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訪貴陽南貢河富硒茶業總經理李景平

種植業 三農 農業 和風新媒體 2017-06-09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訪貴陽南貢河富硒茶業總經理李景平

茶場採茶體驗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訪貴陽南貢河富硒茶業總經理李景平

公司一景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訪貴陽南貢河富硒茶業總經理李景平

改造後的布依村寨

從貴陽市開陽縣龍崗鎮出發,有一條鄉村公路蜿蜒通向壩子村。看著公路兩旁重重疊疊的山巒,你並不覺得這與貴州省其他地方有什麼不同,但當你翻過一個埡口,你的眼睛定會突然一亮,你會被漫山遍野的茶山深深吸引,你會被一山一山的翠綠撼動心靈。

這裡,就是貴州省開陽南貢河富硒茶業有限公司的生態有機茶園,如今已種植茶樹上萬畝。它既是貴州省生態高效農業產業示範園的重點園區,也是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的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開陽富硒茶”生產基地。此外,這裡還是一個茶旅目的地。每到週末,會有許多遊客慕名來到這裡,爬上一座座山頭,欣賞連綿數公里的茶山美景;住進布依小寨,品嚐精美的布依美食,體驗深厚的布依文化……

當然,在這裡,你還會聽到一個創業者的故事,一個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它的主角是茶業公司的總經理、壩子村黨支部書記李景平。

深山拓荒:淚流滿面痴心不改

30歲以前,李景平經歷了多次創業失敗,可以說他的青春色彩總體是暗淡的。他種過果樹、養過山羊、包過魚塘……按照他的說法:“一年到頭,不停折騰,人累得要死,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2003年,由於貴州省構皮灘庫區移民搬遷,他家從開陽龍水搬到了現在的龍崗鎮。到了龍崗,“為了把移民搬遷的500多鄉親組織起來,為了把移民搬遷的補貼款用到正道上”,他聯合鄉親創辦了開陽衡通電子廠。他以為這次為鄉親們找到了一條致富路,他們的工廠用了80多個移民鄉親。可市場是殘酷的。他不懂電子行業,市場並不因為他的熱情和美好願望就對他特殊眷顧,最終還是因為技術和資金等原因再次宣告失敗。

“這次失敗對我打擊很大,但並沒有讓我徹底低頭。”李景平說,“童年留給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我們家兄弟姊妹8個,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扯長大,一家人儘管‘勤巴苦做’,可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貧窮,象一個烙印深深地烙在我兒時的記憶裡。我上學後,望著家門口的大山,我暗暗發誓:‘一定要拼命努力,奔出個樣子,不光要自己有錢,還要幫助更多受窮的人!’”他說,那時,他還不懂什麼叫“窮則思變”,也不知道什麼叫“達則兼濟天下”,但他有很堅定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改變自己和周邊的人!“這應該就是我的‘初心’吧。”

之後,李景平幫人修房子、開修理店,積累了一定的資金。2007年,機遇再一次來臨:貴州省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尤其是3年政府貼息的貸款政策,讓李景平下了決心。他用家裡的房產抵押貸款80萬元,加上自己積攢的20多萬元,開始進駐壩子村,流轉了幾座荒山共5000多畝。

本來李景平的茶園建設是順利的,修路、開山、翻土、築坎、植苗,一切都按部就班,可一場滅頂之災卻出乎意料地來到了——

2007年冬天,全國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凝凍天氣,貴州更是冰雪茫茫,寒冷異常。李景平艱難地爬到茶園,扒開冰雪,發現他種下的茶苗已經凍硬,似乎已毫無生機。更讓他傷心的是,其中一車價值20多萬的茶苗被凍在車上無法下車,被活生生凍死。

這時,李景平感到了從來沒有過的絕望,他的神經徹底崩潰。晚上,他孤零零住在從村民家租來的房子裡,望著窗外黑漆漆的山野,望著自己的唯一伴侶——一輛摩托車,突然間悲從中來,一個30多歲的大男人,轉眼間淚流滿面……

然而,李景平的事很快傳到了鎮裡、縣裡,領導們千方百計來到壩子村,安慰李景平,鼓勵李景平,叫他挺住、挺住。李景平說,他的希望之火就這樣又燃燒起來。

第二年春天,冰雪融化,萬物復甦。一天,李景平終於發現他已經種下的茶苗開始返青,有的開始冒出芽孢。李景平說,那種興奮、那種高興簡直難以言表。“蒼天有眼啊!”李景平恨不得給老天磕頭。

這時,鎮裡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把鎮裡分到的100噸有機肥指標破例分給李景平60噸。“這可是救命肥啊!”李景平說。為了挽救這些羸弱的茶苗,李景平帶著村民小心翼翼地把肥料播撒在每一顆茶苗的邊上。

勇挑重擔:帶領村民勤勞致富

李景平說,剛到村裡開發茶園時,村民們對他並不太信任,說:“這小夥兒,瘦瘦單單,不像個老闆,有點靠不住。”為了取得村民信任,李景平發工資一天一結。每天,李景平騎著摩托車去銀行取錢,按時發給大家,風雨無阻。3個月後,改為一週一發。又3個月,村民們都相信他了,工資也改成了正常的月結。

李景平說:“誠信,是人的第二張身份證。這張身份證要靠自己的言行日積月累來填寫。”

2009年,李景平的茶園開始收茶。村民們也開始看到辛勤後的收穫,對李景平更加敬佩。

然而,這時,李景平並沒有繼續流轉荒山田地,擴大自己的茶園。他要當好帶領村民致富的領頭羊,動員周圍的村民種茶致富。

李景平說,壩子村是省級一類貧困村,鄉親們望天吃飯,一年做來不夠半年吃,填飽肚子都成問題,更別說有錢花了。一個個窮得叮噹響,姑娘都不願意嫁過來,村裡光棍特別多,依靠傳統的種糧不可能改變貧困面貌。於是李景平大膽提出,要讓村民完成從糧農到茶農、從茶農到工人、再從工人到老闆的變身三步走。為了改種糧為種茶,李景平決定,凡是將自己的荒山田地改種茶苗的農戶,茶業公司免費派挖掘機幫助整地,免費提供茶苗,3年內免費提供有機肥,免費進行技術指導,所產茶葉公司按市場價收購。

從此,李景平開始帶著公司員工一家一戶給村民送茶苗,一點一點教他們種植技術。由於李景平的人品已為大家首肯,茶山的成果也為大家認可,推廣起來相對順利。幾年間,已有400多家農戶加入了種茶行列,最少的農戶種植一畝,最多的60多畝,全部加起來已有5000畝。

村民劉明新住在比較偏僻的山谷,僅兩個老人在家,水電路都不通。李景平無償修路一公里將路修到他家門前,併為他家解決了水電問題。他家一直住著破爛的茅草房,李景平幫助他家申請了危房改造,並在資金上給與資助,幫助他家住上了新房。同時,李景平幫助他家種植茶葉,並指導學習茶葉、果樹間種技術。近年來,劉明新一家通過茶葉種植、發展副業,年收益十萬以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李景平說,現在,這裡的種茶人家,年人均收入已超過兩萬。種植茶園60畝左右的農戶,年收益可達40萬元。

李景平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兩個回報,一是茶園面積大了,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15年8月,李景平的茶業公司投產了自己的精製茶廠,而且是目前貴州省規模最大的精製茶廠。二是他的信念、胸懷得到了組織和群眾的認可,他當上了壩子村黨支部書記。

在今年5月開陽縣統戰系統舉辦的“同心聚力大扶貧戰略行動典型事蹟講述會”上,李景平作為先進典型也光榮地走上了講臺。

茶企升級:引領全村共赴小康

據貴陽市農委茶產業管理辦公室介紹,目前,開陽南貢河富硒茶業有限公司的經營業績是相當不錯的。該公司生產的“開陽富硒茶”品牌系列,包括“黔陽紅紅茶”“南貢河翠芽”“南貢河瀅珠茶”和“南貢河辦公茶”等產品,都以其產品品質穩定、品味獨特、口感醇厚等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銷售良好,還順利通過了歐盟460多項指標檢測,成為我國遠銷歐洲的重要茶葉企業之一。

按說李景平在茶業界已經取得了相當驕人的成果,但李景平考慮得更多。他說:目前,茶園周圍真正受惠較多的農戶主要集中在3個組,全村也只有一半左右的農戶種茶,要讓全村更多的人得到收益,還必須藉助國家倡導全域旅遊的東風,走茶旅一體化的路子,讓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同步小康。同時,茶旅一體化也是企業資源整合,實現產業升級的有效途徑。

據李景平介紹,壩子村布依族佔比51%,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文化底蘊較深,具有開發價值,如果將民族文化元素與茶旅元素有機融合,必將成為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3年,李景平與村兩委開始佈局茶旅一體化,到2016年雛形基本形成。現在,壩子村旅客接待中心,採茶、製茶體驗區等也建成投用,布依寨改造投資上千萬元。同時,村民投資興建的農家客棧、農家樂、垂釣魚塘、手工製茶作坊等也實現了部分投用。去年以來,已接待遊客3萬多人次。

壩子村又向社會展開了一幅新的畫卷。

相關推薦

推薦中...