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農場審視優長補齊短板

種植業 水稻 三農 農業 東北網 2017-06-13

東北網6月12日訊(通訊員劉瑩瑩 李立新)“我們要客觀審視農場的實際,真正找準‘長’有什麼、‘短’在哪裡,既要在發揮‘長’上做文章,又要在解決‘短’上下功夫。要解決好我們的“四長”“四短”,必須積極適應新常態,創新思維方式,聚焦發力,才能實現全面振興發展。”近日,肇源農場場長楊廣明在綜合工作會議上說。

肇源農場地處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上線,年有效積溫3015度,水稻全部引用無汙染嫩江水灌溉,是黑龍江省僅有的、能夠滿足13片半葉稻花香種植基地之一,發展優質水稻得天獨厚,這是該場的資源之長。多年來儘管發揮了這個“長”處,積極轉方式、調結構,但是從開發的廣度和深度來看,資源優勢還遠遠沒有充分發揮,這是短板,需在供給側改革上聚焦發力,今年將圍繞優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抓好大農業發展。

該場距周邊工業城市較遠,其相對獨立性小氣候環境不參與周邊城市空氣交換,大氣中微粒懸浮量、二氧化硫含量、氮氧化合物含量都極低,大氣環境優良。同時堅持多年有償回收廢棄農藥瓶袋和電池,切實保護生態環境,這是該場的生態之長。但是在借勢利用來看是短板,今年將在綠色有機發展上聚焦發力,繼續加大有償回收廢棄農藥瓶袋和電池的投入,有效避免環境二次汙染;建立水稻溝渠禁捕期制度,有效地保護青蛙等水田害蟲的天敵;施用生物有機肥藥和狐貉糞便,有效地改良土壤。

肇源農場是水稻種植專業場,二十多年的種植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栽培技術、標準化生產水平、機械化程度逐年提高,結構調整逐步優化,水稻單產逐年攀升,這是該場的種植之長。但在市場營銷上一直是短板,多年來在“種”上下的功夫比較多,使得好米並沒有賣出好價錢,接下來,該場將精細化調結構,實現綠色有機水稻種植華麗轉型;推進立體化開發,探索“蟹稻共育”種養模式,繼續推廣擴大“鴨稻共育”種養模式,改變傳統的靠化肥、農藥、除草劑增加產量的種植傳統和生產方式,有效實現“三減”;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互聯網+”農業、精品米、旅遊、服務等工作,實現由水稻“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全力把6萬畝水田效益放大到60萬畝;繼續推進“走出去”發展戰略,走出一戶富兩戶,拓展職工增收空間,實現再造兩個“肇源農場”。

肇源農場人勤勞、樸實、能幹,具有優良傳統,這是長處,但在思想觀念更新上存在短板。下步應在增強市場觀念上聚焦發力,充分發揚“永不退卻、永不放棄”的98抗洪重建精神和“永不滿足、永不服輸”的肇源精神,轉變觀念,應常態,闖市場,全場上下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的新路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