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同樣的風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同樣的古蹟,不同時代的人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在民國時期,關中地區的古代陵墓十分荒涼,卻有一股濃濃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詩意。

83年以前,一位民國文化人來到西安,獨自一人跨過渭河,遊覽了西周、西漢的幾座陵墓。

這個人叫周開慶,那時32歲,當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員。從他的遊記可以看出,他有家國情懷,也有四川人的那份樂天詼諧,遊覽中不乏對歷史感慨,卻又不失認真細緻的揣摩。

他是一個有個性的人。

他既創辦報紙,還在西安南郊的王曲當過中央軍校第七分校的教官,抗戰時期在重慶也是響噹噹的人物,一生經歷豐富,是非曲直均沾,最後葉落臺灣,蔣經國還送了輓額。

他年輕時遊歷關中,在周公墓上還打過盹,後來寫下這篇遊記。他做夢也不會想到,在8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撿起他當年的遊記,讀來仍津津有味。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原文如下:

一 周 陵

遊覽文武周公秦漢諸陵是我平生的夙願。這一次到了西安,便決定要抽暇一遊。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西安、咸陽、興平,民國地圖

周陵就是文、武、成、康、周公陵墓所在地,在咸陽縣的境內,隔西安約有七十里。茂陵是漢武帝陵和衛青、霍去病及李夫人墓所在地,在興平縣的境內,隔西安約有九十里。因為幾次的人同行,他們都臨時失了約,我便決定要一個人獨去。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西安城裡的長途汽車(左),1934年

二十日,晨起,到了陝西省長途汽車站,打算坐汽車到咸陽城,然後在分遊周陵和茂陵兩地。汽車本來是定的八點鐘開行,但我一直等到了八點半鐘才把票購好。八點三刻,車才離站。

在車上會著一位在陝西省政府服務的高崇福先生,他是四川廣漢人,接談之下,因為彼此是同鄉,非常親切。周陵、茂陵他都到過,他為我訴說了他知道的一切情形。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吳芳吉(1896年——1932年)

他又問到我關於吳芳吉先生身後的情狀,我也一一告訴了他。提起吳先生這位悲苦的詩人,記得民國十五六年他在西安西北大學任教時,對於西安周圍各古蹟名勝,卻一一的去遊覽過,不惟到處都有吟詠,且曾繪過一張"西京遊蹤圖"寄給我,勸我有機會也得來此一遊,一探我們先民偉大的遺蹟。曾幾何時,而吳先生已經作古。當年憑弔古蹟的人,現在亦已作了我們憑弔的對象,人生真是如白駒過隙,令人不勝浩嘆!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灃河之豐橋 (民國)

從西安到咸陽城有五十里路,沿路有些地方正在築隴海鐵路的路基,所以比較的難行。但在離咸陽城約五里路的光景,那裡有一座長約二百步的橋,名叫豐橋,橫跨河上,橋下流水悠悠,河的兩盡頭隱沒於一片叢林,風景非常靜雅。那條河是灃河,乃渭水的支流。豐橋下面是石腳。橋面為木板所鋪成,很是堅固。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咸陽古渡橋樑(臨時木橋),1935年

在豐橋與咸陽城的中間,離咸陽城約一里,是由西安到咸陽經過渭河的處所,那裡搭的是一做臨時的木橋,汽車到了那裡搭客都得下車來步行。隴海鐵路將來過渭河的橋樑,就建在那裡,現在有很多工人在建立橋基。這個地方據說就是古來的咸陽渡。河水非常渾濁,古人形容清濁往往常用"涇渭之分"這一句話,涇水,我還沒有見著是如何的清。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咸陽東門(民國)

在十點一刻就已經到了咸陽城的東門,我便在那裡下了車。下車後,便步行到東門,一直到縣政府去。因為離西安前,西京籌備會的祕書主任龔賢明先生曾為我寫了一封信交給我,叫我去會咸陽縣的科長邵季平先生,當將來意說明。邵先生把遊覽的途徑告訴了我,並送我一張地圖,叫人代我僱了一輛黃包車,我便辭別出來,照著他所指示的路徑,先到周陵去。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咸陽之漢唐古墓,1934年

周陵在咸陽縣城的東北方,隔城約有二十里。

我於十一點鐘離開咸陽城,向東北行不數裡,有很多的高大土堆已經呈現於眼前。據車伕說,這些都是沒有名字的古墳,從來遊覽的人也沒有看哪一個去玩的。到了幾個比較大的古墳旁邊,我下車去一看,果然除了土堆以外,什麼也沒有。中國人對於保存古蹟,歷來不甚注意。這些高古的土堆,照樣子看起來,難保其中沒有幾多有名人物的墳墓在內?一代勳業其偉績豐功或尚遺惠於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而遺軀所在,已同於一般壘壘的孤墳,埋沒於荒煙蔓草之中,這真令我們生出無限的感慨!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周陵,1934年

下午一點鐘,車已到了周陵。周陵周圍共有七墓,即文、武、成、康、太公,與漢昭帝平陵共六個陵,和周公墓。漢昭帝陵在南,陵前除畢沅所書一碑外,一無所有,陵甚高大,為周陵周圍各陵之冠。我到陵上憑弔了一會,便又走下來,到西邊不遠的康王陵。陵前亦有畢沅所書的大碑,其餘則明清兩朝各代的皇帝,大約有致祭的碑文,惟有好幾塊已經埋沒土中,或傾臥地下。成王陵又在康王陵之西,其情形與康王陵相同,只是陵前的圍牆比康王陵略為完好。由成王陵東北行,約二三裡,便到了文武陵。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周武王陵,民國

文、武陵是園陵中培修得最為整飭的一部份。除了兩陵外面的圍牆全部是完好的以外,陵前還有前後三進的建築。咸陽縣立的周陵小學,便在這裡。大門橫額為"周文武陵"四字,兩旁有對聯一付(副):"耿光大列啟西周,表海詰戎,稼穡貽謀十五世。後德敉功崇懋饗,據涇浮渭,蔥蘢佳氣萬千春。"對聯後面未署名,不知為何人所作。大門建築雖不宏麗,然而很莊嚴,頗與兩陵相稱。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周文王陵,1914年

進大門為一大空場,中間有一座牌坊,系舊建。空場上面一部份,是一個球場,有幾多小學生,正在那裡踢足球。我過去是一個球迷,見此不覺技癢,遂亦參加進去,踢了五分鐘。空場之上是一列教室,更上則左右兩旁為教室及辦公室,上面為學生宿舍。在這兩進房子的兩旁空壁上,都嵌得有石碑,系明清兩朝各代皇帝致祭的碑文,明朝各碑的頂上幾個較大的字,似為"皇帝謹遣",而在清朝各碑的頂上的大約為"御製祝文"。民國以來,則只有兩塊咸陽縣地方人士所立的碑。這些房屋最後正中那一進,是原有的饗堂,建築為時較久,其餘則為近二三年所修成,所以還很新。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周文王坊,1934年

再進後面,則為文王陵。其大小與康王陵、成王陵差不多,比之漢昭帝陵則要小一兩倍。那時陵上正有幾多小學生在那裡遊玩,看旗子,是咸陽縣棉業公會會立小學的學生。咸陽縣是產棉的地方,所以棉業公會可以辦理一個很有精神的小學出來。我一面向陵上走,一面同一個小學生聞談,他大概不過十二三歲,他問我姓什麼,我說姓周。他笑了,他說:"你是來上祖墳的!"這位小朋友的聰明伶俐,使得我也大笑了起來。本來我們姓周的,據歷史考查起來,確是系出姬姓。我經這位小朋友一說,倒覺得今天的遊覽,不單是瞻拜了民族的祖先,也瞻拜了家族的祖先了。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周文王陵,1931年

走上文王陵,擇了一個地點坐下。這時白日在天,溫和可愛。南望終南,遠遠的如像一片翠屏。東西兩旁,則極目千里。回想周朝,實集中國文化之大成,而開出此後幾千年來國家民族的新運。所以以至聖的孔子後來也說:"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其餘歷代推尊文武的人,尤不計其數。從今年起,中央進行民族掃墓節,除了黃帝的陵墓以外,文武諸陵可以說是主要的陵墓。但我以為舉行民族掃墓,不應該單在形式上定位每年例行的公事,而在如何圖謀發揚我們先民那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

我看咸陽那一帶民眾的教育程度很低,我們要紀念文、武、周公,似乎不應以為只辦一個小學在那裡,已經很夠,還當多籌一點款項來,謀民眾教育之普及。最好能把周圍一帶的村子劃為試驗村,增加人力財力,以從事於鄉村之建設。自然,這種工作全國各地均應努力。不過在民族祖先的陵墓所在之地,我覺得更當先行著手,使一般到此遊玩的人才更知所振奮,知所警惕。否則,只是培植一點樹木,佈置一點風景,究竟有何意義?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周文武陵前新建之大門,民國

在文王陵上坐了約有二十分鐘,我便走了下來,走上後面的武王陵。在兩陵之間,約有兩百步長的一個大道,兩旁排立石牌,均系明清各代皇帝致祭的碑文,很是整齊。我走上武王陵也坐了一會,這回才走出大門,一直到周公墓。

周公墓在文武陵的東邊,相隔有一兩里路。我到了那裡,想起孔子"夢見周公"的話,便在墓上睡了下來,睡了幾分鐘,半天來略感疲倦的精神,到恢復了不少,但連睡也未睡熟,自然不會有夢了。同時車伕也在催促,便坐車前往茂陵。

二 茂 陵

茂陵位於周陵之西,在興平縣境內,離周陵約四十里,興平縣城約二十里,咸陽縣城約三四十里。由周陵到茂陵有西京籌備委員會所修築的一條馬路,可以通汽車。我於下午兩點左右離開周陵,沿途所看見的大小古墓,不計其數,惟漢平帝康陵及漢哀帝義陵,有碑可考。兩陵均作正方形,其大小與漢昭帝平陵相若。六點鐘,我便到了茂陵。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茂陵,1928年

茂陵包括漢武帝陵、李夫人墓,及衛青、霍去病兩墓,我在上面已經說過。至於所以叫茂陵的原因,據說那裡本來是槐裡的茂鄉,故名。西京籌委會現於霍去病墓的周圍築了圍牆,並在墓北建了三進房屋,設一個茂陵辦事處和茂陵小學在那裡。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茂陵小學,1935年

我下了車,取出龔賢明先生的介紹信,不一會,茂陵小學的楊校長便出來招待,並帶我參觀小學的內部和霍去病墓的一切。

茂陵小學為西京籌委會所辦,每月經費約四百元,連西京籌委會茂陵辦事處,月共開支八百元。學校房屋均系新建,學生有一百餘人,都來自鄰近的幾個村子,故住宿的只有二三十人。教職員共有六七人,其中兩位是女教員。校內各處佈置得甚為整潔,各位教員也很有朝氣。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霍去病墓,1914年

霍去病墓在校舍的後面,墓則有畢沅所書的一塊碑,上面寫著:"漢驃騎將軍大司馬冠軍侯霍公去病墓"等字。墓高約有五六丈,頂上建一小屋,中有神像一男一女,據楊校長說,那是文昌帝君,過此還有兩三個女居士住在裡面,自從西京籌委會著手整理以後,便把她們遣散了墓的周圍,有大小石塊很多,這些石塊大概都是刻成一種東西的,時間久遠,有的風化了,有的損壞了,看不出一些什麼來。其有上能看得出形態的,則有石牛、石馬、石虎、石鼠、石豬等,都已遷置於墓前或兩側,由茂陵辦事處一一標出名目,供人觀覽。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馬踏匈奴,1914年

最著名的是"馬踏匈奴"那個石刻。我們知道霍去病是漢武帝時很有功勞的名將,幾次討伐匈奴,渡沙漠,封狼居胥山而還。所以漢武帝很愛他,拜為驃騎將軍,封冠軍侯。有一次漢武帝要為他建一座宅第,霍去病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可見他平時的抱負。元狩六年,霍去病死,武帝為紀念他的功勞,發"屬國"元甲軍自長安至茂陵為冢,疊石為山,因為霍去病討伐匈奴是駐兵祁連山,所以這個墓也造成祁連山的樣子,高有十幾丈,目前並置了很多的石刻,當時一般人稱之曰"小祁連。"

那些石刻,據現存的看起來,實在是非常樸質雄偉,是在中國雕刻藝術上值得珍存的東西。楊校長對我說:茂陵小學所以沒有設在漢武帝陵前後,而設在霍墓的側邊,就為了要保存這些石刻的原故。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至於我的看法,則現存的各種石刻中,以"馬踏匈奴"那一個雕刻的藝術和含義為最好。這個石刻約有一人多高,在馬的四腳下踏著一個匈奴,手足朝天,是表示霍去病蕩平匈奴的意思。我在那石刻旁邊流連了好幾分鐘,並引起了幾多遐想。恰巧這時有幾個學生也走了過來,我便對他們說:"匈奴是漢朝的邊患,霍去病能夠蕩平匈奴,所以漢武帝就雕刻這個"馬踏匈奴"來紀念他,來表彰他的功績,這雖然是漢武帝一人的主張,其實也應該是一般當時國民共同的願望。霍去病能夠掃平邊患,使匈奴不敢蹂躪我們的同胞,他便是我們的民族英雄!這種民族英雄不獨當時的人應該尊敬他,即如今的我們,也要大家去崇拜他。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至於現在,我們的邊寇是誰,這是不須說的。我們大家今後要抵禦外侮,要誓雪國恥,我們就要效法霍去病的精神,抱定"外敵未滅,何以家為?"的決心,努力殺賊。到了將來,誰建了這個頭功,誰就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在他死後,我們全民族,也要把他的墓堆成幾個什麼島的樣子,也要刻一個"馬踏"一類的東西在他那墓的面前紀念他、崇拜他,讓他與霍去病先後輝映,萬古同芳!小朋友們!你們願意效法霍去病不?願意做民族英雄不?"我這時的精神很是興奮,說到後頭,便似乎是在演說了。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頑皮的民國人

騎在"馬踏匈奴"上 1934年

最初那些小學生還望著我在笑,後來大家的態度都漸漸的嚴肅了起來。等我說完過後,有幾位小朋友,更似乎很是感動的樣子。我知道這位已經死了兩千年的民族英雄,他所遺留下來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在我們這些小朋友的心中已經有了一些作用。我對楊校長說,這一點小小的種子,將來便會發榮滋長起來,開出民族之花的!國家民族最後的希望,自然要靠一般成年人的努力,而所賴於一般小朋友者實在更遠更大,"把民族精神培養在每一個小朋友的身上"也許這才是兒童的主要任務呢!我這一段話,楊校長也很以為然。

在"馬踏匈奴"前面徘徊了好一會,便一個人離開了那裡,去瀏覽鄰近的幾個墓。離霍墓最近的是衛青墓,在其西邊,相隔不過幾百步。衛青也是武帝時一位有名的大將,討伐匈奴很有功勳,封為長平侯。他生前尚平陽公主,所以死後是與平陽公主合葬的。衛墓較霍墓稍大,當時起冢是像廬山,現在則僅餘黃土一堆,沒有什麼石刻存在。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漢武帝茂陵,1934年

漢武帝陵又在衛青墓之西,相距二里許。武帝陵亦系正方形,比昭帝等陵還要大一點。從墓旁直上墓頂,有二百五十步,每邊亦在三百步左右。《關中記》上說:"漢代諸陵,當為十二丈,方百二十步,惟茂陵特高,以其武功特甚而崇二丈也"誠非虛語。陵前有高碑一塊,仍為畢沅所書,為"漢孝武帝陵"。由碑南行,兩旁均種有小樹,可惜因為這裡缺水,都長得不甚好,我在陵前立了二三分鐘,便又走上陵頂。這時已經是七點鐘了,暮色蒼然,自遠而至。

我一個人獨立陵上,高歌"秋風醉"至"懷佳人兮不能忘",遙望隔此不遠的李夫人墓,與此陵終古為鄰,覺得漢武帝在當時,不惟南征北伐很有武功,是一個有"英雄俠骨"的人,而他對李夫人生前的相愛和死後的相思的情景,也說得上"兒女柔情"。

在陵上這樣的想下去,不覺得天色更加低沉了,只得走下陵來,回到茂陵小學。略事休息,即進晚餐。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興平縣馬跑泉,民國

在七點鐘離開茂陵,約一點鐘到了馬跑泉,這裡已經是咸陽縣境。所以命名為馬跑泉,是因為這裡有一個泉,據傳當年唐太宗騎馬過此,馬口渴,用腳在地上一踢,泉水遂湧了出來。這個傳說和西湖的"虎跑泉"很相近。下車去看,泉有兩丈直徑的圓周那麼大,水面有小泡連續發出,可見水源是在下面。泉旁有小碑,高不滿兩尺,上書"唐王馬跑泉"五字。離泉不遠,有賣零食的,我便在那裡吃了幾個雞蛋當作早點。九點鐘又向東行,馬跑泉至咸陽縣城約二十五里,十一點鐘左右便到了。然後就乘車回到西安!

兩日的奔波雖然感覺到疲勞,然而使我達到了瞻拜周漢諸陵的夙願,心裡是非常高興的!

三 別 矣

是十月二十六日的清早,在晨光熹微裡,我離開了寓所,走出城門,走上火車。當火車緩緩的向東開行,我靠著車窗,望著西安的城牆漸遠漸小,終被埋沒於淡淡的朝雲以後,我不禁悵然地叫出了一聲:"小別矣西京!"

80多年前,遊覽關中西周西漢陵墓,竟然在周公墓上打了個盹

西京古蹟名勝圖,1932年

一個人在一個地方住到相當的時日了,一旦要離開,自然會生出一番悵悵的情懷。何況離開這幾千年的古都,這我們民族發祥的處所,和今後生命線所在的地方呢?

小別矣西京!我如今暫時的離開了你,我的心頭真是有無涯的感慨!

本文由"終南山故事"獨家整理髮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