固有疆域的領土完整。只有實現內部的統一才能一心一意謀發展,萬眾一心搞建設,以圖再度恢復其強漢盛唐的外在形象,讓四夷臣服。

緊接著在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和邊疆安寧的基礎上,再用十年休養生息,讓百姓通過辛勤的勞動過上富足的日子的同時,再用剩下來的十年時間精心修訂各種法律,完善國內的水利設施和交通設施,建立健全州縣職能,真正實現後周國內信息流、人流、五菱的暢通無阻,讓中華再次成為萬邦心儀的聖地。就像如今的俄國普京普大帝所言的那樣,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那樣的承諾。

遙想在公元954年我們的周世宗柴榮,為了他心中這三十年的長遠規劃穩步推進,決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

當週世宗柴榮把他的抱負和設想,在朝廷議事中向官居高位的眾位大臣和盤托出,沒有得到滿堂的喝彩,相反迎來了這些高居廟堂之上的老臣們反對的雜音。我們一直耿耿於懷於我國封建社會是一個高度集權高度集中,高度一言堂的社會,皇帝的聲音就是聖旨,沒有敢反對皇帝的話的。可是真實的歷史決不是這樣樣子的。因為當時處於戰亂頻發的中國,那些大臣很少有對某一個皇帝有具體的歸屬感和立志當一個忠臣的,頻繁變幻的國號和輪流坐莊的皇帝,真的如同科舉那般今朝鄉下郎,暮登天子堂,讓這些大臣們真的有點無所適從。很多的權臣憑藉著他們的資歷和世家大族的名分,任他改朝換代,仍穩坐自己的高位。自然而然的養成了他們並不把具體的皇帝放在眼裡的心態。管他誰當皇帝,我這個位置誰也拿不走。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恆獨步,無授權禁轉!

在浩瀚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我們這個民族有很多的偉人在他們那個時代,憑藉自己的超人的才華能夠留下讓後人感佩的千秋偉業。萬般無奈的是天妒英才,讓他們在不該逝去的年齡英年早逝,那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如耀眼的彗星般始終在我們記憶裡閃耀,卻很遺憾和過早的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倘若他們能夠好好的活和活得好好,那些巨人的存在,會讓歷史的走向出現在另一個路徑。比如說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就是這樣讓我們漢民族景仰的一位皇帝,39歲黃金一樣的年華,突然的就讓生命畫上了休止符,停息了不僅僅是他的夢想,也留下了至今讓我們扼腕嘆息,唏噓不已的人生。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歷史就是那麼真實而又殘酷,歷史更是容不得假設的。但假設歷史也是愛好歷史的粉絲最感興趣的所在。那就以假設的設定來推演柴榮,以他當時皇帝平均年齡55歲駕崩作為結尾,看看他實際死亡年齡從39歲到55歲多活了16年,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歲月,中國歷史的可能走向。

周世宗柴榮生於公元921年,他當上皇帝是為周世宗的時間是在公元954年,虛歲34歲,週歲33歲。雖貴為後周皇帝享天子尊稱,卻也逃脫不了時代的侷限和當時很多的人那樣信命,不能不說這是他的宿命。自柴榮登基承繼大統,國家的整個權力機關運行的還算順暢,但整個國力還是非常孱弱的,朝廷內部的大臣們雖然對他繼位當上皇帝雖沒有微詞,因為是名正言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的老臣和將軍,對他還是很不服氣的,他們以一種混日子和老資格的樣子冷冷的看著柴榮的言行和舉止,是不是能把整個國家的行政機器玩得轉,這是對內。

對外,對於這位新皇帝來說面臨的壓力比來自內部的壓力還要大。當時的地圖標明在後周管轄的範圍內北方面臨北漢、契丹,東西兩面臨南唐和蜀環伺,可謂強敵遍佈四方,稍微處理不慎就會亡國。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少數民族的軍隊實力非常強勁】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面前,抱定中流擊水,挽狂瀾於既倒的周世宗柴榮,他沒有沉浸在整日被山呼萬歲帶來的快意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壯志,讓他總是被一個問題所困擾,自己能夠健健康康的活多少歲,以便有充裕的時間為後周開創出萬年基業,上不辜負周太祖郭威的重託,下對得起黎民百姓天下蒼生,他要知道這個答案。

雖然,柴榮內心也知道這個答案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呢,誰能準確的主宰和遇見自己的生死,就像當今醫療體系如此發達,患了癌症特別是到了晚期幾乎意味著被判了死刑立即執行一般。不過他需要這樣的安慰,他要獲得這個答案,好以這個答案為起點,開始規劃自己要做治國安邦的事情。

為了找到這個答案,周世宗柴榮問及飽讀詩書,生活閱歷極其豐富,又生性耿直的朝廷重臣左諫議大夫王樸。談話是那種開誠佈公式的,如同現在極具親和力的領導和下屬談話那般。周世宗柴榮在自己的辦公室拉住左諫議大夫王樸的手說:老王,你幫我看看,我當上大周皇帝大概能當多少年啦。精通曆法,更多的是看到皇帝整天處理國事的辛勞的王樸,他當時肯定是從保護萬歲的龍體考慮,因為繼承大周大統的柴榮,那時也有33週歲了,古時候的醫療條件和生活設施不用說是非常落後的,夏天沒有空調,出門沒有汽車高鐵和飛機,馬上旅途不用說非常的辛苦和勞累的。加之,常年征戰沙場,飢一頓飽一頓,風餐露宿的日子對身體傷害還是很大的,如果再受了各種形式的創傷對身體傷害更甚。

人是很難違背自然規律的,尤其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的壽命還是很難達到古稀之年。為此,王樸沒有阿諛奉承,毫無邊際的推金山倒玉柱跪倒在皇帝腳下,山呼萬歲,說吾皇萬歲,您壽比南山萬壽無疆。相反,而是很真實,很真誠地說,老臣以多年的經驗推斷出萬歲雖然現在正值盛年,精力充沛,耳聰目明,應該有三十年光景當個好皇帝,至於三十年後,萬歲還能那樣生龍活虎,實在不敢預測了。

周世宗柴榮雖然是在自己的辦公室和王樸拉家常的方式進行著這樣的談話,聽到王樸說的很實在,沒有龍顏大怒,推出午門問斬。這位廢除了全國很多寺廟的皇帝,知道人不可能萬壽無疆的,生理年齡是真實的發生在眼前的。已經33週歲的周世宗柴榮知道自己能幹30年,那就已經到了63週歲,過了那樣的年齡還能日理萬機,身體極其硬朗的處理政務,當然是個未知數。如此,也使周世宗柴榮對於敢這麼說真話的王樸,還是非常敬佩的,因為王樸沒有見風使舵,更沒有考慮到這樣說的後果會導致龍顏大怒,會讓王樸抄家滅九族的,但王樸說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讓王樸萬萬沒想到的是周世宗柴榮聽後沒有絲毫的惱怒,相反卻是十分欣喜地說道:我的生命真的能像您所說的那樣,能身體硬朗的幹上三十年,那當然是個大好事啊。但怎樣幹好這30年呢。

周世宗柴榮獨處的時候,在寂靜無人的大殿內來回度步沉思起來。他想到自唐朝滅亡後,諸侯紛紛稱雄,原先美麗的中華大地被搞的烏煙瘴氣,四分五裂,百姓遭受了空前的磨難。再有強大的中央王朝的覆滅,使得散居於中華大地邊緣的各民族如契丹、党項等等民族,雖然還沒有真正形成氣候,敢於大規模侵略中原,但頻繁的騷擾搶劫幾乎天天都在發生,每天類似這樣的簡報逐級上報到他這裡,他每天都為他的子民還在飽受異族的欺凌痛苦不已。

既然我能為國家好好工作三十年,那就要按照十年一個階段,做到落地有聲,抓鐵有痕。第一個十年怎麼規劃呢,柴榮召集起他原來的舊部和智囊共同研究定出了方向。首先要鞏固自秦朝完成對六國的統一後華夏固有疆域的領土完整。只有實現內部的統一才能一心一意謀發展,萬眾一心搞建設,以圖再度恢復其強漢盛唐的外在形象,讓四夷臣服。

緊接著在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和邊疆安寧的基礎上,再用十年休養生息,讓百姓通過辛勤的勞動過上富足的日子的同時,再用剩下來的十年時間精心修訂各種法律,完善國內的水利設施和交通設施,建立健全州縣職能,真正實現後周國內信息流、人流、五菱的暢通無阻,讓中華再次成為萬邦心儀的聖地。就像如今的俄國普京普大帝所言的那樣,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那樣的承諾。

遙想在公元954年我們的周世宗柴榮,為了他心中這三十年的長遠規劃穩步推進,決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

當週世宗柴榮把他的抱負和設想,在朝廷議事中向官居高位的眾位大臣和盤托出,沒有得到滿堂的喝彩,相反迎來了這些高居廟堂之上的老臣們反對的雜音。我們一直耿耿於懷於我國封建社會是一個高度集權高度集中,高度一言堂的社會,皇帝的聲音就是聖旨,沒有敢反對皇帝的話的。可是真實的歷史決不是這樣樣子的。因為當時處於戰亂頻發的中國,那些大臣很少有對某一個皇帝有具體的歸屬感和立志當一個忠臣的,頻繁變幻的國號和輪流坐莊的皇帝,真的如同科舉那般今朝鄉下郎,暮登天子堂,讓這些大臣們真的有點無所適從。很多的權臣憑藉著他們的資歷和世家大族的名分,任他改朝換代,仍穩坐自己的高位。自然而然的養成了他們並不把具體的皇帝放在眼裡的心態。管他誰當皇帝,我這個位置誰也拿不走。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後世的宋朝軍隊再無周世宗時期的銳氣】

可是,周世宗柴榮對這些老臣們,心裡雖有一百個曹尼瑪奔騰,恨不能把他們全都革職去官,但也只有忍住強壓怒火,顯出鎮定之色。等我按照我的計劃紮實推進,我在澶州任刺史時期帶過來的一班幕僚,漸漸適應了官僚體系的運作之道後,在把你們一鍋端掉也不遲。注意已定,自然與他們虛與委蛇。

但事情不是按照預演的狀態可以讓柴榮從容不迫的來對待。公元954年還沒有把統一華夏安撫邊疆的事情放到案頭,找茬的來了。而此次找茬不是預演中需要在第二個十年解決,順序打破了,第一個十年需要解決的事情,被最為急迫的第二個十年所代替。事情的經過,由邊疆驛站的快馬飛奔進午門,蠟封的加急文書就這樣真實放到了柴榮的御案上。

簡潔的文字寫到位於後周北部的北漢劉崇目睹後周政權日益鞏固,擔心後周羽翼漸豐,或對後漢進行討伐,遂勾結契丹大舉南犯,是戰還是和?周世宗立即召集大臣們舉行殿前會議,他要充分發揚民主聽聽各位大臣的高見。

當然,作為主持人的柴榮還是說了開場白的,他在開場白中說為了徹底打垮敵人的囂張氣焰,維護邊疆安寧,我們必須出兵自衛反擊,並且,為了激勵全體將士奮勇殺敵的決心,作為皇帝的我還準備御駕親征。

誰知,一石激起千層浪也好,還是走走過場也罷,柴榮是鐵了心的要出兵拒敵的。可位列百官之首的宰相馮道極不能體會上意,不僅極力阻止,還公然唱起了反調。他不僅說北漢和契丹聯軍氣勢強盛,更以自己出身名門望族,根本不把周世宗放在眼裡,用極其輕蔑的口氣說道:萬歲要出兵和北漢契丹決戰,是不是先看看我們自身的實力在做定論呢,他們兩家兵合一處就有數十萬之眾,眼下的大周,也就是你現在統治的疆土要打敗這兩家聯軍,至少在名義上我們要有大唐廣闊的領土,不是小瞧你,你本人更沒有唐太宗的雄才偉略,再來看看我們的士兵吧,幾乎都是年老體弱,訓練不足,倉促應戰,會敗得很慘,總之不如下表稱臣,納貢奉獻才能得到平安。

周世宗柴榮面對貴為宰相的馮道極說出如此膽小屈辱的言論。他沒有暴跳如雷,龍顏大怒,以皇帝的威嚴來強行壓制,而是條理清晰,有條不紊的說道唐朝開國初期,也沒有廣袤的國土,充裕的人口,比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還要惡劣,不僅盜賊橫行,豪強割據稱王,真的是多如牛毛。但唐太宗沒有消極避戰,而是不畏強敵親自帶領大軍南征北戰,將其一一剿滅。面對宰相馮道極還要強詞奪理,周世宗柴榮真的生氣了,沒有在給這位四世三公的面子當即罷其相位,只是沒有取他項上人頭算是留給望族名門最後一點碧蓮。周世宗大聲說以我兵力之強,破北漢劉崇和契丹聯軍就像用石頭砸碎雞蛋那般容易。

話說宰相馮道極敢和周世宗柴榮面對面的爭論,來分析抗擊侵略者的利弊得失,一方面說明五代十國時期士族地主知識分子的無畏,以及對頻繁戰亂生靈塗炭的擔憂。同時,也從側面說明了周世宗柴榮的心胸之寬廣,是能夠容得下大臣們的不同意見的。可以說,此次事件的發生,從客觀上讓那些參與朝政的大臣們,看到了周世宗是有要幹出一番驚天地的偉業的。也使得他們在一段時間裡,通過在朝堂之上和皇帝的交流中暗暗覺得周世宗的確有唐太宗的雄心和膽略,不是那種出生於鄉野的莽夫只靠直覺而行,相反,卻是心思縝密,有通盤周密的計劃。可以說,此次事件為後周自此走向政治的開明,國家的富裕和大臣們對皇帝本人的好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個基本具備“貞觀之治”的盛世,在後周悄然而來。

御駕親征的柴榮,在奔赴戰場的路途中就回到了他作為軍中主帥當年的風采,尤其是作為多年在沙場上廝殺練就的高超的指揮藝術,使他真正養成了在戰略上輕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良好的職業軍人風範。經過數日行軍,柴榮的天子之乘始終位於中軍的位置,對行進中的後周軍隊起到了無聲的激勵作用。終於,探馬來報,北漢和契丹聯軍已經抵達高平,柴榮鎮定自若的向將士們下大了口諭,寇亦以往,我亦以往,他有足夠的信心打敗這兩個零食為了各自的利益拼湊在一起的貌似很強大的聯軍。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恆獨步,無授權禁轉!

在浩瀚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我們這個民族有很多的偉人在他們那個時代,憑藉自己的超人的才華能夠留下讓後人感佩的千秋偉業。萬般無奈的是天妒英才,讓他們在不該逝去的年齡英年早逝,那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如耀眼的彗星般始終在我們記憶裡閃耀,卻很遺憾和過早的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倘若他們能夠好好的活和活得好好,那些巨人的存在,會讓歷史的走向出現在另一個路徑。比如說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就是這樣讓我們漢民族景仰的一位皇帝,39歲黃金一樣的年華,突然的就讓生命畫上了休止符,停息了不僅僅是他的夢想,也留下了至今讓我們扼腕嘆息,唏噓不已的人生。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歷史就是那麼真實而又殘酷,歷史更是容不得假設的。但假設歷史也是愛好歷史的粉絲最感興趣的所在。那就以假設的設定來推演柴榮,以他當時皇帝平均年齡55歲駕崩作為結尾,看看他實際死亡年齡從39歲到55歲多活了16年,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歲月,中國歷史的可能走向。

周世宗柴榮生於公元921年,他當上皇帝是為周世宗的時間是在公元954年,虛歲34歲,週歲33歲。雖貴為後周皇帝享天子尊稱,卻也逃脫不了時代的侷限和當時很多的人那樣信命,不能不說這是他的宿命。自柴榮登基承繼大統,國家的整個權力機關運行的還算順暢,但整個國力還是非常孱弱的,朝廷內部的大臣們雖然對他繼位當上皇帝雖沒有微詞,因為是名正言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的老臣和將軍,對他還是很不服氣的,他們以一種混日子和老資格的樣子冷冷的看著柴榮的言行和舉止,是不是能把整個國家的行政機器玩得轉,這是對內。

對外,對於這位新皇帝來說面臨的壓力比來自內部的壓力還要大。當時的地圖標明在後周管轄的範圍內北方面臨北漢、契丹,東西兩面臨南唐和蜀環伺,可謂強敵遍佈四方,稍微處理不慎就會亡國。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少數民族的軍隊實力非常強勁】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面前,抱定中流擊水,挽狂瀾於既倒的周世宗柴榮,他沒有沉浸在整日被山呼萬歲帶來的快意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壯志,讓他總是被一個問題所困擾,自己能夠健健康康的活多少歲,以便有充裕的時間為後周開創出萬年基業,上不辜負周太祖郭威的重託,下對得起黎民百姓天下蒼生,他要知道這個答案。

雖然,柴榮內心也知道這個答案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呢,誰能準確的主宰和遇見自己的生死,就像當今醫療體系如此發達,患了癌症特別是到了晚期幾乎意味著被判了死刑立即執行一般。不過他需要這樣的安慰,他要獲得這個答案,好以這個答案為起點,開始規劃自己要做治國安邦的事情。

為了找到這個答案,周世宗柴榮問及飽讀詩書,生活閱歷極其豐富,又生性耿直的朝廷重臣左諫議大夫王樸。談話是那種開誠佈公式的,如同現在極具親和力的領導和下屬談話那般。周世宗柴榮在自己的辦公室拉住左諫議大夫王樸的手說:老王,你幫我看看,我當上大周皇帝大概能當多少年啦。精通曆法,更多的是看到皇帝整天處理國事的辛勞的王樸,他當時肯定是從保護萬歲的龍體考慮,因為繼承大周大統的柴榮,那時也有33週歲了,古時候的醫療條件和生活設施不用說是非常落後的,夏天沒有空調,出門沒有汽車高鐵和飛機,馬上旅途不用說非常的辛苦和勞累的。加之,常年征戰沙場,飢一頓飽一頓,風餐露宿的日子對身體傷害還是很大的,如果再受了各種形式的創傷對身體傷害更甚。

人是很難違背自然規律的,尤其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的壽命還是很難達到古稀之年。為此,王樸沒有阿諛奉承,毫無邊際的推金山倒玉柱跪倒在皇帝腳下,山呼萬歲,說吾皇萬歲,您壽比南山萬壽無疆。相反,而是很真實,很真誠地說,老臣以多年的經驗推斷出萬歲雖然現在正值盛年,精力充沛,耳聰目明,應該有三十年光景當個好皇帝,至於三十年後,萬歲還能那樣生龍活虎,實在不敢預測了。

周世宗柴榮雖然是在自己的辦公室和王樸拉家常的方式進行著這樣的談話,聽到王樸說的很實在,沒有龍顏大怒,推出午門問斬。這位廢除了全國很多寺廟的皇帝,知道人不可能萬壽無疆的,生理年齡是真實的發生在眼前的。已經33週歲的周世宗柴榮知道自己能幹30年,那就已經到了63週歲,過了那樣的年齡還能日理萬機,身體極其硬朗的處理政務,當然是個未知數。如此,也使周世宗柴榮對於敢這麼說真話的王樸,還是非常敬佩的,因為王樸沒有見風使舵,更沒有考慮到這樣說的後果會導致龍顏大怒,會讓王樸抄家滅九族的,但王樸說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讓王樸萬萬沒想到的是周世宗柴榮聽後沒有絲毫的惱怒,相反卻是十分欣喜地說道:我的生命真的能像您所說的那樣,能身體硬朗的幹上三十年,那當然是個大好事啊。但怎樣幹好這30年呢。

周世宗柴榮獨處的時候,在寂靜無人的大殿內來回度步沉思起來。他想到自唐朝滅亡後,諸侯紛紛稱雄,原先美麗的中華大地被搞的烏煙瘴氣,四分五裂,百姓遭受了空前的磨難。再有強大的中央王朝的覆滅,使得散居於中華大地邊緣的各民族如契丹、党項等等民族,雖然還沒有真正形成氣候,敢於大規模侵略中原,但頻繁的騷擾搶劫幾乎天天都在發生,每天類似這樣的簡報逐級上報到他這裡,他每天都為他的子民還在飽受異族的欺凌痛苦不已。

既然我能為國家好好工作三十年,那就要按照十年一個階段,做到落地有聲,抓鐵有痕。第一個十年怎麼規劃呢,柴榮召集起他原來的舊部和智囊共同研究定出了方向。首先要鞏固自秦朝完成對六國的統一後華夏固有疆域的領土完整。只有實現內部的統一才能一心一意謀發展,萬眾一心搞建設,以圖再度恢復其強漢盛唐的外在形象,讓四夷臣服。

緊接著在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和邊疆安寧的基礎上,再用十年休養生息,讓百姓通過辛勤的勞動過上富足的日子的同時,再用剩下來的十年時間精心修訂各種法律,完善國內的水利設施和交通設施,建立健全州縣職能,真正實現後周國內信息流、人流、五菱的暢通無阻,讓中華再次成為萬邦心儀的聖地。就像如今的俄國普京普大帝所言的那樣,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那樣的承諾。

遙想在公元954年我們的周世宗柴榮,為了他心中這三十年的長遠規劃穩步推進,決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

當週世宗柴榮把他的抱負和設想,在朝廷議事中向官居高位的眾位大臣和盤托出,沒有得到滿堂的喝彩,相反迎來了這些高居廟堂之上的老臣們反對的雜音。我們一直耿耿於懷於我國封建社會是一個高度集權高度集中,高度一言堂的社會,皇帝的聲音就是聖旨,沒有敢反對皇帝的話的。可是真實的歷史決不是這樣樣子的。因為當時處於戰亂頻發的中國,那些大臣很少有對某一個皇帝有具體的歸屬感和立志當一個忠臣的,頻繁變幻的國號和輪流坐莊的皇帝,真的如同科舉那般今朝鄉下郎,暮登天子堂,讓這些大臣們真的有點無所適從。很多的權臣憑藉著他們的資歷和世家大族的名分,任他改朝換代,仍穩坐自己的高位。自然而然的養成了他們並不把具體的皇帝放在眼裡的心態。管他誰當皇帝,我這個位置誰也拿不走。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後世的宋朝軍隊再無周世宗時期的銳氣】

可是,周世宗柴榮對這些老臣們,心裡雖有一百個曹尼瑪奔騰,恨不能把他們全都革職去官,但也只有忍住強壓怒火,顯出鎮定之色。等我按照我的計劃紮實推進,我在澶州任刺史時期帶過來的一班幕僚,漸漸適應了官僚體系的運作之道後,在把你們一鍋端掉也不遲。注意已定,自然與他們虛與委蛇。

但事情不是按照預演的狀態可以讓柴榮從容不迫的來對待。公元954年還沒有把統一華夏安撫邊疆的事情放到案頭,找茬的來了。而此次找茬不是預演中需要在第二個十年解決,順序打破了,第一個十年需要解決的事情,被最為急迫的第二個十年所代替。事情的經過,由邊疆驛站的快馬飛奔進午門,蠟封的加急文書就這樣真實放到了柴榮的御案上。

簡潔的文字寫到位於後周北部的北漢劉崇目睹後周政權日益鞏固,擔心後周羽翼漸豐,或對後漢進行討伐,遂勾結契丹大舉南犯,是戰還是和?周世宗立即召集大臣們舉行殿前會議,他要充分發揚民主聽聽各位大臣的高見。

當然,作為主持人的柴榮還是說了開場白的,他在開場白中說為了徹底打垮敵人的囂張氣焰,維護邊疆安寧,我們必須出兵自衛反擊,並且,為了激勵全體將士奮勇殺敵的決心,作為皇帝的我還準備御駕親征。

誰知,一石激起千層浪也好,還是走走過場也罷,柴榮是鐵了心的要出兵拒敵的。可位列百官之首的宰相馮道極不能體會上意,不僅極力阻止,還公然唱起了反調。他不僅說北漢和契丹聯軍氣勢強盛,更以自己出身名門望族,根本不把周世宗放在眼裡,用極其輕蔑的口氣說道:萬歲要出兵和北漢契丹決戰,是不是先看看我們自身的實力在做定論呢,他們兩家兵合一處就有數十萬之眾,眼下的大周,也就是你現在統治的疆土要打敗這兩家聯軍,至少在名義上我們要有大唐廣闊的領土,不是小瞧你,你本人更沒有唐太宗的雄才偉略,再來看看我們的士兵吧,幾乎都是年老體弱,訓練不足,倉促應戰,會敗得很慘,總之不如下表稱臣,納貢奉獻才能得到平安。

周世宗柴榮面對貴為宰相的馮道極說出如此膽小屈辱的言論。他沒有暴跳如雷,龍顏大怒,以皇帝的威嚴來強行壓制,而是條理清晰,有條不紊的說道唐朝開國初期,也沒有廣袤的國土,充裕的人口,比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還要惡劣,不僅盜賊橫行,豪強割據稱王,真的是多如牛毛。但唐太宗沒有消極避戰,而是不畏強敵親自帶領大軍南征北戰,將其一一剿滅。面對宰相馮道極還要強詞奪理,周世宗柴榮真的生氣了,沒有在給這位四世三公的面子當即罷其相位,只是沒有取他項上人頭算是留給望族名門最後一點碧蓮。周世宗大聲說以我兵力之強,破北漢劉崇和契丹聯軍就像用石頭砸碎雞蛋那般容易。

話說宰相馮道極敢和周世宗柴榮面對面的爭論,來分析抗擊侵略者的利弊得失,一方面說明五代十國時期士族地主知識分子的無畏,以及對頻繁戰亂生靈塗炭的擔憂。同時,也從側面說明了周世宗柴榮的心胸之寬廣,是能夠容得下大臣們的不同意見的。可以說,此次事件的發生,從客觀上讓那些參與朝政的大臣們,看到了周世宗是有要幹出一番驚天地的偉業的。也使得他們在一段時間裡,通過在朝堂之上和皇帝的交流中暗暗覺得周世宗的確有唐太宗的雄心和膽略,不是那種出生於鄉野的莽夫只靠直覺而行,相反,卻是心思縝密,有通盤周密的計劃。可以說,此次事件為後周自此走向政治的開明,國家的富裕和大臣們對皇帝本人的好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個基本具備“貞觀之治”的盛世,在後周悄然而來。

御駕親征的柴榮,在奔赴戰場的路途中就回到了他作為軍中主帥當年的風采,尤其是作為多年在沙場上廝殺練就的高超的指揮藝術,使他真正養成了在戰略上輕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良好的職業軍人風範。經過數日行軍,柴榮的天子之乘始終位於中軍的位置,對行進中的後周軍隊起到了無聲的激勵作用。終於,探馬來報,北漢和契丹聯軍已經抵達高平,柴榮鎮定自若的向將士們下大了口諭,寇亦以往,我亦以往,他有足夠的信心打敗這兩個零食為了各自的利益拼湊在一起的貌似很強大的聯軍。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周世宗打贏了關鍵的一仗】

一場決定後周生死存亡之戰在高平拉開了序幕。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除了人數的多寡,關鍵的還要看到將領對勝利的渴望,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就很好的說明了主帥的戰爭意志。當兩軍相接,廝殺陣陣,戰馬馳騁,彎刀凜冽的寒光過後,成群的士兵倒下了,面對腥風血雨,和生死就在一瞬間的時刻,從未見過如此慘烈之戰的後周右軍樊愛能,何徽倆位將領,被敵人的氣勢嚇破了膽,遠遠看到這樣的場景,膽怯了,尚未和敵人真正交手就調轉馬頭倉惶敗下陣下來。在這危險時刻,目睹現場戰況的柴榮,憂心如焚,此時的他根本聽不見屬下的勸阻,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因為柴榮知道只要自己從戰場上哪怕後退半步,就會讓此事拼死作戰的已經略佔上風的後周士兵形成錯覺。為此,周世宗推開了親兵的護衛,他騎上戰馬,重又像當年他擔任節度使那樣,毫不顧忌身邊流星一樣拋過來的矢石和箭頭如雨般狂落,巋然不動,指揮若定,不是一道道軍令從他嘴裡發出以號令三軍。皇帝不顧生死的形象,無疑激勵了後周將士拼死而戰的決心,他們抵擋住了一波又一波聯軍的衝鋒,在聯軍疲憊和放鬆之際,發起了反攻,議程強弩之末的聯軍,怎能抵擋住後周軍隊,卯足了勁的奮力拼殺。經過激戰,猖狂一時的北漢驍將張元徽被斬殺,目睹這一場景,北漢的主帥劉崇再也無心戀戰帶頭當起了逃跑將軍,倉皇中全然不顧單騎而逃。而貌似很強大的契丹軍,見北漢軍隊被後周打殘,也趕緊潰逃,只嫌馬兒跑的不夠快。

望著敵人狼狽而逃,柴榮臉上露出了難得的微笑,又是御駕親征,又是主帥的他,沒有像將士們那樣沉浸在獲得巨大勝利的喜悅中。而參加了這場生死之戰的將士們,從皇帝的鎮定和毫無懼色同大家一樣面臨生死的考驗,都不由自主的深深敬佩他們的國君,為能有這樣敢於擔當皇帝感到是何等的幸福。只是柴榮並沒有把這次勝利看的多麼重要,善於總結的他想到的是為何在戰況激烈之時,為何會出現右軍樊愛能,何徽倆位將領消極避戰的現象。當然,對於當逃兵的貪生怕死之輩,柴榮很快就將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將士因臨陣脫逃悉數斬殺。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趙匡胤等將士給予重賞。但為何會出現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原因。根源在哪裡呢。經過苦苦思索,柴榮知道了原委,毛病就出在軍隊基本的編制上了,比如說一個班8個人,既有40多歲和二十歲的各佔一半,身體精壯,頭腦靈活武藝高強,同體質較差,上戰場連自己性命都無法保證的人編在一起,這樣編制的軍隊怎能打勝仗,那豈不是天方夜談麼。如此,建設一支強大的,能打仗打勝仗的軍隊,自然而然就成為柴榮的主要工作。

讓誰去組建這樣一直新型的軍隊呢,最佳人選,屢立戰功的趙匡胤出現在柴榮的眼前,於是,趙匡胤成為周世宗全權負責招募和訓練禁衛軍的司令。走馬上任的趙司令自然不敢辜負周世宗的厚望,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徵兵,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諸班”,進行訓練,寒暑交替,歲月輪迴,經過不斷的刻苦訓練,後周的軍隊逐漸成長為一支威震鄰國強大無比的軍隊。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恆獨步,無授權禁轉!

在浩瀚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我們這個民族有很多的偉人在他們那個時代,憑藉自己的超人的才華能夠留下讓後人感佩的千秋偉業。萬般無奈的是天妒英才,讓他們在不該逝去的年齡英年早逝,那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如耀眼的彗星般始終在我們記憶裡閃耀,卻很遺憾和過早的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倘若他們能夠好好的活和活得好好,那些巨人的存在,會讓歷史的走向出現在另一個路徑。比如說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就是這樣讓我們漢民族景仰的一位皇帝,39歲黃金一樣的年華,突然的就讓生命畫上了休止符,停息了不僅僅是他的夢想,也留下了至今讓我們扼腕嘆息,唏噓不已的人生。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歷史就是那麼真實而又殘酷,歷史更是容不得假設的。但假設歷史也是愛好歷史的粉絲最感興趣的所在。那就以假設的設定來推演柴榮,以他當時皇帝平均年齡55歲駕崩作為結尾,看看他實際死亡年齡從39歲到55歲多活了16年,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歲月,中國歷史的可能走向。

周世宗柴榮生於公元921年,他當上皇帝是為周世宗的時間是在公元954年,虛歲34歲,週歲33歲。雖貴為後周皇帝享天子尊稱,卻也逃脫不了時代的侷限和當時很多的人那樣信命,不能不說這是他的宿命。自柴榮登基承繼大統,國家的整個權力機關運行的還算順暢,但整個國力還是非常孱弱的,朝廷內部的大臣們雖然對他繼位當上皇帝雖沒有微詞,因為是名正言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的老臣和將軍,對他還是很不服氣的,他們以一種混日子和老資格的樣子冷冷的看著柴榮的言行和舉止,是不是能把整個國家的行政機器玩得轉,這是對內。

對外,對於這位新皇帝來說面臨的壓力比來自內部的壓力還要大。當時的地圖標明在後周管轄的範圍內北方面臨北漢、契丹,東西兩面臨南唐和蜀環伺,可謂強敵遍佈四方,稍微處理不慎就會亡國。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少數民族的軍隊實力非常強勁】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面前,抱定中流擊水,挽狂瀾於既倒的周世宗柴榮,他沒有沉浸在整日被山呼萬歲帶來的快意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壯志,讓他總是被一個問題所困擾,自己能夠健健康康的活多少歲,以便有充裕的時間為後周開創出萬年基業,上不辜負周太祖郭威的重託,下對得起黎民百姓天下蒼生,他要知道這個答案。

雖然,柴榮內心也知道這個答案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呢,誰能準確的主宰和遇見自己的生死,就像當今醫療體系如此發達,患了癌症特別是到了晚期幾乎意味著被判了死刑立即執行一般。不過他需要這樣的安慰,他要獲得這個答案,好以這個答案為起點,開始規劃自己要做治國安邦的事情。

為了找到這個答案,周世宗柴榮問及飽讀詩書,生活閱歷極其豐富,又生性耿直的朝廷重臣左諫議大夫王樸。談話是那種開誠佈公式的,如同現在極具親和力的領導和下屬談話那般。周世宗柴榮在自己的辦公室拉住左諫議大夫王樸的手說:老王,你幫我看看,我當上大周皇帝大概能當多少年啦。精通曆法,更多的是看到皇帝整天處理國事的辛勞的王樸,他當時肯定是從保護萬歲的龍體考慮,因為繼承大周大統的柴榮,那時也有33週歲了,古時候的醫療條件和生活設施不用說是非常落後的,夏天沒有空調,出門沒有汽車高鐵和飛機,馬上旅途不用說非常的辛苦和勞累的。加之,常年征戰沙場,飢一頓飽一頓,風餐露宿的日子對身體傷害還是很大的,如果再受了各種形式的創傷對身體傷害更甚。

人是很難違背自然規律的,尤其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的壽命還是很難達到古稀之年。為此,王樸沒有阿諛奉承,毫無邊際的推金山倒玉柱跪倒在皇帝腳下,山呼萬歲,說吾皇萬歲,您壽比南山萬壽無疆。相反,而是很真實,很真誠地說,老臣以多年的經驗推斷出萬歲雖然現在正值盛年,精力充沛,耳聰目明,應該有三十年光景當個好皇帝,至於三十年後,萬歲還能那樣生龍活虎,實在不敢預測了。

周世宗柴榮雖然是在自己的辦公室和王樸拉家常的方式進行著這樣的談話,聽到王樸說的很實在,沒有龍顏大怒,推出午門問斬。這位廢除了全國很多寺廟的皇帝,知道人不可能萬壽無疆的,生理年齡是真實的發生在眼前的。已經33週歲的周世宗柴榮知道自己能幹30年,那就已經到了63週歲,過了那樣的年齡還能日理萬機,身體極其硬朗的處理政務,當然是個未知數。如此,也使周世宗柴榮對於敢這麼說真話的王樸,還是非常敬佩的,因為王樸沒有見風使舵,更沒有考慮到這樣說的後果會導致龍顏大怒,會讓王樸抄家滅九族的,但王樸說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讓王樸萬萬沒想到的是周世宗柴榮聽後沒有絲毫的惱怒,相反卻是十分欣喜地說道:我的生命真的能像您所說的那樣,能身體硬朗的幹上三十年,那當然是個大好事啊。但怎樣幹好這30年呢。

周世宗柴榮獨處的時候,在寂靜無人的大殿內來回度步沉思起來。他想到自唐朝滅亡後,諸侯紛紛稱雄,原先美麗的中華大地被搞的烏煙瘴氣,四分五裂,百姓遭受了空前的磨難。再有強大的中央王朝的覆滅,使得散居於中華大地邊緣的各民族如契丹、党項等等民族,雖然還沒有真正形成氣候,敢於大規模侵略中原,但頻繁的騷擾搶劫幾乎天天都在發生,每天類似這樣的簡報逐級上報到他這裡,他每天都為他的子民還在飽受異族的欺凌痛苦不已。

既然我能為國家好好工作三十年,那就要按照十年一個階段,做到落地有聲,抓鐵有痕。第一個十年怎麼規劃呢,柴榮召集起他原來的舊部和智囊共同研究定出了方向。首先要鞏固自秦朝完成對六國的統一後華夏固有疆域的領土完整。只有實現內部的統一才能一心一意謀發展,萬眾一心搞建設,以圖再度恢復其強漢盛唐的外在形象,讓四夷臣服。

緊接著在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和邊疆安寧的基礎上,再用十年休養生息,讓百姓通過辛勤的勞動過上富足的日子的同時,再用剩下來的十年時間精心修訂各種法律,完善國內的水利設施和交通設施,建立健全州縣職能,真正實現後周國內信息流、人流、五菱的暢通無阻,讓中華再次成為萬邦心儀的聖地。就像如今的俄國普京普大帝所言的那樣,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那樣的承諾。

遙想在公元954年我們的周世宗柴榮,為了他心中這三十年的長遠規劃穩步推進,決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

當週世宗柴榮把他的抱負和設想,在朝廷議事中向官居高位的眾位大臣和盤托出,沒有得到滿堂的喝彩,相反迎來了這些高居廟堂之上的老臣們反對的雜音。我們一直耿耿於懷於我國封建社會是一個高度集權高度集中,高度一言堂的社會,皇帝的聲音就是聖旨,沒有敢反對皇帝的話的。可是真實的歷史決不是這樣樣子的。因為當時處於戰亂頻發的中國,那些大臣很少有對某一個皇帝有具體的歸屬感和立志當一個忠臣的,頻繁變幻的國號和輪流坐莊的皇帝,真的如同科舉那般今朝鄉下郎,暮登天子堂,讓這些大臣們真的有點無所適從。很多的權臣憑藉著他們的資歷和世家大族的名分,任他改朝換代,仍穩坐自己的高位。自然而然的養成了他們並不把具體的皇帝放在眼裡的心態。管他誰當皇帝,我這個位置誰也拿不走。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後世的宋朝軍隊再無周世宗時期的銳氣】

可是,周世宗柴榮對這些老臣們,心裡雖有一百個曹尼瑪奔騰,恨不能把他們全都革職去官,但也只有忍住強壓怒火,顯出鎮定之色。等我按照我的計劃紮實推進,我在澶州任刺史時期帶過來的一班幕僚,漸漸適應了官僚體系的運作之道後,在把你們一鍋端掉也不遲。注意已定,自然與他們虛與委蛇。

但事情不是按照預演的狀態可以讓柴榮從容不迫的來對待。公元954年還沒有把統一華夏安撫邊疆的事情放到案頭,找茬的來了。而此次找茬不是預演中需要在第二個十年解決,順序打破了,第一個十年需要解決的事情,被最為急迫的第二個十年所代替。事情的經過,由邊疆驛站的快馬飛奔進午門,蠟封的加急文書就這樣真實放到了柴榮的御案上。

簡潔的文字寫到位於後周北部的北漢劉崇目睹後周政權日益鞏固,擔心後周羽翼漸豐,或對後漢進行討伐,遂勾結契丹大舉南犯,是戰還是和?周世宗立即召集大臣們舉行殿前會議,他要充分發揚民主聽聽各位大臣的高見。

當然,作為主持人的柴榮還是說了開場白的,他在開場白中說為了徹底打垮敵人的囂張氣焰,維護邊疆安寧,我們必須出兵自衛反擊,並且,為了激勵全體將士奮勇殺敵的決心,作為皇帝的我還準備御駕親征。

誰知,一石激起千層浪也好,還是走走過場也罷,柴榮是鐵了心的要出兵拒敵的。可位列百官之首的宰相馮道極不能體會上意,不僅極力阻止,還公然唱起了反調。他不僅說北漢和契丹聯軍氣勢強盛,更以自己出身名門望族,根本不把周世宗放在眼裡,用極其輕蔑的口氣說道:萬歲要出兵和北漢契丹決戰,是不是先看看我們自身的實力在做定論呢,他們兩家兵合一處就有數十萬之眾,眼下的大周,也就是你現在統治的疆土要打敗這兩家聯軍,至少在名義上我們要有大唐廣闊的領土,不是小瞧你,你本人更沒有唐太宗的雄才偉略,再來看看我們的士兵吧,幾乎都是年老體弱,訓練不足,倉促應戰,會敗得很慘,總之不如下表稱臣,納貢奉獻才能得到平安。

周世宗柴榮面對貴為宰相的馮道極說出如此膽小屈辱的言論。他沒有暴跳如雷,龍顏大怒,以皇帝的威嚴來強行壓制,而是條理清晰,有條不紊的說道唐朝開國初期,也沒有廣袤的國土,充裕的人口,比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還要惡劣,不僅盜賊橫行,豪強割據稱王,真的是多如牛毛。但唐太宗沒有消極避戰,而是不畏強敵親自帶領大軍南征北戰,將其一一剿滅。面對宰相馮道極還要強詞奪理,周世宗柴榮真的生氣了,沒有在給這位四世三公的面子當即罷其相位,只是沒有取他項上人頭算是留給望族名門最後一點碧蓮。周世宗大聲說以我兵力之強,破北漢劉崇和契丹聯軍就像用石頭砸碎雞蛋那般容易。

話說宰相馮道極敢和周世宗柴榮面對面的爭論,來分析抗擊侵略者的利弊得失,一方面說明五代十國時期士族地主知識分子的無畏,以及對頻繁戰亂生靈塗炭的擔憂。同時,也從側面說明了周世宗柴榮的心胸之寬廣,是能夠容得下大臣們的不同意見的。可以說,此次事件的發生,從客觀上讓那些參與朝政的大臣們,看到了周世宗是有要幹出一番驚天地的偉業的。也使得他們在一段時間裡,通過在朝堂之上和皇帝的交流中暗暗覺得周世宗的確有唐太宗的雄心和膽略,不是那種出生於鄉野的莽夫只靠直覺而行,相反,卻是心思縝密,有通盤周密的計劃。可以說,此次事件為後周自此走向政治的開明,國家的富裕和大臣們對皇帝本人的好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個基本具備“貞觀之治”的盛世,在後周悄然而來。

御駕親征的柴榮,在奔赴戰場的路途中就回到了他作為軍中主帥當年的風采,尤其是作為多年在沙場上廝殺練就的高超的指揮藝術,使他真正養成了在戰略上輕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良好的職業軍人風範。經過數日行軍,柴榮的天子之乘始終位於中軍的位置,對行進中的後周軍隊起到了無聲的激勵作用。終於,探馬來報,北漢和契丹聯軍已經抵達高平,柴榮鎮定自若的向將士們下大了口諭,寇亦以往,我亦以往,他有足夠的信心打敗這兩個零食為了各自的利益拼湊在一起的貌似很強大的聯軍。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周世宗打贏了關鍵的一仗】

一場決定後周生死存亡之戰在高平拉開了序幕。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除了人數的多寡,關鍵的還要看到將領對勝利的渴望,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就很好的說明了主帥的戰爭意志。當兩軍相接,廝殺陣陣,戰馬馳騁,彎刀凜冽的寒光過後,成群的士兵倒下了,面對腥風血雨,和生死就在一瞬間的時刻,從未見過如此慘烈之戰的後周右軍樊愛能,何徽倆位將領,被敵人的氣勢嚇破了膽,遠遠看到這樣的場景,膽怯了,尚未和敵人真正交手就調轉馬頭倉惶敗下陣下來。在這危險時刻,目睹現場戰況的柴榮,憂心如焚,此時的他根本聽不見屬下的勸阻,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因為柴榮知道只要自己從戰場上哪怕後退半步,就會讓此事拼死作戰的已經略佔上風的後周士兵形成錯覺。為此,周世宗推開了親兵的護衛,他騎上戰馬,重又像當年他擔任節度使那樣,毫不顧忌身邊流星一樣拋過來的矢石和箭頭如雨般狂落,巋然不動,指揮若定,不是一道道軍令從他嘴裡發出以號令三軍。皇帝不顧生死的形象,無疑激勵了後周將士拼死而戰的決心,他們抵擋住了一波又一波聯軍的衝鋒,在聯軍疲憊和放鬆之際,發起了反攻,議程強弩之末的聯軍,怎能抵擋住後周軍隊,卯足了勁的奮力拼殺。經過激戰,猖狂一時的北漢驍將張元徽被斬殺,目睹這一場景,北漢的主帥劉崇再也無心戀戰帶頭當起了逃跑將軍,倉皇中全然不顧單騎而逃。而貌似很強大的契丹軍,見北漢軍隊被後周打殘,也趕緊潰逃,只嫌馬兒跑的不夠快。

望著敵人狼狽而逃,柴榮臉上露出了難得的微笑,又是御駕親征,又是主帥的他,沒有像將士們那樣沉浸在獲得巨大勝利的喜悅中。而參加了這場生死之戰的將士們,從皇帝的鎮定和毫無懼色同大家一樣面臨生死的考驗,都不由自主的深深敬佩他們的國君,為能有這樣敢於擔當皇帝感到是何等的幸福。只是柴榮並沒有把這次勝利看的多麼重要,善於總結的他想到的是為何在戰況激烈之時,為何會出現右軍樊愛能,何徽倆位將領消極避戰的現象。當然,對於當逃兵的貪生怕死之輩,柴榮很快就將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將士因臨陣脫逃悉數斬殺。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趙匡胤等將士給予重賞。但為何會出現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原因。根源在哪裡呢。經過苦苦思索,柴榮知道了原委,毛病就出在軍隊基本的編制上了,比如說一個班8個人,既有40多歲和二十歲的各佔一半,身體精壯,頭腦靈活武藝高強,同體質較差,上戰場連自己性命都無法保證的人編在一起,這樣編制的軍隊怎能打勝仗,那豈不是天方夜談麼。如此,建設一支強大的,能打仗打勝仗的軍隊,自然而然就成為柴榮的主要工作。

讓誰去組建這樣一直新型的軍隊呢,最佳人選,屢立戰功的趙匡胤出現在柴榮的眼前,於是,趙匡胤成為周世宗全權負責招募和訓練禁衛軍的司令。走馬上任的趙司令自然不敢辜負周世宗的厚望,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徵兵,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諸班”,進行訓練,寒暑交替,歲月輪迴,經過不斷的刻苦訓練,後周的軍隊逐漸成長為一支威震鄰國強大無比的軍隊。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趙匡胤並不是完美的後繼者】

有了這支王牌軍隊,柴榮索性把本來設計好的三十年規劃重新來過,完成對華夏固有疆域額的統一,很快擺上了議事日程。沒有必要發佈討逆文稿,在五代十國時期形成的贏者通吃的理論,就是最好的師出有名。公元955年七月到十年十一月,這支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軍隊在大將向訓、王景的率領下,把兵峰指向了後蜀,小試一下這支兵強馬壯的御林軍是否名副其實,還是徒有虛名。果然,這支御林軍沒有辜負柴榮的希望,短短四個月時間就相繼收復秦州、風州、成州、階州等四個州。打開了通向天府之國的大門,使後蜀自此整天生活在後周隨時滅國的恐懼中。乘勝利之師的威名,柴榮深知氣可鼓不可洩的道理,在此讓這隻虎狼之師披上戰衣,於公元956年1月,柴榮下詔親征南唐,派大將派李谷、李重進、趙匡胤等戰將出徵。處於最佳戰鬥狀態的後周大軍,以傲視天下的方式長驅突進,到7月經過半年的頑強奮戰,一路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大敗唐軍,先後收復了滁州、揚州、秦州、光州、舒州、蘄州等六州。只是因為江淮流域特有的梅雨季節,導致淮河全流域河水暴漲,糧食供應發生困難,無法保證大軍的糧草供應,才不得不撤兵,但仍然留下大將李重進軍圍攻南下江南的重鎮壽州。未雨綢繆,富有遠見的柴榮,看到江淮之間河道眾多,水網密佈,尤其是長江這一天然屏障,如要徹底消滅南唐,必須建立一支過硬的水軍。柴榮在辦事回京之前,著令已經投降後周的南唐水軍教北人熟悉水戰,為日後打過長江去,解放華夏地做好充分的硬件準備。同時,柴榮為了讓南唐揹負巨大的心理陰影和始終生活在戰敗的恐怖之中,從第一次征伐南唐過後沒多久,有間隔數月在此發動了一次又一次向南唐的進攻。連續三次的主動進攻南唐,讓南唐疲於應付,整個國家已經到了奄奄一息,聞後周色變的地步。

擁有雄才偉略的柴榮取得了對後漢、南唐戰略上的巨大優勢,這位他最終騰出手來,消滅最大的敵人契丹有了足夠的迴旋空間。終於機會來了,公元公元959年年4月,柴榮舉全國之力親率諸軍北伐。他在出師前召開的大會上說,現在的契丹,就像我大漢時期的匈奴,我們必須要想漢武帝那樣,以決死的心情,掃滅這顆毒瘤,還我華夏萬年邊疆的安寧。

威武嚴整的後周大軍,行至契丹境內的寧州城下,早已聽說後周軍隊神武的,契丹寧州刺史王洪嚇破了膽,趕緊大開城門跪於路邊投降。柴榮大軍進城後秋毫無犯,稍作停留,領水陸兵俱下,至益津關。已經失去了抵抗意志的契丹守將終廷暉也像寧州刺史王洪一樣,乖乖的打開了城門。柴榮和他的大軍一路之上,只覺得馬爾跑的不夠快,因為契丹守城的將領投降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他馬兒奔跑的速度,大軍剛到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不佔而降,剛看到後周漫天遮日的旗幟,鄚州刺史劉楚信早已等候在城門外,獻上官印,瀛洲刺史高彥輝深怕自己投降晚了,會被殺頭早早地開門迎接柴榮進城。

這次出師,柴榮御駕親征,僅用了短短的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續收復本來屬於華夏固有疆域的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車駕至今河北涿縣南,前方負責打探敵情的軍士快馬而來,山呼萬歲契丹軍隊已經望風披靡,一路狂奔奔向大漠。柴榮非常高興,感到經過多年的準備和反攻,可謂大功將成。於是在極度開心和欣喜之餘,他要登上高臺,檢閱他這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御林軍。這時,重又回到華夏的當地的父老鄉親,準備了豐盛的菜餚美酒敬獻過來,要請給他們恢復華夏子民的聖君毫飲一杯勝利的慶功酒。面對黎民百姓的盛情款待,柴榮當然不能佛了他們的好意。接過滿滿的一杯酒,一飲而盡後,隨意的問了一句,老鄉此地叫什麼名字。這些正處於非常開行狀態下的老鄉,他們沒有避諱,更沒有想到他們面對的是一國之君,當今的聖上。隨口就說,回萬歲,此地在我們歷代相傳的地名謂之“病龍臺”。“病龍臺”,柴榮一聽,心猛的一緊,“病龍臺”,我就是真龍天子,難道這裡就是我死亡之地。柴榮突然的雙眉緊鎖,頭埋得很低。這些剛剛喜氣洋洋的百姓,見萬歲變得如此心事重重,都弄得六神無主,也讓柴榮身邊的這些將軍近臣們愕然起來。原來歡欣鼓舞,享受著勝利喜悅的人們,也頓時心情鬱悶起來。糾結於“病龍臺”,“病龍臺”這三個字,就像鋼針一樣扎進了柴榮的心臟,自此,柴榮一病。第二天,病情愈加緊急。本來可以知道黃龍,徹底解決契丹之患,以保華夏安寧,只能非常遺憾的匆匆班師回朝,讓這些想建功立業的將軍們既感到失落,更為君主的生命擔憂。可是,始終沒有走出“病龍臺”這塊心病的一代明君柴榮駕崩,終年三十九歲,被這可怕的憂鬱症得去了生命。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恆獨步,無授權禁轉!

在浩瀚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我們這個民族有很多的偉人在他們那個時代,憑藉自己的超人的才華能夠留下讓後人感佩的千秋偉業。萬般無奈的是天妒英才,讓他們在不該逝去的年齡英年早逝,那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如耀眼的彗星般始終在我們記憶裡閃耀,卻很遺憾和過早的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倘若他們能夠好好的活和活得好好,那些巨人的存在,會讓歷史的走向出現在另一個路徑。比如說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就是這樣讓我們漢民族景仰的一位皇帝,39歲黃金一樣的年華,突然的就讓生命畫上了休止符,停息了不僅僅是他的夢想,也留下了至今讓我們扼腕嘆息,唏噓不已的人生。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歷史就是那麼真實而又殘酷,歷史更是容不得假設的。但假設歷史也是愛好歷史的粉絲最感興趣的所在。那就以假設的設定來推演柴榮,以他當時皇帝平均年齡55歲駕崩作為結尾,看看他實際死亡年齡從39歲到55歲多活了16年,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歲月,中國歷史的可能走向。

周世宗柴榮生於公元921年,他當上皇帝是為周世宗的時間是在公元954年,虛歲34歲,週歲33歲。雖貴為後周皇帝享天子尊稱,卻也逃脫不了時代的侷限和當時很多的人那樣信命,不能不說這是他的宿命。自柴榮登基承繼大統,國家的整個權力機關運行的還算順暢,但整個國力還是非常孱弱的,朝廷內部的大臣們雖然對他繼位當上皇帝雖沒有微詞,因為是名正言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的老臣和將軍,對他還是很不服氣的,他們以一種混日子和老資格的樣子冷冷的看著柴榮的言行和舉止,是不是能把整個國家的行政機器玩得轉,這是對內。

對外,對於這位新皇帝來說面臨的壓力比來自內部的壓力還要大。當時的地圖標明在後周管轄的範圍內北方面臨北漢、契丹,東西兩面臨南唐和蜀環伺,可謂強敵遍佈四方,稍微處理不慎就會亡國。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少數民族的軍隊實力非常強勁】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面前,抱定中流擊水,挽狂瀾於既倒的周世宗柴榮,他沒有沉浸在整日被山呼萬歲帶來的快意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壯志,讓他總是被一個問題所困擾,自己能夠健健康康的活多少歲,以便有充裕的時間為後周開創出萬年基業,上不辜負周太祖郭威的重託,下對得起黎民百姓天下蒼生,他要知道這個答案。

雖然,柴榮內心也知道這個答案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呢,誰能準確的主宰和遇見自己的生死,就像當今醫療體系如此發達,患了癌症特別是到了晚期幾乎意味著被判了死刑立即執行一般。不過他需要這樣的安慰,他要獲得這個答案,好以這個答案為起點,開始規劃自己要做治國安邦的事情。

為了找到這個答案,周世宗柴榮問及飽讀詩書,生活閱歷極其豐富,又生性耿直的朝廷重臣左諫議大夫王樸。談話是那種開誠佈公式的,如同現在極具親和力的領導和下屬談話那般。周世宗柴榮在自己的辦公室拉住左諫議大夫王樸的手說:老王,你幫我看看,我當上大周皇帝大概能當多少年啦。精通曆法,更多的是看到皇帝整天處理國事的辛勞的王樸,他當時肯定是從保護萬歲的龍體考慮,因為繼承大周大統的柴榮,那時也有33週歲了,古時候的醫療條件和生活設施不用說是非常落後的,夏天沒有空調,出門沒有汽車高鐵和飛機,馬上旅途不用說非常的辛苦和勞累的。加之,常年征戰沙場,飢一頓飽一頓,風餐露宿的日子對身體傷害還是很大的,如果再受了各種形式的創傷對身體傷害更甚。

人是很難違背自然規律的,尤其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的壽命還是很難達到古稀之年。為此,王樸沒有阿諛奉承,毫無邊際的推金山倒玉柱跪倒在皇帝腳下,山呼萬歲,說吾皇萬歲,您壽比南山萬壽無疆。相反,而是很真實,很真誠地說,老臣以多年的經驗推斷出萬歲雖然現在正值盛年,精力充沛,耳聰目明,應該有三十年光景當個好皇帝,至於三十年後,萬歲還能那樣生龍活虎,實在不敢預測了。

周世宗柴榮雖然是在自己的辦公室和王樸拉家常的方式進行著這樣的談話,聽到王樸說的很實在,沒有龍顏大怒,推出午門問斬。這位廢除了全國很多寺廟的皇帝,知道人不可能萬壽無疆的,生理年齡是真實的發生在眼前的。已經33週歲的周世宗柴榮知道自己能幹30年,那就已經到了63週歲,過了那樣的年齡還能日理萬機,身體極其硬朗的處理政務,當然是個未知數。如此,也使周世宗柴榮對於敢這麼說真話的王樸,還是非常敬佩的,因為王樸沒有見風使舵,更沒有考慮到這樣說的後果會導致龍顏大怒,會讓王樸抄家滅九族的,但王樸說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讓王樸萬萬沒想到的是周世宗柴榮聽後沒有絲毫的惱怒,相反卻是十分欣喜地說道:我的生命真的能像您所說的那樣,能身體硬朗的幹上三十年,那當然是個大好事啊。但怎樣幹好這30年呢。

周世宗柴榮獨處的時候,在寂靜無人的大殿內來回度步沉思起來。他想到自唐朝滅亡後,諸侯紛紛稱雄,原先美麗的中華大地被搞的烏煙瘴氣,四分五裂,百姓遭受了空前的磨難。再有強大的中央王朝的覆滅,使得散居於中華大地邊緣的各民族如契丹、党項等等民族,雖然還沒有真正形成氣候,敢於大規模侵略中原,但頻繁的騷擾搶劫幾乎天天都在發生,每天類似這樣的簡報逐級上報到他這裡,他每天都為他的子民還在飽受異族的欺凌痛苦不已。

既然我能為國家好好工作三十年,那就要按照十年一個階段,做到落地有聲,抓鐵有痕。第一個十年怎麼規劃呢,柴榮召集起他原來的舊部和智囊共同研究定出了方向。首先要鞏固自秦朝完成對六國的統一後華夏固有疆域的領土完整。只有實現內部的統一才能一心一意謀發展,萬眾一心搞建設,以圖再度恢復其強漢盛唐的外在形象,讓四夷臣服。

緊接著在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和邊疆安寧的基礎上,再用十年休養生息,讓百姓通過辛勤的勞動過上富足的日子的同時,再用剩下來的十年時間精心修訂各種法律,完善國內的水利設施和交通設施,建立健全州縣職能,真正實現後周國內信息流、人流、五菱的暢通無阻,讓中華再次成為萬邦心儀的聖地。就像如今的俄國普京普大帝所言的那樣,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那樣的承諾。

遙想在公元954年我們的周世宗柴榮,為了他心中這三十年的長遠規劃穩步推進,決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

當週世宗柴榮把他的抱負和設想,在朝廷議事中向官居高位的眾位大臣和盤托出,沒有得到滿堂的喝彩,相反迎來了這些高居廟堂之上的老臣們反對的雜音。我們一直耿耿於懷於我國封建社會是一個高度集權高度集中,高度一言堂的社會,皇帝的聲音就是聖旨,沒有敢反對皇帝的話的。可是真實的歷史決不是這樣樣子的。因為當時處於戰亂頻發的中國,那些大臣很少有對某一個皇帝有具體的歸屬感和立志當一個忠臣的,頻繁變幻的國號和輪流坐莊的皇帝,真的如同科舉那般今朝鄉下郎,暮登天子堂,讓這些大臣們真的有點無所適從。很多的權臣憑藉著他們的資歷和世家大族的名分,任他改朝換代,仍穩坐自己的高位。自然而然的養成了他們並不把具體的皇帝放在眼裡的心態。管他誰當皇帝,我這個位置誰也拿不走。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後世的宋朝軍隊再無周世宗時期的銳氣】

可是,周世宗柴榮對這些老臣們,心裡雖有一百個曹尼瑪奔騰,恨不能把他們全都革職去官,但也只有忍住強壓怒火,顯出鎮定之色。等我按照我的計劃紮實推進,我在澶州任刺史時期帶過來的一班幕僚,漸漸適應了官僚體系的運作之道後,在把你們一鍋端掉也不遲。注意已定,自然與他們虛與委蛇。

但事情不是按照預演的狀態可以讓柴榮從容不迫的來對待。公元954年還沒有把統一華夏安撫邊疆的事情放到案頭,找茬的來了。而此次找茬不是預演中需要在第二個十年解決,順序打破了,第一個十年需要解決的事情,被最為急迫的第二個十年所代替。事情的經過,由邊疆驛站的快馬飛奔進午門,蠟封的加急文書就這樣真實放到了柴榮的御案上。

簡潔的文字寫到位於後周北部的北漢劉崇目睹後周政權日益鞏固,擔心後周羽翼漸豐,或對後漢進行討伐,遂勾結契丹大舉南犯,是戰還是和?周世宗立即召集大臣們舉行殿前會議,他要充分發揚民主聽聽各位大臣的高見。

當然,作為主持人的柴榮還是說了開場白的,他在開場白中說為了徹底打垮敵人的囂張氣焰,維護邊疆安寧,我們必須出兵自衛反擊,並且,為了激勵全體將士奮勇殺敵的決心,作為皇帝的我還準備御駕親征。

誰知,一石激起千層浪也好,還是走走過場也罷,柴榮是鐵了心的要出兵拒敵的。可位列百官之首的宰相馮道極不能體會上意,不僅極力阻止,還公然唱起了反調。他不僅說北漢和契丹聯軍氣勢強盛,更以自己出身名門望族,根本不把周世宗放在眼裡,用極其輕蔑的口氣說道:萬歲要出兵和北漢契丹決戰,是不是先看看我們自身的實力在做定論呢,他們兩家兵合一處就有數十萬之眾,眼下的大周,也就是你現在統治的疆土要打敗這兩家聯軍,至少在名義上我們要有大唐廣闊的領土,不是小瞧你,你本人更沒有唐太宗的雄才偉略,再來看看我們的士兵吧,幾乎都是年老體弱,訓練不足,倉促應戰,會敗得很慘,總之不如下表稱臣,納貢奉獻才能得到平安。

周世宗柴榮面對貴為宰相的馮道極說出如此膽小屈辱的言論。他沒有暴跳如雷,龍顏大怒,以皇帝的威嚴來強行壓制,而是條理清晰,有條不紊的說道唐朝開國初期,也沒有廣袤的國土,充裕的人口,比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還要惡劣,不僅盜賊橫行,豪強割據稱王,真的是多如牛毛。但唐太宗沒有消極避戰,而是不畏強敵親自帶領大軍南征北戰,將其一一剿滅。面對宰相馮道極還要強詞奪理,周世宗柴榮真的生氣了,沒有在給這位四世三公的面子當即罷其相位,只是沒有取他項上人頭算是留給望族名門最後一點碧蓮。周世宗大聲說以我兵力之強,破北漢劉崇和契丹聯軍就像用石頭砸碎雞蛋那般容易。

話說宰相馮道極敢和周世宗柴榮面對面的爭論,來分析抗擊侵略者的利弊得失,一方面說明五代十國時期士族地主知識分子的無畏,以及對頻繁戰亂生靈塗炭的擔憂。同時,也從側面說明了周世宗柴榮的心胸之寬廣,是能夠容得下大臣們的不同意見的。可以說,此次事件的發生,從客觀上讓那些參與朝政的大臣們,看到了周世宗是有要幹出一番驚天地的偉業的。也使得他們在一段時間裡,通過在朝堂之上和皇帝的交流中暗暗覺得周世宗的確有唐太宗的雄心和膽略,不是那種出生於鄉野的莽夫只靠直覺而行,相反,卻是心思縝密,有通盤周密的計劃。可以說,此次事件為後周自此走向政治的開明,國家的富裕和大臣們對皇帝本人的好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個基本具備“貞觀之治”的盛世,在後周悄然而來。

御駕親征的柴榮,在奔赴戰場的路途中就回到了他作為軍中主帥當年的風采,尤其是作為多年在沙場上廝殺練就的高超的指揮藝術,使他真正養成了在戰略上輕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良好的職業軍人風範。經過數日行軍,柴榮的天子之乘始終位於中軍的位置,對行進中的後周軍隊起到了無聲的激勵作用。終於,探馬來報,北漢和契丹聯軍已經抵達高平,柴榮鎮定自若的向將士們下大了口諭,寇亦以往,我亦以往,他有足夠的信心打敗這兩個零食為了各自的利益拼湊在一起的貌似很強大的聯軍。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周世宗打贏了關鍵的一仗】

一場決定後周生死存亡之戰在高平拉開了序幕。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除了人數的多寡,關鍵的還要看到將領對勝利的渴望,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就很好的說明了主帥的戰爭意志。當兩軍相接,廝殺陣陣,戰馬馳騁,彎刀凜冽的寒光過後,成群的士兵倒下了,面對腥風血雨,和生死就在一瞬間的時刻,從未見過如此慘烈之戰的後周右軍樊愛能,何徽倆位將領,被敵人的氣勢嚇破了膽,遠遠看到這樣的場景,膽怯了,尚未和敵人真正交手就調轉馬頭倉惶敗下陣下來。在這危險時刻,目睹現場戰況的柴榮,憂心如焚,此時的他根本聽不見屬下的勸阻,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因為柴榮知道只要自己從戰場上哪怕後退半步,就會讓此事拼死作戰的已經略佔上風的後周士兵形成錯覺。為此,周世宗推開了親兵的護衛,他騎上戰馬,重又像當年他擔任節度使那樣,毫不顧忌身邊流星一樣拋過來的矢石和箭頭如雨般狂落,巋然不動,指揮若定,不是一道道軍令從他嘴裡發出以號令三軍。皇帝不顧生死的形象,無疑激勵了後周將士拼死而戰的決心,他們抵擋住了一波又一波聯軍的衝鋒,在聯軍疲憊和放鬆之際,發起了反攻,議程強弩之末的聯軍,怎能抵擋住後周軍隊,卯足了勁的奮力拼殺。經過激戰,猖狂一時的北漢驍將張元徽被斬殺,目睹這一場景,北漢的主帥劉崇再也無心戀戰帶頭當起了逃跑將軍,倉皇中全然不顧單騎而逃。而貌似很強大的契丹軍,見北漢軍隊被後周打殘,也趕緊潰逃,只嫌馬兒跑的不夠快。

望著敵人狼狽而逃,柴榮臉上露出了難得的微笑,又是御駕親征,又是主帥的他,沒有像將士們那樣沉浸在獲得巨大勝利的喜悅中。而參加了這場生死之戰的將士們,從皇帝的鎮定和毫無懼色同大家一樣面臨生死的考驗,都不由自主的深深敬佩他們的國君,為能有這樣敢於擔當皇帝感到是何等的幸福。只是柴榮並沒有把這次勝利看的多麼重要,善於總結的他想到的是為何在戰況激烈之時,為何會出現右軍樊愛能,何徽倆位將領消極避戰的現象。當然,對於當逃兵的貪生怕死之輩,柴榮很快就將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將士因臨陣脫逃悉數斬殺。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趙匡胤等將士給予重賞。但為何會出現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原因。根源在哪裡呢。經過苦苦思索,柴榮知道了原委,毛病就出在軍隊基本的編制上了,比如說一個班8個人,既有40多歲和二十歲的各佔一半,身體精壯,頭腦靈活武藝高強,同體質較差,上戰場連自己性命都無法保證的人編在一起,這樣編制的軍隊怎能打勝仗,那豈不是天方夜談麼。如此,建設一支強大的,能打仗打勝仗的軍隊,自然而然就成為柴榮的主要工作。

讓誰去組建這樣一直新型的軍隊呢,最佳人選,屢立戰功的趙匡胤出現在柴榮的眼前,於是,趙匡胤成為周世宗全權負責招募和訓練禁衛軍的司令。走馬上任的趙司令自然不敢辜負周世宗的厚望,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徵兵,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諸班”,進行訓練,寒暑交替,歲月輪迴,經過不斷的刻苦訓練,後周的軍隊逐漸成長為一支威震鄰國強大無比的軍隊。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趙匡胤並不是完美的後繼者】

有了這支王牌軍隊,柴榮索性把本來設計好的三十年規劃重新來過,完成對華夏固有疆域額的統一,很快擺上了議事日程。沒有必要發佈討逆文稿,在五代十國時期形成的贏者通吃的理論,就是最好的師出有名。公元955年七月到十年十一月,這支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軍隊在大將向訓、王景的率領下,把兵峰指向了後蜀,小試一下這支兵強馬壯的御林軍是否名副其實,還是徒有虛名。果然,這支御林軍沒有辜負柴榮的希望,短短四個月時間就相繼收復秦州、風州、成州、階州等四個州。打開了通向天府之國的大門,使後蜀自此整天生活在後周隨時滅國的恐懼中。乘勝利之師的威名,柴榮深知氣可鼓不可洩的道理,在此讓這隻虎狼之師披上戰衣,於公元956年1月,柴榮下詔親征南唐,派大將派李谷、李重進、趙匡胤等戰將出徵。處於最佳戰鬥狀態的後周大軍,以傲視天下的方式長驅突進,到7月經過半年的頑強奮戰,一路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大敗唐軍,先後收復了滁州、揚州、秦州、光州、舒州、蘄州等六州。只是因為江淮流域特有的梅雨季節,導致淮河全流域河水暴漲,糧食供應發生困難,無法保證大軍的糧草供應,才不得不撤兵,但仍然留下大將李重進軍圍攻南下江南的重鎮壽州。未雨綢繆,富有遠見的柴榮,看到江淮之間河道眾多,水網密佈,尤其是長江這一天然屏障,如要徹底消滅南唐,必須建立一支過硬的水軍。柴榮在辦事回京之前,著令已經投降後周的南唐水軍教北人熟悉水戰,為日後打過長江去,解放華夏地做好充分的硬件準備。同時,柴榮為了讓南唐揹負巨大的心理陰影和始終生活在戰敗的恐怖之中,從第一次征伐南唐過後沒多久,有間隔數月在此發動了一次又一次向南唐的進攻。連續三次的主動進攻南唐,讓南唐疲於應付,整個國家已經到了奄奄一息,聞後周色變的地步。

擁有雄才偉略的柴榮取得了對後漢、南唐戰略上的巨大優勢,這位他最終騰出手來,消滅最大的敵人契丹有了足夠的迴旋空間。終於機會來了,公元公元959年年4月,柴榮舉全國之力親率諸軍北伐。他在出師前召開的大會上說,現在的契丹,就像我大漢時期的匈奴,我們必須要想漢武帝那樣,以決死的心情,掃滅這顆毒瘤,還我華夏萬年邊疆的安寧。

威武嚴整的後周大軍,行至契丹境內的寧州城下,早已聽說後周軍隊神武的,契丹寧州刺史王洪嚇破了膽,趕緊大開城門跪於路邊投降。柴榮大軍進城後秋毫無犯,稍作停留,領水陸兵俱下,至益津關。已經失去了抵抗意志的契丹守將終廷暉也像寧州刺史王洪一樣,乖乖的打開了城門。柴榮和他的大軍一路之上,只覺得馬爾跑的不夠快,因為契丹守城的將領投降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他馬兒奔跑的速度,大軍剛到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不佔而降,剛看到後周漫天遮日的旗幟,鄚州刺史劉楚信早已等候在城門外,獻上官印,瀛洲刺史高彥輝深怕自己投降晚了,會被殺頭早早地開門迎接柴榮進城。

這次出師,柴榮御駕親征,僅用了短短的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續收復本來屬於華夏固有疆域的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車駕至今河北涿縣南,前方負責打探敵情的軍士快馬而來,山呼萬歲契丹軍隊已經望風披靡,一路狂奔奔向大漠。柴榮非常高興,感到經過多年的準備和反攻,可謂大功將成。於是在極度開心和欣喜之餘,他要登上高臺,檢閱他這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御林軍。這時,重又回到華夏的當地的父老鄉親,準備了豐盛的菜餚美酒敬獻過來,要請給他們恢復華夏子民的聖君毫飲一杯勝利的慶功酒。面對黎民百姓的盛情款待,柴榮當然不能佛了他們的好意。接過滿滿的一杯酒,一飲而盡後,隨意的問了一句,老鄉此地叫什麼名字。這些正處於非常開行狀態下的老鄉,他們沒有避諱,更沒有想到他們面對的是一國之君,當今的聖上。隨口就說,回萬歲,此地在我們歷代相傳的地名謂之“病龍臺”。“病龍臺”,柴榮一聽,心猛的一緊,“病龍臺”,我就是真龍天子,難道這裡就是我死亡之地。柴榮突然的雙眉緊鎖,頭埋得很低。這些剛剛喜氣洋洋的百姓,見萬歲變得如此心事重重,都弄得六神無主,也讓柴榮身邊的這些將軍近臣們愕然起來。原來歡欣鼓舞,享受著勝利喜悅的人們,也頓時心情鬱悶起來。糾結於“病龍臺”,“病龍臺”這三個字,就像鋼針一樣扎進了柴榮的心臟,自此,柴榮一病。第二天,病情愈加緊急。本來可以知道黃龍,徹底解決契丹之患,以保華夏安寧,只能非常遺憾的匆匆班師回朝,讓這些想建功立業的將軍們既感到失落,更為君主的生命擔憂。可是,始終沒有走出“病龍臺”這塊心病的一代明君柴榮駕崩,終年三十九歲,被這可怕的憂鬱症得去了生命。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宋朝後來的屈辱與趙匡胤定下的政策有極大關係】

如果柴榮不在39歲逝去,如果他活到了當時皇帝的平均生命值55歲。可以猜測,甚至可以斷言的是中國歷史朝代將不會出現宋朝,更不會演繹出趙匡胤會有黃袍加身這樣的橋段。

如果柴榮55歲駕崩,憑藉其超人的膽識和條理清晰的對國家的治理,後周的國力會穩步提升,柴世宗為了國家的統一和黎民百姓的安寧,不辭勞苦御駕親征在39歲他駕崩前就有5次,到他假如真的在55歲去世,可以肯定的說至少10次以上,後周的疆域,絕不會只停留在北至燕山,南到淮河,東到山東,西至後蜀,極有可能的是隨著他的不斷御駕親征,後周疆域必將越過天山、黑龍江,劍指大理,重新恢復到漢唐極盛是的樣子來。而他的兒子是為太子的柴宗訓,也絕不會因著突發的事故在其父皇的靈柩前即位時只有7歲的黃口小兒。

倘若柴榮55歲駕崩,柴宗訓已經26歲的年紀,在這16年的時間裡,作為皇帝保持柴家的萬世基業,肯定會讓繼承皇位的太子,去經歷各種磨練。比如在當時業已形成慣例的條件下,太子被封為王,繼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出任握有重兵和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地方的節度使,併兼任地方行政長官,讓柴宗訓通過對地方的治理和對軍隊的掌控,在潛移默化中會培養起忠於自己的官吏隊伍和忠於他個人的軍隊。當柴榮真的在55歲這樣的年紀駕鶴西去,26歲的柴宗訓想必早已成婚,外戚的勢力一直左右著朝廷的決定,這就為柴宗訓繼位依靠孃家的勢力有了可能,更包括已經有了長期在地方管理的行政經驗和忠於自己的軍隊,很快就會控制住他繼位後的局面,一旦皇位坐穩,柴宗訓是為周恭帝定會完成和延續先帝柴榮未曾完成的大業。更不會產生出陳橋兵變,趙匡胤當了大宋皇帝的歷史。而出現趙匡胤黃袍加身就當了皇帝更是匪夷所思,重又上演一出改朝換代的戲碼。歷史絕對不會產生出像宋朝那樣重文輕武,完全沉醉在溫柔鄉,苟延殘喘般的簽訂了無數個屈辱的城下之盟,更為極端的是被金朝女真人侮辱漢人為“兩腳羊”那樣的不堪。

"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一恆獨步,無授權禁轉!

在浩瀚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我們這個民族有很多的偉人在他們那個時代,憑藉自己的超人的才華能夠留下讓後人感佩的千秋偉業。萬般無奈的是天妒英才,讓他們在不該逝去的年齡英年早逝,那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如耀眼的彗星般始終在我們記憶裡閃耀,卻很遺憾和過早的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倘若他們能夠好好的活和活得好好,那些巨人的存在,會讓歷史的走向出現在另一個路徑。比如說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就是這樣讓我們漢民族景仰的一位皇帝,39歲黃金一樣的年華,突然的就讓生命畫上了休止符,停息了不僅僅是他的夢想,也留下了至今讓我們扼腕嘆息,唏噓不已的人生。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歷史就是那麼真實而又殘酷,歷史更是容不得假設的。但假設歷史也是愛好歷史的粉絲最感興趣的所在。那就以假設的設定來推演柴榮,以他當時皇帝平均年齡55歲駕崩作為結尾,看看他實際死亡年齡從39歲到55歲多活了16年,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歲月,中國歷史的可能走向。

周世宗柴榮生於公元921年,他當上皇帝是為周世宗的時間是在公元954年,虛歲34歲,週歲33歲。雖貴為後周皇帝享天子尊稱,卻也逃脫不了時代的侷限和當時很多的人那樣信命,不能不說這是他的宿命。自柴榮登基承繼大統,國家的整個權力機關運行的還算順暢,但整個國力還是非常孱弱的,朝廷內部的大臣們雖然對他繼位當上皇帝雖沒有微詞,因為是名正言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的老臣和將軍,對他還是很不服氣的,他們以一種混日子和老資格的樣子冷冷的看著柴榮的言行和舉止,是不是能把整個國家的行政機器玩得轉,這是對內。

對外,對於這位新皇帝來說面臨的壓力比來自內部的壓力還要大。當時的地圖標明在後周管轄的範圍內北方面臨北漢、契丹,東西兩面臨南唐和蜀環伺,可謂強敵遍佈四方,稍微處理不慎就會亡國。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少數民族的軍隊實力非常強勁】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面前,抱定中流擊水,挽狂瀾於既倒的周世宗柴榮,他沒有沉浸在整日被山呼萬歲帶來的快意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壯志,讓他總是被一個問題所困擾,自己能夠健健康康的活多少歲,以便有充裕的時間為後周開創出萬年基業,上不辜負周太祖郭威的重託,下對得起黎民百姓天下蒼生,他要知道這個答案。

雖然,柴榮內心也知道這個答案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呢,誰能準確的主宰和遇見自己的生死,就像當今醫療體系如此發達,患了癌症特別是到了晚期幾乎意味著被判了死刑立即執行一般。不過他需要這樣的安慰,他要獲得這個答案,好以這個答案為起點,開始規劃自己要做治國安邦的事情。

為了找到這個答案,周世宗柴榮問及飽讀詩書,生活閱歷極其豐富,又生性耿直的朝廷重臣左諫議大夫王樸。談話是那種開誠佈公式的,如同現在極具親和力的領導和下屬談話那般。周世宗柴榮在自己的辦公室拉住左諫議大夫王樸的手說:老王,你幫我看看,我當上大周皇帝大概能當多少年啦。精通曆法,更多的是看到皇帝整天處理國事的辛勞的王樸,他當時肯定是從保護萬歲的龍體考慮,因為繼承大周大統的柴榮,那時也有33週歲了,古時候的醫療條件和生活設施不用說是非常落後的,夏天沒有空調,出門沒有汽車高鐵和飛機,馬上旅途不用說非常的辛苦和勞累的。加之,常年征戰沙場,飢一頓飽一頓,風餐露宿的日子對身體傷害還是很大的,如果再受了各種形式的創傷對身體傷害更甚。

人是很難違背自然規律的,尤其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的壽命還是很難達到古稀之年。為此,王樸沒有阿諛奉承,毫無邊際的推金山倒玉柱跪倒在皇帝腳下,山呼萬歲,說吾皇萬歲,您壽比南山萬壽無疆。相反,而是很真實,很真誠地說,老臣以多年的經驗推斷出萬歲雖然現在正值盛年,精力充沛,耳聰目明,應該有三十年光景當個好皇帝,至於三十年後,萬歲還能那樣生龍活虎,實在不敢預測了。

周世宗柴榮雖然是在自己的辦公室和王樸拉家常的方式進行著這樣的談話,聽到王樸說的很實在,沒有龍顏大怒,推出午門問斬。這位廢除了全國很多寺廟的皇帝,知道人不可能萬壽無疆的,生理年齡是真實的發生在眼前的。已經33週歲的周世宗柴榮知道自己能幹30年,那就已經到了63週歲,過了那樣的年齡還能日理萬機,身體極其硬朗的處理政務,當然是個未知數。如此,也使周世宗柴榮對於敢這麼說真話的王樸,還是非常敬佩的,因為王樸沒有見風使舵,更沒有考慮到這樣說的後果會導致龍顏大怒,會讓王樸抄家滅九族的,但王樸說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讓王樸萬萬沒想到的是周世宗柴榮聽後沒有絲毫的惱怒,相反卻是十分欣喜地說道:我的生命真的能像您所說的那樣,能身體硬朗的幹上三十年,那當然是個大好事啊。但怎樣幹好這30年呢。

周世宗柴榮獨處的時候,在寂靜無人的大殿內來回度步沉思起來。他想到自唐朝滅亡後,諸侯紛紛稱雄,原先美麗的中華大地被搞的烏煙瘴氣,四分五裂,百姓遭受了空前的磨難。再有強大的中央王朝的覆滅,使得散居於中華大地邊緣的各民族如契丹、党項等等民族,雖然還沒有真正形成氣候,敢於大規模侵略中原,但頻繁的騷擾搶劫幾乎天天都在發生,每天類似這樣的簡報逐級上報到他這裡,他每天都為他的子民還在飽受異族的欺凌痛苦不已。

既然我能為國家好好工作三十年,那就要按照十年一個階段,做到落地有聲,抓鐵有痕。第一個十年怎麼規劃呢,柴榮召集起他原來的舊部和智囊共同研究定出了方向。首先要鞏固自秦朝完成對六國的統一後華夏固有疆域的領土完整。只有實現內部的統一才能一心一意謀發展,萬眾一心搞建設,以圖再度恢復其強漢盛唐的外在形象,讓四夷臣服。

緊接著在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和邊疆安寧的基礎上,再用十年休養生息,讓百姓通過辛勤的勞動過上富足的日子的同時,再用剩下來的十年時間精心修訂各種法律,完善國內的水利設施和交通設施,建立健全州縣職能,真正實現後周國內信息流、人流、五菱的暢通無阻,讓中華再次成為萬邦心儀的聖地。就像如今的俄國普京普大帝所言的那樣,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那樣的承諾。

遙想在公元954年我們的周世宗柴榮,為了他心中這三十年的長遠規劃穩步推進,決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

當週世宗柴榮把他的抱負和設想,在朝廷議事中向官居高位的眾位大臣和盤托出,沒有得到滿堂的喝彩,相反迎來了這些高居廟堂之上的老臣們反對的雜音。我們一直耿耿於懷於我國封建社會是一個高度集權高度集中,高度一言堂的社會,皇帝的聲音就是聖旨,沒有敢反對皇帝的話的。可是真實的歷史決不是這樣樣子的。因為當時處於戰亂頻發的中國,那些大臣很少有對某一個皇帝有具體的歸屬感和立志當一個忠臣的,頻繁變幻的國號和輪流坐莊的皇帝,真的如同科舉那般今朝鄉下郎,暮登天子堂,讓這些大臣們真的有點無所適從。很多的權臣憑藉著他們的資歷和世家大族的名分,任他改朝換代,仍穩坐自己的高位。自然而然的養成了他們並不把具體的皇帝放在眼裡的心態。管他誰當皇帝,我這個位置誰也拿不走。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後世的宋朝軍隊再無周世宗時期的銳氣】

可是,周世宗柴榮對這些老臣們,心裡雖有一百個曹尼瑪奔騰,恨不能把他們全都革職去官,但也只有忍住強壓怒火,顯出鎮定之色。等我按照我的計劃紮實推進,我在澶州任刺史時期帶過來的一班幕僚,漸漸適應了官僚體系的運作之道後,在把你們一鍋端掉也不遲。注意已定,自然與他們虛與委蛇。

但事情不是按照預演的狀態可以讓柴榮從容不迫的來對待。公元954年還沒有把統一華夏安撫邊疆的事情放到案頭,找茬的來了。而此次找茬不是預演中需要在第二個十年解決,順序打破了,第一個十年需要解決的事情,被最為急迫的第二個十年所代替。事情的經過,由邊疆驛站的快馬飛奔進午門,蠟封的加急文書就這樣真實放到了柴榮的御案上。

簡潔的文字寫到位於後周北部的北漢劉崇目睹後周政權日益鞏固,擔心後周羽翼漸豐,或對後漢進行討伐,遂勾結契丹大舉南犯,是戰還是和?周世宗立即召集大臣們舉行殿前會議,他要充分發揚民主聽聽各位大臣的高見。

當然,作為主持人的柴榮還是說了開場白的,他在開場白中說為了徹底打垮敵人的囂張氣焰,維護邊疆安寧,我們必須出兵自衛反擊,並且,為了激勵全體將士奮勇殺敵的決心,作為皇帝的我還準備御駕親征。

誰知,一石激起千層浪也好,還是走走過場也罷,柴榮是鐵了心的要出兵拒敵的。可位列百官之首的宰相馮道極不能體會上意,不僅極力阻止,還公然唱起了反調。他不僅說北漢和契丹聯軍氣勢強盛,更以自己出身名門望族,根本不把周世宗放在眼裡,用極其輕蔑的口氣說道:萬歲要出兵和北漢契丹決戰,是不是先看看我們自身的實力在做定論呢,他們兩家兵合一處就有數十萬之眾,眼下的大周,也就是你現在統治的疆土要打敗這兩家聯軍,至少在名義上我們要有大唐廣闊的領土,不是小瞧你,你本人更沒有唐太宗的雄才偉略,再來看看我們的士兵吧,幾乎都是年老體弱,訓練不足,倉促應戰,會敗得很慘,總之不如下表稱臣,納貢奉獻才能得到平安。

周世宗柴榮面對貴為宰相的馮道極說出如此膽小屈辱的言論。他沒有暴跳如雷,龍顏大怒,以皇帝的威嚴來強行壓制,而是條理清晰,有條不紊的說道唐朝開國初期,也沒有廣袤的國土,充裕的人口,比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還要惡劣,不僅盜賊橫行,豪強割據稱王,真的是多如牛毛。但唐太宗沒有消極避戰,而是不畏強敵親自帶領大軍南征北戰,將其一一剿滅。面對宰相馮道極還要強詞奪理,周世宗柴榮真的生氣了,沒有在給這位四世三公的面子當即罷其相位,只是沒有取他項上人頭算是留給望族名門最後一點碧蓮。周世宗大聲說以我兵力之強,破北漢劉崇和契丹聯軍就像用石頭砸碎雞蛋那般容易。

話說宰相馮道極敢和周世宗柴榮面對面的爭論,來分析抗擊侵略者的利弊得失,一方面說明五代十國時期士族地主知識分子的無畏,以及對頻繁戰亂生靈塗炭的擔憂。同時,也從側面說明了周世宗柴榮的心胸之寬廣,是能夠容得下大臣們的不同意見的。可以說,此次事件的發生,從客觀上讓那些參與朝政的大臣們,看到了周世宗是有要幹出一番驚天地的偉業的。也使得他們在一段時間裡,通過在朝堂之上和皇帝的交流中暗暗覺得周世宗的確有唐太宗的雄心和膽略,不是那種出生於鄉野的莽夫只靠直覺而行,相反,卻是心思縝密,有通盤周密的計劃。可以說,此次事件為後周自此走向政治的開明,國家的富裕和大臣們對皇帝本人的好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個基本具備“貞觀之治”的盛世,在後周悄然而來。

御駕親征的柴榮,在奔赴戰場的路途中就回到了他作為軍中主帥當年的風采,尤其是作為多年在沙場上廝殺練就的高超的指揮藝術,使他真正養成了在戰略上輕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良好的職業軍人風範。經過數日行軍,柴榮的天子之乘始終位於中軍的位置,對行進中的後周軍隊起到了無聲的激勵作用。終於,探馬來報,北漢和契丹聯軍已經抵達高平,柴榮鎮定自若的向將士們下大了口諭,寇亦以往,我亦以往,他有足夠的信心打敗這兩個零食為了各自的利益拼湊在一起的貌似很強大的聯軍。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周世宗打贏了關鍵的一仗】

一場決定後周生死存亡之戰在高平拉開了序幕。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除了人數的多寡,關鍵的還要看到將領對勝利的渴望,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就很好的說明了主帥的戰爭意志。當兩軍相接,廝殺陣陣,戰馬馳騁,彎刀凜冽的寒光過後,成群的士兵倒下了,面對腥風血雨,和生死就在一瞬間的時刻,從未見過如此慘烈之戰的後周右軍樊愛能,何徽倆位將領,被敵人的氣勢嚇破了膽,遠遠看到這樣的場景,膽怯了,尚未和敵人真正交手就調轉馬頭倉惶敗下陣下來。在這危險時刻,目睹現場戰況的柴榮,憂心如焚,此時的他根本聽不見屬下的勸阻,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因為柴榮知道只要自己從戰場上哪怕後退半步,就會讓此事拼死作戰的已經略佔上風的後周士兵形成錯覺。為此,周世宗推開了親兵的護衛,他騎上戰馬,重又像當年他擔任節度使那樣,毫不顧忌身邊流星一樣拋過來的矢石和箭頭如雨般狂落,巋然不動,指揮若定,不是一道道軍令從他嘴裡發出以號令三軍。皇帝不顧生死的形象,無疑激勵了後周將士拼死而戰的決心,他們抵擋住了一波又一波聯軍的衝鋒,在聯軍疲憊和放鬆之際,發起了反攻,議程強弩之末的聯軍,怎能抵擋住後周軍隊,卯足了勁的奮力拼殺。經過激戰,猖狂一時的北漢驍將張元徽被斬殺,目睹這一場景,北漢的主帥劉崇再也無心戀戰帶頭當起了逃跑將軍,倉皇中全然不顧單騎而逃。而貌似很強大的契丹軍,見北漢軍隊被後周打殘,也趕緊潰逃,只嫌馬兒跑的不夠快。

望著敵人狼狽而逃,柴榮臉上露出了難得的微笑,又是御駕親征,又是主帥的他,沒有像將士們那樣沉浸在獲得巨大勝利的喜悅中。而參加了這場生死之戰的將士們,從皇帝的鎮定和毫無懼色同大家一樣面臨生死的考驗,都不由自主的深深敬佩他們的國君,為能有這樣敢於擔當皇帝感到是何等的幸福。只是柴榮並沒有把這次勝利看的多麼重要,善於總結的他想到的是為何在戰況激烈之時,為何會出現右軍樊愛能,何徽倆位將領消極避戰的現象。當然,對於當逃兵的貪生怕死之輩,柴榮很快就將樊愛能、何徽等70多名將士因臨陣脫逃悉數斬殺。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趙匡胤等將士給予重賞。但為何會出現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原因。根源在哪裡呢。經過苦苦思索,柴榮知道了原委,毛病就出在軍隊基本的編制上了,比如說一個班8個人,既有40多歲和二十歲的各佔一半,身體精壯,頭腦靈活武藝高強,同體質較差,上戰場連自己性命都無法保證的人編在一起,這樣編制的軍隊怎能打勝仗,那豈不是天方夜談麼。如此,建設一支強大的,能打仗打勝仗的軍隊,自然而然就成為柴榮的主要工作。

讓誰去組建這樣一直新型的軍隊呢,最佳人選,屢立戰功的趙匡胤出現在柴榮的眼前,於是,趙匡胤成為周世宗全權負責招募和訓練禁衛軍的司令。走馬上任的趙司令自然不敢辜負周世宗的厚望,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徵兵,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諸班”,進行訓練,寒暑交替,歲月輪迴,經過不斷的刻苦訓練,後周的軍隊逐漸成長為一支威震鄰國強大無比的軍隊。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趙匡胤並不是完美的後繼者】

有了這支王牌軍隊,柴榮索性把本來設計好的三十年規劃重新來過,完成對華夏固有疆域額的統一,很快擺上了議事日程。沒有必要發佈討逆文稿,在五代十國時期形成的贏者通吃的理論,就是最好的師出有名。公元955年七月到十年十一月,這支訓練有素,士氣高昂的軍隊在大將向訓、王景的率領下,把兵峰指向了後蜀,小試一下這支兵強馬壯的御林軍是否名副其實,還是徒有虛名。果然,這支御林軍沒有辜負柴榮的希望,短短四個月時間就相繼收復秦州、風州、成州、階州等四個州。打開了通向天府之國的大門,使後蜀自此整天生活在後周隨時滅國的恐懼中。乘勝利之師的威名,柴榮深知氣可鼓不可洩的道理,在此讓這隻虎狼之師披上戰衣,於公元956年1月,柴榮下詔親征南唐,派大將派李谷、李重進、趙匡胤等戰將出徵。處於最佳戰鬥狀態的後周大軍,以傲視天下的方式長驅突進,到7月經過半年的頑強奮戰,一路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大敗唐軍,先後收復了滁州、揚州、秦州、光州、舒州、蘄州等六州。只是因為江淮流域特有的梅雨季節,導致淮河全流域河水暴漲,糧食供應發生困難,無法保證大軍的糧草供應,才不得不撤兵,但仍然留下大將李重進軍圍攻南下江南的重鎮壽州。未雨綢繆,富有遠見的柴榮,看到江淮之間河道眾多,水網密佈,尤其是長江這一天然屏障,如要徹底消滅南唐,必須建立一支過硬的水軍。柴榮在辦事回京之前,著令已經投降後周的南唐水軍教北人熟悉水戰,為日後打過長江去,解放華夏地做好充分的硬件準備。同時,柴榮為了讓南唐揹負巨大的心理陰影和始終生活在戰敗的恐怖之中,從第一次征伐南唐過後沒多久,有間隔數月在此發動了一次又一次向南唐的進攻。連續三次的主動進攻南唐,讓南唐疲於應付,整個國家已經到了奄奄一息,聞後周色變的地步。

擁有雄才偉略的柴榮取得了對後漢、南唐戰略上的巨大優勢,這位他最終騰出手來,消滅最大的敵人契丹有了足夠的迴旋空間。終於機會來了,公元公元959年年4月,柴榮舉全國之力親率諸軍北伐。他在出師前召開的大會上說,現在的契丹,就像我大漢時期的匈奴,我們必須要想漢武帝那樣,以決死的心情,掃滅這顆毒瘤,還我華夏萬年邊疆的安寧。

威武嚴整的後周大軍,行至契丹境內的寧州城下,早已聽說後周軍隊神武的,契丹寧州刺史王洪嚇破了膽,趕緊大開城門跪於路邊投降。柴榮大軍進城後秋毫無犯,稍作停留,領水陸兵俱下,至益津關。已經失去了抵抗意志的契丹守將終廷暉也像寧州刺史王洪一樣,乖乖的打開了城門。柴榮和他的大軍一路之上,只覺得馬爾跑的不夠快,因為契丹守城的將領投降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他馬兒奔跑的速度,大軍剛到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不佔而降,剛看到後周漫天遮日的旗幟,鄚州刺史劉楚信早已等候在城門外,獻上官印,瀛洲刺史高彥輝深怕自己投降晚了,會被殺頭早早地開門迎接柴榮進城。

這次出師,柴榮御駕親征,僅用了短短的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續收復本來屬於華夏固有疆域的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柴榮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車駕至今河北涿縣南,前方負責打探敵情的軍士快馬而來,山呼萬歲契丹軍隊已經望風披靡,一路狂奔奔向大漠。柴榮非常高興,感到經過多年的準備和反攻,可謂大功將成。於是在極度開心和欣喜之餘,他要登上高臺,檢閱他這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御林軍。這時,重又回到華夏的當地的父老鄉親,準備了豐盛的菜餚美酒敬獻過來,要請給他們恢復華夏子民的聖君毫飲一杯勝利的慶功酒。面對黎民百姓的盛情款待,柴榮當然不能佛了他們的好意。接過滿滿的一杯酒,一飲而盡後,隨意的問了一句,老鄉此地叫什麼名字。這些正處於非常開行狀態下的老鄉,他們沒有避諱,更沒有想到他們面對的是一國之君,當今的聖上。隨口就說,回萬歲,此地在我們歷代相傳的地名謂之“病龍臺”。“病龍臺”,柴榮一聽,心猛的一緊,“病龍臺”,我就是真龍天子,難道這裡就是我死亡之地。柴榮突然的雙眉緊鎖,頭埋得很低。這些剛剛喜氣洋洋的百姓,見萬歲變得如此心事重重,都弄得六神無主,也讓柴榮身邊的這些將軍近臣們愕然起來。原來歡欣鼓舞,享受著勝利喜悅的人們,也頓時心情鬱悶起來。糾結於“病龍臺”,“病龍臺”這三個字,就像鋼針一樣扎進了柴榮的心臟,自此,柴榮一病。第二天,病情愈加緊急。本來可以知道黃龍,徹底解決契丹之患,以保華夏安寧,只能非常遺憾的匆匆班師回朝,讓這些想建功立業的將軍們既感到失落,更為君主的生命擔憂。可是,始終沒有走出“病龍臺”這塊心病的一代明君柴榮駕崩,終年三十九歲,被這可怕的憂鬱症得去了生命。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宋朝後來的屈辱與趙匡胤定下的政策有極大關係】

如果柴榮不在39歲逝去,如果他活到了當時皇帝的平均生命值55歲。可以猜測,甚至可以斷言的是中國歷史朝代將不會出現宋朝,更不會演繹出趙匡胤會有黃袍加身這樣的橋段。

如果柴榮55歲駕崩,憑藉其超人的膽識和條理清晰的對國家的治理,後周的國力會穩步提升,柴世宗為了國家的統一和黎民百姓的安寧,不辭勞苦御駕親征在39歲他駕崩前就有5次,到他假如真的在55歲去世,可以肯定的說至少10次以上,後周的疆域,絕不會只停留在北至燕山,南到淮河,東到山東,西至後蜀,極有可能的是隨著他的不斷御駕親征,後周疆域必將越過天山、黑龍江,劍指大理,重新恢復到漢唐極盛是的樣子來。而他的兒子是為太子的柴宗訓,也絕不會因著突發的事故在其父皇的靈柩前即位時只有7歲的黃口小兒。

倘若柴榮55歲駕崩,柴宗訓已經26歲的年紀,在這16年的時間裡,作為皇帝保持柴家的萬世基業,肯定會讓繼承皇位的太子,去經歷各種磨練。比如在當時業已形成慣例的條件下,太子被封為王,繼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出任握有重兵和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地方的節度使,併兼任地方行政長官,讓柴宗訓通過對地方的治理和對軍隊的掌控,在潛移默化中會培養起忠於自己的官吏隊伍和忠於他個人的軍隊。當柴榮真的在55歲這樣的年紀駕鶴西去,26歲的柴宗訓想必早已成婚,外戚的勢力一直左右著朝廷的決定,這就為柴宗訓繼位依靠孃家的勢力有了可能,更包括已經有了長期在地方管理的行政經驗和忠於自己的軍隊,很快就會控制住他繼位後的局面,一旦皇位坐穩,柴宗訓是為周恭帝定會完成和延續先帝柴榮未曾完成的大業。更不會產生出陳橋兵變,趙匡胤當了大宋皇帝的歷史。而出現趙匡胤黃袍加身就當了皇帝更是匪夷所思,重又上演一出改朝換代的戲碼。歷史絕對不會產生出像宋朝那樣重文輕武,完全沉醉在溫柔鄉,苟延殘喘般的簽訂了無數個屈辱的城下之盟,更為極端的是被金朝女真人侮辱漢人為“兩腳羊”那樣的不堪。

鮮為人知的千古一帝,如果他多活十年,中國將再迎來漢唐盛世

【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岳飛,還被自己人害死了】

而自周世宗突然去世,雖然趙匡胤也完成了一定程度的華夏疆域的統一。但很快趙匡胤就因為對武將的防備和輕視,使得整個國家處於重文輕武的狀態,其癥結就因為建立了大宋王朝當了宋太祖的趙匡胤擔心他手下的那些將領,同樣具有柴榮的才華和膽略。處於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趙匡胤想方設法,剝奪了將領對軍隊的直接指揮權,讓國家軍隊處於可有可無的狀態,這是趙匡胤一己之私和家天下造成的歷史悲劇,倘若不是那樣的方式,趙匡胤依然把軍隊擺在很高的位置,始終保持一隻強大的軍隊,並給予相應的待遇,宋朝的歷史將根本不會是以這樣的局面。宋朝後來的靖康之恥和崖山之敗,不得不說都跟趙匡胤的體制有很大關係。宋朝最終的滅亡,也成為了漢人歷史上永遠的痛。大家有什麼有趣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