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中的中珠醫療業績下滑,可能出現控制權變更

作者:拾叄

來源:GPLP(ID:gplpcn)

跨界中的中珠醫療業績下滑,可能出現控制權變更

中珠醫療(600568.SZ)前身為中珠控股,更早之前是潛江製藥,於2001年5月上市,號稱國家唯一眼科用藥生產基地及首家眼科醫藥上市公司。12月3日公司宣佈與中國遠望通信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項目公司),在無人機、航天通信、軍工材料和技術等方面開展合作。

該公告甫出便受到監管機構關注。上交所同日晚迅速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對計劃合作的軍工業務方向、具體計劃和後續進展、合作對方情況等作出補充披露。

GPLP君注意到,近年來中珠醫療業績不斷惡化,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5.16億元,同比下降近17%;淨利潤僅有0.2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近90%。此次從醫療轉戰無人機或許是其無奈的選擇,但是行業跨度如此之大,公司管理層能有能力經營好這塊業務嗎?

公司業績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中珠醫療前身為潛江製藥。2009年中珠集團入主上市公司後,公司更名為中珠控股,開展房地產和醫藥雙主業經營格局。2016年公司完成對一體醫療的收購,轉型至醫療領域,明確提出打造抗腫瘤全產業鏈的目標,但此後轉型佈局卻屢屢受挫。

事實上,剛收購了一體醫療,中珠醫療就遭遇政策寒流。

2016年3月,軍隊和武警部隊一切有償服務活動宣佈被分步驟停止。而一體醫療已與26家軍隊、武警醫院建立了分步驟停止合作項目,雙方約定的合作期限一般在8-15年,簽署時間集中在2007年-2011年,到期時間主要集中在2017-2021年。

2014-2016年,軍隊、武警醫院合作中心收入分別為2.13億元、2.05億元、1.37億元,佔一體醫療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3.20%、63.30%、40.83%。

眼看合作項目自去年陸續終止,公司自然也很難完成承諾業績,去年因此計提商譽減值近2.64億元;加之有關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也有所計提減值,去年中珠醫療合計減值近3.15億元,導致該年淨利潤大幅下降超過四成,扣非後淨利潤更是出現10年來首次虧損。

多次轉型均失利

為改變困局,中珠醫療先後進行了多次收購,去年曾計劃收購韓春善控制的北京遠程金衛腫瘤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遠程心界醫院管理有限公司,今年又計劃收購康澤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愛德醫院有限公司股權,都均未成功。

目前,中珠醫療的兩項主營業務地產和醫療都跛了腿,其中地產受宏觀調控影響大,醫療佈局又受挫,並且面臨商譽“暴雷”的風險,業績由此不斷下滑。

受中珠醫療收購失敗、業績承壓等影響,公司股價在6月22日復牌後持續大跌,並在10月19日創下2011年6月以來新低,年內累計跌幅超60%。

由於不看好公司的未來,中珠醫療多名股東,包括控股股東珠海中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海開源中珠控股員工持股1號資產管理計劃等均開啟了減持,其中員工持股計劃累計減持近1.39億股,完成清倉,合計套現超過4億元。

佈局無人機 能否拯救中珠醫療

此次選擇跨界無人機等軍工領域,能否落地目前還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由此也可看出公司戰略發展缺乏清晰、明確、長遠的規劃。或許屢次碰壁,有點急病亂投醫的感覺。

先不論能否成功,目前的財務狀況也很難支持這樣的併購。公司三季報顯示,公司貨幣資金餘額為 10.92 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97 億 元,而中珠醫療第一期擬投資規模不低於5億元,後期根據項目公司生產銷售需求增加投資,配合項目公司實現年產值不低於人民幣三十億元的目標。

因此,上交所要求公司結合公司現金流情況、日常經營的資金需求等說明合作意向的後續款項支付是否會對日常經營及償債安排產生影響,公司是否具有足額投資能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